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乡土教育是指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突出本土特色,使孩子们对本土文化、传统文化、
乡土风俗等有更深的了解。

在幼儿园教育中,乡土教育资源的有效运用不仅有利于孩子们
的全面发展,还有助于继承和传承本土文化。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
育中的有效运用。

一、实地考察
幼儿园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实地考察,带领孩子走进农村、田野,向孩子们展示自然
景观、乡土风俗,发掘各种人文资源,让孩子们从亲身经历中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二、家庭文化展示
幼儿园可以组织家庭文化展示,让孩子们带着家里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来到幼儿园,
与其他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文化。

可以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乡土风俗、民俗文化、手工艺品等,让孩子们在分享中感受到家庭和乡土文化的温馨。

三、文艺才艺展示
通过文艺才艺展示,让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到所表现的传统文化。

可以让
孩子们表演传统歌曲、舞蹈、戏曲、杂技等,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对
乡土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材体验
通过教材体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精髓。

可以让孩子们看绘本、看电视、听沙画等,让孩子们学习到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如家谱、年画、扇子、糖人等,
让孩子们有机会亲身体验传统文化。

五、乡村旅游
幼儿园可以组织乡村旅游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自然风光之中,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古建筑、文化街区、博物馆等,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乡村文
化的价值和意义。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乡土文化是指特定地域内独特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特色的综合体现。

乡土文化资源包括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传统饮食、方言、传统节日等等。

在幼儿园课程中,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可以增强幼儿的身份认同感、爱国情感,丰富幼儿的文化知识,培养幼儿的协作与沟通能力,促进幼儿的综合素养发展。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幼儿园可以通过传统节日活动来体验和感受乡土文化。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等,幼儿园可以组织相应的活动来庆祝这些节日。

学习制作灯笼、包粽子、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品,在幼儿园内举行展览和表演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其中。

这样可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幼儿园可以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来开展游戏活动。

以乡村为背景的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农村的生活、风俗习惯。

在幼儿园内布置一个小农场,模拟农家生活场景,让幼儿扮演农民、绣花娃娃等,体验种田、放牧等活动。

通过与物质的亲密接触,幼儿能够直观感受到农村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可以通过乡土文化的故事讲解来传递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乡村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人生哲理,比如《牛郎织女》、《孔融让梨》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了解这些故事的背景、情节和寓意,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中的美好品质和思想内涵,培养幼儿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幼儿园可以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来开展绘画、手工艺和音乐表演等艺术活动。

乡土文化绘画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学习绘制剪纸、绣花等传统手工艺品;乡土文化音乐表演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比如学习唱传统民歌、演奏乡音乐器等。

通过这些艺术活动,幼儿能够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能。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传统节日活动、游戏活动、故事讲解以及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

乡土材料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

乡土材料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

乡土材料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在幼儿园教育中,乡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资源。

乡土材料包括周围的自然环境、家乡的建筑、手工艺品等文化元素。

正确地利用乡土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乡土材料在幼儿园中的运用方式。

一、自然环境家园周围的自然环境是最好的教育资源之一。

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可以带领幼儿们到校园周围的森林、小河、花园等地方进行采集、观察、感受。

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音像等方式向幼儿介绍各种生物的特征、树叶的形态、花儿的颜色等知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自然环境,让幼儿动手制作手工艺品,例如制作花环、蜜蜂巢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建筑文化乡土建筑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以通过幼儿园附近的特色建筑、传统民居等文化元素来向幼儿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幼儿们认识各种传统建筑的元素,例如飞檐、雕花、柿子墙等,并让幼儿动手制作小型的传统建筑模型。

这样能够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增强幼儿的自豪感和地域意识。

三、手工艺品手工艺品也是乡土材料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幼儿动手制作各种传统手工艺品,例如剪纸、风筝、灯笼等。

通过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幼儿能够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提高动手能力和美感敏感度。

同时,这些手工艺品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综上所述,乡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中的运用方式也很多。

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各种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动手中成长。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和文化。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一、乡土教育资源的定义乡土教育资源是指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提供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各种教育资源。

乡土教育资源包括地域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艺术传统、民俗风情、生活方式等。

乡土教育资源的运用可以帮助幼儿开启对身边环境的认知,增强他们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意义1.增强幼儿的地方归属感乡土教育资源可以让幼儿在教育中更加亲近和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增强地方归属感。

通过参观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幼儿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特色和文化,从而形成对这个地方的归属感。

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2.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乡土教育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

通过教育活动,幼儿可以了解到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英雄等,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品格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使他们珍惜祖国的资源、感恩祖国的培养。

3.增强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可以增强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在农村地区,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农作物生长的过程,让他们亲自下地种植、照料农作物,培养耐心、细心、动手操作的能力。

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乡土教育资源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可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通过参观自然风光和野生动植物,让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脆弱,引导他们珍惜自然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这对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未来社会参与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

三、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方式1.实地考察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到当地的自然风光区、农田、农家乐等进行实地考察。

幼儿可以亲自感受田园生活、玩耍、观察自然景色等,从而对自然环境有更直观的认识。

在实地考察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出一些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进行亲水、亲土的体验活动,培养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乡土教育资源指的是体现本地文化,地域特色和民族传统的教育资源。

在幼儿园教育中,运用乡土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家乡,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和自我意识,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综合素养和学习兴趣的发展。

一、运用乡土教育资源可以增强幼儿的地域意识和自然环境意识。

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组织幼儿参观本地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湖泊湖泊和森林等,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价值,并培养幼儿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可以利用农田、农具、种植等乡土资源,帮助幼儿了解农耕文化和农作物的生长变化,增强幼儿对农村的了解和认同感。

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展示本地的传统歌曲、舞蹈、戏剧和美术作品,让幼儿亲身参与和欣赏,培养幼儿对本地传统艺术的喜爱和欣赏力。

可以组织学习和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让幼儿了解和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增强幼儿对传统手工艺品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运用乡土教育资源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素养和学习兴趣的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利用家乡的地理、历史和人文资源,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如户外探险、历史考察和传统文化体验等,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学习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可以组织幼儿参加本地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和参与到传统文化中,增强幼儿对本地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利用本地的社会资源和社区组织,组织幼儿参观社区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农田,让幼儿了解社会组织和产业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可以组织幼儿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如植树造林、环境保护和社区清洁等,让幼儿亲身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乡土材料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

乡土材料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

乡土材料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乡土材料是指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物品和文化元素,如土、石、木、草、稻谷、茶叶、红糖、苹果等,以及民间工艺品、民俗活动等。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运用乡土材料能够促进幼儿对本地环境、传统文化、民俗习惯的了解和认知,培养幼儿的地域意识和民族意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乡土材料在主题活动中的运用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可以运用乡土材料帮助幼儿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

在春天主题活动中,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摸索,了解当地出产的各种春季蔬菜、花卉植物等;在夏天主题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体验当地的夏日农事活动,如种植蔬菜和果树、捕捉昆虫等;在秋天主题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参与当地的秋收活动,如摘苹果、挖地瓜等;在冬天主题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亲手制作和品尝当地的冬季食品,如粘年糕、煮馄饨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农业文化,增加对本地特色的认知。

二、乡土材料在手工制作中的运用手工制作是幼儿园教育中常见的活动,可以运用乡土材料来丰富手工制作的内容和形式。

可以利用当地出产的木材和竹子制作手工艺品,如木雕、竹编、风铃、扇子等;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和草编制手工艺品,如稻草人、花篮、草帽等;可以利用当地的彩色土制作陶艺作品,如陶鼓、陶罐、陶人等。

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幼儿可以感受到物料的质感和特点,培养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加深对乡土材料的认知和理解。

三、乡土材料在游戏活动中的运用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乡土材料的运用来丰富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在户外游戏中,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乡土材料设置游戏场景,如沙坑、泥滩、草地等;可以利用当地的民俗活动和乡土材料组织游戏活动,如踩高跷、扭秧歌、放风筝等;可以利用当地的传统游戏和乡土材料开展游戏竞技,如抓鸭子、投壶、踢毽子等。

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幼儿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增强对乡土材料的兴趣和参与度。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乡村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越发凸显出其重要性。

乡土教育资源是指那些反映乡土地理、风俗文化、特色民俗等的教育资源,它们贴近孩子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乡土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园教育的提质增效。

一、家访调研,了解乡土资源要充分运用乡土教育资源,首先需要了解乡村的地理环境、风俗文化、特色产业等。

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家访调研,了解幼儿家庭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挖掘乡土资源的特色和优势。

在家访调研的过程中,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了解他们对乡土资源的态度和认识,促进家园共育的深度融合。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乡土教育环境在幼儿园教育中,创设丰富多彩的乡土教育环境是利用乡土资源的重要方式。

幼儿园可以利用乡村周边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教育环境。

可以建立乡村田园风情的活动场地,搭建仿古民居的游乐设施,种植当地特色的花草树木,打造乡村风情园等。

通过创建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孩子们深入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身体素质。

三、开展乡土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乡土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在参与中感受乡土资源的魅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可以组织乡村民间艺术表演、手工制作、田园劳作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乡土文化的魅力和魅力。

可以组织乡土风情游学活动,带领孩子走进农田、果园、鱼塘等乡村场景,亲身体验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乡村生活,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融入乡土教育元素,提升课程质量在幼儿园教育课程中,融入丰富多彩的乡土教育元素,可以提升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在语言培养课程中,可以编写乡村风情的儿歌、童话故事、游戏等,激发幼儿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科学教育课程中,可以设置乡村自然景观的观察实验、农作物的种植养护等内容,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在艺术表现课程中,可以引入乡村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和表现欲望。

论乡土教育资源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论乡土教育资源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论乡土教育资源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1. 引言1.1 农村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农村幼儿园教育是农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地区的幼儿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幼儿园教育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农村地区,由于家庭条件和资源的限制,很多幼儿缺乏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而幼儿园作为幼儿最早的学习场所,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农村幼儿园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幼儿园中,幼儿们需要学会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活动,如穿衣、洗手等,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农村幼儿园教育还能促进幼儿与社会的融合。

通过与同龄人的交往和老师的引导,幼儿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将来的社会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农村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立精神和社交技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乡土教育资源的潜力乡土教育资源是指在农村地区独有的、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教育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了丰富的自然景观、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等。

乡土教育资源的潜力在于其独特性和适应性。

乡土教育资源具有独特性,它们只存在于特定的地域和文化环境中,因此可以为幼儿提供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教育内容。

乡土教育资源具有较高的适应性,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通过有效地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充分挖掘和运用乡土教育资源对于农村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000字】2. 正文2.1 乡土教育资源的类型和特点乡土教育资源是指在农村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的资源,是一种具有本土特色和民间传统的教育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幼教论文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刘筱丽
(四川省盐亭县云溪幼儿园,四川盐亭621600)
摘要:乡土教育资源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山区幼儿园,我们从实际出发,发动家长和孩子多途径收集各种自然材料,挖掘、利用乡土资源,积极创设具有乡土特色的主题环境和区域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发展。

关键词:乡土资源;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50-02
一、情况分析
1.独特的本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我县地处四川省中北部,是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55%,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茂密葱翠的森林掩映着城市和村庄,众多的人文景观中,蚕桑嫘祖文化独树一帜,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教育者本身教育目标不明确,致使乡土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最大功能的发挥。

我园70%孩子来自农村,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们对乡村生活有一定的情感。

城市化、现代化的区域创设理念造成孩子对本土情感的缺乏,孩子们生活中最熟悉、最容易诱发兴趣的本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能很好地实践“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

因此,该如何立足本土,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乡土资源并用于区域活动之中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二、收集可利用的乡土资源,进行科学分类
1.通过幼儿收集,激发孩子的兴趣。

县城背靠国家级森林公园,面对弥江河畔,每年的远足活动,让幼儿体验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无穷乐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结合环保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去发现身边的可用资源,孩子们也在不断的收集、观察、设计、欣赏中开始学会了关注周围环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周围环境,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利用家长教育资源,收集充实、丰富区角活动材料。

我们向家长开放区角活动,孩子们绚丽多姿的作品、教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家长们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废旧物品原来是培养幼儿多项能力的好帮手。

于是向家长们提出的收集要求也得到了响应。

每年我们会开展一次亲子自制活动。

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调动了家长参与的收集区域材料的积极性。

3.注重乡土材料的分类与整理。

在收集活动前,幼儿园和班级都分别设置了材料收集箱。

在收集过程中,我们既要有针对性地收集本土材料,又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科学分类,将它们分为:如为传统生活用具(竹编筛子、提篮、坐垫等);当地农作物(黄豆、玉米、萝卜等);自然资源(沙、泥、树叶等),这些材料为区域活动的开展了奠定物质基础。

三、利用乡土资源,创设特色区域环境
1.合理设置区域。

在面对活动面积小,幼儿人数较多的特殊情况下,我们注重三维空间的合理利用,尽可能充分利用了活动室、走廊、休息室的每一个角落。

在活动室里,我们设立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游戏活动空间,利用纸板、玩具柜、充满乡土气息的吊饰将活动室有序分割为益智区、美工区等。

在休息室,我们设置
了一些比较安静区角,如阅读区、建构区、心情小屋。

在走廊上,我们设置了一些固定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空间:如巧手作坊、蚕桑文化展示体验区、竹子加工区。

2.创造极富本土气息的活动区。

土、石、沙、木、竹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自然材料,随处可见。

我们将这些自然物带回幼儿园,创造极富本土气息的活动区。

如:巧手作坊里陈列着黄土、黑土、红土等,幼儿可以任意选择,自由泥塑。

在竹子加工区:幼儿随心所欲进行敲、打、钉、粘等探索活动和创造活动。

这些自然而富有本土气息的材料,扩充了教育内容,既让幼儿回归自然,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又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学习、自由创造想象的空间。

四、投放乡土材料,开展区域游戏活动
1.根据主题活动投放材料。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自然材料的作用,我们根据主题活动有计划地投放游戏材料,把课程的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

在开展“美丽家乡”主题活动时,我们利用周边的环境先后开展《参观两江广场》、《有趣的蚕宝宝》等活动并结合主题投放相应材料。

在美工区,我们把从江边带回来的沙子,经过加工制作成彩沙,让幼儿制作出一幅幅美丽的沙画。

在结构区,我们投放各种积塑、废旧物品(各种纸盒、可乐品等)建构嫘祖大桥、嫘祖陵、两江广场等景点。

多种乡土材料的引进,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2.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投放材料,一物多用。

植物种子在区域活动中比较常见。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在科学区投入了各种种子,和幼儿一同种植,制作了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在美工区,通过种子粘贴各种图案,让孩子充分发挥动手动脑能力;在生活区,幼儿练习用勺子舀种子,用筷子夹种子,促进了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

同样,山区的竹资源丰富,在音乐区内,
用竹子做成响板、木鱼、竹筒等各种乐器,让幼儿为歌曲打节奏;在艺术区内,让孩子们通过有目的的观察竹制品,用折、剪、捏、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在操作区内,我们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分阶段投放了不同材料,让幼儿设计出各种各样充满童稚的玩具。

这样既满足了幼儿自己探索事物的欲望,又使主题活动体现了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功能。

3.根据幼儿的发展投放材料,体现层次性。

孩子们的探索水平和探索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挖掘同种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使用,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和获得发展。

在巧手坊“小小编织工”区角中,首先让幼儿学会穿针线,然后让小朋友画一些简单的画面,并进行刺绣,积累各种经验提高能力,这样就不断地提高幼儿自身发展的作用。

如在“趣味编织角”中,小班幼儿利用棕榈叶打结、拧成绳子、穿手链;中班幼儿利用棕榈叶编制心形卡、小鱼、帽子等;大班幼儿则利用棕榈叶编制手枪、汽车和小动物等。

民间的、乡土的材料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师生共同走进自然、走进田野,充分挖掘可利用的乡土资源来开展区域活动,改变了过去活动区形式化、单一化的现象。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打开思路,开发本土文化教育资源,使幼儿积累丰富的文化精髓,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文化创新意识和表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