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艺术作品浅析
言情文学奇葩——琼瑶小说创作特征探析毕业论文

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言情文学的奇葩--琼瑶小说创作特征探析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2010-04摘要通俗文学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有着自己独特的市场地位,也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
然而纵观其发展,却是良莠不齐的。
作为通俗文学,其娱乐性与商品性的特征毋庸置疑,但优秀的通俗文学也具有一定的思想艺术特性,其中更不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继承与发展创新。
琼瑶便是优秀通俗文学中言情小说家的领军人物。
台湾女作家琼瑶的小说作品一经传入大陆,便造成了空前广泛的影响。
而作为优秀的通俗小说家,琼瑶更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才女,其小说的成功得益于她将古典文学的创作手法与现代理想爱情进行巧妙地结合,使读者在她的作品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道德思想的底蕴。
由此,文章认为,对于以琼瑶为代表的通俗文学作家的创作研究意义重大。
本论文主要是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在通俗文学的宏大背景以及特征的理论框架指导下,对于琼瑶作品创作的热度与流行性、创作的阶段性特征与原因、创作的思想艺术方面的审美价值、创作的优劣与评价、模式化的创作类型与解析这些角度对于琼瑶的创作风格、艺术特征、文化价值等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第一部分琼瑶小说在大陆传播并兴盛的社会、历史原因。
此部分从大陆言情小说先天不足的历史原因、作品接受主体的多元化需求、琼瑶小说的大众文化要素这三个角度分析了“琼瑶热”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
第二部分琼瑶小说的创作的三个阶段及前后期的审美变异。
此部分结合具体的作品对琼瑶的创作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划分出其创作的总体特征:前期悲剧情怀与意识,以及后期追求喜剧效果和大团圆结局,消解悲剧意识。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她创作特征前后期审美变异的原因。
同时,此部分还分析了一位作家的“虚构性”创作与其内在真实性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作家的创作是基于其对生命体验的深刻觉悟。
第三部分琼瑶小说创作思想艺术价值。
琼瑶小说在思想艺术方面的审美特征是她在众多的言情小说家中能够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也是应该在此文本中进行研究的重点内容。
以艺术歌曲《问云儿》为例分析字头的处理对歌曲情绪表达的作用

智者论道智库时代·292·在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我们一般将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个部分。
字头的灵活处理,不仅直接影响咬字的清楚与否,对于歌曲的情绪表达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民族声乐源于戏曲曲艺,受其“依字行腔”等特点的影响,在演唱为古诗词所谱写的歌曲、带有戏曲风格韵味的歌曲、以及带有缠绵情绪的艺术歌曲时,就要求字头的处理格外严明规整。
一、《问云儿》的作品简析《问云儿》是由著名作家、编剧琼瑶作词,当代著名作曲家徐景新作曲的一首艺术歌曲。
在电视剧《苍天有泪》中,男女主角第一次相逢就是在这首婉转动听的旋律背景之下。
作品歌词借用白云的意向,寄托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歌曲旋律缥缈,速度平缓,词曲都富有中国古诗词的特点。
这首歌曲是一首带有引子和尾声的g 小调三部曲式。
整首歌曲大量运用了主和弦中的6、3,给人一种强烈的羽调式的印象,形成了传统的民族五声调性感。
歌曲中,2/4和4/4拍子交替出现,节奏型整齐鲜明,结构简单。
歌曲整体速度较慢,但其速度变化次数较多。
引子部分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分钟44拍的速度演唱。
旋律有四度、五度、八度的大跳,还有六连音的进行。
节奏型由舒缓到密集,把情绪一步步的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蓝天白云的空旷与缥缈。
主旋律部分速度渐渐加快,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分钟58拍的速度演唱,情绪也随着速度而一层层的递进,让人深刻感受到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以及想借云儿传达自己思绪的强烈而迫切的愿望。
尾声结构与引子首尾呼应,速度又回到每分钟44拍,力度也由弱到强,再由强至弱。
情绪上比引子部分少了些飘忽不定,而多了份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向往。
《问云儿》不但在曲式结构上有着首尾呼应,歌词的创作上也体现了对称美。
整首歌曲的歌词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引子部分的四句“问云儿”采用了排比的写作手法,用起承转合的方式深刻的表达了主人公急切又渴望的情绪。
主旋律部分的歌词规整押韵,主人公的情绪也从诉说到坚定信念而一层层的推进。
评琼瑶《窗外》

评琼瑶《窗外》现在,我们来看⼀看琼瑶⼈⽣中的⾥程碑和转折点——《窗外》。
《窗外》并不是琼瑶写作的第⼀部⼩说,但却是她真正意义上的“处⼥作”,在她的⼈⽣和她的作品中,都具有特殊的重⼤意义。
《窗外》写作于1963年,琼瑶正处于内忧外患,⽣命的考验达到⽩热化的激烈⾼峰,她的天才经过长时期的积累、整合、铸造、砥砺,厚积薄发,正在寻找痛快淋漓的突破⼝,《窗外》的写作,正可谓适得其时。
琼瑶写作《窗外》,不仅仅是天才,也不仅仅是运⽓,那⾥有她真实的情感寄托,有她的⼈⽣观和⽅法论的⾃我总结和梳理,《窗外》是琼瑶真实⽣命的⼀部分。
琼瑶回忆她写作《窗外》时的⼼情:“在写《窗外》以前,我尝试过很多长篇的题材,写了《烟⾬蒙蒙》的第⼀章,写不出第⼆章。
也写了许多其他的第⼀章,就是写不出第⼆章。
总觉得⼼头热烘烘的,有件⼼愿未了。
最后,我决⼼写《窗外》,那是我⾃⼰的故事,是我的初恋,这件恋爱始终撼动我⼼,让我低徊不已。
我终于醒悟,我的第⼀部长篇,⼀定要写我最熟悉的故事,我最熟悉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
”《窗外》是琼瑶⼈⽣的寄托。
在琼瑶的这部⼩说前⼗四章中,真真实实可以看出她⾃⼰真实的故事,和⾃⼰真实的⽣活场景。
《窗外》是琼瑶的第⼀部长篇⼩说,也是她第⼀部成功和引起轰动的⼩说,这部⼩说基本上可以说是琼瑶那段初恋⽣活的写实。
琼瑶⾃⼰也承认,书中的第⼀章到第⼗四章都很真实。
所写的江雁容的家庭背景,也是琼瑶⽣活中真实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地⽅只是书中把琼瑶实际⽣活中的两个弟弟合并成了⼀个⼈,以免⼈物太杂。
《窗外》⼗四章以后的情节,和琼瑶⾃⼰真实的⼈⽣,就⼤有出⼊了。
琼瑶初恋的经过,和它带给琼瑶的伤痛,在这部书中,都有着真实的描写。
为了帮助读者理解琼瑶,理解她的作品,下⾯就⼤致地看⼀看《窗外》所描写到的真实⼈⽣的内容。
《窗外》的开头,琼瑶接受了平鑫涛的建议,由⼥主⾓江雁容⼀个⼈独⾃出场。
江雁容⼀个⼈独⾃⾛着,她想:“有房⼦就有窗⼦”,她微笑地想,“有窗⼦就有⼈⽣活在窗⼦⾥⾯,可是窗⼦外的世界⽐窗⼦⾥美丽。
琼瑶小说的诗意魅力

琼瑶小说的诗意魅力著名台湾言情女作家琼瑶小说的成功自然有许多因素,在这里我仅想谈谈她作品流露出的浓郁的诗意。
琼瑶小说中的诗意在言情小说范畴内是绝无仅有的。
即使在整个小说领域里,诗意有如此浓郁的作品也不多见。
我们可以说浓郁的诗意是琼瑶小说的独特魅力。
她以爱为经,以诗为纬巧妙地编织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充满诗请画意的言情小说。
诗意洋溢在她作品的各个方面。
一、作品的人名、篇名具有诗的韵味琼瑶说过“由于我生长在一个对中国文学特别有兴趣的家庭里,父亲研究中国历史,母亲酷爱中国诗词,我耳濡目染,受了极深的影响。
”(琼瑶《写于〈湮没的传奇〉之后》)这种影响反映在创作上,便是诗歌在她的小说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琼瑶在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古诗词方面的修养很深,因此她的作品显得娟雅不俗。
她书中的人名,尤其是那些重要的女性的名字,如梦竹、晓彤、丹枫、依萍、宛露、佩青、芷筠、雨薇、慕裳、初蕾等都很典雅。
而篇名则大多富有诗意:《烟雨朦朦》、《几度夕阳红》、《聚散两依依》、《月满西楼》、《庭院深深》、《心有千千结》、《我是一片云》、《在水一方》、《却上心头》、《月朦胧鸟朦胧》、《一帘幽梦》、《寒烟翠》等等。
单看这些篇名便有种如诗如画的意味,何况其中不少篇名本就来自诗词。
如果把琼瑶的小说比作百花园里的花朵,那么她的篇名就是远远传来的花香。
品读书名,就仿佛还没走进百花园就已陶醉于花香之中了。
琼瑶是切实体会了诗词的妙处,撷取诗词的一些语句作为书名,使全书平添一种幽远、凝重的古典韵味。
这也许是琼瑶小说具有生命力和巨大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吧。
二、以诗为纲总领全篇琼瑶的每部作品中几乎都有一首或者几首优美动人的诗词或歌词。
有的甚至是统领全篇的主题诗(或歌),在作品中反复出现,赋予作品浓重的诗情。
以下就以《月朦胧鸟朦胧》为例,对此略作说明。
在《月朦胧鸟朦胧》里,曾多次出现过这样一首歌:月朦胧,/鸟朦胧,/点点荧火照夜空。
/山朦胧,/树朦胧,/唧唧秋虫正呢哝。
琼瑶小说评论

琼瑶小说评论(二)、对琼瑶小说的第二种批评对琼瑶小说的第二种批评,是琼瑶小说的自我重复许多评论家认为琼瑶的生活面太过狭窄,从而带来作品的雷同和重复,作品模式化过重,构思不够丰富。
郭建平在《细腻深沉的抒情艺术》中说:“再就是人物和事件的重复性。
翻看琼瑶的作品,大多人物都是可以在另一部作品中找到他的姐妹兄弟的,男主人公颇有才气,女主人公更是长相迷人,而且十分‘洒脱’,故事情节大都是以多角恋爱为主线的,使人大有似曾相识之感。
[3]”《花呀草呀云呀天呀水呀风呀》(箫毅红)一文批评琼瑶小说的自我重复,技巧的缺乏,词语和情节的重复,角色安排的公式化:“如果抽走了‘爱情’,琼瑶的小说就成了个空壳子了。
而这‘爱情’,琼瑶大半以一种‘说故事’的方法来进行,有一些插叙、倒叙什么的,其他也没什么可谈的技巧。
[4]”《简论琼瑶的小说》(栗多桂)一文也批评琼瑶小说风格单一,自我重复,缺少变化:“琼瑶的作品风格单一,情节结构、人物形象都缺少发展变化。
就单部作品看,无论就其内容或是形式,是有多彩的风姿与独特的韵味的,还能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能使人沉醉在她编织的那些如幻、如梦的美丽的爱的花环中。
但接触她的几部作品之后,兴致和韵味,就大不如先前那么强烈,那么有吸引力了。
原因是它的内容实在单一,除了爱和情外,就显得干燥、空虚、缺乏新鲜空气和营养。
[5]”总之,评论家们认为琼瑶的作品自我重复的地方太多,人物的设置、情节的安排,语言的描述都如出一辙,看她的作品,不用看太多,看一部就够了。
(三)、对琼瑶小说的第三种批评对琼瑶小说的第三种批评是批判琼瑶小说纯粹是在编造“才子佳人”的故事,具有浓重的“爱情至上”观念。
评论家指责琼瑶的作品只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爱情”,主人公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他们人生的意义、生活的价值似乎全部体现在爱情上面。
《简论琼瑶小说》一文批评琼瑶小说的“爱情至上”:“琼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想色彩过重,又有‘爱情至上主义’的思想倾向,给人以虚幻不实之感。
琼瑶小说书名中的古典诗词现象探析

《 菟丝花》 书名源于李白的诗《 古意》“ :君为女萝草 , 妾作菟丝花。
轻条 不 自引 , 逐春 风斜 。百 丈托 远 松 , 绵成 一家 。谁 言会 面 为 缠
大 都 来 自于 中 国传 统 的古 典 诗 词 , 有 情 感含 蓄 婉 约 、 言 简 洁 通 俗 、 构 浑 然 呼应 之 美 。 具 语 结 【 键 词 】琼 瑶 ; 说 书名 ; 关 小 古典 诗 词 ; 意境 ; 伤 感 台湾女作家琼瑶以言情小说著称 。 她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将古典文学的创作手法与现代的理想爱情巧妙缀合,从而使小
涯游子的“ 断肠” 情。《 剪不断的乡愁》 书名来 自于李煜《 乌夜啼》 :
“ 无言独上 西楼 , 如钩 。寂寞梧桐 深院锁 清秋。剪不断 , 乱 , 月 理还 是 离愁 , 一般 滋味在心 头。” 是一首离愁 词 。 国之君沦 为 别是 这 一
黄叶、 翠烟, 以典型的深秋之景写乡魂 、 愁肠, 颇为感伤。《 剪剪 风》 书名来 自于唐代韩僵《 寒食夜》 一诗 中的名句 :恻恻轻寒剪 “
太匆匆 ! 奈朝 来寒雨 晚来风 。 无 胭脂 泪 , 醉 , 时重? 留人 几 自是人生 长恨水 长东 !” 伤春惜 花之情 , 对人生美 好时光逝 去的无 借抒 表达 限怅恨 。 生苦短 ,匆匆 ” 已伤感 , “ ” , 人 “ 失去 一 太 字 则倍加分量 。
、
书 名类型
1 . 描写景物 。琼瑶 深得 古典 诗词 “ 比兴 ” 法之巧 , 手 在小说 的 取名 上 ,往往从 古典 诗词 里汲 取 以最能 触动 读者J 的景物命 情思 名, 以引起读 者的联想 。 这类 作 品最多 , 1 部 , 6%。 有 4 占 0 所写 景 物 或 为悲 秋伤春 之景 , 或为 日暮 深夜之景 , 强的 时间性 。 寒 有极 《
琼瑶小说赏析_刘娜

40
2009 年第
3期
安徽文学
《剪剪风》 的书名来自于唐代韩偓 《寒食夜》“恻恻轻寒剪剪 : 风, 小梅飘雪杏花红。 ” 《庭院深深》 的书名出典于欧阳修的 《蝶 恋花》 :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 《在水一 方》 书名来自于 《诗经》 :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 水一方。 ” 《月满西楼》 《却上心头》 和 书名来自于李清照的 《一 剪梅》 。 琼瑶小说不仅有古典诗意的书名和深情动人的故事, 还 有含蓄朦胧的意境美。她用夕阳、 寒烟、 彩云、 浪花等美好的 意象再配以柔情缠绵纯洁忠贞的爱情营造出一幅幅精致的画 面, 《烟雨蒙蒙》 如 中何书桓与依萍在碧潭游玩 “春天, 一切都 那么美好, 山是绿的, 水是绿的, 我们, 也像那绿色的植物一样 发散着生气。 划着一条小小的绿船, 我们在湖面享受着生命、 青春, 和彼此那梦般温柔的情意……于是, 他唱了一支非常美 丽的歌: 溪山如画, 对新晴, 云融融, 风淡淡, 水盈盈。最喜春 来百卉荣, 好花弄影, 细柳摇青。最怕春归百卉零, 风风雨雨 劫残英。 君记取, 青春易逝, 莫负良辰美景, 蜜意柔情!” 这如 诗如画的青春、 爱情和美景的结合, 一方面展示了作品故事情 节, 警示了后文由于依萍的不可遏制的报复心会导致爱情的 易逝, 另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的文学修养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再如 《星河》 中狄君璞失眠后写的一首小诗:在世界的一个角 “ 落, 我们曾并肩看过星河, 山风在我们身旁穿过, 草丛里流萤 来往如梭, 我们静静伫立, 高兴着有你有我。 苍穹里有星云数 朵, 夜雾在暗夜里闪闪烁烁, 星河里波深浪阔, 何处有鹊桥一 座?……” 将星空下的美景与人的情感描写得既幽静深远又 抒情浪漫。琼瑶身为高素质知识女性, 她的审美意识深深地 留下了小布尔乔亚的烙印, 在她的作品中理想与山水、 自然与 人性融合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图象, 而她的这种情趣正符合了 青年男女对人生、 爱情、 理想、 幸福的憧憬, 正是这优美的辞藻 下的意境让她的作品拥有了大量的读者。 琼瑶小说充斥了古代著名诗人如柳永、 温庭筠、 周邦彦、 李煜、 苏轼、 贺铸等的诗句, 这些诗词与故事情节的发展、 人物 心境的变化融为一体, 加上俯拾可见的作家对这些古诗词的 套用、 创作的充满灵气、 才思飞扬的诗词的穿插运用, 使得她 笔下的人物张口就诗, 闭口就词; 她不仅能把一首诗运用得恰 到好处, 而且还能运用得感天动地、 回肠荡气, 《还珠格格》 如 中紫薇与尔康的爱情誓言 “山无棱,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我是一片云》 反复引用徐志摩的 中, 《偶然》 我是天空中的 : “ 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惊讶, 更无需欢喜, 在 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以提示女主人公段宛露的内心情感。 加上琼瑶小说常用充满激情的语言铺陈、 渲染, 《寒烟翠》 如 中 对梦湖的描写,还珠格格》 《 中几次对蝴蝶围绕含香的描写, 都 使小说充满了古典美的韵味, 令人感动神往!
琼瑶作品读后感

琼瑶作品读后感篇一琼瑶作品读后感哎呀妈呀,提起琼瑶阿姨的作品,那可真是让我百感交集!咱就先说《还珠格格》吧,那小燕子,简直就是个活宝!她咋就能那么闹腾,那么没心没肺,却又让人爱得不行呢?也许这就是琼瑶阿姨的厉害之处,能把一个看似疯疯癫癫的角色,写得让人忍不住为她笑,为她哭。
我觉得吧,小燕子就像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个渴望自由、无拘无束的自己。
再说说《情深深雨濛濛》,依萍和书桓的爱情,那叫一个曲折啊!一会儿爱得死去活来,一会儿又误会重重。
这感情线,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得很!我就在想,爱情真的能让人这么纠结吗?可能是我还没经历过那种刻骨铭心的爱吧。
琼瑶阿姨的作品里,总是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爱情,有时候我都怀疑,现实中真有这样的爱吗?不过,也许正是因为现实中少见,我们才会在她的作品里沉醉吧。
看着她笔下的人物,为了爱情不顾一切,我有时会问自己,要是我,能有这样的勇气吗?我可能会犹豫,会害怕受伤。
但又一想,人生要是没有一场疯狂的爱,是不是也挺遗憾的?琼瑶阿姨的作品,让我又哭又笑,心情就像坐了跳楼机,忽上忽下。
这一路读下来,我觉得真好,真过瘾!篇二琼瑶作品读后感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琼瑶的作品,那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你看《梅花三弄》,那剧情,简直虐得我心肝儿疼!可我为啥还看得停不下来呢?也许是因为琼瑶把那种爱而不得、痴痴等待的感觉描绘得太细腻了,让我不自觉就陷进去了。
比如说《水云间》里的男女主,他们的爱情充满了波折和不确定。
我就常常想,爱情这玩意儿,咋就这么折磨人呢?琼瑶阿姨是不是故意的,非要让我们跟着主角一起揪心?但转头一想,没有这些磨难,爱情还能那么刻骨铭心吗?琼瑶作品里的人物,一个个都爱得那么深沉,那么执着。
像《一帘幽梦》里的紫菱,为了爱情可以放弃一切。
我就在琢磨,这到底是傻还是勇敢呢?可能对于真正陷入爱情的人来说,根本就不会去想这些吧。
读琼瑶的作品,有时候我会觉得太夸张了,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要死要活的爱情?可再仔细想想,谁的心里没有过对浪漫爱情的憧憬呢?说不定琼瑶阿姨就是把我们心底最隐秘的渴望给写出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琼瑶艺术作品浅析
提起琼瑶相信对大部分人来说都并不陌生。
她的作品在70、80年代曾一次又一次撼动少女的芳心。
琼瑶的作品不会过时,是因为作品的主题永远是不会过时的爱情。
琼瑶改编的剧集抓住了爱情的主旋律,在琼瑶的作品中,人物不必为衣食所忧,一心一意地纠葛于情感之中。
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是琼瑶小说的一大特点。
大量诗词歌赋的运用让原本通俗的言情小说拥有了超凡脱俗的飘逸气质。
哪怕至今仍有相当的影响力,她的《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陪我们走过了无数个夏日。
谈起琼瑶,至今都褒贬不一。
她是一个多产的充满才华的作家,却又是用梦困住自己的人,或者说活在梦里。
但不论什么评价都无法掩饰她的才华,她的小说和影视作品风靡全世界,影响了数代人。
她是一位真正的敢于在一个压抑的时代提出爱情至上的勇士。
琼瑶的家庭背景为她的文学创作之路奠定了基础,但她的感情却颇为不顺,备受争议,这也使得她的作品大多都有着她的感情经历的影子。
琼瑶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本名陈喆。
中国当代作家、编剧、影视制作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
笔名除琼瑶外,还曾用过凤凰、心如。
琼瑶的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
琼瑶本人还有一个龙凤胎弟弟。
琼瑶也是作家金庸的远亲,金庸的堂姐为琼瑶的舅母。
是诗人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琼瑶有两段婚姻,1959年4月,琼瑶与庆筠结婚。
1960年随丈夫迁居到高雄,继续写作。
1961年7月,二人儿子陈中维出生,在照顾儿子的同时完成《情人谷》,这是现存《琼瑶全集》中发表最早的小说。
1964年夏,琼瑶与庆筠离婚。
1979年5月9日,琼瑶与平鑫涛结婚。
琼瑶的许多作品因为她的爱情观也受到了人们的猜疑,其中《还珠格格》被说成是琼瑶三观最正的一篇小说,这部小说被翻拍称电视剧以后每年暑假都会重播,是电视剧收视率的扛把子。
除了这部作品,琼瑶的很多作品都被说成是三观不正,甚至有人通过她的作品质疑她是怎样一个人,因为她的一生远比小说要精彩,而她的大部分小说正好又是她人生的写照。
特别是她的爱情观更是在一部部狗血言情剧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
一直以来琼瑶坚持爱情超越生命,所谓的道德伦理在爱情面前都是要让位的。
琼瑶的很多小说都在歌颂爱情,但是大多数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小三上位的,
正室反而被琼瑶描写的尖酸刻薄,那些还不懂爱情是什么的年轻人往往看了书中所描述的那些可歌可泣的爱情都会感动的泪如泉涌,可是长大后慢慢有了自己的爱情观,回头再想想确实很多东西和正常的三观伦理背道而驰。
抛开琼瑶自身经历不谈,她的文采与他的作品的确有种魔力,能够打动人心。
1971年和1975年,由琼瑶小说作品改编的电影《庭院深深》和《女朋友》,分别获得第9届、第12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
自此,琼瑶的小说开始被大量的改编成为影视作品,出现了一股“琼瑶剧”热潮。
早期台湾影视剧基本上都是以琼瑶小说为主才得以在香港电影盛况空前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琼瑶剧为何有如此打动人心的魔力?在当时旧社会,琼瑶的爱情观正好契合了人们对自由的婚恋观念的向往。
不讲究门当户对的纯情、追求海誓山盟,正是年轻人对爱情最直接的认知。
在这种思潮的怂恿下,年轻人们在响应新时期“自由恋爱”的思想指引下,从琼瑶的小说的主题中又找到了精神指引。
而且琼瑶的小说中大都有灰姑娘遇上白马王子的桥段,这一点恰恰结合了人们对童话世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无法实现的。
她所营造的情感世界,正是人们难以实现又十分向往的情感世界。
最重要的是琼瑶如诗般的语言和文字,有着诱人的美感。
由其是对女性读者来讲,更加具有欲罢不能的诱惑力,从一个个文字中抨击读者心灵最柔软的部分。
琼瑶作品中的爱情,其实就是众望所归但又极难实现的爱情,但因为足够唯美,三观正不正,反倒被人们忽略。
就如同一朵有毒的花,因为太美,人们往往会忘记它有毒的本质,转而被它的美所吸引,忍不住要多看一眼一样。
例如,我所了解的琼瑶笔下的《心有千千结》与《窗外》无一例外的都是爱情小说,有着引人入胜的文笔与感同身受的魔力。
其中,《心有千千结》描述了一个特别护士与叛逆的富家少爷间的爱情故事。
身为生性暴躁却多金的耿克毅的特别护士,雨薇本不看好自己能忍受的程度。
但耿克毅却偏偏喜欢雨薇伶俐精灵的个性与顶嘴的功夫,他让她走进自己本不轻易开启的复杂人生,他让她认清了只会垂涎遗产的两位儿子;而她,帮他找回心爱的浪子若尘,她也设法打开了风雨园中每人心中的结。
而《窗外》是琼瑶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63年。
该书是琼瑶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的一部小说,讲述了女学生江雁容与男老师康南的爱情悲剧。
《窗外》中传统的言情与纯洁、浪漫、忧伤的校园文化、青春躁动完美的结合,给文坛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新气息。
天真、纯净、多思、多愁、有个性的女学生形象第一次带着优美浪漫的爱情故事,出现在文坛上,在成
人和青春少年的边缘开辟了一个特殊的情感地带,既有成人的命运,青春的情感,再加上真实生动的文笔,真切感人的故事。
虽然琼瑶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有个性且有独立意识,但她的一些男女性别观念仍然比较传统:女人可以不美丽但一定要青春;不能得到男人怜爱的女人不是好女人,这些所谓的爱情观其实也是她自己真实的写照,也是她追求爱情的最高境界。
这点是当今“新时代”女性所不能苟同的,也正是由于琼瑶的独特爱情观使之被世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