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石的优化和处理

合集下载

充填工艺在珠宝玉石优化处理中的应

充填工艺在珠宝玉石优化处理中的应

天工|2022年第33期[摘 要]在珠宝玉石优化处理中广泛应用充填工艺,其目的主要是提升光泽、改善亮度及透明度、掩盖瑕疵、增强外观耐久性等。

从充填工艺的定义入手,总结充填工艺、充填材料种类划分,综述充填工艺分别在单晶宝石、玉石、有机宝石优化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充填工艺;珠宝玉石;优化处理[中图分类号]TS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33-0050-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杨佩.充填工艺在珠宝玉石优化处理中的应用综述[J].天工,2022(33):50-52.杨 佩 新疆职业大学充填工艺在珠宝玉石优化处理中的应用综述作者简介:杨佩(1989—),女,汉族,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珠宝玉石鉴定及其相关教学研究。

如今市场上通过人工优化处理的珠宝玉石随处可见。

优化处理分为“优化”和 “处理”两部分,优化是人们可以接受的;处理是人们不可以接受的。

对宝石的外观及耐久性的改善程度主要与宝石自身的缺陷类型(缝隙、裂隙、空洞、孔隙),可填充缺陷的大小、多少、位置、充填程度,宝石的品种、品质、大小等有关。

本文从珠宝玉石充填工艺的定义入手,分别根据充填工艺在单晶宝石、玉石、有机宝石优化处理中的应用,描述其不同的充填目的、发展现状、充填材料及检测方法和鉴定特征。

一、宝石充填工艺的定义宝石充填工艺是宝石加工及优化处理过程中对宝石表面和内部空隙、裂隙以及空洞进行填平弥补处理的一种应用技术,通过多种工艺方法(静态注入法、热注入法、高压注入法、真空注入法)以及注入不同充填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铅玻璃、浸油、浸蜡等),改善宝石的光泽、亮度和透明度,同时增强宝石的耐久性,从而提高珠宝玉石的品质,进一步凸显其整体性和鉴赏价值。

二、宝石充填工艺及充填材料分类(一)宝石充填工艺为改善珠宝玉石的外观及耐久性,充填工艺存在不同的原理、方法、充填材料等。

充填工艺分为静态充填法、热处理充填法、高压充填法和真空充填法四类。

黄龙玉的优化处理鉴别-元实珠宝玉石学校整理

黄龙玉的优化处理鉴别-元实珠宝玉石学校整理

黄龙玉的质地
• 由于质地细密、纯净而清透, 无杂质。所以抛光后效果极好, 细腻柔润而清亮灵动。而以蜡 石伪造的黄龙玉其细润程度与 真品黄龙玉稍有不同,这需要 对玩家对黄龙玉有很深的了解 和大量的亲身感触;
黄龙玉的硬度
• 黄龙玉的硬度在6.5-7之间,其 硬度堪比翡翠,特别是在加工
过程中,很费工具。一般的小
黄龙玉的优化处理鉴别
—元实珠宝学校
黄龙玉简介
• 黄龙玉因其象征富贵的颜色和 独特的玉质成为人们竟相追逐 和欢迎的玉石品种,黄龙玉从 被发现到备受收藏者的青睐, 直至今天在玉石收藏界刮起的 黄龙玉收藏热潮,其间不过短 短的十几年时间,在黄龙玉收 藏热潮的时候,市场上出现了 很多优化处理的黄龙玉使消费 者难辨真假,下面我们就来教 大家如何鉴别优化处理的黄龙 玉。
一、黄龙玉加热染色
• 黄龙玉吸引人的一大主要特征 即是其独有的以黄、红为主色 调的色彩。而国家规定玉髓通 过热处理染色的方法为优化, 不需要在鉴定证书上注明。投 机分子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可做 假的重要机会。他们的处理手 段之一也正是加热染色,即运 用在玉髓上的染色方法。如果 黄龙玉能成功进行热处理染色, 将会对黄龙玉市场造成极大冲 击。
• 目前市场上运用热处理染色的 黄龙玉大多数都属于局部热处 理染色的黄龙玉饰品,其表现 一般为玉石表皮染色为鲜艳的 红色。对于热处理染色的黄龙 玉,可以从其质地上加以辨别, 因为黄龙玉热处理会失水,使 其质地变差,也因为这个原因, 市场上以热处理染色的黄龙玉 出现并不多。对黄龙玉颜色的 处理,除加热染色外还有一种 常见的手段就是应用致色剂染 色;
刀在上面划动是没有划痕的, 而其他仿制品就不一样了。这
也是鉴别黄龙玉的重要方法。
• 黄龙玉市场中,除对劣质黄龙 玉进行染色处理以次充好外, 通过染色处理的仿冒品常见的 有“米松石”和玉髓(玛瑙)。 米松石最初指缅甸出产的一种 带有黄色或红色的显晶质的石 英岩。现在市场上的一些颜色 鲜艳均匀的黄色“米松石”多 是经过填充、染色处理的石英 岩;至于玛瑙,因其纹路细、 无温润感、天然玛瑙颜色单一、 经过染色处理的玛瑙颜色缺少 变化等特点,很容易识别。

宝石优化处理及改善品的特征

宝石优化处理及改善品的特征

宝石优化处理及改善品的特征一、判断题1.按国标规定,所有染色宝玉石均须在鉴定报告中注明属“处理”2.高温下使蓝宝石色斑或色带扩散的改色手段称为“扩散热处理”3.红外光谱仪只能分清一部分A货或B货翡翠4.按国标规定,出售任何品种的浸蜡玉雕件均可在宝玉石名称后不注明(处理)5.任何染色宝玉石的鉴定证书上,按国标规定:必须在名称后加上(处理)6.染色玛瑙效果稳定,上市时无需标明为处理的7.辐射改色的托帕石上市时须声明为“处理”的8.再造绿松石属于处理宝石9.托帕石经辐照改色并加热固色后即可上市10.扩散处理蓝宝石中固态包裹体的变化特征与热处理蓝宝石中的相似二、选择题1.优质仿珍珠是在圆核上面涂上多层的:()。

a.鱼鳞漆b.银粉c.白瓷漆后制成的2.目前对辐照处理黄玉(Topaz)的放射性残留允许量(出厂—上市)为:()。

a.70~15贝克b.70~15伦琴c.70~15γ3.区分翡翠与无机玻璃充填的B货翡翠应选用:()。

a.滤色镜b.显微镜c.红外光谱仪4.用气相沉淀法改善的镀膜钻石,翻面的外观特征是:()。

a.无纹平滑b.有平行线纹c.有云雾状纹5.为查明红宝石中有无玻璃填充,宜选用:()。

a.亮域照明和斜照明b.暗域照明c.反射照明6.判别钻石与激光穿孔钻石或充填处理的钻石时,最好选用:()。

a.亮域照明b.暗域照明和斜照明c.反射照明7.判别扩散蓝宝石与蓝色蓝宝石时,要侧重观察:()。

a.生长线或固态包裹体有无变化b.对比棱、尖与面之间颜色的差异c.棱线有无毛茬8.红宝石与染色红宝石的判别宜使用:()。

a.滤色镜b.显微镜c.分光镜9.在合法贸易中,下列哪种优化祖母绿无须声明:()。

a.注无色油的b.注有色油的c.注塑料的10.区分翡翠和C货翡翠时必须用的仪器是:()。

a.放大镜或显微镜b.查尔斯滤色镜c.比重天平11.目前我国对辐照处理黄玉的携带放射性残留,参照日用工业品的辐射防护规定,放射性允许标准为:()。

南红优化处理及其鉴定

南红优化处理及其鉴定

科技经济与资源环境科技经济导刊 2016.23期南红优化处理及其鉴定徐 强1 杨清清1 杨光敏2(1.长春工程学院 勘查与测绘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2;2.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32)今年5月,新国标明确的把南红归为玉的殿堂,这对南红的销售、收藏有长期的利好。

南红和普通玛瑙是不一样的,南红放在强光下观察,可以发现南红中有很多红色的点,南红的红色就是由这些小点所组成呈现,普通的玛瑙没有这些特征。

南红和普通玛瑙的不同在于南红本身有一定的胶质感、油润的光感。

南红至2013年开始,市场销售红火,其中颜色与质地决定了它的品质、档次和价值。

很难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南红的价值就暴涨了百倍,这也许中国人的“红色情结”,现在市场上的高端南红原料和成品有钱都不一定可以买到,而且南红、翡翠、和田玉现在被并称为三大玉石。

由于南红的市场需求量较大,市场上便出现了大量以次充好的现象,一些卖家将颜色灰暗的南红通过烧色变成红色,不过这种烧红的南红红色,没有天然南红红色的自然鲜艳,表面呈现玻璃光泽。

从古金沙国的南红贝币开始,在到清代昌盛时期的凤首杯,南红在我国已经有将近两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随之而来的是神秘的古滇文化兴起,他们接近南红的产地,是为数不多的南红的红玛瑙使用群体,贯穿着古滇国500多年的历史。

可以说南红在这个时期已经很常见了,被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长素管,有的纹饰是来自古印度的蚀花技术。

到了清朝时,藏传佛教文化兴起,藏民喜欢佩戴红色的饰品,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佩戴的是红珊瑚,但是由于红珊瑚价格高昂和稀缺,就造成了很多藏民不能佩戴,进而南红就成为了其替代品,慢慢的被普及开来。

正是由于藏传佛教对清代的影响,尤其是雍正个人长期沉迷在藏传文化中,南红走进清朝就理所当然了。

随着清朝高层对藏文化的偏爱,清朝规制之外出现了南红的许多的配饰,像朝珠、官帽上的顶珠等。

与此同时,南红开始出现了雕件文化,清朝将南红雕件饰品放在宫廷摆放,而大臣们则以其象征身份地位而摆放在家中。

宝石的优化处理

宝石的优化处理

一、宝石的优化处理1、优化处理解释:除切磨合抛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的外观(颜色、净度或特殊光学效应),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它是宝石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的:就是使宝石又更高的商业价值优化: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优化方法处理:非传统,尚不被人们接受的优化处理方法常见方法优化方法:热处理、漂白、浸蜡、浸无色油、染色(玉髓、玛瑙)处理方法:浸有色油、充填(玻璃充填、塑料充填或其他聚合物等硬质材料充填),浸蜡(绿松石),染色,辐照、激光、钻孔、覆膜、扩散、高温高压处理。

二、优化处理的方法优化处理方法多种,按照处理特点分为:1、加热处理2、辐照处理3、染色处理(给宝石加入外来染色剂,必要时辅助以淬火或酸蚀提高孔隙度4、充填处理5、表面处理6、其他:难以归纳如激光、剥皮(珍珠)1、热处理方法主要机理⑴改变致色杂质离子的价态⑵消除不稳定的色心色心事一种能产生颜色的晶格缺陷,能选择性吸收可见光的能量而产生的颜色。

无色托帕→辐照→黄褐色→加热→蓝色⑶脱水作用⑷蜕晶质结构的逆转⑸净化或老化→有机宝石⑹消除色带、诱生裂隙→焰溶合成红蓝宝石常有弯曲生长纹→高温处理可消除或减弱弯曲生长纹,有时与红宝石不易区分⑺消除丝状色和暗色核心2、加热的温度变化3、加热设备(1)烧杯、坩埚(2)烘箱(3)马弗炉、井式与管式(4)加热釜4、热处理的主要鉴别特征(1)宝石具有天然罕见的颜色,应引起怀疑(2)热处理的表面痕迹,在抛光引起多面腰棱(3)包体溶蚀、诱发的裂隙、色带模糊(4)吸收光谱变化(5)荧光液可能变化二、表面和体扩散处理Ti+Fe→蓝Gr→红Ni→黄适量Ti→星光Fe+Gr→橙→粉红2、体扩散处理也称铍扩散(Be)3、扩散处理的鉴别特征(1)颜色分布:仅在表面,形成与琢形相关的色带(2)表面特征:再次抛光形成的多面腰棱(3)颜色浓集在裂隙、腰棱(4)固体包体溶蚀等高温热处理的特征三、高温高压处理1.高温高压处理钻石的工艺HPHT处理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处理IIa型,一种处理Ia型,但都选择褐色钻石为处理对象褐色钻石Ia→绿色IIa→无色2.HPHT处理钻石特征(1)表面和裂隙中的烧痕(2)环绕包体的裂隙(3)一些处理的无色钻石在正交偏光镜下显示强的异常消光四、辐照处理(1)镭辐照处理特点:a.颜色无法进入钻石内部,钻石的绿色仅在表层b.绿色是永久性的、不会褪色c.被处理的钻石在较长时间内有放射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2)回旋加速器处理(质子、a粒子、?核)特点:a.粒子带电(+),不能穿入钻石深部,颜色仅在钻石表面b.辐照产生的颜色为暗绿色,处理时间较长则为黑色c.经处理的钻石开始有放射性,但时间较短暂d.颜色是稳定的,长久不会褪色e.在500—900C加热,可以使绿色转变成黄色、橙色、或褐色(3)线性加速器(高能电子)特点:a.电子带电(—),但质量较a粒子小很多,因而处理钻石虽然不能穿透整个钻石,但深度可达2mm。

绿松石的优化处理鉴别及评价.

绿松石的优化处理鉴别及评价.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五、绿松石的优化处理及其鉴别
积 学 求 实
知 行 合 一
2018/8/6
(1)染色 分布均匀,色料沉积 鉴别:在玉石的不显眼部位滴上一小滴氨水,染色品 会褪色。 (2)浸蜡(过蜡)——出汗 (3)注塑 注塑包括无色、有色塑料的注入,有时也添加着色剂。 目的:提高绿松石稳定性,改善外观 鉴别:密度、折射率、硬度一般较天然绿松石低 放大检查:有时可见气泡; 热针实验:塑料融化有辛辣气味。
知 行 合 一
1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积 学 求 实
知 行 合 一
2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六、绿松石的品质评价与分级
积 学 求 实
颜色:天蓝色
结构:瓷松
知 行 合 一
纯净度:白脑
特殊花纹— —铁线
块度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绿松石的品质分级
积 学 求 实
一级绿松石——波斯级 标准的天蓝色,颜色鲜艳、均匀,光泽强而柔和,表面有玻 璃感,无铁线、白脑等缺陷 二级绿松石——美洲级 有少量铁线 三级绿松石——埃及级 颜色分布不均匀,存在白脑、铁线的缺陷 四级绿松石——阿富汗级 颜色黄绿色,质地粗糙,光泽暗淡,有白脑、糠心等明显缺 陷

宝玉石矿产原料与优化处理

宝玉石矿产原料与优化处理

宝玉石矿产原料与优化处理
孙雯
【期刊名称】《有色金属工程》
【年(卷),期】2024(14)4
【摘要】中国玉石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华夏祖先时期,那时祖先就已开始识别和雕琢各种玉石,并为后代留下了珍贵的玉石文化遗产,如河姆渡文化时期的玉器、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龙山文化时期的玉器、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等。

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和玉石雕琢业的发展,玉石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象征,其温润的外表和品质使人不禁将“美玉”和“君子”联系在一起,玉也就成为君子的象征物,并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流传至今。

【总页数】2页(PI0003)
【作者】孙雯
【作者单位】河南地矿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珠宝玉石优化处理系列讲座(八)--激光在珠宝玉石优化处理中的应用
2.珠宝玉石优化处理系列讲座(九)高温超高压法在珠宝玉石优化处理中的应用
3.珠宝玉石优化处理系列讲座(六)珠宝玉石的注入处理技术(下)
4.珠宝玉石优化处理讲座(一)话说珠宝玉石的优化处理
5.珠宝玉石的优化处理讲座(二)--珠宝玉石的热处理优化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宝石优化处理教程(1)

宝石优化处理教程(1)
宝石优化处理教程
第一章 序论
可编辑ppt
1
一、优化处理的概念
• 。天然宝石的优化处理(Enhacement and Treatment of Gemstone) 是指除切磨和抛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的外观(颜色、净度或特 殊现象)、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它是宝石学研究的一个重要 内容。
• 优化处理可进一步划分为优化(Enhancement)和处理(Treatment) 两类。
• 例如:对于有机宝石如珍珠、象牙、珊瑚、琥珀等,加热处理会使其中的有机质氧化,温度过高会使颜色慢慢变暗 变黑,若继续加热即出现“碳化”现象。人们经常利用这个特点,掌握好温度实施有机宝石的“仿旧”处理。对于 宝石,加热处理往往将其中的低价态阳离子氧化成高价态,从而使颜色产生变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带绿色调的海 蓝宝石在空气中加热去除绿色,使颜色变成蓝色。
• 关于宝石的优化处理,特别是对色泽和透明度较差的天然宝石颜色 的改变的研究,目前在国际上已成为了一个专门的学科。
可编辑ppt
2
二、优化处理的历史
• 有一些改善宝石的处理方法尽管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认识了,如加热的方 法使红玛瑙变红等等,但当时更多的是在偶然的机遇中发明的。只有在今天, 当人们弄清了固体物质包括无机质矿物(如金刚石、刚玉、黄玉、绿柱石、 水晶等),有机质宝石(如珍珠、琥珀等)的固体物理性质和研究了宝石的 致色机理之后,才是这个古老的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各式各样新的 完善的宝石处理技术。
• 在古代,宝石的改善主要靠加热的方法实现的。据报道,早在公元前2000年, 在印度已出现加热的红玛瑙和红玉髓。有人曾对古代宝石的改善方法进行推 测:在古代各地区之间,侵略和掠夺战争不断发生,时常会焚烧死者的尸骨, 有时就会发现一些被烧焦的贵重装饰品的残骸(因为贵族们常把珠宝当作护身 符而带在身上)。这样,或许偶然有人发现一颗与其主人一起被烧过的宝石的 颜色得到了改善,变得更漂亮了。这个人就有可能把这种现象告诉其他人, 遇到有心人就可能试着把那些不漂亮的宝石烧一烧,逐渐就摸索出一套方法。 这可能就是最初人类对热处理方法的发现。近代由于冶金技术的提高,宝石 热处理的温度得到提高,使热处理工艺得到了新的发展。现代随着宝石学的 成熟,使天然宝石优化处理的研究成为一门科学。加热处理宝石这一古老方 法,在这个时期又周期性的复苏了,并蓬勃的发展起来,工艺日趋精细与完 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宝玉石优化自然界产出的各种宝石中,优质品的数量都很少,其中大多数在颜色、透明度、净度、韧性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缺陷。

因此,人类一直在不断尝试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对这些宝石进行优化处理,以改善它们的外观和耐久性,提高这一部分宝石的档次和品级;而且,一些质量较差、原本不能作为宝石的材料,经优化处理后,可以作为宝石材料。

9.1宝玉石优化的含义和分类9.1.1优化的含义和目的宝石优化就是通过改变宝玉石的颜色、净度、光学效应或韧性,以改善宝玉石的外观和耐久性的过程。

目的:使之更有商业价值。

9.1.2优化的分类⑴能为商业和公众所接受,在宝石交易中一般不需要特别指出。

例如热处理、无色油处理、无色蜡处理等。

⑵能为商业和公众所接受,但是在宝石交易中必须指出,如染色处理、辐照处理、表面扩散处理等。

⑶优化被认为是不能接受的。

如带有残余放射性的黄玉等。

近年来,随着优质珍贵宝石资源的日益短缺,改善宝石品级、丰富宝石市场越来越重要,宝石优化处理工作成为宝石科研的重要课题。

常用的宝石优化处理方法有表面处理、染色处理、热处理、辐射处理等。

9.2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9.2.1热处理热处理是利用加热的过程使宝石的颜色、透明度或光学效应得到改善。

热处理可以看成是天然过程的继续,处理后的产品稳定性好,对单晶宝石和有机宝石使用广泛,其中对刚玉宝石的使用最多。

据调查,目前国际市场的红、蓝宝石中,有90%以上经过热处理或表面扩散处理。

但是对玉石使用较少。

9.2.1.1热处理的机理、效果和实例⑴氧化还原反应在高温氧化或还原条件下,通过改变宝石中致色元素的氧化态来改善宝石的颜色。

这种处理方法最常用于含有铁离子的宝石:因为 Fe2+在氧化条件下转变为Fe3+,可以产生或加强黄色,消除或减弱蓝色;Fe3+在还原条件下转变为Fe2+可以产生或加强蓝色,减弱或消除黄色。

在高温氧化环境下煅烧,含Fe2+的无色蓝宝石可以变为金黄色蓝宝石,深蓝色的蓝宝石可以减弱蓝色;在氧化环境下加热到1600℃,可以除去紫红色的泰国红宝石颜色中的蓝色调,获得纯正红色。

由于处理温度高,会在刚玉宝石表面或内部留下热损伤的证据。

蓝绿色的海蓝宝石在还原环境下热处理,能够消除黄色调,得到纯正鲜艳的蓝色。

由于处理的温度低,没有留下热损伤,因此很难发现海蓝宝石中经过热处理的证据。

现代琥珀一般为黄色,年代久远的琥珀为橙色或深金黄色,黄色琥珀在加热和氧化环境下,其中的Fe2+变为Fe3+,使琥珀变为Aged琥珀。

⑵TiO2出溶或金红石包裹体混溶对于含有较高TiO2的刚玉,在氧化条件下加热到1300℃,然后缓慢降温,可以使金红石晶体出溶,并在与晶轴平行的三个方向上定向排列,从而产生星光。

对于含有较多的金红石,透明度较低的红宝石,加热到1600℃后使金红石熔融,然后很快降温,使TiO2混溶于刚玉晶格中,达到消除丝光,增加透明度的目的。

⑶消除色心对于由色心致色的宝石,加热可以消除色心,改善颜色。

如褐色黄玉或锆石加热变为无色,紫晶加热变为黄色等。

⑷脱水将含有细分散状褐铁矿Fe2O3.nH2O的褐色、黄褐色的玉髓、玛瑙加热,使褐铁矿脱去吸附水,转变为红色的赤铁矿(Fe2O3),即可得到红色的玉髓和玛瑙。

通常没有宝石学证据证明玉髓、玛瑙是否经过热处理。

9.2.1.2热处理宝石的鉴定特征⑴颜色:宝石具有天然罕见或没有的颜色,如蓝色黄玉。

⑵表面特征:表面有麻点、凹坑,重新抛光后有多面腰棱。

⑶内部特征:内部包裹体融化,晶体轮廓变圆、金红石针熔断成尘点状;晶体包体周围有裂隙;色带变得模糊不清。

⑷吸收光谱:大多数热处理的黄色、蓝色蓝宝石缺失450nm铁线。

⑸荧光:热处理的蓝宝石在长波紫外线下发蓝色或绿色荧光。

9.2.2表面扩散处理9.2.2.1机理与方法表面扩散处理是一种高温增色的优化处理方法,目前仅应用于刚玉宝石。

在这种处理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宝石进行加热,而且在磨成刻面型的宝石表面还要覆以氧化铝和致色元素氧化物的粉末,以构成一种杂质环境。

如果要产生蓝色,则覆以铁或钛的氧化物;如果要产生红色,则使用铬的氧化物;产生黄色,则需要覆以镍的氧化物。

在杂质环境下,刚玉被加热到近于熔点的温度,然后在某一特定的温度下持续一定时间,使致色元素经过扩散进入宝石内部,形成很薄的颜色表层。

由于高温造成的表面熔融,宝石需重新抛光。

如果抛光过度,颜色层会部分或全部被抛掉。

9.2.2.2扩散处理红、蓝宝石的鉴别⑴颜色分布:斑驳不均匀,尖角的颜色比棱深,棱的颜色比刻面深;开放裂隙中和晶体包裹体周围的颜色深;⑵表面特征:表面有麻点、凹坑;⑶内部特征:内部包体熔融、轮廓变圆,晶体包裹体周围有裂隙,金红石针呈尘点状;⑷二碘甲烷浸泡:宝石浸在二碘甲烷中轮廓清楚。

9.2.3辐照处理利用原子微粒辐射或高能射线辐射,通过在宝石中产生色心来加深或者改变宝石的颜色。

辐射处理是争议最多的一种改善宝石颜色的方法。

因为有些辐射处理宝石的颜色在温度和光线的作用下很不稳定,有些辐射甚至会在宝石中留下残余放射性,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

而且,有些辐射处理的宝石可以不留下任何可以检测的痕迹。

所以,辐射处理的宝石常让人望而生畏。

9.2.3.1原子微粒或射线的类型在宝石的辐射处理中常用的有辐射源有α粒子(缺失电子的高速氦原子)、β粒子(高速电子)、中子以及γ射线。

在商业上使用三种装置对宝石进行辐射处理:用钴60产生γ射线,用线性加速器产生高能电子,用核反应堆产生高能中子。

其中γ射线和中子辐射产生的颜色均匀,而电子辐射产生的颜色分布不均匀。

9.2.3.2某些宝石受辐射后的颜色变化绿柱石:无色→金黄色;海蓝宝石:蓝绿色→蓝色;刚玉:无色→金黄色;粉红色→橙色(帕德马刚玉);钻石:浅色、无色→绿色、蓝绿色;水晶:无色→紫色、黄色;褐色;黄玉:无色→黄、橙、蓝色。

9.2.3.3辐射处理的钻石的鉴定特征⑴颜色分布:不均匀,与生长特征无关,与刻面外部形态有关。

例如,用加速电子轰击已经抛光的钻石,颜色仅限于表面,而且可以显示特征的颜色分布图形:从亭部打,颜色亭部深、冠部浅似伞状;从冠部打,腰棱颜色深;从侧面打,靠近轰击源一侧的颜色深。

⑵浸油观察:将表面辐射着色的钻石放在油中,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颜色分布特征。

⑶吸收光谱:辐射处理的钻石594 nm有强吸收线,如果再热处理,随温度的升高,594nm吸收线将逐渐减弱并消失;但是同时出现另外两个特征吸收带—1936nm和2024nm 的吸收带。

⑷导电性:天然蓝色钻石导电,辐射加热处理的蓝色钻石不导电。

⑸残余放射性: 用闪烁计数器可以测出残余放射性。

9.2.4染色处理染色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传统的、古老的优化处理方法,适用于多孔的或含有较多裂隙的宝石。

9.2.4.1染色方法根据使用的染剂不同,可以分为溶剂法和沉淀法两种。

⑴溶剂法使用有机染料的浆料直接浸泡宝石,使染料进入宝石内部的孔隙或裂隙中,从而使宝石着色。

优点:不需要加热,易分解的宝石也可以使用。

缺点:有机染料易于退色,易被有机物分解或被酸腐蚀,颜色的稳定性差。

⑵沉淀法使用无机颜料,通过化学反应使着色物质在宝石的孔隙或裂隙中沉淀,使宝石呈色。

优点:颜色稳定,不易退色。

缺点: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有热和酸、碱参与,易被酸、碱腐蚀、受热易于分解的宝石不宜使用。

9.2.4.2染色宝石的鉴别⑴颜色分布特点:颜色在裂隙或多晶宝石的颗粒边界处集中,呈丝瓜瓤状或网脉状;⑵吸收光谱:有一些染剂有自己的吸收光谱。

如使用铬盐染色的翡翠在650nm 有一强吸收带,马玉也有此吸收带。

⑶紫外荧光:可以看见天然宝石没有的荧光效应。

例如,天然翡翠在紫外线下不发荧光,染色翡翠可以有不同的荧光反映。

⑷大部分有机染剂可以使沾有丙酮的棉球染色。

9.2.5充填处理将无色或浅色物质渗透进入宝石的裂隙或孔隙中,以增加强度,掩盖裂隙,提高净度级别。

充填物质的折射率与宝石的折射率越接近,宝石中的裂隙越不易于被观察到。

常见的处理方法有9.2.5.1注油处理如果宝石中开口的裂隙很多,注无色油可以掩盖裂隙,增加透明度;注有色油同时改善颜色。

浸油有加拿大树脂、杉木油、矿物油、橄榄油、食用油等。

祖母绿中常常含有很多的开放裂隙,常用有色或无色油处理,在提供祖母绿的检测报告时,一定要对注油处理进行检查。

注油处理宝石的鉴别⑴宝石常为弧面型,外观有油感,透明度高;⑵透射光下宝石裂隙非常发育;注油的裂隙颜色深、在反射光下有晕彩;可见油干的痕迹,油未注满的痕迹;⑶用热针可以吸出油珠来;缓慢加热油会往外渗;⑷包装纸上有油迹。

9.2.5.2表面涂蜡处理表面涂蜡处理可以防止含水宝石脱水开裂,同时可以掩盖宝石表面的小凹坑、划痕、抛光痕等缺陷,经过涂蜡处理后,不仅可以保护宝石,而且宝石的抛光效果、光泽、颜色的亮度都会得到改善。

欧泊、绿松石、翡翠、软玉等含有吸附水的宝石或多晶质宝石均需进行表面涂蜡处理。

9.2.5.2注塑处理多孔疏松的宝石,如绿松石、欧泊、漂白处理的翡翠、裂隙发育的红宝石等,常使用塑料、树脂、硅胶等灌注,以增加强度。

9.2.6其它处理方法9.2.6.1漂白有机宝石如象牙、珍珠等,常使用氯化物或过氧化氢进行漂白。

9.2.6.2涂色在宝石表面涂上一层颜色以改善宝石的外观。

颜料只能涂在刻面宝石的亭部、腰围以及弧面宝石的底面。

例如,淡色的绿柱石或者祖母绿常用这种方法处理,在亭部涂上一层绿色颜料或塑料。

在钻石的亭部或腰部涂以少量蓝色,可以抵消原本不理想的黄色。

检测:涂色处理的涂层不耐磨,颜色常因刻划、摩擦脱落,出现浅色的线条或斑块。

9.2.6.3贴箔在宝石的底面或亭部贴一层有色箔,然后采用封闭式镶嵌。

检测:贴箔与亭部小面结合不紧密,可以见到褶皱。

9.2.6.4激光处理用于除去钻石中的黑色的石墨包裹体。

检测: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白色高突起的激光孔;充填物内有气泡。

9.2.6.5拼合石两个或更多部分组合在一起,并给人留下无间断的单体印象的任何宝石,称为拼合石。

欧泊二层石、三层石、石榴石为顶的二层石、焊接祖母绿、翡翠二层石、红蓝宝石二层石。

目的:利用宝石原料;改善颜色、光泽;增加硬度。

拼合石的识别:⑴层状构造:把宝石浸在水中,在白色背景下观察,可以见到成层构造;⑵在宝石显微镜下观察,结合层内有气泡;⑶各部分的颜色、光泽、折射率可能不同;⑷各部分的包裹体可能不一样;⑸拼合石不具有所模仿的宝石的吸收光谱;⑹石榴石为顶的二层石的红圈效应。

9.2.6.6结构重组与净化在一定的温度下将琥珀的碎屑软化,然后压制成大块,或将有裂隙的琥珀加热,然后缓慢降温,可以消除裂隙,提高透明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