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2考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病理学考试题库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学考试题库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2002U2-22充血是指(c)A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B炎症时血管扩张c动脉输入血量增多D静脉输入血量增多E.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解析:充血一般指动脉性充血,是指器官或组织动脉输入血量增多(C对)。

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A错)即静脉输入血量增多(D错),是淤血(P45)(又称静脉性充血)的表现。

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炎症时血管扩张(B错)属于病理性充血。

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E错)是充血和淤血的共同表现。

2.2005U2-26左心衰竭首先引起的病变是(E)A.槟榔肝B.腹壁静脉曲张C脾淤血、肿大D.脑淤血、水肿E肺淤血、水肿解析:左心衰竭时,左心室的射血功能障碍,血液滞留于左心室,导致室内压增高,进而使左心房内压也升高,阻碍肺静脉的回流,首先引起肺淤血、水肿(E对)。

槟榔肝(P46)(A错)常见于慢性肝淤血,是指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条纹,状似槟榔切面。

腹壁静脉曲张(B错)和脾淤血、肿大(C错)均可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202)中。

脑淤血,水肿(D错)常见于高血压的脑病变(P142)中。

3.20114-122出现心衰细胞的是(B)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B高血压心脏病伴左心功能不全c扩张性心肌病D.风湿性心脏病E病毒性心肌炎解析:心衰细胞是指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所见的含有含铁血黄色的巨噬细胞,而慢性肺淤血通常由心脏病变(如高血压心脏病)伴左心功能不全(B对)引起,是由于左心功能不全导致左心腔内压力升高,阻碍了肺静脉的回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P177)(A错)的主要表现为肺小动脉的变化,特别是肺腺泡内小血管构型的重建。

扩张性心肌病(P149)(C错)的镜下表现主要为心肌细胞不均匀性肥大、伸长,肥大和萎缩的心肌细胞交错排列。

风湿性心脏病(P144)(D错)的典型表现为风湿小体(Aschoff小体)的形成。

病理学技术初级(士)基础知识(病理学)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病理学技术初级(士)基础知识(病理学)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病理学技术初级(士)基础知识(病理学)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1.下述各种细胞中,再生能力最强的是A.神经细胞B.心肌细胞C.软骨细胞D.神经胶质细胞E.骨骼肌细胞正确答案:D解析:神经胶质细胞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具有活跃的增生、吞噬功能。

知识模块:病理学2.下述细胞属于永久细胞的是A.造血细胞B.表皮细胞C.肝细胞D.心肌细胞E.肾小管细胞正确答案:D解析:神经细胞、横纹肌细胞和心肌细胞都属于永久性细胞;造血细胞、表皮细胞属于不稳定细胞;肝细胞、肾小管细胞属于稳定细胞。

知识模块:病理学3.肉芽组织的组成主要为A.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B.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C.炎性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D.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E.新生毛细血管和巨噬细胞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病理学4.肉眼观察肉芽组织呈颗粒状是由于A.炎症细胞灶性集聚B.新生的毛细血管呈团块状C.新生的毛细血管呈袢状弯曲状D.巨噬细胞的灶性集聚E.纤维母细胞形成过多正确答案:C解析:肉芽组织的镜下可见大量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索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对着创面垂直生长,并以小动脉为轴心,在周围形成袢状弯曲的毛细血管网。

因此,肉眼看上去,肉芽组织呈颗粒状。

知识模块:病理学5.下列不属于肉芽组织的功能的是A.抗感染B.保护创面C.填补伤口D.机化凝血块E.伤口收缩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病理学6.关于瘢痕修复描述错误的是A.胸膜腔粘连B.肠腔狭窄C.心瓣膜变形D.瘢痕的抗拉力强度可与正常皮肤相同E.瘢痕疙瘩正确答案:D解析:瘢痕形成后,其抗拉力强度只能达到正常皮肤的70%~80%。

知识模块:病理学7.在创伤愈合的早期,急性炎症的作用不包括A.抗感染B.去除坏死组织C.去除血凝块D.收缩伤口E.利于修复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病理学8.引起伤口收缩的相关因素是A.胶原纤维B.肌成纤维细胞C.糖皮质激素D.炎症细胞E.植皮正确答案:B解析:伤口收缩是伤口边缘新生的肌成纤维细胞牵拉作用引起的。

《病理学》综合测试题二(含答案)

《病理学》综合测试题二(含答案)

病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二)1、有一病人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5年。

如果对该病人作肺脏活检,在光镜下可能出现下列哪项病变【E】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B、肺泡腔内有红细胞C、肺泡腔内有心力衰竭细胞D、肺泡腔内有蛋白性液体E、以上各项病变都可出现2、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胸导管后易发生【B】A、全身粟粒性结核B、粟粒性肺结核C、结核性胸膜炎D、骨结核E、肾结核3、上腹部周期性钝痛、胃酸多一年余,胃小弯近幽门处有深达肌层的溃疡。

诊断为【D】A、早期胃癌,凹陷型B、进展期胃癌,溃疡型C、急性消化性溃疡D、慢性消化性溃疡E、应激性溃疡4、心肌梗死【A】A、梗死灶地图形B、梗死灶锥体形C、梗死灶节段状D、梗死灶发生液化E、梗死灶发生出血5、下列哪种病变中不存在结核杆菌【D】A、纤维干酪样病灶B、钙化灶C、典型的结核结节D、病灶纤维化E、干酪样坏死病灶6、慢性硬化性肾炎时尿的主要改变是【E】A、血尿B、蛋白尿C、管型尿D、少尿无尿E、多尿夜尿7、梗死发生最常见的原因是【A】A、血栓形成B、动脉腔狭窄C、血管受压D、动脉痉挛E、静脉石8、与病毒无关的肿瘤是【E】A、肝癌B、鼻咽癌C、Burkitt淋巴瘤D、?子宫颈癌E、胃癌9、动脉粥样溃疡【A】A、夹层动脉瘤B、多发性微小动脉瘤C、真性动脉瘤D、假性动脉瘤E、梭形动脉瘤10、扩张型心肌病【A】A、球形心B、靴形心C、梨形心D、绒毛心E、虎斑心11、肠结核形成【A】A、环形溃疡B、烧瓶状溃疡C、与肠的长轴平行的椭圆形溃疡D、火山口状溃疡E、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浅溃疡12、引起卵巢Krukenberg瘤的是【C】A、宫颈癌B、乳腺癌C、胃肠道癌E、肝癌13、下列哪种疾病易发展成肺心病【B】A、小叶性肺炎B、慢性支气管炎C、大叶性肺炎D、肺脓肿E、肺癌14、伤寒小结的主要细胞是【D】A、类上皮细胞B、多核巨细胞C、淋巴细胞D、巨噬细胞E、浆细胞15、肝细胞癌的肿瘤标志是【B】A、CEAB、AFPC、CA19-9D、酸性磷酸酶E、碱性磷酸酶16、动脉粥样硬化最好发生的部位是【A】A、主动脉B、冠状动脉C、肾动脉E、四肢动脉17、槟榔肝是指【A】A、肝淤血肝脂肪变性B、肝淤胆C、肝硬化D、脂肪肝E、肝萎缩18、有一位男性病人,胃部患有肿瘤,经手术切除,见胃粘膜完好,胃壁肿物境界清,有包膜,大小如鸡蛋,镜下瘤细胞为梭形,胞浆红染,胞核呈杆状,瘤细胞排成束状,局部有栅状结构。

病理学试题(2)

病理学试题(2)

第一章组织和细胞的损伤【名词解释】1.萎缩2.肥大3.增生4.化生5.变性6.虎斑心7.坏死8.坏疽9.溃疡10.空洞11.机化12.钙化13.细胞凋亡【填空】1.组织的适应性反应包括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四种形式。

2.病理性萎缩的类型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3.组织损伤的形态学变化包括_______ 、_______ 两种形式。

4.常见的变性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5.细胞水肿时胞浆内红染细颗粒样物质是肿胀的_______ 和_______ 。

6.气球样变是_______ 极期的表现。

7.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好发于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等实质器官。

8.冰冻切片用_______ 染色显示脂滴为橘红色。

9.玻璃样变性有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三种类型。

10.坏死在组织学上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 ,表现为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11.坏死的类型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

12.病理学上的纤维素是指_______ 。

13.坏疽根据形态特点可分为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等类型。

14.坏死的结局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是非题】1.萎缩是指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

2.化生通常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是由原来的成熟细胞直接转变所致。

3.支气管粘膜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属于适应性改变。

4.组织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包括变性和细胞死亡。

5.变性是不可逆的变化。

6.感染、中毒、缺氧是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的主要原因。

7.凝固性坏死常见于心、肾、脾等脏器的贫血性梗死。

卫校第二学期病理学基础的考试及答案

卫校第二学期病理学基础的考试及答案

卫校第二学期病理学基础的考试及答案1.引起虎斑心的病变,属于下列哪一项()C.粘液样变D.玻璃样变E坏死A.细胞水脚B.脂肪变2.化生不可能发生于()D.宫颈柱状上皮E.神经纤维A肾孟粘膜上皮B.结缔组织C支气营纤毛上皮3.下列哪种病变不属于适应性变化()E.增生A姜缩:B.肥大C.发育不良D.化生4.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C.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A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B.肌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D.肌母细胞和毛细血管E.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5.区分创伤一期和二期意合的关键是()B.是否经过扩创术A是否为手术切开伤口C创面是否有出血D.是否有大量肉芽组织形成E.创面是否有炎症反应6.下列细胞,哪一种再生能力最强()A.骨骼肌细胞B.神经细胞C上皮细胞D.软骨E粘膜上皮细胞7.血液循环中血凝块随血流运行发生血管阻塞的过程称之为()A.血栓B.血栓形成D.血栓栓塞C.模死E.血栓转移8.涂班器官的形态特征是()A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增强,温度降低B.色暗红,体积缩小,切面干燥,功能增强,温度降低C.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减退,温度降低D.色鲜红,体积增大,切面干燥,功能减退,温度降低E.色鲜红,体积缩小,切面湿润,功能增强,温度降低9.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塞的栓子来源于()A二尖瓣的统状血栓B.主动脉的生物C.体静脉和右心房的血栓E.左心室附壁血栓D.动脉及左心房的血栓10.趋化作用是指()A.白细胞自血管内游出的过程B.白细胞靠边、附壁及在组织内游走C.白细胞在组织内的阿米巴样运动D.白细胞在组织内向某些化学物质定向游走E.白细胞包围、粘着和吞磁病原体的过程塞性胺肿参考答案;BECED EDCCD。

病理学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病理学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病理学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结核病最重要的社会传染源是()。

A.原发性肺结核B.浸润型肺结核C.急性粟粒性肺结核D.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E.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正确答案:B解析: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对人致病的结核杆菌主要为人型结核杆菌,少数是牛型,本病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带菌飞沫或尘埃造成肺部感染。

少数患者可因食入带菌的食物经消化道感染。

知识模块:病理学2.股骨骨折后因处理不当,大量脂肪滴进入血液,该脂肪栓子常栓塞于()。

A.肺静脉及其分支B.左心房C.左心室D.主动脉分支E.肺动脉及其分支正确答案:A解析:脂肪栓塞常见于长骨的骨折或脂肪组织严重创伤,脂肪滴进入静脉系统形成脂肪栓子。

脂肪栓子可通过肺脏毛细血管而抵达体循环进而阻塞脑及肾小球等部位的毛细血管,表现为微循环血管腔内有多数脂肪滴,可通过苏丹Ⅲ染色证明。

脂肪栓塞可引起肺水肿、肺出血和肺不张,脑水肿和血管周围点状出血,严重可引起猝死。

知识模块:病理学3.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最主要的部位是()。

A.盲肠B.回肠末端C.直肠和乙状结肠D.升结肠E.降结肠正确答案:C解析:细菌性痢疾病变主要发生于大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重。

病变初期表现为急性黏液卡他性炎,随后大量纤维素渗出,与坏死的黏膜组织、中性粒细胞等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假膜(假膜性炎)。

假膜脱落后形成表浅、大小不等的“地图状溃疡”。

愈合后很少形成肠狭窄。

知识模块:病理学4.减压病引起的栓塞为()。

A.气体栓塞B.血栓栓塞C.羊水桂塞D.脂肪栓塞E.异物栓塞正确答案:A解析:多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或原已溶解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均可形成气体栓塞。

常见于潜水员病和其他减压病,以及心脏大血管手术,其影响与脂肪栓塞相类似。

知识模块:病理学5.急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水肿、蛋白尿、高血压、高脂血症B.高血压、血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C.水肿、血尿、少尿、高血压D.少尿、水肿、蛋白尿、高脂血症E.少尿、水肿、血尿、低蛋白血症正确答案:C解析: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考研-西医综合-章节练习-病理学-(二)损伤的修复(共16题)

-考研-西医综合-章节练习-病理学-(二)损伤的修复(共16题)

-考研-西医综合-章节练习-病理学-(二)损伤的修复(共16题)1.尸检病理见脏层胸膜多发. 粟粒大小. 一致性硬结节,首先考虑解析:脏层胸膜多发、粟粒大小、一致性硬结节为粟粒性结核病的病理特征,粟粒性结核病属于血源性播散性结核(C对),多由肺内原发病灶或肺门干酪样坏死灶,以及肺外结核病灶内的结核杆菌侵入血流或经淋巴管由胸导管入血引起。

小叶性肺炎(P165)(A错)为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一般不累及胸膜。

肝癌肺转(B对)累及胸膜时的癌性结节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

肺脓肿(D错)一般为单发性,累及胸膜时可使邻近胸膜增厚。

答案:( C )A.小叶性肺炎B.肝癌肺转移C.血源播散性结核D.栓塞性肺脓肿2.下列创伤中,能完全修复的是解析:组织的损伤修复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两种不同的形式:①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如果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完全再生(完全修复);②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以后形成瘢痕,故也称瘢痕修复。

骨组织再生能力强,闭合性骨折经过良好复位后,几个月内便可完全愈合,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属于完全修复(A对)。

一期愈合的手术伤口(B错)、二期愈合的手术伤口(C错)、三度烧伤的创面(D错)恢复后均形成瘢痕,属于瘢痕修复。

答案:( A )A.闭合性骨折B.一期愈合的手术切口C.二期愈合的手术切口D.三度烧伤的创面3.发生机化时,组织中出现的特征性细胞有解析:机化是指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P21),肉芽组织由毛细血管(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B对)、成纤维细胞(C对)及炎症细胞构成。

类上皮细胞(A错)和多核巨细胞(D错)为肉芽肿的特征性细胞(P79),肉芽肿见于肉芽肿性炎,区别于机化的肉芽组织。

答案:( BC )A.类上皮细胞B.内皮细胞C.成纤维细胞D.多核巨细胞4.在伤口愈合时,对增加伤口愈合强度起主要做作用的是解析:①细胞外基质是由成纤维细胞、间质细胞、上皮细胞等合成分泌的一类分布、聚集在细胞表面和细胞间质的大分子物质,其成分复杂,包括胶原蛋白、弹力蛋白、黏附性糖蛋白、整合素、蛋白多糖等。

病理学习题集2

病理学习题集2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一、选择题【A题型】1.病理切片的常规染色方法是A.瑞氏染色B.巴氏染色C.苏木素染色D.伊红染色E.苏木素—伊红染色2.病理标本常用的固定液为A.10%福尔马林B.25%福尔马林C.75%酒精D.20%福尔马林E.40%福尔马林3.临床病理科采用最多的病理组织研究方法为A.活体组织检查B.动物实验C.细胞学检查D.尸体解剖E.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4.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A.生物性因素B.物理性因素C.化学性因素D.营养性因素E.遗传性因素5.下列哪项不是临床死亡期的特点A.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代谢停止D.反射消失E.是死亡可逆阶段6.祖国医学中所说的“七情”属于哪种致病因素A.物理性因素B.化学性因素C.生物性因素D.营养性因素E.心理和社会性因素7.脑死亡的概念是指A.心跳、呼吸停止,反射消失B.大脑功能永久性停止C.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坏死D.全脑功能不可逆永久性停止E.意识永久性丧失8.对肿瘤的普查和早期发现具有重要价值、简单和便于推广的检查方法是A.电镜检查B.细胞学检查C.活体组织检查D.尸体解剖检查E.免疫组织化学检查9.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儿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该疾病过程处于A.潜伏期B.前驱期C.症状明显期D.转归期E.濒死期10.某些药物能损害正在发育的胎儿,导致胎儿畸形,其致病因素属于A.遗传性因素B.化学性因素C.先天性因素D.免疫性因素E.营养性因素【B题型】A.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B.心跳、呼吸停止C.组织、细胞功能代谢停止D.大脑皮质功能丧失、脑干功能尚存E.呼吸不规则,对各种刺激无反应11.植物状态12.临床死亡13.生物学死亡A.病理过程B.病理反射C.病理反应D.病理状态E.疾病14.血栓形成是一种15.瘢痕形成是一种A.佝偻病B.坏血病C.溃疡病D.夜盲症E.脚气病16.维生素A缺乏可致17.维生素B缺乏可致18.维生素C缺乏可致19.维生素D缺乏可致【X题型】20.下列情况中哪些对抢救有实际意义A.濒死期B.临床死亡期C.生物学死亡期D.触电、失血、中毒、溺水等E.脑死亡21.尸体解剖检查的重要意义是A.探讨死亡原因,提高诊疗水平B.及时发现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C.为教学和科研积累宝贵资料D.是法医鉴定死因的重要依据E.用于肿瘤普查二、名词解释1.病理学2.疾病3.植物人4.不完全康复5.健康三、填空题1.病理解剖学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的变化,病理生理学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保护学Ⅱ-病理部分一、单选题1、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策略 B 。

a.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b.以药剂防治为主,辅以栽培措施c.加强肥水管理d.种子处理2、小麦赤霉病菌以子囊孢子侵染穗部的方式是 A 。

a.子囊孢子先在残留的花药上萌发侵染,然后由此侵入颖片和子房b.子囊孢子萌发后先侵入颖片,然后扩展到子房c.子囊孢子从颖片直接扩展到子房d.子囊孢子直接侵入穗轴3、玉米大斑病的分生孢子形态上的主要特点 B 。

a.孢子略弯曲,脐点平截b.孢子平直,脐点突出c.孢子弯曲,脐点突出d.孢子平直,脐点平截4、油菜菌核病菌主要越冬场所 D 。

a.以菌核在茎秆中b.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c.以休眠菌丝在病残体中d.以菌核在土壤中5、马铃薯病毒病防治策略 D 。

a.防治蚜虫,加强栽培管理b.经常性换种c.以药剂防治为主d.生产和使用无毒种薯6、水稻白叶枯病叶枯型(普通型)的症状特点是 A 。

a.病斑从叶缘和叶尖发展成长而宽的枯斑,常见蜜黄色珠状菌脓b.病斑细而短,全叶分布c.病斑细而长,菌脓少而大d.病斑半透明,油侵状7、油菜菌核病是在开花期多以子囊孢子先侵染 B 后,在侵染茎秆。

a.叶片b.花瓣c.根部d.果荚8、叶稻瘟有四种病斑类型,常见的“三部一线”症状为 D 。

a.白点型b.褐点型c.急性型d.慢性型9、就全国而言,小麦条锈菌可能的越夏地方是 A 。

a.甘肃的陇南、陇西、青海东部、四川的甘孜、阿坝以及雅安的高山区b.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c.海拔较高的地区d.西北地区10、构成稻瘟病常发区的基本条件是 C 。

a.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b.旬平均气温20℃以上,阴湿多雨c.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雾多,日照少d.病菌越冬容易11、马铃薯晚疫病菌一旦形成无性孢子,必定是 C 。

a.分生孢子b.担孢子c.游动孢子d.芽胞子二、多选题1、稻曲病菌产生下列几种类型的孢子 ABD 。

a.厚垣孢子b.子囊孢子c.担子孢子d.分生孢子e.游动孢子2、稻瘟病的叶部症状类型有 ABCE 。

a.急性型b.褐点型c.白点型d.混合型e.慢性型3、水稻白叶枯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ABCE 。

a.种子消毒b.销毁病残体c.药剂防治d.消灭媒介昆虫e.种植抗病品种4、水稻对稻瘟病的易感生育期有 ACD 。

a.分蘖盛期b.苗期c.始穗期d.四叶期e.拔节期5、小麦条锈病越夏基地的构成条件有 AE 。

a.夏季最热一旬的平均气温低于20℃b.海拔很高c.雨水多d.有小麦种植e.有大量感病寄主存在6、小麦条锈病病害循环包括以下 ABCD 等4个环节。

a.越夏b.秋苗感染c.越冬d.春季流行e.秋季流行7、轮作可防治 ACE 等病害。

a.玉米丝黑穗病b.水稻纹枯病c.棉花黄萎病d.小麦条锈病e.棉花枯萎病8、稻瘟病菌的越冬场所为 BD 。

a.田边杂草b.谷种c.土壤d.干稻草e.稻桩9、 CDE 的寄主范围广泛。

a.十字花科根肿病菌b.马铃薯晚疫病菌c.小麦赤霉病菌d.油菜菌核病菌e.水稻纹枯病菌10、属活体营养的病原物有 ABCE 。

a.小麦锈病菌b.玉米小斑病菌c.油菜霜霉病菌d.玉米丝黑穗病e.小麦白粉病菌三、判断题1、小麦赤霉病菌有再侵染,但在病害流行上不重要。

(√)2、前浅、中晒、后湿润田间管理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3、水稻叶瘟急性型病斑的出现预示着品种高度感病和气候条件适合发病。

(√)4、红苕黑疤病菌主要通过自然孔口侵入。

(×)----伤口5、马铃薯种薯的种性退化原因主要是因病毒病危害所致。

(√)6、水稻纹枯病菌不产生任何类型的无性孢子。

(√)7、水稻叶瘟的急性型病斑的出现预示着品种高度感病和气候条件适合发病。

(√)8、玉米小斑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9、小麦赤霉病菌的子囊孢子首先侵染花药。

(√)10、马铃薯晚疫病的病种薯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可以作该病的短期测报。

(√)11水稻纹枯病在田间先垂直扩展后水平扩展。

(×)四、简答题1、比较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症状特点。

答:①枯萎病发病时期在苗期~成株期,黄萎病发病一般在现蕾后;②枯萎病株型矮缩、丛叶生,黄萎病株型正常;③枯萎病的叶脉常先变黄呈网纹状,而黄萎病叶脉保持绿色,呈西瓜叶状;④枯萎病常早期落叶,成光杆,造成死苗,而黄萎病常在后期落叶,早期很少死苗;⑤枯萎病维管束变色较深,呈墨绿色,而黄萎病维管束变色较浅,呈淡褐色;⑥枯萎病病症呈粉红色霉层,而黄萎病病症呈白色粉状霉层。

2、简述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

答:①策略:积极选育抗病品种,以穗期药剂防治为重点。

②措施:选择利用抗性较好的品种,花期喷药防治,加强栽培管理,结合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

3、比较水稻白叶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症状特点。

答:①白叶枯病病斑先从叶尖或叶缘发生,细菌性条斑病病斑在叶面上任何部位都可以发生;②白叶枯病病斑宽,病键部明显,呈波浪状;细菌性条斑病病斑多而长,病键部不明显;③白叶枯病菌脓少,细菌性条斑病菌脓多而小;④对光看是,细菌性条斑病病斑呈半透明,而白叶枯病病斑不透明。

4、举例说明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在防治策略上的区别。

答:①单循环病害如玉米丝黑穗病、小麦黑穗病,应以防止初侵染原为主;②多循环病害如小麦条锈病、稻瘟病,应以减少在侵染,降低流行速度为主。

5、小麦赤霉病的症状特点是什么?发病规律如何?答:①症状:侵染部分小穗或整穗病部变为枯白色,在病部形成粉红色的粘稠物质,后期会形成黑色的小颗粒状物。

②发病规律:病菌的越冬与越夏,病害的初侵染及其传播、侵染过程、再侵染、潜伏侵染。

五、论述题1、从病害三角入手,分析稻瘟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策略和具体措施。

答:病害三要素包括植物、病原和环境。

如果有大量感病的稻株,则容易遭受严重的稻瘟病。

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的水稻,也容易因为生理小种变异而使品种丧失抗性,稻瘟病发生就会很严重。

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四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易感病。

降雨量及雨日多,雾、露天气多,光照少,适合稻瘟病流行。

偏施氮肥,造成植株猛长,叶色浓绿,组织柔软,导致组织细胞壁变薄,叶片硅质化程度降低,叶片可溶性氮含量增多,抗病性减弱。

根据病害三要素的关系,应采用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优质良种为中心,防病栽培措施为基础,辅以适时施药保护的综合防治措施。

选择利用抗病品种,同时注意不同抗病基因品种的合理布局或轮换种植;注意种子杀毒,杀死种子身上的稻瘟病菌,针对感病品种和易感生育期,适时施药防治;加强肥水管理,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使水稻健壮生长,提高抗性。

2、综合所学的病害,评述利用抗病品种和化学防治两大措施的利弊。

答:⑴利用抗病品种,利:经济有效、防病彻底。

弊:对垂直抗性品种而言,抗性易丧失,抗性基因往往与不良农艺性状连锁,抗源短缺。

⑵利用化学防治,利:方便简单、经济有效,能及时阻止病害蔓延。

弊:目前尚缺乏准确的测报手段和方法,污染农产品和环境,长期使用单一农药易产生抗药性,破坏生态平衡。

【答:①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对许多难以运用农业措施和农药防治的病害,特别是土壤病害、病毒病害以及林木病害,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几乎是唯一可行的防治途径。

使用抗病品种不仅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避免或减轻因使用农药而造成的残毒和环境污染问题。

但是选育抗病品种成本高,时间长,而且抗病品种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因机械混杂、天然杂交、突变以及遗传分离诸多原因会出现感病植株,多年积累后可能导致品种退化,导致抗性丧失。

②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控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方法。

农药具有高效、速效,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但使用不当可使植物产生药害,引起人畜中毒,杀伤有益微生物,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等。

农药的高残留还可造成环境污染。

】当前化学防治要注意的问题是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尽量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不利影响;改进施药器械及科学用药。

】3、试从稻瘟病和纹枯病的病害循环和流行特点比较两病的防治策略。

答:稻瘟病病害循环包括:越冬与初侵染、病菌侵染、孢子的释放与传播。

属气流传播的单年流行病害,发病程度与品种的感病程度及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毒性小种种群数量、流行期的气候条件及肥水管理等关系密切。

防治策略:选择利用抗病品种,同时注意不同抗病基因品种的合理布局或轮换种植;注意种子杀毒,杀死种子身上的稻瘟病菌,针对感病品种和易感生育期,适时施药防治;加强肥水管理,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使水稻健壮生长,提高抗性。

纹枯病病害循环包括: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可对水稻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一般在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水平扩展,导致病株率增加,孕穗后期至蜡熟前期垂直扩展,病情严重度加重。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流行受菌源数量、气候条件、品种抗性、栽培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防治策略: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用水原则;根据病情发展及时施药;采用生物防治,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纹枯病;在本田灌水耙田后,捞出漂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减少菌源,有效地减轻前期发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