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导游词
行走三明记忆(12)惊艳宁化天鹅洞群

行走三明记忆(12)·惊艳宁化天鹅洞群(2017年10月6日分别被《北京金广角摄影论坛》和《中国旅游摄影》评为“精华”和“美图”作品、2018年3月17日新浪博客《晓荷游记》、《视野》《白雪视界》、《旅游走天下》、《行万里路》、《旅游世界》官方主题收录刊载)宁化,自古以溶洞遐迩闻名。
100多年前,文化名人李世熊在其“山川志”中曾赞叹这里“洞壑幽富,不可悉记”,历代文人墨客游览了宁化溶洞之后,曾留下“此间风景自天然,胜迹无双到处传”、“斯是神仙尘外地,游人到此已忘年”等佳句。
宁化有天鹅洞溶洞群,距离县城28公里,因坐落在天鹅山上和洞内钟乳石如同天鹅般洁白而得名。
它是福建省分布最密的溶洞群,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宁化天鹅洞群,含天鹅洞、神风洞、石屏洞、水晶洞、一线天等6个风貌各异的溶洞,由100多个溶洞组成了曲折幽深的地下迷宫,是记载和展现大自然亿万年沧桑巨变的奇石博物馆,有“神州第一地质奇观”之称。
溶洞群的地貌与广西桂林、云南石林相似,均为喀斯特地貌,也是我国南方发育较为典型的石灰岩。
距今两亿八千万年前,这里是一片大海汪洋,沉积了很厚的碳酸钙。
到了两亿五千万年前,由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这里由海洋上升为陆地,沉积岩形成许多断层的裂缝。
又由于这里的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植被茂密,带着二氧化碳和植物酸的水渗入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冲刷、溶蚀作用,使裂缝扩大变形。
同时石灰石被水溶解,滴在地上长出了石笋,滴水的上方石灰石延伸为钟乳石,钟乳石和石笋相接就形成了石柱,展现出大自然雕塑出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
天鹅洞纵深3公里,是水平廊道式与坚井分层式相结合的奇溶洞。
洞分上中下三层,前后7大厅及49个大景,小厅小景不可胜数,层层相接,各厅相连。
洞内钟乳累累,石笋林立,峰峦重叠,湖潭倒影。
这里奇山异石,峰回路转。
洞内垂直景观发育丰彩,钟乳石造型之美,分布之密。
从各个角度看,都是多姿多彩、琳琅满目。
尤其出色的是天鹅洞的“结构紧凑、移步换景,山光水色、活泼多变,且富韵律感”。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宁化这一座美丽的小县城,它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麓,为闽赣两省交界县之一。
这就是我的家乡—宁化县。
我们宁化县紧邻江西石城、广昌县。
于唐开元十三年置县,至今已有1280年历史。
宁化县域面积23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万亩,辖4镇12乡1个华侨农场,是传统农业大县。
宁化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1个原中央苏区重点县,是中央红军长征4个起点县之一,也是中央苏区县之一,被誉为“苏区乌克兰”,且享受西部地区政策待遇。
宁化县石壁是举世瞩目的客家祖地所在地。
2011年底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我们客家人素有爱国爱乡、慎终追远、敬祖穆宗之传统美德。
改革开放以来,在海外掀起了一股"客家寻根"热潮。
1992年开始,宁化县人民政府为满足众多海内外客属乡亲的“寻根谒祖”需求,在石壁村兴建了一座仿古建筑群--客家公祠,世界客家人从此拥有自己的总家庙。
从1995年客家公祠落成至今,每年都举办一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并将每年的10月定为"祭祖月"。
祭祖大典期间,众多海内外客家乡贤千里寻根,共聚石壁、虔诚谒祖,一起参加盛大的祭祖仪式,有祭诞、仪仗、乐舞、主事、仪式等五项程序,而后查阅族谱等史料,细品客家酒娘、石壁擂茶,欣赏客家山歌、舞蹈等艺术表演,祭祖大典庄严肃穆、场面宏大、古典性强、民间文艺节目丰富多彩、客乡情结浓郁。
1997年还举办了"福建省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活动。
十年来,石壁客家祖地景区共接待来自国内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海外24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共27万人次,其中海外寻根祭祖团207个,14309名代表海外80多个客属团体。
我荣幸我的家乡是中央红军长征4个起点县之一,我自豪我们客家人素有爱国爱乡、慎终追远、敬祖穆宗之传统美德,我祝福家乡永远美丽,永远和谐。
老鼠干导游词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这两天呢,小邓带领大家游览了闽西客家之地——宁化,今天小邓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宁化特产,闽西八大干之一的宁化老鼠干。
通过这两天的游览,想必大家对宁化有一定的了解,宁化县位于福建省西部,与江西省石城、广昌县毗邻,地处闽江九龙溪上游,地形以低山丘陵地为主,是个山区县。
红军长征期间,毛泽东率部途经宁化时,曾写下光辉的词章《如梦令.元旦》,词中写道:”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由此可见宁化的“山”。
正是因为宁化属山区农业县,山林广布、田野宽广,所以历来田鼠很多。
这就为福建传统名产,宁化老鼠干的诞生准备了前提条件。
宁化老鼠干,是闽西八大干之一,其实就是田鼠干,是由人工捕捉的田鼠加工制成。
由于长期以来田鼠残害庄稼,农民对田鼠为害早已深恶痛绝,捕捉田鼠,就成为了广大农民由来已久的行动。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早期宁化贫乏穷困,食物缺乏,肉食就更少,而田鼠肥硕又好吃,许多农民就以田鼠充饥,还腌制成干以便长期保存,久而久之就成了当地的风俗习惯。
然而,把捕获的田鼠制成老鼠干,做成菜肴,始于何时、何人,到现在没有发现相关文字记载,所以无法定论。
但是,当地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只说制作老鼠干是“祖传焉的”。
由此可以推断,宁化老鼠干的历史应该有数百年之久。
大家知道什么时候最适合捕捉田鼠吗?每年冬季呢,是宁化农民捕鼠的最好时机,特别是立冬后为捕鼠的旺季。
客家摇篮

客家摇篮在闽赣交界的武夷山东麓,有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
数千万从这里繁衍出动的子民,用他的著称于世的智慧与勤奋,组成了汉民族的一支优秀民系——客家人。
这里,就是客家人的摇篮——宁化石壁。
石壁,宁静而平凡,却神秘而博大。
岁月如河,往事如歌。
西晋的八王之乱、唐末的黄巢起义、宋末的金兵入侵,连绵的战乱,并发的灾疫,迫使中原汉民大批南迁,四处寻找安生之所。
他们挥泪辞别繁华故土,出河洛,经豫鄂,过皖浙赣,餐风宿露。
当他们翻越武夷山脉,抵达石壁时,一片气候宜人、美景如画、被崇山峻岭环护着的处女地展现在他们眼前。
于是,他们结庐而居,拓荒垦植,休养生息,繁衍子孙。
一批又一批客家先民的到来,使石壁的人口日益增多。
为减轻人口压力,客家人又开始向闽西、粤东、台湾、东南亚各地拓迁。
于是,石壁又成为客家人迁往海内外的中转站。
客家先民的到来,使宁化愈发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唐开元十三年建县以来,从唐宁到明清,许多仁人志士活跃在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仅载入《中国历史名人大辞典》的石壁客家人就达三十名之多。
宋至清代,一百四十余位宁化人著书说三百余部,其中郑文宝的《江表志》、罗登标的《易学阐微》、雷宏的《读书偶记》等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
明末清初李世熊著述丰富,志节高尚,其《物感》被称为我国第一部伊索式的寓言集,所篡的《宁化县志》被称为天下名志。
清代书画黄慎,为“扬州八怪”之一,享有“诗书画三绝”称誉。
理学家雷宏主张穷理致知,躬行实践,时人称之为“天下第一流人物”。
书法家伊秉绶其隶书别具一格,与邓时如并称“南伊北邓”。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赶旧人。
史学界的人士在对有关史料的分析、论证、甄别中,发现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中华民国的创建人孙中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勋叶剑英,中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等,都是从石壁外迁的客家人之后裔。
历史的沧海桑田,造就了客乡独特的人文景观;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则赐予了祖地秀美的自然风光。
石碧村西北不远处,便是有小泰山之称的宗教圣地东华山。
八闽之冠宁化天鹅洞群

5、美丽的天鹅洞群美丽的宁化天鹅洞群,是一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质奇观。
她位于宁化县湖村镇石洞夹村的天鹅山上,距离宁化城关28公里,总面积达248平方公里。
2004年经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成为福建省第三家国家地质公园。
她是一组由喀斯特地貌溶洞组成的洞群,包括天鹅洞、神风洞、石屏洞、水晶洞、山涧一线天等6个溶洞。
天鹅洞是洞群中最具代表性的溶洞之一,分为上中下3层、前后7个洞厅共49个主要景点。
天鹅洞第一厅叫迎宾厅,有“天鹅迎宾”、“仙人桥渡”。
第二厅叫瑶池仙境,从各个角度看,都是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的,有“鳄鱼扑食”;“瑶池仙境”,宽阔的天空上,有许多迎客松、石松在躬身迎接游客,有飘忽的彩云,有乱坠的天花,还有盘旋嬉戏的天鹅,移步易景,变化莫测……如果说那里是“天上”,这里便是“人间”了。
这里奇山异石,峰回路转,据说因为很象崂山,所以此景又叫“崂山缩影”;一架神奇的石钟,敲而不响,不敲自响,长鸣不止,每天清晨能发出隐隐约约的响声,所以此景叫“金钟长鸣”,它是由石乳石幔演变而成的天然乐器。
还有“博士石”、“华山天险”、“双龙腾飞”、“海底龙宫”;“定海神针”,一柱力鼎千斤,这石柱是由洞内滴水结晶形成的,成年累月,积少成多,通常是一百年才长二、三毫米。
美丽景观之“定海神针”第三厅叫银河涉水,有“鳄鱼望月”、神龟、天兵、五羊群雕以及渐飞渐远的小天鹅;河面几丘仙人田,潺潺流水淌过田面,一幅美丽的田园景象。
如今,有的游客在“银河涉水”撒下银币,据说是为天下有情人铺路。
还有“龟背图”,龟也是吉祥之物,象征永久安祥。
第四厅叫天鹅湖厅,清澈的湖水,传说是仙姑入浴的地方,水中还有“仙桃仙饼”、“圣水、名茶”、“天仙舞台”、“翻天印”、“翠华山水”、“仙女袒胸”、“大龙伞”、“仙人桥”。
天鹅遗蛋是第五厅的下层,傍山仙人道,云里雾里,像云南、四川的古栈道,路上隐藏着几只天鹅蛋。
第五厅中层叫“水帘洞天”,有“海市蜃楼”、“鹦鹉石”、“麒麟石”。
宁化客家风土人情.ppt

“晚居村人 叔辈都,接 公称会烧物宁 ”“凑水好化 、弟集洗用人 “、豆澡敬民 婶妹米是称多 婆”花待谢礼 ”,生客词好 。平煎的。客 辈“一客, 称擂种人人 “茶礼来情 哥”遇访交 、招。,往 嫂待一要注 ”。家出重 ,平来门礼 对时客迎尚 长见,送往 辈面周。来 称,围在, 对邻农待
礼 仪
•
客家祖地
织尤宁 夏以化 布蓝服 做、饰 帐黑保 ,、持 也白客 有色家 用最人 夏为朴 布流素 做行、 夏。大 衣质方 穿地的 的多特 ,为点 但粗, 如布以 今,往 已早普 不年遍 复有喜 多群穿 见众素 。自色 ,
服 饰
•
50
居 住
•
宁化的传统建筑保留客家建筑的特征,一般都是一厅两厢,常称 “四扇三植”,有的加庭院门楼。其特点是以正厅为主体,用中宫式 活门分前后厅,活门右侧设神龛奉祀祖宗,左侧置门通行。前厅多开 “天井”,宽敞而且明亮。两厢楼棚间阁,窄小而又昏暗。也有二厅、 三厅或加“马槽”、“横屋”的,均呈左右对称。表现了中原的建筑 工艺。规模可大可小,有的扩展成“九井十三厅”的殿堂式建筑。还 有一种修起高大围墙御侵的“土堡”建筑,可以聚居许多人家,这是 客家人早期特有的建筑形式。另外尚有前作厨房后作卧室的直条式, 二楼围设栏杆的梯台回廊式,寺庙的斗拱飞檐式,商店的木板店门式 等各种建筑。县城一般砖木结构。农村多为土木结构,东、南、北乡 的边远山村,纯木建筑也不少。畲民多住竹篱茅舍。
有头穿镯宽边袜口除裤长 的风绣”及等。袋士”袖 还帽花等两。女二贾,,服 带,鞋银侧有装大老又开装 颈前,饰,一讲一人宽襟式 箍额形,上种究小的又由样 、镶成大端叫装,长大领比 手有了姑缝“饰直衫,口较 镯“农娘花掩,领外另斜单 ,寿村梳刺腹如,,接向一 叮星妇长绣”领布男四右。 铛”女辫,的边扣人、胁清 作和的,配围加,改五,代 响“装小上裙滚不穿寸里以 。八扮媳“,饰加“阔襟前 仙特妇腰其,配对的装, ”色盘链实衣饰襟次袋男 ,。“”可襟。衫布。女 后另翘和以、帽”裤裤都 脑外髻““袖子,腰子穿 挂,”牙掩口无把。统“ 寿儿,牌胸、沿襟民称大 桃童系””裤,开国“襟 坠多罗、,脚布在时大衫 子戴帕“下加鞋正期裆” ,虎,手摆花布面, , ,
福建宁化:翠城,擦亮客家城市名片
福建宁化:翠城,擦亮客家城市名片美丽翠城。
(伊世海摄)8月3日,宁化县城东大路立面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工人站在脚手架上,对沿街建筑进行立面改造,新建穿斗架、马头墙、花窗等客家建筑,进一步擦亮客家城市名片,改善人居环境。
城市建设融入客家元素宁化县城,地处闽赣边界,四面环山,因翠江穿城而过,故名翠城。
从永宁高速路口进入宁化县城,映入眼帘的是一盏盏金银花路灯、葛藤路灯,颇具客家特色,璀璨夺目。
近年来,宁化加快城区建设步伐,完善城区基础设施,优化城区发展布局,打造靓丽宜居城区。
作为千年古县、客家祖地,宁化在城市建设中积极融入客家元素。
2018年,宁化启动中环路立面改造工程,将沿街建筑屋顶改成青灰瓦面,马头墙高高耸立,展示浓郁的客家风情。
世界客属交流中心是宁化的标志性建筑。
(伊世海摄)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是宁化标志性建筑,将客家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风格完美结合,内设客家会堂、文化展示厅(联谊馆、图书馆、族谱馆)、客属姓氏会所、市民活动中心、配套酒店等功能区。
建筑使用的玻璃是专门订制的,上面刻有百家姓,玻璃两端分别刻制了“福禄寿禧”4个字。
中心大厅内的柱子上,装饰有客家元素的屋柱,墙壁上以青砖垫底,让人仿佛回到客家民居。
廊桥,又称屋桥,专指在桥面上构架屋式建筑的桥梁。
宁化多廊桥,福宁桥是城区仅有的一座廊桥。
2013年8月动工,2015年10月建成通车,总投资4000万元,是宁化县委、县政府重点打造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该桥长150.4米,桥面宽19米,按双向二车道、两侧人行道相结合布局。
桥面两侧建有古色古香的长廊和凉亭,点缀着具有客家特色的窗花、屋脊等,成为宁化首座集交通、观景、休闲于一体的跨江大桥。
2016年,宁化慈恩文化广场及沿河景观带正式建成,广场充满了孝文化设计元素,沿河景观带的10块石碑,展示传统客家婚俗。
2018日,宁化实施步行街通车改造项目,增设客家元素,连通步行街至横街、北大街、中山路的车行道,缓解区域交通压力,方便商家、居民的经营与生活,进一步推动客家商贸的发展。
宁化导游词
宁化导游词尊敬的来宾大家好,我是宁化天鹅假日旅行社的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xx,首先代表我们公司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现在大家能看到的这座雕塑是我们宁化人的骄傲,他是与郑板桥齐名的扬州八怪中的一怪——黄慎,(1687--1770 尚在),字恭懋.躬懋、恭寿、菊壮,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
是我们宁化神画家,其风格以狂草为主,多以历史神话故事,佛像和文人士夫的生为题材,喜作怪笔,人多难以认(可穿插有关黄慎的故事)(青年时,学习勤奋,因家境因难,便奇居萧寺,〖书为画,夜无所得蜡,从佛殿光明灯读书其下。
善画人物,早年师法上官周,多作工笔,后从唐代书法家怀素真迹中受到启迪,以狂草笔法入画,变为粗笔写意。
多以历史神话故事,佛像和文人士夫的生活为题材,也画流浪乞丐、纤夫、渔民等,衣纹线条,兔起鹘落,变化多端,往往寥寥数笔,即能形神兼备。
亦善画山水、花鸟。
黄慎草书,得怀素笔意,用笔枯劲,上下勾连,喜作怪笔,人多难以辨认。
〗他的诗被同乡人雷宏收集起来,编为《蛟湖诗抄》。
你们一定奇怪,为什么会叫《蛟湖诗抄》吧,那是因为黄慎的出生地为我们宁化湖会针的蛟湖旁,蛟湖是福建省最深的天然淡水湖,湖面水不大只有18亩,却有103米深。
(相当于40-50层楼高呢)宁化全境地2368平方公里,人口35万,宁化县主要以烟草为支柱产业,占全省烟草23%。
石壁,是宁化县石壁镇(原禾口乡,1993年更名设镇)的一个行政村,它地处宁化西隅,与江西省石城县毗邻,距县城22公里。
石壁被犯法为“客家南迁的中转站”,、“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客家摇篮”、“客家祖地”、“世界客家人的朝圣中心”等,这是海内外学者从大量的只料中研究出的结果,有其充分依据。
客家民系是汉族的一支,属中原汉人。
由于战乱,大量中原汉人背井离乡,辗转迁徙到以宁化石壁为中心的闽赣结合地区。
当时集中到宁化或石壁居住的客家人,来自8省50多个州县,这也说明他们到宁化之前是分散的,未形成特别的民系。
美丽的家乡作文福建宁化
美丽的家乡作文福建宁化
我的家乡在福建省宁化县,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有气势雄伟的笔架山,有奇形怪状的九龙湖,有幽静清凉的石上温泉,还有碧波荡漾的三都水库……
笔架山海拔高度为1625米。
那里奇峰耸立、怪石林立,有的像一只正在喝水的大龟,有的像一只昂首摆尾的小兔,还有的像一位和蔼的老人……
九龙湖海拔高度为1100米,那里湖水碧绿,波光粼粼。
站在湖边望去,整个九龙湖就像一颗蓝宝石镶嵌在群山之中。
湖里有许多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又有许多鹅卵石和沙石,这就是我们宁化人挖取出来用来做笔架的石头。
湖岸边还有一座造型独特的九龙湖大桥。
这座桥像一条巨龙卧在水面上。
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坐在桥上玩水嬉戏。
石上温泉泉眼不停地往外冒着热气。
泉水从地下涌出时温度约为摄氏40度左右,水温越高泉水就越热。
泉内温度最高可达70度以上。
人们可以一边泡着泉水一边喝着清凉可口的泉水。
石上温泉位于石上镇的石上村,它是宁化县有名的旅游景点。
—— 1 —1 —。
三明导游词优秀范文合集
三明导游词优秀范文合集——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三明导游词1三明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地处闽中和闽西北结合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全境总面积22965平方千米。
东与福州市的闽清、永泰毗连;东南邻泉州的德化、永春;西南接龙岩地区的漳平、连城、长汀;北靠南平地区的邵武、顺昌、南平;西北与江西省的石城、广昌、南丰、黎川交界。
三明市境域地层结构发育完整,自下元古界至新生界共有12个系,37个地层单元包括变质岩、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四大岩类。
最古老的岩石层分布于建宁一带的晚太古代天井坪组,是华夏古陆核的组成部分,代表福建省最古老的岩石层。
由于三明地跨福建三大构造单元,地质结构上存在四条断裂带:沙县—南日岛北西向断裂带,途经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地;永安—晋江北西向断裂带,途经明溪、永安、大田等地;邵武—河源北东向断裂带,途经泰宁、建宁、宁化等地;政和—海丰北东向断裂带,贯穿尤溪、大田、永安、沙县及三明城区。
三明境内以中低山及丘陵为主,北西部为武夷山脉,中部为玳瑁山脉,东南角依傍戴云山脉。
峰峦耸峙,低丘起伏,溪流密布,河谷与盆地错落其间,全境地势总体上西南部高,北东部低,海拔最高(建宁白石顶)1858米,最低50米。
三明导游词2三明市拥有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2个世界级品牌和国家级、省级旅游品牌各50多个,数量和等级名列全省前茅。
主要旅游景区有泰宁金湖,将乐玉华洞,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闽湖,宁化天鹅洞,清流九龙湖,沙县淘金山,三明市区格氏栲自然保护区、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大佑山、瑞云山,尤溪九阜山,建宁金饶山、闽江源等。
金湖金湖风景名胜区因地处金溪上游,富含沙金而得名。
金湖整体形状呈圆弧形,仿佛一轮新月,由东北向西南,再折向东南。
湖区有大小溪涧数十条,汇集周边6县市4766平方公里流域的水流,景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全长62公里,有“百里金湖”之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化导游词
尊敬的来宾大家好,我是宁化天鹅假日旅行社的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XX,首先代表我们公司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现在大家能看到的这座雕塑是我们宁化人的骄傲,他是与郑板桥齐名的扬州八怪中的一怪——黄慎,(1687--1770 尚在),字恭懋.躬懋、恭寿、菊壮,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
是我们宁化神画家,其风格以狂草为主,多以历史神话故事,佛像和文人士夫的生为题材,喜作怪笔,人多难以认(可穿插有关黄慎的故事)(青年时,学习勤奋,因家境因难,便奇居萧寺,〖书为画,夜无所得蜡,从佛殿光明灯读书其下。
善画人物,早年师法上官周,多作工笔,后从唐代书法家怀素真迹中受到启迪,以狂草笔法入画,变为粗笔写意。
多以历史神话故事,佛像和文人士夫的生活为题材,也画流浪乞丐、纤夫、渔民等,衣纹线条,兔起鹘落,变化多端,往往寥寥数笔,即能形神兼备。
亦善画山水、花鸟。
黄慎草书,得怀素笔意,用笔枯劲,上下勾连,喜作怪笔,人多难以辨认。
〗他的诗被同乡人雷宏收集起来,编为《蛟湖诗抄》。
你们一定奇怪,为什么会叫《蛟湖诗抄》吧,那是因为黄慎的出生地为我们宁化湖会针的蛟湖旁,蛟湖是福建省最深的天然淡水湖,湖面水不大只有18亩,却有103米深。
(相当于40-50层楼高呢)宁化全境地2368平方公里,人口35万,宁化县主要以烟草为支柱产业,占全省烟草23%。
石壁,是宁化县石壁镇(原禾口乡,1993年更名设镇)的一个
行政村,它地处宁化西隅,与江西省石城县毗邻,距县城22公里。
石壁被犯法为“客家南迁的中转站”,、“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客家摇篮”、“客家祖地”、“世界客家人的朝圣中心”等,这是海内外学者从大量的只料中研究出的结果,有其充分依据。
客家民系是汉族的一支,属中原汉人。
由于战乱,大量中原汉人背井离乡,辗转迁徙到以宁化石壁为中心的闽赣结合地区。
当时集中到宁化或石壁居住的客家人,来自8省50多个州县,这也说明他们到宁化之前是分散的,未形成特别的民系。
客家人从四面八方集中到宁化(石壁),迁居以石壁为中心的客家人,在安定的环境里,生息繁衍数百年,他们中原汉人的文化语言同当地的文化语言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既保留中原古风又有新变化的一种文化语言,它区别于汉民族其它民系,被称为客家文化客家话,由此也形成了客家民系。
据考证,客家民系形成于宋代。
宁化是客家地区,她不仅有着英武的客家文化、语言,而且许多是在宁化形成形成,且淬到其它客家地区。
宁化境内明显地反映出客家文化语言的承前启后的现象。
宁化(或石壁)不公被犯法为“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而且也被称为“客家文化、语言的摇篮”。
随着“客家热”的升温,石壁客家祖地建设也日渐规模。
1992年以来,宁化县人民政府斥资、四海乡贤襄助,在石壁村兴建客家公及配套建筑。
以客家公祠为主体,先后兴建了停车场、接待
站、管理房、长廊、牌楼、客家之路、碑亭、功德碑、玉屏堂、碑林、文博阁、客海寺等设施面积1万余平方米,总投资790万元。
石壁客家祖地景区主体建筑客家公祠座落于石壁村土楼山上,远山环抱。
公祠主体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厅,由回廊连为一体。
前厅(亦称下廊),供歇脚、陈列姓氏渊源资料;中厅为正以工代赈,也称玉屏堂,即神祖堂,堂内祀奉着客家160个姓氏的始祖神位,供祭礼朝拜,一次可供三百多人同时祭祖。
后厅称文博阁,为展示客家文化珍藏谱碟及文物资料,供观赏、查找、阅览之用。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同志亲自为公祠祠匾提书-“客家公祠”四个金光大字。
公祠四周开阔挺秀,风光绚丽。
公祠左侧的客海寺金碧辉煌、香火不断、烟雾缭绕,是宗教朝圣游的理想场所,其主体建筑基本完工。
公祠右侧的“碑林”,可供立碑、浏览、观赏。
公祠正下方,有一碑亭,古朴典雅的正中立着一方大石碑,古面镌记得太平绅士、客家贤达姚美良先生题撰的“客家魂”背石镌刻祠记,。
从1995年客家公祠落成至今,每年都举办一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并将每年的10月定为“祭祖月”。
祭祖大典期间(每年阳历10月15日——17日),众多海内外客家乡贤千里寻根,共聚石壁、虔诚谒祖,一起参加盛大的祭祖仪式,有祭诞、仪仗、乐舞、主事、等五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