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和作用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和作用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且持续的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它们的作用。
1. 基因和遗传因素:基因是我们身体和心理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部分基因,这些基因会对我们的身高、体型、智力水平、性格特点等方面产生影响。
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一个稳定、支持和有爱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个体的自尊心、抗逆力和心理健康。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教育、社交环境、文化和经济背景等。
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和教育资源可以促进个体的自我规划、学习和发展。
而贫困、歧视和不平等等社会问题则可能对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 学习和教育:学习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才能。
教育的质量和内容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5. 个人经验和社会互动:个人经验和社会互动对身心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习社交技能、共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个人的经历和体验也会影响其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6. 生活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对身心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营养、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有效的应对压力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情绪状态和认知能力。
总之,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基因、家庭环境、社会因素、学习和教育、个人经验和社会互动,以及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重视这些因素对身心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个体的全面发展,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幸福。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既包括个体内部的生理、心理、遗传等方面,也包括外部环境的社会、文化和家庭等方面。
本文将就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述。
首先,遗传因素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在出生时就带有一定的遗传基因,这些基因影响了我们的身体结构、智力发展、性格特征等方面。
例如,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智力低下,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使人更容易患某些疾病。
遗传因素在身体和智力方面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其次,生理因素也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个体的生理发展包括身体健康状况、生长发育、内分泌系统的平衡等方面。
良好的生理健康状况有助于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而某些生理问题如疾病、营养不良等则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例如,儿童时期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身体发育不良、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
心理因素也对个体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个体心理特点、情绪状态、心理能力等方面。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助于个体积极调适情绪、解决问题、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等,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可能妨碍个体的身心发展。
社会因素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社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观等都会对个体的身心产生深远影响。
社会支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而社会压力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则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家庭的经济条件、家庭关系的稳定与否、亲子关系的品质等都会对个体的身心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最后,个体自身的积极努力和个体所处环境的互动也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个体通过学习、体验、实践等方式积极参与身心发展,不断适应和调整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个体所处的环境也为个体提供了发展的资源和机会。
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对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个体身心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自身的积极努力与环境互动等。
浅谈遗传与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浅谈遗传与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摘要:儿童的发展是以自身为主体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遗传与环境。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遗传因素我们无法改变,唯有尽我们所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其成长。
关键词:遗传;环境;儿童身心发展一、遗传是儿童发展的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遗传在儿童的身体发展上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比如小孩子的身高,一般都与父母的遗传有关,姚明是著名的篮球运动员,身高2米26,他的妻子身高1米9,他们的女儿9岁身高已经达到了1米7,身体基础好,生长发育比一般的儿童要快一些。
而一些有着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先天哮喘的儿童,身体基础差,发展往往会落后一些。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林崇德早在1978年进行的双生子实验中就提出,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智力活动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
[[[]林崇德.遗传与环境在儿童智力发展上的作用——双生子的心理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01):64-72+8.]]如果儿童的遗传素质不好,比如患有先天痴呆症的儿童,那他的智力活动就不能正常发展了。
同时,遗传通过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儿童的性格,为性格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或可能性。
拥有胆汁质气质类型的儿童,更容易表现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的性格特点。
[[[]林崇德.遗传与环境在儿童性格发展上的作用——双生子的心理学研究(续)[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01):14-21.]] 遗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他提出,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或重要条件,但不是决定条件;遗传仅为性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并不能决定性格在实质性上的发展和变化。
二、环境对于儿童身心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环境,作为影响人发展必不可少的客观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儿童而言,受其知识经验影响,不具备成人般的对环境的辨别能力和改造能力,因此,其受特定环境的影响更大。
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

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1. 遗传因素:人的身体和智力发展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遗传基因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身高、体质以及智力潜力。
一些遗传疾病也可能会对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
家庭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以及父母的教育水平都会对人的智力和性格发展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也会对人的身心发展造成影响,例如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文化背景等。
3. 学习环境:学校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
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方法以及同学关系都会对人的智力和社交能力发展产生影响。
学校环境是否积极、鼓励学生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4. 生活习惯:生活习惯也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例如,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保证人体获得足够的营养,有助于身体健康发展。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心肺功能的提高。
良好的睡眠习惯对大脑的发育和记忆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
5. 社交因素: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交能力的发展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社交能力可以帮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缺乏社交能力可能导致孤独感、自卑感等心理问题。
6.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也会对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情绪稳定与否会影响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
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7. 健康状况:身体健康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基础。
身体疾病、慢性病等都会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一些慢性疾病可能限制了人的活动能力,影响了身体发育和学习能力。
人的身心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学习环境、生活习惯、社交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健康状况都会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因素,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身心健康,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社会等,它们共同作用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决定了个体的成长和成熟程度。
本文将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并探讨它们对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遗传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个人在出生时都带有一套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个体的生理特征和潜在的智力水平。
例如,某些基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某种疾病,或者具有较高的智商。
然而,遗传并不是唯一决定身心发展的因素,环境和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个体所处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等。
一个温暖、安全和富有刺激性的环境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家庭可以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促进个体的情感和社交发展。
而一个贫困和不稳定的环境则可能给个体带来压力和心理问题。
教育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良好的教育可以提供知识和技能,培养个体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它还可以塑造个体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
教育的质量和方式对个体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也对个体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背景、社会价值观和社会支持等。
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分配情况,从而影响了个体的身心发展。
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可以塑造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影响个体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资源支持,帮助个体克服困难,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社会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个体的成长和成熟程度。
遗传决定了个体的生理特征和潜在的智力水平,环境提供了身心健康发展所需的支持和刺激,教育塑造了个体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念,社会影响了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
因此,了解和重视这些因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对于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也就是先天因素,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基础;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
有些人天生性格比较内心或胆小或三分热情,缺少坚持,这些会对其发展产生阻力。
有些人天生对数字敏感或领悟能力强,那么会对其发展有优势的因素,决定人生的很多可能。
2、环境影响。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积极的环境让人有很好的发展,消极的环境会毁掉一个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因素非常重要,所以有“孟母三迁”。
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例如加速个体发展、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等。
良好的教育是人发展的重要渠道,受教育程度不同人的认知水平也是不同的,自然发展的高度也不同。
4、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这可以说是后天的努力,这个是可以通过主观意识去改变,取决于人的意志力。
而消极懒散的人就是个体主观能动性差的人。
即使前面三种因素都不好,而个体主观能动性强的话是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让可以人往好的方向发展的。
论述影响个体心理发展,人格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

论述影响个体心理发展,人格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的
因素
1. 遗传因素:遗传背景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个体通过遗传方式获得了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会对其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产生影响。
2. 环境因素:个体所处的环境对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都会对个体的价值观、行为模式、社交能力等产生影响。
3. 文化因素:个体所处的文化背景对其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也有显著影响。
文化价值观、社会规范和传统习俗等会塑造个体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自我认同等方面。
4. 社会互动因素:社会互动是个体心理发展、人格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社交技巧的培养和社交经验的积累都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起着积极作用。
5. 学习与经验:个体通过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来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
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也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6. 心理创伤和应对方式:心理创伤如暴力、虐待、亲密关系破裂等都可能对个体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
个体的应对方式和心理韧性也会影响其对创伤的适应和恢复程度。
7. 健康习惯和生活方式:良好的健康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饮食习惯、睡眠质量、运动锻炼以及
应对压力的方式等都会对个体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题目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答案解析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但并不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是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具体地讲: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
影响。
(4)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
(5)遗传素质对人发展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
同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说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说法是错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则有赖于高质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的培养。
因此,探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影响人的发展的第一大因素当是生物因素,它着重体现在遗传对人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本文着重谈谈遗传性先天素质即遗传素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
并说明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遗传素质、遗传与人身心发展的相互关系、遗传决定论一、遗传素质的定义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也叫做遗传素质。
我们通常所说的与生俱来的“天赋”,即指此。
二、遗传素质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物)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知,人既是社会实体,也是自然实体。
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自然实体,遗传素质是人的自然实体,它是人的发展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就人的机体说,是男是女,是高是矮,皮肤白或黑,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机能是灵敏还是迟钝,这些都与遗传有关,若离开了遗传人的机体就不可能获得由先天遗传所赋予的这些生
理解剖上的特征。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调查22.8万名儿童,发现低能儿约占3一4肠,而低能儿中有50肠以上是先天因素造成的。
其中父母低能与近亲婚配而造成遗传缺陷的占相当比例。
可见,遗传素质对于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前提和自然条件。
而今,我国高度重视优生优育工作即表明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二)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与阶段
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人们常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就反映了人的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及其成熟程度;它既为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某些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它的超越性发展提供了限制。
近年,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思维发展与他们大脑的重量等的发展有关。
这与儿童思维的发展在这些年龄阶段均为智力加速期是一致的。
因此,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认为,早于成熟期或迟于成熟期的学习,都无助于人的发展;只有当身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条件,才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
(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即遗传素质共性。
但无可否认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有一定的个别差异。
这种差别不仅表现在人的体态上,如高、矮、胖、瘦等等,还表现在感官和神经活动的类型上。
有
的人反应敏捷,有的人则迟缓,或喜静,或好动,或抑郁,或乐观等等,这都反映了不同的人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上的个别差异性。
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性,使青少年儿童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智力水平、才能和个性特征等等,即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
三、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对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
一个人人的发展除了遗传给他的可能性外,主要还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条件、所受的教育和个人的努力程度,即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性有限。
除2%左右的天才与白痴外,一般人之间的差异都是比较小的。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搬运夫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先天因素在人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产生影响的大小是变化的,其总趋势是减弱。
在婴儿时期,在人体发育过程的质的飞跃阶段,先天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大。
但随着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潜在的因素部分地逐步转化为现实因素,随着机体成熟度和身心发展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随着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以及人的活动水平的提高,先天因素的影响就会相对减弱。
1979年马斯·鲍查德和戴维德·莱肯及其助手们在位于明尼苏达大学研究某种心理特征到底是由遗传因素还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实验:被试者是早年分离、成长环境不同、成年后才相聚的同卵双胞
胎。
他们完成了四种人格特质量表、三种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问卷、两项智力测验,另外,被试者还要填写一张家用物品清单,以估测其家庭背景的相似性;一张家庭环境量表来测量他们对养父母方式的感受。
实验意义,虽然智力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70%的智力差异都归因于遗传因素),然而在理想环境下智力是可以得到提高的。
环境包括:教育、家庭条件、社会经济地位等。
总之,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并不能决定怎样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
我们既要重视它的前提条件作用,又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祝林山.简论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孝感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6年函卫专辑总第4期.
【2】汪传义.论遗传、环境和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素质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