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视检测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目视检测操作规程

目视检测操作规程

目视检测操作规程目视检测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手段,用于观察和判断目标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等各种特征信息。

为了保证目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进行目视检测时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

以下是一份目视检测的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前期准备1.确保在适当的照明条件下进行目视检测。

如果需要,可使用辅助灯光或调整环境照明。

2.清理检测区域,保证目标物体的表面清洁,以免影响目视检测的观察结果。

3.针对目视检测的特殊要求,如检测目标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二、目视检测过程1.首先,确认检测目标的类型和要求。

了解目标的相关特征,以便进行正确的观察和评判。

2.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物体上,仔细观察其整体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较为细致地观察其细节特征。

3.进行数量统计时,逐一仔细计数,确保不遗漏目标物体,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4.在观察目标物体时,可以运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辅助观察,以获得更详细、准确的信息。

5.如需要对目标物体进行测量,可以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操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6.在目视检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比如物体损坏、缺损或其他异常状态,应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关负责人或有关部门。

三、操作要求与注意事项1.进行目视检测时,需要保持充分的专注和耐心,细致观察。

尽量减少干扰和外界影响。

2.检测人员需具备良好的视觉能力和观察技巧,如有必要,可以进行相关培训和普查。

3.操作人员要熟悉所检测目标的特征和要求,遵循相关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

4.在进行目视检测时,应按照规定要求完成记录,包括所检测物体的相关信息、结果和存在的问题等。

5.目视检测完成后,将记录整理并妥善保存,以备后续参考和查阅。

6.目视检测过程中,如需进行重复检测或配合其他检测方法,应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7.如有必要,可利用科学仪器或技术手段对目标进行辅助检测,以提高检测准确度。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可以提高目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执行。

人参标准检验操作规程

人参标准检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人参药材标准检验操作规程。

二、范围:人参药材。

三、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一、四部。

四、责任者:质量监控部、物资采供部、中药材中药饮片管理员、QC检验员。

五、内容:1性状1.1检验仪器:刻度尺(分度值0.1cm)、游标卡尺(分度值0.002mm)1.2 操作方法(目测法):取本品目视,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

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出。

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

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

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或主根多与根茎近等长或较短,呈圆柱形、菱角形或人字形,长1~6cm。

表面灰黄色,具纵皱纹,上部或中下部有环纹。

支根多为2~3条,须根少而细长,清晰不乱,有较明显的疣状突起。

根茎细长,少数粗短,中上部具稀疏或密集而深陷的茎痕。

不定根较细,多下垂。

2 鉴别2.1显微鉴别2.1.1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铜舀、乳钵2.1.2试剂:水合氯醛试液2.1.3操作方法:取本品用水浸泡1小时用单面刀片制成薄片。

置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载物台上,调节标本移动器使观察部分对准物镜,进行观察,可观察到: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栓内层窄。

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较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断续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纤维。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淡黄白色。

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

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

木栓细胞表面观类方形或多角形,壁细波状弯曲。

网纹导管和梯纹导管直径10~56μm。

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直径4~20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

混凝土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

混凝土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

混凝土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一种材料,但由于其本身的性质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会出现裂缝现象,对结构的稳定性和美观度都会造成影响。

因此,混凝土裂缝检测与处理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规范施工、确保质量的关键之一。

二、检测方法1.目视检测法目视检测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检测人员通过肉眼观察混凝土表面,寻找裂缝的位置、长度、宽度、深度等信息。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对检测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来进行。

2.激光扫描法激光扫描法是一种高精度的检测方法,通过激光扫描仪扫描混凝土表面,得到混凝土表面的三维模型,进而分析出裂缝的位置、长度、宽度、深度等信息。

这种方法精度高,速度快,适用于大面积的混凝土表面检测。

3.超声波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检测方法,通过超声波探头向混凝土内部发射超声波,测量声波的传播时间和反弹强度,进而确定混凝土内部裂缝的位置、长度、深度等信息。

这种方法适用于混凝土内部裂缝的检测。

三、处理方法1.填缝处理法填缝处理法是常用的裂缝处理方法,主要是将混凝土裂缝处的空隙填充,使其达到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防止裂缝扩大。

填缝材料可以选择聚氨酯、环氧树脂等材料,填缝前需要清理裂缝处的灰尘和松散物,确保填缝材料能够充分填满裂缝。

2.切割处理法切割处理法主要适用于裂缝较深且宽度较大的情况。

通过机械切割将混凝土裂缝处的部分切割下来,再进行填缝处理,以达到强度和稳定性的效果。

3.渗透处理法渗透处理法是利用渗透剂渗透进入混凝土的裂缝中,填补裂缝空隙并反应生成硬化物质,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深度较大的裂缝和需要提高混凝土整体强度的情况。

四、注意事项1.在进行混凝土裂缝检测和处理时,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材料,以确保处理效果和质量。

2.在进行混凝土裂缝处理时,需要注意材料的配比和填缝的压实度,以充分填补裂缝空隙。

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成品检验操作规程《成品检验操作规程》一、检验目的成品检验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保障产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检验范围1. 外观检验:包括产品表面的平整度、色泽、印刷质量等。

2. 尺寸检验:产品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的验收。

3. 功能检测:对产品所具备的功能进行检验,如电子产品的电池续航能力、机械产品的动力性能等。

4. 化学成分检验:对产品的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5. 物理性能检验:包括产品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能的评估。

三、检验方法1. 外观检验:目视检查、对比检查、使用特定工具进行测量。

2. 尺寸检验:使用测尺、卡尺、游标卡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3. 功能检测: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功能测试。

4. 化学成分检验:使用化学分析仪器进行成分检测。

5. 物理性能检验:使用力学试验机、硬度计等设备进行物理性能测试。

四、检验要求1. 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检验方法和工具。

2. 检验环境应保持整洁,避免灰尘、杂物等影响检验结果。

3. 检验设备应经常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准确可靠。

4. 检验记录应详细、完整,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信息。

五、检验流程1. 接到检验任务后,检验人员应仔细阅读产品标准和客户要求,确定检验范围和方法。

2. 按照检验要求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3. 若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4. 对合格产品进行包装、标签等整理工作。

六、检验结果处理1. 合格产品应及时放行并做好标识。

2. 不合格产品应进行退货或者重新处理,并做好相应记录。

3. 对于连续不合格的产品,应及时进行改进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七、检验记录保存1. 检验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作为质量追溯的重要依据。

2. 检验记录应分类、整理,并定期进行归档。

八、附则1. 对于特殊产品的检验,应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

2. 对于检验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上报并提出改善意见。

en9712 目视标准

en9712 目视标准

EN9712是一个关于航空产品目视检验的国际标准,它为目视检验过程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要求,确保了航空产品在生产和维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以下是根据EN9712标准撰写的中文版式说明,内容将涵盖标准的目的、适用范围、目视检验的定义和要求、检验人员的资格以及检验过程等方面。

一、引言EN9712标准是针对航空产品目视检验的专业标准,它规定了目视检验(VT)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确保航空产品在制造、组装和维护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性。

目视检验作为一种非破坏性检测(NDT)方法,在航空工业中应用广泛,因其简便、快速和经济的特点而受到重视。

二、适用范围EN9712标准适用于航空领域中的各类目视检验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飞机结构、发动机部件、航空电子设备以及其他关键航空元件的目视检查。

该标准旨在为从事目视检验的操作人员提供统一的操作规程和评价标准,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三、目视检验的定义目视检验是指使用肉眼或辅助工具(如放大镜、内窥镜等)对航空产品进行观察,以识别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过程。

目视检验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其他非破坏性检测方法的前期准备或补充手段。

四、目视检验的要求4.1 检验环境- 照明条件:检验区域的照明应满足一定的亮度和对比度要求,以保证缺陷的可见性。

- 背景干扰:应尽量减少背景噪音和干扰,以避免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4.2 检验设备- 放大工具:如需要,应使用适当的放大工具来观察难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细节。

- 测量工具:对于某些特定的检验项目,可能需要使用卡尺、微米表等测量工具来辅助判断。

4.3 检验程序- 检验前准备:清洁被检表面,确保无油污、水渍或其他覆盖物影响检验效果。

- 检验步骤:按照既定程序和标准进行,确保每个检验区域都被仔细检查。

- 记录和报告:检验结果应详细记录,并在必要时编制报告,报告中应包含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五、检验人员的资格EN9712标准对目视检验人员的资格有严格的要求,包括教育背景、培训经历、工作经验和认证资格。

目视检查规范课件

目视检查规范课件
训和进修课程。
05
目视检查的应用案例
Chapter
机械设备的目视检查
总结词
通过观察设备外观、结构、连接和运行状况,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异常或潜在故障。
详细描述
目视检查是机械设备维护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设备的外观、结构、连接和运行状况,可以发现设备是否 存在异常或潜在故障。例如,检查机械零件是否有磨损、变形或断裂等现象,油路和气路是否畅通,以及设备运 行时的声音和振动是否正常等。
03
目视检查的方法
Chapter
直接目视检查
直接目视检查是指检查人员通过肉眼或简单工具直接观 察设备、产品或表面的状态,以发现异常或缺陷的过程 。 直接目视检查适用于观察表面状况、颜色、尺寸、结构 等,是目视检查中最基本的方法。
直接目视检查需要注意观察细节,并利用适当的光源和 角度来提高观察效果。
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对被检查对象进行 详细检查,重点关注关键部位和可能存在 的问题点。
记录和拍照
交互与沟通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拍 摄照片作为证据。同时,记录被检查对象 的整体情况,以便后续分析。
在检查过程中,与操作人员或其他相关人 员进行交流,了解被检查对象的运行状况 和使用情况,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所在。
操作熟练度,降低实际操作中的风险和误差。
THANKS
感谢观看
仪器辅助目视检查需要专业知识和技 能,并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常用的仪器辅助目视检查包括X射线 检测、超声检测、红外线检测等,可 以用于检测内部缺陷、材料性质等。
以上是关于目视检查方法的扩展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04
目视检查的注意事项
Chapter
安全注意事项
01

VT检测操作规程

VT检测操作规程

VT外观检查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加强公司对铸钢件的质量控制,保证铸钢件的表面质量,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QC检查员、VT检测人员对所有铸钢件的表面质量验收。

3、引用标准EN ISO 9712-2012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EN ISO 17637:2011熔焊焊缝无损检测-目视检测MSS SP-55-2006阀门、法兰、管件和其他管道部件用铸钢件质量标准-表面缺陷评定的目视检验方法4、VT检测指导4.1外观检测条件和环境要求a.被检工件表面的光照度应至少达到350L X,推荐值为500L X。

b.眼睛距离被检区域的距离不超过600mm。

c.眼睛与被检工件的夹角应大于30°。

d.当不能满足上述检测条件时,可采用辅助光源。

经商定可采用其它检测设备,如放大镜、内窥镜、相机、纤维光导等。

e.作业场地应远离翻砂、电焊、潮湿,场所应整洁宽敞。

4.2检测设备a.检测尺如直尺、卡尺、塞尺、焊接检验尺。

b.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为2~5倍,应尽量有刻度。

c.其它检测仪器:如成型量具、镜子、照相机、内窥镜等。

4、验收标准4.1铸钢件表面不允许有裂纹、冷隔及缩松类铸造缺陷;4.2铸钢件非加工面不允许有毛刺、飞边、夹砂、结疤、皱皮、缩陷及缺肉等类似情况;4.3铸钢件表面孔眼(主要指气孔、针孔、渣眼、砂眼、缩孔)缺陷按照评定范围(10cm*10cm单位面积)孔眼大小与数量来验收:a.评定范围内直径不大于Ф2mm且深度不超过壁厚1/4的孔眼允许4处;b.评定范围内直径不大于Ф3mm且深度不超过壁厚1/4的孔眼允许3处;c.评定范围内直径不大于Ф3mm且深度不超过壁厚1/3的孔眼允许2处;d.直径在Ф1mm以下且深度不超过壁厚1/5的密集型孔眼面积不超过1.5倍的评定范围。

5、补充本规范未提及的情况参考标准《MSS SP-55-2006阀门、法兰、管件和其他管道部件用铸钢件质量标准-表面缺陷评定的目视检验方法》。

金属探测仪的校准和操作规范

金属探测仪的校准和操作规范

金属探测校准与操作规范监控人员:现场品管员监控方法:金属测试板/目视监控频率:1次/小时,开工前和结束后各一次监控内容:金属探测器灵敏度监测记录一、操作规程:使用前先检查探测仪,避免有异物存在。

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开启后观察其是否运行正常,作业前机器预热半小时。

1、使用开始前,需要测试其灵敏度。

2、在生产过程中,每袋产品均过金属探测器,品管员每隔1h用标准探片测试一次,在测试过程中呈金属反应,能够检测出探测片的,表示运行良好,如果未检测出探片,调查其原因并调整敏感度,再次测试。

三次测试若出现金属反应,即可使用。

3、生产结束后,品管员对金属探测器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与使用前检测一致。

二、测试金属探测器灵敏的方法:1、校准环境:检测仪器确认220V电压,并要有接地保护装置,撑紧输送机架四根撑脚,机架保持水平,四角牢固,无摇晃感。

检测时四周一米范围内不能有大型金属,如铁架、机床等。

机架上各种螺丝不能有松动。

1)将标准探测片放在传送带中心线测试,测试金属探测器空载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若能够检测出探测片的,表示运行良好,如果未检测出探片,调查其原因并调整敏感度,再次测试。

测试若出现金属反应,即可使用;2)在生产过程中每隔1h用标准探片测试验证一次,在测试过程中呈金属反应,能够检测出探测片的,表示运行良好,如果未检测出探片的,调整其原因并调整敏感度,再次测试。

测试若出现金属反应即可使用。

3)模拟金属检测:分别将三个试块放在检测产品的上部、左补、右部,通过设备传送带的中间位置,金属检测仪应能报警并停止运行(每种试块3次)。

检测完成后,再检测一次产品是否正常通过金探机。

4)以上每次测试试块金属检测仪均可报警并停止运行,则说明设备的灵敏度合适。

若是任何一次检测出现不报警的情况,则说明灵敏度不稳定,这时应该在同一位置再连续检测3次,3次都能检岀方可证明灵敏度合格,若还是出现无报警的情况则需要停下进行调整和检查!2、对于大包装的冰鲜产品,(有些机型不适合于冰鲜品)如果生产中有金属探测器经检测失灵的情况,品管员应报告HACCP小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视检测操作规程
目录
1 范围 (2)
2 参考标准 (2)
3 检查条件和设备 (2)
4 人员 (3)
5 目测检查—总则 (3)
6. 目测检查接缝的准备 (3)
7 焊接时的目测检查 (4)
8 完成焊缝的目测检查 (4)
9 修理焊缝的目测检查 (5)
1 范围
本规范涉及对金属材料熔融焊缝的目测检查。

检查通常在同一焊接条件下的焊缝上进行,除非由比如应用规范所要求或经协议双方所同意,也可以在焊接过程的其它阶段进行。

2 参考标准
本规范结合了其它有日期的或无日期的出版物的规定。

在本文中以及出版物中在适当场合引用的这些参考标准将在后面列出。

对于有日期的参考标准,其后续修订或这些出版物的任何修订经结合后,也能适用于本欧洲标准。

对于无日期的参考规定,可以引用其出版的最新版本。

EN 288-2 金属材料焊接程序的技术规范和批准—第2部分:电弧焊
接的焊接程序技术规范
EN 473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和证书—一般原则
prEN 12062 焊缝的无损检测—一般规则
EN 25817 钢材的弧焊焊缝—缺陷质量等级准则
EN 30042 铝和可焊合金的弧焊焊缝—缺陷质量等级准则(ISO 10042:1992)
ISO 3058:1974 无损试验—目视检测的辅助—低倍放大镜的选择
ISO 3058:1976 游标卡尺读数至0.1和0.05 mm
3 检查条件和设备
表面照度最小为350 lx;建议为500 lx。

进行直接检查时,眼睛最好位于距离检查表面600 mm处,观察角度不小于约30°(见图1)。

使用光纤检查镜作远距离检查时,光纤或摄像机属于附加要求,须由应用标准所指定或经协议双方所同意。

如果要求在全县和背景之间获得好的对比度和立体效果,则须使用附加光源。

在有疑问时,可以使用目测检查作为其它无损检测方法的补充对表面缺陷进行检查。

检查设备的举例在附录A 中给出。

4 人员
按照欧洲标准,进行检查的人员必须:
a)熟悉相关标准、规则和技术规范;
b)被告知所使用的有关焊接程序;
c)按照EN 473的要求必须具有好的视力,并且须在每过12个月后检查一
次。

5 目测检查—总则
检查范围必须由应用标准事先规定,或经协议双方同意。

检查员必须接近焊缝作必要的检查,并取得生产文件。

在可能实际接近的情况下,在同一焊接条件下检查焊缝,有时有必要在表面处理后再作检查。

范围
图1. 接近检查
6. 目测检查接缝的准备
在焊接之前需要进行目测检查时,必须检查:
a) 是否满足在焊接程序技术规范,即按照EN 288-2标准中指定要求所准备的焊缝形状和大小;
b) 熔融面和相邻面是否清洁;
c) 待焊接的零件是否按照图纸或说明已经相互固定。

7 焊接时的目测检查
需要的话,在焊接过程中可以进行以下检查:
a) 焊接金属的每道或每层在被另一焊道覆盖之前是否清洁,特别要注意焊接金属和熔融面之间的连接。

b) 不能有可见缺陷如裂缝或凹坑,如发现这些缺陷,必须汇报以便在进一步焊接之前采取救治行动。

c) 焊道之间以及焊缝和母材之间的过度在焊接下一焊道之前须有满意的熔融状态;
d) 凿槽的深度和形状必须符合焊接工艺规程(WPS)要求或与原先槽的形状相仿,以保证能按照规定完全清除焊接金属。

8 完成焊缝的目测检查
8.1 总则
检查完成焊缝以决定其能否满足经协商的接受标准,亦即EN 25817或EN 30042或参考的prEN 12062标准。

如果不能达到应用标准的范围或双方的协议要求,则需详细检查8.2自8.5章节的项目。

8.2清洁和熔修
检查焊缝的以下方面:
a)所有的焊渣是否经人工或机械方式去除,这可以防止缺陷被遮盖;
b)是否有工具印痕或打击痕迹;
c)当需要焊修时,使焊缝过热以避免研磨,同时可以避免研磨痕迹和不平整表面的产生;
d)对于需要熔修整平的角焊和对焊焊缝,接缝是否与母材合并光洁没有
凹陷。

8.3外形和尺寸
检查焊缝的以下方面:
a)焊接面的外形和任何加强焊缝的高度是否满足接受标准的要求(参见
8.1章节);
b)焊接表面是否规则、波纹标记的图案和间距是否均匀并满足目测外观要求,最后层和母材之间的距离或焊道位置是否按照焊接工艺规程(WPS)的要求进行测量;
c)焊缝宽度在整个焊缝上是否连续并满足焊接图纸或接受标准(参见8.1章节)的要求。

在对焊情况下,检查焊接准备工作是否已经完全做好。

8.4 焊缝根部和表面
检查目测可接近的焊缝部分,即单侧对焊的焊缝根部以及焊缝表面是否与接受标准存在偏差(参见8.1章节)。

检查焊缝的以下方面:
a) 对于单侧对焊的焊缝,检查渗透、根部焊缝凹度和任何烧穿或收缩凹槽在整个焊缝上是否在接受标准指定的极限范围内;
b) 任何咬边是否在接受标准范围内;
c) 在焊接表面或受热部位的任何缺陷如裂缝或检测到的孔洞,必要时采用光学辅助方法检查,是否符合适当的接受标准;
d) 任何临时焊接到目的物上以方便生产或组装,但会影响目的物的功能的附件必须清除使目的物不受损害。

检查固定附件的部位是否存在裂缝等。

8.5 焊接后热处理
在焊接后的热处理完成后,必须对焊缝做进一步的检查。

9 修理焊缝的目测检查
9.1 总则
如焊缝完全或部分未能满足接受标准并须进行修理后,则在修理过程中须对9.2至9.3章节所述事项进行详细检查。

9.2部分清除焊缝
检查铲除部分是否足够深和长以清除所有缺陷。

必须保证从切口底部至切口端部和侧面的金属焊缝表面有一个渐进的锥度。

切口的宽度和形状须留有合适的凹口用于重焊。

9.3全部清除焊缝
检查当彻底铲除有缺陷的焊缝时,不能严重伤及材料,或当清除有缺陷焊缝的材料段时,将插入新的材料段,准备焊接的形状和尺寸必须满足指定的要求。

9.4检查
按照原始焊缝在第8章所规定的同样要求来检查每个修理的焊缝。

编制:审核:批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