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总复习之《出师表》复习
中考语文出师表知识点

中考语文出师表知识点一代谋圣诸葛亮,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是智慧的神话。
不论是在行军打仗,还是处理国政时,都是治国能臣。
惋惜最后遗憾毕生,留下一篇出师表。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出师表知识点,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语文知识点:出师表知识点一、生字词崩殂(cú) 恢弘(hóng) 妄自菲(fěi)薄(bó)陟(zhì)罚臧(zāng)否(pǐ) 昭(zhāo)平明之理以遗(wèi)陛下裨(bì补阙(quē)漏行(háng)阵攘(rǎng)除猥(wěi)自枉(wǎng)屈庶(shù)竭驽(nú)钝(dùn) 性行淑(shū)均咨诹(zōu)善道以彰(zhāng)其咎(jiù) 斟(zhēn)酌(zhuó)损益涕(tì)零二、词语说明1.先帝(指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途去世。
崩殂:古代称指帝王之死。
);今天下三分,益州(指蜀汉地区)疲弊(民力贫弱困乏),此诚(实在、果真)危急存亡之秋(时)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懈怠,放松)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边疆)者。
盖(副词,推断原因)追先帝之殊遇(特别待遇),欲报之于陛下(对皇帝的敬称,指刘禅。
)也。
诚宜开张(扩大)圣听(圣明的听闻),以(用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扩大、发扬)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轻视,看不起),引喻(称引、譬喻)失义(恰当),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1.段意:向陛下论述当前的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提升)罚(惩罚)臧否(善恶,褒贬,这里指评论人物的好坏),不宜异同(偏义复词,指不同)。
若有作奸(奸邪的事情)犯科(科条法律),及为(做)忠善者,宜付(交付、交给)有司,论(判定)其刑(处罚)赏,以昭(显示、表明)陛下平明之理(治理)。
不宜偏(左袒)私(有私心),使内外异法(法令不同)也。
初三年级语文《出师表》知识点汇总

初三年级语文《出师表》知识点汇总一、文学常识1.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谥号: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
发明了孔明灯、木牛流马。
代表作《诸葛亮集》,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文集》《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空城计退敌、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设八阵图、三气周瑜摘录诸葛亮的名言: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说(议论性文体)、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书(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记(散文文体,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序(书序和赠序,赠序内容多勉励、称许)3.《出师表》这篇表文,从表达方式上看,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本课有关成语: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实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不知所云:原来是自谦的话,表示自己语无伦次。
现在泛指思想混乱,说的话让人摸不着头绪。
感激涕零:形容极为感激。
现在多用于讽刺。
不毛之地: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30篇精选课内文言文考点《出师表》(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19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出师表》(原卷版)⑴诸葛亮(181一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还曾发明孔明灯、运输工具“木牛流马”。
⑵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
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驻汉中,准备北上伐魏。
临行前,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
⑶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是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呈文。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⑴〔崩殂〕指帝王之死。
⑵〔秋〕时候。
⑶〔内〕朝廷。
⑷〔外〕这里指疆场。
⑸〔追〕追念。
⑹〔殊遇〕特殊的礼遇。
⑺〔开张圣听〕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
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
⑻〔光〕发扬光大。
⑼〔恢弘〕发扬,扩展。
⑽〔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
⑾〔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⑿〔引喻〕称引、譬喻。
⒀〔失义〕不合道理。
⒁〔宫中府中]指皇宫和丞相府中。
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⒃〔陟〕提拔、晋升。
⒄〔臧否〕赞扬和批评。
⒅〔异同〕这里指不同。
⒆〔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
⒇〔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
(21)〔刑〕罚。
(22)〔平明之理]公平清明的治理。
(23)〔内外异法]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24)〔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25)〔志虑忠纯〕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
(26)〔简拔〕选拔。
(27)〔愚〕我,谦称。
(28)〔咨〕询问。
(29)〔裨补阙漏〕弥补缺失疏漏。
(30)〔有所广益〕这里指有启发和帮助。
(31)〔性行淑均〕性情品行善良公正。
(32)〔淑〕善。
(33)〔均〕公正、公平。
(34)〔行阵〕行伍,部队。
(35)〔先汉〕即西汉。
下文的“后汉”即东汉。
(36)〔所以〕这里表示原因。
(37)〔痛恨〕]痛心、遗憾。
(38)〔贞良死节〕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
《出师表》中考知识点总结复习

《出师表》中考知识点复习一、重点字词。
⑴崩殂:古代天子死叫“崩”,又叫“殂”。
⑵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⑶妄自菲薄:随便看清自己。
菲,与“薄“同义,都是鄙薄的意思。
⑷恢弘:弘扬,扩大。
⑸引喻适义:言谈违背道义。
引,称引。
喻,比喻。
⑹陟罚臧否:升降官吏,评论善恶。
陟,升迁。
罚,处罚。
臧,善,这里指表扬。
否,恶,这里指批评。
⑺异同:不同⑻昭…..之理:显示,治理。
(9)淑均:为人和善,处事公正。
(10)倾颓:倒塌,这里指衰败。
(12)痛恨:十分遗憾。
痛,很、极。
恨,遗憾。
(13)平明:公正英明。
(14)裨补阙漏:补救缺失疏漏。
裨,补益。
阙,通“缺”,缺失。
(15)贞良死节:坚贞贤良,能为气节而死。
(16)卑鄙:身世卑微,见识浅陋。
(17)驱驰:奔走效劳。
(18)夙夜:日夜,早晚。
夙,早晨。
(19)不毛:荒凉的地方。
(20)庶竭驽钝:但愿能竭尽平庸之才。
庶,庶几,或许可以,表示希望。
驽钝,劣马钝刀,比喻才能平庸地下。
(21)尔来:从那以来。
(22)攘除:铲除。
(23)彰:表明(24)斟酌损(减少)益(增加):考虑(25)慢:怠慢(26)以彰其咎表明过失(27)以咨诹善道:询问(28)雅言:正确(29)临表涕零:面对眼泪(30)之秋:时(31)良实:善良、诚实的(32)偏私:偏爱私心(33)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二、古今异义字:卑鄙: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今:指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感动激奋。
今:指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
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
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三、翻译重点句子: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现在天下分成三国,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译:皇宫中丞相府里的人,都是一个整体,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异。
如果有作奸邪的事违反科条法律的人⑶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第23课《出师表》复习课件(共6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1分钟)
1、流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课堂探究(一)(1分钟)
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红色生字词的音。
方法指导:边读边标记下列字词,注释中有注
音的,把注音写到文中相应的字词的旁边。
崩殂
妄自菲薄
以塞
陟罚臧否
以昭
以遗陛下
郭攸之 费祎
裨补阙漏 性行淑均
行阵和睦 长史
追念
C、是以先帝简拔以为陛下 因此
D、引喻失义
恰当 义:道理
课堂探究(三)(1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7段)。 2、解释红色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提示:注释中有的,把解释写到文中相应的字词的旁边,注释里 没有的,就采用迁移法、组词法、今义代入法、猜读法等方法来 解释。
躬耕 苟全 不以臣卑鄙 猥自 三顾 驱驰
倾颓( tuí )
驽( nú )钝
夙( sù )夜
猥( wěi)自枉屈
咨诹(zōu)
攘( rǎng)除
斟酌(zhēn) (zhuó)
同 步 初检 读测 课一
文 , 读 准 字 音
5分钟
2.背诵名句: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④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⑤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
负责专职的官员 罚
事的人,应该一律交给 负责专职的官员加以惩
以昭陛下平明之 公平清明
理,不宜偏私, 治理
罚或奖赏,来显示陛下 公平清明的治理。
使内外异法也。
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
出师表中考复习要点知识清单

《出师表》中考复习要点一、基本要点: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
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
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文中成语: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9、思路剖析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四、理解背诵:第一段:(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3)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4)"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
出师表中考复习资料

出师表中考复习资料《出师表》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作为一位优秀的中国学生,在备战中考时,这份历史文化教材也成为了必备的考试资料。
下面是关于《出师表》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
1.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字孔明),他在这篇文书中向蜀汉皇帝刘备表达了战争计划、出兵理由和他的抗战意志,也是一篇令人动容的文学巨作。
这份表词还是中国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2. 《出师表》的背景是什么?《出师表》的写作背景是当时的战争环境和蜀汉政治形势。
当时,曹操的势力正在不断地扩张,蜀汉非常势单力薄。
危急时刻,蜀汉丞相诸葛亮通过《出师表》向皇帝刘备表达了出兵东吴的目的和重要性,同时表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国家的忠诚。
3. 《出师表》的内容有哪些?《出师表》共计1800余字,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前言、建议、要求、独行和结尾。
其中,前言通过称赞刘备的德行来赢得他的信任,建议出兵东吴,要求提供兵马物资和支援,独行表示自己愿意投身战场,结尾则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4. 《出师表》的意义是什么?《出师表》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君臣忠诚”、“克敌制胜”的代表作。
这篇文书为后人留下了关于诸葛亮的智谋、忠诚和责任感等品质的最好见证,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其中,表现人物性格、情感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5. 如何阅读《出师表》?阅读《出师表》需要进行次序分析、归纳和推理等思维活动。
读者应该把握文章的意义和内涵,分析作者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理解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文化背景,这样才能读懂《出师表》的真正内涵。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中重要的经典之作,《出师表》再次成为备战中考时的重要阅读资料。
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修养,也有助于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探究。
中考语文出师表知识点3篇知识点

中考语文出师表知识点3篇一代谋圣诸葛亮,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是智慧的神话。
无论是在行军打仗,还是处理国政时,都是治国能臣。
可惜最后遗憾终生,留下一篇出师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出师表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语文知识点:出师表知识点一、生字词崩殂(c u )恢弘(h 6 ng)妄自菲(f § i)薄(b 6 )陟(zh i )罚臧(z a ng)否(p i )昭(zh a o)平明之理以遗(w。
i)陛下裨(b i补阙(qu e )漏行(h a ng)阵攘(r d ng)除猥(w E i)自枉(w七ng)屈庶(sh u )竭M (n u )钝(dtin)性行淑(sh u )均咨M (z 6 u)善道以彰(zh d ng)其咎(ji u )斟(zh e n)酌(zhu 6 )损益涕(ti)零二、词语解释1 .先帝(指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途去世。
崩殂:古代称指帝王之死。
);今天下三分,益州(指蜀汉地区)疲弊(民力贫弱困乏),此诚(实在、果真)危急存亡之秋(时)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懈怠,放松)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边疆)者。
盖(副词,推断原因)追先帝之殊遇(特殊待遇),欲报之于陛下(对皇帝的敬称,指刘禅。
)也。
诚宜开张(扩大)圣听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1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关键词:以,因为。
卑鄙:身份低微,见。
猥自枉屈:亲自降低身份。
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
枉屈:屈身俯就。
三顾:三次拜访。
由是:因此。
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驱驰:奔走效劳。
句译: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亲自降低自己的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16、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 奸邪凶顽的人。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慢,形容词用为名词,怠慢。
六、复习句子翻译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 以致堵塞忠诚的人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所 不同。
雅言:正言
陟罚臧否 (奖)(惩罚)(善) (恶)
益州疲弊:贫困衰弱
(二)通假字
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 间。
(三)古今异义词
古义 危急存亡之秋 诚宜开张圣听 叹息痛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
由是感激 先帝知臣谨慎
临表 涕零 臣本布衣
今义
秋季 店铺开业 极为憎恨 品质恶劣
诚 帝感其诚(诚心)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 )
(五)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为动词, 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 发扬扩大。
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 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 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亲贤臣。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
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使“北定中原,兴 复汉室”的计划得以实现。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忠心耿耿 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 们受罚或受赏。
4、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 心思忠诚无二。
5、性行淑均 性情品行善良平正。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 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0、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译:我认为朝廷中的事务,无论大小,都应与他商量 11、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译: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
12、庶竭驾钝,攘除奸凶。 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
顽的敌人。
1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
关头奉命出使。
七、复习文意理解
(一)、理解性默写
1.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什么 ?(本文形容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句子)(
赞美那些力挽狂澜的传奇人物的句子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诸葛亮表明自己身份的句子是哪一句?表明作 者 “静以修身”“淡泊明殂
(古时指皇帝死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实在;时)
盖追先帝殊遇
(原来是;优待,厚遇)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显示;治) 是以先帝简拔 (因此;选拔)
以遗陛下
(给予)
行阵和睦
(军队、部队)
菲薄
(轻视) 躬耕南阳 (亲自)
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夙夜忧叹 (早晚) 深入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
非常感谢 做事小心
鼻涕 粗布衣服。
(四)一词多义
中道崩殂( 路 )
道
得道多助(施行仁政) 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成。
咨诹善道( 道理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足为外人道也( 说 )
重任。
若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如果 )
曾不若孀妻弱子( 如 ) 若为佣耕你(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确实;实在 )
于叙
三 8、9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抒发感情
(三)、理解文意
1、作者提出的三项建议①广开言路、②严明 赏罚、③亲贤远佞,其中哪一项是核心?为什 么?
亲贤远佞,正是汉室兴衰的经验总结 。亲 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 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贤臣, 远小人”就一定能“开张圣听”,也一定 能做到赏罚分明,公正无私。这样才能让后主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 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 衰败的原因。
7、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译: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 的将士们在战场上奋不顾身
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 前有扬名做官。 9、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译: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认识到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 的大业的使命。
3、作者回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
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 临崩寄大事(白帝城托孤)
5、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
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6、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表中向后主刘禅陈说了什么请求和愿望?)
庶竭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过失) 咨诹善道 (询问)
恢弘:发扬扩大 引喻失义:恰当 临表涕零:
面对 眼泪
性行淑均:善,平
倾颓:倾覆衰败
倾覆:兵败
闻达:闻名显达
庶竭:希望 竭尽 攘除。铲除
慢: 怠慢 ,疏忽
斟酌损益 (减少)(增加)
以彰其咎:过失
一、文学常识 1、关于“表”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奏议的一 种,即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多是 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或是对某些问 题的看法,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 往带有抒情色彩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
2、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 孔明,是三国 著名的政
治家,军事家。年轻时,隐居隆中,刻苦 攻读史书。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出山 辅助刘备。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 刘禅。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 文章写得周密畅达,代表作是《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 求闻达于诸侯。
4、先后汉兴衰原因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 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二)、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部分 段落
1 一2
3--5
要点
广开言路 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
表达方式 寓情于议
二 6 叙述经历:三顾草庐、临危受 寓情
7 命效忠心愿:托孤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