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调研报告
桂林市公共建筑调研报告PPT课件

桂林微笑堂商夏于1997年6月15日正式开业,总建筑面积5 万平方米,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由地下一层至地上八层,经 营品种近5万种,包括食品、服装、鞋帽、化妆首饰、文体照 材、搪瓷、日用百化、家用电器等。其中,独具特色的地下生 鲜食品超市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同时,作为综合性的商业大 厦,商厦的六楼还设有游戏机城和饮食服务,同样得到广大顾 客的青睐。
关于建邺高新区新城科技园版块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调研报告

关于建邺高新区新城科技园版块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调研报告近年来,立足我国实施城市更新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空间利用对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建邺高新区新城科技园版块作为快速成长起来的科技园区伴随着河西新城的建设不断发展,既具有产城融合、创新驱动和复合经营的新时代园区特质,同时也面临着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与园区的转型发展相矛盾的两难境地。
近期,建邺高新区管委会组织开展了新城科技园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专题调研,先后深入多家园区企业,采取现场考察、听取汇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园区配套设施现状及空间布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新城科技园基本情况新城科技园于2003年经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位于建邺区河西新城东南部,用地面积为4.33平方千米。
本次调研范围聚焦在新城科技园梦都大街以南的区域,总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划分为北部(C)、中部(D)、南部(E)三个片区。
1、载体建设成效显著自2005年至今,新城科技园历经规划设计与筹备阶段、分区建设与培育阶段,进入功能完善与提升阶段,形成高楼林立的园区形象。
目前,园区已建、在建的科研、商办载体项目共50个,涉及总用地面积约90.9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60.8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401.2万平方米。
其中,已建载体项目46个,地块用地面积约82.61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00.2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359.5万平方米;在建载体项目4个,地块用地面积约3.4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60.6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41.7万平方米。
2、现状配套逐步建立经初步测算,已建载体地上建筑面积约359.5万平方米,各类服务配套建筑面积约23.56万平方米,占比约6.6%。
其中,商业配套面积约7.79万平方米,占比约2.2%;酒店配套面积约9.47万平方米,占比约2.6%;租赁公寓面积约6.3万平方米,占比约1.8%。
园区内6大自建载体项目(不含孵化器)总建筑面积约183.2万平方米,已使用配套建筑面积约11.25万平方米,占比6%;空置面积约92.76万平方米,占比50.6%。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苏州火车站位于新老城交界的位置上。
苏州站总建筑面积85700平方米。
其中地下一层为31200平方米,地上2层建筑为54000平方米,主体站房由南、北站房与高架候车厅组成。
一、总体环境分析1.区位因素:苏州火车站地区位于苏州古城区北侧,与古城区仅一河之隔。
而北寺塔、平门、桃花坞也近在咫尺。
2.交通状况:该处位于我国最繁忙的交通走廊——沪宁交通走道的重要客源点,汇集铁路,轨道交通,道路交通,交通繁忙。
苏州火车站周边交通等级分析图3.周边:周边充满了浓郁的苏州特色风情1.古城墙:2.北寺塔3.桃花坞:4.平门二、公共建筑技术图纸1.总平面图2.一层平面图3.地下一层平面图4.剖面图5.立面图6.透视图三、空间构成:1.功能分区1.1功能格局简图:1.2内部功能分区:火车站以一个大厅为主要的集散空间,把主要的功能联系在一起,而且汽车站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南北进口分别靠近高铁售票点和普通车次售票点。
座站台分别供城际和普速列车停靠。
1.3各层基本空间分隔:首层布置基本站台侯车、售票厅和贵宾候车室等。
南站房进站广厅结合广场设计成半室外开放空间。
候车室、售票厅、贵宾室、行包房等结合庭院分列两侧, 秩序井然。
车站内部高达15米的高架候车大厅把南、北站房连为一体普速、城际旅客候车区实现空间共享, 室内小桥流水、环境宜人。
通道、商业服务、辅助用房分隔出不同功能的候车区地下2层是地铁2号线站台层和4号线站厅层地下3层分别是2、4号线的站台层和设备及管理用房。
1.4候车室:高铁进站口在大厅中部,保证了交通的流畅,方便人流的疏导。
(候车室空间分析:候车室分为两层楼,一层主要功能是一个集散空间的作用。
上去二楼有两排自动楼梯,分担了人流量。
饮水处与厕所分布在候车室的两侧的中部位置,保证了人们使用的方便。
)1.5南北广场:在这个建筑体块南北两侧分别有南北两个广场,担负着交通流线的重责的同时也是景观设计优异的休息空间.火车站南广场的公交车由北环辅路进出, 在广场西侧设置首末站。
建筑调研报告范文

建筑调研报告范文建筑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城市建筑的发展现状,探讨建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建议,促进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城市中心区域的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展开,重点关注建筑的设计理念、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等方面。
三、调研方法。
1. 实地调研,选择了城市中心区域的几个代表性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包括商业中心、高档住宅区和公共建筑等。
2. 问卷调查,设计了针对市民和建筑师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城市建筑的看法和建议。
3. 专家访谈,邀请了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进行深入访谈,探讨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四、调研结果。
1. 建筑设计理念。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当前城市建筑设计理念多样,有的建筑注重功能性,有的建筑追求艺术性,而有的建筑则兼顾功能和艺术。
市民普遍对功能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建筑更为欣赏,认为这样的建筑更符合城市的实际需求。
2. 建筑材料。
调研发现,目前城市建筑材料种类繁多,有的建筑采用传统的混凝土和砖石材料,而有的建筑则使用了新型的环保材料。
市民对环保材料建筑的接受度较高,认为这样的建筑更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建筑风格。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城市建筑的风格多样,有的建筑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有的建筑则追求现代化和国际化。
市民对传统文化元素融合的建筑更具有亲和力,认为这样的建筑更能够彰显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五、调研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城市建筑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建筑设计理念单一、建筑材料使用不够环保、建筑风格缺乏特色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市民对城市建筑的认可度。
六、建议。
1. 多样化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者应该结合城市的实际需求和市民的审美观念,设计出更加多样化的建筑,既注重功能性,又追求艺术性。
2. 推广环保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选择应该更加注重环保性,推广使用环保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调研报告小型公共空间

建筑调研报告小型公共空间小型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其具有丰富多样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休闲、交流、娱乐等场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小型公共空间的设计特点以及对城市居民的影响。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多个小型公共空间进行观察和访谈。
这些空间包括公园、广场、社区活动中心等。
我们通过观察空间的布局、设计元素、功能设置等来了解其特点。
同时,我们还采访了一些居民,了解他们对这些空间的使用感受和期望。
首先,小型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注重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观察所访问的几个公园,发现它们都有不同种类的植物,花草树木的绿意盎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自然亲近的场所。
此外,这些公园中还设置了休息亭、长椅等设施,方便人们休息和交流。
这样的设计使得公园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其次,小型公共空间应具备丰富多样的功能。
比如,广场是人们集会、活动的场所,这里应有足够的空间用于人们聚集、表演、游玩。
社区活动中心则应满足居民举办各类社区活动的需求,如舞蹈、手工艺制作等。
通过调研发现,这些小型公共空间的功能设置非常多样,满足了不同居民的多种需求。
最后,小型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参与。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许多居民希望公共空间能够提供更多的娱乐设施,如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
还有一些居民提出了对环境卫生和绿化建设的期望,希望公共空间能够更加整洁和美丽。
这些反馈对于未来公共空间的改进和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小型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它们不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人们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场所。
因此,在设计和规划小型公共空间时,我们应注重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参与。
相信通过细致的设计和改进,小型公共空间将会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
凉亭调研报告

凉亭调研报告凉亭调研报告凉亭作为一种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被广泛应用于公园、教堂、庄园等场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凉亭的功能、设计风格、建设材料及装饰等方面的情况,并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的分析,形成本次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调研目的:了解凉亭的基本概况,包括功能、设计风格、建设材料及装饰等方面的情况,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的使用价值。
调研方法: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
二、调研内容与结果1. 凉亭的功能凉亭通常具有休憩、遮阳、观赏等功能。
通过调研发现,凉亭除了提供人们休息的场所外,更多地作为公园、庭院等公共场所的景观元素,起到增添场景美感的作用。
2. 凉亭的设计风格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凉亭的设计风格广泛多样,包括中国传统风格、现代风格以及结合西方元素的混搭风格等。
不同地域、不同建筑师的设计师风格也在凉亭的设计中得到了体现。
3. 凉亭的建设材料凉亭的建设材料多种多样,其中常用的材料包括木材、石材、铁艺、玻璃等。
这些材料各有其特点,在凉亭设计中能够发挥不同的功能及美感。
4. 凉亭的装饰凉亭的装饰主要包括雕刻、彩绘、灯光等。
这些装饰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凉亭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5. 凉亭的现代应用在现代社会,凉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除了在公园、庭院中被广泛使用外,凉亭的设计也被引入到商业建筑、住宅社区中,使空间更具特色化、文化氛围。
三、调研分析和建议通过对凉亭的调研,我们可以看到凉亭作为一种传统建筑形式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同时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因此,我们建议在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中,合理地融入凉亭元素,使其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此外,应注重凉亭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设计中,可以融入现代科技和材料,使得凉亭在遮阳、防雨等功能上更加完善。
此次调研报告主要对凉亭的功能、设计风格、建设材料及装饰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报告,希望能够为凉亭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建筑调研报告范文

建筑调研报告范文建筑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目标地区的建筑发展现状,包括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技术以及建筑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为未来的建筑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二、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主要涉及目标地区的主要建筑类型,包括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等,同时也将重点关注当地特色建筑,如传统民居、历史建筑等。
三、调研方法。
1. 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走访目标地区的建筑,观察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等情况。
2. 问卷调查,向当地居民、建筑师、设计师等相关人员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当地建筑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3. 文献资料收集,收集相关的建筑资料、设计图纸、建筑技术手册等,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
四、调研结果。
1. 建筑风格,目标地区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中式建筑,也有现代的欧式建筑,同时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
2. 建筑材料,当地建筑材料主要以砖、瓦、木材等为主,同时也有部分建筑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如钢结构、玻璃幕墙等。
3. 建筑技术,目标地区的建筑技术较为成熟,建筑施工质量较高,同时也有一些建筑采用了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如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等。
4. 建筑管理,目标地区的建筑管理工作较为规范,建筑维护和保养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同时也有一些建筑开展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保护了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
五、调研结论。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目标地区的建筑发展较为多样化,建筑风格丰富,但也存在一些建筑风格混杂,建筑文化传承不够完整的问题。
2. 建筑材料和技术方面,目标地区的建筑已经逐渐引入了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但在节能环保方面还有待加强。
3. 建筑管理方面,目标地区的建筑管理工作相对较好,但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需加强。
六、建议。
1. 加强建筑文化传承,应加强对当地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注重发掘和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同时也要在新建建筑中注重文化传统的融合。
公共设施调查报告2篇_调查报告_

公共设施调查报告2篇城市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和首要任务。
城市建设主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城市品位三个方面;城市管理则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
它包罗万象,关系到千家万户,大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小到人的衣、食、住、行。
从根本上讲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要改善城市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近几年,我市加快城市建设改革步伐,强化了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云冈旅游专线改造、城市集中供热一期工程、集贸市场建设、西郊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两路拓宽、城市绿化、广场建设、迎宾大桥建设、古城旧街的保护修缮、小区建设和管理等都为我市增添了靓丽的一笔。
我市不仅被国家评为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云冈石窟还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历史欠帐较多,我市作为一个较大城市,其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与自身地位很不相称,与多数中等城市特别是较大的市相比,建设和管理差距逐年加大。
落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影响了我市的对外形象,并制约着我市的经济发展。
着眼发展,重振大同雄风,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尤为重要。
围绕这个问题,三月上旬,我们先后深入市规划局、市政公用局、环保局、建委、节水办及部分街区、集贸市场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给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供此项专题,供代表审议此专题时参考。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规划滞后,标准不高。
我市的总体规化是84年制定的(97年制定的至今未获批准),到目前分规和详规都没有出台。
由于规划的龙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十多年以来,城市建设就项目论项目而对大同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工业城市在城市特点方面缺乏理性研究,使我市建设缺乏超前意识、形象意识和商品意识,出现了旧城不旧,新城不新,既不传统,又不现代的现状。
二是城管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机构改革前,我市城管体制繁锁复杂,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条块纵横交错,政出多门,说起来是齐抓共管,实际是关系松散,职责交叉,各自为战,形不成整体的城管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以食为天”,进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人口密集而造成住房紧张的大城市,在有限的居住面积开辟一个餐室,目前的许多的学校来说是一件很想解决的是。然而,设计言造一个适合的实用功能完善的餐室,是每一个学校的心声。餐厅中,餐桌餐具是是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配有餐饮柜等等用具。
通过这次调研报告我发现学校食堂较卫生,但是秩序欠佳,管理比较疏松。食堂的筷子问题还有待解决,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感到很快乐。还让我明白了我们调查建筑不光要从建筑的形体上来看它,还要从它的各个平面~立面及其周边的环境来看待这个建筑。学到了勤奋和艰苦才能成功,肯吃苦耐劳是必须的品质,学校食堂较卫生,但是秩序欠佳,管理比较疏松。食堂的筷子问题还有待解决,在调查的过程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感到很快乐。
7整体建筑:从整体上看食堂是有三个部分组成,中间是一个圆柱型的,圆柱的两边是由类似三棱柱的建筑体构成,这三个建筑物使这个食堂变得更加的生动,给人一种新颖的视觉冲击,让我们感觉这里的伙食是很好的,所以这几个简单的建筑实体让这个食堂变得更有气派。
楼顶设计是采用的围墙式,因为本地区雨水较多所以采用的是围墙式的楼顶,这样可以让雨水直接通过排水管道直接流进水道,不会因为雨水的渗透而导致墙体和天花板出现开裂的状况从而进一步保护墙体的完整性。
2.建筑外观造型:
主建筑为一个圆柱型的筒体状,打破了周围建筑的严肃感,为学校食堂增添了一点亲近感,主建筑为四层椭圆建筑,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周围由矩形的立方体围合而成,这种巧妙地结合,圆巧之外又不失庄重,,彰显出现代大学食堂的现代感,表现出了学院与时俱进的办学特点。不过主入口前的两根大柱,乍一看像一个怪兽的两颗大牙。感觉上结合得不是很好。
公共建筑调研报告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食堂调研)
调研对象: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食堂
调研目的:通过对建筑的实地调研,参观。对公共建筑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对其结构、功能、构造等方面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了解。
调研时间:2014年6月22日
调研人员:
调研结果:
1.建筑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食堂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茶园通江大道柏林路8号,食堂傍山而建,处在半山坡位置,属于南山山脉分支地域。食堂位于男女宿舍的中间,正前方有一段长梯与教学楼相连接,方便学生和教师们就餐,使办学效率大大提高了,后方紧挨进校公路,就其交通也是很方便的。就其地理位置来说,是非常适合食堂饭馆类建筑的,唯一不足的是与食堂相接的阶梯太过陡峭,行走太过费力。不过由于是建在半山上,这也是无法克服的。
。
3三楼为员工教师食堂,宴会式布局,班级可以再上面一起聚会,可以让学生好好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关系,让班级的零距离跟好增进学生之间的默契度。
4四层由于特殊原因,没能参观调研。
建筑的主要结构极其造型设计
此建筑为框架结构,灰色的外墙,局部玻璃幕墙,仿木质百叶以及跳跃式的实体造型等元素的运用,体现了餐厅的氛围,简单的体块分离切割的造型手法,造就了体型简洁大方,虚实对比强烈,稳重中不失细节的处理,里面造型充分彰显了食堂的自我个性。各单体建筑造型手法一致,强调建筑群体的整体性,造型新颖,颜色搭配协调,美观大方,新颖的建筑风格,彰显自我的个性。
5给排水部分:食堂消防用水均来自周边的水源,室内室外均有消防用水的工具,每隔110米左右不知一个地上或室外消防栓。生活污水接近生活用水量,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污水经过下水道直接排走。
6员工通道:员工通道在北面,和其他的几面一样也是采用灰色的外墙,局部玻璃幕墙,仿木质百叶,员工通道是食堂的工作人员买菜后把新鲜的蔬菜运进食堂保存,一般闲人不可以进入,食堂每过几天就会在员工通道那里买菜,每次买了菜后就吧蔬菜运进食堂内部进行制作加工。
2二层开创了不同的菜色,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不同的菜色拥有各自的工作厨房,除此之外二层还设有独特的饮食区域,二楼和一层相比,一层的设置与二层相比就像饭馆和餐厅的区别。二层最特别的是不一样的装修布局空间,让人觉得吃饭也是一种享受,在闲暇之余,这也是一个静心的好去处,用不同的木质暗格把二层的饮食区域分化开来,让人吃饭时避免其他人的干扰,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值得说的是靠近弧窗的座位,设计师引用了咖啡厅设计。创造了一种高雅浪漫的气息氛围,更是小情侣吃饭约会的不二之选。同时全玻璃式弧窗可以把我们的视野拉得更远,美景美食都尽收眼底,实在是一种享受。因为学院是新校区,装修得比较仓促,正处于初始试用阶段,通风散热性不好,小细节考虑不是很到位,致使屋面板有水滴溅落,一到天气比较炎热时,散热性又不足,一走进里面,一面热浪猛扑,有些华而不实的感觉。希望有待改进。
建筑主入口:
食堂一二层的主入口紧密相挨,一层主入口是由三扇独立的玻璃门构成,承圆弧形状,与主建筑相似,满足基本的防震、防火、疏散等要求。二层主入口与一段从底层到二层的双跑梯段直接连接,这样的设计更就餐区、校卡服务区、机电房、买餐区、厨房、工作人员(领导)办公室、员工休息室、厕所等组成。入口直接进入就餐区,通过对餐桌的划分对就餐区进行布局。就餐区左右出口各紧连男女寝室楼。一层设有四个出口,其规格基本符合国家法规疏散要求,就餐大厅左右下角分布着机电房,而正对主入口门的是卖餐区,卖餐区为一排十几个卖餐窗口组成。厨房与卖餐区连接。厨房以价格的不同对卖餐窗口进行了分类。校卡服务区设置在大厅左侧中段部分。厕所与员工休息室并排在大厅右上角,与卖餐区形成一个内廊,内廊末端通向进校公路,设计师这样考虑,方便了平时的食物搬运、卸载。避免食物搬运与学生等就餐发生冲突。我认为唯一不好的地方是就餐区的设计,餐桌的布置紧靠构造柱旁,由于大学就餐人数较多,就餐时排起一条长龙,阻碍了过道上的过往行人,且排队也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