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气资源评价技术方法201201030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水平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的不断发展,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因此,建立实际有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标准是勘探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页岩油气发育条件及富集机理,结合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建立把测井资料与地化分析相结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体系。
关键字:页岩油气资源ΔLgR模型页岩有效厚度氯仿沥青“A”法0 引言中国沉积盆地中富有有机质的泥页岩广泛分布,从震旦系到古近系均有分布;页岩厚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资源成藏的基本条件,勘探前景非常广阔。
如何估算这些油气资源,对于我国的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在页岩候选区评价中所采用的关键参数大致有2类,即地质条件与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地质类参数控制着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与富集,包括页岩面积、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油气显示等方面;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包括埋深、地貌条件等,控制着开发成本。
本文主要研究页岩油气资源的地质条件,把测井资料等地物手段与地化实验分析相结合,通过对页岩有效厚度、TOC含量的分析,来预测页岩油气资源的含量[1]。
1 页岩油的特征页岩油是指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石油,一般只经过一次运移或进行了极短暂得到二次运移过程,在泥页岩层析中自生自储,以吸附态或游离态的形式赋存于泥页岩的纳米级孔隙或裂缝系统中。
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受到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阶段影响,只有在有机质进入生油窗后,才可能生成油气资源,有机质演化程度过高,则会转化形成页岩气。
页岩油主要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但在目前的开采水平阶段,吸附油很难开采出来,所以现今页岩油一般都指页岩油中的游离油;页岩气则同样包括游离气和吸附气。
2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页岩有机碳含量2.1 页岩测井响应特征理论假设烃源岩有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的流体组成;而非烃源岩仅由岩石骨架和充填孔隙流体组成;成熟烃源岩则由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流体(水和生成的烃类)组成。
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与关键参数探讨

(1 )节 约 采购 仪 器 费用 =6 . 7 5( 万元肢 )×
3 支 =2 0 . 2 5( 万元 ) ( 2)节 约 人 工 费 用 =0 . 0 1( 万元/ 人 ) ×6
压物性样品,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 S Q 3 型高压物性 取样器我们通过革新改进 ,解
决 了原取 样器 ,取不 到样 和成 功 率低 下 的问题 ,提
g3 期
张 明 玉 等 :S Q3 型 高压 物 性 取 样 器 的 改 进 及 应 用
表3 新提 挂 式取 样器取 样 情况 表
序 号
1 2
时间 2 0 1 2 年1 月 至2 0 1 2 f
-
取样 井号
潭7 1 斜一 5 高斜9 1
—
取样 深 度
2 2 0 0 m
井次
1 O 1 0
改进 前每 支取 样施 工时 间
9 0—1 1 0 mi n
改进 后每 支取样 施工 时间
成 功井 次
6
取样 成功 率
6 0 % 1 O 0 %
4 0 。 5 0 mi n
9
对 比 ,每支 取 样施 工 时 间近两 小 时 ,改 进后 的提 挂 式 取 样 革 新 成 功 后 ,每 支 取 样 施 工 时 间 为 4 O~
取 样次数
3
结 果
取 样 成 功
4 月
1 8 0 0 m 1 6 0 0 m
1 8 3
取样成 功 取样成 功
3
钟1 1 2
表4 新 型取 样器 与老式 取样 器 实际使 用情 况对 比表 ( 1 0 井次 ) 取 样 器
改进前 改 进 后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水平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的不断发展,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因此,建立实际有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标准是勘探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页岩油气发育条件及富集机理,结合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建立把测井资料与地化分析相结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体系。
关键字:页岩油气资源ΔLgR模型页岩有效厚度氯仿沥青“A”法0 引言中国沉积盆地中富有有机质的泥页岩广泛分布,从震旦系到古近系均有分布;页岩厚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资源成藏的基本条件,勘探前景非常广阔。
如何估算这些油气资源,对于我国的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在页岩候选区评价中所采用的关键参数大致有2类,即地质条件与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地质类参数控制着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与富集,包括页岩面积、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油气显示等方面;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包括埋深、地貌条件等,控制着开发成本。
本文主要研究页岩油气资源的地质条件,把测井资料等地物手段与地化实验分析相结合,通过对页岩有效厚度、TOC含量的分析,来预测页岩油气资源的含量[1]。
1 页岩油的特征页岩油是指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石油,一般只经过一次运移或进行了极短暂得到二次运移过程,在泥页岩层析中自生自储,以吸附态或游离态的形式赋存于泥页岩的纳米级孔隙或裂缝系统中。
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受到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阶段影响,只有在有机质进入生油窗后,才可能生成油气资源,有机质演化程度过高,则会转化形成页岩气。
页岩油主要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但在目前的开采水平阶段,吸附油很难开采出来,所以现今页岩油一般都指页岩油中的游离油;页岩气则同样包括游离气和吸附气。
2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页岩有机碳含量2.1 页岩测井响应特征理论假设烃源岩有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的流体组成;而非烃源岩仅由岩石骨架和充填孔隙流体组成;成熟烃源岩则由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流体(水和生成的烃类)组成。
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与关键参数探讨

Methods and key parameters of shale gas resources evaluation
Chen Xinjun1, Bao Shujing1, Hou Dujie2, Mao Xiaoping2
(1.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Beijing 100083, China; 2. School of Ener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Methods and key parameters of shale gas resources evaluation are studied so as to accurately assess the potential of shale gas
岩气资源量 [4],得到的资源量很大,但在工程上的可操 作性不强。本文提出以含气泥页岩系统作为纵向评价 单元(计算单元)对页岩气资源量进行评价,不但可 以明确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目的层段,获得相对客观、 可靠的页岩气资源量,而且考虑到了工程压裂的可操 作性,实现了与工程技术的结合。
1 中国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
[7] [7]
气勘探开发的关键和目标。页岩气气藏在构造特征、 储集空间类型、储集层物性、富集机理等方面与常规 气藏有较大差异 [8]。 国外各大石油公司在页岩气选区评 价中所采用的关键参数 [9-14]大致有 2 类, 即地质条件类 和工程技术条件类参数,前者控制页岩气的生成与富 集,包括含气页岩面积、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 成熟度、脆性矿物含量及油气显示等;后者控制页岩 气的开发成本,包括埋藏深度、地表地貌条件、道路 交通等。页岩达到一定厚度是形成页岩气富集区的基 本条件,页岩厚度也是页岩气资源丰度高低的重要控 制因素,直接影响页岩气资源量的大小 [15-17]。 2.1 含气泥页岩系统 为了确定页岩的有效厚度,本文提出了“含气泥 页岩系统”的概念,即钻井剖面、地震剖面或野外地 质剖面中,由上下致密层封挡的同一压力系统内的岩 性组合,主要由富有机碳的泥页岩和粉砂岩、砂岩、 碳酸盐岩夹层构成。含气泥页岩系统的划分主要依据 测井响应特征、岩性组合特征、有机碳含量、气测显 示等资料。富有机碳的泥页岩为系统的顶和底,内部 不含明显的水层,连续厚度一般不超过 100 m (由水平 井分段压裂工艺决定) 。 在页岩气资源评价过程中,建议将含气泥页岩系 统作为评价单元,即纵向上划分出一个或多个含气泥 页岩系统进行评价。含气泥页岩系统(见图 1)划分的 依据是: ① 以传统的地层单元为界,含气层段连续厚 度大于 30 m,以富含有机质泥页岩为主,内部可以有 砂岩、碳酸盐岩夹层;泥页岩 TOC 值大于 0.5%、 Ro 值大于 0.5%,Ⅲ型干酪根,累计厚度一般大于 20 m 且占含气泥页岩系统厚度的 60% 以上; ② 顶、底板 为致密岩层,内部无明显水层;③有明显的气测异 常;④伽马、电阻率、声波时差、密度等测井曲线 具有含气泥页岩的测井响应特征; ⑤ 处于同一压力系 统内。 如果钻井资料尚不齐全,也可在露头上以富含有 机质泥页岩发育段为目标进行评价单元划分。在有多 口井或多个露头剖面的情况下,逐井(或露头)进行 纵向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对比,为整个评价区的准确刻 画提供参考和依据。 在纵向评价单元划分的基础上,确定含气泥页岩 系统的厚度。根据每口井含气泥页岩系统的厚度,绘
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参数标准及典型评价实例

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参数标准及典型评价实例郭秋麟;白雪峰;何文军;范立勇;王建;姜文亚;柳庄小雪;陈宁生【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年(卷),期】2022(27)5【摘要】针对中国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指出夹层页岩油资源评价适宜采用小面元容积法,纯页岩油资源评价适宜采用小面元体积法。
建立S_(1)与TOC拟合关系曲线和轻烃恢复系数与Ro关系曲线,求取原始S_(1)。
确定纯页岩油资源评价的4个关键参数(S_(1)、TOC、R_(o)和页岩厚度)、夹层页岩油资源评价的3个关键参数(夹层累计厚度、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相应地制定参数下限标准。
在统一评价方法和标准下,分别选取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页岩油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作为典型评价实例。
评价结果揭示,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纯页岩油资源量为52.23×10^(8)t,其中,轻质油(Ro>1.2%)为11.18×10^(8)t;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资源量为66.80×10^(8)t,其中,夹层页岩油资源量为27.73×10^(8)t,纯页岩油资源量为39.07×10^(8)t;芦草沟组页岩油资源量为15.62×10^(8)t,其中,夹层页岩油资源量为11.99×10^(8)t,纯页岩油资源量为3.63×10^(8)t。
【总页数】15页(P27-41)【作者】郭秋麟;白雪峰;何文军;范立勇;王建;姜文亚;柳庄小雪;陈宁生【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6【相关文献】1.三塘湖盆地页岩油资源评价关键参数的校正2.泥页岩有机非均质性评价及其在页岩油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为例3.页岩油资源评价指标与方法——以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页岩油为例4.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及评价参数赋值--以中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5.页岩油的资源潜力及流动性评价方法——以西加拿大盆地上泥盆统Duvernay页岩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页岩气评价指标与方法

一、页岩气评价指标
一、页岩气评价指标
页岩气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地质指标、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
一、页岩气评价指标
1、地质指标:主要包括页岩层厚度、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岩石矿物 组成、裂缝发育情况等。这些指标主要用于评价页岩气资源的潜力,为后续的开 发工作提供依据。
一、页岩气评价指标
2、物理指标: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量、储层压力等。这些指标直 接关系到页岩气的开采难度和经济效益,是页岩气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
四、未来展望
4、强化实验与现场应用研究:实验和现场应用研究是验证和优化评价指标与 方法的重要环节。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实验与现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不断 优化现有评价体系和方法,提高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指导价值。
四、未来展望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页岩气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和应用具有广泛前 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信息共享、技术和经验传播,对于推动页岩气 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页岩气评价方法
3、物理模拟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实验和模拟实验等。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可 以深入了解页岩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为页岩气评价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二、页岩气评价方法
在选择评价方法时,需要考虑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结合实际进行 评价方法的选择和优化。
三、影响因素
三、影响因素
三、影响因素
3、工艺因素:主要包括钻井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实验室分析等工艺技术。 这些技术的精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页岩气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影响因素
为了提高页岩气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需要考虑多因素综合评价,将各种 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得出更为可靠的评价结果。
四、未来展望
页岩含气量实验方法与评价技术

页岩含气量实验方法与评价技术摘要:页岩气是一种存在于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的天然气,主要以吸附气、游离气以及溶解气3种形式存在。
含气量作为页岩气富集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资源评价和目标“甜点区”优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准确的含气量评价也决定着页岩气资源量以及开发潜力。
目前针对页岩含气量的评价方法有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即实验室解吸法,间接法种类很多,其中测井曲线法是最常用的一种。
解吸法具有准确率高特点,但受到取心方式以及测试样品数量限制。
而测井资料具有连续性好、纵向分辨率高、资料获取方便等特点,利用测井资料评价页岩含气量是经济、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页岩;含气量;实验方法;评价技术1页岩含气量测定常规方法1.1损失气量确定方法损失气量是指钻遇页岩层系后,在取心过程中,岩心在井筒中上升以及从井筒中取出,至现场封入解吸罐之前,发生自然解吸而逸散的气体体积。
该部分气体无法直接测定,只能根据损失时间的长短及实测解吸气量的变化速率并结合气体逸散理论模型来进行理论估算。
目前国外测量页岩含气量的方法很多,主要有USBM直接法(美国联邦矿物局直接法)、改进的直接法、史密斯—威廉斯法和曲线拟合法。
采用二阶解吸温度甚至三阶解吸温度提高解吸速度,来提高损失气量的计算精度。
实验测试表明,用煤层的损失气量计算方法来计算页岩的损失气量存在较大的偏差,损失气量占总含气量的40%~80%,该结果饱受质疑。
1.2解吸气量测定方法解吸气量是指岩心装入解吸罐之后解吸出的气体总量。
直接测定含气量的解吸方式有自然解吸和快速解吸两种。
自然解吸耗时长,测定过程中可通过适当提高解吸温度和连续观测,合理而有效地缩短测定周期。
提出了对含气量解吸测试的改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解吸气的测试可靠程度。
1.3残余气量测定方法残余气量是指解吸罐中终止解吸后仍残留在岩心中的气体。
现有测试资料表明残余气的测试不存在问题,但是对于损失气量的计算,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尽管采取分段回归或者减小损失气量计算时间等校准措施,但是结果还是差强人意。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要求(试行)(意见征求稿)

附件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要求(试行)(征求意见稿)2012年7月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标准3 总则4 术语和定义5 页岩气地质储量计算6 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7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估算8 技术可采储量计算9 经济评价和经济可采储量计算10 储量综合评价附录A(规范性附录)页岩气储量计算参数名称、符号、单位及取值有效位数的规定附录B(规范性附录)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关于储层的基本井控要求附录C(规范性附录)页岩气田储量规模和品位等分类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要求(试行)1 范围本要求规定了页岩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及定义、储量计算方法、储量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地面钻井开发时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适用于页岩气的资源勘查、储量计算、开发设计及报告编写;可以作为页岩气矿业权转让、证券交易以及其他公益性和商业性矿业活动中储量评估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要求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要求,然而,鼓励根据本要求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要求。
GB/T 19492—2004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D Z/T 0217—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 Z/T 0216—200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SY/T 5386-2000石油探明储量计算细则(裂缝性油气藏部分)SY/T 6098-2000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GB/T 19559—2008 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GB/T 13610—2003 《气体组分分析方法》SY/T 5895-93石油工业常用量和单位(勘探开发部分)3 总则3.1 页岩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采用GB/T 19492—2004 《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类体系。
3.2 从页岩气田发现直至气田废弃的各个勘探开发阶段,油气田的经营者,应根据勘探开发阶段,依据地质、工程资料的变化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分阶段适时进行储量计算、复算、核算和结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资料丰富,能很好 地建立起目的层的地球 能很好地控制住关键 化学剖面和岩相剖面, 参数的空间分布情况 能很好地标定测井资料。
体积法
分析资料较少或分布不 部分关键参数不系统, 大于等于 体积法、 有地震资料 均,不能系统标定测井 不能刻画其空间分布 0.01口/Km2 类比法 探井较少,不能在 资料。 特征 资料相对中等的 评价单元内控制目 地区 的层的分布特征 小于0.01 分析较少,无法标定测 关键参数少,无法刻 类比法、 有地震资料 口/Km2 井资料。 画其空间分布特征 体积法 无钻遇目的层的探 无地震资料 井
成因法
物质平衡法 体积法
类比法
体积丰度类比法 面积丰度类比法 特尔菲法
体积法
氯仿沥青“A”法
热解S1法
含油饱和度法
二、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流程
2、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介绍
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选取标准
勘探程度 探井资料 地震资料 探井密度 分析测试资料 关键参数资料 评价方法
探井较多,能在各 个构造部位及方位 资料相对较丰富 大于0.01 上控制地层的分布 有地震资料 的地区 口/Km2 特征,常规测井资 料齐全。
代表 井泥 页岩
生烃能力 生烃能力 评价 评价 含油气性 含油气性 评价 评价 油气赋存 油气赋存 状态研究 状态研究
氯仿 A分析 氯仿A 分析
干酪根分析 干酪根分析 全岩光片分析 全岩光片分析 Ro Ro分析 分析
一、项目基本概况及完成情况
完成工作量之 4
对100多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了重新解释
收集整理 100多 口井的井筒资料和地化资料;
资料缺乏的地区
无
分析资料缺乏
关键参数缺乏
类比法
二、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流程
2、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介绍
(1)成因法(体积法)
体积法:a.氯仿沥青“A”法;b.热解S1法;c.含油饱和度法;d.气油比法
氯仿沥青“A”法
计算公式1:Q油=S×h×ρ×(A×Ka轻- Ka吸 ×TOC) 获取参数: Q油 为页岩油量,104t;
建立了页岩评价参数共45个解释模型;
完成了泥页岩评价软件的编制;
完成了30余口井的有机非均值性分析
完成72口井的无机非均值性分析。
一、项目基本概况及完成情况
完成工作量之 5 图件编制工作
186张
图名
数 量
图名
数量
页岩单井综合评价剖面
目的层系构造图 地层格架图 综合地层剖面 连井剖面 页岩厚度等值线图 泥页岩孔隙度随深度变化图 单井测井响应初处理图件 泥页岩有机质成熟度随埋深变化图 总计
成条件
有机碳含量 干酪根类型
<1.0
富集条 件 裂缝发育程
成熟度
不发育
度
油气显示
0.08
含油气
条件
页岩油显示
测试获得工
业页岩油气 流
完井或中途测 试获得低产工 业页岩油气流 钻井中有油气显示
钻井过程中泥 未见任何显
页岩气测异常 示
厚度 孔隙度
构造复杂程 度 基本地 质条件 (可压 性) 脆性矿物含 量 压力系数
二、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流程
参数类 型
参数名称
页岩厚度, m
权值
分值 1.0 >150 1.00~0.75 120~150 0.75~0.50 80~120 0.50~0.25 30~80 0.25~0 10~30 0 <10
备注
0.08
油气生
有机碳含量, % 干酪根类型 成熟度(Ro, %) 孔隙度,%
2012年 10~11月
资料调研和基础资料库建立
资源评价技术方案编制及培训
资源评价分级标准的建立及培训 关键参数研究 页岩油可采系数研究 典型凹陷应用及培训 研究成果的总结、修订和提交
一、项目基本概况及完成情况
完成工作量之 1 资料调研 200多份
查阅国外石油地质和地球化学等领域权威杂志论文80多篇(AAPG、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Geochemical et Cosmochimica Acta、Chemical Geology等)。 查阅国内石油地质论文60多篇(中国科学、天然气工业、石油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天然气地球科学、 沉积学报、地学前缘地质学报等) 查阅泥页岩岩性、物性及含油气性的相关书籍30多本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方 法适用性分析 不同资源评价方法关 键参数确定
不同类型资源评价方法 优选 陆相页岩油气 (渤南、泌阳) 解剖区资源评价方法可行 性研究
海相、海陆过渡相页岩气
(黄平、威远、长宁、綦江南、湘 中)
技 术 路 线 流 程 图
页岩基础地 质条件研究
关键参 数确定
分级评价 标准建立
页岩非均质 性评价
2、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介绍
(1)成因法(体积法) 体积法:a.氯仿沥青“A”法;b.热解S1法;c.含油饱和度法;d.气油比法 热解S1法
计算公式2:Q油=S×h×ρ×(S1 × 10-1 ×Ks 轻- Ks吸 ×TOC) 获取参数: Q油 为页岩油量,104t;
S为泥页岩面积,km2;
h为泥页岩有效厚度,m;
S为泥页岩面积,km2;
h为泥页岩有效厚度,m;
ρ为泥页岩密度,t/m3; A 为氯仿沥青“A”含量,%;
Ka轻 为氯仿沥青“A”轻烃校正系数;
Ka吸 为氯仿沥青“A”吸附系数; TOC 有机碳含量,%; 氯仿沥青“A”比较接近原油组分,计算参数获取技术成熟,精度较高,但含有部分吸附烃量
二、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流程
页岩油资源评价技术方法研究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2012年10月
汇报内容
一、项目基本概况及完成情况
二、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流程
三、页岩油资源评价参数体系及关键技术 四、页岩油资源评价实例:渤南洼陷 五、结论与问题
一、项目基本概况及完成情况
项目计划运行时间: 2011年10月至2012年04月
项目实际运行时间: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
Si—预测区类比单元的面积(km2); Q—预测区的页岩油资源量(108m3或104t); Ki—类比刻度区页岩油资源丰度( 108m3 /km2); αi—预测区类比单元与标准区的类比相似系数; i—预测区子区的个数(i块或i层) ;
i
预测区地质类比总分 刻度区地质类比总分
类比法关键参数
2、不同类型页岩体积; 3、刻度区页岩油资源丰度;
一、项目基本概况及完成情况
完成工作量之 6 培训推广
进行了三次技术培训 2012年8月 北京 2012年6月 无锡 2012年2月 北京 东北石油大学
汇报内容
一、项目基本概况及完成情况
二、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流程
三、页岩油资源评价参数体系及关键技术 四、页岩油资源评价实例:渤南洼陷 五、结论与问题
2011年10月14日课题立项时专家组提出的要求:
为了用统一的方法、统一的要求对中石化探区页岩
油气资源潜力进行评估而制定一套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 即建立一套能覆盖中石化全区的页岩油资源评价技术标 准。
一、项目基本概况及完成情况
任
务
(1)确定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 (2)建立中石化探区页岩油气分级评价标准; (3)建立中石化探区页岩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0.04
断裂不发育、断裂较少、褶 褶皱宽缓 >80 >1.8 皱较宽缓 60~80 1.8~1.6
断裂较发育或褶皱较紧闭
断裂发育、褶 断裂非常发 皱紧闭 10~20 1.0~1.2 育 <10 <1.0 <1500 >4500 埋藏深度应 根据各区具 体情况来定
(1)成因法(体积法)
含油饱和度法
N=100×A×h×Φ×So×ρo/Boi
式中:N:资源量,104t; A:含油面积,km2; h:有效厚度,m; Φ:有效孔隙度,%; Soi:原始含油饱和度,%; ρo:原油密度,t/m3; Boi:原油体积系数。
从方法上说,含油饱和度法是比较科学的一种方法,但由于其主要参数获取方法不够成熟,参数的 精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技术储备薄弱,大大影响了其使用效果。
类比主要内容
0.18 0.10 0.15 0.1 0.04 >4.0 Ⅰ 0.75~0.85 >8.0 非常发育 完井或中途 2.0~4.0 Ⅰ~Ⅱ1 0.85~1.0 >6.0 较发育 1.0~2.0 Ⅱ1 0.6~0.75 6.0~4.0 发育 0.8~1.0 Ⅱ1~Ⅱ2 1.0~1.3 4.0~2.0 0.5~0.8 Ⅱ2 0.5~0.6、 1.3~2.0 1.0~2.0 一般 <0.5 Ⅲ <0.5、>2.0
二、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流程
2、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介绍 类比刻度区解剖 目的 • 建立不同类型类比刻度区的石油地质特征参数体系和参数 标准; • 求取用于资源量计算的类比参数、参数分布和参数预测模 型。 内容 • 石油地质特征的刻画与成藏条件的研究——刻度区类比参 数体系的建立 • 刻度区油气资源量的客观计算 • 资源类比参数的研究与建立
8
2 3 6 9 9 3 72 3
泥页岩气油比随埋深变化图
测井评价有机非均质性综合效果 地层压力随埋深变化图 地层温度随埋深变化图 泥页岩密度随深度变化图 氯仿沥青“A”含量等值线图 页岩中有机碳含量等值线图 页岩中热解S1含量等值线图 页岩中含油强度等值线图 186
1
30 2 1 2 9 9 9 8
二、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流程
2、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介绍
(1)成因法(体积法)
气油比法
计算公式4:V气= Q油×r 获取参数:V气:伴生气体积,104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