植物学讲义

合集下载

植物学_讲义

植物学_讲义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第一节植物细胞一、细胞学说:时间:1838-1839提出人: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中心含义:一切生物有机体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意义:将整个生物界统一起来。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上的每个细胞都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这种能力即细胞的全能性。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影响植物细胞形状和大小的因素:遗传因素(位置、功能)和环境因素。

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器+细胞质基质细胞核(一)原生质体概念:由原生质构成的一切细胞结构的总称,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形态概念)。

原生质:构成生物细胞的一切生活物质,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基础(物质概念)。

1 细胞膜(原生质膜)(1)亚显微结构单位膜:在电镜下由3 层结构组成一个单位的膜。

组成: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2)膜的分子结构-流动镶嵌模型构成膜的蛋白质和磷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特点:具有选择透性(4)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保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接受和传递遗传信息;参与细胞识别;抗病菌;胞饮等2 细胞核(1)数量、形状、位置与细胞种类、活动等有关。

(2)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有核孔,作用-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换。

核仁:折光强的小球体,作用-合成与贮存RNA的场所。

核质:透明胶状物,由染色质和核液组成。

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是细胞内的主要遗传物质。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区别: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2种形态。

(3)细胞核的功能: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调节和控制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2 部分细胞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特定生理功能的微结构(微器官)。

叶绿体质体有色体3叶绿体:色素-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结构-双层膜、基粒(由类囊体组成的柱状单位)、基质片层和基质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反应在基粒上进行,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

植物学陆时万吴国芳讲义2

植物学陆时万吴国芳讲义2
与红浮萍共 生固氮,可作生物 绿肥
异型胞
螺旋藻
被联合国粮农 组织推荐为 “21世纪人类最 理想的保健食 品”。
真菌界
Life as a Web of Slender Threads
一、几种常见真菌
1.黑根霉
面包霉变 酿酒
2.酵母菌
酿酒,发面
基因工程的受体菌
发酵工程生产单细胞蛋白
3.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
虫草菌孢子侵染蝙蝠蛾
下一张
4.青霉 (子囊菌纲,青霉菌属)
• 产青霉素 •一些青霉能产生毒素 ,损害神经、肾和肝脏。

自然分类系统(natural system)则 应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 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 物化学和植物生态学等不同的角度,反 映出植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间亲缘 关系。人们为了建立这样的系统,作了 长期不懈的努力,使其渐臻完善。但直 至目前,人们尚未能提出一个完全反映 客观规律的植物系统。为什么?
就整个植物界而言,人们通常将其分为16个门,它们是: 1.裸藻门(Euglenophyta); 2.绿藻门(Chlorophyta); 3.轮藻门(Charophyta); 4.金藻门(Chrysophyta); 5.甲藻门(Pyrrophyta); 6.褐藻门(Phaeophyta); 7.红藻门(Rhodophyta); 8.蓝藻门(Cyanophyta); 9.细菌门(Bacteriophyta); 10.粘菌门(Myxomycophyta); 11.真菌门(Eumycophyta); 12.地衣门(Lichens); 13.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14.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15.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 16.被子植物门(Augiospermae)

植物学讲稿

植物学讲稿

植物学讲稿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植物通俗地说一切不属于动物的生物都称为植物,目前没有一条独立的标准可以完全将它们划分开来,但是以下若干特征综合起来可以作为划分它们的基础:1、植物一般固定生活,而动物多数具有移动能力;2、植物细胞一般具有纤维素结构的细胞壁;3、植物一般具有丰富、持久、活跃的胚性组织;4、植物大多数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但是,有些低等生物则兼有植物和动物的特征,既不能专一的划归植物、也不能专一的划归动物,被称为“植物动物”(Plantimals)。

例如:植物学中的黏菌、在动物学中称为黏虫。

二、植物多样性1、种类多样50多万种,而且种群数量巨大、呈发展动态,有些种类逐渐灭亡、有些种类也会产生。

2、形态结构多样最小的为单细胞植物:绿藻门的普通小球藻等以微米计算;单细胞群体的:团藻属、绿藻门;多细胞丝状体的:水绵、绿藻门,黑根霉、真菌门;多细胞叶状体的:紫菜、红藻门,地钱、苔类植物;具有根茎叶分化且出现维管系统的:金星蕨、蕨类植物;分化出种子的:银杏、裸子植物;分化出花和果实的,被子植物。

目前已知最高的植物为桉树,可达156米,海洋中的巨藻、褐藻门植物,可达400米长。

3、营养方式多样自养:大多数绿色植物;化学自养:借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而自行制造养料的生活方式,硫细菌、铁细菌等;寄生:菟丝子、列当等;腐生:多数真菌以及少数被子植物(水晶兰/鹿蹄草科、天麻/兰科等)。

4、生命周期多样短命的:细菌,20-30分钟;一年生的:水稻、棉花、花生、玉米、春小麦等;二年生的:萝卜、白菜、冬小麦等;多年生的:巨杉/3500年,龙血树/6000年。

5、分布多样从茂密的热带森林到西伯利亚冻土高原、甚至两极,如南极的荷兰石竹、北极的北极柳,格陵兰岛雪地上的雪生衣藻、雪生粘球藻等;从平地到高山;从海洋到陆地,沙漠耐旱植物胡杨、海洋中的海藻等。

6、进化发展多样从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无胚到有胚;孢子繁殖到种子繁殖;等等。

《植物》 讲义

《植物》 讲义

《植物》讲义一、植物的定义与分类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

植物可以分为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藻类植物等几大类。

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常见的有松树、柏树等。

被子植物的种子则有果皮包被,种类繁多,像我们日常所见的大多数花草树木,如玫瑰、苹果、水稻等都属于被子植物。

苔藓植物是一群小型的高等植物,多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常见的有葫芦藓等。

蕨类植物大都喜生于温暖阴湿的环境,如蕨、石松等。

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像海带、紫菜等都属于藻类。

二、植物的结构植物通常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部分组成。

根是植物的地下部分,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并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也有所不同,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之分。

直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像大多数双子叶植物;须根系则没有明显的主根,像单子叶植物。

茎是植物的地上部分,起着支撑和运输的作用。

茎可以将叶子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其他部位,同时也能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叶子和其他器官。

叶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通过吸收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分,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叶子的形状、大小和结构因植物种类而异。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通过授粉形成果实和种子。

果实则保护和传播种子,种子是植物繁殖的关键,包含了新植物生长所需的遗传信息和营养物质。

三、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是一个从种子萌发到成熟植株的连续过程。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如温度、水分和氧气充足,会开始萌发。

首先是种子吸水膨胀,种皮破裂,胚根伸出,形成主根。

接着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幼苗逐渐出土。

在生长过程中,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矿物质等条件。

阳光提供能量进行光合作用,水分和矿物质保证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空气为呼吸作用提供氧气。

随着植物的不断生长,会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

根 大学植物学讲义

根 大学植物学讲义

生殖生长:花、 果实、种子的形 成
植物的发育过程
种子萌发:种子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开始生长 幼苗生长:根系不断深入土壤,茎叶逐渐展开 成熟植物:完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形成完整的植物体 衰老与死亡:植物逐渐衰老,最终死亡
植物的生长调节
生长素调节:促进 细胞伸长生长
赤霉素调节:促进 细胞分裂和生长
植物的命名规则
拉丁学名:国际通用的植物命名法规,由属名、种名、命名人及命名时间组成
英文俗名:根据植物特征或用途命名的通俗名称 中文译名:根据拉丁学名翻译的中文名称,通常采用意译或音译 命名规则:遵循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确保同一物种只有一个正确名称
常见植物的分类与识别
常见植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用途 等进行分类,如 草本植物、木本 植物、水生植物
近代植物学:科学方法的引入与 进步
现代植物学:分子生物学与生态 学的发展
未来植物学:挑战与机遇
植物的形态与结构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植物的细胞结构
细胞质: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细胞核: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植物的组织结构
植物组织的基本类 型
植物组织的形成和 分化
常见植物的生态 作用:介绍不同 植物在生态系统 中的作用,如提 供氧气、净化空 气、保持水土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植物的生理功能与生态 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植物 通过光合作用将 光能转化为化学 能,合成有机物 质,为植物的生 长和发育提供能 量。
呼吸作用:植物 通过呼吸作用将 有机物质氧化分 解,释放能量, 为植物的生长和 发育提供能量。

植物学显微部分讲义

植物学显微部分讲义

植物的细胞细胞质:细胞质膜、中质、液泡膜原生质体质体、线粒体、液泡、细胞核→光学可见细胞器典型/模式植物细胞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电镜可见细胞壁: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后含物: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和脂肪油、晶体生理活性物质:酶、植物激素、植物杀菌素、抗生素、维生素一、原生质体(细胞内有生命物质的总称)1.原生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物质的基础,也是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基础。

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核酸(DNA、RNA);干物质中,蛋白质为最主要成分。

2.细胞质:细胞质膜(质膜)、中质(基质)、液泡膜。

质膜:细胞质与细胞壁相接触的膜。

原生质表面的一层薄膜。

三层结构(7.5nm):两侧是高电子密度的暗带(2nm),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中间夹一个低电子密度的明带(3.5nm),主要成分是类脂。

单位膜(unit membrane)。

功能:①调节物质进出原生质体;②协调细胞壁物质的合成和组装;③进行植物激素和与细胞生长、分化有关的环境信号的转导。

中质:在质膜与液泡之间的部分。

3.细胞器(拟器官):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成分和特定功能的微小器官,也称拟器官。

⑴细胞核:核膜,具核孔(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其开/关与植物的生理状态有密切关系),可开启、关闭(无核膜的生物称原核生物)。

核仁(核内蛋白质、RNA合成的主要场所)、核液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RNA。

染色质主要成分:蛋白质、DNA,静息期为网状染色质(染色质网),细胞分裂时形成染色质丝→最终形成棒状染色体(易被藏花红、甲基绿等碱性染料着色)。

除细菌和蓝藻以外,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核。

⑵质体(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贮藏有密切关系)前质体转化为质体〔包括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无色),此三者也可相互转化〕。

例如:①番茄白色的子房→受精后的子房发育成幼果呈绿色→成熟的果实发红;②胡萝卜的根暴露于地面时受光照变为绿色。

叶绿体:由类囊体构成的多个基粒(含叶绿素)通过基粒间膜联接成一整体存在于基质中,外被双层膜后成为叶绿体。

植物学基础知识(全套课件190P)ppt课件

植物学基础知识(全套课件190P)ppt课件

双子叶植物纲
包括木兰科、毛茛科、 蔷薇科等多个科属。代 表物种有木兰、牡丹、
月季等。
单子叶植物纲
包括禾本科、百合科、 兰科等多个科属。代表 物种有水稻、百合、兰
花等。
裸子植物门
包括松科、杉科等多个 科属。代表物种有松树
、杉树等。
蕨类植物门
包括水龙骨科、桫椤科 等多个科属。代表物种
有水龙骨、桫椤等。
03
族药等。
食用植物
部分植物可作为食材使用,提 供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风
味。
工业原料
植物纤维、油脂、色素等可作 为工业原料,用于纺织、化工
等领域。
生态修复
利用植物进行生态修复,如治 理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系统等

THANKS
感谢观看
两类。

主要功能是输导水分、无机盐和 有机养料,同时也有支持植物体 生长的作用。根据生长方式可分 为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和匍
匐茎四类。

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 有机物质。叶片形态多样,可分 为单叶和复叶两类。叶脉则起到 支撑叶片和输导水分、养分的作
用。
花、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花的类型多样,可 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
研究范围
包括植物形态学、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态学、植物分类学等多个 分支领域
植物分类与命名规则
植物分类
根据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态等特征 进行分类,包括种、属、科、目、纲 、门等级别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每种植物都有一个属 名和种名,属名首字母大写,种名小 写
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

植物学讲义

植物学讲义

(3)茎的结构 在茎的结构方面,各类植物有较大的差异,分述如 下: ①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初生结构也分成表皮 、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表皮 位于茎最外面的一层生活细胞,属初生 保护组织。 皮层 位于表皮和维管柱之间,由数层细胞组 成。在其外部常有成束的厚角组织存在,起支持幼茎 的作用。在厚角组织细胞和靠外方的皮层薄壁细胞中 含有叶绿体,所以幼茎呈现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 维管柱 包括初生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初生维管束,每个维管束由初生 韧皮部、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组成。维管束常成束存 在,多排列成环状。
(二)植物的营养器官 1、要点提示 (1)内皮层 内皮层:皮层最内的一层,常由一层细胞组成,排列整齐,称为内皮层。 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 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为凯氏带.一些 单子叶植物则呈5面增厚。(思考:?) 原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外方,也就是近中柱鞘的部分,是最初成熟的 部分,称为原生木质部。 后生木质部:它是由管腔较小的环纹导管或螺纹导管组成。渐近中部, 成熟较迟的部分,称为后生木质部。 (2)根的结构 根的结构由外向内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大部分。 表皮是位于根最外面的一层生活细胞。 皮层位于表皮以内,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 中柱也就是维管柱,它包括了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和薄壁 细胞四个部分。 以上这还只是根的初生结构,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还会在此基础上 继续形成更为复杂的次生结构。 外始式:由于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分化过程中,是由外方开始向内方逐渐 发育成熟,这种方式称为外始式。(思考:合理性?)
12、(07年全国联赛)在筛管中,下面哪种成分的含量最高 ( D ) A.氨基酸 B.磷酸 C.有机酸 D.糖类 20、(10年全国联赛)导管与管胞均是木质部中执行运输 功能的细胞,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哪一项 ( C ) A.是否是死细胞 B.次生壁加厚方式 C.穿孔板 的有无 D.细胞的长宽比 21、(10年全国联赛)在对木雕文物进行修复过程中常需 要对文物碎屑进行离析后显微镜观察,判断该文物是由 什么植物材料制作的,如果观察到下列哪类细胞就可判 C ) 断其不可能是柏木制作的 ( A.筛胞 B.导管分子 C.纤维 D.管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第一节植物细胞一、细胞学说:时间:1838-1839 提出人: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中心含义:一切生物有机体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意义:将整个生物界统一起来。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上的每个细胞都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这种能力即细胞的全能性。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影响植物细胞形状和大小的因素:遗传因素(位置、功能)和环境因素。

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一)原生质体概念:由原生质构成的一切细胞结构的总称,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形态概念)。

原生质:构成生物细胞的一切生活物质,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基础(物质概念)。

1 细胞膜(原生质膜)(1)亚显微结构单位膜:在电镜下由3 层结构组成一个单位的膜。

组成: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2)膜的分子结构-流动镶嵌模型构成膜的蛋白质和磷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特点:具有选择透性(4)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保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接受和传递遗传信息;参与细胞识别;抗病菌;胞饮等2 细胞核(1)数量、形状、位置与细胞种类、活动等有关。

(2)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有核孔,作用-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换。

核仁:折光强的小球体,作用-合成与贮存RNA的场所。

核质:透明胶状物,由染色质和核液组成。

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是细胞内的主要遗传物质。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区别: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2种形态。

(3)细胞核的功能: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调节和控制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

3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2 部分细胞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特定生理功能的微结构(微器官)。

叶绿体质体(植物体特有的)有色体白色体叶绿体:色素-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结构(幻灯片18)-双层膜、基粒(由类囊体组成的柱状单位)、基质片层和基质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反应在基粒上进行,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

有色体:色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结构:双层膜,无内部结构作用:积累淀粉、脂类、传粉等白色体:不含色素,主要作用合成和储存淀粉、脂类3 种质体之间的转化线粒体结构:双层膜+基质,内膜内突形成嵴(上有嵴粒)作用:呼吸代谢的场所。

内质网结构: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管道系统。

类型-粗糙型,光滑型作用:粗糙型主要合成运输蛋白质;光滑型主要合成运输类脂和多糖细胞质膜—内质网—核外膜相邻细胞高尔基体:结构-单层膜形成的囊状结构,边缘形成小泡。

作用:合成、加工运输分泌物(多糖及糖蛋白)。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单层膜内部为细胞液,含多种成分作用-贮藏(糖、酸、丹宁、晶体、花色素(又称为花青素或花青苷)(酸性显红、碱性显蓝、中性显紫);参与各种代谢;维持细胞形状,利于物质交换。

微梁系统:微管和微丝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的空心管状结构微丝:由类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组成的实心丝状结构作用:二者构成细胞内的骨架系统,起支撑作用,维持细胞的形状;控制细胞器的运动并与细胞分裂等有关核糖体:又称核糖核蛋白体组成:大亚基+小亚基成分:RNA和蛋白质作用: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分布:粗糙型内质网、核外膜、叶绿体、线粒体等2)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无特殊结构的胶体系统特点: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运动方向与微管和微丝的排列方式有关。

功能:保持稳定的内环境;是细胞器之间物质运输的介质;是各种生化反应的场所,为细胞器提供原料。

(二)细胞壁1 层次:胞间层- 在细胞壁的最外面,主要成分为果胶特点:有强的亲水性和可塑性初生壁- 在胞间层内侧,在细胞停止生长前由原生质体分泌形成,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

特点:薄,有较大的可塑性次生壁- 在初生壁内侧,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形成的。

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还有少量半纤维素和木质。

特点:厚,硬2 附属结构:初生纹孔场:初生壁上具有小孔的凹陷区域。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是细胞之间物质和信息联系的桥梁。

纹孔:次生壁形成时,初生壁上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

3 细胞壁的超微结构:基本骨架是微纤丝葡萄糖-纤维素-微团-微纤丝-大纤丝-细胞壁4 细胞壁的作用:支持和保护,并使细胞维持一定的形状。

(三)后含物后含物:即细胞内的代谢产物,分布于原生质体内或细胞壁上。

细胞内主要的后含物有淀粉粒、晶体、糊粉粒和油脂。

小结:1.内膜系统:细胞中除细胞膜外由膜构成的所有结构的总称2.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 3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差异复习题1 解释概念:细胞学说、细胞的全能性、原生质体、单位膜、细胞器、胞间连丝、纹孔、内膜系统2 说明植物界表现出万紫千红的原因3 植物细胞为什么能维持一定的形状?4 画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注明各个部分的名称,并说明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增殖一、有丝分裂(间接分裂)1.概念: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分裂后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变的分裂方式。

2 细胞周期:(1)概念:分生型细胞从上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下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所经历的时期。

间期---G1、S、G2(2)细胞周期分裂期前、中、后、末3 各期特点间期:G1-合成RNA、蛋白质、及各种酶,核仁增大。

S-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DNA增加一倍。

G2-RNA 、蛋白质合成分裂期: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核分裂:从染色体出现到子核形成,分为前、中、后、末(幻灯片44)胞质分裂:在2个子核之间形成新的细胞壁,将一个母细胞分裂为2个子细胞的过程。

成膜体:即在2个子核之间由密集的纺锤丝形成的桶状区域,与细胞板形成有关。

4 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分裂过程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保证了细胞在遗传上的稳定性。

二无丝分裂(直接分裂)分裂过程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一定与母细胞相同,不能保证细胞在遗传上的稳定性。

三、减数分裂1 概念:是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细胞连续分裂2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比母细胞减少一半。

间期-G1、S、G22 细胞周期第一次分裂-前1、中1、后1、末1分裂期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类似第一次分裂:前期1:细线期-染色体细长,线状,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偶线期(联会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分别来自父母本,形态相似的染色体粗线期- 染色体缩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片段交换。

双线期-发生交叉的染色单体分开,呈现各种形状终变期-染色体缩到最短,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丝。

中期1: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1:同源染色体分开到2 极,每极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末期1:子核出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类似经2次分裂后一个母细胞形成4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3 减数分裂的意义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半,有性生殖时2个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恢复了亲本染色体的数目,保证了子代与亲代之间在遗传上的稳定性。

同时由于来自父母本的染色体可能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使后代发生变异,促进了生物界的进化。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相同点:都有间期和分裂期;都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染色体都复制一次。

不同点: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发生范围生殖细胞体细胞同源染色体联会有无染色体片段交换有无分裂次数 2 1子细胞数 4 2子细胞染色体数减半不变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一细胞生长1 概念:细胞生长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和干重的增加。

2 影响细胞生长的因素:遗传和环境二细胞分化1 概念:多细胞生物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化特性上的特化2 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遗传和环境3 特点:生物越高级细胞分化越精细。

复习题1.解释概念有丝分裂、细胞周期、胞质分裂、成膜体、无丝分裂、减数分裂、联会、细胞生长、细胞分化2 说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3 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4 一个生物体为什么能不断长大并进行生殖产生后代?第四节植物组织一、概念: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类型:从组成上分-简单组织和复合组织从发育程度分-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一)分生组织1 概念: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

2 类型:从不同侧面分为不同类型(1)按位置分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茎顶端作用:使根、茎伸长并产生分枝,形成繁殖器官特点:细胞小,核大,无液泡,分裂能力强。

侧生分生组织:位于根、茎侧方,在器官边缘作用:使器官增粗居间分生组织:位于分化组织之间作用:使器官伸长特点:分裂时间有限(2)按来源的性质分原生分生组织:来自胚细胞特点:有持续而强的分裂能力初生分生组织:来自原生分生组织特点:细胞边分裂边分化次生分生组织:由成熟组织脱分化后形成的组织(二)成熟组织1 概念:由分生型细胞衍生出来的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形成的组织即成熟组织2 类型(1) 保护组织表皮特点:位于器官的表面,由单层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无叶绿体,细胞外壁有角质膜。

作用:保护,根表皮起吸收作用附属结构:表皮毛,气孔周皮:位于加粗生长的器官表面,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栓内层-木栓形成层-木栓(2)薄壁组织(基本组织)特点:分布广,占比例大。

细胞体积大,细胞壁薄,有液泡,有细胞间隙,具有潜在分裂能力。

类型:同化组织-含叶绿体贮藏组织-含营养物质贮水组织-有大液泡(旱生植物如仙人掌)通气组织-细胞间隙大(水生植物如荷花)特殊的薄壁细胞—传递细胞(转输细胞或转移细胞)特点:细胞壁内突生长,有发达的胞间连丝作用:短距离运输(3)机械组织作用:支持类型:厚角组织、厚壁组织厚角组织:特点-细胞壁在角隅处增厚,属于初生性增厚,常含叶绿体,不影响细胞的生长,一般分布在生长器官,多呈束状,使器官表面形成棱。

厚壁组织:细胞壁次生性增厚并木质化,是死细胞。

类型:石细胞和纤维石细胞:特点-有多种形态,次生壁厚,木质化,细胞腔小,分布在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纤维:细胞细长梭形,次生壁厚,木质化细胞腔很小。

呈束状,使器官有大的抗压能力和弹性,是主要的支持组织(4)输导组织(维管组织)作用:长距离运输组成:木质部,韧皮部木质部:作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组成-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韧皮部:作用-运输有机物组成-筛管、伴胞、筛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维管束-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束状结构5)分泌组织(分泌结构)1 概念:合成、贮藏、排出、运输特殊物质的组织或结构。

2 类型:外部分泌结构和内部分泌结构外部分泌结构:特点-分泌物排出体外类型-腺表皮、腺毛、蜜腺、排水器等内部分泌结构:特点-分泌物不排出体外类型-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乳汁管幻三组织系统1 概念:一个植物体上或一个器官上的一种或几种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组成一个单位2 分类:皮组织系统(皮系统):表皮和周皮,包在器官外面维管组织系统(维管系统):木质部和韧皮部,分布在基本组织系统中基本组织系统(基本系统):薄壁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复习题1 解释概念:组织、分生组织、基本组织、维管束、分泌组织、组织系统2 说明各类组织的特点及作用注意厚壁组织与厚角组织;导管与筛管的区别第二章根第一节根的形态(自学)一、根的生理功能及经济利用二、根和根系的类型第二节根的发育及结构一、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及根尖分区(一)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原生分生组织(生长点或生长锥)顶端分生组织--原表皮初生分生组织原形成层——维管柱基本分生组织——皮层、根冠(二)根尖分区1根冠:位于根的先端,由薄壁细胞组成,保护内部的分生区,并与根的向地性生长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