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川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秋川菜》上集(探索·发现2005-63)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8日 14:25

旧时的成都餐饮行业按地域分帮

1918年,四川省新都县十三岁的农家少年刘建成,家境日渐贫寒,他不得不告别双亲,到成都谋生。像很多穷苦孩子一样,他进城以后,还是只有选择被人视为低贱的厨师这一行,到川菜馆当学徒。

成都,是川菜的心脏,从古到今,川菜都发源于这里。刘建成入行的时候,成都的川菜馆看似互不相干、各自独立经营,实际上是相互联系、分帮分派的。

除了按地域分帮以外,按经营的内容,还分为燕蒸帮、饭食帮、面食帮、腌卤帮。刘建成所在的中市帮,经营的是高档宴席,属于燕蒸帮。

旧时的成都餐饮行业按经营内容分帮

虽说有严格的帮规,但在残酷的生存压力之下,各个帮派里面也偶尔有人犯规,导致帮派争斗。

那个时候,学徒的规矩是“学三年,帮两年”。刘建成五年学徒期满以后,就开始自某生路,在成渝两地的各种川菜馆里打工,人们管这种谋生的方式叫做“跑滩”。

刘建成的滩没跑几年,抗日战争就爆发了,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国人大量流亡四川。正在重庆的刘建成,亲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刘建年轻的时候,正是兵荒马乱的时代。然而,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国难当头的抗战时期,却是川菜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在川菜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明清时代。当时,大量入川的流亡者,把全国各地的烹饪原料、烹饪技法和菜点都带进了四川;不断增加的人口,产生了巨大的餐饮需求;四川丰富的物产,又为川菜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材料。于是,成都和重庆就成为川菜竞技的大舞台,在只有40万人口的成都,一下子发展到近3千家餐馆,平均130个人就有一家。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这些返回家园的人们又把他们已经习惯了的口味带到了全国各地。后来,有人在评价四川对中国的贡献时说:四川,为战争时期的中国提供了后方,为和平时期的中国提供了川菜。

七九年五月,川菜大师在香港表演

1950年,成都解放。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随即展开,全社会实行公私合营。成都市把原来的3千多家餐馆,进行了合并、撤销和搬迁,组建成大约3百家餐馆,并且成立了一个行业工会,叫“饭菜面食业工会”。后来,这个工会改组成饮食服务公司,统一调配餐馆、厨师和烹饪原料。这种国营的格局,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80年代。50年代最闪亮的川菜明星是调往北京乃至国外的厨师。

这是一张中国人都很熟悉的照片。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的身份介入国际事务。会议期间,周总理用川菜宴请了各国要员和名人,卓别林也在应邀之列。

甘国清,四川成都人。50年代以后在中央军委工作,长期负责给元帅们做饭。

川菜进入重大国事活动,始于五十年代。当时,川菜是国宴的一部分,除接待外宾以外,还用于国内的重大庆典。据说,每年国庆节检阅以后,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的领导同志,都要会一次餐,而每次会餐,吃的都是川菜。

史正良

五六十年代的四川,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期。对穷家小户的孩子们来说,厨师这一行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可以吃饱饭。中国烹饪大师、国家特一级烹调师、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史正良就是其中之一。

曾其昌,中国早期的特一级厨师,中国烹饪大师,1985年以后基本旅居海外,如今是美国新泽西一家川菜馆的厨师长。他的学徒生涯,始于六十年代。

川菜包括菜肴、火锅、小吃,总共有7000多道菜,25个味型。在川菜厨房里,按制作的品种,分为红案、白案,按操作工艺,分为炉子、墩子、水案等工种,号称“七匹半围腰”。史正良、曾其昌他们从头学起,一匹围腰也没拉下。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成为了川菜领域的领军人物。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历史走到了一个重大转折点上,全国开始改革开放。川菜的大本营成都,也开始躁动起来。

80年代川菜迎来的新的发展高峰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川菜进入了继明清和抗战以后的第三次发展高峰。当时,国营餐饮企业依然占主导地位,私营企业还未萌芽,但是,人们的收入一天天增加,餐馆的生意越来越好做。最引人注目的,是成都名小吃和国营老店。

当川菜在成都全面红火的时候,向外扩张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川菜界高层人士看准了川菜的巨大潜力,制定了“走出去,把川菜推向世界”的发展战略。于是,发生在80年代初的这几件事,改变了川菜的命运,也改变了川菜厨师的人生轨迹。

1979年,一位香港餐馆老板武树清女士访问四川,时任四川省饮食公司外事科长的陆俊良抓住了这次机会。

在香港打响了,也就在东南亚打响了。很多东南亚国家的知名人士闻讯赶到香港,品尝川菜。这次香港表演,拉开了川菜大规模走向世界的序幕。

成都名小吃

一年以后,四川省在美国纽约41街开办了一家川菜馆,取名荣乐园。美国荣乐园是新中国在国外开办的第一家合资川菜企业,吸引了基辛格、苏尔茨、吴建雄、西哈努克等一大批政要和名人来此进餐。

与此同时,一批日本人来到成都。他们想做一套全世界最大、最豪华的菜谱《中国名菜集锦》。原来的计划是出8卷,其中仅有一卷是川菜。陆俊良觉得日本人小看了川菜,于是故伎重演,见到日本人就提出:暂不谈工作,先旅游三天。

为推广川菜,四川餐饮界做出了巨大努力,他们出版了《川菜烹饪事典》、《大众川菜》等一系列书籍,创办了《四川烹饪》杂志社,在原有技校的基础上,成功地建立起全国惟一的一所烹饪高等院校,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至今,它已拥有在校学生约5千人。

1983年,一个特殊的人群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他们不是人大代表,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厨师,前来出席第一次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史称第一届全国烹饪大赛。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厨师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刘建成被选为大赛评委,曾其昌是四川代表队的成员。

香酥鸭子

在这次大赛上,由5人组成的四川代表队获得了5个大奖,被誉为满堂彩,刘建成被选为中国烹饪协会副主席。四年以后的第二届烹饪大赛,刘建成继续担任了评委。

第一次全国大赛期间,四川厨师们还宴请了邓小平等在京的川籍首长。

赴香港、到美国、编菜谱、办大学、第一届烹饪大赛获得满堂彩,这几件发生在80年代初期的大事,在当时的川菜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唤起了人们对川菜的巨大热情。四川人大量出国,就是始于厨师。整个80年代,四川有数千名厨师,前往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

(CCTV《探索·发现》供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红立 来源:)

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 | 法治 | 经济 | 证券 | 农业 | 主持人 | 科技 | 教育 | 留学| 健康 | 旅游 | 国家地理 | English |

军事 | 视听在线 | 综艺 | 音乐 | 电影 | 电视剧 | 舞蹈 | 戏曲 | 环球 | 体育 | F1 | 篮球 | 足球 | 运动休闲 | 奥运 | 中国电视在线

论坛 | 网评天下 | 电视批判 | 线上故事 | 在线主持 | 少儿 | 动画 | 文化 | 书画 | 历史 | 民俗 | 时尚 | 生活 | 汽车 | 台湾 | 广告

国家地理

首页

往期探索查询

线索征集

探索者

探索全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