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

合集下载

石油工程硕士论文

石油工程硕士论文

石油工程硕士论文第1章前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研究背景陆相断陷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类型之一,随着我国东部大部分盆地和探区构造油藏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中浅层背斜、潜山油气藏越来越少,隐蔽性油藏勘探已成为增加油气储量的重要方向。

在全球范围内,构造油气藏、复合油气藏和隐蔽性油气藏的储量比例分别为35%、30%、35%[1],隐蔽油气藏占有重要地位,对渤海湾盆地按油气藏统计表明,除了构造以外的非构造油气藏探明储量总计约31×108t,占总探明储量的近40%,其中,砂砾岩体油气藏探明储量约6×108t,占7.63%[2]。

砂砾岩油气藏属于隐蔽油气藏,是典型的低渗透率、低经济储量的低品位油藏,尽管比例较小,但是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在大庆油田徐家围子地区、辽河油田西部凹陷、华北油田廊固凹陷、大港油田摊海地区、胜利油田的东营凹陷、车镇凹陷和沾化凹陷等地区均有分布。

砂砾岩储量以其非均质性强、含油差异大等难点,被石油开发专家称为世界性难题,该类油藏勘探开发过去一直举步维艰。

随着地质认识不断提高和勘探技术日益完善,这些过去不被看好的勘探领域重新受到重视,砂砾岩储量丰富的资源潜力一步步浮出水面并逐渐成为资源接替新亮点。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初期,人们就接触了砂砾岩储量,截至2007年底,胜利油田落实未动用储量 2.85×108t,低渗透滩坝砂、砂砾岩和稠油油藏所占比例为19.8%、19.4%和33.2%,其中低渗透滩坝砂、砂砾岩储量存在着井深、渗透率更低、非匀质更强等开采难点。

据有关专家指出,胜利油田砂砾岩岩体油藏主要分布在“两个陡坡带”,即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和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

经过对油田砂砾岩体油藏的勘探开发,胜利油田在这方面取得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成果。

东辛采油厂盐家砂砾岩储量位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含油层系沙三、沙四段。

1960年,永1砂砾岩区块被发现,当时上报地质储量1134×104t。

我国煤炭消耗量全球第一

我国煤炭消耗量全球第一

我国煤炭消耗量全球第一
到2020 年25 种矿产出现短缺
过去15 年来,我国能源资源需求快速增长。

国内矿产资源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石油、铁、铜、铝、钾盐等大宗矿产的进口量大幅攀升,对外依存度
居高不下,分别为:石油54.8%、铁矿石53.6%、精炼铝52.9%、精炼铜69%、钾盐52.4%。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氧化铝、铜、水泥、铅、锌等大
宗矿产消耗量最大的国家,石油消耗量居世界第二位。

未来1020 年,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矿产资源需求呈现刚性上升态势,资源短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将进一步增
强。

据对45 种主要矿产可采储量保证程度分析预测,到2020 年,有25 种矿产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 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

按照现有查明资源储量与预测需求量分析,我国石油、铁、铜、铝、钾盐等大宗矿产品对外依存
度仍将处于高位。

而近年来,随着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国家间经济利益博弈,全球矿产
资源竞争加剧,境外矿产资源利用成本陡增,难度和风险显著加剧。

我国作为
资源消费大国,将资源供应寄托国外市场,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更何况假如我
国能源与重要大宗矿产资源受制于人,将严重地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安全。

因此,必须立足国内,加强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勘查,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
力。

形成一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接替基地
十一五期间,实施12 年的国土资源大调查新发现矿产地900 余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432 处,铀、铁、铜、铝、钾盐等重要矿产新增一批资源量,新。

中国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娄钰;潘继平;王陆新;王思滢【摘要】新世纪以来,我国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快速发展.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保持高位增长,页岩气获得跨越式发展,煤层气勘探取得积极进展,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历史性突破;天然气产量较快增长,形成了“三大四中”“常非并举”的开发格局.但随着资源品质趋于劣质化,天然气高效勘探开发面临着较大挑战,需要进一步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财税等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和装备创新力度,加强天然气资源地质调查与评价.【期刊名称】《国际石油经济》【年(卷),期】2018(026)006【总页数】7页(P21-27)【关键词】天然气;资源潜力;勘探;开发;非常规【作者】娄钰;潘继平;王陆新;王思滢【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新世纪以来,我国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显著成绩,获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天然气储量持续高位增长,为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随着清洁低碳能源转型进程加快,业界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天然气资源潜力与分布我国天然气资源类型多,分布广,发展潜力大;同时资源品质整体较差,劣质化趋势加剧,勘探开发对象趋于复杂,增储上产难度加大,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1.1 沉积盆地与油气地质特征中国大陆处于西伯利亚、印度、太平洋三大板块之间,具有独特的区域地质背景,且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化,发育了众多各类型沉积盆地,分布广泛[1]。

总体上,我国沉积盆地油气地质条件较好,但普遍经历了多期次构造演化,导致天然气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埋藏较深,勘探难度大,资源开发复杂。

中国富气盆地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和海域。

其中,中西部地区主要为中古生界克拉通、前陆盆地,普遍具有多期次构造演化、海陆相叠合特征,主要包括四川、鄂尔多斯和塔里木等含气盆地。

天然气调研报告2

天然气调研报告2

关于天然气能源的调研材料一、基本情况天然气是指通常生物化学作用及地质变质作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生成、运移,并于一定压力下储集在地质构造中的可燃气体。

通常根据形成条件不同,分为油田伴生气、气田气及凝析气田气。

天然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其组成随气田和产气层位不同而异。

其中气田气的主要成分为CH4,C2H6以上的烃类较少,同时还含有少量H2S、CO2、N2、H2O以及He、Ar等非烃类组分;油田伴生气的特征是除含大量CH4外,C2H6以上的烃类含量较高;凝析气田除含有大量CH4外,C5H12以上烃类含量较高,并含有汽油和煤油组分。

根据生成原因的不同,可以将天然气分为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其中常规天然气可分常规伴生气和常规非伴生气,而非常规天然气可分为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

另外,根据运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常规天然气、LNG和CNG。

LNG即液化天然气。

常压下将天然气冷冻到-162度左右,可使其变为液体即液化天然气。

LNG的体积约为其气态体积的1/620,故液化后的天然气更有利于远距离运输、储存及利用。

CNG即压缩天然气。

是天然气加压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

压缩天然气除了可以用油田及天然气田里的天然气外,还可以人工制造生物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天然气热值一般高达8500大卡/公斤,远超过煤气的3000大卡,而其燃烧后产生的温室气体只有煤炭的1/2、石油的2/3,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远远小于石油和煤炭,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

使用天然气有四大优点。

一是安全。

天然气的气体密度是空气密度的二分之一,比空气轻,极易挥发,不易爆炸,天然气中所含的甲烷、乙烷、丙烷等本身是无毒性的。

管道气与瓶装气在使用上相比较,其安全性高于瓶装气。

原因在于管道气所采用的是气化站集中储存、集中供气的管理方式,避免了瓶装气由于家庭发散储存,自备自用而造成安全管理上的隐患;管道气的户内压力仅相当于自来水压力的1/130,是瓶装气压力的1/170,燃气管道自身的储气量非常小,以每户12米的户内管道长计算,大约是瓶装气的1/3000,万一有泄漏或因其他原因引起火灾等事故时,只需将户内总阀或单元立管阀门关闭,即可切断气源,排除险情。

新形势下我国能源与生态安全保障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能源与生态安全保障研究

中国煤炭地质COAL GEOLOGY OF CHINA第33卷1期2021年1月Vol. 33 No. 1Jan. 2021doi :10. 3969/j. issn. 1674-1803. 2021. 01. 01文章编号:1674-1803(2021) 01-0001-07新形势下我国能源与生态安全保障研究赵平1,谭克龙3,韩效忠2,林中月1,孙红军谢志清3,黄勇2,刘亚然2,孙杰3(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100038; 2.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40;3.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北京100039)摘要:能源与生态安全是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问题,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中 的消费占比长期保持在60%以上,但我国煤炭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存在浅部资源已近枯竭、深部资源开采难度大、西部开发能力弱、绿色煤炭资源保障程度低、接替资源储量不足、煤系共伴生矿产勘查开发程度低等问题;另一方面,矿山环境治理是目前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亟需加大治理力度来保障新时代的“绿水青山”,对以往矿山环境损 伤的修复治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新采矿引发的环境问题要逐步实现开发与治理同步。

基于当前主体能源与主要生态安全保障问题,提出了资源勘查和生态勘查具体方法与路径,提高我国能源与生态安全保障程度。

关键词:能源与生态;安全保障;煤炭资源;煤系矿产;煤矿区生态安全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for Energy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China under New SituationZhao Ping 1, TanKelong 3, Han Xiaozhong 2, Lin Zhongyue 1, Sun Hongjun 1, Xie Zhiqing 3,Huang Yong 2 , Liu Yaran 2 , and Sun Jie 3(1.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 Beijing 100038; China Coal Geology Group Co. Ltd. , Beijing 100040;3.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 CNACG , Beijing 100039)Abstract : The security of energy and ecology is a fundamental and strategic bearing on nat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alas a principal energy in China, its consumption in primary energy proportion is more than 60% for a long time. But the guarantee ca ­pacity of coal resources in China is deficient with issues of shallow resources have been almost exhausted , deep part resources are diffi ­cult to exploit , exploitation capacity in the western China is weak, green coal resources guarantee level is low, replaceable resources are insufficient , and low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levels of coal measures associated minerals etc. Besides ,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 ­ance is the principal part of entironment governance at the present , urgently needed to strengthen to protect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in the new era. To previous mine environmental damnification rehabilitating and governing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new exploitation initiated environmental issues need to be gradually realized the synchronization of exploitation and governance. The pa ­per has based on the issues of principal energy and main ecological security at present , proposed specific methods and approaches of re ­source exploration and ecological investigation , to improve energy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levels in China.Keywords : energy and ecology ; security ; coal resource ; mineral in coal measures ; coalmine area ecological security能源与生态安全是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 础性和战略性问题,是国家安全体系中极其重要的 组成部分,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2010年世界油气产储量及炼油能力

2010年世界油气产储量及炼油能力

简体中文Eng 请选择服务网点您所在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热点专题 › 出口研究 › 环球产业2010年世界油气产储量及炼油能力综述2011-4-6相对于2009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0.9%的微幅增长以及产量3.2%的下降,2010年的石油产储量则呈现出大幅度的逆转,产2009年的1.35万亿桶(1849.5亿吨)提高到2010年的1.47万亿桶(2013.9亿吨),增长8.9%,该增幅是自2005年以来的最高总加工能力从2009年的8720万桶/天(43.6亿吨/年)增加到8822万桶/天(44.11亿吨/年),增加了约100万桶/天(5000万吨一、世界油气总储量和生产量齐增2010年12月6日,美国《油气杂志》发布世界油气储量调查最新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世界油气总储量和生产量均有增内瑞拉储量的提升,世界石油储藏量从2009年的1.35万亿桶(1849.5亿吨)提高到2010年的1.47万亿桶(2013.9亿吨),增亿立方英尺(188.22万亿立方米),增长率低于1%。

近10年来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变化情况见表1。

虽然2010年底欧佩克一些成员国已报道储量有所增加,由于这些储量仍需讨论研定,故而这些新的数字不包括在《油气(一)石油储量增势明显,天然气储量微增2010年石油总储量比2009年大幅增长8.9%,主要来自以下国家或地区储量的增长:第一,乌干达首次包括在此次调查中,该国拥有10亿桶探明石油储量和5000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储量。

据塔洛(Tullow 桶远景资源,也包括在总储量中。

乌干达目前还没有任何石油或天然气生产。

第二,目前加纳石油储量预估为6.6亿桶,这是由于发现了Jubilee、Tweneboa、Owo和其他油田。

由塔洛公司作业的Ju第三,由于奥里诺科重油带储量乐观,委内瑞拉石油总储量增至2111.7亿桶,《油气杂志》2009年公布的该国石油储量第四,欧佩克油气储量增加,石油总储量为1.06万亿桶,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72.5%;天然气储量3200万亿立方英尺,国伊拉克和伊朗各自调高了储量估算。

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大稳油增气有基础

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大稳油增气有基础

2015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大稳油增气有基础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为及时准确掌握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变化情况,继2003-2007年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之后,国土资源部部署,分阶段组织对全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开展动态评价。

2010年完成鄂尔多斯等6个盆地的评价,2011年完成东北地区的评价,2012年完成新疆地区的评价,2014年重点对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以来尚未开展过动态评价以及动态评价后资源量有较大变化的油田探区进行评价。

2015年,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对已经动态评价过的盆地或地区进行系统梳理汇总,组织石油企业和高校对四川盆地、海域和非常规油气资源进行重点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全国油气资源潜力的新认识。

一是我国油气资源总量丰富。

石油地质资源量1257亿吨、可采资源量301亿吨,包括致密油地质资源量147亿吨、可采资源量15亿吨。

天然气地质资源量90.3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50.1万亿立方米,包括致密气地质资源量22.9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1.3万亿立方米。

与2007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相比,石油地质与可采资源量分别增加了64%和42%,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增加了158%和127%。

资源量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勘查投入的增长带来工作量的增加,地质认识的深化和技术进步拓展了勘探领域。

二是非常规资源潜力可观。

全国埋深4500米以浅页岩气地质资源量12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具有现实可开发价值的有利区可采资源量5.5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周缘。

埋深20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2.5万亿立方米,具有现实可开发价值的有利区可采资源量4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沁水盆地南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滇东黔西盆地北部和准噶尔盆地南部。

三是重点地区天然气资源大幅增长。

四川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20.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1.2万亿立方米,与2007年评价相比,分别增加了15.3万亿立方米和7.8万亿立方米,分别增长了285%和227%。

2011年6-11月时事政治

2011年6-11月时事政治

6月15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

6月15日,IBM公司成立100周年纪念。

6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十年来首次访问乌克兰。

6月19日-8月2日,香港进行人口普查。

6月21日,第六十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安理会对现任秘书长潘基文的连任推荐。

6月25日-7月4日,第13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举行。

6月27日,国际刑事法院宣布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发出国际逮捕令。

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自由行正式启动,首批试点城市为北京、上海和厦门。

6月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部长拉加德当选为新一任总裁。

6月30日,京沪高铁通车。

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税起征点将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

6月30日,胶州湾跨海大桥通车。

7月1日(1)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认为:“建党90周年这个节点,或将成为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社会的新转折点。

”(2)香港回归中国14周年。

7月2日,中海油渤海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被披露。

7月8日,百度百科“2011大学生百科知识大赛”正式启动。

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正式建国。

7月10日,有百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停刊。

7月16日,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于日在上海开幕7月17日,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

7月22日,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发生爆炸,首相官邸和数栋政府办公楼受损,7人死亡;一名身着警服的男子在首都郊外的于特岛向一个青少年夏令营举枪扫射,至少80人死亡。

7月23日,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在行驶至温州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D301次列车4节车厢从高架桥上掉落。

根据铁道部最新数据,事故已经造成39人死亡、192人受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孙家海]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早上好:首先,欢迎各位参加《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成果的新闻发布会。

大家都知道,石油天然气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害资源,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近些年来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都超过50%,加快石油天然气的调查评价,提高国内供给能力,对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

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开展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结束之后,全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为及时跟踪变化情况,准确掌握油气资源潜力,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了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

为了使社会更加全面了解《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今天就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个通报。

应邀出席的领导有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矿产资源储量司副巡视员黄干洲,油气中心车长波副主任,此外,还邀请课题组有关人员也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2011-11-24 10:05)[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 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发布的《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是国土资源部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布的一份全面反映我国油气资源潜力、未来发展趋势等综合信息的报告。

目的是进一步体现政府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客观性和权威性,是进一步配合《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的贯彻实施。

下面我就《动态评价》工作的背景、过程和主要成果向大家作个通报。

一、《动态评价》的基本情况第一,《动态评价》的背景与意义。

2003~2007年,国土资源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获得了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油砂和油页岩五种资源潜力的数据,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制定能源和油气资源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以来,随着油气资源勘探投入不断增加、理论认识不断提高和方法技术的不断进步,全国石油储量进入高位稳定增长阶段,天然气储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这种情况下,为及时掌握全国油气资源潜力变化情况,反映重点盆地油气勘探进展,国土资源部组织石油公司选择了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琼东南及北部湾等六个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或进展的地区和盆地作为动态评价区,系统完成了动态评价工作。

因此可以说,《动态评价》是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的拓展、延伸,是政府层面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评价工作,是积极应对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满足低碳经济对清洁能源的强劲需求、缓解我国逐年攀升的油气对外依存度的重要举措;同时还为我国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能源及油气资源发展战略,以及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油气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二,《动态评价》的组织实施。

首先,在评价对象选择上,重点考虑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以来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较快的海域、滩海和中部油气盆地,石油侧重渤海海域和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侧重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

通过动态评价,还有效解决了部分盆地油气高探明程度引发的勘探规划部署难的困惑。

其次,在任务分工上,本次评价从2008 年到2010 年,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长庆油田分公司、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中海油研究总院等单位分别评价6个盆地矿权区内油气资源,由油气中心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负责成果汇总研究。

在评价思路上,我们确定评价资源序列为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并根据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以盆地、坳陷或重点层系作为不同层级的评价单元;在总体沿用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完善了部分方法参数,发展了以统计法为主并与成因法、类比法组合使用的资源评价方法体系。

(2011-11-24 10:13)[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 二、《动态评价》的主要成果第一,勘探开发进展。

“十一五”期间,全国油气勘探累计投资2788亿元,比“十五”翻了一番。

主要实物工作量大幅度增长,完成二维地震41.5万千米,三维地震16.1万平方千米,施工钻井1.6万口。

全国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7.5亿吨,较“十五”增长15.4%。

相继探明古龙、塔河、兴隆台、南堡、埕海、姬源、华庆等7个地质储量大于1亿吨的油田,其中4个位于开展动态评价的鄂尔多斯和渤海湾盆地。

2010 年全国生产原油2.01亿吨,首次突破2亿吨,从“十五”末的世界第5 位上升到第4位。

全国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1万亿方,较"十五"增长14.8%。

相继探明徐深、靖边、普光、克拉美丽、塔中I号等10个地质储量大于1000亿方的气田,其中7个位于开展动态评价的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

201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942亿方,较2005年翻了一番,从“十五”末的世界第14位跃升到第6位。

第二,动态评价成果。

一是石油评价结果。

全国石油地质资源量881亿吨、可采资源量233亿吨,比“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分别增长15%和9.9%,探明程度36%,储量产量稳定增长具有资源保障。

其中,渤海湾盆地滩海、海域中深层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盆地地质资源量由225亿吨增加到277亿吨。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特低渗储层开发技术的进步拓展了资源领域,地质资源量由74亿吨增加到129亿吨。

北部湾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净增7.6亿吨,增长了一倍;珠江口盆地净增1.3亿吨。

但是,石油资源品质变差,低渗、稠油、深水、深层资源的比重进一步加大。

二是天然气评价结果。

全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2万亿方、可采资源量32万亿方,比“新一轮”分别增长49%和45%,探明程度18%,储量产量快速增长资源基础雄厚。

其中,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开发技术的进步,使得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由4.7万亿方增加到15.2万亿方。

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勘探连续获得重大发现,地质资源量由5.4万亿方增加到9.3万亿方。

渤海湾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净增0.6万亿方,珠江口盆地净增1.2万亿方,琼东南盆地净增0.7万亿方。

然而,天然气资源中低渗、深水、深层、含硫化氢的资源占有较大比重。

(2011-11-24 10:10)[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 第三,增长因素。

一是勘探投入增加。

例如,到2009年,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累计实施二维地震7.6万千米,钻井1267口,钻井数几乎等于全国其他盆地天然气钻井数之和。

二是地质认识不断深化。

如渤海湾盆地砂岩隐蔽油气成藏理论不断深入,综合识别技术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证实了岩性油气藏连片分布。

三是勘探开发技术进步。

如水平井钻探、压裂技术等低渗透油气藏的技术突破使鄂尔多斯盆地勘探领域进一步扩大,低渗透储量有效动用的下限已下降到0.1毫达西,使得长期认为无开发价值的资源量获得了释放。

第四,增长趋势。

到2030 年前,石油年探明地质储量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可探明储量202亿吨,年均10亿吨。

石油年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峰值产量约2.2亿吨,2亿吨水平可延续到2030年以后,中西部与海域的接替能力逐步提高,并与东部逐渐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天然气年探明地质储量仍保持“十五”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20年可累计探明10万亿方以上,年均6000多亿方。

天然气年产量将持续快速增长,到2025年,油气“二分天下”格局初步形成,2030年产量可接近3000亿方。

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盆地仍将是我国天然气主产区,进一步加强南海北部深水天然气勘查开发,有望优化我国天然气供应格局。

到“十二五”末,5000万吨级油气生产基地将达到5个,分别是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陆域、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和近海海域。

如果低品位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油气产量还能增加1000万吨以上。

总的看,未来20年我国将迎来油气并举的重要机遇期,石油产量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快速攀升,油气产量从2010年的2.8亿吨油当量增加到2015年的3.6亿吨、2020年的4.1亿吨和2030年的4.5亿吨。

油气当量增长的主要贡献是天然气。

(2011-11-24 10:13)[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 第五,勘探领域。

渤海海域应把握“深浅兼顾、重视深层;新老并重,以老带新”的勘探策略,在加强凸起区勘探的同时,还应向凹陷区特别是邻近凸起的斜坡带寻找油气。

鄂尔多斯盆地的石油除重点勘探已有主力目的层,还应加强浅油层精细勘探和深层的整体勘探、整体评价;天然气应加强苏里格的整体勘探以及靖边-高桥地区的二叠系和奥陶系、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的勘探。

四川盆地应继续深化勘探川东飞仙关组、石炭系,川西与川中的上三叠统和侏罗系,并加强对上二叠统生物礁气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碎屑岩气藏的勘探。

南海北部深水勘探重点是珠江口盆地的白云凹陷、荔湾凹陷和琼东南盆地的陵水、松南低凸起与北礁凸起。

《动态评价》成果于2011年3月份报送国务院,国务院领导做出重要批示。

大家知道,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那么,《动态评价》既为《纲要》的制定提供了资源潜力的依据,也为《纲要》中油气领域的调查评价指明了方向。

我们认为,通过加大油气资源勘探投入、实施促进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措施、制定鼓励低品位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加强勘探开发技术方法研究、进一步夯实油气基础地质工作,将有助于国内油气储量产量的稳定增长,增强油气资源的保障能力。

以上是《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的要点,谢谢大家!(2011-11-24 10:17)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孙家海] 谢谢彭司长的介绍。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11-11-24 10: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