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技术论文
藕塘藕、鳅、鳝混合种养模式研究

张厚0.6mm 、宽6m 、长33m 的土工布),采用人力开挖,边开挖边铺膜的形式,从靠近入口边开挖,下挖20cm 深,横宽为6m ,长挖到2m 左右就夯实铺平底部,铺好塑料膜。
再将先前挖出的泥土回填18cm ,如此重复。
在藕池的中央开挖深60cm 、宽50cm 的十字型沟渠作为鱼溜,池埂四周留50cm 长的薄膜上卷靠池壁。
用两张土工防水布并列铺设,先铺一边再铺设另一边,直到整块池铺设完成为止。
两块薄膜接口处用土工布专用粘合胶水粘接。
在铺设的过程中,除去土中的硬物杂物,池埂四周的薄膜用泥土覆盖,在进出水口用纱窗网进行拦截防逃,一切就绪后在藕池中全池泼洒石灰15kg ,随后将池中的土耙平,并加水3~5cm 待用。
1.3.2莲藕栽种将藕种放在阴凉处,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在水池中彻底浸泡5min 进行种藕杀菌消毒,随后放置在底部垫有湿润稻草的容器中密封24h ,在此过程中剔除变种、伤残、过于畸小的种苗。
栽种时保持水深3~5cm ,将藕池底泥充分耙平,栽种时要将藕池边上的莲藕藕尖指向藕池内侧,使得藕鞭的生长朝向藕池中央。
种植时排藕的株距和行距均为80cm ,具体排列方式为前后左右成“山”字形为主。
栽种时,先用手将土层挖开一长形沟渠,深10~15cm ,空间要足够排下整支藕种,藕尖端深埋,藕尾端上翘形成30°~45°的倾斜,使部分枝节露出土面以缩短发芽时间和提高发芽率。
埋好后将泥土轻轻回填,耙平泥土。
种植时将所有的藕都排好后再回填泥土[1]。
1.3.3泥鳅和黄鳝的放养将泥鳅和黄鳝苗种在水藕塘藕、鳅、鳝混合种养模式研究摘要:文章总结了一种藕、鳅、鳝混种养模式,即在藕池底部铺防渗土工布,再栽种莲藕,同时混养泥鳅、黄鳝。
通过施肥促进莲藕生长,投饵为泥鳅和黄鳝提供食物。
结果表明,进行藕、鳅、鳝混种养,莲藕生长不受影响,且泥鳅、黄鳝生长良好,面积为352m 2的藕池共收获莲藕2 000kg 、泥鳅120kg 、黄鳝58kg ,共收入15 460元,成本共计为7 820元,共盈利7 640元,是传统莲藕种植收入的2倍以上。
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技术

莲藕塘 黄鳝 与 泥鳅 混养 技术
王树 刚
( 徽 省蒙 城 县鱼 苗 养 殖场 , 徽 蒙 城 2 3 0 ) 安 安 3 5 0
摘 要 介 绍 了莲藕 塘黄 鳝 与泥鳅 混养技 术 , 包括 莲藕 塘 的准备 、 鳝种 与鳅 种放 养 、 料投 喂 、 饲 日常 管理 、 获等 内容 , 收 以期 为 莲藕塘 黄 鳝与 泥鳅混 养提供 参考 。 关 键词 莲藕塘 ; 黄鳝 ; 泥鳅 ; 混养技 术
中图分 类号 ¥6 . 9 64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0 — 7 9(0 0 0 — 3 8 0 07 5 3 2 1)30 3— 1
近 几年 来 。 蒙城 县 一些 莲 藕种 植 户 为提 高 种植 的综 合 效益 , 在莲 藕塘 中混 养黄 蟮 、 泥鳅 , 这种 种 养结 合 的生 态农 业模 式取 得 了显著 的 经济效 益和 社会 效 益【 从 2 0 ~ 0 9 1 】 。 0 7 20 年 3年 时 间共 推 广 莲 藕塘 黄 鳝 、 鳅 混 养面 积 共 2 0 m , 泥 0h
平 均 净 产 黄 鳝 22 0 gh 泥 鳅 150 gh 平 均 增 收 6 5 k /m 、 0 k/m ,
鳝 为 主来考 虑 。 鳝是 一种 肉食性 的鱼 类 , 黄 对植 物性 的饲 料 如 麦 、 饼等 , 菜 只有在 严 重饥饿 缺饵 时 , 才吞 食一 些。 为了 满 足黄 鳝 生命 活 动 的需 要 , 投喂 动 物性 饲料 和 全价 配 合 饲 应 料, 少喂 或 不 喂植 物性 饲 料 。 同时 , 黄鳝 吃 饲料 有 一定 的 固
料 , “ 道夫 ” 有 清 的作用 , 可减轻 残饵 对水 体 的污染 。 因此 , 泥
0 m 塘 中开挖 纵横 沟 , 宽 08 深 0 m, “ ” . 。 5 沟 . m, . 呈 井 字形 , 4 并
藕田黄鳝泥鳅混养技术

藕田黄鳞泥鍬谨蹶13O周世明2017年万州区在推广藕田混养黄鳍泥鍬技术中,莲藕产量达1200kg/亩,黄鳍产量达580kg/亩,泥鍬产量达450kg/亩,采取这种混养技术,实现了黄鳍泥鍬与莲藕的互生共养。
现就藕田黄鳍泥鍬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1•藕田选择与修造藕田选择时,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电源靠近,单个田块在2亩左右;藕田修造时,四周挖围沟2m宽,.6m深,田间四角修坑池与围沟连通,每个坑池1.8m(长1.5m,宽1.5m,深1m),每个坑池中铺肥泥土40cm厚;开挖围沟和坑池的泥巴,作为加高田埂之用,田埂筑高1.7m,做到层层夯实,保证田埂不会漏水;田中间按长1.2m,宽1.2m挖“井”字形纵横沟,沟宽50cm,沟深50cm,并与围沟和坑池连通,沟坑面积占藕田总面积15%左右;在藕田边设置1〜2个投饵台,作为投喂饵料之用;在藕田附近池塘安装5kW电动抽水机1台,预防藕田干旱缺水时抽水之用。
2.莲藕栽植在2月下旬,即可在田间"井"字形厢面上栽植莲藕,莲藕栽植前,先灌水淹没厢面3cm,然后按行距为1.5m,株距为1m进行栽植,莲藕倾斜20°插入土壤中10cm深,节梢向上翘露出水面,应该注意的是:各行上的栽插点要错开位置,确保莲藕今后生长分布均匀,利于提高莲藕产量。
3•黄鳍、泥鍬放养在3月中旬,先对藕田进行消毒和培肥处理,然后才放养黄鳍和泥鍬。
消毒时,用生石灰60kg/亩,化水后均匀泼洒在田间,杀灭藕田中的各种病菌;培肥时,沟、坑内施腐熟畜禽粪便300kg/亩,然后灌水30cm深,培肥水体,繁殖浮游生物作为黄鳍和泥鍬饵料之用。
在3月下旬,灌漁業致富指南2020-J551水0.8m深,开始投放黄鳍和泥鍬种苗,黄鳍放养规格为35g/尾,放养密度为5600尾/亩,泥鍬放养规格为体长4〜5cm,放养密度为2520尾/亩,黄鳍泥鍬放养时,要用4%食盐水浸洗5分钟消毒处理后,再才放入藕田围沟中,减少黄鳍泥鍬水霉病的发生。
种藕同时养泥鳅,收益从此大不同!

种藕同时养泥鳅,收益从此大不同!每到秋冬季节,湖北枣阳吴店镇肖湾村的藕田种植项目开始进入淡季,可是在村民肖天勇家的藕田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因为就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水面下面,有着肖天勇父子俩的致富秘籍...“藕田养泥鳅”肖天勇的致富秘籍就在于他创造出的藕田养泥鳅的模式。
肖天勇的藕田养泥鳅是一种典型的生物链良性循环模式,荷叶可以为泥鳅提供遮盖,可以让泥鳅安心生长;泥鳅要钻泥,也可以疏松土质,有利于莲藕生长,可谓一举两得。
肖天勇介绍说,这是生态立体种养殖系统,藕净化水质,吸收泥鳅的粪便,水质好了有利于泥鳅的生长,生长的速度比较快。
肖天勇养的泥鳅全是台湾泥鳅,因它不沾泥,好捕捞。
但由于养殖密度大,藕田里的微生物不够泥鳅吃,每天还要定时定量投放一定的饵料,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益,肖天勇还专门在藕池边建了几个沼气池。
肖天勇详细介绍了沼气池的作用:“我这里还有沼渣沼液,沼渣沼液为泥鳅提供养分。
沼气池为泥鳅提供养分,供应微生物,如果不够的话就投点饲料。
”产量价钱节节高去年,荷塘里的泥鳅达到亩产2千斤,让我们吃惊的是,这泥鳅不仅产量高,价钱也不含糊。
提到收入,肖天勇很兴奋:“藕鳅一般来说按市场最低价10块钱一斤,一亩能产2000斤20000元钱,藕这种模式是逐年递增的,第一年是3000斤,第二年是上涨1000斤,第三年5000斤,因为泥鳅的粪便把泥土的结构改变了。
(藕)一般是1元钱1斤,纯收入可以到2万元。
”任何的回报都离不开辛勤的付出,别看现在这藕田养泥鳅产量又高,效益又好,可是这不是谁都能做成的,这里面满是肖天勇父子俩在一次次错误中总结出的经验。
细心钻研破困境肖天勇的藕田里养泥鳅的模式,听起来很简单,可是真正操作起来却是很有讲究。
对于场地的要求,肖天勇也积累了自己的经验:“把田腾出来以后,我们要求每块田平整度误差不超过0.5,除了这还要摊膜,有一种橡胶膜,主要作用是保水保肥,便于藕的生长,包括它的产量和质量都与平整度有关。
藕田泥鳅套养技术

藕 田管理 技术
A . 水质渊
2 . 贮 养 。 捕捞 后 ,黄鳝 的 养密度 一般都 比
较尚 ,水 和黄鳝 的比例在 1:I 以下 ,Ⅱ 长时间不
挛 病 的 防 治
换水
黄鳝在高密度情况 下 ,体表 断分泌粘液和
排 泄体 1 人 】 代谢物 ,这些物 质在细 菌的作用 下 ,分解
漂 白粉等消 毒液 消毒一 次 藕 ¨ I
泥鳅 放 养前 l 星期 ,追施发 酵 的 施 肥 以 基 肥 为 主 , 少川 化 肥 ,
公I / - i  ̄水后 l l I 泼洒 ,必须使 } + J 的 码 、猪 、牛 粪 等 有 机 肥 每 亩 农药 应选择 高效 低毒的 产品 ,I n 料制 … 1 - 1 溶解 J 述消 毒剂。消毒 l 5 0 ~ 2 0 0公 斤,过 磷 酸 钙 l 5 ~ 2 ( ) 且对泥鳅 无害 定期换 水,缚次
时方便操 作 l O厘 米深 .进 水 | ] J f { 3 0日筛 绢 持 四定 原则 ,阴 雨、闷热天 气适
过 滤 ,防 止 野 、杂 位 进 入
当减 少投 饵鞋 ,每天 委坚持巡 刚
一
藕 m消 毒技 术
将 藕 刚水 深控 制存 1 0 厘 米
左 , 石灰按 6 0公 斤 / 亩 化
苗 分泌的粘液及排泄物 南_ 下没有水体 的稀 释 ,将 产
黄 牛 离浓度 的硫 化氢 ,这一环 节所产牛 的危害 比高 密
鳝苗 种 尚 不能够 大批量 生 产, 度 养 为严重 , 为此过程 的鳝苗还伴 随体液丧
黄鳝 养 殖 部 分仍 依 靠 天 然 捕 失的脱 水过程 。一般 1 法运输超过 2 个小 时以上 的
备季下藕 种一般需在 气温 回
藕田生态高效混养黄鳝泥鳅

藕田生态高效混养黄鳝泥鳅作者:暂无来源:《江西饲料》 2016年第3期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县莲藕种植户为提高种植的综合效益,在莲藕塘中混养黄蟮、泥鳅,从2012~2015年3年时间共推广莲藕塘黄鳝、泥鳅混养面积147hm2,平均667m2净产莲藕3000kg、黄鳝600kg、泥鳅500kg,平均667m2 增收36000 多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不但可以增加黄鳝、泥鳅的养殖收入,还可以改善田间生态环境,使莲藕种植年限延长,藕的品质提高,病虫危害减少。
现将莲藕塘生态混养黄蟮、泥鳅技术介绍如下:1 藕田建设选用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并留有种藕的田块。
单田面积一般1000m2左右。
田的四周开挖宽1~2m,深0.4~0.5m的围沟,在围沟四周或四角建坑池,每个坑池面积10 m2左右,坑深0.8m,坑底铺0.3m厚的肥田泥;田中开挖数条纵横沟,沟宽0.5m,深0.4m,呈“井”字形并与围沟与坑池相通,沟坑面积占藕田面积的15%~20%;沟坑内设若干管子、竹筒、砖隙等作鱼巢,让黄鳝、泥鳅隐蔽栖息;田的四壁用砖砌好,防止鳝、鳅逃跑。
在莲藕发芽前,用新鲜生石灰70kg/667m2清田消毒。
莲藕栽培按常规进行。
鳝种、鳅种放养前10d,在沟、坑内每667m2施禽畜粪250~300kg,注水30cm深,以繁殖大型浮游生物供鳝种鳅种摄食。
2 鳝鳅放养鳝种规格以30~40g/尾为宜,在5月中下旬、水温高于15℃时选择晴天放入藕田的坑池中,每平方米放养0.2~0.3kg,投放前用4%的食盐水浸洗消毒。
泥鳅规格以60~80尾/kg,投放量占鳝种的40%左右。
3 饲料投喂在坑边设置食台,投喂在傍晚进行。
气温和气压低时少投,天气晴好、气温高时多投,以第二天早上不留残饲为宜。
饲料来源主要靠自培的蚯蚓,投饲量占黄鳝体重的4%~6%。
投喂时先将蚯蚓在燃烧的稻草上轻微过火,以提高黄鳝的食欲。
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技术论文

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技术论文在莲藕塘里混养黄鳝与泥鳅,能高效利用好养殖资源。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技术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技术论文篇1:《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技术》摘要介绍了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技术,包括莲藕塘的准备、鳝种与鳅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莲藕塘;黄鳝;泥鳅;混养技术近几年来,蒙城县一些莲藕种植户为提高种植的综合效益,在莲藕塘中混养黄蟮、泥鳅,这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从2007~2009年3年时间共推广莲藕塘黄鳝、泥鳅混养面积共200hm2,平均净产黄鳝 2 250kg/hm2、泥鳅1 500kg/hm2,平均增收6万元/hm2。
现将莲藕塘黄蟮、泥鳅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1莲藕塘的准备面积666.67~1 000.00m2,要求莲藕塘底土质松软、水源充足、排灌方便[2]。
在塘四周开挖围沟,沟宽1.5m,深0.5m。
围沟上均匀建造6个集鱼坑,每个集鱼坑面积10~15m2,深0.5m。
塘中开挖纵横沟,沟宽0.8m,深0.4m,呈“井”字形,并与围沟和集鱼坑相通。
在沟、坑内设有竹筒、破瓦、砖块等作鱼巢,让黄鳝、泥鳅隐蔽栖息。
进、出水口在塘的对角设立。
塘四周用高1m的聚乙烯网片围住。
在莲藕发芽前,用生石灰1 200kg/hm2消毒。
莲藕栽培按常规进行,在4月前种植完。
鳝种、鳅种放养前10d,在沟、坑内施禽畜粪3 750kg/hm2,注水深30cm,培育生物饲料。
池水的深浅可以养泥鳅为主来考虑。
池水应适当深一些,可以充分发挥水域生产潜能。
在混养池内种植水草,水草支持黄鳝到水面呼吸,同时莲藕可以为黄鳝和泥鳅防暑降温,净化水质,提供优良的栖息环境。
2鳝种与鳅种放养饲养品种和苗种都应选择生长快的品种放养。
由于目前我国黄鳝、泥鳅繁殖技术尚未完全达到批量生产水平,许多养殖者多用收购的野生苗种,这些苗种因暂养和运输操作不科学,放养后的死亡率很高,给混养造成比例失调和数量不足,影响产量。
泥鳅和黄鳝作文范文

【引言】泥鳅和黄鳝是两种生长在水中的美味水生动物。
它们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易于消化的特点,是许多人喜欢的食品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泥鳅和黄鳝的生态、营养价值、养殖技术以及相关文化。
【生态和分布】泥鳅和黄鳝都是典型的水生动物。
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包括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和北美洲等地区。
它们主要生长在淡水中,如溪流、湖泊、河川以及水稻田泥坑等。
泥鳅通常生长在静态或缓慢流动的水体中,尤其是在泥沙底层生活。
它们通常会挖掘地道,用于躲避掠食者。
尽管泥鳅是小型的淡水动物,但其生存能力却非常强。
泥鳅既能耐受低氧环境,又能耐受高氨水平,是一种非常适应水生环境的生物。
相比之下,黄鳝则能更广泛地适应不同的水生环境,包括高酸度、低氧和盐度环境等。
黄鳝通常生活在水底,寻找虫子、贝类和小型水生动物等食物。
【养殖技术及消费】泥鳅和黄鳝都是人们喜爱的水产养殖动物。
现在,人们采用不同的养殖技术来生产这些美食。
泥鳅的养殖主要分为塘养和秧田养两种方式。
塘养需要充分的水源和适当的水质管理。
泥鳅可以吃谷类、饲料颗粒和水生动植物等。
同时,定期捕捞也是必要的,以保持池塘水质的良好状态。
相比之下,黄鳝的养殖更加复杂。
由于其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充分的水源和水质控制。
黄鳝喜欢在泥牛车和堤坝底下生长,因此养殖者需要保证水质、水深和饲料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此外,泥鳅和黄鳝也是独特的食材,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泥鳅和黄鳝的肉质口感柔软、香味浓郁,是美食爱好者的首选。
其所含的营养物质丰富,蛋白质、钙和铁等元素含量都很高,尤其适合体弱者和儿童食用。
【相关文化】泥鳅和黄鳝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
从古代《诗经》中就可以看到黄鳝的诗句,如“黄鳝之握,无有尤腐。
素手玫瑰,出尔藻亩”,可以看出古人对于黄鳝的崇拜和喜爱。
此外,泥鳅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
如徐州市泉山区,每年都会举办“泥鳅文化节”,以泥鳅文化为民俗文化的特色,推动当地文化的发展。
同时,一些地区还会举行泥鳅节、黄鳝节等活动,以庆祝这一水生动物的好处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技术论文摘要介绍了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技术,包括莲藕塘的准备、鳝种与鳅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莲藕塘;黄鳝;泥鳅;混养技术近几年来,蒙城县一些莲藕种植户为提高种植的综合效益,在莲藕塘中混养黄蟮、泥鳅,这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从2021~2021年3年时间共推广莲藕塘黄鳝、泥鳅混养面积共200hm2,平均净产黄鳝2 250kg/hm2、泥鳅1 500kg/hm2,平均增收6万元/hm2。
现将莲藕塘黄蟮、泥鳅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1莲藕塘的准备面积666.67~1000.00m2,要求莲藕塘底土质松软、水源充足、排灌方便[2]。
在塘四周开挖围沟,沟宽1.5m,深0.5m。
围沟上均匀建造6个集鱼坑,每个集鱼坑面积10~15m2,深0.5m。
塘中开挖纵横沟,沟宽0.8m,深0.4m,呈“井”字形,并与围沟和集鱼坑相通。
在沟、坑内设有竹筒、破瓦、砖块等作鱼巢,让黄鳝、泥鳅隐蔽栖息。
进、出水口在塘的对角设立。
塘四周用高1m的聚乙烯网片围住。
在莲藕发芽前,用生石灰1200kg/hm2消毒。
莲藕栽培按常规进行,在4月前种植完。
鳝种、鳅种放养前10d,在沟、坑内施禽畜粪3 750kg/hm2,注水深30cm,培育生物饲料。
池水的深浅可以养泥鳅为主来考虑。
池水应适当深一些,可以充分发挥水域生产潜能。
在混养池内种植水草,水草支持黄鳝到水面呼吸,同时莲藕可以为黄鳝和泥鳅防暑降温,净化水质,提供优良的栖息环境。
2鳝种与鳅种放养饲养品种和苗种都应选择生长快的品种放养。
由于目前我国黄鳝、泥鳅繁殖技术尚未完全达到批量生产水平,许多养殖者多用收购的野生苗种,这些苗种因暂养和运输操作不科学,放养后的死亡率很高,给混养造成比例失调和数量不足,影响产量。
购苗种时,应认真地考察和辨认,尽量采用人工繁殖的苗种。
从5月上旬开始放养鳝种、鳅种,规格要求基本一致。
鳝种放养规格32~40尾/kg,放1200kg/hm2;鳅种规格80尾/kg,放450kg/hm2。
在高密度饲养时,可以减少黄鳝因缺氧造成的互相缠绕,预防“发烧病”。
要求放养的鳝种、鳅种无伤无病,体质肥壮,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5~8min[3]。
鳝种、鳅种来源有野外捕捉、市场购买和人工繁育等。
由于人工繁育鳝种、鳅种尚无生产性突破,目前成鳝、成鳅养殖的鳝种、鳅种主要是来源于野外捕捉的或市场采购,或是野外捕捉、市场购买和人工繁育三者结合。
3饲料投喂在黄鳝、泥鳅混养中,既要满足它们共同的饲养要素,又要依据各自的生物学特性,采取相应措施,发挥所长,做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协调生长。
在饲喂方面,可以以养黄鳝为主来考虑。
黄鳝是一种肉食性的鱼类,对植物性的饲料如麦、菜饼等,只有在严重饥饿缺饵时,才吞食一些。
为了满足黄鳝生命活动的需要,应投喂动物性饲料和全价配合饲料,少喂或不喂植物性饲料。
同时,黄鳝吃饲料有一定的固定性,改变饲料种类,黄鳝一时难以适应而拒食,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因此,在混合饲养中,对饲料不应频繁更换,以免造成大量饲料浪费,增加饲养成本。
在集鱼坑设置食台,傍晚投喂。
投喂量以次日清晨吃完不留残饵为度。
饵料主要是人工培育的蚯蚓,蚯蚓缺乏时,投喂蝌蚪、蝇蛆、螺蛳肉、小杂鱼等。
泥鳅、黄鳝的排泄物在莲藕塘中可以被莲藕吸收,有益于莲藕生长,同时莲藕塘内的水质也得到净化。
黄鳝的食性极为顽强,只食鲜活饵料。
一般情况下,腐烂饵料、动物尸体还有水中的浮游植物黄鳝都不食,但泥鳅能吃这些饵料,有“清道夫”的作用,可减轻残饵对水体的污染。
因此,泥鳅吃鳝鱼的残饵、粪便及田中的天然饵料,不另投饵。
同时,泥鳅的繁殖能力较强,在莲藕塘黄鳝、泥鳅混养时,在繁殖季节成熟泥鳅繁殖的鳅苗、鳅种都可以作为黄鳝的优质饲料。
4日常管理每天巡视莲藕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莲藕塘的水位以满足莲藕的生长为准,下雨注意及时排水,防止漫水跑鱼;及时摘除莲藕过多的浮叶和早生叶,保证莲藕塘通风透光;夏季在田沟和集鱼坑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4]。
在饲养期间,整个莲藕塘保持微流水状态;在莲藕塘放养蟾蜍450~600只/hm2,利用蟾蜍分泌蟾酥杀菌,防治黄鳝、泥鳅细菌性疾病,用泼洒生石灰和用猪血诱捕控制水蛭,防止传病。
泥鳅喜欢在水中上下窜动,能将塘底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带到水的表层,逸散于空气中,减少毒害作用;同时增加了上下水层的垂直流动,使下层水的氧气得以提高。
泥鳅可作为水体溶氧的指示生物。
水体缺氧,泥鳅会频繁地浮出水面,吸食空气。
可以根据这一现象判断水体是否缺氧。
5收获7~8月为青荷藕主要采收期。
从10月初开始陆续起捕黄鳝和泥鳅上市,至11月底捕完。
枯荷藕可采至翌年4月底,结合翻土收莲藕将黄鳝、泥鳅逐一捕光。
6参考文献[1] 顾茂才,许丽.藕田套养泥鳅、黄鳝高效模式[J].农家致富,202116:33.[2] 马开栋.藕田养殖泥鳅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115:325.[3] 张霞.黄鳝、泥鳅高产套养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2123:41.[4] 江素芳,黄河泉,贾桂云.无公害藕池养殖泥鳅的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216:6.摘要介绍了莲藕―泥鳅高产混养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藕池准备、植藕、放鳅、日常管理及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广大种植户从事藕鳅种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莲藕;泥鳅;高产;混合种养近年来,临沂市河东区莲藕产业蓬勃发展,其中金刚岭万亩藕塘开创了“塘上果、塘坡菜、塘中藕、水中鱼”种养模式,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莲藕之乡”,产品已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无独有偶,最近河东莲藕产业又出新亮点。
按照传统,莲藕都是种在池塘里,而河东区肖杰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技术创新。
该合作社与传统塘藕栽植有别,采用浅水旱地莲藕池混养泥鳅技术。
该藕鳅混养模式益处多:一是以藕池中的底栖、浮游生物及杂草等作饵料,既可节约泥鳅饵料也可减少莲藕病虫害[1];二是泥鳅在池底钻洞可疏松土层,其粪便作为机肥可提高莲藕品质[2-3];三是宽大荷叶遮荫挡光,利于泥鳅生长[4-5]。
总之,二者同池互利共生,莲藕产量30.0~37.5 t/hm2,套养泥鳅6.0~7.5t/hm2,平均增收45万~60万元/hm2,藕增产、鳅增收效益显著,大大带动了当地农民植藕养鳅的积极性。
现将其藕鳅混养高产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莲藕选择肉质脆嫩、味甘、含淀粉少、产量高、耐储藏的品种,如鄂莲4号、南斯拉夫雪莲等。
泥鳅选择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的品种,如大鳞副泥鳅、中华花鳅等。
2 藕池准备选择水源丰富、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的避风地块,以0.33 hm2为1个单元,由地面往下挖深50 cm,四周筑上宽20 cm、高60 cm的水泥坝,田间铺上生石灰,经机械辗压结实后,上面覆盖30 cm厚的有机肥,灌水后培养水质。
注、排水口加防逃网,田埂四周做好防逃墙。
池内安装增氧机、抽水机,池外建造排水沟渠等配套设施。
3 植藕种藕前15~20 d对藕池进行常规消毒。
清明至谷雨期间,选择皮质光滑、芽旺、节细、无病伤、3节以上的完整藕种,采用平卧式植藕,行距1 m,穴距50 cm,深度10 cm,用藕种2 250~3 000 kg/hm2,一般7 d内完成定植,池内蓄水深10 cm。
4 放鳅5月底至6月上旬,待藕长至1~2片立叶后,及时杀灭池中青泥苔和浮萍,追施腐熟农家肥2 250~3 000 kg/hm2、过硫酸钙225~300 kg/hm2培养水质,准备放鳅。
藕长出2片立叶且水温达到20 ℃以上时,选择体壮、无病伤、大小为3~4 cm鳅种,入塘前用3%~4%的食盐水浸洗5~10min,选择水温较低时段放鳅早晚为宜,投放9万~15万尾/hm2。
为防止应激反应,可全塘泼洒应激灵,放苗后第2~3天用药消毒2次,隔3~4 d用益生菌或生物底改调节水质。
坚持每天巡田,发现池埂坍塌时及时修补,进排水口拦鱼设施要完善,及时捞除杂物,大雨时及时排水。
5 日常管理5.1 水位控制池塘水位要同时满足藕、鳅生长需要,在不影响莲藕生长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水位以给泥鳅提供宽阔空间,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 cm,pH值为7.0~7.5,溶氧量3 mg/L以上。
水位调控按前期浅、中期深、后期适宜的原则,并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注换新水。
栽种初期莲藕处于萌芽阶段,宜保持5~10 cm浅水位;小满过后莲藕开始旺长,水位可逐渐增至40~50cm;立秋后为藕茎膨大阶段,水位可降至20~30 cm。
夏季水温高、投饵多,水质易变坏,要注意勤换新水,一般每7 d换水1次,每次换水10 cm,汛期时及时排水。
入秋后可15~20 d换水1次,平时注意观测水位,水位过浅时及时加水,水质过浓要更换新水,换水后水位保持相对稳定。
5.2 饵料投放藕池中的浮游、底栖动物及杂草嫩芽等可做泥鳅饵料,但仅靠这些远远不够,还需人工补充。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动、植物性饵料都可摄食,在藕池套养泥鳅应坚持“荤素搭配,粗细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定位、定量投饵。
动物性饲料如小杂鱼、蚯蚓、鱼粉、血粉等,植物性饲料如麸皮、豆饼、豆腐渣等,可将2类饲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团状投喂。
起初投喂面积可大一些,逐步缩小投放范围,最后将饲料投放在池边上的固定饵料台上,以利于泥鳅集中摄食与管理。
投饵要根据季节、水温、天气、水质及泥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早春和晚秋投饲量可小些,夏初生长旺盛投饲量应增大。
晴好天气常规投喂;天气突变、闷热或下雨时减少或停止投喂。
水质清爽、肥度适宜正常投喂;水质过肥、有水华时停止投喂并及时换水。
泥鳅活动正常时常规投喂;活动异常、离群独游、体色发黑时减少或停止投喂,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5.3 合理追肥除基肥外,还应合理追肥以满足莲藕生长需要,同时也可培肥水质,为泥鳅增加饵料。
追肥既要满足莲藕生长需要,又要保持池水适宜肥度不伤害泥鳅,一般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尤其是无机肥,一次施肥不要太多。
在施肥时适当放浅田水,肥料不可洒在叶上。
以尿素、钾肥等追肥时,可先放干池水,使泥鳅集中于沟溜内,然后全田普施,使之迅速与底土结合,施肥后灌水至合适水位。
5.4 病虫害防治藕鳅同池共生,要以生态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防治莲藕病害,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正确施药以免伤害泥鳅。
藕鳅同池后,泥鳅易发生黑斑病、地蛆、蚜虫和水绵。
对于黑斑病,发病时要及时剪除病株,全池喷洒甲基托布津300倍液。
对于地蛆,发病时施生石灰375~450 kg/hm2杀灭虫害。
对于蚜虫,可选用40%乐果或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辛硫酸乳剂1 000~1500倍液喷雾。
对于水绵,用石膏37.5 kg/hm2对水1 875 kg/hm2喷洒,或用0.5%硫酸铜溶液45 kg/hm2喷洒,及时拔除池中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