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葛长庚菩萨蛮(送刘贵伯)赏析精品热门范文word
菩萨蛮诗文赏析两首

菩萨蛮诗文赏析两首菩萨蛮诗文赏析两首引导语:《菩萨蛮》是温庭钧的作品,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下面我们学习一下其中两首词的诗文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
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懒:句指懒得起来迟:句指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露(一作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赏析前三句都是写环境。
第一句写时间,应该是在后半夜。
第二句写地点,在重帘之后,也就是在闺中。
另外还有“无人语”三字,写环境之静,也点出词中女子孤身一人。
第三句写室内环境,熏炉里麝香已经燃尽(所以才到了“深处”)。
第四句写到人,“卧时留薄妆”,就是说,这女子睡时脸上还留着淡淡的妆。
本来,这是个很美也很幽静的状况,但是透出一股孤寂的情绪来。
下片写女子的思绪。
当年还自惜”,女子在一片寂静中醒来,躺在床上回忆过去,感觉过去的美好都已经不再。
“往事哪堪忆”,往事不堪回首,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是孤身一人,越是回忆过去的美好,越是映衬出现在的孤寂,所以不堪忆。
“花露(落)明月残”,写景,以这种零落的景象暗示女子的遭遇或是思绪。
“锦衾知晓寒”这句意蕴最为丰富,细点说:“晓寒”,不单单是指温度的低,而是说“我一个人孤睡,凌晨所感受到的寒冷”,意思主要是放在“孤睡”上。
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其二)赏析“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
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
“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
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
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
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
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菩萨蛮·回文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菩萨蛮·回文原文翻译及赏析菩萨蛮·回文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菩萨蛮·回文原文翻译及赏析1菩萨蛮·回文冬闺怨雪花飞暖融香颊。
颊香融暖飞花雪。
欺雪任单衣。
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
结子梅时别。
归不恨开迟。
迟开恨不归。
翻译雪花飞暖融了少妇的香脸。
香气的脸上融化了飞花似的雪。
在铺天盖地的雪面前,我凭着单衣抵挡。
尽管我衣服单薄,靠着它就不怕雪欺压。
离别时梅的果子已经结了结子的梅熟时,我们离别。
只要他归来的话,我不恨梅花开得太晚。
梅花迟开了,我愁恨的是他还不归。
注释香颊:少妇的香脸。
欺:压,盖。
任:凭靠。
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十月。
苏轼被贬黄州,“杜门谢客”,冬至后又去天庆观养炼。
在无所收获之后,作该词以解脱。
赏析上片,用烘托的笔法,写少妇暮冬时节站在雪地里,忍着严寒的威胁,盼望郎君归来的情景。
将阻碍爱情的原因归怨于一种客观事物的表达手法,人们称之为“移恨于物”。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点明盼望郎君的时令、气氛与环境。
漫天飞雪扑面来,反觉雪暖了脸,脸融了雪。
冷就是冷,雪就是雪。
冷、雪不可变暖,这纯属于一种心理变化。
雪有人情,人有真理,物随人变。
“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直议少妇穿着单衣,冒着严寒而不动摇的坚贞如一的精神。
一“欺”,一“任”,辩证地烘托了少妇铮铮贞骨的爱情。
下片,以回忆与推进相结合的`手法,深一层地展示少妇思念郎君、盼望郎君而未愿的心态。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忆起甜蜜的岁月,美好的离别。
“梅子”不仅表明少妇与郎君离别的时令,更重要的象征着他们高洁的爱情与青春。
“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再透过一层,道出了少妇此时此地难言之隐痛。
只要你归,我不嫌梅花开晚了我最大的愁恨则是梅花开了,果子结了,你还是不回到我的身边。
“恨”中饱含几分真情,“恨”中平添几分情趣。
可谓牵肠挂肚,刻骨铭心,“恨”思绵绵无尽期。
全词,通过现实与回忆、景物与人情、回环与强化、直写与烘托等相结合的手法,将一位痴心的少妇思念郎君又不能如愿从而产生的愁“恨”推向了高潮。
古代民歌《菩萨蛮》原文及赏析

古代民歌《菩萨蛮》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古代民歌《菩萨蛮》原文及赏析【导语】: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菩萨蛮》原文赏析

《菩萨蛮》原文赏析《菩萨蛮》原文赏析15篇《菩萨蛮》原文赏析1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
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
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翻译深秋的虫声好似哭泣声,惊醒睡梦中的女子,帷帐里的她不由得哭了起来。
每夜独自一人冷冷落落,残更与梦一样长。
寒风呼啸,用力吹着绿帘子,雨却是绵绵地下着。
毕竟已经睡不下去,只听叫寒冷的井外,传来了一声鸦啼。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
罗帏:帷帐。
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
玉肌:指女性莹洁温润如玉的肌肤。
阴风:冬风,此指寒风、冷风。
翠幔:翠绿色的纱帐。
雨涩:细雨缠绵不爽,有滞涩之感。
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形。
金井:施有雕栏的井。
创作背景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元祐旧党被打压,秦观一贬再贬,多次流放,漂泊各地,他在这个时期所写的女性大多独守空房,凄凉悲苦。
这首词即是秦观这一时期的作品,其具体创作年代不得而知,或认为这首词是秦观早期作品,可备一说。
赏析这首词描写的是闺中孤寂情怀。
词一开始即浓墨重彩渲染一种秋夜孤寂的氛围:寒蛩低吟似诉,寒露晶莹如泪珠,已是清冷凄凉之境,紧接着即下一“惊”字,将闺中人那种敏感而脆弱的情丝拨动,继而写她受秋夜清景之惊后的动作神态。
罗帏、鸳鸯锦等闺中陈设,为我们展示出这位闺中人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裕,着以“泪湿”二字,则又与这种富丽的陈设形成对照,衬出其内心的孤独、空虚、失落。
接下来两句,将泪湿的原因作了交待:心上人儿离她远去,她只能独守闺房,那罗帏、那绣着象征爱情双栖双宿的鸳鸯锦被里,只有她一个彻夜难眠的苦心人儿。
夜冷兼心凉的她,置身于锦被之中,却没有一丝的暖意,反而只觉玉肌生凉。
这里,词人不动声色地从环境过渡到了心境,刻画出这位闺中思妇因夜寒生凉到因“独”处而心凉的心理状态。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情,让她心“惊”,引起她一腔幽怨。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1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宋朝舒亶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译文画船上的船夫捶着鼓催促着你启程,在高楼上我端着酒想把你留住。
是去还是留,真叫人难以抉择,此时西江的潮水将要平息。
江潮时常有,只是我俩从此便南北相隔。
今天这酒杯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同饮!《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注释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
捶鼓:擂鼓,击鼓。
把酒:端着酒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樽:酒杯。
《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赏析上片写送别时的情景。
临别依依,行者与送行者,相互留恋,却终于分离。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送别者为行人设宴饯行,两人别离依依,千言万语说也说不尽,一直拖到最后一刻。
捶鼓,犹言敲鼓,是开船的信号。
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楼上把盏劝酒。
“催”,见时间之难以再延。
“高楼把酒留君住”,船家已经“催人”了,而这边还在把酒“留”人。
为人饯行,按说应该先写“高楼把酒留君住”,之所以倒装,正是为了强调分离时的紧迫感。
一”催“一“留”将“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来了,并且带动全篇。
“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行者欲去不忍,欲住不能,正左右为难之时,江水就快平潮了,“西江潮欲平”一语包含了无数未尽之言。
这两句妙就妙在不直接说是去是留,而是通过江潮涨平的景象来说明答案。
江潮涨满之时正是船家趁潮水开航的时候。
下片写别后的怀念。
“知君何日同”,表现出难言的相思之情。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这两句承上片“江潮”而来,说潮水有信,定时起落,而人一旦离去,两人便遥遥相隔再难相见。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
这依然是情景和思忖结合。
词中以回环往复的语言节奏,用来表现依依不舍、绵长深厚的“思致”。
《菩萨蛮》鉴赏

菩萨蛮——敦煌曲子词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菩萨蛮》是在敦煌莫高窟里发现的一系列的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而这一系列的敦煌曲子词实际为唐代民间词。
查阅过很多的资料,终究没有一个一致或者令我满意的描述来定义“小令”,在对比过唐诗、宋词、元曲三大艺术形式后,我个人觉得小令应该是介于宋词与元曲之间的一种文体,却是在唐宋元都有着它的一席之地,曾经买过一本收录唐宋元小令的辞典,从初唐诗人李白到元末元曲家兰楚芳的作品,无一不是让人读来忘怀其中的。
在众多的收录作品中,《菩萨蛮》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首,事实上,是因为很久以前接触到这首小令,才发现还有这样一种文学艺术的存在,进而才买来这本辞典拜读的。
而这首小令,我认为很好的体现了那个一种文化流传的本质,用最近刚刚看到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野生的生命力最旺盛”,这是赵本山用来阐述东北二人转为何收到这样好效应的原因的,想想看当下的赵本山、小沈阳的热潮,就知道这句话有着怎样的哲学了。
小令不似唐诗的字字句句斟酌平仄,不似宋词的豪放或幽婉,它多以词曲的形式在民间传唱,内容简明却蕴含着最朴实的真理,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当然也就能理解它经久不衰的原因了。
作为民歌,爱情是用不褪色的主题,而这首《菩萨蛮》则通过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用自然界种种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来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不移、真挚执着。
开头便点出了主人公是在夜深时分,在爱人的枕畔喃喃诉说了这些爱情的誓言的,我对你的爱恋永不会改变,如果真有停止对你爱恋的一天,也要等到青山腐烂、水面上漂浮起秤砣、滚滚黄河彻底枯竭、白天出现星星、北斗星移转到南边、深夜三更时候看到太阳的那一天。
描绘的语言生动、妙趣横生,却丝毫不见对爱情有亵玩的情绪,反而更是体现了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真诚,相信这样的词句一眼便能让人明白,这样的感情一触及便也能让人领会,久久萦绕在心头。
菩萨蛮全文赏析

菩萨蛮全文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菩萨蛮全文赏析韦庄的《菩萨蛮》是一首组诗,共五首,并且前后顺序不能变化,按照人生经历的前后走向,记录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心理上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送刘贵伯)赏析精品热门范文word
菩萨蛮(送刘贵伯)
葛长庚
宋代
菩萨蛮(送刘贵伯)原文:
_山云冷风萧瑟。
野猿啼罢蟾光白。
听彻太清弦。
断肠云水天。
金陵君此去。
秋入蒹葭浦。
兴满即回辕。
明年二月春。
菩萨蛮(送刘贵伯)拼音解读:
_shān yún lěng fēng xiāo sè。
yě yuán tí bà chán guāng bái 。
tīng chè tài qīng xi
án 。
duàn cháng yún shuǐ tiān 。
jīn líng jun1 cǐ qù。
qiū rù jiān jiā pǔ。
xìng mǎn jí huí yuán 。
míng nián èr yu
è chū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作者生平介绍:
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
遂笃志玄学,别家遍访名师,苦志修炼,参游各地,於惠州得遇泥丸真人,扔归罗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后居广东省海丰县莲花山得道,称为琼绾紫清真人。
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陈楠逝后,游历天下,后隐居著述,致力于传播丹道。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
“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
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
作者生平成就:
葛长庚(1194-·)字白叟,号白玉蟾,闽清(今属福建)人。
入道武夷山。
嘉定中,诏征赴阙,馆太乙宫,封紫清明道真人。
善篆隶草书,有石刻留惠州西湖玄妙观。
所著《海琼集》,附词一卷。
杨慎《词品》卷二谓其《念奴娇·武昌怀古》云:「此调雄壮,有意效坡仙乎。
」又称其他所作「亦有思致,不愧词人」。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
其《贺新郎》诸阕,意极缠绵,语极俊爽,可以步武稼轩,远出竹山之右。
」又卷八:「葛长庚词,脱尽方外气,李易安词却未脱尽闺阁气。
然以两家较之,仍是易安为胜。
」
作者书法成就:
白玉蟾“身通三教,学贯九流”。
融摄佛家与理学思想,纳《易》学以阐丹法,自称“圣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
其内丹学说的基本理论为宇宙生成论和精、气、神的修为。
掺揉易学禅学的“知止”说,认为“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
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
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
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
……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
三者未尝相返离,结成一块大无边。
”白玉蟾师承
陈楠的内丹及雷法,又兼通大洞法箓,斋醮科仪,尤以神霄雷法著称。
在雷法及符咒应用上,认为灵验与否,主要以行法者的内炼功夫高下而定。
他主张以内炼为基础,雷法与内丹术相结合。
而内炼功夫,全赖心之作用。
他称“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无疑则心正,心正则法灵,守一则心专,心专则法验,非法之灵验,盖汝心所以。
”且认为符咒召役的神灵实际上是行法者的精气所化。
白玉蟾对内丹的理解是“身有一宝,隐在丹田,轻如密雾,淡似飞烟”(见《道藏辑要》之《冬至小参文》),他主张性命双修,先性后命,融道教修命之术与佛教养神之方于丹道一炉之中。
白玉蟾的内丹学说理论,奉南宗传统,主张独身清修,他身体力行、终身无娶。
其内丹学说之风格与张伯端、石泰有所不同。
张伯端以顿悟圆通释内丹还虚,白玉蟾则谓“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纯以禅理入道。
又寓内丹于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
对五代以后道教的修炼方术有较大影响。
白玉蟾还是金丹派南宗正式创立者,他先后了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等为徒。
打破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单传的历史。
复归武夷止止庵即传道授法。
同时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
这也标志着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团。
作者藏书:
白玉蟾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弟子彭耜编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
《四言诗帖》是白玉蟾的草书,墨迹,纸本,纵二四·五厘米,横五二·五厘米,全诗凡十一行,共五十字,款署“玉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