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五章短时记忆
第五章2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

对容量有限的解释-3
• Klatzky〔1975〕认为,可以将短时记忆看作一个 空间,在贮存的工程与加工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 的关系,即贮存空间与工作空间有权衡关系。
• 在同一匹配中出现了同义匹配。 • 例如,给被试呈现的字表含有“美丽〞一词,他
们会将探测词“漂亮〞误认为是字表中的词。
• 这种语义混淆说明短时记忆存在着语义代码。
总结
• 短时记忆信息有感觉编码〔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与语义编码。
• 语义编码-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也有语义编码。二 者的差异减小。
• 加工水平说。
• 在视觉接收的字母、字词,通过内部言语就可以转换 为言语运动器官的动作模式。转换时,发音相似的字 母、字词会发生混淆。这提示可能有言语动作编码或 口语编码。
• 目前还无法将声音混淆和发音混淆区分开来,认知心 理学认为,听觉编码或许是与口语编码共存的。把听 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 〔Linguistic〕编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 与Mayzner字母混淆矩阵比较。 • 声音混淆的错误中,视觉特征也起作用。发生混
淆的字母不仅在语音上相似,在视觉特征上也相 似。 • 识别VS回忆。视觉识别-视觉混淆; • 即使视觉特征相似在字母回忆的混淆中起作用, 也没有改变字母回忆混淆的听觉性质。
AVL单元
• 阅读常借助于内部言语来进展〔无声音,言语运动器 官在活动〕。
• Posner认为视觉编码最多只能维持2秒。但 Kroll(1975)改进了实验之后,发现视觉编码 优势可以维持8秒之久。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05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应 用
教育领域的应用
促进学习策略
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是学习的重要基础,教育者可以通过 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分段学习和分散复习,来帮助学 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
个性化教学
了解学生的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能力,可以帮助教育者制 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结构与功能
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在大脑中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差异,短 时记忆主要与大脑皮层下的听觉系统有关,而工作记忆则 涉及多个认知系统的协同作用。
联系
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的一 种扩展
工作记忆可以看作是短时记忆 的一种扩展,它不仅包括信息 的暂时存储,还涉及对信息的 操作和处理。
信息在两者之间可以相互 转换
差异
存储时间
短时记忆的存储时间通常在几秒至几分钟之间,而工作记 忆的存储时间则相对较长,可以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信息处理方式
短时记忆主要涉及对信息的暂时存储和简单复述,而工作 记忆则涉及更复杂的信息处理和操作,如分析、组合和推 理等。
信息容量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有限,通常只能存储7±2个信息单元, 而工作记忆的信息容量相对较大,可以同时处理和存储更多 的信息。
影响个体的思维速度、 学习能力、推理能力 等认知能力。
工作记忆的模型与结构
模型
工作记忆的模型通常包括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视觉空间模板和情景缓冲器 等部分。
结构
工作记忆的结构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负责暂时存储信息,长时记 忆负责长期存储和提取信息。
03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差 异与联系
研究发现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大约 为4个项目,且存在个体差异。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比较研究
第五章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中的系列扫描,搜索到所需的项目立即 停止(自我停止搜索,指识记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同一 项目匹配后,不再搜索),符合认知经济的原则 但为什么sternberg实验发现被试是按从头至尾的 完全搜索(指将识记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都顺 序比较)?
Sternberg认为扫描过程、匹配过程、决策过程 是分开的,且非常迅速,且扫描一旦启动就有完成趋 势,难以停下。决策过程需时较多,为求工作效率, 才全部比较之后只做一次判定。
德罗莎Derosa、特卡克Tkacz,1976以鸟儿起飞、 打高尔夫球等动画图片为材料,发现记忆集合的图是 随机的,反应接近系列扫描。图片是连号的,反应是 平行扫描。而有意义的连号图,不管是顺序还是随机 呈现,都支持平行扫描。这说明个体对有/未组织的 材料,处理模式不同。正如把数字或字母组块成联系 更紧密的模式会改变短时记忆的容量。试验中用生活 中经历过一定组织的比人工的未组织的材料,更有生 态效度。
2、视觉编码
短时记忆有强烈的言语听觉性质,还存在视觉编 码和语义编码。
前述posner1967AA、Aa字母的视觉匹配试验发现 AA视觉编码的优势最多只能维持2秒(0、0.5、1秒) 科罗尔Kroll1975对波斯纳实验改进:在第一个 字母呈现后、第二个呈现前中间,让被试口头重复耳 机中听到的字母,以干扰形-音转换,使被试更久的 在短时记忆中保留视觉编码。发现AA对的视觉编码优 势可达8秒。
解释:复述、分心作业都需要占用资源,1单词 是1组块,3辅音字母、3单词是3组块,1组块占用的 资源少。 Posner1966、Watkins1973都发现:复述作业难 度大,则保持受损大;反之则小。
3、有关遗忘的有关观点、理论 ①皮特森提出消退理论decay theory,认为 遗忘是因为没有去复述记忆的材料,消退时时间 的函数,是不可避免的,复述可延缓消退的开始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详解

3.分组:是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一些项目分 成一组。它与组块相似,但它不是意义分组,
各成分之间不存在意义联系。分组确实有利于短 时记忆。 举例:电话号码
身份证号码 银行帐号
4.组块大小与短时记忆容量的关系
二、容量有限的性质
1.Waugh、Norman和Atkinson等倾向于从贮存 空间及其有限的槽道来说明。(贮存有限说)
3 感觉代码与感觉记忆信息的区别
▪ 感觉记忆按感觉信息的原有形式来加以保 持,即按刺激的物理特性进行直接的编码。
▪ 短时记忆的感觉代码带有各自感觉道的特 性,但比感觉信息要抽象,它已经排除刺 激的某些物理特性或细节。
二、语义代码
除了听觉代码和视觉代码这些感觉代码以外,短时 记忆还有语义代码。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 抽象代码,不带有任何一种感觉道特性。
➢ 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有不同形式。 ➢ 编码是一个展开的过程,包括对信息的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
操作。
▪ 储存(storage)是把信息以一定形式保持在人脑中。
➢ 知识的存储也叫知识的表征(representation)。 ➢ 这种表征可以是事物的图象,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或命题。 ➢ 存储是记忆过程的中间环节。
1.组块(Chunk):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 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组块既是过程,也是单位。组块受到材料性质的影 响。
2. 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的作用在于减少适时记忆中的刺激单 位,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人的 知识经验越丰富,组块中所包含的信息越 多。
Smith(1954) 二进制数字实验
▪ 提取(retrieval)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短时记忆

2013-8-27
记忆结构24感Fra bibliotek代码 声音混淆现象的另一种解释:发音混淆。
言语运动器官的动作模式(喉,舌等部位的肌肉运动方式)相 似的字、词会发生混淆。也就是说,可能存在言语动作代码 (口语代码)。 声音代码和口语代码常常交织在一起,而且两者分别为不同 形式的言语代码 AVL单元:将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以及 言语的(Li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为AVL单元。
实验结论
正确复位的棋子数
随棋艺水平的提高
而增加
2013-8-27
记忆结构
9
有限容量:7+2
实验分析:组块计算
组块间间隔:2s 组块内各成分间隔:少于1s
结论:棋艺水平愈高的棋手应用的组块愈多,且每个组块所 包含的成分也愈多
象棋大师 一级棋手 新手
平均组块数
7.7
5.7
5.3
木匠工作台既要放原料又要工作,二者必然存在一个权衡关 系,短时记忆也是如此,它既要贮存,又要加工,实际上是 一个工作记忆
2013-8-27
记忆结构
15
小结
短时记忆的容量十分有限,大概为7+2个信息单位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单位是组块
组块的大小,组块的类型,记忆材料的性质以及人的知 识经验都可以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
实验安排一
象棋大师+一级旗手+新手
中盘棋局10个+终盘棋局10个
对样本复原,记录扫视和复盘所用时间
实验结果
2013-8-27
记忆结构
8
有限容量:7+2
象棋复盘实验二:Chase和Simon(1973)
05认知心理学-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10
《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5)
二、语义代码
语义代码是与意义有关的代码,也是短时记忆信息的一种编码方 式。 证据:Wickens“自前摄抑制释放”的实验
(Wickens,1972)
11
《认知心理学》
第三节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1)
一、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1、实验范式:相加因素法。
在ELIBNOR中,概念、事件和情境都用命题来表征。由 结点和连线所形成的网络也就是命题表征。
40
《认知心理学》
第六章 长时记忆
关键术语: 长时记忆 层次网络模型 激活扩散模型 集理论模型 特征比较模型
(完)
41
Sternberg认为短时记忆提取是从头至尾的扫描。 所谓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是指将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所有项目 都比较一次,然后才判定它是否包含在记忆集中。
14
《认知心理学》
第三节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4)
二、对Sternberg模型的批评 心理学家对Sternberg的看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也出现 一些新的实验结果。
21
《认知心理学》
第四节 短时记忆中的遗忘(4)
( Waugh和Norman ,1965)
22
《认知心理学》
第六章 长时记忆
第一节 长时记忆的类型
第二节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第三节 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第四节 HAM ELINOR
23
《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 长时记忆的类型
一、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这样语义结构尽管不同于层次网络模型,但也不排除概念 的上下逻辑层次关系。然而概念之间有更多的横向联系。
30
《认知心理学》
第五章短时记忆

四、加工速率与记忆容量
第三节 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
双重模型
第四节 短时记忆中的遗忘
一、 遗忘进程 L.R.Peterson和M.J.Peterson的实验表明,短时 记忆保持信息短暂,若得不到复述将迅速遗忘。
不同 时距 延缓 回忆 测验
第四节 短时记忆中的遗忘
遗忘进程
第一节 短时记忆容量
组块
Chase和Simon (1973),象棋大 师 、一级棋手和 新 手。看实际棋局(中 盘、终盘)复盘,记 录扫视和复盘时间
第一节 短时记忆容量
组块
给象棋大师 、一 级棋手和 新手呈 现包含25个棋子 的真实棋局,5s, 根据记忆复盘。
第一节 短时记忆容量
组块
Chase和Simon(1973)还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组块 计算。他们认为,通过对被试复盘时,一个个地摆棋子的 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组块来。
第三节 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 二、对Strnberg 研究的批评
三、 直通模型与双重模型 直通模型,Wickelgren(1973) 认为信息不是通过比较来提取,人可直接 如果结合能量有限的 通往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臵。 观点呢? 短时记忆项目的 熟悉值或痕迹强度 直通模型还可解释系列位臵效应, Theios等(1973) Baddeley等(1973) 但它不能解释反应时为什么会随着记 发现,常见词的反 发现,重复出现的项 忆集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 应时快于非常见词。 目反应时减小。
3、完全系列扫描与自我停止扫描
9
是
5 7 9 3 5 6
9
是
5 7 9 3 5 6
一、Strnberg 的经典研究
第三节 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课后习题

第五章基本概念1.多重存储模型:假定,不同种类的记忆分开存储,多重存储模型假设,记忆由三种记忆存储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外部刺激(部分意识,部分转化)(听觉方式编码,除非得到反复,否则30秒丢失)再用时提取语义方式编码,丢失的可能性很小)2.双重记忆模型:多重存储模型STM重记忆模型3.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我们完成认知任务时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操作的一个记忆系统。
(这种观点强调,工作记忆不单单是一个被动的存储器,相反,对信息操作的强调意味着,工作记忆更像是一台工作台,在这个工作台上,材料持续地得到处理、结合和转化)4.加工水平模型:也叫加工水平途径或加工深度途径,从人们加工材料的方式上来对记忆进行分析,同浅的感觉加工相比,深的意义加工,产生更永久的记忆保持。
PS:从不同角度,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模型,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模型主要有多重存储模型(双重记忆模型)、加工水平途径、Tulving模型、平行分布加工途径4个。
5.产生效应:被试在产生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更好(被试通过自己产生材料使记忆特别强的记忆效应。
)6.自我参照效应:当人们尽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时,回忆出的信息更多(被试判断目标项目是否和自己有关(能否用到自己身上),而产生的特别强的记忆保持效应。
)PS:从个人经历角度加工信息时,加工水平最深从提取的角度出发,如果提取条件与编码条件向匹配,回忆成绩会更好,这意味着,当提取任务强调表面信息时,浅加工比深加工记忆效果更好。
所以深的语义加工未必是理想的。
7.情节记忆:Tulving模型中记忆一种,存储关于事件发生时间,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信息8.语义记忆:被组织起来的一般知识,包括相当稳定的知识结构、关于词的知识,也包括许多不容易用词来表达的我们所知道的东西9.程序性记忆:关于如何做某事或关于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知识10.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回忆;内隐记忆任务不要求人们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回忆11.词干补全:用头脑中想到的第一个词补全词干12.遗忘症:失去了关于自己是谁的全部记忆13.分离:当一个变量对一种测验有很大影响,但不影响另外一种测验,或对另一种测验影响比较小时,我们就说“分离”产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方法:
相继呈现识记项目(每个呈现2s)
等待2s
呈
现测试项目,并开始计时
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
假设:1、若为平行扫描,则反应时不会随项目数大小而 变化;
2、若为系列扫描,则反应时会随项目数增多而增 大。
结果:符合假设2,即系列扫描
Page 27
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理论:STM信息提取过程可分为相继的极端,RT是各阶 段所用时间的总和。
第五章 短时记忆
姓名:杨蕾静 学号:I09670112 班级:09应用心理(1)班
Page 2
短时记忆容量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中的遗忘 当前短时记忆研究进展
目录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对当前信息进行加工贮存 研究范式:一次呈现刺激 争议:短时记忆是否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记
忆结构。 研究要点:了解短时记忆的容量、编码、
限制因素:材料性质、人的知识经验
Page 6
短时记忆容量—容量有限性
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实质: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 作用:减少STM中的刺激单位,增加每一单元包含
的信息。
实验:Smith
材料:一串二进制数字 方法:以不同比例组块,再编码为十进制 结果:1、所有组运用组块方式后记忆成绩明显提高
测试项目编码+系列扫描比较+决策和反应组织
RT= e
+
cN +
d
根据实际结果:RT=38N+397
问题:系列扫描具体方式是如何? 从头至尾的扫描 OR 自我停止的扫描?
Page 28
实验结果
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1、“否”反应中,二 者反应时相同; 2、“是”反应中,自 我停止的扫描斜率是从 头至尾的一半 3、从头至尾扫描反应 时在两种反应中有相同 斜率。
Page 34
短时记忆中的遗忘
遗忘进程
思路:设法阻止复述,可发现STM中信息的遗忘情况。
实验:Peterson-Peterson的延缓回忆测验
听觉呈现3个辅音字母 回忆识记的字母
听觉呈现三位数并运算
变量:延缓回忆的时间即运算时间。
结果:回忆正确率随保持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结论: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短暂,如未得到复述,将迅速遗 忘。
Miller:神奇数7加减2
短时记忆容量5~9个
Page 5
短时记忆容量—容量有限性
组块(Miller)
现象:STM(short-term memory)容量7+2无信 息单位,记忆词语中的字母数远大于单独记忆字母 数
概念:将若干较小单位(字母)联合而成熟悉的、 较大的单位(如字词)的信息加工,或这样组成的 STM容量单位。
Page 18
STM信息编码——感觉代码
AVL单元:常将听觉的(Auditory)、视觉的(Verbal)
以及言语的(Linguistic)代码统称为AVL单元。
视觉代码
STM除了有听觉代码,也存在视觉代码; STM保持初期可能是视觉代码,然后转为听觉代码; 对非语言材料的编码来说,视觉代码更加重要
Page 24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实验范式 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 从头至尾的扫描与自我停止的扫描
对Sternberg模型的批评 直通模型 双重模型 加工速率与记忆容量
Page 25
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将短时记忆的项目回忆或再认出来,都是短时记忆信息提 取
短时记忆容量—容量有限性
Miller&Selfridge:语义和句法信息对组块的影响 材料:10级与正常句子接近程度不同的特殊英语句;每句
单词数量从10、20、30、到40 方法:呈现材料,即时顺序回忆 结果:词的回忆百分数是句子接近度的函数,越接近成绩
越好
分组 STM组块方式:意义组块&时空组块
STM
木工的工作台
材料数量和操作空间的权衡
贮存项目和加工的权衡
Page 15
STM信息编码
感觉代码
听觉代码与AVL单元 视觉代码 感觉代码与感觉记忆信息的区别
语义代码
Page 16
STM信息编码——感觉代码
听觉代码与AVL单元 问题:STM中,信息以何种形式保持或贮存. 两个概念: 1、编码:将信息转换为适合于记忆系统形式的过程。 2、代码:经过编码产生的具体信息形式 实验:Conrad对人的回忆错误进行分析 I.视觉呈现刺激S
Page 35
应用P-P方法应注意:控制好阻止复述作业的难度,难度过大, 则保持要受到很大损害。
Page 36
Brown-Peterson方法:加强要求来阻止复述,被试迅速或尽快作连
续减数的运算和报告或节拍器加快节律。 Murdock的实验:
资源分配
特点: 加了两类材料: 1、3字母的一个单词: CAT 2、3个单词
2、组块比率高的方式并未显示优越性,与学习 程度不够有关。
Page 7
短时记忆容量—容量有限性
结论:1、组块作用巨大 2、不同组块包含的信息数量不同
Page 8
短时记忆容量—容量有限性
关键因素:组块作用及其对人的知识经验的依赖 弈棋实验1:象棋大师 VS 新手 方法:看5s真实棋局或无序棋局,然后复盘 结果:
Page 21
STM信息编码——语义代码
Page 22
结果:
•在试验1-3中,明显表现出 前摄抑制作用 •在试验4中,实验组回忆成 绩急剧上升,为自前摄抑制 释放
结论:
•STM可表征范畴意义,存在 某种语义代码,其贮存受前 后材料的意义联系影响
STM信息编码——语义代码
实验2:Shulman的探测法
对立解释:
Townsend用加工能量说来 解释STM信息提取:加工能量分配问题
Page 30
直通模型
与系列加工模型和平行模型的搜索信息观点不同 Wickelgren:直通模型。 直通:直接通往所要提取的项目在STM中的位置,并直
接提取。 实验发现: Theios:常见词的反应时快于非常见词 Baddeley&Ecob:重复出现的项目反应时少于非重复项
方法: 看字表
呈现探测词
匹配
同一匹配
同义匹配
结果:在同一匹配时,意义相近的词易混淆
结论:这种语义混淆说明STM中存在语义代码。
Page 23
STM信息编码——语义代码
争议:自前摄抑制释放和语义混淆也许涉及长时记忆贮存 的信息和加工。
关键: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存在复杂的双向联系 研究问题:STM好LTM在信息编码方面究竟有哪些差别
Page 14
STM容量有限的性质
2、Miller:一个槽道贮存一个组块;组块数超过槽道数,则 不能容纳,或挤掉原有信息。
3、Baddeley:
STM容量反映人在2s内能加以复述的项目数量,取决于一个 项目复述所需时间,无固定数值。
复述回路说:STM是Biblioteka 个加工器,有一个复述回路专司复述。
4、Klatzky:
Page 32
可变性(速度-准确性 权衡)
反应标准:熟悉值、判定 标准、情境要求
三种模型的比较
双重模型
Page 33
加工速率与记忆容量
STM信息提取的加工速率材料性质或信息类型有关
Cavanaugh的实验结果:加工速率随着记忆容量的
增大而提高。
设想:
1、单个s的平均特征数多,STM贮存的刺激数量越小。 2、T(加工时间)=k(常数)*N(平均特征数)
问题:STM的信息提取过程是怎样的? 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研究逻辑:通过系统改变识记书目或记忆集大小,就可
看出反应时随之发生变化的情况,了解其内部过程。
反应时:从测试项目呈现到被试反应之间的时间 自变量:识记项目的数量 记忆集:得到贮存的实际项目
Page 26
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目 直通模型解释:
提取标准不同:对各项目的熟悉值或痕迹强度
Page 31
双重模型
Atkinson&Juola:整合搜索模型和直通模型
主要观点:
1、知觉代码和概念代码构成概念结,概念结激活水平或熟悉值不同。
2、强度或大小依赖激活频率和新异度
3、
“是”反应
高标准(C1)
系列搜索
“否”反应
低标准(C0)
真实棋局:象棋大师(90%)>新手(40%) 无规则棋局:两者无太大差别,且复盘率都较低。
结论:
丰富的弈棋知识和经验,对棋局的熟悉程度,可用 于STM组块。
Page 9
短时记忆容量—容量有限性
弈棋实验2:象棋大师 VS 一级棋手 VS 新手
方法:对样本棋盘进行复盘,记录扫描时间和复盘时间 自变量:1、被试背景
•后续实验证实:改变记忆材料或被试对象,与Sternberg 结论一致
Page 29
对Sternber模型的批评
质疑:
1、实际项目数量太小(6个),易得到线性关系 2、当识记项目较多时,会出现系列位置效应,难以用从头至尾的系列
扫描解释,而自我停止式更加合理 3、刺激呈现速度太慢(1.2s),易得到复述,而掩盖了系列位置效应 4、“是”反应拟合线K<“否”反应拟合线K,符合自我停止式
Page 12
短时记忆容量—容量有限性
057186843225
0571-8684-3225
分组作用:
✓ 有利于复述,或与表征有关
✓ 增加STM容量
时空组块与意义组块的比较:
✓ 原则不同 ✓ 作用程度不同
Page 13
STM容量有限的性质
问题:如何解释STM容量有限这种特性 1、Waugh&Norman及 Atkinson&Shiffrin的观点: 短时记忆信息存贮在分槽 的有限贮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