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2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2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tics适用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执笔人:王淑娟审定人:王淑娟学院负责人:耿仁文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二○○六年十二月一、课程简介课程代码:B090061学分:2.0学分学时:36学时先修课程:组织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后续课程:内科学、外科学适用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离体标本进行检测,结合临床信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

其主要内容包括:临床血液学检测,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临床生物化学检测,临床免疫学检测,临床病原体检测等。

Course Code:B090061Credit:2.0Period:36Previous Courses:Histology,Microbiology,Immunology,Biochemistry,Molecule Biology and so on.Follow-up Courses:Medicine,Surgery.Target majors:Stomatology,Medical ImagingLaboratory diagnos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iagnostics.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ourse,with the combination of elementary medical theory and technology and clinical information,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ke diagnosis to different diseases through making examinations of in-vitro samples,such as blood,body fluid and boratory diagnostics is a bridge between elementary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the content of which includes the examination of clinical hematology,body fluid,secretion,excreta,clinical biochemistry,clinical immunology,and clinical microbiology,etc.二、教学内容与要求基本要求:掌握实验诊断讲授内容的基本理论,临床意义与应用指征,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基本原理及参考值,正确解读和分析检验结果,了解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实验方法,达到执业医师考试要求的实验诊断学的标准第一章概论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二)熟悉:基本概念(三)了解:实验室质量管理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三、主要内容(一)实验诊断学基本概念(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三)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四、教学方法讲授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测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血细胞各项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熟悉血细胞各项实验室检查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三)了解血细胞各项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方法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血常规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白细胞分类计数及网织红胞的临床意义(二)难点:正确地分析、判断血常规的检测结果将血常规的检测结果应用于临床三、主要内容(一)红细胞分析参数1.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定量检测2.网织红细胞检测3.红细胞沉降率检测4.红细胞比容检测及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应用(二)白细胞分析参数1.白细胞计数2.白细胞分类计数(三)血小板计数(四)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四、教学方法讲授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溶血性贫血各项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熟悉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三)了解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方法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难点:溶血性贫血检查项目的选择和应用三、主要内容(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试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三)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四)珠蛋白生成异常的检测血红蛋白电泳(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测抗人球蛋白试验冷凝集试验(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检测酸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四、教学方法讲授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测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骨髓细胞学实验室检测的临床意义(二)熟悉骨髓细胞学实验室检测的原理(三)熟悉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四)熟悉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五)了解骨髓细胞学实验室检测的操作方法(六)了解Rh血型系统的鉴定原理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血液学特征ABO血型系统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二)难点:骨髓细胞学检查临床意义交叉配血的临床意义三、主要内容(一)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及正常形态学特征(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三)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1.过氧化物酶染色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3.糖原染色4.铁染色(四)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五)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ABO血型系统鉴定(六)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1.贫血2.急性白血病3.慢性白血病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多发性骨髓瘤6.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四、教学方法讲授第三章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止血、凝血各项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熟悉止血、凝血机制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三)了解止血、凝血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方法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凝血功能检查(二)难点:出血与止血检验项目的合理选择和结果分析三、主要内容(一)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二)血管壁功能检测出血时间测定(三)血小板检测1.血块收缩试验2.血小板粘附试验3.血小板聚集试验(四)凝血因子测定1.凝血时间测定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4.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五)抗凝血功能检测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六)纤维蛋白溶解检测1.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2.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3.血浆D-二聚体测定(七)血液流变学检测1.全血粘度测定2.血浆粘度测定(八)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四、教学方法讲授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第一节尿液检测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尿液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熟悉尿液实验室检查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三)熟悉尿液干化学及尿液沉渣自动分析原理(四)了解尿液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方法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尿蛋白、尿糖、尿显微镜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难点:异常尿蛋白的成因三、主要内容(一)标本采集(二)理学检查:尿量、尿外观、尿比重(三)化学检查: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四)显微镜检查:细胞、管型、结晶体(五)尿液特殊检查1.尿红细胞形态检查2.尿微量清蛋白检测3.乳糜尿试验(六)尿液自动化仪器检测四、教学方法讲授第二节粪便检测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粪便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二)熟悉粪便实验室检查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三)了解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方法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便隐血试验三、主要内容(一)标本采集(二)理学检查:颜色与性状(三)化学检查:便隐血试验(四)显微镜检查四、教学方法讲授第三节脑脊液检测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熟悉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三)了解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方法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难点:常见脑及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特点三、主要内容(一)标本采集(二)理学检查:颜色、凝固物(三)化学检查: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四)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五)常见脑及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特点四、教学方法讲授第四节浆膜腔积液检测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浆膜腔积液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熟悉浆膜腔积液实验室检查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三)了解浆膜腔积液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方法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浆膜腔积液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难点: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三、主要内容(一)浆膜腔积液的分类和发生机制(二)一般性状检查:颜色、凝固物(三)化学检查:粘蛋白定性试验、蛋白定量、葡萄糖测定、乳酸脱氢酶测定(四)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五)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诊断四、教学方法讲授第五节生殖系统体液检测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生殖系统体液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熟悉实验室检查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三)解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方法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生殖系统体液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难点:阴道清洁度检查三、主要内容(一)阴道分泌物检测1.外观2.阴道清洁度检查(二)精液检测1.量2.显微镜检查(三)前列腺液检测显微镜检查四、教学方法讲授第五章肾功能检测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肾功能各项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熟悉肾功能实验室检查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三)了解肾功能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方法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肾功能各项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难点:肾功能实验的选择、定位三、主要内容(一)肾小球功能检测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2.血清肌酐测定3.血尿素氮测定(二)肾小管功能检测1.浓缩稀释功能试验2.尿渗量测定3.近端肾小管功能测定(三)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实验1.氯化铵负荷试验2.碳酸氢离子重吸收排泄试验(四)肾功能实验的选择、定位四、教学方法讲授第六章肝脏功能检测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肝功能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熟悉肝功能实验室检查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三)了解肝功能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方法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肝功能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难点:胆红素代谢检查三、主要内容(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1.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白/球比值测定2.血清蛋白电泳3.血清前白蛋白测定4.血氨测定(二)胆红素代谢检查1.血清总胆红素测定2.血清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测定3.尿胆原、尿胆红素测定(三)胆汁酸代谢检查(四)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1.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功酶测定2.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功酶测定3.γ-谷氨酰转移酶及其同功酶测定(五)肝脏病检测项目的选择与应用四、教学方法讲授第七章临床用生物化学检测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临床常用生化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熟悉临床常用生化检查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三)了解临床常用生化检查的操作方法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心肌标志物检测(二)难点: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三、主要内容(一)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1.空腹血糖检测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二)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1.总胆固醇测定2.甘油三酯测定3.高密度脂蛋白测定4.低密度脂蛋白测定(三)血清电解质检测1.血钾测定2.血钠测定3.血钙测定4.血氯测定(四)血清铁及代谢产物测定血清铁转铁蛋白(五)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1.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测定2.心肌肌钙蛋白T测定3.心肌肌钙蛋白I测定4.肌红蛋白测定(六)其他血清酶检测1.酸性磷酸酶2.淀粉酶及其同功酶测定(七)内分泌激素检测(八)血液气体分析和酸碱测定四、教学方法讲授第八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常用免疫学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熟悉常用免疫学实验室检查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三)了解常用免疫学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方法(四)了解流式细胞术检测(五)了解器官与骨髓移植的检测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T、B、NK细胞亚群测定的临床意义(二)难点:淋巴细胞亚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白血病等的发病关系三、主要内容(一)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1.免疫球蛋白G检测2.免疫球蛋白A检测3.免疫球蛋白M检测(二)血清补体检测1.血清总补体检测2.补体C3检测(三)细胞免疫检测1.T细胞亚群的检测2.B细胞分化抗原检测3.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检测(四)肿瘤标志物检测1.甲种胎儿球蛋白测定2.癌胚抗原测定(五)自身抗体检测1.类风湿因子检测2.抗核抗体检测四、教学方法讲授第九章临床病原体检测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临床病原体检测各项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二)熟悉临床病原体检测实验室检查的原理及标本的采集运送(三)了解临床病原体检测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方法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医院感染检查、细菌耐药性检查(二)难点:细菌真菌涂片、培养鉴定和药敏的临床意义三、主要内容(一)标本采集、运送和检测方法(二)细菌耐药性检测(三)临床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查(四)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1.甲型肝炎检测2.乙型肝炎检测3.丙型肝炎检测(五)感染免疫检测1.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测2.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免疫测定3.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和DNA测定4.嗜异性凝集试验5.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6.淋球菌血清学测定7.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RNA测定(六)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1.AIDS病原体检测2.淋病病原体检测(七)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四、教学方法讲授三、教材与教学资源(一)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1.实验诊断学,辽宁电子出版社出版,中国医科大学制作。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精品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精品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中医妇科学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五年制中医本科执笔人:张丽华审定人:张丽华陈爱兰学院负责人:吕志平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二OO六年十二月课程编号:B020053一、课程简介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冶规律,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主干课程之一。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熟悉或了解中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妇科疾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辨证论治。

并能了解、熟悉西医妇产科的基础理论和诊疗新技术。

重点掌握中医妇科学在调经、治带,种子、安胎、产后调治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以保证中医妇科为主体的教学质量。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进步和面向中医药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求的高级中医专业人才。

本课程教学时数共72学时,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本课程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

上课时应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和疑点。

除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外,提倡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增加信息量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教师除完成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及任务外,应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适当补充讲述。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临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既有规范的教学大纲要求,又留有学生自学和个性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责任感,努力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

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a discipline to systematically deal with gynecology disease by using principl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an overall analysis of the illness and the patient’s condi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CM theory. This program of instruction suits to the TCM undergraduate course.Gynecology of TCM, a bridge course between basic theories of TCM and clinical departmen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f connecting the precedence to the following. Only by further studying and clinically practicing gynecology, can basic theories be deeply understood and grasped. Only on the basis of gynecology, can characteristics and skills of clinical departments be better known. This is the importance of. Gynecology.In this discipline, There are three parts: general discussion, systematic considerations and obstetrics & gynecology of modern medicine.The development of gynecology of TCM, the basis of gynecology of TCM, and the methods of clinical practice in gynecology of TCM are discussed in the first part.In the second part, 71 diseases are introduced on the definition, causes and pathogenesis, diagnosis,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etc.In the third part,general theories and technics about obstetrics & gynecology of modern medicine are introduced.4 credits will be available via the completion of 72-class-hour(1 class-hour: 40 minutes) lectures. Many kinds of methods are utilized fully such as the CAI class, the video recording,the graph and so on.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总论第一章绪言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与特点【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妇科学定义。

(南方医科大学)方剂学 教学大纲最新版资料

(南方医科大学)方剂学 教学大纲最新版资料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方剂学Formula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适用中西医结合专业(五年制本科)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二○○六年十二月一、课程简介方剂学是研究治法和方剂的配伍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在中医药学课程体系中担负着联系基础与临床、沟通医学与药学的重要任务,是中医药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将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知识加以融会贯通,掌握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以及加减运用。

了解制方理论、古方临床新用和方剂的现代药理研究概况。

培养学生的辨证论治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应用方剂的初步能力,为从事中医药相关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本教学大纲适合于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教学时数80学时, 4个学分。

The curriculum introducesFormula is the study of therapeutic way, relationship theor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ormulas, it plays important link between the basic theories and clinic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e of required foundation course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study basic theory, diagnosis and herbs of TCM, underst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rapy, relationship regulation, master basic formula, representative formula, typical formula, and those ingredients, directions, effects, indications, relation meaning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Know well of prescribe theory, formulas modern clinical research and formula pharmacology modern research situation. Raise the abilit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pplication of and analysis of formula, laid a good foundation of TCM work.This syllabus suited for the medicine-TCM professional under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count 80, 4 credits.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言【教学要求】1、掌握并理解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_26690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_26690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细胞信号转导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供生物信息学专业本科使用执笔人:唐靖审定人:姜勇学院负责人:冯天元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二○○七年五月一、课程简介信号转导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其基本思想已广泛深入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

如果说达尔文进化论在揭示生物进化发展规律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现代生命科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石,那么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则有可能为阐释生命生理现象,揭示疾病的分子机制,开发新型药物提供一个新的机遇。

有理由相信,未来人类对其生命活动和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也必将依赖于这一领域的重大突破。

学习这门课程不仅有助于拓宽医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生命现象和疾病过程的认识与理解,还能有效地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等多门学科有机地联系起来。

The foci and cutting edge of life science is signaling ,of which basic ideas reach every aspect of life science. If the evolutionary theory of Darwin is the milestone in revealing the species evolution, model of DNA double helix is the keystone for modern life science, then signaling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of explaining phenomena of life and physiology, revealing molecular mechanism of diseases and drug discovering. It is reasonable to believe that a deeper knowledge of life , health , diseases rely on the greatest progress in the aspect. It will help students to widen their knowledge , deepen their apprehension of life and diseases development. Also it will help them to link their knowledge of cell 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immunology,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et al, effectively.课程教学需30学时,计2学分。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_32254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_32254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Otorhin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适用专业: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执笔人:梁勇审定人:李湘平学院负责人:耿仁文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二○○六年十二月一、课程简介课程代码:B090012学分;1.5学分学时:36学时先修课程:基础医学及相关临床医学课程后续课程:相关临床医学课程适用专业: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由耳鼻咽喉科学逐步发展而来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主要研究耳、鼻、咽、喉、气管、食管及头颈部与听觉、平衡、嗅觉各感觉器官以及呼吸、吞咽、发音、语言各运动器官相关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

本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一些特殊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相关学科疾病的关系,了解一些特殊专科检查技术和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同时要特别注重本科新技术和新进展的介绍。

Course Code: B090012Credit: 1.5Period: 36Prerequisite Courses:Basic medical courses and clinical medicine courses Follow-up Courses: Clinical medicine coursesTarget Major: Eight-Year Tract Clinical Medicine (Doctoral Degree of Medicine)Otorhin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is a branch of clinical medicine grow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The course mainly discusses the phenomenon of anatomy, physiology and disease of ear, nose, pharynx, throat, trachea, head and neck including the feeling organs of the hearing, equilibrium, and taste and the locomotory organs of breathe swallow, pronunciation and language. The objective of the course is to make students grasp the theories and skills of pathogeny, symptom, examina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the common disease,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s of ENT. Meanwhil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be familiar with clinical traits of some peculiar disease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ystemic diseases and they also should be aware of the clinical meanings of some professional examinations and operationsof ENT and know the new techniques and developments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二、教学内容与要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具有部位深在、腔道弯曲、结构精细、功能复杂、联系密切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而且理论课学时数少、见习带教难度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立足点,以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强的内容为讲解重点,注重理论与实践、局部与整体、授课与自学、形式与效果、现代教学技术与经典教学经验相结合”。

南方医科大学中药鉴定教学大纲

南方医科大学中药鉴定教学大纲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中药鉴定学Syllabus of Chinese Medicine Authentication适用于中药专业执笔人:刘传明审定人:马骥学院负责人: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二○○六年十二月一、课程简介《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以学习中医沿用的常用中药为主,继承传统鉴别经验,学习现代鉴定方法,掌握中药鉴定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为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打下基础,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本课程学习合格可获9学分。

本课程须在修完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拉丁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等课程之后学习。

其中与药用植物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课程关系尤为密切。

本课程教学分理论讲授和实验两部分,通过学习要求达到:1.学习常用中药300种,其中掌握重点品种120~150种(含中成药),熟悉70~90种,其余为了解品种。

重点药材品种,要求掌握中药拉丁名、本草记载、来源、植(动)物形态、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功效等;熟悉药材品种,要求掌握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成分、理化鉴别、功效等;了解药材品种,要求掌握来源、鉴别、主要活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等。

2.掌握中药鉴定品质评价的方法和程序,能执行《中国药典》有关规定。

了解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3.具有继承祖国药学遗产、整理发掘中药品种和开发研究中药的初步能力。

总学时数为170,课堂教学与实验时数比例为9:8。

另外教学实践2~4周。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s a special curriculu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specialty. According to training aim, this curriculum is the main a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s the 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experience and studies modern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masters the basic theories, methods and skills of 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It is the base of true-fake 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neatening varieties, quality estimation, and 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that can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ect for clinical drugs.Teaching of this curriculum classifies teaching in lesson and experiments. It need master the following contents thought the study.1. Study 300 kind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common use that master 120~150 kinds of important Chinese medicine (including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70~90 kinds must be familiar and others must know.Important Chinese medicines must master Latin name, records in materia medica, source, plant (animal) configuration, and habitat, collect and processed, ma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chemical constituent, phys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examination, content determination, efficacy et al; familiar Chinese medicines must master source,identification, main active constituent or index constituent et al.2. Master the methods and procedure of 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estimation and administer the regulations of China Pharmacopoeia.3. Having the primary abilities of inheriting pharmic heritage, neatening Chinese medicine varieties, and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the Chinese medicines.Total time is 170,the ratio of teaching and experiment is 9:8. Practice teaching is2~4 week.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2.熟悉中药品种混乱状况【教学内容】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1、中药材的鉴定2、中成药的鉴定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1、中药资源2、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3、中药资源的保护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目的要求】1、熟悉中药鉴定学的国内外发展概况2、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趋势【教学内容】一、古代中药鉴定知识二、近、现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1、国内近、现代中药鉴定学发展概况2、国外生药学科的发展概况三、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采收季节、产地加工方法和贮藏原则3、熟悉经验贮藏法【教学内容】一、中药的采收1、采收与药材质量的关系2、采收的一般原则二、中药的加工1、加工的意义2、加工的方法三、中药的贮藏1、中药贮藏保管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2、中药的贮藏保管和变质的防治第四章中药的鉴定【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程序和常规方法3、了解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教学内容】一、中药鉴定的依据二、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1、取样2、鉴定3、结果三、中药鉴定的方法1、来源(原植物、动物和矿物)鉴定2、性状鉴定3、显微鉴定4、理化鉴定5、新技术和新方法简介四、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1、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2、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各论第一篇植物药类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目的要求】1、掌握根及根茎类重点药材的来源、植物形态、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成分、理化鉴别、含量测定、检查、功效、附注2、熟悉根及根茎类一般药的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成分、理化鉴别、功效3、了解根及根茎类三类药的来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成分、理化鉴别、功效【教学内容】1.概述2.中药名单(106,附10)重点药材(56,附9):狗脊,绵马贯众,大黄,何首乌(附首乌藤),牛膝,商陆,威灵仙,川乌,附子,白芍,黄连,升麻,防已,北豆根,延胡索,板蓝根,地榆,山豆根,葛根,甘草,黄芪(附:红芪),人参(附:红参、人参叶),三七,白芷,当归,前胡,川芎,防风,柴胡,北沙参,龙胆,秦艽,紫草,丹参,黄芩,地黄,巴戟天,天花粉,桔梗,党参,木香(附:土木香),白术,苍术,泽泻,天南星,半夏,石菖薄,百部,川贝母(附:湖北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浙贝母,麦冬(附:山麦冬),山药,射干,莪术,天麻。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中药化学Chemistry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中药学专业执笔人:朱全红殷勇冠审定人:朱全红学院负责人:吕志平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二OO六年十二月课程编号:B020037一、课程简介《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运用化学及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是中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

因此,本课程应紧密结合中医药理论、中药的临床功效及其所含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性质与药理作用等进行教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中药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中药所含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为学好其它后续相关课程和就业后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和研制新药等奠定必要的基础。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要充分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就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和技术进步在本学科中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中药化学》教学大纲供四年制中药专业使用。

本课程总学时15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80学时,实验70学时,学分为8学分。

“Chemistry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s a required course that studies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in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by means of modern scientific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theories and methods for the student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major. Thus in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incorporate the theory of TCM,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properties and pharmacology of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closely. The 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structure type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active components in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knowledge and skills on extracting, isolating and identifying the active components; be familiar with the methods of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and thus lay necessary foundation for learning the relative courses, working at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and 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the new drugs. “Chemistry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s a practical course and therefore the teaching contents should reflect the new progresses, the new achievemen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utcomes and improvements of other relative courses in this area,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capabilities in analyzing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and the novelty sprits of reclamation.The outline is supplied to the students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major. The total hours is 150, of which the lecture hours is 80 and the experimental hours is 70. The credit is 8.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明确《中药化学》学科性质、研究的内容和在本专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学习《中药化学》的目的意义,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等。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南方医科大学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中医内科学适用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目的要求】1.中医内科临证方法、中医内科病历书写的格式及内容。

2.中医内科学病因学、病机学、分类学及治疗学的特点。

3.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与中医内科学的定义,中医内科学的任务及中医内科学的特点。

【教学内容】1.中医内科学的定义、任务、特点。

2.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

3.病因学的特点。

4.病机学的特点。

(1)脏腑病机、病证的概念及特点。

(2)气血病机、病证的概念及特点。

(3)风火湿痰病机、病证的概念及特点。

(4)六经病机、病证的概念及特点。

(5)卫气营血病机、病证概念的及特点。

(6)三焦病机、病证的概念及特点。

5.分类学与治疗学的特点。

6.中医内科临证方法特点。

7.中医内科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中医内科学病因学、病机学、分类学、治疗学的特点以及中医内科的临证方法和病历书写要求,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难点:中医内科的临证方法和病历书写要求。

【目的要求】1、感冒是外感疾病,病邪轻浅,预后一般良好。

2、风寒、风热、暑湿三个常见证型的证治方药。

3、治疗虚体感冒的变法。

【教学内容】1、感冒的特征,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症,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2、病因以风邪为主,风寒、风热多见,夏令多属暑湿致病,病理重点为卫表不和。

3、本病辨证属表实证,治疗大法为解表达邪。

4、常见三症的症状特点,(1)风寒感冒用辛温解表法,轻证葱豉汤加味,重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患者鼻塞声重,喷嚏流涕,恶寒发热,头重身倦无汗,胸闷泛恶,纳差,口淡无味,舌质红,苔黄白腻,脉浮,此证最佳治疗方剂羌活胜湿汤(2)风热感冒用辛凉解表法,银翘散。

(3)暑湿感冒证用清暑祛湿解表法,新加香薷饮加减。

(4)体虚感冒当扶正达邪,气虚(参苏饮)、阴虚(加减葳蕤汤)等不同表现,治以益气解表或滋阴解表。

【重点难点】重点:感冒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证治方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神经精神病学Neurology and Phychiatriology(供临床医学五年制使用)执笔人:刘振华ﻩ刘卉翁其彪谭盛审定人:刘振华ﻩ学院负责人:陈志中徐如祥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二OO六年十二月神经病学部分一、课程简介课程代码:B100009学分:2.学时:40(课堂授课31学时,临床见习9学时)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本专业课程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神经病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

并对本科的新技术,新发展有所了解和认识。

神经病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神经病学的临床方法如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诊断方法如脑脊液检查、脑电图、肌电图。

腰椎穿刺术可以作为临床见习课的训练内容来进行教学。

神经病学是二级学科,其临床特点是解剖复杂并涉及多个三级学科,教学内容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和记忆。

CourseCode:30200025Credit:2Period: 40 (31will be contributed,9 to the instructions)Previous Course:system anatomy and topography, biology,pathology Target Majors:Clinical MedicineNeurology is the subject to researchthe anatomy and disease ofcentralnerve system, peripheral nerve systemand muscle.Ourkey teaching task isto make studentsmastering the etiology,pathogenesis,c linical manifestation,diagnosisand therapy ofcommon ailment and frequently-occurringdiseasesin neurology. At the same time,thenew techniques andadvancements in thisfieldwillbe mentioned.The common content of Neurologyincludes theclinical methods of Neurologysuchas taking the history,examinationof neurologicalsystemand the testofcerebrospinal fluid ,electroe ncephalography,electromyographyforneurologicaldiagnosis. Lumbar puncture canbe taughtin the practice lesson.The characteristicof Neurologyis complicated dueto anatomy and involving some other subjects. In our teaching process, we should ca rryout theprincipleof “ brief andto the point in teaching ”and emphasize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tisvery important forstudents toenhance the apprehension and retention of knowledgethrough practice.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下划“___”的内容为掌握内容,下划“”的内容为熟悉内容,未划线的内容为一般了解内容,有※者为自学了解内容。

第一章绪论【内容】一、神经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发展历史和现状。

二、神经病学的学科特点和常用的检查方法。

三、神经病学的现代进展、发展方向及尚待解决的课题。

四、如何学好神经病学。

【授课时数】1学时。

第二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内容】ﻩ讲述高级神经功能受损的常见症状,重点掌握颅神经、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了解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

【授课时数】4学时。

第三章神经病学的临床方法第一节病史采集【内容】简述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重点及注意事项。

第二节神经系统检查【内容】一、意识、语言、智力、一般情况二、颅神经的检查及临床意义重点介绍所需掌握或了解的查体方法及内容,提及与检查方法有关的临床解剖、生理,简介其临床意义。

(一)嗅神经嗅神经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嗅觉减退,幻嗅)。

(二)视神经1.检查视力、视野、眼底2.临床意义视力与视野改变(参见定位诊断)、视乳头水肿、萎缩(原发性和继发性)和视网膜动脉硬化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1.检查眼裂,眼球位置及运动(单眼眼外肌运动,斜视,复视,同向运动),瞳孔(外形,大小,光反射及调视反射)。

2.临床表现及意义动眼神经麻痹(参见定位诊断)、瞳孔异常(散大或缩小,Horner 征和Argyll-Robertson瞳孔)、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定位诊断及意义。

(四)三叉神经1.检查面部感觉(痛、触觉);角膜反射;咬肌、颞肌运动及容积。

2.临床意义角膜反射消失;三叉神经痛(参见头面神经痛);咬肌萎缩和痉挛。

(五)面神经1.检查表情肌及眼睑及口轮匝肌的运动及瘫痪的临床表现。

2.临床意义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参见定位诊断);面肌抽搐和痉挛。

(六)位听神经1.检查听力检查(Rinne试验,Weber试验,眼球震颤)。

2.临床意义神经性耳聋与传导性耳聋的临床表现特点。

(七)舌咽、迷走神经1.检查吞咽,发音,软腭位置及运动,咽反射。

2.临床意义真性延髓麻痹和假性延隋麻痹(参见定位诊断)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八)副神经1.检查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肌力和肌容积。

2.临床意义中枢性和周围性舌瘫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九)舌下神经三、运动系统的检查及临床意义(一)运动系统的组成及概念(二)检查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1.肌力划分和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特点2.肌容积肌萎缩和废用性萎缩3.肌张力肌张力降低和肌张力增高。

4.共济运动(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Romberg征试验)小脑性和感觉性共济失调。

5.不自主运动震颤,肌纤维(束)震颤,抽搐,舞蹈样动作。

6.姿势与步态以偏瘫步态为例四、感觉系统检查及临床意义(一)简介感觉传导通路(二)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1.浅感觉触觉、痛觉和温度觉2.深感觉关节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

3.复合感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实体觉等。

强调感觉障碍的性质和定位(参见定位诊断);五、反射检查及临床意义(一)反射弧的解剖生理和概念(二)腱反射(按- ~ +++++级划分):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健反射,跟健反射。

(三)浅反射: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跖反射。

(四)病理反射:Hoffman征,Babinski征,Chaddock征,Gordon征,Oppenheim征。

六、脑膜刺激征: 颈项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七、自主神经系统(一)皮肤颜色、温度及毛发指甲营养情况(二)膀胱、直肠功能低张力性膀胱,高张力性膀胱。

【授课时数】3学时。

第三节昏迷患者的检查【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一般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昏迷的分级。

ﻩ第四节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检查【内容】失语症检查:口语表达、听理解、复述及命名、阅读、书写;失用症和失认症检查。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内容】讲解神经辅助检查的常用方法及临床应用。

一、腰椎穿刺术及脑脊液检查(一)腰椎穿刺术适应证、禁忌证、方法及并发症。

(二)脑脊液检查动力学检查,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细胞学检查,免疫球蛋白测定、酶学测定等。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血管造影;CT扫描,磁共振(MRI),脊椎及头颅平片,脊髓造影,正电子断层扫描(PET),单光子放射断层扫描(SFECT),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E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三、神经电生理检查脑阻抗血流图,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肌电图,诱发电位,脑血液动力学测定,脑磁图。

四、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经颅彩色超声血流图、颈动脉超声。

五、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六、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

七、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授课时数】见习第五章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内容】重点讲述感觉、运动及反射定位。

简介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二、常见症状的定位诊断(一)脑神经损害定位诊断视野损害;眼动障碍;面肌瘫痪(中枢性、周围性、肌源性)、真性及假性球麻痹(二)瘫痪定位诊断单瘫、截瘫、偏瘫(含交叉性瘫)及四肢瘫。

区分中枢性瘫痪及周围性瘫痪。

(三)不自主运动的定位诊断旧纹状体、新纹状体、脑干、小脑及大脑皮层。

(四)共济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脊髓、小脑、大脑皮质。

(五)感觉障碍定位诊断末梢型、神经干型、根型或节段型、传导束型(脊髓型、内囊型、皮质型)。

(六)言语障碍的定位诊断1.构音障碍真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基底节病变;小脑病变;肌肉病变(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萎缩性肌强直)。

2.失语症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传导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失读和失写。

【授课时数】4学时。

第六章周围神经疾病【内容】重点讲述面神经炎及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病,并对三叉神经痛做一定讲解一、概述:周围神经的组成与分布。

二、脑神经疾病:1.三叉神经痛2.面神经炎病因:为面神经管内及茎乳孔处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与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有关。

临床表现: 周围面神经麻痹的特征。

诊断:与继发性周围面神经麻痹相鉴别。

治疗: 激素治疗、改善血液循环、神经营养治疗和物理治疗。

3.偏侧面肌痉挛4.多发性脑神经损害三、脊神经疾病1.单神经病及神经痛2.多发性神经病3.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Guillain-Barre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理: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临床特征与危险性,脑脊液检查特征,临床预后。

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诊断标准,与急性脊髓炎等相关疾病的鉴别。

治疗:病因治疗、血浆置换、人血丙种球蛋白和激素的应用。

并发症治疗:保证有效呼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