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
高中地理知识点:《气候》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影响气候的因素(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最主要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重要的影响;空气运动过程中温度降低(上升气流或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水汽易凝结,降水多;从海洋吹来的气流因为水汽含量丰富,降水多。
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
(3)下垫面(地面状况):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表现在:下垫面(地面状况)则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
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沿海与内陆、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与西岸、高原山地与平原、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裸地、植被覆盖地与水面等。
①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差异。
大陆性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降水比较少,且比较集中;②地形地势:山地比附近平原年均温度低,温度变化小;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垂直差异。
A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日较差)。
B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C山脉往往是气候的分界线。
③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④反射率:新雪>冰面>裸露地面>植被覆盖地面>海洋(4)人类活动①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放出大量人为热(如热岛效应)。
②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小气候)。
良性的: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节气候。
【专题突破】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及分布图汇总!

【专题突破】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及分布图汇总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3.地形(高度、地势、坡向):(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如: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盆地地形,冬季不易散热)(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4)背风坡处,有焚风出现,气温高4.海陆位置:(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湖泊、湿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2)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内陆高,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内陆地区与之相反。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的因素:1.纬度:低纬地区>高纬地区(原因:太阳高度高纬低、日变化小)2.季节:中纬度夏季>冬季3.地形地势:凹地(如盆地、山谷)>凸地(如小丘、山顶);高原大于海拔低的平原。
4.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沙土>粘土、深色土>浅色土、干松土壤>潮湿紧密;旱地>水田。
5.天气状况:晴天>阴天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影响太阳辐射(光照)的因素:1.纬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充足);白昼时长长,光照充足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大气透明度)影响降水的因素: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1)气压带、风带: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多,高气压带降水少;西风湿,信风干,而大陆东岸因信风来自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较多;(2)夏季风影响地区,暖湿多雨;冬季风影响地区,干燥少雨。
高中地理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气候判别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气候判别知识点总结一、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1.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同一地区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地表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同一个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变化也主要是由于冬季获得太阳辐射少、夏季获得太阳辐射多的缘故。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在气候的形成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三圈环流不断地把纬度较低地区的热量输送到高纬地区,调节和平衡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的热量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量的影响很大。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及其移动对中纬大陆西岸气候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气候特点。
季风环流是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一种大气环流,同时季风环流本身就是一种气候——季风气候。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的陆风比较干燥,降水较少。
3.地面状况: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比热容主要影响到气温变化的大小、海陆风和季风的形成;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地形因素影响水热分布;地面反射率影响着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
4.洋流: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起增强作用;秘鲁西岸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在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另外,暖流对马达加斯岛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5.人类活动:人类影响和改变了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从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高中地理课件 气候的形成因素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湿 干燥
(1)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副高或信风带—————— 热带沙漠气候; 单一控制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交替控制
极地高气压带或极地东风— 极地气候; 副高与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
✓ 植树造林——绿洲效应 ✓ 修建大型水库——湖泊效应 ✓ 城市建设——热岛效应 ✓ 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人造尘埃——阳伞效应 ✓ 人为释放热量——火炉效应
4.人类活动
(1)影响大气温度
问题:人类主要通过哪些途径 向大气释放废热? • 使用空调 • 使用家庭炉具 • 使用汽车 • 开办工厂
较湿润。 海陆位置
(4)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地形
(5)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却是终年不冻港。
北大西洋暖流
几处特殊气候
四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 了热带雨林气候,
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再加上地形的抬 升,加强了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
判2.若断N依位据于是太平洋中,等 由中温 等国线 温大南 线陆东凸 的部一 分盛侧 布行判N为断东陆该南地图风区域风为北半球,N处海
判断依据是
洋等温线南凸说明低于同纬度大陆气温,应为北 半球夏季,中国大陆东部盛行东南风
20℃
25℃
M
N
(2)地形地势(气温和降水)
❖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山地阳坡热量多,阴坡热量少。 ❖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如世界雨极),背风坡降水稀少
高中地理课件-7.气候的影响因素

洋流
暖流经过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寒流经过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活动 人类改变下垫Βιβλιοθήκη ,如:植树造林、修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地形地势
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 的分布特点
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 温高的分布特点
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影响着地面获取太阳辐射的多少,主要影响气温
,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形 成了从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总体特征
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
同纬度陆地夏季气温比海洋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 海陆位置 同纬度海洋冬季气温比陆地高,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
A.F和K B.E和G C.D和F D.K和H
2.图中I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差异
B.洋流因素
C.季风的影响 D.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AD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 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 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 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读同纬度局部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各区域中具有相同气候类型的是
高中地理气候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地理气候练习题及讲解一、选择题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B. 海洋C. 纬度D. 人类活动2. 以下哪个气候类型属于热带气候?A. 温带季风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D. 寒带气候3. 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以下哪个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A. 亚马逊盆地B. 撒哈拉沙漠C. 华北平原D. 印度次大陆4. 以下哪个因素对气候影响最小?A. 地球的运动B. 地形的高低C. 洋流的流向D. 植物的种类5. 季风气候的特点是什么?A. 冬季干燥,夏季湿润B. 冬季湿润,夏季干燥C. 四季分明,温差适中D. 全年高温,降水均匀二、填空题6. 根据气温和降水的组合,气候类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______,冬季______。
8. 在全球气候类型中,______气候区的降水量最少。
9.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地球的______和______。
10.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______和______地区。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纬度对气候的影响。
12. 请说明洋流对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
13. 描述温带季风气候的一般特征。
14. 阐述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气候。
15. 请解释为什么高山地区的气候与山脚地区不同。
四、论述题16. 论述全球变暖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可能影响。
17. 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气候与周边乡村气候的差异。
18. 讨论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9. 阐述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20. 论述不同气候类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答案】1. C2. C3. C4. D5. A6. 热带气候、干旱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极地气候7. 炎热干燥、温和多雨8. 沙漠9. 南北极10. 东部、南部11. 纬度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和分布,从而影响气候的冷暖和降水。
12. 暖流使沿岸气候变暖,寒流使沿岸气候变冷,影响降水量。
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 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1.地势高,则太阳辐射通过大气的距离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因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而太阳辐射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强。
2.地形对气温影响很大首先,由于坡向不同,日照和太阳辐射条件各异,一般来说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阴坡。
其次,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不同的影响。
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大陆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温、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温日较差很大。
再次,海拔对气温的影响较大,理论上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
最后,谷地或盆地地形容易阻挡其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之形成高温或者低温中心。
3.地形与风首先,高大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如青藏高原和它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
其次,局部小范围山脉可形成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近地面风常从谷地吹向山坡;晚上近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
再次,在山脉背风坡常形成焚风。
最后,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从而形成“狭管效应”,造成风力加大。
4.地形与降水首先,受地形抬升的作用,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
其次,在迎风坡,由山脚向上降水量起初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增,到一定海拔降水量达最大值,此后,降水量又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减。
5.山脉与气候高大山脉不仅本身具有特殊的气候特征,还影响邻近地区的气候。
如我国有些山脉可以阻挡或改变气流的运动情况,使北来的寒潮不易南下,南来的暖气流滞缓北上,又可使湿润气团在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在背风坡则变得异常干燥,所以山脉两侧的气候出现极大的差异,山脉往往成为气候区域的分界线。
地理高考气候

地理高考气候气候是地球上一个区域长期的天气状况。
它是由大气环流、气候要素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在地理高考中,气候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生需要了解不同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同时掌握与气候相关的地理知识。
本文将以地理高考气候为题,从气候因素、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全球气候格局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气候因素气候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主要包括纬度、地形、海洋、季风、气候变化等。
首先是纬度的影响。
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减弱,影响到温度。
因此,赤道地区气候较热,极地地区气候较冷。
接下来是地形的影响。
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特征会影响气流的形成和温度的分布。
海洋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海陆空气的交换、水平和垂直热量传输等方面。
季风是指在一年中,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不同地区产生季节性的气候变动。
最后是气候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改变地球的气候系统,导致气候类型的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二、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根据气候类型和特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柯本气候分类法、经典经线气候分类法等。
柯本气候分类法是根据温度和降水的特征将地球划分为若干气候类型的分类方法。
其中,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主要特点是温暖潮湿,降水充沛。
热带草原气候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边缘地带,特点是干季和雨季明显,温暖干燥。
地中海气候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特点是冬季温暖潮湿,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气候类型外,还有其他气候类型如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等。
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理解气候变化和气候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三、全球气候格局全球气候格局主要由纬度和地形等因素决定。
赤道地区位于热带,气候较热,常年高温多雨。
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逐渐下降,气候也逐渐变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课标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 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 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 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 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 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 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 (1)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 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 (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 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2017·课标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 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 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 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 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 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 D.递增
(2017·课标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 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 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 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 (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 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1.下图为某地沿145°经线附近1月、7月降水 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可知( ) A.甲地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B.乙地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稀少 C.丙地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 D.丁地位于高大山脉背风坡,降水稀少
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 度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2016·全国课标丙卷)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 1 次冰期(末次冰期)、2 次冰 期和 3 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2015·课标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 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 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 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 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 成(1)~(2)题。
(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3.依据气候的成因判断 成因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 受单一风带影响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源自气候类型及相关要素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气候-极地高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带
受季风影响
4.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判断 (1)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 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 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 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 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 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 大陆性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 (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特 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 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受寒 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 (6)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 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 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下图为欧洲南部沿42°N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 两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②地气候( )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全年高温,干湿分明
下图是亚欧大陆40°N~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 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量与 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读图回答3~4题。
• 图甲为非洲安哥拉的区域图。安哥拉中部地 区,年均温在22 ℃左右,素有“春天国度”的 美誉。图乙为①②两地的气候特征图。
气候差异主要影响因素的判断方法
1.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 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 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 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 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 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4.(2019·福建四地第三次月考)下图为海陆某 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3.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 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完成 (1)~(3)题。
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力(注:原文如此。应为蒸 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 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