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更新
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2.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和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3.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4. 遵守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包括剂量、用药时间、用药途径等。
5. 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性。
6. 加强抗菌药物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意识。
7. 推广和应用新型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8. 加强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抗菌药物的质量和效果。
2016年(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 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3 5
≤35
≤50
≤10
≤40
≤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 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1
抗菌药 口服剂型 物品种、 品规数 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品规 量要求 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 口服剂型
剂)类抗菌药物品规 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品规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 注射剂型
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更新内容简介
**市人民医院 李*
1
1、2015版与2004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更新内容简介
2、抗菌药物5年8月27日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发布
了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原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5
◆ 联合用药的指征内容中:
① 旧版的“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 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单一抗菌 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② 举例说明联合用药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药物 联合中,删除了“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
6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 单独列出并强调了预防用药的目的和原则 ◆ 预防用药基本原则内容中,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 抗菌药物的情况,增加了“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 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
21
关于进一步加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卫办医发„2015‟42号】2015年8月27日 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一、严格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法规要求; 二、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综合管理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滥用和不当使用可能导致抗
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2015年发布了《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指导原则》,以指导医务人员在临床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性的发展。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1. 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循相关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包括药物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的建议。
不得擅自更改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耐药性的发生。
2.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原菌信息、病情严重程度、过敏史和肾功
能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 合理使用联合用药
对于复杂感染或耐药菌株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联合用药以增加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应根据具体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和药物相互作用进行选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组合。
4. 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范围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控制使用的时间和范围,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对
于轻度感染或预防性使用,应优先选择局部用药或其他替代性治疗方法。
5. 对抗菌药物使用效果进行监测
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应定期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监测,评估药物的疗效和耐
药情况。
如果出现治疗效果不佳或耐药性增加的情况,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医务人
员在临床实践中应严格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2015年版)

2.2.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 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特制订“术前其他部位感染 及术后切口感染需使用抗菌 药物的I类切口患者统计表” 内网—药剂科—2015年I类 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
继续,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
2.2.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原则
根据手术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选用有效、针对性强、安全、使用方便、价格适当的品种
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头孢过敏者:G+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或克林霉素;
G-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心血管手术 ( 腹 主 动 脉重建、下肢手术切 Ⅰ 口涉及腹股沟、任何 血管手术植入人工假 体或异物,心脏手术、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 器)
2.2.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普外科
手术名称 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 抗菌药物选择
头颈部手术(恶性肿 Ⅰ
瘤,不经口咽部黏膜)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凝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细菌性感染 取标本培养 经验治疗 阳性结果 阴性结果 无法取标本 感染部位 基础疾病 发病情况 发病场所 既往抗菌药用 药史及其治疗反 应 当地细菌耐药 性监测数据
+
治疗反应
调整方案
2.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品种选择
有病原学检查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
四环素或红霉素眼药水滴眼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43号

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目录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3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5 附录1 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11 附录 2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3 附录 3 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15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17)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18)三、病原微生物检测 (19)四、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20)五、培训、评估和督查............................................................................................................ 20 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青霉素类.................................................................................................................................... 21 头孢菌素类................................................................................................................................ 22 头霉素类.................................................................................................................................... 23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4 碳青霉烯类................................................................................................................................ 25 青霉烯类.................................................................................................................................... 26 单环β-内酰胺类....................................................................................................................... 26 氧头孢烯类................................................................................................................................ 26 氨基糖苷类................................................................................................................................ 27 四环素类 (28)甘氨酰环素类 (29)氯霉素 (29)大环内酯类 (30)林可酰胺类 (31)利福霉素类 (31)糖肽类 (32)多黏菌素类 (33)环脂肽类 (34)噁唑烷酮类 (35)磷霉素 (36)喹诺酮类 (36)磺胺类 (37)呋喃类 (38)硝基咪唑类 (39)抗分枝杆菌药 (39)抗真菌药 (42)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47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48 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55 细菌性前列腺炎...........................................................................................................................57 急性感染性腹泻........................................................................................................................ 59 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60 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62 腹腔感染.................................................................................................................................... 66 骨、关节感染.................................................................................. (68)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 (69)口腔、颌面部感染 ....................................... (72)眼部感染 ................................................. (73)阴道感染 ......................................... (75)宫颈炎 ............................................. (76)盆腔炎.............................................. (76)性传播疾病 ........................................ .. (77)侵袭性真菌病 ...................................... . (77)分枝杆菌感染 ...................................... . (80)白喉 ............................................. .. (81)百日咳 .......................................... . (82)猩红热 .......................................... .. (82)鼠疫 ........................................... . (82)炭疽 ........................................... .. (83)破伤风 (83)气性坏疽 ..................................... . (84)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 (84)布鲁菌病 .................................. (84)钩端螺旋体病 ............................ . (85)回归热 .................................. (85)莱姆病 ............................................... (85)立克次体病 ............................................ (86)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 (87)1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最终版本

18
预防性应用(围手术期)
➢ 时机:术前0.5-1h; ➢ 维持时间:术前1次,24h,不超过48h; ➢ 给出常见手术预防用药方案; ➢ 并给出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预防应用方案
(但循证证据不充分); ➢ 以方便临床医生和抗菌药物管理团队;
27
预防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
• 特殊诊疗操作中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
28
预防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
29
预防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
30
预防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
31
预防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
注: 1. 操作前半小时静脉给药。 2.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用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
8
治疗性应用原则新旧版本比较
强调“及时留取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 部位标本)” 增加“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联合用药适应证增加
➢2.。。。以及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感染; ➢3. 。。。或病原菌含不同生长特点的菌群,需要 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如结核和非结核分支 杆菌;
9
预防性应用(非手术)
45
增加抗菌药类别
➢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米诺 ➢ 青霉烯类:法罗培南 ➢ 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 甘氨酰环素类:替加环素 ➢ 环脂肽类:达托霉素 ➢ 噁唑烷酮类:利奈唑胺 ➢ 多黏菌素类:多黏菌素B、E ➢ 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46
44
2015年版的更新内容
➢增加一些抗菌药类别及/或品种; ➢更新某些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更换小标题: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改为“糖肽类”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改为“林可酰胺类” “甲硝唑和替硝唑”改为“硝基咪唑类” “抗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药”改为 “抗分 枝杆菌药”
2015抗菌药物指导原则

度 预防效果循证医学证据 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经济学评估
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无菌操作! 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 防措施!
手术切口类别
切口类别 定义
Ⅰ类切口 (清洁手术)
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 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Ⅱ类切口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 (清洁-污染手术) 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 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Ⅲ类切口 (污染手术)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 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 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预防感染种类抗菌 风湿热复发 感染性心内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预防用药对象 药物选择 ①风湿性心脏病儿童患者 苄星青霉素 ②经常发生链球菌咽峡炎或风湿热的儿童及成人 青霉素V 心内膜炎高危患者,在接受牙科或口腔操作前 阿莫西林或氨苄西林 青霉素过敏用克林霉素
流脑流行时①托儿所、部队、学校中的密切接触 利福平(孕妇不用) 者,②患者家庭中的儿童 环丙沙星(限成人) 头孢曲松 ① 患者家庭中未经免疫接种的≤4岁儿童 利福平(孕妇不用) ② 有发病者的幼托机构中≤2岁未经免疫的儿童 ③ 幼托机构在60天内发生2例以上患者,且入托 对象未接种疫苗时,应对入托对象和全部工作人 员预防用药
+
治疗反应
调整方案
品种选择
有病原学检查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
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
经验治疗者: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
药物。
给药途径 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 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主要内容
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3
各类抗菌药物简介
4
各类主要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性抗
菌治疗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
2
3
抗菌药物治疗性 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 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患 者中应用的基本原
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3] ± [5]甲硝唑,
脆弱类杆菌)
或头孢曲松± [5]甲硝唑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骨科
手术名称
切口类别 可能的污染菌
皮瓣转移术(游离或带蒂) 或植皮术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 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 性菌
抗菌药物选择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Ⅰ类切口预防用药适应证
1
2
3
4
手术范围大、手 术时间长、污染 机会增加
手术涉及重要脏 器,一旦发生感 染将造成严重后 果者
异物植入手术, 如人工心瓣膜植 入、永久性心脏 起博器放置、人 工关节置换等
有感染高危因素 如高龄、糖尿病、 免疫功能低下、 营养不良等
综合手术 具体情况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品种
非手术预防用药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感染种类抗菌 预防用药对象
药物选择
新生儿淋病奈瑟菌 或衣原体眼炎 肺孢菌病
百日咳
每例新生儿
① 艾滋病患者CD4细胞计数<200/mm3者 ②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实体器官移植受者 与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触的幼儿和年老体弱者
四环素或红霉素眼药水滴眼 SMZ / TMP 红霉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更新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品种选择近日,国家卫计委办公厅等部门正式发布《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2004年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同时被废止。
2015版《指导原则》与2004版具体变更内容如下。
表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变更内容项目2015年版2004年版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新增“放射、超声等影像结果”为细菌、真菌性感染依据;删除“门诊病人可根据病情药开展药敏工作”。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细菌性感染。
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增加“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删除旧版中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的“重症感染者例外”这个注释。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
非手术预防预防用药基本原则进一步将预防用药目的明确为“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并与预防用药基本原则区分开来。
仅提出内科、儿科预防用药的原则,包括预防用药的对象、时间、人群等,主要是用于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
非手术预防用药指征1.心衰、昏迷和休克等患者,“不应用”预防类抗菌药物。
2.将不适应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3.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提出明确的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心衰、昏迷和休克等患者,“不宜常规使用”预防类抗菌药物。
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强调了预防用药目的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考虑预防用药的情况中,增加了感染的高危因素: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包括术后可能出现的全身性感染。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给药方案开始给药改为“在皮肤、粘膜切口前0.5~1h”内或麻醉开始时;术中追加一次抗菌药物的条件改为“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明确提出“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h,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开始给药时间为“术前0.5~2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书中追加一次抗菌药物的条件为“手术时间超过3h,或是雪亮大于1500ml”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在2009年38号文的基础上的手术类型更加全面,而且对于同一个外科系统手术类型进行更为详细的区分。
详见表1。
仅提出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但未给出详细具体的推荐。
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原则相比2004年版,2015年版根据新的临床指南等询证医学证据更加细化初始经验治疗的药物选择。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指征1.2015年版首次提出多重耐药菌及泛耐药菌感染时,需抗生素联合用药。
2.2015年版同时也将2004年版“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重症感染”这一联合用药的指标删除。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2015年版新增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2.2015年版重新定义了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其不但是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而且应是已经列入基本药品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商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3.2015年版着重突出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从严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首次指出可以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几种情况。
4.2015年版新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培训、评估和监督检查项目:①加强各级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培训;②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科学设定控制指标、处方医嘱专项点评);③反馈与干预(通过监测-反馈-干预-追踪模式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持续改进);④加强监督检查。
表2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2]手术名称切口类型可能的污染菌抗菌药物脑外科手术(清洁,无植入物)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脑外科手术(经鼻窦、鼻腔、口咽部手术)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或克林霉素+庆大霉素脑脊液分流术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脊髓手术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眼科手术(如白内障、青光眼或角膜移植、泪囊手术、眼穿通伤)Ⅰ、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局部应用妥布霉素或左氧氟沙星等头颈部手术(恶性肿瘤,不经口咽部粘膜)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头颈部手术(经口腔黏膜)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或克林霉素+庆大霉素颌面外科(下颌骨切开复位或内固定,面部整形手术有移植物手术,正颌手术)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耳鼻喉科(复杂性鼻中隔成形术,包括移植)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乳腺手术(乳腺癌、乳房成形术,有植物物如乳房重建术)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胸外科手术(食管、肺)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格兰阴性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心血管手术(腹主动脉重建、下肢手术切口涉及腹股沟、任何血管手术植入人工假体或异物,心脏手术、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肝、胆系统及胰腺手术Ⅱ、Ⅲ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3]±[5]甲硝唑,或头霉素类胃、十二指肠、小肠手术Ⅱ、Ⅲ革兰阴性杆菌,链球菌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或头霉素类结肠、直肠、阑尾手术Ⅱ、Ⅲ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或头霉素类,或头孢曲松±[5]甲硝唑经直肠前列腺活检Ⅱ革兰阴性杆菌氟喹诺酮类[4]泌尿外科手术:进入泌尿道或经引道的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或前列Ⅱ革兰阴性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或氟喹诺酮类[4]腺切除术、异体植入及取出,切开造口、支架的植入及取出)及经皮肾镜手术泌尿外科手术:涉及肠道的手术Ⅱ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有假体植入的泌尿系统手术Ⅱ葡萄球菌属,革兰阴性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氨基糖苷类,或万古霉素经引道或经腹腔子宫切除术Ⅱ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B组链球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经引道手术加用甲硝唑)[3],或头霉素类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使用举宫器)Ⅱ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B组链球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或头霉素类羊膜早破或剖宫产Ⅱ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B组链球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人工流产-刮宫术引产术Ⅱ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或多西环素会阴撕裂修补术Ⅱ、Ⅲ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皮瓣转移术(游离或带蒂)或植皮术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关节置换成形术、截骨、骨内固定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术、腔隙植骨术、脊柱术(应用或不用植入物、内固定物)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外固定架植入术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截肢术Ⅰ、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开放骨折内固定术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1] 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力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 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结肠和直肠手术、阑尾手术、Ⅱ或Ⅲ类切口的妇产科手术,如果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胺类+甲硝唑。
[3] 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林,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4] 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格限制。
[5] 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