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疣状赘生物
寻常疣(刺瘊子)

寻常疣(刺瘊子)寻常疣[概述] 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临床上常见的有寻常疣、跖疣、扁平疣及尖锐湿疣等。
[症状体症] 1.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2.皮损为针尖至豌豆大,半圆形或多角形丘疹,表面粗糙,角化明显。
触之略硬,呈灰黄、污褐或正常肤色,乳头样增殖,表面多呈花蕊或刺状;3.好发于手指、手背、甲缘及足部。
[诊断依据] 1.好发于手指、手背、甲缘及足部;2.皮损为针尖至豌豆大,硬实丘疹,表面粗糙,呈花蕊或刺状;3.初发为单个,可自身接种而增多,多无自觉症状,病程慢性。
[治疗原则] 1.锐匙刮除或液氮冷冻,CO2镭射治疗,外科手术切除;2.鸦担子外敷;3.外涂5-氟料嘧啶软膏或疣必治。
[疗效评价] 1.治疗:突出的疣完全消除。
2.好转:疣部伤消除。
3.未愈:疣同治疗前无变化。
[专家提示] 寻常疣是良性疾病,通过外科物术或冷冻、镭射等方法治疗效果多较满意。
寻常疣(verruca vulgaris)中医称千日疮,俗称刺瘊,为HPV-2.4型、7型引起,〖临床特点〗一、病因:HPV-2.4型、7型引起,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二、好发年龄:儿童及青少年。
三、好发部位:手背、手指及足缘等处,甲周疣发生于甲周者,甲下疣在甲床者。
丝状疣皮一细长丝状突起。
指状疣有时为一族集多个参差不齐的指状突起。
四、皮疹特点:小丘疹,表面角化粗糙,坚硬。
呈灰黄、污黄或污褐色。
五、自觉症状:无,六、病程:病程慢性,1-2年七、预后:有自限性,可自行消退。
八、组织病理:呈乳头瘤样增生,角化过度间角化不全,棘层上部及颗粒层细胞有空泡化。
表皮突处长,疣周围向内弯曲呈抱球状,真皮乳头上延,血管扩张。
〖预防治疗〗一、液氮冷冻治疗最常用,适用于皮损较小、数目少二、激光三、对于基底部较小的疣如丝状疣,可用刮匙直接刮除后止血。
四、局部外用药物5%5-Fu软膏、10%水杨酸软膏等。
五、左旋咪唑50mg,口服3/日,服3天停11天,连用3个月。
疣 病情说明指导书

疣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疣概述疣(verruca,wart)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皮肤表面良性赘生物,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疣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临床上常见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等。
大多数常见的疣可自行消失,如果疣持续生长或有不适感可通过外用或内服药物、手术治疗,辅以物理治疗如冷冻、激光、电灼、微波等。
英文名称:verruca、wart。
其它名称:瘊子。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来说不具有遗传性。
发病部位:皮肤。
常见症状:皮肤疣状赘生物。
主要病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醋酸白试验、病理学检查、HPV-DNA检测。
重要提醒:疣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的,日常生活中避免剧烈搔抓以免自身传播。
临床分类:1、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部位分型(1)寻常疣: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手部多见,手外伤或在水中长期浸泡是常见的诱因。
此外,寻常疣有一些特殊类型,如甲周疣、甲下疣、丝状疣、指状疣。
(2)跖疣:可以发生在脚底的任何部位,但是脚部受压部位多发,特别是距骨(脚踝关节处)的中部。
外伤、摩擦、足部多汗等是其促发因素。
(3)扁平疣:主要见于青少年,因此又称青年扁平疣。
常发生在面部、手背和前臂(肘部至腕部)等部位。
(4)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主要发生在性活跃人群,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本类型有单独的具体的描述,因此只在类型有所体现。
2、根据感染状态及有无临床表现分型(1)临床型:可用肉眼观察到疣状赘生物。
(2)亚临床型:肉眼不能发现皮肤黏膜存在异常,醋酸白试验阳性。
(3)潜伏感染:皮肤外观正常,但可检测到HPV或HPV DNA,是疣复发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二、疣的发病特点三、疣的病因病因总述:本病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HPV有100多种,其中近80种与人类疾病相关【1】。
疣

疣疣的治疗讲究内外兼治疣(wart)是由病毒所致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好发于儿童及青年,潜伏期为1~3个月,能自身接扩散。
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
一经发现,应及早治疗。
一、外治法:1、《外科启玄》记载:“用鸡胫皮擦之自愈,一法将蕲艾在初生第一个上炙之,余皆自落而痊矣”。
2、纯碱加生石灰等量,用2%普鲁卡因溶液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当局部有灼热感时,停止敷药。
3、万灵丹腐蚀剂:樟丹1.5g,水杨酸25g,普鲁卡因1g,白糖1.5g,95%酒精调成糊状,帖敷疣体。
4、鸦蛋子仁捣烂贴患处,每日换药1次,一般2~3次即可治愈。
或用鸦蛋子油(鸦蛋子1份,花生浸泡半月)点涂患处。
5、复方水杨酸火棉胶(水杨酸、乳酸各30g,弹性炎棉100g),将患处用温水泡5分钟,待擦干后,直接用本品涂抹疣体,每日1次,本品为较好的角质溶解剂,为易燃物,注意保护。
在选用上述外治法治疗疣时,均需注意保持健康皮肤,不能因为治疗而损害健康的皮肤。
二、内治法:1、西医内治法:以下方法可任选一种:①病毒录0.1g,每日3次口服;②乌洛托品0.3g~0.6g,每日3次口服;③10%水杨酸铋油2ml肌注;④1%酒石酸锑钾3~5ml,静注,每周2次;⑤干扰素2~5ml,肌注,每周1次。
2、中药内服:治宜清热解毒,养血活血,软坚散结,方用治疣汤。
若风热湿毒较重者,可加土茯苓、薏苡仁、骊齿苋、白花蛇舌草;若肝虚血燥,筋气不荣者,可加珍珠母,可加珍珠母、白芍、生牡蛎、赤小豆;若肾阴亏虚,肝血不足者,改用归芍地黄汤加川芎、牛膝。
寻常疣的中药治疗处方香附乌梅洗剂【配方】香附30g,乌梅30g,木贼30g。
【制作】先将香附、乌梅、木贼同入沙锅,加水2000m1,煎熬15分钟,弃渣取汤,备用。
【用法】起热先熏后洗浴患处,再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擦洗至患处皮肤发红,以轻度出血为度,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7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理气,软坚除疣。
疣目-范欢

(3)鸦胆子蚀疣法:适用于面部以外数量少的疣目。
(4)点药蚀疣:适用于数量少的疣目。选用水晶膏、五妙水仙膏 等。
(5)冷冻治疗:用液氮或氯乙烷喷雾使肿瘤冷冻,破坏其细胞组 织,再利用皮肤自我修复的功能使其结痂。适用于数量少、面 积小的疣目。
3.其他疗法
(1)针刺:适用于单发的较大的疣目,从疣体顶部或周围进针, 刺至疣根部,用强刺激,隔日一次。(合谷、曲池、四白,三 阴交、血海,太冲)
(2) 艾灸法:适用于单发或多发的疣目,用艾条灸,或隔蒜、 隔药饼灸,隔日一次
总结:尽管疣体的形态各异,发病部位不同,其治疗大 都离不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不论内服外 洗,出现高频率的药物有:马齿苋、板蓝根、败酱草、 生苡仁、牡蛎、香附等。疣体发于上部瘙痒者加木贼、 蒺藜等祛风之药;疣体灰褐适当加些益母草、三七、丹 参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功;对于疣体坚硬经久不愈者可加 三七、三棱、莪术、牡蛎、夏枯草等软坚散结之类药。 外治配合适当如熏洗、浸泡、结扎、点蚀化疣、夹疣法 等
三、临床表现
1.部位:好发于颜面、手背等部位。散发或密集分布。常 可见“同形反应”的现象,即搔抓引起病毒自身接种,皮 损沿抓痕处分布,排列成串珠状或条索状。 2.皮损特点:皮疹为正常肤色或淡褐色针头至米粒大小扁 平丘疹,表面光滑,质硬,边界清。 3.自觉症状:可无明显症状或自觉略有瘙痒。 4.病程及预后:慢性病程,可持续多年不愈,有时可自行 消退。
诊断要点:症状(无或轻痒)+部位(颜面、手足)+典型 皮疹(米粒大小淡褐色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散发或密集 分布)
四、鉴别诊断
汗管瘤:好发于眼睑周围及面颊上部,皮损为 小米粒大小的丘疹,坚实,皮色或淡褐色,无 自觉症状,出汗多时皮损加重。
皮肤疣状赘生物如何治疗

皮肤疣状赘生物如何治疗
皮肤疣状赘生物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以及光动力学疗法,还有物理治疗方法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冷冻疗法,电灼疗法以及激光疗法,当然如果是个别巨大的疣状体的话,那么要手术切除。
★1.药物治疗
(1)氟尿嘧啶软膏;
(2)博莱霉素皮损内注射;
(3)0.7%斑蟊素;
(4)0.1%~0.3%维A酸酒精溶液;
(5)3%酞乙胺软膏或3%酞乙胺二甲基亚砜搽剂;
(6)0.5%鬼臼毒素;
(7)5%咪喹莫特霜;
(8)抗病毒药;
(9)其他,水杨酸,普鲁卡因等均有报道。
干扰素、转移因子、胸腺肽等免疫增强剂,全身或疣体注射。
★2.光动力学疗法
系统或局部外用光敏剂,光照后引起局部细胞死亡,可治疗部分寻常疣、尖锐湿疣。
★3.物理疗法
冷冻疗法、电灼疗法、激光治疗、红外凝固治疗适用于数目少的寻常疣和跖疣。
★4.手术切除
个别巨大疣体可行手术切除术。
皮肤科实习医生对疣的治疗的总结与心得体会

皮肤科实习医生对疣的治疗的总结与心得体会皮肤科是医学中一个专注于皮肤疾病的领域,疣作为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对其的治疗一直是皮肤科医生关注的重点。
作为一名皮肤科实习医生,我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关于疣的治疗经验,以及一些有关疣的心得体会。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从实习中所获得的关于疣治疗的总结和心得。
一、疣的简介疣,也称为寻常疣、尖锐湿疣或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疣通常呈现为皮肤上的小而粗糙的颗粒状疹子,多呈圆锥形或圆顶形。
疣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因此在治疗中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二、疣的治疗方法1.非手术治疗方法对于初期、轻微的疣,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外用药物、物理疗法以及免疫调节治疗。
(1)局部外用药物局部外用药物是对疣进行治疗的常见方法之一。
具体常用的药物包括外用酸类药物如水杨酸、水杨酸乙醇溶液等,通过使皮肤角质层松弛,促进疣的脱落。
此外,还有抗病毒药物如曲安奈德软膏,可抑制人乳头瘤病毒的复制。
(2)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利用物理手段来破坏疣组织,包括冷冻疗法、电灼疗法和激光疗法。
冷冻疗法通过低温冷冻破坏疣组织,电灼疗法则是利用电流烧灼疣,激光疗法则利用激光能量精确切割或破坏疣组织。
这些物理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免疫调节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来抑制人乳头瘤病毒的活动。
例如,利用外源性免疫增强剂如蛹虫草多肽来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抵抗力,阻止疣的复发。
2.手术治疗方法对于顽固、复发性或病情较重的疣,手术治疗是常见选择之一。
手术治疗包括手术切除、电切术和激光手术等。
(1)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通过手术切除破坏的组织,彻底清除疣。
这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较大、较深或病变严重的疣。
(2)电切术电切术是通过高频电流切除疣,具有较好的创面止血效果。
这种治疗方法常用于特殊部位如生殖器疣等,可以减少创面出血及感染。
疣的诊治常规

疣的诊治常规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疾病。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外伤常为重要因素。
(一)寻常疣【主诉】患者自觉症状轻微,无身体不适。
【临床特点】1.临床症状(1)初起为小丘疹,逐渐增大呈黄豆大小或更大。
表面角化粗糙,坚硬,呈灰黄、污黄或污褐色。
(2)皮损好发于手背、手指及足缘等处。
发生于甲周者称甲周疣。
在甲床者称甲下疣。
2.误诊分析诊断时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疣状痣:始自幼年,常排列成线状,与神经走行一致,表面光滑或粗糙,呈刺状隆起,色淡褐或灰黄,无自觉症状。
(2)疣状结核:为不规则的疣状斑块,四周有暗红色浸润,组织病理学检查有特异性结核性肉芽肿。
【辅助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角化亢进,棘层肥厚,呈乳头瘤状增生。
在棘细胞上层及颗粒层内可见空泡化细胞。
该细胞核小而圆,嗜碱性,周围似一狭窄的晕。
表皮要延长,而疣周围的表皮突向中心弯曲呈抱球状,真皮乳头上延,血管扩张。
【治疗要点】1.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为局部祛除疣体。
2.具体治疗方法疣数目少时首选冷冻或激光治疗;数目多时可内服免疫调节剂。
(1)局部治疗1)液氮冷冻治疗。
用消毒棉签蘸液氮后直接压迫皮损处,每次20~30秒,重复2~3次,待其结痂脱落。
2)微波、电离子及激光治疗。
3)局部外用药如2%~4%甲醛溶液、5%氟尿咯唳软膏、10%水杨酸软膏、水晶膏等。
(2)全身治疗:疗效常不肯定,对严重多发病例,可作为辅助疗法。
1)左旋咪嗖,每日150mg,分3次口服,服3日停11日,连用3个月。
2)柴胡注射液每次2ml,每日1次,肌内注射,10~20次为〜疗程。
冷冻治疗后常引起水疱及血疱,疱小时无须处理,形成大疱或疼痛者可抽疱后加压包扎,局部治疗后,避免接触水,以防感染。
局部治疗后,及时复诊,发现皮损未完全脱落,行连续治疗。
(二)跖疣跖疣是发生在足底部的寻常疣。
因部位角质层较厚,受到挤压,故临床表现不同于寻常疣。
【主诉】患者自觉皮损触痛。
疣的辨治

疣的辨治*导读: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传染,可因搔抓自身接种传染。
临床上常见者有寻常疣……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传染,可因搔抓自身接种传染。
临床上常见者有寻常疣、跖疣、扁平疣及尖锐湿疣等。
现介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寻常疣及扁平疣。
寻常疣寻常疣是一种较常见的病毒性赘生物。
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疣目枯筋箭千日疮晦气疮疣疮瘊子相类似。
如《诸病源候论》疣目候记载: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裹,粗强于肉,谓之疣目。
又如《外科启玄》千日疮记载:一名疣疮,又名悔气疮。
此疮如鱼鳞,生于人手足上,又名瘊子,生一千日自落,故名之。
再如《外科正宗》枯筋箭记载:枯筋箭,初起如赤豆大,枯点微高,日久破裂,趱出筋头,蓬松枯槁。
本病民间俗称瘊子。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脾失健运,湿浊内蕴,复感外邪,凝聚肌肤所致;或为风邪侵袭,热客于肌表,风毒久留,郁久化热,气血凝滞而发;或肝火妄动,气血不和,阻于腠理而生。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选择性感染皮肤引起,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亦可经接触污染物传染,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易患本病。
主要症状1.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2.好发部位好发于手足背、手指、足缘或甲廓等处。
3.皮损特点:初为粟粒至绿豆大小半球状角质性丘疹,渐增大至豌豆或更大,灰褐,黄褐,或正常皮色,表面呈乳头瘤状增殖,干燥、粗糙,触之坚硬。
数目不定。
4.大多无自觉症状。
5.病程及预后:本病病程缓慢,可以复发。
诊断要点症状(无)+部位(好发于手足)+典型皮疹(绿豆大小褐色质硬丘疹,疣状增生)+病程(缓慢)。
类证鉴别1.脂溢性角化:好发于老年人,皮疹多见于头面部等,常为多发性,多为褐色,较扁平,病程较长。
2.光线性角化病:好发于中老年皮肤白皙者,皮疹多见于面、耳、手背和前臂等,为多发性,与过度暴露日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