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变色龙导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6 变色龙(导学案)(教师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6  变色龙(导学案)(教师版)

第06课《变色龙》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变色”的内容,透视变色的原因。

2.能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形象。

3.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夸张对比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讽刺意味。

2.掌握本文的情节线索,理解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1.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2.理解本文独特的叙述方式和讽刺手法。

【学习过程】1.文题解读变色龙是一种蜥蜴类动物,以其能随环境改变体色而著名。

作者以“变色龙”为题目,强化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2.作者介绍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戏剧家,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品: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3.字词积累①读准字音坎.肩(kǎn)魁梧..(kuíwú)筛.子(shāi)醋栗.(lì)咳嗽.(sòu)洋溢.(yì)赔偿.(cháng)伶俐..(líng lì)xiàzhìcǎi恐(吓)旗(帜)无精打(采)②理解词义:魁梧:(身体)强壮高大。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伶俐:聪明;灵活。

无精打采: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离奇。

第一课时活动一:理清小说情节。

1.确定主人公,概括事件。

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明确: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故事: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

2.理情节,析结构。

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理清小说结构层次。

(用红笔在课文中标出层次结构)明确:开端(1-5):警官奥楚蔑洛夫碰上了一宗狗咬人的案件。

发展和高潮(6-27):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的五次变色。

语文《变色龙》导学案课件

语文《变色龙》导学案课件

语文《变色龙》导学案课件(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语文《变色龙》导学案课件语文《变色龙》导学案课件(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课件编写工作,课件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课件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变色龙》导学案课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变色龙导学教案设计

变色龙导学教案设计

变色龙导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掌握观察和描述动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动物的决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视频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3)编写保护变色龙的标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变色龙的兴趣和喜爱;(2)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观察和描述动物的方法;(3)保护变色龙的标语创作。

2. 教学难点:(1)变色龙的变色原理;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变色龙的图片和视频;(2)准备保护变色龙的资料和相关信息;(3)制定评价标准和奖励机制。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好观察变色龙的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变色龙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简要介绍变色龙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学生观察变色龙的图片和视频,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心得。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2)小组共同总结变色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变色龙的变色原理;(2)引导学生了解保护变色龙的重要性。

5. 实践活动(1)学生编写保护变色龙的标语;(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共同评选出最佳标语。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保护变色龙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2. 调查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度和掌握程度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评价他人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掌握程度等方面。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7《变色龙》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7《变色龙》导学案

7《变色龙》导学案教师寄语: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称誉契诃夫为“第一流的幽默作家”一、学习目标:1、了解契诃夫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4、揣摩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5、欣赏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学习重点:小说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三、学习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深刻的社会意义。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第30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契诃夫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一:自主学习1、关于作者和创作背景。

简介作者:时代背景:《变色龙》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作家刚24岁。

当时正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最反动的时期。

民粹派采取个人恐怖手段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不仅没解决任何社会问题,反而促使新上台的亚历山大三世采取更加反动的高压政策。

加强了宪兵警察等专政机构,豢(huàn)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整个俄罗斯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但干的却是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rray逮.住()逮.捕()盛.满()旺盛.()畜.生()畜.牧()二、整体感悟:1、小说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主要人物是谁?2、请按照小说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和高潮、结局,把这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并归纳段意。

第二课时(第31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2、揣摩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3、欣赏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变色龙》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变色龙》导学案

《变色龙》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契诃夫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二、能力目标1.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2.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三、德育目标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五、教学难点:讽刺手法。

教材助读一作家及作品: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

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

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在当医生之余从事文学创作。

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新娘》等。

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二、写作背景:《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

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讽刺手法:采用夸张的手法反映社会现实。

四、专横跋扈: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诵读,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分析奥楚蔑洛夫形象。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鲁迅先生这样描述剥削阶级的走狗:“他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他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样一个人物:变色龙二、预习检测1、作家作品2、字音字形:听写三、分角色朗读,体会形象特征一人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

要求: 1.尽量渎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优秀导学案.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优秀导学案.docx

《变色龙》导学案(后附答案)一、目标导学1.了解“变色”的内容,透视变色的原因。

2.学习人物的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了解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和小说主旨的作用。

4.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

二、知识链接《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 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

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日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

这时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

契诃夫刻划的警官奥楚菽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三、自主预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乞丐(■) 咳嗽(■) 坯子(■) 魁梧(■)恐吓(•) 招惹(•) 宪兵(•) 邮戳(• •)中看() 模样() 诃护() 蔑视()2.解释下列词语。

无精打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想天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洋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惦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荒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学常识积累。

漠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有《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一个官员的死》。

4.了解小说标题“变色龙”喻义和作用。

5.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6.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中,先后作了六次判定,请依照课文填写下表。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变色龙》(导学案)同步备课(部编版)解析版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变色龙》(导学案)同步备课(部编版)解析版

6《变色龙》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课文大意。

2.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

3.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其主要艺术手法。

【重难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

【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课件播放视频刘和刚《变脸》)川剧中有一门绝活叫“变脸”,演员能在转身低头的瞬息之间变换出不同的脸谱,令人称奇。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仅擅长“变脸”,而且有时“变脸”之快达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

今天,咱们就去认识这样一位“高人”。

(板书课题)二、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课文大意。

2.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

3.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其主要艺术手法。

——学生齐读第一课时三、检查预习(ppt显示)1.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作家、戏剧家,是具有世界声誉的短篇小说大师,与法国的、美国的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2.字词积累(1)给红色字注音魁梧()奥楚蔑()洛夫筛()子醋栗()咳嗽()下贱胚()子(2)解释词语【魁梧】。

【洋溢】。

【荒唐】。

【伶俐】。

【无精打采】。

【异想天开】。

四、整体感知1.今天我们组织一个街头法庭,审理一个民事案件,请大家观看课文视频,熟悉案情,填写下表。

2.请同学们划出文中关于案件经过的叙述和警官审判的结果,并请小组讨论后,各推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法庭人员的代理人,现场审理案件,发言用课文原文、转述或概括均可。

(1)首先,我们请原告代理人进行案情陈述。

(2)其次,我们请证人代理人陈述目击经过。

(3)请审判官代理人进行审判。

请同学进行结案陈词(概括案情大要和案件最终判决)。

五、研讨文本文章中完全没提到变色龙这种动物,为何以“变色龙”为题目呢?六、布置作业留一个思考问题给大家:奥楚蔑洛夫为何要反复改变他的判案结果?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回顾案情上节课我们跟随课文中的人物参与了一次街头法庭的审案过程,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下经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变色龙》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变色龙》教案+导学案

6变色龙1.学习概括情节,把握文本内容。

2.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该形象把握“变色龙”的含义,感受其社会意义。

3.学习本文所运用的对比、夸张手法,体会文本运用此类手法达到的讽刺效果。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变色龙是什么吗?(展示变色龙图片)变色龙是一种生活在热带森林中的爬行动物,样子十分奇特,它最大的特征是能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颜色,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不过,今天我们的任务可不是认识这种动物,而是认识一种像变色龙一样的人。

大家也许会问,难道人也会变色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的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

作品背景:《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在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

在这个时代,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

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目标导学二:阅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故事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明确:故事围绕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探究狗的主人是谁展开的。

2.小说中,随着“狗的主人是谁”的猜测不断改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和裁断也左右摇摆,请你结合课文思考探究第一题,梳理本文故事情节。

不知是谁家的狗——错在狗——弄死狗,惩罚主人将军家的狗——错在人不是将军家的狗——错在狗——教训狗及其主人也许是将军家的狗——错在人不是将军的狗——错在狗——弄死狗是将军哥哥的狗——错在人——恐吓赫留金目标导学三:分析文章,初步把握人物形象1.从上述情节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从上述情节中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势利警官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色龙》导学案
一、目标导学
1.了解“变色”的内容,透视变色的原因。

2.学习人物的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了解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和小说主旨的作用。

4.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

二、知识链接
《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

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

这时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

契诃夫刻划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三、自主预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乞.丐()咳嗽.()坯.子()魁梧.()
恐吓.()招惹.()宪.兵()邮戳
..()中.看()模.样()诃.护()蔑.视()2.解释下列词语。

无精打采:颜色:
异想天开:洋溢:
惦记:荒唐:
3. 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是一篇(体裁),作者是,19世纪末期国作家,他与法国的漠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有《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一个官员的死》。

4.了解说标题“变色龙”喻义和作用。

5.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6.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中,先后作了六次判定,请依照课文填写下表。

四、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内容。

(二)合作探究。

1.小说的开头写了人物出场的环境,这反映了当时沙皇统下的俄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2.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为了一条狗反复无常地变了几次?是围绕什么来变化
的?
3.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变的是他的态度,而不变的是他的性格,他有怎样的性格?
4.围观的人群是小市民阶层的代表,契诃夫写他们又有什么用意?
(三)角色朗读。

本文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塑造警官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进行角色朗读,注意语速、语调、语气,惟妙惟肖地再现其丑态。

(四)总结。

1.小说通过对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忠实走狗的刻画,揭露了,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社会病苦。

2.本文是一篇小说,主要采用和艺术表现手法。

五、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选词填空。

A.他(追撵赶)上狗,身子往前一(伸探倾),一把(握抓拽)住了狗的后腿。

B.木柴厂四周很快就(团聚围)了一群人,(似乎好像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冒跳)出来的。

C.这条狗呢,鬼(却才就)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又既也)不好,模样(又也还)不中看,(实在完全的确)是个下贱坯子。

2.小说中四次写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属于细节描写,表现他四次不同的心态,请将相应的项一一配对。

A.第一次穿 a.浑身发冷,惊恐加剧
B.第二次脱 b.出尽洋相, 狐假虎威
C. 第三次穿 c.浑身发热,惊恐不安
D.第四次裹 d.神气十足, 耀武扬威
(二)课内阅读。

文段一:“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您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文段二:“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

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

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

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

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1.文段一中奥楚蔑洛夫脱大衣是因为
2.文段一奥楚蔑洛夫的话中用了四处省略号,请说说它们的作用。

3.文段二中奥楚蔑洛夫穿大衣是因为
4.这两段话表现了奥楚蔑洛夫的
《变色龙》参考答案
三、预学导学
1.qǐgài sòu pī kuíwú hè rě xiàn chuō zhōng múhē miè
2.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颜色: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洋溢:充分流露;惦记: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荒唐: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3.讽刺短篇小说契诃夫俄
4.变色龙,喻指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用“变色龙”作标题,富有讽刺意味,又是画龙点睛。

5.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街头处理一条狗咬伤一个手指头“案子”的经过。

6.第一次弄死狗;罚狗的主人;不知是谁家的狗
第二次狗是无辜的;原告是敲竹杠;有人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
狗”第三次狗是下贱坯子;原告是“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巡
警说“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
第四次“名贵的狗”,“娇贵的动物”;巡警说“不过也说不定就将军
家里的狗”
第五次“这是条野狗”,“弄死它算了”;将军家的
第六次“怪伶俐的,咬人咬得好”,“好一条小狗”;厨师说“这是将
军哥哥的狗”
四、课堂互动探究
(二)
1. 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凋敝萧条,人民生活的贫困。

2.五次;狗的主人是谁
3.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沙皇统治卫道士的思想和性

4.深刻提示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揭示了当时俄国社
会的病苦,使小说的社会意义更为深广
(四)
1.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麻
木、庸俗、愚昧
2.讽刺小说夸张对比
五、课堂练习
(一)
1.A.追探抓 B.聚仿佛钻 C.既也完全
2.A—d,B—c,C—a,D—b
(二)
1.判错了狗而内心吃惊,浑身燥热,也表现了他借此争取时间见风使舵的狡猾心理。

2.省略号的作用: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不连贯,表明他正盘算着鬼主意。

3.穿大衣是因为这是奥楚蔑洛夫又一次掩饰,遮掩他内心的胆怯,为再次“变”作准备。

4.媚上欺下的丑态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