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三顾茅庐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8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8篇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田字格前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真知像美玉,如原油,只有用“探索”这部钻机才能探知它的秘密。
现在就用我们的一双慧眼来探索第八课。
板书:三顾矛庐生:老师,你写的“茅”错了,应该是草字头的。
师:噢,草字头的,说明这个字指什么?(草,老师加上草字头)那茅庐指什么?(草盖的房子)课文中是怎么说这座房子的?(草堂)师:说得好,草堂是谁住的?(诸葛亮、诸孔明)好,有人说诸孔明……(不对,诸葛是个复姓,应该是诸葛孔明。
)说得好,你们还知道哪些复姓?(东方、欧阳、慕容……)师:题目中的“三顾”是什么意思?(三次去拜访)谁三次去拜访谁?(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
)从这个“三顾”你体会到什么?(刘备尊重诸葛亮)那“三顾茅庐”的意思是?(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
)是,这是字面上的意思,后来成了成语,就表示……(诚心诚意地去邀请。
)二、初读课文1、范读。
提问:“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三顾茅庐”?课文是怎么写的?2、自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a.生字卡片;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b.重点字音: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
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__主要结构:略写前两次,详写第三次。
8《三顾茅庐》笔记

8、《三顾茅庐》笔记一、字词:1、多音字:塞sāi(塞车)觉jiào(睡觉)处chù(住处)sài(塞外) jué(感觉) chǔ(处理)sè(塞责)2、近义词:辅助(辅佐)茂密(茂盛)悠然(悠闲)诚心诚意(真心实意)策略(方略)尊重(尊敬)时机(机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3、反义词:同意(反对)蜿蜒(笔直)清澈(浑浊)诚心诚意(虚情假意)二、中心思想: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三、课文内容填空:1、分段:(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刘备两次去隆中见诸葛亮,都没有见着,失望而归。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这是全文的重点。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3、本文是根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关内容改写的,讲的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4、本文叙写了刘备三顾茅庐,侧重描写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从文中对刘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诸葛亮是诚心诚意的,他是一个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人。
他请诸葛亮的目的是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这既反映出刘备是个胸怀大业的人,也暗衬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诸葛亮是个才华横溢、料事如神的人,他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5、本文的写作特点:①鲜明的对比:写了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的两种不同的态度。
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②精妙的比喻:(1)诸葛亮的住地是隆中,那里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这里的“卧龙”既是用来比喻山冈的形状,也是暗指诸葛亮。
(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3)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刘备把自己比作鱼儿,把诸葛先生比作水,可以用成语“如鱼得水”来形容他们的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三顾茅庐生字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三顾茅庐生字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三顾茅庐》生字1【顾】读音:gù巧记:预先无备(),又遭厄()运。
字义:①回头看,泛指看②照管,注意组词:①回顾左顾右盼②兼顾造字:形声法造句:上课时,我们不能左顾右盼,要认真听讲。
笔顺:左部第一笔横略短;右部点要有力。
2【茅】读音:máo巧记:“矛”上长草(艹)。
字义:茅草,草本植物,又叫白茅,叶条形。
可用来覆盖屋顶或制绳索组词:茅屋茅庐茅草造字:形声法造句:那个茅屋已经很旧了,可能很多年没人住了。
笔顺:上窄下宽。
最后一笔撇要尽量伸展。
字歌:古代兵器有长矛一种茅草叫白茅3【诸】读音:zhū巧记:言(讠)“者”不可少,大家坐一起。
字义:①众,许多②“之于”或“之乎”二字的合音组词:①诸位诸多②付诸实践造字:形声法造句:希望诸位对这个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笔顺:“者”第四笔撇伸展,“日”左竖在竖中线上。
4【葛】读音:gě巧记:喝水无口(曷),草(艹)遮头。
字义:姓,葛氏源于葛天氏,出自远古部落葛天氏族,属于以部落名为氏组词:造字:形声法造句:葛师傅是厂里年龄最大、资历最深的工人。
笔顺:上下部分宜紧凑。
上横稍长;“日”宜扁。
字歌:草头人姓葛口渴把水喝做事竭尽力欠身不歇着5【宜】读音:yí巧记:宝盖(宀)加“且”字,大小正合适。
字义:①适合,适当②应该,应当(多用于否定式)组词:①适宜相宜景色宜人老少皆宜②事不宜迟造字:会意法造句:九寨沟景色宜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笔顺:“宀”的点在竖中线上;下部横画间隔要均匀。
6【堂】读音:táng巧记:一个和尚()为户主,精心耕种这块“土”。
字义:①正房,高大的屋子②专供某种用途的房屋③过去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组词:①堂屋礼堂②课堂食堂饭堂造字:形声法造句:在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
笔顺:“”不宜过大,“冖”稍宽;底横略长。
第8课三顾茅庐

8三顾茅庐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脉络。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脉络。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
3、解题。
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1、范读。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2、自读课文。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A出示词语B.重点字音: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两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板书: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三、作业:1、描红2、抄写生字新词〖你正在浏览《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吩(feng fen) 辅(fu fu)晌(xiang shang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wo wu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3、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顾茅庐翻译及原文

三顾茅庐翻译及原文《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
一天,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
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
”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
”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
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
”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
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叫人立即备马。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
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
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
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
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
刘备打算三访孔明。
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高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
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
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
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8.三顾茅庐_课件(第二课时)

自学课文第三四两节,思考:
课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刘备的诚 心诚意,用“﹏﹏”划出,并写上理解。 哪些词句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用“——”划出,并写上自己的体会。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 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 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 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 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 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 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 葛亮见面。
三顾茅庐 诸葛亮 草堂 群雄纷争
讨论 半晌 恭恭敬敬 青翠欲滴 时辰
秀丽宜人 辅助 蜿蜒起伏 捆来 尊重 策略
茅塞顿开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 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 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 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 了!”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 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 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 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 了!”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 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 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 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 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 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 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 葛亮见面。
作业:
1、认真读好班书《三国演义》。
2、用“来到…… ,只见…… ” 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此时,你最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刘备 的为人?
求贤若渴,尊重人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
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 的策略。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8 三顾茅庐 苏教版(共53张PPT)

8 三顾茅庐
好长时间 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 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诚心 诚意
古代计时单位,一个 时辰等于两个小时。
半晌
一个时辰 刘备依然在恭恭敬敬地等
8 三顾茅庐
说一说:你觉得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求贤若渴 诚心诚意 心思细腻
8 三顾茅庐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 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 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 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刘备 诸葛亮
鱼儿 水
体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以及与刘备之间的亲密友情。
8 三顾茅庐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三个比喻句。 说说每句中前后两部分的关系。(课后 第4题)
识字游戏
蝴蝶飞来了
蜿
恭
堂 策
讨 顾
葛
8 三顾茅庐
词语解释 (课后第3题)
蜿蜒:(山脉、河流、 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 伸的样子。本课指隆中 的山冈弯弯曲曲。
泰山的道路蜿蜒、 崎岖,令人望而生畏。
8 三顾茅庐
青翠欲滴:欲,将要。 形容绿色多得好像要溢 出来似的。
菜园里辣椒青翠欲 滴,茄子紫得发亮,韭菜 鲜灵灵的,还带着水珠。
关羽(160-220年), 字云长,刘备义弟,三国时 期蜀汉名将,五虎大将排名 之首。民间尊为“关公”, 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 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 “武圣”。
8 三顾茅庐
张 飞 ( 166-221 年 ) ,字翼德,刘备义弟,三 国时期蜀汉名将。五虎大 将排名第二,因其勇武过 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 人敌”。
第二课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简短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简短三顾茅庐是历史上有名的礼贤下士的故事。
讲的是汉末时期刘备三次去草庐拜访诸葛亮,他的真诚终于感动诸葛亮出山辅佐。
1、三顾茅庐诸葛亮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
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
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
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
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
”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
”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
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
”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
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
张飞、关羽竭力劝阻。
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
”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
”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
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
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
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