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相传的特征
民间故事的含义及特点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叙事体故事。
它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
民间故事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时代久远,流传广泛,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 口头传播,往往通过口述的方式由长辈讲给年轻人听,代代相传。
3. 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理想。
4. 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不仅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社会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对于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民间故事也具有教育和启发的作用,通过传递智慧和道德准则,帮助人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知识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知识点美学试题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审美现象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主体)、(对象)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2、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美学史上曾流行过几种看法:第一中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以黑格尔为代表;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如柏拉图的美学;第三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的,如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的美学研究。
3、根据美学的知识学构成,美学的分支学科主要有(哲学美学)、(心理学美学)、(符号学美学)等4、根据美学在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相应的分支学科有(艺术美学)、(教育美学)、(技术美学)等。
5、根据瑞士精神病理学家荣格的说法,自然美的原型是(原始自然崇拜文化)。
6、(1750)年,德国的(鲍姆嘉登)根据他在大学的讲义出版了关于感性学的著作,他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7、人本身所表现出的美主要表现在(人体美)、(人格美)两方面。
8、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美以(社会功利)为前提。
9、构成形式美的基本要素是(色)、(形)、(声)。
10、(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11、英国的画家和美学家(荷迦兹)在《(美的分析)》一书中说:波状线可以称之为“美的线条”。
蛇行线可以称之为“富于吸引力的线条”。
12、形式美基本要素的组合规律有(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节奏韵律)13、节奏可以分为(时间性)节奏和(空间性)节奏两个方面。
14、(多样统一)被称为形式美最高级的组合规律。
15、多样统一另一说法是(和谐)。
包括两中基本类型:(对比)及(调和)。
16、古罗马的(朗吉弩斯)第一次明确地论崇高和优美。
17、(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18、声音的(表情)功能和(象征)功能使它成为形式美的要素。
19、英国的(博克)认为“惊惧是崇高最高度的效果”。
20、根据康德的说法,(优美)与爱欲和女性美有关,(崇高)与攻击性和男性美有关。
亲代与后代的关系

亲代与后代的关系亲代与后代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种关系,涉及到家庭、亲情和社会秩序。
本文将探讨亲代与后代之间的关系特点以及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关系特点亲代与后代的关系在多个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特点:1. 血缘关系:亲代与后代之间具有血缘联系,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生命的延续。
这种血缘关系使得亲代与后代之间有着独特的情感纽带和责任感。
2. 经济连结:亲代对后代在经济上承担着重要责任,包括提供生活所需、教育和医疗支持等。
亲代通过努力工作和经济支持,为后代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3. 传统价值观传承:亲代是后代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的主要传承者。
家庭和社会俗、传统文化在亲代与后代之间得到传递和延续,从而塑造了后代的个性和行为模式。
对个体的意义亲代与后代的关系对个体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1. 情感支持:亲代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给予后代温暖和爱,帮助后代建立良好的自尊和自信。
这种情感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积极的影响。
2. 价值观塑造:亲代通过传递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帮助后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这种价值观塑造对个体的行为准则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社会的意义亲代与后代的关系对整个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1. 社会秩序:亲代与后代之间的稳定关系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良好的亲代与后代关系促进了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
2. 人力资源:亲代积极承担起对后代的教育和培养责任,培养了社会的未来人才和劳动力。
优秀的后代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在总结中,亲代与后代的关系在情感、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特点和意义。
通过亲代对后代的关心和支持,个体得以成长和发展,社会也能够获得稳定和繁荣。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代代相传》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代代相传》含反思教案名称: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代代相传》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了解家族文化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的归属感,鼓励他们对家庭的肯定和热爱。
3.培养幼儿的团体合作意识,倡导互相尊重和分享。
教学重点:1.通过故事《代代相传》,让幼儿了解家族文化的传承和意义。
2.培养幼儿的归属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准备:1.故事《代代相传》的大幅图片或幻灯片。
2.家族树模板。
3.录制别人的家族传统习俗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师幼交流:询问幼儿对家庭的认识,引导他们谈论自己的家庭成员和活动。
2.准备故事:介绍故事《代代相传》,告诉幼儿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古老的传统家庭习俗。
二、故事阅读和讨论(20分钟)1.呈现故事:通过大幅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听故事。
2.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强调其中的家庭传统习俗,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3.分组讨论:让幼儿分小组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想,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相互交流和分享。
三、填写家族树(20分钟)1.展示家族树模板:给每个幼儿分发家族树模板,展示一个已经填写好的家族树范例。
2.帮助幼儿填写家族树:教师引导幼儿依次填写自己的家庭成员,包括爸爸、妈妈、祖父母等,并可以用图片或绘画来表示。
3.分享家族树: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家族树,并介绍他们家庭中的传统习俗。
四、家族传统习俗视频展示(20分钟)1.录制家族传统习俗视频:提前请家长录制他们家族的传统习俗,可以是过年的鞭炮活动,或者是重要节日的庆祝活动等。
2.视频展示:播放录制好的家族传统习俗视频,让幼儿观看并讨论视频中的活动和习俗。
五、总结和延伸(10分钟)1.总结:与幼儿一起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家族文化的传承和意义。
2.延伸: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参与到家族传统习俗的传承中,如制作传统食物、绘制传统手工制品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初步了解了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了对家庭的归属感和热爱。
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传承

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传承一、本文概述民俗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社区的历史记忆、生活方式、信仰习俗和审美观念。
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活态的文化传承,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文旨在探讨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一独特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将首先概述民俗文化的核心要素,然后分析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实现民俗文化的有效传承。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民俗文化的特征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一系列鲜明的特征。
它体现了深厚的历史积淀性。
民俗文化往往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承载了一个民族或群体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这种历史积淀性使得民俗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不同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孕育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这些文化形式在地域的限定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者,民俗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它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创造和传承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参与性。
无论是节日庆典、婚丧嫁娶,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民俗文化都渗透其中,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还具有传承性与变异性。
一方面,民俗文化通过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方式,在人民群众中得以传承和延续。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异和创新。
这种传承性与变异性相结合,使得民俗文化既保持了传统的精髓,又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民俗文化还具有功能多样性。
它不仅具有物质层面的实用价值,如手工艺品、建筑艺术等,还具有精神层面的价值,如道德教化、审美愉悦等。
民俗文化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发挥着多重功能,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三、民俗文化的功能民俗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多重功能,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化传统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文化传统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今天给各位分享文化传统的特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4、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5、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1、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居中心地位的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以扬善抑恶、以真善美相统一,以文化教化为目的的伦理政治型文化。
它是一种德智统一、以德摄政的文化,是带有一种民族的、独特的、重伦理价值取向的特色。
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思想,不仅决定了中国古代人的文化人格,而且决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
2、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创新性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统。
中华民族自夏代进入文明社会,历经各朝代,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这都展现了它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应变能力,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顽强的传承下来,而且经历了无数个后人继承前人又发展前人,虚心学习前人又丰富前人,依据时代需求又超越前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接力运动,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发展和创新。
3、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凝聚性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化的。
传统中国社会,儒、道、佛等多种派系并存,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汇集百川优势、兼容八方智慧的显著特点。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在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中国文化历经艰辛,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多民族、各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和周围地域文化、形成了同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发展态势。
扩展资料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概念,不仅是指“文化”,更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
代代相传特征

2.红色盲
又称第一色盲。患者主要是不能分辨红色,对红色与深绿 色、蓝色与紫红色以及紫色不能分辨。常把绿色视为黄色, 紫色看成蓝色,将绿色和蓝色相混为白色。曾有一老成持重 的中年男子买了件灰色羊毛衫,穿上后招来嘲笑,原来他是 位红色盲患者,误红色为灰色。早年还有过报道,一红色盲 患者当了火车司机,因看错了信号而造成火车相撞。
3.绿色盲 又称第二色盲,患者不能分辨淡绿色与深红色、紫 色与青蓝色、紫红色与灰色,把绿色视为灰色或暗 黑色。一美术训练班上有位画画得很好的小朋友, 总是把太阳绘成绿色,树冠、草地绘成棕色,原来 他是绿色盲患者。临床上把红色盲与绿色盲统称为 红绿色盲,患者较常见。我们平常说的色盲一般就 是指红绿色盲。 4.蓝黄色盲 又称第三色盲。患者蓝黄色混淆不清,对红、绿色 可辨,较少见。 5.全色弱 又称红绿蓝黄色弱。其色觉障碍比全色盲程度要低, 视力无任何异常,也无全色盲的其它并发症。在物 体颜色深且鲜明时,则能够分辨;若颜色浅而不饱 和时,则分辨困难。患者也少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全色盲
属于完全性视锥细胞功能障碍,与夜盲(视杆细胞功能障碍) 恰好相反,患者尤喜暗、畏光,表现为昼盲。七彩世界在其 眼中是一片灰暗,如同观黑白电视一般,仅有明暗之分,而 无颜色差别。而且所见红色发暗、蓝色光亮、此外还有视力 差、弱视、中心性暗点、摆动性眼球震颤等症状。它是色觉 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较少见。
3.1代代相传的特征
遗传: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 着相似的特征,如酒窝。
变异:同种生物中,子代与父代 之间,或同代生物的不同个体之 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无 籽西瓜,太空椒。
色盲
约翰 · 道尔顿 ( John Dolton, 1766~1844 ) 是 18 世纪英国的大科学家,近代原子核 理论的创始人,为了纪念他,至今还把他的名字用作原子量的单位。就是他,还是色盲的第一发 现者。 1794 年,道尔顿 28 岁时,为了给母亲祝寿,他特意去百货商店购买一件令老太太称心如意 的礼品,尽管百货商店的商品琳琅满目,但都不合道尔顿的心意。选来挑去,道尔顿觉得一种极 为高级的丝袜子不错,便拿在手中,仔细地端详着,袜子织得十分精细,色泽、式样俱佳,特别 是那棕灰色的颜色,道尔顿认为最适于老年人穿,既雅致,又大方,于是他就买下了那双袜 子。 当道尔顿见到母亲后,恭恭敬敬地捧出刚 买 来的袜盒,从中取出袜子说: “ 妈妈,这双 袜子你穿上一定满意 ” , “ 傻孩子,我怎么能穿这么鲜艳的袜子呢 ” 母亲笑着说。道尔顿 急忙说: “ 这种棕灰的色袜子非常适合您穿! ” 。 “ 哈哈 ” 老太太忍俊不禁大笑起来, 此时佣人们也都跟着笑了起来,大家都认为道尔顿在开玩笑。哥哥听见笑声也跑了过来,茫然的 道尔顿向哥哥问道: “ 哥哥,这双棕灰色的袜子是不是最适合于妈妈这个年龄穿了 ” 。 “ 哈哈 ” 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 孩子,这双袜子明明是樱桃红的,你怎么说是棕灰色的 呢? ” 妈妈笑着说。作为科学家的道尔顿,面对这种奇怪现象,一边是惊疑不止,一边则是要 挖根刨底弄清真 像 。事后他不但仔细分析了自己的体验,还对周围的人进行了各种鉴别比较。 他发现自己的色觉与别人不同,还发现自己的一个兄弟和其他一些人也有类似的色觉缺陷。他曾 描述道: “ 我所谓的黄色,相当于别人的红、橙、黄、绿色,而我看到的蓝色和紫色则与别人 一致。 ” 原来道尔顿是个红绿色盲。由于道尔顿没有轻易放过买袜子这件小事,他虽然不是研 究生物学的,却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色盲的发现者,他自己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人。道尔顿根 据自己的研究,还撰写了一部很有价值的科学著作 —《论色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反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反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反思一、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演变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进行探讨,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 道德伦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观念,包括仁爱、诚信、孝顺等。
这些价值观念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中得到了深入阐述。
2. 礼仪文化:中国古代注重礼仪,礼仪之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礼仪文化体现了人们对于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尊重,也是维系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手段。
3. 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独具特色,包括诗词、曲艺、戏剧等。
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不仅富有美感,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
4. 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深刻而丰富,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流派。
这些哲学思想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1. 继承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代代相传的,通过口头传承和书面记载,使得它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延续发展。
2. 开放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并进行融合创新。
它既保留了自身独特的特点,又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交流。
3. 综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了道德伦理、礼仪文化、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想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体系。
4. 融通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和谐与平衡的思想,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 1. 教材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深度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绿色盲测试
色盲的遗传特点
• 母病子必病 • 女病父必病 例子:色盲、血友病
伴显性遗传特点 子病母必病 父病女必病 例子:抗维生素D佝偻病
血友病
•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由于血液中 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 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输凝血因 子及时、保护得好的病人,从外表看,是 和常人没有区别的。
代代相传的特征
活动一
人类的其他遗传性状
• 卷发和直发、黄皮肤和白皮肤 、
瞳孔的黑色与茶色 、金发棕发 和黑发 、长睫毛和短睫毛 、习 惯用右手和习惯左手 、 高个子 和矮个子、鼻梁的高低等
色盲
•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在圣诞节前 夕买了一件礼物——一双“棕灰色”的袜子,送给妈妈。 妈妈看到袜子后,感到袜子的颜色过于鲜艳,就对道尔顿 说:“你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让我怎么穿呢?”道 尔顿感到非常奇怪,袜子明明是棕灰色的,为什么妈妈说 是樱桃红色的呢?疑惑不解的道尔顿又去问弟弟和周围的 人,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以外,被问的其他人都说 袜子是樱桃红色的。道尔顿对这件小事没有轻易地放过, 他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发现他和弟弟的色觉与别人不同, 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 学家,却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症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 的色盲症患者。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 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又 把色盲症称为道尔顿症
• 全色盲
•
属于完全性视锥细胞功能障碍,与夜盲(视杆
细胞功能障碍)恰好相反,患者尤喜暗、畏光,表
现为昼盲。七彩世界在其眼中是一片灰暗,如同
观黑白电视一般,还有视力差、
弱视、中心性暗点、摆动性眼球震颤等症状。它
是色觉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较少见。
• 可遗传的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有利和不利的)
染色体变异
• 染色体上某一区域缺失,如猫叫综合症。
• 染色体多了一条:如21三体综合症
21-三体综合征患儿 的主要特征为智能低下, 舌常伸出口外,流涎多; 身材矮小
多指
基因重组
• 基因重新组合,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基因重 新组合,有些有利,有些无利。
抗维生素D佝偻病
• 将近周岁时下肢开始负重,才发现症状, 开始发病常以"O"形腿或"X"型腿为最早 症状
并发症:有进行性骨 畸形和多发性骨折,并 有骨骼疼痛,甚至不能 行走牙质较差。身材矮 小
Y染色体遗传病
• 遗传特点:只传给男性 • 实例:外耳道多毛症
外耳道多毛症
生物的变异
• 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引起的变异(有利 和不利的)
• 例如:白化病、
• 绿色盲
又称第二色盲,患者不能分辨淡绿色与 深红色、紫色与青蓝色、紫红色与灰色, 把绿色视为灰色或暗黑色。一美术训练班 上有位画画得很好的小朋友,总是把太阳 绘成绿色,树冠、草地绘成棕色,原来他 是绿色盲患者。临床上把红色盲与绿色盲 统称为红绿色盲,患者较常见。我们平常 说的色盲一般就是指红绿色盲。
• 红色盲
•
又称第一色盲。患者主要是不能分辨红色,
对红色与深绿色、蓝色与紫红色以及紫色不能分
辨。常把绿色视为黄色,紫色看成蓝色,将绿色
和蓝色相混为白色。曾有一老成持重的中年男子
买了件灰色羊毛衫,穿上后招来嘲笑,原来他是
位红色盲患者,误红色为灰色。早年还有过报道,
一红色盲患者当了火车司机,因看错了信号而造 成火车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