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廷的奇迹开阅读题答案

合集下载

【班廷奖】班廷的奇迹阅读理解及答案

【班廷奖】班廷的奇迹阅读理解及答案

【班廷奖】班廷的奇迹阅读理解及答案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别人从来未能做到的事情,班廷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竟以百折不回的毅力,一鼓作气地做成了,一个奇迹产生了!班廷博士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小镇上的外科医生,年轻时曾立志研究神学。

不知为什么,很少有患者光顾他的诊所,所以他的时间很充裕。

如果有好文笔,他完全可以写些夏洛克、福尔摩斯之类的侦探小说,可惜他没有。

于是,他打算到附近的大学当钟点讲师。

在这以前,他没有认真钻研过学问,为了备课,只好多跑图书馆,对新的医学动态就只好临时抱佛脚了。

一天,他站在科学新刊书架前哗哗地翻看着,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篇有关糖尿病的报道上。

当时,糖尿病是不治之症,许多年轻人死于这种病。

他是医生,自然很关心这方面的报道。

尽管读起来有些困难,他还是坚持看完全文。

他越看越兴奋,无法令自己平静下来。

文章说:“至今还没有人能从狗的胰脏中抽出可以防治糖尿病的物质。

但是,如果将正常狗的胰脏切去,这只狗肯定患糖尿病,所以,我认为胰脏中肯定具有可以使之不患糖尿病的物质。

”文章还写道:“若将狗胰脏中分泌消化酶的总管结扎住,狗仍然不会患糖尿病。

所以,这种物质不应该是消化酶。

这种能防治糖尿病的物质似乎存在于胰岛内。

”班廷把这篇报道看作来自上天的启示,因为他已经在这篇报道的启发下,想出一种抽取方法,他确信自己可以成功。

他想:“现在之所以没有人成功,一定是因为胰脏中的消化酶破坏了可以防治糖尿病的物质。

”他的设想是:把分泌消化酶的总管结扎住,使产生消化酶的地方失去分泌功能,然后在不破坏防治糖尿病物质的前提下对胰脏进行抽取。

若将抽取物给糖尿病患者注射,患者一定可以得救!班廷立刻找到当时糖尿病研究权威、著名的多伦多大学教授麦克劳德,教授迎来了一位年轻人的到访。

来人向他请求说:“我有了一个抽取防治糖尿病物质的方法,很想试试,您能接受我作为您的研究生吗?”他言辞恳切,声音略有些激动,但看上去游说并不是他的专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有答案)班级姓名_____ 成绩_____一、课外阅读。

(15分)有一种爱,带我们走远①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有一位运动员,她并没有获得金牌,却让世人为之动容,她就是体操赛场年龄最大的选手,33岁的丘索维金娜。

②丘索维金娜出生于1975年6月。

1991年至2008年,6次参加世锦赛赢得7枚奖牌,5次参加奥运会,1992年夺得团体金牌,3次参加亚运会,2002年夺得跳马和自由体操冠军、平衡木亚军……这一切不能不说是奇迹,而奇迹背后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用她最柔软而坚强的心,为爱无悔付出的感人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得白血病的儿子阿廖沙。

③1996年,丘索维金娜参加完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退役,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三年后,活泼可爱的儿子阿廖沙出生。

然而,2002年,一纸诊断书几乎摧毁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阿廖沙被诊断患上白血病。

为了支付儿子昂贵的医药费,丘索维金娜毅然决然地选择复出,并尽可能多地参加比赛,争取多赢奖金的机会。

这位本来专攻跳马项目的选手,从26岁起,努力使自己变成了全能形运动员,每次都能够参加所有的比赛项目。

她本来只是一名身高1.53米,体重44公斤的女子,为了儿子,引爆了自己所有的能量。

再苦再累,只要一想到正在与病魔抗争的儿子,她就会激情饱满地在赛场上拼博。

她为儿子倾注了所有的爱,儿子就是她生命的全部。

丘索维金娜说:“对我来说,儿子就是我全部的生命。

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

他就是我的动力。

”④母爱,千丝万缕,牵动着我们每一处神经。

母爱能让一个人走多远?33岁的丘索维金娜会告诉你。

1.文章结尾划横线处是。

(A.反问句B.设问句)(1分)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4分)毅然决然:千丝万缕:3.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字为错别字,请你在下面横线上改正。

(2分)4.这一切不能不说是奇迹。

(改为肯定句)(2分)5.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

(用只要……就……写一句话)(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仔细读第2自然段,你会发现这段中用了许多数据,从这些数据中你读出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丘索维金娜没有获得金牌却让世界为之动容,是什么原因?在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后面打“√”。

生理小故事

生理小故事

1.“生理学无冕之王”——巴甫洛夫发现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的故事 22.全身何处最敏感 33.怎样饮酒不醉 34.喷嚏时速320公里 35.喜泪悲泪味不同 46. 发现维生素B12的故事 47.坎索的内因子和外因子理论 58.DNA双螺旋结构99. 发现促胰液素的故事1010.一氧化氮发现的故事及启示1311. 红细胞生成素研究新进展1912.EPO对红细胞容量的精细调节2013. 血型的发现2114.小故事(发现苯、迷走神经对心脏影响)2215. 埋藏"肠胃中的诺贝尔奖幽门螺杆菌发现2316. 爱因托芬--心电奠基人2417. 梅毒,疟疾,诺贝尔奖3118.发现神经内分泌现象的故事3319. 伤寒玛丽3320.班廷的奇迹——胰岛素的发现3621.发现促胰液素的故事4022. 巴甫洛夫:一个从神坛上请下来的人4423.林可胜:中国近代生理学的奠基人461.“生理学无冕之王”——巴甫洛夫发现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的故事人们知道动物仅有第一信号系统高级神经活动,也就是由现实的具体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

而人类则兼具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语言)两种形式的高级神经活动。

是谁最先发现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的呢?他就是“生理学无冕之王”巴甫洛夫。

这位俄罗斯生理学家有句名言:“要做科学的苦工!”因此,人们又充满敬意地称他为“科学的苦工”。

1849年9月26日,巴甫洛夫生于俄国中部梁赞镇的一座小木屋里。

他的祖辈是穷苦的农民,父亲是一位平凡的乡村牧师。

他从小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执著精神,为其今后的科学生涯奠定了基础。

巴甫洛夫生活的年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类对于自身各个部分的构造已经相当清楚。

不过,统一指挥协调躯体各部位运动的“司令部”——大脑,却仍像一个谜团,人们急于知道人体内的大脑和内脏器官的工作原理,了解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却苦于无从观察而进展甚微。

如何才能透过体表,直视内脏器官的活动呢?一次偶发的事件,让巴甫洛夫大受启发。

第02单元(B卷-提升能力)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AB卷(解析版)

第02单元(B卷-提升能力)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AB卷(解析版)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第02单元(B卷·提升能力)一、基础知识(26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10分)在文学大家笔下,一个个形象是鲜活的。

“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辨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除下帽来则油光可鉴。

列夫·托尔斯泰的皮肤藏污纳垢( ),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

不少人经长途跋涉,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含首低眉,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换来的却往往是失望与尴尬。

不过,他却具有犀( )利的目光——能满含璨然笑意,也会因忧郁而暗然失色。

(1)给选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4分)藏污纳垢( ) 粗糙( ) 粗鄙( ) 犀利( )(2)语段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4分)错别字改正(3)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答案】(1)gòu cāo bǐxī(2)辨改辫含改颔璨改粲暗改黯(3)比喻。

把“清国留学生”的被大辫子顶起的学生制帽比作富士山,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些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同时表现了作者对他们行为的厌恶。

【解析】(1)注意“垢”的声母为“g”,读作四声;“鄙”读作三声;“犀”读作一声。

(2)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辨子”应是“辫子”,“含首低眉”应是“颔首低眉”,“璨然”应是“粲然”,“暗然失色”应是“黯然失色”。

(3)注意这里“富士山”是喻体,据此结合清国留学生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感情作答。

2.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呐喊》。

部编版语文初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

部编版语文初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

部编版语文初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悬崖勒马(léi)B. 妙手回春(huí)C. 妄自菲薄(fěi)D. 恣意妄为(z ì)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决定举办一场以“名著阅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B.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C. 她虽然成绩优秀,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骄傲自满。

D.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取得了第一名,而且获得了最佳表现奖。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yàn)闭月羞花B. 鹰击长空(jī)鹅毛大雪(yáo)C. 老骥伏枥(lì)雕梁画栋(diāo)D. 妙手偶得(ǒu)琴瑟和鸣(sè)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毅然决然稳如磐石妙不可言比翼双飞B. 峰回路转破釜沉舟筚路蓝缕妙手偶失C. 奋发有为破浪远航美轮美奂精卫填海D. 气吞山河妙手回春坚如磐石妙笔生花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繁华(huá)的市井,熙熙攘攘,人来人往。

B. 她的嘴角挂着一丝苦笑,脸上却洋溢着喜悦。

C. 美味的佳肴让人垂涎欲滴,让人回味无穷。

D. 暑假期间,我参观了故宫博物院,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赫赫战功B. 情深似海C. 恍若隔世D. 画龙点睛7、根据下列句子的字音、字形、词义填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融化(róng)振奋(zhèn)融洽(qià)B. 漠视(mò)沉着(zhě)融入(rù)振奋(zhèn)C. 沉淀(diàn)漠然(mò)振奋(zhèn)融洽(qià)D. 沉浸(jìn)沉着(zhé)振奋(zhèn)融洽(qià)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贵州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贵州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A.“曾想”错,B.原文是“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D.第二句错)2、A(后面解释的是第一方面的内容)3、C(不是荀子认为,是我们认为)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B (3分)(聘:奉命出使)5、D (3分)(②⑤⑥都不属军事才能)6、C(3分)(并非老友王德明的劝说下又逃回契丹,而是主动提出)7、(10分)(1)他奉使我国,不屈不挠,是个贤明的人才,为什么要难为和羞辱他呢?(5分)(大意对2分,“秉节”“弗挠”,“困辱”各1分)(2)继而请求建立城郭,划分市井乡里,用来安置归降的汉人。

(5分)(大意对2分,“树”“分”,“以居。

者”各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1)描绘出一幅夷陵早春风光图(或“写出夷陵春意萌动的景象”),(2分)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早春的雪压枝头,雪中的橘树傲然挺立;在寒冷的春雷中,竹笋即将破土出芽。

(2分)作者捕捉这春天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暗示春天的蓬勃生机,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气节,表现作者在逆境中的坚强与对未来的希望。

(2分)9、答案一:“不须嗟”流露出诗人对眼前处境的自我慰藉及对前途充满的乐观信念。

不仅仅反映了作者对自己生活遭遇的豁达态度,而且表现了作者在如风如雨的政治斗争中虽遭挫折仍顽强坚定,相信正义终究要战胜邪恶,政治的春风和自然的春风一样,迟早会吹进这偏远山城的。

(观点2分,分析3分)答案二:“不须嗟”是诗人无奈的自我安慰。

此处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名扬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没有什么可感叹,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有大可嗟之意,慨叹自己政治上的不如意。

(观点2分,分析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韶关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韶关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韶关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使人优美毕淑敏①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

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

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

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

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

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

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

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

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

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

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

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

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

高中生物 2.2 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2.2 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生物教案

通过激素的调节一、教学思路: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通过激素的调节》的第一课时。

教材中安排了“促胰液素的发现”这一科学史内容,旨在通过向学生展示发现促胰液激素的过程,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从中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认同科学发现需要大胆假设,合理实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的提高。

本人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胰岛素的发现”这一科学史。

胰岛素的发现是人类在内分泌研究领域的一个伟大的奇迹,为人类糖尿病的治疗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胰岛素的发现”不仅具有“促胰液素的发现”所蕴藏的教育功能,同时它更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通过两个“发现”的学习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激素调节”的强烈兴趣,为后续激素学习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进入高一下学期,已掌握一定的实验设计原理和方法,但是对动物生理学实验还是比较陌生;大多数学生在初中学的有关动物生理知识遗忘率很高,学生对人体生理的空间感较弱;在必修1的“细胞膜的功能”一节以激素为例,介绍了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学生通过学习“神经调节”,已经知道某些化学物质可以作为一种“化学信使”在细胞间传递信号。

3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难点:设计实验证明促胰液素的分泌存在激素调节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分析促胰液素分泌的调节方式。

2. 能力目标:尝试像科学家一样的提出假说、设计实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分析促胰液素和胰岛素的发现过程实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促胰液素和胰岛素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发现需要大胆假设、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和品质。

讨论促胰液素和胰岛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廷的奇迹开阅读题答案
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别人从来未能做到的事情,班廷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竟以百折不回的毅力,一鼓作
气地做成了,一个奇迹产生了!
班廷博士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小镇上的外科医生,年轻时曾立志研究神学。

不知为
什么,很少有患者光顾他的诊所,所以他的时间很充裕。

如果有好文笔,他完全可以写些
夏洛克、福尔摩斯之类的侦探小说,可惜他没有。

于是,他打算到附近的大学当钟点讲师。

在这以前,他没有认真钻研过学问,为了备课,只好多跑图书馆,对新的医学动态就
只好临时抱佛脚了。

一天,他站在科学新刊书架前哗哗地翻看着,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
一篇有关糖尿病的报道上。

当时,糖尿病是不治之症,许多年轻人死于这种病。

他是医生,自然很关心这方面的报道。

尽管读起来有些困难,他还是坚持看完全文。

他越看越兴奋,
无法令自己平静下来。

文章说:“至今还没有人能从狗的胰脏中抽出可以防治糖尿病的物质。

但是,如果将正常狗的胰脏切去,这只狗肯定患糖尿病,所以,我认为胰脏中肯定具
有可以使之不患糖尿病的物质。

”文章还写道:“若将狗胰脏中分泌消化酶的总管结扎住,狗仍然不会患糖尿病。

所以,这种物质不应该是消化酶。

这种能防治糖尿病的物质似乎存
在于胰岛内。


班廷把这篇报道看作来自上天的启示,因为他已经在这篇报道的启发下,想出一种抽
取方法,他确信自己可以成功。

他想:“现在之所以没有人成功,一定是因为胰脏中的消
化酶破坏了可以防治糖尿病的物质。

”他的设想是:把分泌消化酶的总管结扎住,使产生
消化酶的地方失去分泌功能,然后在不破坏防治糖尿病物质的前提下对胰脏进行抽取。


将抽取物给糖尿病患者注射,患者一定可以得救!
班廷立刻找到当时糖尿病研究权威、著名的多伦多大学教授麦克劳德,教授迎来了一
位年轻人的到访。

来人向他请求说:“我有了一个抽取防治糖尿病物质的方法,很想试试,您能接受我作为您的研究生吗?”他言辞恳切,声音略有些激动,但看上去游说并不是他
的专长。

在年轻人表明来意之后,麦克劳德教授并不为所动,而是婉拒了来人的请求,并说:“这件事迄今没有人成功,所以本教研室也无法接受你。

”显然,麦克劳德教授对这
个年轻人的资历、经验都不够信任。

看到教授如此态度,年轻人难掩失落的神情,待了没
多久就离开了。


是班廷却没有放弃。

在此后的几个月,班廷反复拜访麦克劳德,再三恳求教授:“如
果不能作为研究生进入您的研究室,那么,暑假期间是否能借我使用您的实验室?”考虑
到这类研究关系到许许多多糖尿病患者的生死问题,教授终于答应了他,并给了班廷10
条狗作为研究的材料,其余的材料自备。

麦克劳德教授还给班廷找了一个名叫白斯特的学
生做助手。

为了筹集实验资金,班延变卖了自己的家产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上天似乎十分眷顾班廷,麦克劳德的实验室设备先进、齐全,更为重要的是,助手白斯特精于化学分析,这正好弥补了班廷在这方面的不足;而班廷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外科医生,他做的手术无可挑剔。

这两位年轻人的合作,简直是近乎完美的珠联璧合。

1921年5月中旬,班廷和白斯特在麦氏实验室开始了实验。

在开始时,麦氏也给了些指导,但不久,他就去苏格兰休假去了。

实验的进行在开始时是极不顺利的,两周内,10只狗有7只在切除胰腺和结扎胰导管手术中死亡。

不得已,只得自己到市上去买狗,他们的心里十分焦急。

总之,几乎两个月过去了,研究进程却远不理想。

共做了19只狗,因感染及手术创伤等原因死了14只。

班廷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没有了工资,一切实验费用又都要自己付,实验室条件很差,湿热难耐,生活也清苦,无昼无夜地工作,食住既无定时,也无定处。

交好了几年并已订婚的女友也与他告吹了。

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他对攻克胰岛素的信心。

他与白斯特相互鼓励,决心再从头做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初秋的8月里,他们的实验获得了兴奋的结果。

在10只糖尿病狗身上,共注射了75次以上的提取液,收到了降低血糖和尿糖的效果,特别是其中的两只狗,一只活了20天,一只活了70天,在反复注射提取液时,狗的状态维持得很好,提取液的治疗效力是确凿无疑的了,这使班廷和白斯特感到十分欣慰,一切过去受过的苦难都置之脑后,寻找胰岛素的前途又变得光明起来了。

当麦克劳德教授从苏格兰休假归来时,发现班廷的工作大有进展,起初还抱着怀疑的态度,但忽然态度转变了,立即动员他的有经验的助手参加到这项工作里来,特别是对于胰腺提取液的纯化,由生化学家考立普负责,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后,他们首先对一个患有严重糖尿病的儿童治疗获得成功,以后又在几个成年糖尿病人身上治疗,也获得良好效果。

这时,胰岛素对糖尿病的疗效,已经是确凿无疑了。

发现胰岛素的好消息,很快传播到全世界。

班廷,这个不知名的29岁的年轻医生,现在成了创造奇迹的中心人物了。

1923年,他和麦克劳德教授一起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然而,班廷拒绝接受诺贝尔奖。

因为他认为,白斯特在发现胰岛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奖项缺少了白斯特将是一个巨大的缺憾,是不公平的。

但根据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的规则,获奖名单一旦公布就不能更改。

委员会派专人做班廷的思想工作,好不容易劝服他接受了奖金。

随后,班廷立即把奖金分给了白斯特一半。

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班廷积极参加军事医学问题的研究而东奔西走。

1941年2月,在飞往英国途中,飞机在纽芬兰失事,班廷不幸遇难,终年49岁。

他突然走了,走得太早了,抛下了这一切永远地走了!
班廷发现胰岛素的奇迹,再一次证明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结构得体、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起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B.传记开头划线句子是说要重视自身能力的培养,同时善于把握机遇。

C.本文依次记述了班廷的青年经历、事业追求及成就,详略得当,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性与励志性相统一。

D.班廷拒绝接受诺贝尔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出于对帮助过他的人的坦荡、仗义和无私。

E.作者着力表现的是班廷发现胰岛素的过程以及他的生活经历。

2班廷为什么对研究胰岛素这项工作那么投入?6分
3为什么说班廷的奇迹证明了马克思的名言?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4班廷创造了一个奇迹,从他成功的道路上看,你觉得什么因素是最重要的?请结合全文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8分
1A、E选对一个给3分,全对给5分
2①是出于作为医生的一个职业兴趣②出于对这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的信念。

③是为了挑战一个全新的目标,弥补医学史上的一个空白。

答对一点给2分
3①求援被拒的坎坷从麦克劳德拒绝给他的帮助作答②坚持不懈的精神从长年累月研究不放弃上作答③获诺贝尔奖的荣耀。

答对一点给2分
4观点一:机遇是最重要的。

班廷偶然看到关于糖尿病的报道,并在此启发下开始他的研究,没有抓住这次偶然机会就无法成就他的奇迹。

观点二:大胆发现、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重要。

班廷在研究过程中并不十分顺利,甚至失败,但他没有放弃,而是更进一步去探究胰岛素对糖尿病的疗效。

观点三:别人的帮助是重要的。

班廷创造胰岛素奇迹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麦克劳德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一定的实验设备以及助手白斯特的帮助,他也有可能不会取得成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