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工程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能源需求也日益增长。

传统的分散供热方式存在着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无法满足城市高效、环保的能源供应需求。

因此,集中供热工程成为解决城市供暖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其具有中央供热、节能环保等优势,逐渐在各大城市推广。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集中供热工程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为城市推广集中供热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可行性分析:通过对集中供热工程的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其可行性和优势。

2.技术可行性:对集中供热工程的供热技术、供热网络、管道传输等方面进行研究,评估其技术可行性。

3.经济可行性:对集中供热工程的投资、运营成本、收益等经济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其经济可行性。

4.社会可行性:对集中供热工程的社会影响、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研究,评估其社会可行性。

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集中供热工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实地调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集中供热工程的实地调研,了解其运作情况和效益。

3.数据分析: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五、预期成果通过以上研究分析,本报告预期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集中供热工程在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具有可行性,是城市供热的优选方式。

2.集中供热工程的供热技术、供热网络、管道传输等方面具有成熟的技术方案,可以为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热服务。

3.集中供热工程的投资、运营成本较低,收益稳定可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4.集中供热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六、研究应用本研究报告的结论可为城市部门在决策和规划集中供热工程时提供科学参考,也可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七、研究进度安排1.阶段一:文献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

2.阶段二:实地调研,选择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导语:集中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

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言】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3 部分。

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工业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蒸汽锅炉,民用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热水锅炉),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有的国家已广泛利用垃圾作燃料。

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热源。

核能供热有节约大量矿物燃料,减轻运输压力等优点。

热网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支线组成,其布局主要根据城市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状况、发展规划及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一般布置成枝状,敷设在地下。

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烘干、蒸煮、清洗、溶化、致冷、汽锤和汽泵等操作。

【目录】第一部分集中供热项目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集中供热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二)项目承办单位(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四)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4.《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版》;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6年审核批准施行;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2年8.企业投资决议;9.……;10.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六)项目建设地点二、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集中供热工程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背景 01.2. 编制依据 (1)1.3. 项目概况 (3)第二章建设区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4)2.1.项目建设区概况 (4)2.2. 供热及供热设施现状 (7)2.3. 总体及供热专项规划简介 (11)2.5.存在的问题 (14)2.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5)2.7项目建设的目的 (15)第三章热源建设规模及方案 (16)3.1. 现状及近、远期规划供热面积调查、统计 (16)3.2. 热负荷及热负荷需求计算 (16)3.3.热源建设方案确定 (18)3.4. 热源厂址选择 (21)3.5. 推荐厂址现状 (23)3.6. 推荐厂址建设条件 (23)第四章初步设计总说明 (24)4.1.供热介质及供热形式 (24)4.2. 设计执行的规程规范及设计基础资料 (25)4.4总体布置及竖向布置 (29)第五章供热站工艺、设备设计说明 (30)5.1.热力系统 (30)5.2. 设计范围 (31)5.3. 锅炉、工艺设备选型 (31)5.4. 燃料供应 (36)5.5. 除灰、渣系统 (39)5.6. 烟囱 (40)5.7. 热计量装置 (41)5.8. 供、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41)第六章供热站(锅炉房)建筑工程设计说明 (42)6.1.总体布局 (42)6.2. 主体建筑平面布局 (42)6.3. 单体立面效果处理 (43)6.4. 装饰、装修 (43)6.5. 道路、绿化、围墙、煤渣场 (43)6.6.建筑项目主要特征 (44)第七章供热站(锅炉房)结构工程设计说明 (45)7.1. 设计遵循的现行主要标准规范: (45)7.2. 工程概况: (46)7.3. 设计依据: (46)7.4. 建筑分类等级: (46)7.6. 上部及地下室设计: (47)7.7. 地基基础设计: (47)7.8. 结构分析: (48)7.9. 主要结构材料: (49)7.10. 主锅炉间屋盖 (50)7.11. 烟道及烟囱 (50)第八章电气、控制工程设计说明 (51)8.1.设计说明书 (51)8.2. 主要电气设备表 (57)第九章锅炉微机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58)9.1概述 (58)9.2系统结构 (59)9.3系统原理 (59)9.4.系统设计 (61)第十章供热管网工程设计说明 (72)10.1供热管网的型式 (72)10.2.供热参数的确定 (72)10.3热力网走向 (72)10.4.热力网型式及敷设方式 (73)10.5.补偿方式 (73)10.6.热力网连接及保温结构 (74)10.7.管材、附件、防腐及保温 (74)10.9. 管道试压、冲洗及质量验收标准 (83)10.10.水力计算: (83)10.11.水压图 (87)10.12穿越公路及河流、干渠和其他障碍物的措施 (87)10.13重要节点的保护 (87)10.13. 管网土建工程 (88)第十一章换热站 (92)11.1方案原则 (92)11.2换热站原则系统 (92)11.3换热站的设置 (92)11.4换热站设备选型 (93)第十二章主要工程设备、材料汇总 (94)12.1.热源部分主要设备、材料表 (94)12.2.室外供热管网主要设备、材料: (95)12.3换热站设备选型 (95)第十三章供热设施节能专篇 (96)13.1.用能标准和设计规范 (96)13.2.供热能耗现状 (97)13.3. 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和能耗指标分析 (97)13.4. 供热设备节能技术应用内容 (97)13.5 节能技术应用 (98)第十四章环境保护 (104)14.2.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105)14.3. 本项目主要污染设备治理工艺 (106)14.4.本项目主要污染治理措施及效果 (106)14.5用水量及污水排放状况 (108)14.6.噪声污染治理 (109)14.7.绿化 (109)14.8.项目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109)第十五章消防、安全及工业卫生 (111)15.1概述 (111)15.2防火防爆 (111)15.3 防电伤、防机械伤害及其他伤害 (111)15.4防寒防冻及通风 (112)15.5消防 (112)第十六章供热安全保障及应急预案 (113)16.1供热安全保障 (113)16.2应急预案 (115)第十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116)17.1项目管理机构 (116)17.2工程建设管理 (117)17.3工程使用管理 (118)第十八章工程投资概算及招投标 (119)18.1工程概况: (119)18.3 费用及费率 (121)18.4 工程投资计算 (122)18.5 工程招标 (122)第十九章项目效益分析评价 (127)19.1财务效益分析评价 (127)第二十章项目实施计划和结论 (131)20.1项目实施计划 (131)20.2建设进度安排 (132)20.3结论 (132)20.4 建议 (132)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某集中供热工程改造项目初步设计1.1.2. 项目建设单位1.1.3. 项目建设单位简介某供热公司于2002年由政府出资正式成立,是唯一一家有供热资质的企业。

集中供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概述本文主要围绕集中供暖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展开,对相关的市场需求、技术现状、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评估项目的可行性。

二、市场需求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气候变化带来的高温和严寒等极端气候的不断发生,集中供暖作为一种取暖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在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已经成为了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同时,与传统的燃气供暖相比,集中供暖具有更加节能环保的特点,符合现代社会向低碳生态转型的需求。

综上所述,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对于集中供暖工程项目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

三、技术现状分析集中供暖技术主要分为地下供热和地面供热两种方式。

地下供热是将暖气管道埋于地下,并通过热站将供暖热水输送至居民家中,这种方式采用的较为普遍。

而地面供热则是将暖气管道直接铺设在地面上,然后通过水泵将热水输送至居民家中。

在技术现状中,虽然设备初投入较大,但后期用电成本低,便于管理且效能持久稳定。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集中供暖工艺将会越来越高效和环保。

四、环境影响分析集中供暖工程的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于燃烧设备的排放物,比如PM2.5等环境污染物。

为了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重视厂商的排放标准和环保措施,设立必要的监测和治理系统,保障从生产到运输到安装和启用所有环节的环境质量稳定,降低污染性排放,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经济效益分析集中供暖工程的经济效益不仅为供热提供良好的条件,更为环境保护和节能带来了可观的贡献。

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集中供暖可望为投资方带来更高的收益率。

同时,集中供暖还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减少使用者的能源浪费,从而减轻财政负担。

六、总结综上所述,集中供暖工程项目经过市场需求分析、技术现状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后,得出结论:集中供暖工程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建筑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方案。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需通过改进技术、完善管理和监控等方式,不断完善集中供暖工程,不断优化集中供暖的收益和效益,实现为民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取暖方式的目标。

集中采暖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模板

集中采暖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模板

集中采暖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模板
一、概述
1.1项目背景
由于国家发改委《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2024-2024年)》的纲要,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现阶段深入开展集中供热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积极推动集中供热项目的建设,优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结构,提高新型城镇
化的质量,稳步推进实现能源资源高效利用。

1.2项目目的
本项目建设的目的是:探索城市集中供热的建设方式和经验,分析当
前集中供热技术的发展趋势,利用这些资料,综合分析集中供热项目的可
行性,为未来城市供热建设提供参考。

二、项目内容
2.1可行性研究
本次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对当前城市集中供热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确定集中供热技术的
发展方向;
(2)对当前城市集中供热技术、设备、材料、施工工艺等特点,进
行系统的分析;
(3)综合分析集中供热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4)建立集中供热项目的财务模型,确定项目经济效益。

2.2项目研究方案
针对上述内容,本次项目的研究方案主要包括:
(1)集中供热发展趋势分析,包括供热技术、设备、材料、施工工艺等的发展概况;。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培训计划:对项目实施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财务分析
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资金筹措:通过银行贷款、政府资助、企业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
投资估算:包括建设成本、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费用
经济效益:项目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
集中供热项目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污染排放
集中供热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环保要求提高促进市场发展
技术方案
3
技术路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技术流程:详细描述供热技术的流程和工艺
方案选择: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供热技术方案
技术参数:列出关键技术参数,并进行必要的技术分析
技术风险:评估供热技术方案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
确定项目目标和范围:明确项目的目标、任务和范围,为后续实施提供基础。
制定实施计划:根据项目需求和资源,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人员分工、预算等。
采购和招标:按照实施计划进行采购和招标工作,确保项目所需设备和服务的供应。
施工和安装:按照实施计划进行施工和安装工作,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调试和试运行:对项目进行调试和试运行,确保项目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影响项目财务稳定和市场收益的不确定因素,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和应对措施。
财务评价和风险评估
社会效益分析
6
环保和节能效益
减少污染物排放:集中供热项目采用高效环保技术,降低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节约能源:集中供热通过规模化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资源浪费。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XX省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地点:XX省XX县城区主管单位:XX省XX县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建设单位:XX省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筹建处1.2 编制单位及法人代表编制单位:XX省秦华工程服务公司法人代表:XXX1.3 工程概况及项目规模1.3.1工程概况按照XX县《2005-2020年总体规划》,XX县城区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老城区、新城区和石油小区。

老城区是在老城中心区向东西方向扩展逐步形成的,它包括了老城中心、王家川、雷家滩居住小区以及县城东头的工业区。

新城区则是依托槐里坪有利地形地势,逐步形成以商贸、办公、居住为主的城县新区。

石油小区是在现有七里村油矿及其张义夫子居住用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功能完善的综合小区。

XX县城现状建设用地为207.公顷,现状人口3.38万人。

近期为283.5公顷,远期为420公顷,近期人口规模为4.5万人,规划远期人口规模为6万人。

1.3.2工程规模经过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后确认,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模包括XX县城区规划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老城区、新城区和石油小区。

根据规划区地形地貌、功能分区、县城道路现状、规划热负荷的性质及分布情况,本项目可研报告拟将本次供热区域分为9个热力区。

其中保留三个集中供热小区的锅炉房和供热管网(分别称为Ⅱ、Ⅲ、VI供热分区及管网),在供热范围内增设六座集中供热锅炉房,本项目只考虑集中供热锅炉房至小区的供热主管网及街区的供热管网。

1、供热范围内增设六座集中供热锅炉房,锅炉装机总容量约为280兆瓦;2、项目实施后,XX县集中供热采暖面积可达到210万平方米;3、本项目将敷设XX县城区供热管网:3.72Km。

1.4 项目编制依据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依据以下文件编制:(1)《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2)《XX县城市基础资料汇编》;(3)《XX县城区总体规划》(2005-2020);(4)XX县城区现状图;(5)热负荷现场调查资料表。

城区集中供暖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区集中供暖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区集中供暖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一、项目名称XX县城区集中供暖改造工程项目二、项目建设单位XX县城市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二、项目承办单位XX县城市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三、项目建设地点XX县城区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单位名称:东营市新纪元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工咨丙118200600553、资格等级:丙级4、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2、国家发改委有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要求;3、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4、项目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文件5、XX县城市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2006-2010年发展规划6、XX县城市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有关部技术基础资料。

二、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2、精心设计,保证质量,切合实际,经济合理;3、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节约用地,节省投资。

三、可行性研究的范围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的要求,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2、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3、工程技术方案4、环境保护和节能5、施工进度安排6、组织管理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第三节建设单位概况(一)借款人简介XX县城市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注册资本6000万元(已经东营盛世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营业执照经营期限2006年3月29日——2026年3月28日。

县政府授权公司为政府国有资本运营和对外融资的主体,负责向国家开发银行借款,代表县政府行使国有出资人职能,垄断开发、建设、经营城市资源和相应国有资产,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臵,促进城市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具体经营范围是:城市国有资产运营、投资、租赁、抵押、资产臵换、资本运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中供热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背景 01.2. 编制依据 (1)1.3. 项目概况 (3)第二章建设区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4)2.1.项目建设区概况 (4)2.2. 供热及供热设施现状 (7)2.3. 总体及供热专项规划简介 (11)2.5.存在的问题 (13)2.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2.7项目建设的目的 (15)第三章热源建设规模及方案 (15)3.1. 现状及近、远期规划供热面积调查、统计 (15)3.2. 热负荷及热负荷需求计算 (16)3.3.热源建设方案确定 (17)3.4. 热源厂址选择 (20)3.5. 推荐厂址现状 (22)3.6. 推荐厂址建设条件 (22)第四章初步设计总说明 (23)4.1.供热介质及供热形式 (23)4.2. 设计执行的规程规范及设计基础资料 (23)4.3设计概述 (27)第五章供热站工艺、设备设计说明 (29)5.1.热力系统 (29)5.2. 设计范围 (30)5.3. 锅炉、工艺设备选型 (30)5.4. 燃料供应 (35)5.5. 除灰、渣系统 (37)5.6. 烟囱 (38)5.7. 热计量装置 (39)5.8. 供、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39)第六章供热站(锅炉房)建筑工程设计说明 (40)6.1.总体布局 (40)6.2. 主体建筑平面布局 (40)6.3. 单体立面效果处理 (41)6.4. 装饰、装修 (41)6.5. 道路、绿化、围墙、煤渣场 (41)6.6.建筑项目主要特征 (42)第七章供热站(锅炉房)结构工程设计说明 (43)7.1. 设计遵循的现行主要标准规范: (43)7.2. 工程概况: (44)7.3. 设计依据: (44)7.4. 建筑分类等级: (44)7.5. 主要荷载取值: (45)7.7. 地基基础设计: (45)7.8. 结构分析: (46)7.9. 主要结构材料: (47)7.10. 主锅炉间屋盖 (48)7.11. 烟道及烟囱 (48)第八章电气、控制工程设计说明 (49)8.1.设计说明书 (49)8.2. 主要电气设备表 (54)第九章锅炉微机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56)9.1概述 (56)9.2系统结构 (56)9.3系统原理 (57)9.4.系统设计 (59)第十章供热管网工程设计说明 (68)10.1供热管网的型式 (68)10.2.供热参数的确定 (69)10.3热力网走向 (69)10.4.热力网型式及敷设方式 (70)10.5.补偿方式 (70)10.6.热力网连接及保温结构 (70)10.7.管材、附件、防腐及保温 (71)10.8. 管网安全性分析 (78)10.9. 管道试压、冲洗及质量验收标准 (79)10.10.水力计算: (79)10.11.水压图 (83)10.12穿越公路及河流、干渠和其他障碍物的措施 (84)10.13重要节点的保护 (84)10.13. 管网土建工程 (84)第十一章换热站 (88)11.1方案原则 (88)11.2换热站原则系统 (88)11.3换热站的设置 (88)11.4换热站设备选型 (89)第十二章主要工程设备、材料汇总 (90)12.1.热源部分主要设备、材料表 (90)12.2.室外供热管网主要设备、材料: (91)12.3换热站设备选型 (91)第十三章供热设施节能专篇 (92)13.1.用能标准和设计规范 (92)13.2.供热能耗现状 (93)13.3. 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和能耗指标分析 (93)13.4. 供热设备节能技术应用内容 (93)13.5 节能技术应用 (94)第十四章环境保护 (100)14.1.环境现状 (100)14.3. 本项目主要污染设备治理工艺 (101)14.4.本项目主要污染治理措施及效果 (102)14.5用水量及污水排放状况 (104)14.6.噪声污染治理 (104)14.7.绿化 (104)14.8.项目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104)第十五章消防、安全及工业卫生 (106)15.1概述 (106)15.2防火防爆 (106)15.3 防电伤、防机械伤害及其他伤害 (107)15.4防寒防冻及通风 (107)15.5消防 (107)第十六章供热安全保障及应急预案 (108)16.1供热安全保障 (108)16.2应急预案 (110)第十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111)17.1项目管理机构 (111)17.2工程建设管理 (111)17.3工程使用管理 (113)第十八章工程投资概算及招投标 (114)18.1工程概况: (114)18.2编制依据: (114)18.4 工程投资计算 (116)18.5 工程招标 (116)第十九章项目效益分析评价 (121)19.1财务效益分析评价 (121)第二十章项目实施计划和结论 (125)20.1项目实施计划 (125)20.2建设进度安排 (126)20.3结论 (126)20.4 建议 (126)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XXXXXX集中供热工程改造项目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1.1.2. 项目建设单位XXXXXX1.1.3. 项目建设单位简介XXXXXX供热公司于2002年由政府出资正式成立,是XX部唯一一家有供热资质的企业。

主要负责XX部集中供热工程。

公司现有集中供热站1座,占地面积21亩,内设锅炉房3个。

现状总供热面积为:59.8万㎡其中包括:(一)1号锅炉房为2003年建设,安装2台10t(7MW)低温热水锅炉,供热方式为75℃-50℃低温水直供,现状供热面积为13.5万㎡。

(二)2号锅炉房为2011年建设,安装2台10t(7MW)低温热水锅炉。

供热方式为75℃-50℃低温水直供,现状供热面积为13.8万㎡。

(三)3号锅炉房为2013年建设2台20t锅炉房一座,安装2台20t(14MW)高温热水锅炉,建设换热站6座,热方式为130℃-80℃高温水间接供热,现状供热面积32.5万㎡。

1.1.4.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由于近几年XX部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和工业园区的大力开发建设,区域内供暖面积急剧增加,据统计现状总供热面积为59.8万㎡,2014年底已建成的保证性住房小区有三个:阳光小区、江南小区、学府小区,总面积约为30万㎡,其中18.2万㎡由于热源已满负荷还未供暖。

2014年正在建设中,2015年建成供暖的XX小区面积约为20万㎡,因此到2015年底整个区域的采暖面积将达到98万㎡根据《XXXXXXXX部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某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预测,XX部近期规划人口2.2万人,近期(至2020年)供热面积约为120万平方米,远期(至2030年)规划人口为3.0万人,供热面积约为150万平方米。

XX场原有供热设施已无法满足近期供热需求,为改善区域目前的供热现状,满足居民供热需求,应XX相关部门邀请,我院于2014年10月中旬派出项目组对现场进行了踏勘,收集基础资料,对XXXX区域供热现状进行了详实的调查。

并于2015年2月中旬完成了XXXXXX集中供热工程改造项目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XXXX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1.2. 编制依据1、《XXXXXXXX部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某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2. XXXXXX供热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5.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6.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8.《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9.《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1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1. 其它相关的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法规12.《集中供热设计手册》13.《城市供热手册》14.《供暖通风设计手册》15. 编制中执行的规范、规程:1)《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2)《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2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12年版)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9)《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2371-201410)《工业锅炉水质标准》GB(T)1576-200811)《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2008年版)12) <<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TSG G5001–2008)1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8)《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2)1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2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21)其它相关的规程、规范1.3. 项目概况1.3.1. 项目建设地点1.3.2. 项目建设年限:2015年-2016年1.3.3.项目建设内容和目的新建2×29MW热源、新建一次水管网1683米(单程)、新建4个供暖面积为10万㎡的换热站。

其目的是完善XXXXXX开发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供热质量,保证近期供热需求。

1.3.4.项目可研编制原则1)在XXXXXXXX部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下,结合供热现状及近期发展规划,从实际需求出发,统筹、合理安排,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以近为主、全面规划、分期实施。

2)选择最优方案、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力求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尽量兼容原有供热设施的技术参数,并力求使供热管网走向合理,减少投资和运行费用。

4)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1.3.5 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1. 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981.7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工程费用1423.91万元,设备购置费1071.86万元,安装工程费128.9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40.83万元,预备费用142.92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