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抗旱措施分析
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的研究

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的研究一、玉米根系的组织结构玉米的根系主要由主根和侧根组成。
主根是从胚芽发育而来的,生长势较强,向下伸展,是玉米根系的主要营养器官。
而侧根则是从主根发出的,可以促进玉米根系的吸水吸肥能力,增加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玉米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玉米的根系一般生长在表土0~40cm的范围内,较浅、较密,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十分重要。
二、玉米根系的功能特点1. 吸水吸肥:玉米根系能够将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到植株体内,满足植物的生长发育需求。
玉米根系的吸水吸肥能力直接关系到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 固定植株:玉米的根系能够将植株固定在土壤中,保持植株的稳定生长姿势,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4. 抗逆性:玉米的根系还具有一定的抗逆性,能够对抗土壤干旱、盐碱等逆境环境,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1. 影响玉米根系发育的因素(1)土壤水分: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过多或过少的土壤水分都会对玉米根系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
(2)土壤养分:充足的土壤养分能够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于侧根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3)土壤通气性:良好的土壤通气性能够促进玉米根系的呼吸代谢,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2. 抗旱栽培技术研究(1)合理灌溉:玉米的抗旱栽培首先要进行合理的灌溉,保证土壤中的水分充足。
(2)秸秆覆盖:在播种后覆盖一层秸秆,可减轻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3)根系施肥:在播种时或生长期进行根系施肥,可以增强玉米根系的吸肥能力。
(4)搞好间套种植:间套玉米与其他作物种植,能够利用两种作物的生长习性,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
四、结语玉米根系的发育与抗旱栽培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玉米根系的组织结构、功能特点和抗旱栽培技术的综合研究,可以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也可以为其他作物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学家和农民参与到玉米根系的研究和实践中,为提高粮食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黑龙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全面分析及科学化管理策略

黑龙江省玉米产量多年来位居全国首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玉米栽培中,黑龙江省采用科学的高产栽培技术,配合先进的农用机械高效率完成整地、播种、施肥、植保以及收获等栽培流程,为实现玉米连年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不断提高玉米栽培技术水平,黑龙江省各地区要及时总结高产栽培经验,规范玉米全生命周期内的科学化管理,如此方可保障实现高产稳产的农业生产目标。
一、选地整地1、选地玉米种植地的土壤要具备良好的肥力,尽量选在含氧量10%-15%,空气容积大于30%,土层厚度超过80cm的地块栽培玉米。
2、整地深耕整地,深度为20cm,最深不得超过25cm,避免破坏耕层,降低土壤保墒能力。
整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秋整地对耕层较深的地块,可以在秋收后深松土壤,打碎底层土块,将残留的病菌和虫卵翻入深土层内,避免病菌和虫卵越冬。
秋整地时要同步完成耙茬、深松和夹肥作业,秋起垄后镇压。
(2)春整地对未进行秋整地的地块进行春整地,使用旋耕机灭茬,旋耕深度控制在10cm-15cm,深松土壤,施入底肥。
二、种子处理1、品种选择结合本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选择产量高、抗性强的优质玉米品种,确保玉米品种与种植模式、种植条件相匹配。
2、种子处理用药剂拌种或对种子包衣,提高种子在土壤内的抗病害能力。
包衣使用的药剂可以选择克百威、吡虫啉、噻虫嗪、多福克等药剂。
根据药剂说明书确定合理用量,如选用多福克药剂进行包衣时,药剂浓度为35%,药剂与种子比例为1∶70。
三、播种技术1、栽培模式在黑龙江省玉米栽培中,常见的栽培模式包括大垄行间覆膜栽培、小垄密植栽培以及大垄宽窄行密植栽培等模式,各种栽培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需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种植模式。
在选择不同的栽培模式后,其播种技术要点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基于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模式的播种在栽培中选用中晚熟的玉米品种,一般在秋季整地,同时完成施肥、起垄作业,垄宽130cm,高15cm-18cm。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措施探讨

在一些地区,传统种植玉米的方法已经落后,跟不上我国整体玉米生产总量,从而拉低了我国粮食作物的经济水平,降低了玉米生产总效率。
要全面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加大推广宣传力度。
本文先对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情况从品种的选择到田间管理、合理种植等提高产量的种植技术手段展开讨论,从而落实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我国玉米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一、玉米高产栽培的重要性玉米这种产物,原产于美洲地区,属于谷物的一种,与高粱等作物相似,是外来农作物。
玉米是世界产量最高的谷物品种之一,也是世界人民重要的口粮。
玉米在十六世纪时就传入我国,在我国种植业上历史发展久远,从明朝开始就作为我国基本农作物,也是从古到今我国人民常吃的粗粮品种之一。
玉米耐旱耐寒,对生长环境不挑剔,适应能力也比较强,种植成本也比较低,所以也是我国农民常种农作物。
而且玉米的食用价值也比较高,富含维生素,像玉米叶玉米棒玉米杆也有着其他方面的用途。
而且玉米易丰收,不需要过多的打理,可以说是有土即可,所以在我国全国各地均有种植。
玉米除了作为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以外,还对加工饲料养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有利于各项产品的开发与利用。
除了加工玉米食物,还可以加工成畜牧业的饲料。
而且玉米所含的成分可以提取,作为工业原料,例如比较环保的乙醇汽油。
但是近两年,由于城市迅速发展崛起,农田被占用,农业田地逐渐变少,随之劳动力数量也在减少,导致种植玉米的农民数量不多,玉米的种植范围和产量也开始降低,给我国农业带来了减产的风险。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1、品种的选择在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中,玉米选种是关键。
玉米品种直接会影响我国玉米的产量,品种不好的玉米品质产量也比较一般。
在挑选种子时,还要看每年玉米种植现状和目前我国的市场需求,哪种种类需要多,选择哪种。
选种的第一环节,就是选取的种子要考虑是否与当地环境气候相适应。
第二点是要尽量选择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的地区。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玉米栽培时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改善传统栽培方法的不足,大幅度提升玉米產量与质量。
文中分析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归纳技术要点,给出具体的技术推广策略。
标签: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对策略逐步推广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玉米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化发展。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整合了施肥与灌溉环节,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合理应用这一技术,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
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优势及推广现状(一)技术优势传统玉米灌溉以大水漫灌为主,需要修建田埂与垄沟。
通过利用高产栽培技术,直接将灌溉管道铺设在地下,不需要再次修建田埂或垄沟,能够节省约5%左右的土地,进一步提升耕地利用率。
同时,运用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农业设备作业质量,减少耕地的浪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多选择管道输水方式,如膜下滴灌、微灌等,将水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还可以在供水系统中融入可溶性化肥,水肥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通过输水管道直接将肥料作用到玉米根部,还可以节省水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化发展。
利用高产栽培技术节约30%以上的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快土地流转。
(二)推广现状1、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玉米大面积生产中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可以节水增效,促进玉米产量的提升。
但现阶段政策补贴标准偏低,缺少足够的技术推广经费,直接制约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不利于玉米产量与生产效率的提升。
2、重视设备忽视技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重设备、轻技术,虽然机械化生产大图度提升粮食生产效率与产量,但却忽视研发与推广新技术,直接限制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需要设备与技术融合,仅重视设备建设忽视技术培养,不利于技术的推广。
3、技术研发集成不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程度偏低,尤其是玉米栽培过程中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程度偏低,造成该技术无法发挥自身优势。
旱地夏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般 可 增 产 1 名 另 外 . 可 以 采 用 药 0。 还
抗 旱 能 力 。 因 是肥 地 使 玉 米 根 系 向土 原 壤深 层 伸 展 , 提高 了吸 水 抗 旱 能 力 。 旱 作 玉 米 的 另 一 项 重 要 经 验 就 是 增 施 化
肥 , 加秸秆和根茬 还田量 , 无机促 增 以 有 机 。旱 地 玉 米 施肥 的原 则 是 : 肥 为 基 主 。 肥 为 辅 。 肥 方 法 : 是 种 植小 麦 追 施 一
五、 蓄水保墒 , 提高水分利用
率
夏 玉 米 生 长 季 节 内 一 般 年 份 降 雨
排 在 雨 季 来 临 之 前 。 争 在 6 2 日 以 力 月 0 前 播 完 。要 大 力 推 广 铁 茬 播种 技 术 , 即
在 麦 收 后 不 经 过 耕 地 、 地 , 用 机 械 整 利 化 作 业 ,贴麦 茬 中 间 开 沟 进行 播 种 。 播
盖 物 , 施 在 土 壤 表 面 , 后 即 形 成 一 喷 干 层 连 续 均 匀 的膜 , 以封 闭土 壤 。 用
水 分 后 晾 干播 种 ; 用 2  ̄ 0 g k 萘 或 0 4m / g
乙 酸 浸种 , 玉 米 抗 旱保 苗 也 有 良好 的 对
六、 坚持适 当晚收
玉 米 适 期 推 迟 收 获 的 标 准 是 苞 叶
四、 科学 施肥 。 以肥 调水
旱 地 玉 米 土 壤养 分相 对 较 低 。 施 增
播种。经过抗旱锻炼的种子 , 根系生长
快 , 苗矮壮 , 片 增宽 , 水量较多 , 幼 叶 含
一
有 机 肥 料 , 善 物 理 性 状 , 挥 土 壤 蓄 改 发
水 、 水 、 水 的 能 力 , 以 提 高 玉 米 的 保 供 可
山西南部夏播玉米抗旱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高。
围绕合理增加种植密度 和抗 旱节 水 , 结合当地生产
次蒙头水 , 以保 证苗齐苗全 。 大喇叭 口至授粉期是玉米 的需水临界期 , 足此时期 需水 是玉米高产的关键 , 满 根据
实 际 ,我们 提 出 了夏玉 米节 水 高产 配套 技 术方 案 , 于
20 0 7~2 0 0 8年在夏 玉米种植 区的临 汾市尧都 区进 行 了 多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 ,总结形成 了晋南夏播玉米 的节
生育期 10~15d 目前适宜 的品种主要有郑单 9 8 先 0 0 。 5、
玉 3 5浚单 2 等 。 3、 0 种植密度( 留苗 ) 加大到 7 0 0 0 0 5 0 —9 0 0
术策略 , 并研究 了玉米高产栽 培技 术 , 进行 了玉米节水 高
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 。针对 山西省不 同玉米生态 区的生
麦收后 留高茬 , 或用秸 秆粉碎机灭茬覆盖后 , 再利用 免耕播种机及时播种 。播种越早越好 ,一般不迟 于 6月 2 0日。采用宽 窄行种植 , 宽行距 为 7 5~8 窄行距为 Oe m, 4 0e m。播 种深度 3 m。 ~5 e
3 配 方, 自然 条件对玉米 生长发育极
株 /m , h 根据 品种特性 、 种植方式和土壤肥力可适 当调整
留苗 密 度 。
2 改 麦 收前 套 种 为麦 收 后 免 耕 直 播
产实 际, 开展多点试 验示 范 , 总结 和提 出科学实用有效 的
玉米节水高产高效 的栽培技术模式 ,旨在指导 和规 范玉 米种植技术 , 促进 山西省玉米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 山西省南部属 于黄淮海夏播玉米 区,属夏播玉米 中 早熟 区 , 区域属温 带半湿润气 候 , 该 无霜期 10~ 0 , 8 2 0d 年均 降水量 5 0—6 0 0 5 mm ( 多数集 中在 6月下旬至 9 月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分析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分析杰恩思古丽·居马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上户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 额敏 834603)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需要重视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加强技术实践与管理能力,以此才能有效提高玉米种植水平。
本文基于工作实践,从玉米播种、管理以及病虫害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研究。
1 科学播种合理密植1.1 适时播种玉米作为一类适应能力较强的农作物,能够对温度较为敏感,因此在灌浆过程中需要保持其适宜的温度,通常在23℃左右。
如果需要在夏季种植玉米,则需要考虑其灌浆温度,因此玉米需要在合适的温度,即尽量适时进行播种。
1.2 合理密植密植程度将直接决定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而玉米的密植则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肥力、当地的天气情况等。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在粮食种植之中,除了小麦的种植密度较大以外,以玉米为代表的其他农作物种植密度都较小。
因此,通过适度提升玉米种植的密度,能够在单位面积上产出更高的产量。
根据测算来看,每亩玉米产量在500公斤以上的种植地,紧凑型玉米每亩定植在4500~6000株,非紧凑型玉米每亩定植在3500~4000株。
2 田间管理2.1 查苗补苗中耕除草首先,做好补苗处理。
在玉米出苗后,需要第一时间进行田间巡逻的工作。
尽管我国农业技术已经较为发达,但即使是再好的种植方式,玉米都会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出现缺苗的现象,而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有病苗与肥力不够等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农户需要通过田间巡逻的方式,及时进行玉米苗的补充。
同时,在补充苗体后,还需要一定程度上进行肥料的追加,如氮、磷、钾等常见的肥料,确保玉米能够茁壮成长。
除了补苗以外,良好的除草作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环节。
由于单块土壤的肥力、水分往往较为有限,如果杂草较多则会抢夺玉米本身发育所需求的必备养分,因此农户要重视杂草拔除的作业。
可采用化学防治剂喷洒农药和人工拔除相互结合的方式,确保在对玉米本身负面影响最小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工作。
试析玉米高产的制约因素与相应的技术方法

试析玉米高产的制约因素与相应的技术方法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高产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的高产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方法来解决。
本文将从土壤、气候、病虫害、种植管理等方面试析玉米高产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法。
一、土壤1. 土壤肥力不足:土壤中营养元素缺乏,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技术方法:加强土壤肥力管理,做好有机肥、矿质肥的施用,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技术方法:合理进行土壤水分管理,采取适当的灌溉措施,保持土壤水分,提高玉米产量。
二、气候1. 干旱灾害:气候干旱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2. 气温变化:气温异常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影响产量。
技术方法: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如加强田间管理、调整种植时间等,以适应气温的变化,提高玉米产量。
三、病虫害技术方法:采取防治病害的措施,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害的防治。
2. 虫害:玉米螟、蚜虫等虫害也会对玉米产量造成影响。
四、种植管理1. 种植密度不当:种植密度不当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技术方法:合理确定种植密度,避免过密或疏松的情况,以提高玉米产量。
2. 土壤深耕不足:土壤深耕不足会影响根系的发育,影响玉米的吸收养分和水分,影响产量。
玉米高产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方法来解决。
在土壤、气候、病虫害、种植管理等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土壤肥力管理、土壤水分管理,选择抗旱性强的玉米品种,加强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合理确定种植密度等技术方法,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实现玉米的高产。
希望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实践推广,能够解决玉米高产的种种制约因素,使得我国玉米产量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抗旱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06T11:11:38.4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王艳平
[导读] 摘要:玉米是一项重要农作物,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种植。
天津市宝坻区朝霞街道办事处 301800
摘要:玉米是一项重要农作物,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种植。
要想促使玉米产业的飞速发展,就必须针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抗旱措施提出合理化的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随着玉米产量的提高,可大大提升我国粮食的产量,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抗旱措施
引言
目前,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想要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就必须有良好的栽培技术。
不仅要仔细选择玉米品种和种子,寻找适合玉米生长的土地并科学施肥、合理密植,有效去除杂草以及防治病虫害等,还要结合这些内容研究出相对完善且合理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并将其良好地推广,发挥其价值,让广大农民了解并熟练运用新技术,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
1 浅谈玉米高产的栽培技术
1.1 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科学施肥
选择种植区时,需要同时考虑种植区域的周边环境、相关设施以及道路分布情况等,做好全方位的勘查工作。
种植区域应该远离工厂,避免玉米生长受到化学污染。
此外,种植区域需要有土层深厚、通透性强和土质肥沃的土地,保证玉米正常生长。
适量施加有机肥可增加土壤的养分,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元素,促进玉米生长,保障根系发达,提高产量。
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施肥量。
施肥量的多少需要结合土壤条件、当地气候以及玉米品种等因素确定。
同时,在玉米生长期间也要注意对玉米进行合理追肥和补肥。
1.2整体作业
在对玉米种植区域进行整体期间,可以采取春翻灭茬或秋翻地的方式进行。
进行整体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施加有机肥。
一般来说,为了保证整体效果良好,翻地深度应当控制在15-20cm 之间,整体期间,应保持连续作业,尽量不要出现中断情况,以免降低整体效果,对于玉米的种植造成不良影响,见底玉米产量,影响种植物的经济收益。
1.3 育苗播种
玉米播种前,要对玉米种子进行精挑细选,种植者要依据具体种植情况,完成对所需种植的选择,完成对种植的挑选后,应当将种植晒干,同时,在该过程中要进行包衣处理,在对玉米种植进行播种时,要保证耕作层的5-10cm 厚度的温度在8-10℃范围内,这样可以保证玉米种植种植后,能够健康成长。
4-10cm 是进行玉米播种期间,对播种深度的合理控制,一般来说,玉米地播种的用量应当为
2.0kg/667m2[1]。
1.4 田间管理
玉米高产栽培期间,为了保证栽培作业的顺利进行,还要做好相应的田间管理工作,这也是玉米种植期间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玉米种植田间管理中,农民要依据自身多年种植玉米的而经验,对玉米的种植后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同时,在该过程中,依据判断结果,以及种植玉米区域的具体气候情况,对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的玉米进行适当追肥,并且,要在该期间做好相应的除草作业。
通常来说,在玉米播种前,农民应当依据田间杂草的生长情况,选择相应的除草器,完成对田间杂草的处理,避免玉米种子在生长过程中,田间的杂草于玉米争夺水分、营养,阻碍阳关对玉米种植的照射,从而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在玉在具体生产期间,农民还应当依据玉米的具体生长情况,适当追加尿素等肥料,针对生产姿态相对较远的玉米植株来说,可以对这些玉米植株进行二次追肥,从而为其生长提供足够的影响成份,避免由于营养成份不足,导致玉米的成长受到影响。
如果进行田间管理期间,气候过于干燥,导致土地干燥,此时,要及时对玉米种植的区域的土地进行浇水处理,避免玉面植株过早出现干枯、早衰等多项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玉米地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会降低玉米产量。
1.5 病虫害防治
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玉米病虫害放置区间,农民在具体作业期间,应坚持以预防为主护,治理为辅的方式模式,具体质量期间,尽量减少对农作物的应用量,减少玉米中农药残留,同时,也避免由于农药使用量过大,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应当加强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从玉米的具体种植情况来看,常见的病虫害有棉铃虫、纹枯病、丝黑穗病等,在病虫害防止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减少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1.6 播种与密植工作
播种与密植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对玉米的生长,以及最终的产量都会造成直接影响。
农民在进行玉米播种与密植期间,一方面要对种植玉米区域的海波、气候、水环境等各项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全面考虑播种密植的具体情况。
同时来说,玉米播种密植要确保玉米植物的均匀与整齐性,在玉米播种密度选择上,最好将玉米植物行距控制在60cm-75cm 之间[2]。
2 浅谈玉米高产的抗旱措施
2.1加强对玉米各个生长阶段水分控制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必须有大量的水分予以支持,所以农户必须开展保水工作。
一旦发现玉米地存在干涸的潜在可能,就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尤其是在土壤翻耕过程中,必须做好深耕深翻,做好对土地的灌溉,以求更好保证土壤本身的含水量,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
而玉米由于后期种植的过程中对水分的含量要求进一步提升,所以仅依赖于土壤中的水分是远远不够的,生产者需考量土壤灌溉方式,加强田间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灌溉,保证玉米的正常发育。
针对部分土壤情况相对薄弱的种植区域,可适度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做到水分、养分同时增加,如果气温相对较高,农户就必须增加人力成本,在玉米田间铺设稻草秆或麦秸,用以避免因太阳直晒导致水分蒸发现象。
同时,降水时能够更好吸收天然水量,即使稻草秆或麦秸因长期铺设腐烂变质,也能够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料,确保提升土壤活性,为后续种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获得更好的玉米质量与更高的玉米产量[3]。
2.2 选择合适的季节种植玉米
玉米是生长力顽强的农作物,自身就具备一定的抗旱性。
农业人员针对种植环境选择优良的高产种子后,可利用玉米苗早期抗旱的特
点,采用与红豆或者豆角连种的办法,利用种植地的墒情期,满足玉米出苗时的用水量,还可以有效的保证玉米生长期所需要的实际温度,以提升玉米的产量。
另外,有条件的情况下,播种前可喷洒些抗旱剂,保证玉米的出苗率,最终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
2.3 合理掌控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过高,是导致玉米干旱产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过于密集的种植环境,不利于土地对玉米作物水分和养分的输送,不利于光照。
由于水分和养分的供给不足,阳光照射不够,导致玉米作物进行“争抢”,反而不利于玉米作物的生长。
在种植时,要适当的调整种植的密度,保证种植密度的合理化、科学化。
在实际的种植中,可采用宽窄行的种植方式,优化土地的利用度,增加光照,从而保证玉米的健康成长。
2.4 重视田间的管理
农业人员要足够重视田间的管理,要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定期为玉米作物浇水,保证土壤的湿度;要安排定期到的除草时间,避免杂草吸收土壤的水分和营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玉米作物生长的水分和养分。
另外,在玉米的幼苗期,要进行适当的锄土,帮助幼苗牢固的扎根[4]。
结束语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受到我国农民固有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农民无法及时了解并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致使玉米的质量和产量难以有效提升。
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农业生产抗旱措施综述[J].郭志伟.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09)
[2]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抗旱措施[J].张淑成. 种子科技.2019(02)
[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抗旱措施[J].代文友. 新农业.2019(09)
[4]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抗旱措施[J].宋张红. 河南农业.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