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资源评价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资源评价方法2022

资源评价方法2022

《蜻蜓飞飞》教學设计教學目标:(1)掌握树叶粘贴画方法。

(2)能选择不同形状和颜色树叶,贴出自己喜爱蜻蜓;(3)通过引导學生用树叶拼贴蜻蜓,培养學生思维能力。

教學准备: 树叶标本、双面胶、剪刀、彩色卡纸教學过程:一、课前谈话:1.师: 老师来自浦江县中余中小,是我们这里一所山区學校,我们那四周青山环绕,因此我们开设了一门很特殊课,是你们这没有——树叶剪贴画。

(出示树叶)就是用这普普通通树叶,通过我们巧手,把它们变成一幅幅美丽图画。

2.欣赏作品(轻音乐)老师作品學生作品二、谜语导入: 蜻蜓1.出示谜语一对眼睛圆又大,两对翅膀如薄纱,专吃飞虫和蚊子,飞高飞低把敌杀。

师: 大家真是太聪明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创作主角——蜻蜓2.认识各种姿势蜻蜓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形态蜻蜓三、操作步骤1.看——树叶出示各种形状树叶,要求學生“看树叶联想蜻蜓”,如: 蜻蜓头、蜻蜓翅膀、蜻蜓尾巴等2.想------动物教师拿出一组树叶,要求學生看看,想一想,拼一只怎样姿态,在干什么呢?3. 摆------姿态老师在投影仪上演示,摆一只蜻蜓,注意翅膀摆法,要相接,连接处稍微重叠。

4.贴——平整指导學生贴画,这是粘贴画最后一步。

四、學生自主拼贴这时播放轻音乐,學生开始贴画,教师巡回辅导。

大约十几分钟后,要求學生展示自己作品,并针对作品情况进行评比。

五、评价选几幅學生典型作品,放到投影仪上展示,师生互评板书设计:树叶粘贴画——蜻蜓飞飞看-----树叶想-----动物摆-----姿态贴-----平整。

《油气资源评价》知识点 总结

《油气资源评价》知识点 总结

I.基本概念1.油气资源评价(Petroleum Resource Assessment)是在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规律综合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资料,使用可能的方法对评价对象内尚未发现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油气的量、分布和勘探效益进行评价,最后制定出勘探决策的一门科学。

2.油气资源是在自然条件下生成并赋存于天然地层中,最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被人类开采利用的石油与天然气的总体。

为已经发现及尚未发现,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商业开采及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商业开采的各类各级油气的总称。

3.地质资源量(resources in place):是在特定时期内所估算的在勘探工作量和勘探技术充分投入的条件下最终可探明的地层中的油气总量。

包括已发现(包括已采出的)储量和未发现的远景资源量。

4.可采资源量( recoverable resources):是在特定时期内所估算的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预期能从储集体中最终采出的油气数量。

也称技术可采资源量。

5.经济可采资源量( economic recoverable resources):是指通过经济可行性评价,依据当时的市场条件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它条件允许,即储量收益能满足投资回报要求的那一部分可采资源量。

6.油气资源分类体系指油气资源评价中建立的资源概念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7.证实储量(Proved Reserves)是在现行经济条件、操作方法和政府法规下,根据地质和工程资料的分析,能以合理的确定性估算的,在某一指定日期以后,从已知油气藏中可以商业性采出的油气数量。

证实储量可细分为已开发的和末开发的。

8.概算储量(Probable Reserves):通过地质和工程资料分析,表明采出的可能性比采不出的可能性更大的未证实储量。

按照这一逻辑,当采用概率法时,预计实际可采量将大于或等于证实加概算储量的概率至少应为50%。

9.可能储量(possible reserves)是通过地质和工程资料分析,表明采出的可能性比概算储量还低的储量。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水平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的不断发展,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因此,建立实际有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标准是勘探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页岩油气发育条件及富集机理,结合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建立把测井资料与地化分析相结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体系。

关键字:页岩油气资源ΔLgR模型页岩有效厚度氯仿沥青“A”法0 引言中国沉积盆地中富有有机质的泥页岩广泛分布,从震旦系到古近系均有分布;页岩厚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资源成藏的基本条件,勘探前景非常广阔。

如何估算这些油气资源,对于我国的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在页岩候选区评价中所采用的关键参数大致有2类,即地质条件与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地质类参数控制着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与富集,包括页岩面积、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油气显示等方面;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包括埋深、地貌条件等,控制着开发成本。

本文主要研究页岩油气资源的地质条件,把测井资料等地物手段与地化实验分析相结合,通过对页岩有效厚度、TOC含量的分析,来预测页岩油气资源的含量[1]。

1 页岩油的特征页岩油是指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石油,一般只经过一次运移或进行了极短暂得到二次运移过程,在泥页岩层析中自生自储,以吸附态或游离态的形式赋存于泥页岩的纳米级孔隙或裂缝系统中。

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受到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阶段影响,只有在有机质进入生油窗后,才可能生成油气资源,有机质演化程度过高,则会转化形成页岩气。

页岩油主要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但在目前的开采水平阶段,吸附油很难开采出来,所以现今页岩油一般都指页岩油中的游离油;页岩气则同样包括游离气和吸附气。

2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页岩有机碳含量2.1 页岩测井响应特征理论假设烃源岩有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的流体组成;而非烃源岩仅由岩石骨架和充填孔隙流体组成;成熟烃源岩则由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流体(水和生成的烃类)组成。

第二章油气藏评价

第二章油气藏评价
油气总资源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中,油气资源所蕴藏的地质总量。
原始地质储量:是指已发现资源量的部分,是根据地震、钻井、
测井和测试,以及取心和液体取样等取得的各项静动态资料,利用确 定参数的容积法计算的油气地质储量。
原始可采储量:又称为总可采储量或最终可采储量,它是在现代工
业技术条件下,能从已探明的油气田或油气藏中,可以采出的具有经 济效益的商业性油气总量。
驱油机理: 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地层压实
生产特征: 1、压力下降; Pe 2、产量下降;
3、气油比稳定。 Qo
Pe
采收率: 1%~10%,
Qo
平均3%。
R
R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二、溶解气驱动
形成条件: 驱油机理:
1、无气顶;
2、无边底水或边底水不活跃; 3、 Pi≤ Pb。 溶解气膨胀
• 油藏评价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进一步落实上 道工序提交的探明储量,为下道工序编制 开发方案做准备.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实 现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大大缩短了解勘探 开发的距离。反之,如果做不到上述三点, 油藏评价就没有意义。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1、有关地层压力的概念
原始油层压力(Pi): 指油层未被钻开时,处于原始状 态下的油层压力。
压力系数(ap):指原始地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柱压力之 比值。
( ap=0.9~1.3,常压油藏;ap>1.3,异常高压油藏) 压力梯度(Gp): 地层海拔高程每相差一个单位相应的压
力变化值。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1、有关地层压力的概念 油层折算压力(Pc):为了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把已测出的
产水量 井动态 原油采收率

油气田勘探与资源评价-第四章评价勘探及滚动勘探开发

油气田勘探与资源评价-第四章评价勘探及滚动勘探开发

油气田勘探与资源评价-第四章评价勘探及滚动勘探开发在油气田勘探与资源评价的过程中,评价勘探和滚动勘探开发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评价勘探是指在油气田勘探中,对已经探明的油气资源进行进一步评价,确定勘探井的位置、探测层位和勘探方法,提高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效果。

滚动勘探开发则是指在评价勘探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油气开发,实现油气田的可持续产出。

评价勘探是在初步探明油气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其目的是通过对油气田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工程技术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确定油气藏的规模、性质和分布,评估勘探风险,为后续的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在评价勘探中,需要确定合适的评价指标,对储层进行描述和评价,确定最佳的勘探井位置。

同时,还需要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模型的建立,对油气田进行预测和模拟,评估油气资源的储量和产能,确定开发方案和开发效益。

滚动勘探开发是评价勘探的延伸和深化。

在评价勘探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油气开发,实现油气田的可持续产出。

滚动勘探开发包括井网布设、生产测试、工艺流程优化、提高采收率等一系列过程。

通过滚动勘探开发,可以进一步验证评价勘探的预测结果,调整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减少勘探风险,实现油气田的经济开发。

在评价勘探和滚动勘探开发中,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工程技术和经济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例如,地质地球物理学的方法可以用来对油气田的储量、储能、储集层和圈闭进行评价;地球化学的方法可以用来对油气藏的流体性质、成藏和保存条件进行评价;工程技术的方法可以用来对油气开发的设备、工艺和流程进行评价;经济学的方法可以用来评估油气开发的投资、效益和可行性。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对油气资源进行全面评价,指导勘探开发工作的实施。

评价勘探和滚动勘探开发是油气田勘探与资源评价的重要环节,对于油气田的发现、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可以提高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成功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油气田的可持续发展。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

因素法则 、 测不准原理 、 地质虑波理论 、 无限逼近原则 以及 系统原则等 它们 是油气 资源评价方法 选择与 改进 、 应
用分析与结 论研 究所应遵循 的基本原理 . 本文对这些 基本 原则进行 r简要讨论:
关键 词 : 气资源 ; 油 评价 方 法 ; 基本 原则 ; 系统分析 ; 究意义 研 中图分 类号 : E 6 T l 文献标识 码 : A
总结资源评价经验, 探讨资源评价方法并寻找其基本规律, 对我国后续的资源评价具有方法指导意义。资
源评价结 果是 石油工 业发展规 划 和决策 的主要依 据 , 是油气 藏发现 的重要 方法和 手段 . 讨研 究油气 资源评 也 探 价 中的基本规律 可 以更好地 发展并促 进评 价方法 的改进 . 获得 更高 的评 价质 量
油气资源评价是在现代技术条件下 . 运用多学科 、 多手段 、 多方面资料成果 和信息, 在系统工程分析条件 下. 以石油地质 基础研 究 为主线 , 气 的过去 、 对油 现在 和将 来 状 况 的综 合 分析 , 目前 已发 展 成 为知识 面广 泛 、 它
多学科 交叉渗 透 、 践与理 论紧密 相结台 的综台 研究 技术 。 实
油气 资源 评价 方 法 的基 本原 则
金之 钧
( 油 大学
张 金J J
【2 4 029
北京 昌 平
摘要 :资源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与决策规划之间联系 的桥 梁和纽带 . 评价方法 的改进 、 发展 及其选择 应用决 定 了 资源评价 的工作质量和预测精度 :作者提出了油气资源 评价的基本原则 : 成困原则 、 黑箱原则 、 相似性 原则、 弱 晟
行资源量估算 . 每种评价方法的应用
均有 其适 应性 和局 限 性 , 现 出 不 同 表 方 面 的优 点和缺 点 。 体积 统 计 法 J 要 以 类 比 ( 主 类 推 ) 析 为依 据 并 对单 位 地 质 体 进行 分 资源 量估 算 与分 析 , 用 于不 同的勘 适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评价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评价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评价千百年来,原油是人们一直追求的宝藏之一。

原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在地球上广泛存在,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能源资源。

在现代社会中,原油在能源、化工、医药、食品和其他工业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如何评价原油资源。

1. 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原油是由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包括烷烃、芳香烃、环烷烃等。

在地球表层或沉积岩层中变质和生物作用的结果,大部分原油都是在沉积盆地的海床沉积物中形成的。

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增加,有机物发生物化作用,形成油气。

原油的颜色、密度、粘度和腐蚀性质等特征取决于成分、来源和化学特性。

1.1 成分原油中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和一些硫、氧和氮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占据原油的绝大部分,包括直链和分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非碳氢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的分布和比例会影响原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2 来源根据来源,原油可以分为生物油和岩浆油。

生物油是由化石燃料、生物质和生物残骸等有机物质经历了数千万年的沉积和分解形成的。

岩浆油是由地壳中的一些热液和地热能够将碳氢化合物分解产生的。

1.3 化学特性原油的化学特性包括密度、粘度、黏度、腐蚀性、燃点和含硫量等。

原油中的硫化物会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并导致大气中的酸雨和水体的污染。

2. 原油资源评价原油异质性很大,您需要评价资源以了解其抽取成本和质量。

资源评价是指通过动态模拟、油藏地质性能和储量估算等方法,来评估油藏的可开发性、潜力、质量和其他信息的工作。

资源评价可以帮助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和投资决策。

2.1 资源评价方法资源评价方法包括实验室测试、实地考察、地质模拟和生产数据分析等。

实验室测试可以通过研究原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来确定其质量和适用用途。

实地考察是通过采样和地质考察等方法来收集油田地质信息。

地质模拟是通过三维地质建模来预测资源和生产情况。

生产数据分析是通过负载量和采油率等生产数据来评估油藏的开发潜力。

油气勘查与评价

油气勘查与评价

一、名词解释1.油气资源:在自然条件下生成并赋存于天然地层中,最终可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被人们开采利用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总体2.油气勘查:对油气资源普查和勘探的总称3.油气资源评价:指在特定的时期和技术条件下对油气资源描述和测算4.油气勘查程序:油气勘查中阶段与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勘查工作实施的先后顺序5.油气勘查阶段:针对不同勘查对象分析步骤,分时期、分勘查方法进行,并按任务与评价结果划分出的相对独立的阶段勘查过程6.油气资源评价目标:即盆地、区带、圈闭、油气藏,评价结果可信度随评价目标的缩小与勘查对象工作量投入的增加而逐步提高7.油气资源量:地壳中天然生成并聚集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数量8.总资源量:在某一特定时间,估算的地层中已发现和尚未发现的油气聚集的总量,为地质储量和远景资源量的总和9.远景资源量: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统计成类比估算的尚未发现的资源量10.潜在资源量:根据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对具有含油气远景的各圈闭逐个逐项类比所得出的远景资源量11.推测资源量:从总资源量中扣除已发现的储量和潜在资源量厚的剩余量,为目前尚未发现的勘探目标内所蕴藏的资源量12.储量: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的统称13.探明地质储量: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田)可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大的地质储量14.控制地质储量:在圈闭预探阶段探井获得公鸭油(气)流,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供开采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15.预测地质储量: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了油气流或综合解释有油气层存在时,对有进一步勘探价值的、可能存在的油(气)藏(田)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低的地质储量16.可采资源量:在给定的经济——技术和政府法规条件下,预期能从储集体中最终可采出的油气数量二、填空油气勘查技术分为五大类和十四亚类:(1)地面地质调查技术:地质调查技术、油气显示调查技术(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重磁电法勘探技术、遥感技术(3)地球化学勘探技术(4)井筒勘探技术:钻井技术、测井技术、录井技术、井下测试技术(5)实验室分析技术:沉积、地层和构造分析技术、烃源岩分析技术、储层分析技术、盖层分析技术、流体分析技术2030年前油气勘查领域重点研发的六类技术:(1)可控源电磁技术CSEM(2)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和快速处理具有高信噪比的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技术(3)对超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地震数据采集密度和处理效率持续改进(4)盐下地震成像技术(5)地震波动理论研究(6)“地震搜索引擎”自动化地面地质调查包括:地质调查技术、油气显示调查技术地震勘探的三个重要环节:野外资料采集、室内资料处理、综合解释研究探井分类:1.盆地区域概查阶段的科学探索井、基准井和参数井 2.圈闭预测勘探阶段的预探井3.油气藏评价勘探阶段的评价井地面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包括:重、磁、电勘探、地震勘探等井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主要指:测井技术与方法勘探技术的发展遵循“三高一准”原则: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度、准确成像地质录井包括:岩屑录井、岩心录井、钻时录井、荧光录井、综合录井、地球化学录井等常规地质录井主要包括:岩屑录井、岩心录井、钻井液录井等人工方法井下测试类型:电缆式重复地层测试、中途测试、完井测试通用地质类比法包括:1.储量密度系数法2.聚集系数法3.评分法4.沉积速度法5.油田模型法地质风险分析方法包括:主观概率法、定型排队法、勘探成功率法三、简答简述《油气勘查评价》的主要内容(1)油气勘查和资源评价的概念、相关的基本理论和通用原则,油气勘查、勘查技术和资源评价的发展历史和趋势(2)油气勘查各类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运用原则和希望达到目的,说明各类技术的使用范围和条件(3)油气勘查的程序、勘查阶段的划分,油气勘查阶段特点,任务和技术布置原则、安排(4)盆地勘查和评价的目的及意义,盆地勘查技术的部署和使用,盆地评价方法以及描述、模拟和资源量计算方法(5)油气资源评价的目的及意义,资源分类和评价的通用方法,各类评价方法的系统阐述以及相关流程和实例(6)区带的概念以及区带勘查和评价的目及意义、区带勘查技术的部署和使用以及区带描述和资源量计算的主要方法(7)圈闭勘查和评价的目的及意义,区带勘查技术手段,圈闭描述方法,圈闭风险分析和圈闭资源量计算等(8)油气藏勘查和评价的目的及意义,油气藏勘查的原则,勘查方法的使用和工作部署,油气藏描述方法、建模技术和储量计算方法等(9)油气勘查的风险性和科学性,油气勘查决策的内容及勘查决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0)油气勘查经济评价的原理和方法,不同勘查阶段和对象的经济评价模型,油气勘查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评价按地质单元的规模和勘查程度划分出哪几个级别的油气勘查对象如何定义(1)盆地: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场所(2)区带:盆地内油气聚集的成因单元(3)圈闭:油气勘查的基本目标(4)油气藏:油气勘查的最终目标油气评价的一般原则有哪些(1)成因原则:指在进行油气资源评价过程中所遵守的从油气生成到运移、再到聚集成藏的基本原则,是油气资源评价过程中的基本原则(2)黑箱原则:把油气藏的形成过程看做一个黑箱,试图在测量的地质变量与油气储量之间寻找对应关系(3)木桶原则:控制油气藏存在的生、储、盖、圈、运、保各因素及其时间配置个条件都存在时,油气藏才存在(4)地质滤波原理:不同油气勘探阶段,其评价参数的准确度是不一样的(5)测不准原则:对于盆地与圈闭而言,油气资源量与空间位置两者不可兼得油气勘查的基本理论(1)油气成因和聚集理论:油气勘查中预测和评价的根本(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区域性和循序渐进的思想:由油气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区域性所决定(4)对立统一和优化准则:a.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b.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c.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d.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e.全面勘查与循序渐进的统一近代世界油气勘查史可划分为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油气勘查具有哪些特点(1)油气田勘探的原始发展阶段(1859年以前)(2)油气田勘探的快速发展阶段(1859年——1960年)(3)油气勘探的稳定发展阶段(1960年——)世界油气勘查的发展方向有哪些(1)近期全球部分地区油气勘探进展:非洲、大洋洲、欧洲、远东地区、拉丁美洲、中东均有进展(2)成熟盆地勘探现状:a.在情况复杂、勘探难度大的地区应用新的地质模型和新技术 b.在成熟盆地,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的重新采集,或利用新技术对老资料重新处理、解释,重新认识老探区,使成熟盆地又有新的发现c.成熟盆地新的成藏组合和圈闭类型的发现,开辟了新的勘探领域d.成熟盆地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使其再现生机e.对成熟盆地的新认识开辟了新的勘探领域(3)非常规油气资源研究现状:a.稠油、油砂和油页岩资源越来越受重视 b.煤层气勘探的实质性进展c.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方法的新突破(4)深水油气勘探热潮油气勘探技术有哪些新进展(1)虚拟露头技术有了新进展(2)基于DNA的油田微生物群分子测量技术(3)将先进的空间热辐射和反射雷达仪用于油气勘探中地面地质调查的目的查明盆地的大地构造属性、区域构造、地层分布和沉积环境以及生储盖等成藏条件和油气显示,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勘查对象(区带、圈闭和油气藏)的专项研究,同时考察区内的政治、人文、地理、气候及经济环境等,为进一步勘探及其他勘探手段的运用提供依据和意见地面地质调查的任务、内容、方法是什么任务:(1)查明盆地的大地构造属性、构造格架、地层分布和沉积环境(2)分析生、储、盖等成藏条件和调查油气显示(3)采集与上述研究任务相关的各类样品用于室内研究和分析测试(4)了解调查区内的政治、人文、地理、气候及经济环境,为油气勘查决策服务内容:区域地质调查、成藏条件调查、油气显示调查方法:踏勘——实测地层剖面——地质填图——油气显示调查——标本和样品的采集——野外工作检查和验收——总结地震资料解释贯穿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哪些环节(1)大区评价——确定有利盆地(2)盆地评价——确定有利含油气系统(3)含油气系统评价——确定有利成藏组合带(4)成藏组合带评价——确定有利目标(5)开发早期评价——确定开发方案(6)开发晚期评价——确定调整方案地震勘探的地震概查、普查、详查、精查或三维地震部署阶段是如何划分的这四个阶段分别对应盆地、区带、圈闭和油气藏四个勘探对象(1)概查:一般在一个勘探新区,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和其他资料,查明盆地的地质结构,确定含油气的远景区,并为部署参数井和基准井提供依据(2)普查:在终有含油气远景的地区,配合钻井及其他资料,一方面基本搞清基底以上各构造层基本形态,主要断裂展布,划分区域构造和二级构造带,初步划分时间地层单位;另一方面通过区域地震地层学分析,进行沉积相研究,预测生油和储油条件,为优选有利区带、确定探井井位提供依据(3)详查:在有利区带上开展的,查明二级构造带上圈闭的形态和基本要素,通过地震资料的特殊处理,寻找岩性圈闭和其他非构造圈闭,结合井资料,开展储层横向预测,研究储层的分布和厚度变化,为圈闭描述和评价服务,为提供有利局部构造、断块或潜山等提供地质依据(4)精查或三维地震部署:在勘探后期的油气藏评价或复杂类型油气藏,滚动勘探开发阶段,为进一步查明油气层构造形态与内部结构,进行储层参数地震反演,研究油气层物性提供资料地震勘探可解决油气勘查中哪些地质问题查明深部目的层构造形态,地层划分和岩相分析,储层识别和烃类直接检测,为油气勘查提供了大量喝系统的地质信息重力勘探可以解决哪些地质问题(1)研究地壳深部构造,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划分成矿远景区(2)掩盖区的地质填图,包括圈定断裂、断块构造、侵入体等(3)广泛用于普查与勘探可燃性矿床(石油、煤、天然气)(4)查明区域构造,确定基底起伏,发现盐丘、背斜等局部构造(5)普查与勘探金属矿床(铁、铬、铜、多金属及其他),主要用于查明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和岩体,进行间接找矿(6)常用于寻找大的、近地表的高密度矿体,并计算矿体的储量、工程地质调查,如探测岩溶,追索断裂破碎带等小比例尺、中比例尺的重力异常资料分别可以解决哪些地质问题(1)小比例尺(1:100万~1:50万):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划分构造单元,在沉积覆盖区快速经济地圈定出油气远景盆地的范围(2)中比例尺(1:20万~1:10万):可以划分盆地内的次一级构造,进一步圈定出有利于油气藏形成的地段,寻找有关的局部构造目前遥感技术可分为哪两类分别用在油气勘查的哪两个阶段(航空遥感、卫星遥感)普查阶段:(石油地质构造信息分析技术)遥感用于区域勘探,通过对研究区进行遥感地质构造解译,分析不同构造层次,反演各期次应力场,从而探讨盆地形成的时空规律及形成机制,预测含油气构造带分布详查阶段:(烃类微渗漏直接检测技术)遥感以提取油气藏的烃类微渗漏信息为主,而这类信息很微弱,因此要从下面两方面加强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油气藏的形成原理
生油层:具有良好的油气源岩是沉积盆地形成油气聚集的首要条件。

通常将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称为生油层。

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

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盖层: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将盖层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是根据盖层的岩性、分布范围、成因、均质性和组合方式等进行分类。

2 油气藏类型
2.1 构造油气藏:造油气藏是指构造运动使储油层发生褶皱、断裂等形变,从而形成了圈闭条件的油气藏。

由于这种圈闭较易于用地质测量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确定,因此,这种油气藏发现的较早,研究也较充分,是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中的主要类型。

常见的构造油气藏有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等。

2.2 地层油气藏:地层圈闭是指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

在地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与构造圈闭的区别:构造圈闭是由于地层变形或变位而形成;地层圈闭则主要是由于储集层上、下不整合接触的结果,储集层遭风化剥蚀后,又被不渗透地层所超覆,形成不整合接触。

2.3 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就成为岩性油气藏。

储集层岩性的纵向变化可以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也可以是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

但是大多数岩性圈闭是沉积环境的直接产物。

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导致沉积物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上倾灭及透镜体圈闭。

2.4 水动力油气藏:由水动力或与非渗透性岩石联合圈闭,使静水条件下不能形成圈闭的地方形成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圈闭。

其中聚集了商业规模的油气后,称为水动力油气藏。

这类油气藏易形成于地层产状发生轻度变化的构造鼻和挠曲带、单斜储集层岩性不均一和厚度变化带以及地层不整合附近。

在这些部位,当渗流地下水的动水压力和油气运移的浮力方向相反、大小大致相等时,可阻挡和聚集油气,形成水动力油气藏。

2.5 复合油气藏:油气圈闭受多种因素的控制。

当多种作用起大体相同的作用时,就成为复合圈闭,即如果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是由构造、地层、岩性和水动力等因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共同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可称为复合圈闭。

在其中形成的油气藏称为复合油气藏。

从勘探实践来看,大量出现的主要是构造-地层、构造-岩性等复合油气藏。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形成地层或岩性-水动力油气藏。

3油气资源评价
油气资源量:在特定时期内所估算的地层中已发现(包括已采出)和待发现的油气聚集的总量。

油气储量:已发现的储层中原始存在、可能采出的油气总量,通常表示资源量中的已发
现或验证部分。

地质储量: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在已经发现的油气储层有效孔隙中储藏的油气总体换算到地面标准条件下的油气总量。

我国油气资源分类表
1.探明储量:是指油气藏评价勘探阶段完成之后,经过油气藏精细描述、评价,计算出油气藏的油气储量。

它是油气藏评价勘探、也是油气藏勘探的最终勘探成果,为油气田开发提供依据。

在油气田评价钻探完成或基本完成后的计算的储量。

是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供开采并且能够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

是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进行油气田开发建设决策和油气田开发分析与管理的依据。

按开发程度和油藏复杂程度,又可分为已开发探明储量、未开发探明储量和基本探明储量三类。

1.1 已开发探明储量:通过开发方案的实施,已完成开发井钻井和开发设施建设,并已投入开采的储量。

其相对误差≤5%。

1.2 未开发探明储量:开发方案尚未实施,需要钻新井和建设新的生产设施后预期可提供开发的储量,其相对误差≤20%。

1.3 基本探明储量:在新油田或区块上,已做过地震精查、详查,并钻了部分评价井,在储量计算参数基本齐全,含油面积基本控制的情况下计算出的储量。

基本探明储量可以作为滚动勘探开发的依据,是针对断块油田或复杂油田的未开发探明储量。

其相对误差≤30%。

2 控制储量:是指油气藏评价勘探过程中,通过以地震勘探和评价井钻探等综合勘探,经过油气藏描述、评价,计算出油气藏的油气储量。

它是油气藏评价勘探的中间勘探成果。

3 预测储量:是指预探阶段完成后,对已获得商业油气流的圈闭,通过圈闭精细描述评价或油气藏早期描述评价,预测出油气藏的油气储量。

它为一个含油气圈闭的评价勘探打下了基础,并为整个含油气区带的进一步预探提供了依据。

远景资源量:尚未发现的资源量。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运用统计或类比方法估算或根据盆地模拟方法估算的、可能存在的油气总资源量减去已经发现的储量,所得出的值。

4 潜在资源量:是指预探过程中,通过以地球物理勘探为主的综合勘探,经过圈闭识别、描述、评价、估算出含油气圈闭可能存在的资源量。

潜在资源还未经钻探证实,是部署预探井的重要依据。

5 推测资源量:是指区域勘探阶段中,通过地面地质调查、区域地球物理勘探、区域地球化学勘探和区域探井钻探等综合勘探,经过盆地分析评价方法,推出出的含油气盆地、含油气区或含油气区带蕴藏的远景资源量。

推测资源量还未落实具体勘探目标,是预探部署的重要依据。

3.油气资源评价的层次、基本内容和方法
目前世界上流行的油气资源评价一般按照含油气大区、盆地(凹陷)、区带和圈闭四个层次建立评价程序。

在油气评价中,一般是以盆地为单元,以区带-圈闭为重点,以含油气层系为中心,通过地质评价、油气资源估算和决策分析三个环节来完成。

3.1含油气大区评价
各个国家为了制定国家油气资源的战略方针和策略,往往在全国范围内划分成若干个评价区。

含油气大区评价是作为一个石油大国或大的跨国公司为制定远期勘探规划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分析油气大区的含油气特诊与对比选择。

含油气大区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资源量预测和经济决策分析三部分。

3.2 盆地评价
盆地评价是区域性评价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或石油公司为制定中期战略规划而进行的评价工作。

盆地评价研究是在含油气大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盆地资源评价是在对盆地环境、盆地基本特诊(构造、沉降、沉积)、盆地演化等地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盆地的构造史、沉积史、生烃史及聚集史,建立地质模型并求取相关的地质参数,估算油气资源量。

常用的盆地资源评价方法可分为体积法、地球化学法、勘探效果分析法及类比法四类。

3.3 区带评价
区带评价在盆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有丰富和充实了盆地研究。

区带评价除了要研究勘探区带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沉积特点、地质演化史、生储油特征外,还必须指出有利的含油气区带圈闭的个数、层位以及圈闭规模和资源的分布概率。

区带研究的内容包括区带构造带评价、储集层和盖层评价以及勘探效果研究。

构造研究的基础是区域地层,在地层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构造模式的研究和评价。

生烃研究是根据有机地球化学理论,通过对研究区的沉积相和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相关研究,建立有机地球化学剖面,估算生烃量和排烃量。

3.4 圈闭评价
圈闭评价是各级油气资源评价中最具体、最实际的工作。

其目的在于拟定探井井位,直接发现油气田。

方法主要有风险概率统计法、评分法与定性排队法等。

随时间的进展大体可以将圈闭勘探划分为钻探圈闭、已具油气发现的圈闭、已控制圈闭和已开发圈闭。

不同勘探阶段评价成果表(据武守诚,1994)
4.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重力勘探:测量与围岩有密度差异的地质体在其周围引起的重力异常﹐以确定这些地质体存在的空间位置﹑大小和形状﹐从而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作出判断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磁法勘探:测量地磁异常以确定含磁性矿物的地质体及其他探测对象存在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从而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有用矿产分布及其他情况作出推断。

电发勘探:根据地壳中各类岩石或矿体的电磁学性质(如导电性、导磁性、介电性)和电化学特性的差异,通过对人工或天然电场、电磁场或电化学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特性的观测和研究,寻找不同类型有用矿床和查明地质构造及解决地质问题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主要用于寻找金属、非金属矿床、勘查地下水资源和能源、解决某些工程地质及深部地质问题。

地震勘探:是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的地质情况。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产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和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

该方法在油气勘探、煤田勘探和工程地质勘探以及地壳和上地幔深部结构探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具有精度高、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的优势,尤其在油气勘探中是一种不可取代的地球物理方法。

地震勘探方法可以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

主要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野外地震数据采集、地震数据计算机处理、地震数据解释,最终得到地质结果。

附: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