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五大注意和六大陷阱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总结(含35组近义成语辨析)

高中语文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总结(含35组近义成语辨析)

高考语文成语题答题技巧一、技法“五注意”在解答高考语文成语题时,应注意以下五点:注意一:形似神异一些成语从表面上看起来,它们的构成语素十分相近,但成语的意义却相差很大,如“一挥而就”和“一蹴而就”,“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等等。

还有一些,构成成语的语素比较相近,成语的意义也很接近,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指日可待”和“拭目以待”,“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等等。

对这两类成语,我们极易混淆,因此应多比较,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注意二:感情色彩有些成语感情色彩强烈,褒贬分明,是非明了,好恶明晰。

只有准确把握了成语的感情色彩,才能辨别正误,恰当运用。

如: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地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

“殚精竭虑”是褒义词,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机。

这里应用“处心积虑”。

注意三:适用对象每个成语都有比较确定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

如果超出了成语的适用范围,弄错了搭配对象,就会造成成语和对象之间不搭配。

如: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部让人宵衣旰食的韩剧火爆荧屏,从《继承者们》到《来自星星的你》再到如今的《太阳的后裔》,这些韩剧都让剧迷们疯狂追捧。

“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

这里对象误用,应改为“废寝忘食”。

注意四:语境要求成语的运用与语境密切相关,因为语境对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注意语境要求,就是要从成语前后的语句来辨析它们内在的关联、照应、衔接、过渡等是否有问题。

如:蒂姆•库克长期以来其实已在掌管苹果公司,乔布斯两次病休期间,实干家库克都临危授命,负责苹果的日常运营工作。

“临危授命”指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换为“临危受命”。

注意五:整体意义成语是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固定的词组或短句,有其整体意义。

把握成语意义的整体性,不是将组成成语的每个语素简单相加,而是要透过字面从整体上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语素,更要注意其古义,不要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

成语理解题中的几大陷阱

成语理解题中的几大陷阱

中公教育专家发现,近几年地公务员考试中,成语在选词部分占地比重很大,并且呈逐渐上升地趋势.从考查地形式看,此题型多是趋向于综合考查,既成语实词地混合型考法.要想提高解题速度,就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考生介绍如何运用陷阱识别法解答成语题.(一)注意区分形近、音近、义近类成语在遇到形近、音近、义近类地成语时,要注意从相近成语地相异语素去辨析,找出其中存在地差别.、形近、音近类成语有些成语由于形体相似、读音相同或相似,在使用时特别容易混淆.如“不孚众望”意为不能使人信服,而“不负众望”却表示还没有辜负大家地期望,可以看出,一字之差,意思却大为不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义近有些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它们在用法上却存在不同.如“目不暇接”与“应接不暇”,前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后者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二者虽然意义相近,但是侧重点却不同,前者偏向主动,后者偏向被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望文生义成语地内涵大多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地,有特定地出处,或出于古代诗文,或处于寓言故事,再加上某些成语中地语素还含有生僻地古义,如果不能理解成语地正确意义,就会很直觉地从表面字义去解释成语,容易导致“望文生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语义重复成语本身含有特定地含义,应该把成语放到句子里去,注意观察会不会造成成语含义与句子含义之间发生冲突.把握语义重复应该注意:是否重复出现了重复且不必要地修辞手法;句子本身含有地“令人……”、“让人……”词语是否与成语中地使动意义相冲突;语素意义是否重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逻辑脱节所选用地成语应该与句子地中心主题相符合,不能在使用时背离了论述话题,或者改变句子原本地论述话题.(五)轻重失衡不同成语地语义轻重不同,这就要求根据特定地语境选择语义轻重适当地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信口雌黄”与“信口开河”,前者语义重,指妄加评论、污蔑和捏造事实.后者语义轻,指说话不假思索,随口胡说.等等,在使用这类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语义地对称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六)对象误用有些成语适用于个体,有地适用于群体;有地适用于人,有地适用于物;有地适用于书面语,有地适用于;也有地适用地语体不同等等.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地适用范围或对象不了解,就特别容易产生误用地现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七)感情色彩颠倒成语地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成语上地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很多成语都有褒贬之分,用在句子中可以体现出作者地感情倾向,与褒贬相对地则是中性词.在解题过程中,如果句子带有明显地感情色彩,那么可以根据句子地感情色彩与成语地感情色彩来迅速排除干扰项,从而选出匹配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八)断词取义成语地意义特性之一是具有整体性,因此在成语使用时,应该考虑到成语地整体意义,不能主观断取其中地某个语素,这样会造成成语意义与句意不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高考语文使用成语的六点注意事项

高考语文使用成语的六点注意事项

高考语文使用成语的六点注意事项成语是历年高考都要考查的一项,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弄清成语来源,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成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所以要弄清成语的来源,不能望文生义,例如“文不加点”如果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就错了,它的意思是文章写成不用涂改,形容写文章写得很快;“火中取栗”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当而一无所得;“万人空巷”指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

这一类的成语还有:屡试不爽、七月流火、明日黄花、三人成虎等。

二、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作为一种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层不变的,要注意其感情色彩,以便正确运用。

如“明目张胆”,古代形容不畏权势,敢作敢为,有胆略,有气概,含褒义,到现代,指人公开干坏事,成了贬义词;又如“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是存心已久,费尽心思,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是贬义词,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当;还有如“趋之若骛”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用来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含贬义。

这一类的成语还有明哲保身、好为人师等。

三、注意成语运用对象的范围在成语中有一些成语有运用的对象,如“炙手可热”只能用于权势,“美仑美奂”只形容建筑,“罄竹难书”只形容罪恶,“不瘟不火”只形容戏剧表演,“匪夷所思”只形容言谈举止,运用时要十分注意,否则就会出错,如“这副画炙手可热。

”又如“他把这理论批驳得遍体鳞伤。

”“遍体鳞伤”只能用于人,这里应用“体无完肤”。

这一类的成语还有“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巧夺天工”、“青梅竹马”等。

四、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如“我们学校有许多莘莘学子。

”“莘莘”含有众多的意思,与“许多”重复;如“他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难言之隐”中“隐”就是苦衷的意思,“苦衷”与“隐”重复;如“玩具店里挂满了各种形形色色的玩具,像轮船、飞机、坦克等。

”“形形色色”指各种各样种类很多,与句子“各种”重复;如“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也可以闪光。

高考语文考点分析,高考成语题中常见的8个陷阱

高考语文考点分析,高考成语题中常见的8个陷阱

高考语文考点分析,高考成语题中常见的8个陷阱1、望文生义例 1.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分析】耳提面命:意为不但面对面教导,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

后来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命,教导。

例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分析】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相像的。

夷,平常。

例 3.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强烈。

【分析】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或优越的地位。

临,面对。

2、褒贬误用例 1.再完美的机制出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分析】前赴后继:前面的赶过去,后面的紧跟上,比喻连续不断,勇往直前。

这是褒义词。

(注意:在这个例句中,如果给成语加上一个引号,它就具有了一种讽刺幽默的意味,就变成了成语的活用。

)例 2.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

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分析】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褒义词。

而例句中歹徒一生恶贯满盈怎能死得其所,只能是死有余辜。

3、用错对象(包括谦敬错位)例 1.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分析】特立独行:独特地立身行事。

形容行为高洁,不随波逐流。

立,立身;行,做事。

例2.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分析】春秋鼎盛:指正处在壮年。

春秋,指年龄;鼎,正当。

例 3.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着的灵魂。

【分析】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掺杂方音。

用于写口音而不用于生活画卷,不能把诉诸听觉的变成诉诸视觉的,对象用错。

高考成语设题陷阱的对策

高考成语设题陷阱的对策

19:13
26
七、要切实把握成语的谦敬意义,不要主 客颠倒。 成语是语言的化石,它沉积着诸多的 文化现象。有些表现为谦词、有些表现为 敬词。谦词要用于自己,而敬词只能用于 他人。如果分辨不清楚,就会出现主客颠 倒、对象失当的使用错误。
19:13
27
1 .抛砖引玉 ——先请看下面的句子:“今天的 座谈会开得很成功,我非常感谢大家都能抛砖引玉、 各抒己见,既对我们过去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又对 未来工作提出前瞻性的切实可行的意见。”“抛砖引 玉”,词典解释为: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自己 先发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目的在于引出别人的高见 或佳作,表示谦虚。可见,“抛砖引玉”是谦词,只 能用于己方,而此处是陈述“大家”、用于他方,显 然是错的。
19:13 29
此类表谦、敬意义的常用成语还有: 蓬荜生辉、大笔如椽、敬谢不敏、敝帚自 珍、高风亮节、高抬贵手、公门桃李、恭 敬不如从命、大方之家、忝列门墙、刍荛 之议等。
19:13
30
八、要切实把握成语的语法特征,不要滥 加功能。 一些成语,虽然它作为一个固定的短 语,其使用位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不 是所有成语都可以任意来做句子的某个成 份,有的只能做谓语或定语,有的虽然是 动词性的,但却不能带宾语。这些,我们 必须清楚。
此类多义成语非常多。常见两个义项有:数米而炊、 贪多务得、粗枝大叶、狗尾续貂、按图索骥、暗渡陈仓、 不绝如缕、暴虎冯河、布衣之交、闭门造车、断线风筝、 习蛾投火、间不容发、空中楼阁、夸父逐日、龙飞凤舞、 十羊九牧、胸有成竹、木人石心、淋漓尽致等。常见的 三四个义项成语有:暗中摸索、不衫不履、楚楚可怜、 大模大样、独来独往、海阔天空、海枯石烂、苗而不秀、 来者不拒、两袖清风、末路之难、昏天黑地、一日千里、 没头没脑、东涂西抹、残山剩水、寸草不留等。

解密高考成语题八大“陷阱”

解密高考成语题八大“陷阱”
也 有 点 敝 帚 自珍 的意 味 。
“ 帚 自珍 ” 比喻 东 西 虽 不 好 , 是 自己珍 视 。 它是 一个 谦 词 , 能对 “ ” 不 能对 敝 , 可 只 己 ,
“ ” ① 句将 它 用 于 编辑 对 已故 著名 作 家 的作 品的态 度显 然是 不 对 的 。 人 ,
五 、 词 取 义 断
“ 耳提面命 ”形容恳切地教导 。而①句将它望文生义成“ . 撕耳朵 , 当面命令” 的体罚教 育了。“ 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 , , 失掉好机会 而②句将“ 交臂”臂膀搂着臂膀 , ( 指面对
面 ) 文生 义成 友谊 很 深 的合作 伙伴 了。 望
二 、 象 误 用 对
成语 均有 其特 定 的使 用 对象 , 的用 于人 , 的用于 物 , 的用 于事 , 有 的用 于特 定 有 有 有 还 的人 、 或事 , 物 如果 把 握不 准 , 就极 易 扩 大使用 的范 围或 误作 它用 。如 :
有 见识 , 随波 逐 流 。② 句 只 断取 了“ ”特 ” 义 , 成语 中 的“ 不 独 “ 之 而 立 ‘ ” 行 的意 义 与句 子 的
语 义相 悖 。 “ 刀小 试 ” 比喻 有 很 大 的本 领 , 在小 事情 上 施 展 一 下 。⑧ 句 只断 取 了“ 牛 , 先 小 试” 义 . 之 而成 语 中 的“ 很 大 的本 领 ” 有 的意 义 与 句 子 “ 作 经验 欠 缺 , 工 实践 能 力 不 足 ” 的语
① 新课 程标 准要 求我们 在 高 中语 文教 学 中努 力贯彻 新 的教 育教 学理念 ,坚决 摒 弃 那
种 不 尊重 学 生的耳提 面命 式的教 学方 法 。
② 20 年 5 0 9 月9日, 国著名 相 声演 员李 文华 老人 溘然 长逝 , 让他 的老搭 档姜 昆深感 我 这

成语高考考查的设题规律

成语高考考查的设题规律

成语高考的设题规律及注意事项例如: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例如:209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例如:贵州省XX市XX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例如:我的同桌上学好迟到、上课爱说话、考试喜欢抄袭、又经常搞恶作剧吓唬女同学……总之,是个磬竹难书....的坏孩子,我很讨厌他。

例如: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拭目以待。

”“拭目以待”的语义一是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二是表示要等着瞧。

高考题,就是取第二个义项,是正确的。

例如:我说亲爱的老王同志,这事你就放心去做好了,到时候有我们几人鼎力相助....,不能完成不了任务?”“鼎力相助....”,词典解释为:鼎力,大力;是敬词。

整个成语意思是:希望或感激别人的大力帮助。

只能用于请托或感激别人,不能用于自己。

而例句中“我们几人鼎力相助”,用于己方,显然是错误的。

例如: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词典解释....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就。

妄自菲薄为:妄,胡乱;菲薄,小乍、轻视。

指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或自轻自贱。

无疑,此成语用在这里也是符合语境的,但它属于不及物性的自动词,不能带宾语。

例如:“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甲B队望其项背....,其意思是指:赶得上或比得上。

而此语境需要的是“难....。

望其项背以望其项背”或“无法望其项背”,可见此成语只适合于表否定的语境。

要切实把握成语的内涵外延,不要使成分赘余。

例如:这所中学虽然为省级重点,但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贻笑大方,词典解释为:大方,即大方之家,识见广博的人,后泛指有专长的人;整个成语表示“被内行的人笑话”。

成语运用题的五大陷阱及对策

成语运用题的五大陷阱及对策
义 现 在 已不 用 , 而用 后 起义 , 指 公 开地 大 胆 地 干坏 事 。

者往往针对成语误用频率较高的情形 , 设置成语实际 义辨别不准、 误用褒贬 、 用错对象 、 词义轻重不分 、 与语 境义重复或矛盾等五大陷阱来干扰考生答题。
种是本义和后起义都能使用 , 如“ 陈陈相 因” , 原指京
那么考生怎样才能识别陷阱 , 作出正确的判断呢?


理 解 成 语 的 意义
1 . 透 过字 面义 。 弄清 实 际义
有 的成语可 以从 字面上去理解 其意义 , 但 真正 的意
“ 想入非非 ” “ 另眼相看” “ 若 即若离” 等, 在使用的时候 ,

义却蕴含在其内部 , 必须透过字面意义, 去进一步深入 理解。 如“ 狐假虎威” , 表面意义是“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
是抛砖 引玉 , 我下面将要讲 的, 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 。 ”
翻卷起 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 ,茹毛 饮血的残酷故事。 ” ( 2 o 1 2 ・ 江西卷 ) 这句 中的成语误用 , 是因不理解“ 茹毛饮血” 实际意思是连毛带血地生吃捕
获 的 禽兽 , 形 容 原 始人 的生 活状 况 而 造成 的 。 另外 , 不 理 解 成语 的意 义受 其 结构 制 约 , 导 致 成语 误 用 。 如“ 他
势” , 实 际含 义是 “ 倚仗 别人 的权 势去欺 压人 ” 。 “ 破 釜 沉
定要结合语境 , 细加揣摩 , 正确选择义项。
3 . 切分 结构 , 理解 成 语意义
成语以固定的结构, 来表示它特定的含义 , 因此成语
的意义和结构是相互关联的。 切分成 语结构 , 对理解其意 义是很有帮助 的。 成语 的结构 主要有 以下几种 隋况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
——五大注意和六大陷阱
成语向来都是高考语文的必备考点之一,可是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解答成语题常常是“做题凭感觉,正确看运气”,一副全靠天收的样子。

而平时一说起什么古今异义、褒贬误用、语法欠缺等等就一阵阵头大,以至于不愿多做了解,做起题来就失分严重。

其实,成语题是有规律可寻的。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下成语题解答的五大注意和六大陷阱,全面详析成语解题技巧,轻松掌握满分“神技”!
一技法“五注意”
在解答高考语文成语题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注意一:形似神异
一些成语从表面上看起来,它们的构成语素十分相近,但成语的意义却相差很大,如“一挥而就”和“一蹴而就”,“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等等。

还有一些,构成成语的语素比较相近,成语的意义也很接近,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指日可待”和“拭目以待”,“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等等。

对这两类成语,我们极易混淆,因此应多比较,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注意二:感情色彩
有些成语感情色彩强烈,褒贬分明,是非明了,好恶明晰。

只有准确把握了成语的感情色彩,才能辨别正误,恰当运用。

如: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地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

“殚精竭虑”是褒义词,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机。

这里应用“处心积虑”。

▌注意三:适用对象
每个成语都有比较确定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

如果超出了成语的适用范围,弄错了搭配对象,就会造成成语和对象之间不搭配。

如: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部让人宵衣旰食的韩剧火爆荧屏,从《继承者们》到《来自星星的你》再到如今的《太阳的后裔》,这些韩剧都让剧迷们疯狂追捧。

“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

这里对象误用,应改为“废寝忘食”。

▌注意四:语境要求
成语的运用与语境密切相关,因为语境对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注意语境要求,就是要从成语前后的语句来辨析它们内在的关联、照应、衔接、过渡等是否有问题。

如:蒂姆•库克长期以来其实已在掌管苹果公司,乔布斯两次病休期间,实干家库克都临危授命,负责苹果的日常运营工作。

“临危授命”指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换为“临危受命”。

▌注意五:整体意义
成语是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固定的词组或短句,有其整体意义。

把握成语意义的整体性,不是将组成成语的每个语素简单相加,而是要透过字面从整体上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语素,更要注意其古义,不要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

如:这次期中语文考试,学生出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特别是作文,有的严重跑题,有的文不加点,集中体现出学生平时训练不够用心的问题。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

二设题“六陷阱”
高考成语题出题一般有如下陷阱:
▌陷阱一:望文生义
仅根据字面理解,不考究成语内在含义。

如“差强人意”,成语含义是“大体上令人满意”,却被错用成“不满意”,而造成字面歧义。

类似此类易被误用的成语有:安土重迁、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久假不归、下里巴人、江河日下、文不加点、罪不容诛、不赞一词、三人成虎、明日黄花、登堂入室、不足为训、毫厘不爽、别无长物、风声鹤唳、万人空巷、五风十雨等。

▌陷阱二:褒贬混淆
易贬词褒用的成语:处心积虑、满城风雨、一团和气、改头换面、巧舌如簧、衣冠楚楚、巧言令色、趋之若鹜、粉墨登场、无所不为、官样文章、上行下效、始作俑者、推波助澜、明哲保身等。

易褒词贬用的成语:方兴未艾、凤毛麟角、惨淡经营、差强人意、有口无心、别出机杼、别有天地、目无全牛、拭目以待、叹为观止等。

▌陷阱三:不辨对象
易被误用的成语有: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少女)、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举案齐眉(指夫妻)、耳提面命(指长辈对晚辈)、三令五申(指上级对下级)、汗牛充栋(指书籍)、罄竹难书(指罪恶)、美轮美奂(用来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春秋鼎盛(指人,不指时代)、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等。

▌陷阱四:搭配不当
不能带宾语的成语:忍俊不禁、难言之隐、信手拈来、不期而遇、出奇制胜、当仁不让、侃侃而谈、指手画脚、求全责备、妄自菲薄等。

只能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的成语: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等闲视之、望其项背、天高地厚、青红皂白、混为一谈、一蹴而就等。

容易重复赘余的成语: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泪)、(浑身)遍体鳞伤、(忽然)恍然大悟、(正)方兴未艾、(众多的)莘莘学子、(从此)一劳永逸、(百姓)生灵涂炭、(感到)自惭形秽等。

▌陷阱五:不合语境
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的成语: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处心积虑与殚精竭虑、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耳闻目睹与耳濡目染、鱼目混珠与
鱼龙混杂、休戚相关与休戚与共、本末倒置与舍本逐末、身临其境与设身处地、异曲同工与殊途同归等。

▌陷阱六:谦敬错位
易谦辞错位的成语:忝列门墙、抛砖引玉、一孔之见、敝帚自珍、敬谢不敏、狗尾续貂、尸位素餐、蓬荜生辉、雕虫小技等。

易敬辞错位的成语:不吝赐教、高抬贵手、高朋满座、虚左以待、鼎力相助、洗耳恭听、虚怀若谷、大材小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