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裂纹和冷裂纹产生的原因
几种焊缝热影响区裂纹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几种焊缝热影响区裂纹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焊接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法,但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热影响区裂纹,这对焊接质量和安全性都有很大影响。
本文将从几种常见的焊缝热影响区裂纹成因入手,探讨对策研究。
一、晶间腐蚀裂纹
晶间腐蚀裂纹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焊缝热影响区内的晶粒边界处发生了腐蚀而引起的。
这种裂纹的成因主要是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焊接工艺的选择不当。
对策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控制焊接工艺参数,采用适当的焊接方法。
二、热裂纹
热裂纹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焊缝热影响区内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承受能力而引起的。
这种裂纹的成因主要是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应力集中。
对策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控制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采用适当的焊接顺序,减少应力集中。
三、冷裂纹
冷裂纹是由于焊接后,焊缝热影响区内的残余应力和冷却过程中的收缩应力引起的。
这种裂纹的成因主要是焊接后的残余应力和冷却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对策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控制焊接后的残
余应力,采用适当的焊接顺序,控制冷却速度。
综上所述,焊缝热影响区裂纹的成因主要有晶间腐蚀裂纹、热裂纹和
冷裂纹。
对策研究应该从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控制焊接工艺参数、
采用适当的焊接方法、控制焊接后的残余应力、采用适当的焊接顺序、控制冷却速度等方面入手。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焊缝热影响区
裂纹的产生,提高焊接质量和安全性。
焊接裂纹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以下为焊接裂纹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一起来看看吧。
1、焊接裂纹的现象在焊缝或近缝区,由于焊接的影响,材料的原子结合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界面而产生的缝隙称为焊接裂缝,它具有缺口尖锐和长宽比大的特征。
按产生时的温度和时间的不同,裂纹可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应力腐蚀裂纹和层状撕裂。
在焊接生产中,裂纹产生的部位有很多。
有的裂纹出现在焊缝表面,肉眼就能观察到;有的隐藏在焊缝内部,通过探伤检查才能发现;有的产生在焊缝上;有的则产生在热影响区内。
值得注意的是,裂纹有时在焊接过程中产生,有时在焊件焊后放置或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才出现,后一种称为延迟裂纹,这种裂纹的危害性更为严重。
2、焊接裂纹的危害焊接裂缝是一种危害大的缺陷,除了降低焊接接头的承载能力,还因裂缝末端的尖锐缺口将引起严重的应力集中,促使裂缝扩展,最终会导致焊接结构的破坏,使产品报废,甚至会引起严重的事故。
通常,在焊接接头中,裂缝是一种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一旦发现即应彻底清除,进行返修焊接。
3、焊接裂纹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由于不同裂缝的产生原因和形成机理不同,下面就热裂缝、冷裂缝和再热裂缝三类分别予以讨论。
3.1、热裂纹热裂缝一般是指高温下(从凝固温度范围附近至铁碳平衡图上的A3线以上温度)所产生的裂纹,又称高温裂缝或结晶裂缝。
热裂缝通常在焊缝内产生,有时也可能出现在热影响区。
原因:由于焊接熔池在结晶过程中存在着偏析现象,低熔点共晶和杂质在结晶过程中以液态间层存在形成偏析,凝固以后强度也较低,当焊接应力足够大时,就会将液态间层或刚凝固不久的固态金属拉开形成裂缝。
此外,如果母材的晶界上也存在有低熔点共晶和杂质,则在加热温度超过其熔点的热影响区,这些低熔点化合物将熔化而形成液态间层,当焊接拉应力足够大时,也会被拉开而形成热影响区液化裂缝。
总之,热裂缝的产生是冶金因素和力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防治措施:防止产生热裂缝的措施,可以从冶金因素和力学因素两个方面入手。
控制母材及焊材有害元素、杂质含量限制母材及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和保护气体)中易偏析元素及有害杂质的含量。
在焊接中什么是冷裂纹和热裂纹

在焊接中什么是冷裂纹和热裂纹低碳钢焊接性分析:(一)冷裂纹碳当量:钢材和熔敷金属的碳含量增加大桥焊条,焊接性变差;硅锰含量增加,焊接性变差;CE值增加,产生冷裂纹倾向增大,焊接性变差淬硬倾向:淬硬组织或马氏体组织越多,其硬度越高,焊缝和热影响区硬度越高,焊接性差。
冷却速度影响因素:(1)钢材厚度和接头几何形状,(2)焊接时母材的实际起始温度(3)焊接线能量大小。
拘束度和氢。
板厚增加,拘束度增加;焊接区被刚性固定,拘束度增加,提高氢致裂纹敏感性钢材成分一定,淬硬组织比例越高,冷裂所需临界氢含量越低,所需拘束应力也就越低,冷裂倾向越大。
组织氢含量一定时,拘束度越大,冷裂纹敏感性越大。
(二)热裂纹在焊接SP过高的碳钢时,一方面:在焊接热影响区的晶界上聚集的低熔点SP化物,引起热影响区熔合线附近的液化裂纹;若板厚较大,沿不同偏析带分布的碳化物等,在T形等接头中引起层状撕裂。
另一方面:当母材稀释率较高时,进入焊缝的SP也偏多,容易引起焊缝中热裂纹。
中碳钢焊接大多需要预热和控制层间温度,以降低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冷却速度,抑制马氏体形成,提高接头塑性,减小残余应力。
合金结构钢种类:低合金钢,中合金钢,高合金钢。
1强度用钢:热轧及正火钢,低碳调质钢,中碳调质钢。
2专用钢:珠光体耐热钢,低温钢,低合金耐蚀钢热轧钢:把钢锭加热到1300度左右,经热轧成板材,然后空冷。
正火钢:钢板轧制和冷却后,再加热到900度附近,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调质钢:900度附近加热后放入淬火设备中水淬,后在600度左右回火处理。
控轧:采用控制钢板温度和轧制工艺得到高强度,高韧性钢的方法。
热轧钢通常是铝镇静的细晶粒铁素体+珠光体组织。
正火钢是在固溶强化基础上,加入合金元素在正火条件下通过沉淀强化和细化晶粒来提高强度和保证韧性的。
热轧及正火钢焊接性分析:Q345(16Mn)裂纹脆化1冷裂纹淬硬组织是引起冷裂纹的决定性因素。
冷裂敏感性一般随强度提高而增加2热裂纹降低焊缝中碳含量和提高锰含量,解决了热裂纹问题。
不锈钢无缝管焊接裂纹的原因

不锈钢无缝管焊接裂纹的原因不锈钢无缝管焊接裂纹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1.热裂纹:热裂纹是焊接冷却过程中高温阶段产生的裂纹,主要存在于焊接金属中,少量存在于近缝部。
分为结晶(凝固)裂纹、液化裂纹和多边化裂纹。
其中晶体裂纹是常见的裂纹,主要发生在杂质元素多的碳钢焊接中。
2.再热裂纹:厚板焊接结构消除应力处理过程中,在热影响区的粗晶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时,由于应力松弛所产生附加变形大于该部位的蠕变塑性,则产生再热裂纹。
产生温度通常在为550℃~650℃。
3.冷裂纹:焊接接头冷却到较低温度下(对于钢来说在M。
温度以下)产生的裂纹称为冷裂纹。
冷裂纹可在焊后立即出现,也有可能经过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出现,这种裂纹又称延迟裂纹,它是冷裂纹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形态,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4.应力腐蚀裂缝:某些焊接结构(如容器和管道等),在腐蚀介质和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延迟开裂;在任何温度下可发生;裂纹发生的位置通常位于焊缝和热影响区;裂纹形态为沿晶或穿晶。
5.层状撕裂:主要是由于钢板中存在分层的夹杂物(沿轧制方向),在焊接时产生垂直于轧制方向的应力,致使在热影响区或稍远的地方,产生“台阶”式层状开裂;产生温度通常在约400℃以下;裂纹发生的位置通常位于热影响区附近;裂纹形态为穿晶或沿晶。
6.工艺不良:不锈钢焊接过程中,如果焊接参数设置不当、热输入过大或者焊接速度过快,都可能导致焊接区域内应力过高,从而导致裂纹的产生。
7.材质问题:不锈钢本身性质不佳,如果存在夹杂物、气孔等缺陷,那么焊接时这些缺陷就会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的缺陷区域,从而导致裂纹的产生。
8.环境因素影响:不锈钢焊接时,环境的氧气、水分等物质会对焊接区域的化学成分产生影响。
如果焊接区域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下,比如制备压力容器时,热应力增大,易导致裂纹的产生。
为了防止不锈钢无缝管焊接出现裂纹,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焊接,选用合格的焊材,避免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焊接。
焊接裂纹的种类及特征

焊接裂纹的种类及特征焊接裂纹是指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裂纹,会对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密封性能产生严重影响。
根据裂纹的形态和特征,可以将焊接裂纹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焊接裂纹种类及其特征。
1. 纵向裂纹:纵向裂纹是指与焊缝平行的裂纹,常见于焊接接头的中心位置。
其特征是裂纹呈直线状,与焊缝平行,并且延伸到母材中。
纵向裂纹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焊接过程中焊接应力和热应力的作用,导致母材塑性降低,从而产生裂纹。
2. 横向裂纹:横向裂纹是指与焊缝垂直的裂纹,常见于焊接接头的边缘位置。
其特征是裂纹呈横向走向,并且延伸到母材中。
横向裂纹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焊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和热应力,以及焊接区域的变形不均匀,从而导致母材的塑性变形和裂纹的产生。
3. 热裂纹:热裂纹是指由于焊接过程中的热应力引起的裂纹。
其特征是裂纹呈细长的线状,常发生在高温区域。
热裂纹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梯度和残余应力的作用,导致焊接区域的塑性降低,从而产生裂纹。
4. 冷裂纹:冷裂纹是指焊接接头在冷却过程中由于残余应力引起的裂纹。
其特征是裂纹呈细小的细沟状,常发生在焊接接头的边缘位置。
冷裂纹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焊接过程中的冷却速度不均匀,导致焊接区域的应力集中,从而产生裂纹。
5. 疲劳裂纹:疲劳裂纹是指焊接接头在长期受到循环荷载作用下逐渐扩展形成的裂纹。
其特征是裂纹呈细小的细沟状,常发生在焊接接头的高应力区域。
疲劳裂纹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焊接接头的设计不合理,焊接质量差,以及循环荷载的作用,导致焊接区域的应力集中和疲劳破坏。
6. 熔合裂纹:熔合裂纹是指焊接接头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熔合不完全或熔融金属的不均匀冷却而引起的裂纹。
其特征是裂纹呈细小的细沟状,常发生在焊缝内部。
熔合裂纹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焊接过程中的焊接参数不合理,焊接材料质量差,以及焊接区域的变形不均匀,导致焊接区域的应力集中和熔合不完全。
焊接裂纹的种类及其特征各不相同。
了解不同类型的焊接裂纹及其产生原因,有助于我们在焊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修复焊接裂纹,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焊接裂纹的分类

焊接裂纹的分类焊接裂纹是指在焊接过程中或焊接后,由于内部应力、冷却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焊接接头内部或表面产生的裂纹。
根据裂纹的产生原因和裂纹形态不同,可以将焊接裂纹分为不同的类型。
下面就几种常见的焊接裂纹进行分类和介绍。
1. 热裂纹热裂纹是由于焊缝热影响区的结构组织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热裂纹通常在焊接过程中或焊接后的短时间内出现。
根据裂纹出现的位置和形态,热裂纹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1) 固相转变裂纹:当金属处于固相转变的温度范围内,由于组织的变化和内部应力的影响,容易产生热裂纹。
这种裂纹通常直接出现在焊缝和热影响区的边缘。
(2) 晶粒边界裂纹: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区和热影响区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晶粒边界处的脆性增大,容易形成裂纹。
这种裂纹通常呈线状,沿着晶粒边界方向延伸。
(3) 退火裂纹:由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或变形,在焊接后的退火过程中,容易引起焊接接头的内部产生裂纹。
这种裂纹通常在焊缝和热影响区内部产生,对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产生负面影响。
2. 冷裂纹冷裂纹是由于焊接后在室温条件下产生的裂纹。
冷裂纹通常是由于焊接接头内部的残余应力和变形引起的。
根据裂纹形态和位置的不同,冷裂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焊接残余应力裂纹:由于焊接接头的热变形以及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容易导致焊接接头内部产生裂纹。
这种裂纹通常沿着焊缝或热影响区的方向延伸,严重影响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2) 氢致裂纹:在焊接过程中,如果焊接材料和焊接环境中存在水、油、脂肪等含氢物质,容易引起焊接接头内部产生氢致裂纹。
这种裂纹通常呈细小的网状分布,对焊接接头的韧性和可靠性产生严重影响。
3.应力腐蚀裂纹应力腐蚀裂纹是由于金属在受到应力和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裂纹。
这种裂纹通常在金属制品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对金属制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产生严重影响。
根据裂纹产生的条件和形态不同,应力腐蚀裂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晶间腐蚀裂纹:当金属在受到腐蚀介质和应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晶间腐蚀和产生裂纹。
焊接纹路分类

焊接纹路分类
焊接纹路可以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裂纹:裂纹是焊接过程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它可能出现在焊缝金属中,也可能出现在热影响区。
裂纹可以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出现的时间进行分类,如热裂纹、冷裂纹、再热裂纹等。
热裂纹通常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熔池金属结晶时产生的应力和应变造成的,而冷裂纹则是在焊接完成后,由于金属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应力和氢的影响而产生的。
焊缝金属纹路:焊缝金属纹路通常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熔池金属的流动和结晶形成的。
这些纹路可能表现为纵向、横向或斜向的线条,也可能呈现为树枝状或其他形状。
焊缝金属纹路的形状和分布与焊接工艺参数、焊接材料、接头形式等因素有关。
热影响区纹路:热影响区是指焊接接头中受到焊接热循环影响的区域,这个区域的组织和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
热影响区纹路通常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热影响区金属的组织转变和应力应变造成的。
这些纹路可能表现为条带状、网状或块状等形状。
总之,焊接纹路的分类取决于其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了解和识别不同类型的焊接纹路对于评估焊接质量、预防和解决焊接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热裂纹和冷裂纹产生的原因

热裂纹和冷裂纹产生的原因一、热裂纹的特征热裂纹常发生在焊缝区,在焊缝结晶过程中产生的叫结晶裂纹,也有发生在热影响区中,在加热到过热温度时,晶间低熔点杂质发生熔化,产生裂纹,叫液化裂纹。
特征:沿晶界开裂(故又称晶间裂纹),断口表面有氧化色。
(2)热裂纹产生原因:①晶间存在液态间层焊缝:存在低熔点杂质偏析 } 形成液态间层热影响区:过热区晶界存在低熔点杂质②存在焊接拉应力(3)热裂纹的防止措施:①限制钢材和焊材的低熔点杂质,如S、P含量。
②控制焊接规范,适当提高焊缝成形系数(即焊道的宽度与计算厚度之比)枣焊缝成形系数太小,易形成中心线偏析,易产生热裂纹。
③调整焊缝化学成分,避免低熔点共晶物;缩小结晶温度范围,改善焊缝组织,细化焊缝晶粒,提高塑性,减少偏析。
④减少焊接拉应力⑤操作上填满弧坑1 / 2二、冷裂纹的形态和特征焊缝区和热影响区都可能产生冷裂纹,常见冷裂纹形态有三种冷裂纹形态 { 焊道下裂纹:在焊道下的热影响区内形成的焊接冷裂纹,常平行于熔合线发展焊指裂纹:沿应力集中的焊址处形成的冷裂纹,在热影响内扩展焊根裂纹:沿应力集中的焊缝根部所形成的冷裂纹,向焊缝或热影响发展a-焊道下裂纹; b-焊趾裂纹;c-焊根裂纹特征:无分支、穿晶开裂、断口表面无氧化色。
最主要、最常见的冷裂纹为延迟裂纹(即在焊后延迟一段时间才发生的裂纹-------因为氢是最活跃的诱发因素,而氢在金属中扩散、聚集和诱发裂纹需要一定的时间)。
(2)延迟裂纹的产生原因①焊接接头存在淬硬组织,性能脆化。
②扩散氢含量较高,使接头性能脆化,并聚集在焊接缺陷处形成大量氢分子,造成非常大的局部压力。
(氢是诱发延迟裂纹的最活跃因素,故有人将延迟裂纹又称氢致裂纹)③存在较大的焊接拉应力(3)防止延迟裂纹的措施①选用碱性焊条,减少焊缝金属中氢含量、提高焊缝金属塑性②减少氢来源枣焊材要烘干,接头要清洁(无油、无锈、无水)③避免产生淬硬组织枣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可以降低焊后冷却速度)④降低焊接应力枣采用合理的工艺规范,焊后热处理等⑤焊后立即进行消氢处理(即加热到250℃,保温2~6左右,使焊缝金属中的扩散氢逸出金属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裂纹和冷裂纹产生的原因
一、热裂纹的特征
热裂纹常发生在焊缝区,在焊缝结晶过程中产生的叫结晶裂纹,也有发生在热影响区中,在加热到过热温度时,晶间低熔点杂质发生熔化,产生裂纹,叫液化裂纹。
特征:沿晶界开裂(故又称晶间裂纹),断口表面有氧化色。
(2)热裂纹产生原因:
①晶间存在液态间层
焊缝:存在低熔点杂质偏析} 形成液态间层
热影响区:过热区晶界存在低熔点杂质
②存在焊接拉应力
(3)热裂纹的防止措施:
①限制钢材和焊材的低熔点杂质,如S、P含量。
②控制焊接规范,适当提高焊缝成形系数(即焊道的宽度与计算厚度之比)枣焊缝成形系数太小,易形成中心线偏析,易产生热裂纹。
③调整焊缝化学成分,避免低熔点共晶物;缩小结晶温度范围,改善焊缝组织,细化焊缝晶粒,提高塑性,减少偏析。
④减少焊接拉应力
⑤操作上填满弧坑
二、冷裂纹的形态和特征
焊缝区和热影响区都可能产生冷裂纹,常见冷裂纹形态有三种
冷裂纹形态{ 焊道下裂纹:在焊道下的热影响区内形成的焊接冷裂纹,常平行于熔合线发展
焊指裂纹:沿应力集中的焊址处形成的冷裂纹,在热影响内扩展
焊根裂纹:沿应力集中的焊缝根部所形成的冷裂纹,向焊缝或热影响发展
a-焊道下裂纹;b-焊趾裂纹;c-焊根裂纹
特征:无分支、穿晶开裂、断口表面无氧化色。
最主要、最常见的冷裂纹为延迟裂纹(即在焊后延迟一段时间才发生的裂纹-------
因为氢是最活跃的诱发因素,而氢在金属中扩散、聚集和诱发裂纹需要一定的时间)。
(2)延迟裂纹的产生原因
①焊接接头存在淬硬组织,性能脆化。
②扩散氢含量较高,使接头性能脆化,并聚集在焊接缺陷处形成大量氢分子,造成非常大的局部压力。
(氢是诱发延迟裂纹的最活跃因素,故有人将延迟裂纹又称氢致裂纹)
③存在较大的焊接拉应力
(3)防止延迟裂纹的措施
①选用碱性焊条,减少焊缝金属中氢含量、提高焊缝金属塑性
②减少氢来源枣焊材要烘干,接头要清洁(无油、无锈、无水)
③避免产生淬硬组织枣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可以降低焊后冷却速度)
④降低焊接应力枣采用合理的工艺规范,焊后热处理等
⑤焊后立即进行消氢处理(即加热到250℃,保温2~6左右,使焊缝金属中的扩散氢逸出金属表面)。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