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石鉴赏 之 内含物基本知识
玉石品质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后,我们也需要关注玉石的处理和加工情况。一些玉石可能经过染色、加热、填充等处理,这些处理会影响其品质和真实性。因此在购买玉石时,需要注意其处理和加工情况,选择经过正规认证和检测的玉石产品。
总的来说,玉石的品质评判包括颜色、透明度、纹理、硬度、形状和处理等多个方面。在选择和鉴定玉石时,需要综合考量这些因素,选择真正符合个人喜好和要求的玉石产品。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玉石的品质知识,从而在购买和使用玉石时更加得心应手。
5.玉石的硬度
玉石的硬度也是其品质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翡翠的硬度比较高,一般在6.5-7级;而玛瑙的硬度相对较低,一般在6.5级以下。因此在选择和鉴定玉石时,需要注意其硬度和耐久性,避免选择过于脆弱的玉石。
6.玉石的形状
玉石的形状也是影响其品质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形状规则、光洁的玉石更有美感,也更受人们喜爱。在购买玉石首饰时,需要注意其形状是否规则,是否具有良好的抛光和光泽度。
玉石品质知识点归纳总结
1.玉石的种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玉石的种类。玉石包括翡翠和玛瑙两大类。翡翠是一种硬度较高的玉石,常见的有缅甸玉、新疆和田玉等。而玛瑙是一种色彩斑斓的石头,常见的有橄榄石、红玛瑙等。不同种类的玉石具有不同的外观和特性,因此在选择和鉴定石的颜色是判断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翡翠的颜色越浓郁越好,而玛瑙的颜色则要鲜艳和均匀。翡翠常见的颜色包括翠绿、浓郁的青绿和雾状的浅绿,而玛瑙则有红色、蓝色、紫色等多种颜色。在选择玉石时,应注意其颜色是否均匀,是否具有透明感和亮度。
3.玉石的透明度
玉石的透明度也是判断其品质的重要因素。翡翠的透明度越高,其品质越高。优质的翡翠应该具有一定的透明感,并且能够透出光线。而玛瑙的透明度则相对较低,其特点是半透明或不透明。对于翡翠和玛瑙,透明度都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包裹体

第一节概述一、内含物的定义二、研究宝石内含物的目的及意义宝石的微观世界容纳整个自然的苍桑变化,让我们进入宝石的内部利用数百万年甚至于数亿年形成的各种内含物特征,了解宝石形成的生命历史,了解宝石的形成过程,了解地球形成时所发生的故事。
宝石中的内含物是在宝石生长的环境中形成的,可以反映宝石的成因,在宝石的鉴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区分天然与合成、优化处理宝石的重要特征。
一、内含物的定义内含物是指宝石在形成过程中,由于自身和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形成于宝石内部的特征,也可称为内部特征。
宝石内含物和矿物包裹体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1、矿物包裹体指矿物中的异相物,主要是被包裹在寄主矿物中的成矿溶液、成矿融熔体和其他矿物,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的界限的那一部分物质,地质学上也称包裹体。
图5-1-1 缅甸莫谷红宝石的聚片双晶2、内含物除包括上述的包裹体外,还包括影响宝石透明度的晶体生长结构,如色带、双晶纹、流纹、解理、裂隙和生长蚀象等。
3、根据内含物的物理性质,宝石中各种宝石内含物种类有:(1)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相当于矿物学中的包裹体。
(2)生长带、色带,主要是微小的杂质、或者化学成分的变化引起的,不属于矿物学的包裹体范围,但在宝石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
(3)双晶、双晶面、双晶纹或线,与晶体的晶格缺陷有关(图5-1-1),不属于矿物学的包裹体范围,但在宝石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
(4)解理、裂隙和裂理属于晶体机械性的破裂,不属于矿物学的包裹体范围,但在宝石学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宝石内含物的目的及意义1.鉴定宝石的种类有些宝石中含有特定的包体,如翠榴石中的“马尾丝”状包裹体(图5-1-2)。
根据这些包裹体的特征,就可以帮助我们鉴定宝石的种类。
图5-1-2 翠榴石中的“马尾丝”状包裹体2.区分天然、合成及仿制宝石天然宝石和合成宝石在各自的生长环境中都留下了生长痕迹,正是这些生长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我们才能有效地区分它们。
如根据生长色带来区分天然与合成红宝石(图5-1-2、图5-1-3、图5-1-4)。
宝玉石鉴赏

1.宝石的经验鉴定方法。
(1)手拈法:因为宝石的比重一般都比较大,所以用手掂一掂重量,可以区分是真假宝石。
(2)眼看法:最好是借助放大镜观看,观看宝石的颜色、节理、裂纹、包裹体等特征。
尤其是颜色特征是鉴定宝石的重要证据。
(3)手握法:一般宝石的导热性较差,用手握住或用脸贴一下被鉴定的宝石,如果有凉的感觉可能是宝石,如果有温的感觉就可能不是宝石或是赝品。
(4)实验法:在没有鉴定仪器的情况下,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宝石。
如:将宝石顶面倒着放在带字的报纸上,从上往下(亭部)观察文字,如文字有双影,则是矿物宝石。
(5)比较法:用已知的宝石比较未知的宝石。
比如,在购买宝石时,拿一件已经被确认的天然优质宝石,与要购买的宝石进行比较,用以判断所购买宝石的真伪与好坏。
(6)咨询法:购买宝石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多看、多问。
尤其是可以向有经验的专家咨询2、.珠宝首饰性状包括:宝玉石的色泽、净度、透明度、大小以及珠宝玉石的属性。
3、.珠宝首饰加工包括:宝玉石的设计款式(琢型)、定向、加工质量、首饰的款式、制作方法及工艺、镶嵌方法及工艺4、均衡价格: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商品的价格既不高也不低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
5..珠宝首饰价值构成:(1)储备资产价值(2)投资价值(3)信用价值(4)美学及装饰价值(5)宗教礼仪价值(6)医学价值(7)研究价值(8)物用价值6、.珠宝首饰的价值类型:(1)公平市场价值(2)零售价值(3)重置价值(4)批发价值(5)拍卖价值(6)清算价值(7)残损价值7、总质量的级别=50%颜色分+30%净度分+20%切工分8、简要介绍用成本法计算一款现代普通的钻石戒指的主要步骤。
答:(1)对钻石首饰中的钻石进行准确的质量分级,确定出它的颜色,净度及切工级别。
在进行颜色分级时,需要尽量消除镶嵌金属对钻石颜色的影响;进行净度分级时则需要认真观察钻石“爪”下或金镶边附近的包体情况,以获得准确的质量级别;切工分级一般可以简化,只要了解其加工质量是优,良或差即可。
5-内含物

31
负 晶
包体与宿主矿物具有同样的形态, 如水晶中的包体具有与水晶相同的 六方柱状与菱面体聚形的外形
32
颈缩状
包裹体在早期阶段为一气液状, 当温度从高到低慢慢冷却时, 气液包体则变成中间细, 两头宽的“颈缩状”,进而断开 最后形成两个包体
33
四、其他内含物的特征
1.分带现象 1) 颜色分带:不同的宝石种,颜色的分 带现象有差别,从而为鉴定宝石提供了有 利的依据和信息。
23
C.放射性元素的破坏作用 如锆石晕—由放射性元素蜕变引起。 D.人工充填 对多晶质品种, 裂隙较多的宝石, 可采用注胶、注塑 等填充方式。
24
三、 按相态分类 A.固相:指宝石中的包裹体的存在形式为固体状 态,也称晶体包体。 A 常见宝石中的包裹体 包裹体 宿主矿物 磷灰石 石榴石 绿柱石 方解石 红宝石 祖母绿 金红石 红宝石 水晶 锆石 刚玉 锆石
石榴石中的磷灰石 (镁铝榴石、尖晶石、 铬透辉石、橄榄石) 钻石
25
B.鬼晶:由子晶形成的幻影。 矿物晶体可聚集在晶体表面,当矿物继续生长 时,将表面晶体包裹,形成“鬼晶”即“幻影”。
26
C.纤维状晶体: 纤维状晶体附着在晶 体表面, 其生长与宿主矿物同 时或更快, 形成晶体中的针状或 线状包体。
10
4.宝石质量和价格评价
研究和观察内含物的特征,可以帮助判定宝石 质量的高低,确定宝石价格档次。
11
5.了解宝石形成的环境 可帮助了解宝石形成的环境,取得生成的资 料,如成矿温度、成矿压力、成矿溶液的成 分、溶液的PH值、同位素的年龄测定、成矿 时的地质背景、地质条件等。
12
6.指导加工
根据内含物在宝石中所处的位置、数量、大小和 分布状态等特点来指导加工。 对原石内含物的研究,确定加工款式,加工定位 以及加工颗粒大小,以保持所加工出的宝石能产 生最大的价值。
宝玉石鉴赏-PPT课件 共161页

钻石(Diamond)
颜色:无色至浅黄、浅褐至浅绿色。罕见绿色、 粉红色、蓝色、红色和紫红色; 形态:八面体、立方体及十二面体及其聚形; 硬度:10,自然界硬度最高的矿物; 解理:中等八面体解理; 韧性:不好,性脆; 折射率:高折射率(2.417); 光泽:金刚光泽; 色散:高色散(0.044); 比重:3.52; 化学成分为C ,化学性质稳定,耐风化、耐酸碱。
弧面琢型:表面突起、截面呈流线性。主要用于不 透明和半透明、或具有特殊光学效应(如变彩、猫 眼、星光等效应)的宝玉石。
宝石的切磨款式
刻面琢型:由许多刻面按一定的规则排列。适用于 所有的透明宝石。
钻石
黄玉
宝石的切磨款式
链珠琢型:用于珠串的规则(圆珠、圆柱、棱柱等) 或不规则形状的小件宝石。适用于玉石及中低档宝石、 如玛瑙、绿松石、孔雀石、及某些有机宝石。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的彩色钻石展品
钻石是最重要的宝石。具估计,钻石占全世界宝石贸 易总额的90%。
刚玉(Corundum) 颜色:红色、蓝色等; 形态:六方桶状、柱状、双锥状; 硬度:9 ; 光泽: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 折射率:1.762-1.770; 化学成分:Al2O3 ; 比重:3.9-4.1。
宝(玉)石的基本特性
• 美丽 外观美丽,如美丽的颜色、光泽、透 明度、特殊光学效应等;
• 耐久 经久耐用,性质经久不变。主要取决 于材料的硬度、韧性和化学稳定性。质地坚 硬、摩氏硬度4以上,通常大于6-7。化学稳 定性好:耐酸碱、不氧化、不溶解。
• 稀少 在自然界产量少,稀少决定价值, “物以稀为贵”;
紫水晶(Amethyst)
紫水晶手链
烟水晶 (Smoky Quartz)
烟水晶手链
宝玉石鉴赏之宝玉石物理性质的基础知识 (1)

宝石的物理性质一、光泽1.光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1)定义是指宝石表面和表层对光的反射能力,取决于宝石的折射率大小、表面的抛光程度和表层结构。
(2)折射率因素对结构均匀的表面,折射率越大反射能力越强,光泽越亮。
在抛光良好的前提下,以折射率的大小把光泽分成四级,如表1所列:表1 宝石光泽的等级划分折射率光泽宝石矿物折射率>3 金属光泽铂、金、银、铜折射率2.6—3 半金属光泽乌刚石(针铁矿)、闪锌矿折射率1.9--2.6 金刚光泽金刚石、锆石(亚金刚光泽)折射率1.3--1.9 玻璃光泽绝大多数宝石属于此类光泽(3)表层结构因素如果宝石的表层具有不均匀的结构,如起伏不平、密集的平行包体、薄层状等,都会对光泽产生影响,形成特殊的反光现象,如油脂光泽、珍珠光泽、丝绢光泽等,这些现象也称为变异光泽。
2.光泽的类型(1)金属光泽由铂、金、银、铜等金属以及黄铁矿等金属矿物的抛光表面所显示的非常强而明亮的光泽。
(2)半金属光泽呈弱的金属状的光泽。
有些宝石品种,如辰砂、乌刚石和黑色闪锌矿具有半金属光泽。
(3)金刚光泽光在宝石表面反射出较强的光亮,如钻石所显示的明亮光泽。
(4)亚金刚光泽锆石和翠榴石等高折射率宝石所显示的明亮光泽。
(5)玻璃光泽大多数宝石的表面反射出的光泽都在此范围内。
根据折射率的大小和宝石抛光面上反射光的明亮程度,划分为强玻璃光泽和玻璃光泽。
例如石榴子石族、刚玉族和金绿宝石等为强玻璃光泽;祖母绿、碧玺、水晶和橄榄石等折射率较低的宝石为玻璃光泽。
(6)油脂光泽在一些颜色较浅,具玻璃或金刚光泽的宝石的不平坦表面上所见到的类似油脂表面的反光。
如钻石的原石表面具油脂状的光泽。
(7)蜡状光泽在一些半透明或不透明、低硬度的隐晶质或非晶质块状集合体表面所呈现的一种类似于石蜡表面的反光,如块状叶蜡石、绿松石。
(8)珍珠光泽珍珠具有的平行薄层结构导致从表面和近表面的晶质层反射光发生干涉作用,造成辉光,称为珍珠光泽。
宝玉石鉴赏教程第一章---第二章

宝玉石鉴赏教程第一章宝玉石基础知识第一节宝玉石的概念一.什么是宝石、玉石宝石,顾名思义首先是一种石头,是自然地质作用的产物,同时它又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一类特殊的,使人们感到宝贵、有特殊价值的石头,通常是指那些美丽晶莹、质地坚硬、经久不变、世间稀少并且便于携带的石头。
宝石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它必须是颗粒粗大(粒径大于3mm),晶莹艳丽,光彩夺目;第二,它必须是质地坚硬而光洁细腻(玉石尤其如此),经久耐用;第三,它必须是产量少,价值高;第四,它必须是小巧玲珑,便于携带,特别是要时髦。
人们习惯于把那些由矿物单晶形成的美丽“石头”称为“宝石”(狭义),而把那些由许多矿物微晶和隐晶集合体组成的美丽“石头”称为“玉石”。
宝石的应用历史悠久,涉及的面较广,究竟什么是宝石,概括起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宝石”概念是指包括“宝石”和“玉石”在内的所有的美丽石头。
宝石原料中既有矿物,又有岩石。
人们通常将产生宝石的矿物称为“宝石矿物”。
二.宝石的广义概念凡是适于琢磨和雕刻成精美首饰和工艺品的原料均属宝石。
包括无机宝石和有机宝石两大类。
1.无机宝石人们通常所说的宝石多为无机宝石,能产生无机宝石用的矿物大约有一百多种,常见的也有二十多种,如:金刚石、刚玉、绿柱石、石榴石、尖晶石、电气石、石英等等。
无机宝石有时又可分为天然宝石和人造宝石。
天然宝石自然界中色泽艳丽、透明、硬度大、耐腐蚀、经琢磨可以制成首饰和工艺品的单矿物晶体和岩石。
如金刚石、海蓝宝石、翡翠、软玉等。
人造宝石人造宝石包括合成宝石和赝品。
合成宝石按照某些天然宝石的化学组成,模拟在自然界中生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的宝石为合成宝石。
这种合成宝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相应的天然宝石相同或基本相同。
如人工合成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紫水晶、尖晶石、金刚石等。
赝品赝品指色泽美丽的人造含铅玻璃、塑料制品和仿钻无机化合物等,例如:仿钻石的立方氧化锆、钇铝榴石、钆镓榴石等。
宝石中内含物的分类(粗分)

3 、裂隙
一些宝石中会存在由裂隙构成的各种图案。如 月光石中显示两组初始解理构成的“飞机状”或 “蜈蚣状”的图案。
橄榄石中由于应力作用形成的盘状裂隙,它与 其中的铬铁矿晶体一起组成了“睡莲叶状”的图 案;这些图案增添了宝石的美丽和稀少性,提高 了宝石的价值。 这些特征对宝石的鉴定都具重要的意义。
月光石中的初始解理
蓝宝石中的角状色带
蓝宝石中的直线状色带
弯曲生长纹
这是合成宝石内部的弯曲生长纹, 弯曲生
长纹是一些合成宝石的重要特征之一。
注意:它是由一些细密的向上弯曲的条纹
组成。
合成红宝石中的弯曲生长纹
合成蓝宝石中的弯曲生长纹
一些人工处理宝石中独特的颜色分布 某些经过人工处理(如染色、扩散处理) 而致色的宝石,它们中颜色的分布也具有 其独特的特征。
橄榄石中的盘状裂隙
4 、表面特征
宝石晶体形成之后,在其表面经常因溶 蚀作会产生一些规则的凹坑、蚀象。如钻 石表面的溶蚀坑和三角座等。 另一些宝石 由于经过人工处理和磨蚀等在其表面也会 留下一些微裂纹或划痕等。这些表面特征 对于宝石鉴别是很有帮助的。
钻石表面的三角蚀象
酸处理翡翠表面的微裂纹
蓝宝石中的指纹状包裹体
气-液-固三相包裹体 包裹体由气相、液相和固相组成。这种包 裹体见于一些特殊条件下生长的宝石晶体 中。
祖母绿中的三相包裹体
此外还有动物或植物包体
只有在琥珀中才会出现昆虫等动物或植物 枝叶等包体。 包体主要是宝石晶体在结晶时,将外界细 小的固体、液体乃至气体物质包人晶体内 而成。
常见的色带或生长纹有以下几种类型:
• 直线状或角状的色带
直线状或角状的色带是许多天然宝石的曲型特征, 如天然红宝石、蓝宝石、紫晶、祖母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内含物概述宝石的微观世界容纳整个自然的苍桑变化,让我们进入宝石的内部利用数百万年甚至于数亿年形成的各种内含物特征,了解宝石形成的生命历史,了解宝石的形成过程,了解地球形成时所发生的故事。
宝石中的内含物是在宝石生长的环境中形成的,可以反映宝石的成因,在宝石的鉴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区分天然与合成、优化处理宝石的重要特征。
一、内含物的定义内含物是指宝石在形成过程中,由于自身和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形成于宝石内部的特征,也可称为内部特征。
宝石内含物和矿物包裹体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1、矿物包裹体指矿物中的异相物,主要是被包裹在寄主矿物中的成矿溶液、成矿融熔体和其他矿物,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的界限的那一部分物质,地质学上也称包裹体。
2、内含物除包括上述的包裹体外,还包括影响宝石透明度的晶体生长结构,如色带、双晶纹、流纹、解理、裂隙和生长蚀象等。
3、根据内含物的物理性质,宝石中各种宝石内含物种类有:(1)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相当于矿物学中的包裹体。
(2)生长带、色带,主要是微小的杂质、或者化学成分的变化引起的,不属于矿物学的包裹体范围,但在宝石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
(3)双晶、双晶面、双晶纹或线,与晶体的晶格缺陷有关,不属于矿物学的包裹体范围,但在宝石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
(4)解理、裂隙和裂理属于晶体机械性的破裂,不属于矿物学的包裹体范围,但在宝石学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宝石内含物的目的及意义1.鉴定宝石的种类有些宝石中含有特定的包体,如翠榴石中的“马尾丝”状包裹体。
根据这些包裹体的特征,就可以帮助我们鉴定宝石的种类。
2.区分天然、合成及仿制宝石天然宝石和合成宝石在各自的生长环境中都留下了生长痕迹,正是这些生长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我们才能有效地区分它们。
如根据生长色带来区分天然与合成红宝石。
3.检测某些人工优化处理的宝石宝石优化处理方法很多,每个宝石可以由几种方法对其颜色、外观进行改造,在进行这些改造的同时,会造成新的内含物特征,给鉴定提供依据。
4.宝石质量和价格的评价内含物的多少,颜色的深浅,颗粒大小,分布状况对宝石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根据内含物的特征,可以帮助判定宝石质量的高低。
5.了解宝石形成的环境通过内含物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宝石形成的环境,如生长温度、压力、介质成分等,还以通过对内含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了解宝石形成的地质年代。
6. 鉴别宝石的产地不同产地的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宝石由于形成于各不相同的地质环境,各不相同的形成条件,常常具有特征的、具有产地意义的内含物,据此可以识别已经切磨的宝石的产地。
6.指导加工根据内含物在宝石中所处的位置、数量、大小和分布状态等特点来指导加工,确定加工款式,展示特殊光学效应,保证所加工出的宝石能产生最大的价值。
第二节宝石内含物的分类宝石中的内含物,可以根据它们形成的成因、时间、相态形态以及与寄宿宿主宝石矿物的不同而进行分类。
一、原生包裹体1.定义:包裹体在寄主宝石的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被包裹到后来形成的宝石晶体中。
2.原生包裹体特征为固体包体,通常是各种造岩矿物,如阳起石、透闪石、云母、磷灰石、钻石、铬铁矿、锆石、金红石、透辉石、橄榄石、石榴石等。
如钻石包裹橄榄石、祖母绿包裹透闪石等。
3.宝石学意义(1)重要的产地特征:反映宝石矿床母岩的特征,例如斯里兰卡的蓝宝石中的白云母、缅甸莫谷蓝宝石中的方解石、桂榴石中磷灰石原生包裹体,都是反映母岩特征的原生包体。
(2)指示宝石成因:可以作为天然宝石的鉴定特征,例如如钻石中的橄榄石包裹体、祖母绿中的透闪石包裹体。
二、同生包裹体1.定义形成时间于寄主矿物同时,在与寄主宝石晶体同时生长的过程中被包裹到寄主中。
2.特征有气、液、固态的内含物,以及生长带、色带等生长结构。
例如海蓝宝石的管状包体、尖晶石的八面体负晶、水晶中的六方双锥状气液两相包裹体、刚玉中的六方生长色带、孔雀石环带构造等均为同生包裹体或者内含物。
3.宝石学意义(1)产地特征:反映宝石矿床的成矿作用的特征,可以作为天然宝石的鉴定特征和宝石的产地特征。
例如哥伦比亚祖母绿含有典型的三相包裹体。
(2)指示宝石天然或者人工成因:例如合成红宝石中的气泡,以及玻璃中的气泡和流纹。
(3)可以形成独特的宝石品种,例如发晶。
三、后生包裹体1.定义形成的时间晚于寄主矿物,可因固溶体出溶作用、应力释放、充填作用等形成。
2.特征有各种出熔体、各种裂隙,具有熔融、溶蚀特征的固体包体,具有特殊图案或者现象的充填裂隙。
3.宝石学意义(1)指示优化处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指示优化处理,例如热处理的红蓝宝石;(2)鉴别宝石种:形成宝石的特征包体,具有鉴别宝石种的作用,如紫晶的虎皮纹状愈合裂隙。
(3)形成特殊光学效应:可以形成特殊的宝石品种,如星光红宝石和蓝宝石。
第三节内含物的形成机制一、原生包裹体的成因1.母岩的残余矿物变质作用过程中新生的宝石晶体交代了原先的矿物,如果交代作用不完全,则留下母岩矿物的残余,形成包裹在宝石晶体中的原生包裹体。
2.熔体或者溶液中结晶的顺序在生长介质中较早结晶的晶体被体系中后结晶的晶体所包裹形成原生包裹体。
例如拉长石中的暗色的普通辉石包裹体在基性浆岩中普通辉石比拉长石早结晶,形成细柱状晶体,随着辉石的结晶,岩浆中的Mg、Fe成分减少,而Al、Si 组分的浓度增大,导致普通辉石停止生长,拉长石开始结晶,并将早期形成的普通辉石细小晶体包裹起来形成包裹体。
3.围岩矿物掉落作用晶体生长过程中,围岩的组成矿物掉下,落到正在生长的晶体上,由于晶体的继续生长,把掉落的围岩矿物包裹到晶体中。
如宝塔水晶中形成水晶晶形展布的白云母、绿泥石等。
尚未充分熔融的合成宝石的粉料被包裹到生长的晶体中,成为熔体中合成宝石的鉴定证据。
二、同生包裹体的成因1.附着生长作用外来的纤维状晶体附着在寄主晶体的表面与宿主矿物同时生长,形成晶体中的针状、线状或者纤维状包体,例如翠榴石中的阳起石纤维状包裹体、津巴布韦祖母绿的纤维状透闪石包裹体、水晶的金红石针状包裹体。
2.晶体的生长习性属于中级晶族宝石通常有沿C轴生长的习性,容易形成管状的负晶,形成C 轴平行管状的同生包裹体。
3.快速生长水热法合成宝石选择能够快速生长的面网作为种晶的生长面,这种生长通常导致多方向的生长台阶,在晶体中造成特殊的生长纹理,例如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的箭头状纹理、Tiaruss水热法合成红宝石的波纹状纹理。
4.晶体生长间断晶体在生长阶段,由于溶液组分的供给不足,会出现暂时生长停顿状况,并溶蚀已经形成的晶体,使得晶体表面形成凹坑。
当生长体系中溶液再次达到饱和,晶体继续生长,溶液容易被包裹在生长阶梯的凹坑中形成同生包裹体。
5.生长溶液过饱和度的变化当溶液过饱和度适中时,晶体缓慢生长结晶,形成透明度高、缺陷少的晶体;当溶液过饱和度太高时,晶核的成核作用增强,生长速度加快,晶格缺陷增加,易形成同生包裹体。
6.生长过程中的温压变化晶体生长过程中, 温度压力的变化可以导致已经形成的晶体发生机械破裂,形成开放性裂隙,然后又被生长愈合,形成愈合裂隙。
三、后生包裹体的成因1.出溶作用在较高温度下结晶的宝石,可以含有(或者溶解)浓度较高的杂质成分。
温度降低后,晶体中能容纳的杂质的能力变小,要排出这些多余的成分。
如果温度下降的速度比较慢,这些杂质就可以聚集成定向排列的小晶体,成为宝石中的包裹体。
例如蓝宝石、石榴石中的金红石针。
假如温度下降很快,晶体中的杂质来不及聚集成晶体,就不会形成包裹体。
2.应力裂隙寄主晶体中的包裹体往往和寄住宝石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如果包裹体的热膨胀系数小,在温度降低后,由于寄主宝石的体积收缩大,包裹体的体积收缩小,在包裹体周围就形成内应力场,并引起破裂,形圆盘状的裂隙。
例如橄榄石中荷叶状的裂隙(。
锆石包裹体也容易引起应力裂隙,并被称为锆石晕。
这是由于锆石中含有放射性元素,破坏锆石晶格,使之蜕晶化,造成体积增大,造成内应力。
3.裂隙的充填愈合作用晶体形成后的裂隙,可以被溶液充填、再结晶形成愈合裂隙。
裂隙中也可以填充次生矿物,如铁的氧化物等如玛瑙中的苔藓状的包裹体。
4.熔蚀作用宝石如果经过高温处理,如果温度超过固体包裹体熔点会导致包裹体熔蚀,固体包裹体变成浑圆状,带有应力裂隙,并且熔融的熔体会充填到应力裂隙中,形成各种图案。
5.溶蚀作用在高温处理中,原来的出熔体再次被寄主晶体不完全吸收,形成残晶,例如红、蓝宝石中的金红石针变得不连续。
6.后生充填作用晶体生长结束后形成的开放裂隙,由后期的与寄主晶体生长无关的充填作用形成各种充填物。
7.人工充填作用为了提高宝石的表观净度,裂隙较多的宝石和多孔的多晶质宝石,采用注油、注塑、玻璃充填等方式弥合裂隙,提高宝石的透明度。
四、多相包裹体的形成机制1.气液两相包体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水与二氧化碳等可以形成均一的流体相,被包裹到宝石中后,由于温度的下降,流体相分离,液体的体积收缩,形成水和气泡。
液相包裹体在形成之初,通常是一个开放的空穴,随着晶体的生长逐渐被封闭,形成所谓缩颈现象。
2.三相包裹体和多相包裹体如果生长介质流体中溶解了很多的矿物质,如NaCl、KCl等,冷却后NaCl、KCl等溶剂过饱和,从液体中结晶出来,就形成具有固相、液相和气相的三相包裹体。
如果液体中二氧化碳、有机质的含量高,又可以分离成不同的液相,就形成有多个液相的包裹体,形成多相包裹体。
3.固气两相包裹体宝石晶体在熔体的介质中生长,可以形成固气两相包裹体。
包裹体形成时是液相,温度降低后凝固成固相,由于体积的收缩形成气泡。
如果固相物质发生重结晶,则从玻璃体转化成多晶集合体,这种包裹体主要是助熔剂法合成宝石的特征。
第四节内含物的鉴别及鉴定方法一、肉眼及10X放大镜下观察1.色带宝石中典型的色带可帮助鉴定。
如蓝宝中的六方生长色带,碧玺中的球面三角形色带,玛瑙中的同心环色带等。
2.大型的特征包裹体如水晶中的黄铁矿、发晶中的金红石针、东陵石中的铬云母片、日光石中的赤铁矿片、玛瑙中的“水胆”、琥珀中的昆虫等。
3.解理和裂理解理和裂理较发育的宝石,阶梯状断口和平整裂隙面有助于区分宝石。
例如红宝石和蓝宝石通常有较发育的裂理,以及由裂理裂隙形成的愈合裂隙,助熔剂合成的红、蓝宝石没有裂理,只出现面纱状的愈合裂隙。
4.充填裂隙充填裂隙有各种特征,祖母绿的充油和充胶裂隙、钻石和红宝石的玻璃充填裂隙往往都有闪光效应,以及充填物中的气泡等。
二、显微镜观察显微镜是研究宝石包裹体的最基础的手段,可以确定包裹体的颜色、大小及分布状态、类型和种类,为鉴定宝石种提供有用的信息。
显微镜观察包裹体有以下几种照明方式:1.暗域照明:内含物在深色的背景下明亮可见,易于观察,对包裹体分布特征的观察特别有用。
2.透射光:在透射光下易于观察气液包体,对包裹体的细节观察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