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知识演示6
天文学小知识

天文学小知识
1.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中天体和宇宙演化等现象的科学领域。
2. 一个天体是指宇宙中的星体,如星星、行星、卫星、恒星等等。
3. 宇宙是指包括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无限空间,包括地球、星系、星云等。
4. 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卫星、小行星等组成。
5. 恒星是持续燃烧核能的天体,如太阳就是一个恒星。
6. 星系是由大量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的系统,如银河系就是我们所在的星系。
7.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云状物体,有时会形成新的恒星和行星。
8. 行星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不发光,以地球为例,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
9. 卫星是围绕行星或恒星运行的天体,如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10. 天文学家使用望远镜观测和研究天体,以了解宇宙的性质
和宇宙的起源。
天文知识 小天体

不知何故,哈雷彗星与母鸡结下了缘。每当 哈雷彗星76年回归地球时,必有一只母鸡产下奇 异的“彗星蛋”来。 1682年哈雷彗星回归。德国马尔堡一母鸡产下一 枚蛋壳上布满星辰的蛋。 1758年,哈雷彗星回归。英国霍伊克一母鸡产下 一枚蛋壳上绘有清晰的彗星图案的蛋; 1834年,哈雷彗星回归。希腊科扎尼一母鸡产下 一枚蛋壳上描有规则彗星图案的蛋; 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法国报界透露,一母鸡 产下一枚蛋壳上绘有彗星图案的怪蛋,图案如雕 似印,可任意擦拭。 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意大利博尔格一母鸡产 下一枚蛋壳上印有彗星图案的蛋。
长周期彗星的远日点多在5104AU处,故1950年荷
兰天文学家奥尔特(J.Oort)假设,在这个距离上聚集了
一个由脏雪球组成的永久云层(后称“奥尔特云”)。由 于奥尔特云的半径已达离太阳系最近恒星的间隔的1/10 , 毗邻恒星引力的摄动作用会偶尔触及其中个别“脏雪球” 的轨道,把它们抛掷到太阳系内部来,形成长周期彗星。
流星/陨石
流星是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 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圈 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 流星有单个流星、火流星、 流星雨几种
当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如果没有 燃烧结束,剩下的部分会落入地面, 形成陨石
什么叫做流星、流星雨? 流星雨是一种天文现象。它是指太阳系中彗星或小行 星,或行星间固体物质及尘粒,以每秒30-60千米或更大 的速度(高速)闯入地球的大气层中时,由于和大气飞快 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巨大的热能,发生燃烧。体积小 的,在进入大气层后,很快燃烧完毕,在夜空中便呈现一 道白光,一闪即逝。这就是“流星”。如在天空中某一区 域,流星像雨点那样频繁出现,则称为“流星雨”。体积 较大的,在大气层中来不及全部烧为灰烬,落到地面即为 “陨星”(石质,为陨石;铁质,叫陨铁。)
天文知识大全全集

天文知识大全全集天文学是研究宇宙和其中的天体的科学。
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球、恒星、行星、卫星、星云和星系等天体。
通过天文学,人们可以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探索宇宙的奥秘和发展历程。
天文学不仅让人类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对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宇宙的起源、星系结构、天体运动、宇宙加速膨胀、黑洞等方面介绍天文知识的基本内容。
一、宇宙的起源宇宙的起源是天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一个只有极小体积、极高密度和温度的瞬间,即宇宙诞生的大爆炸。
大爆炸后,宇宙开始膨胀,不断扩张,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宇宙。
宇宙的膨胀速度在加速,说明宇宙在膨胀的同时也在加速。
这就是宇宙加速膨胀的观测结果,也是宇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星系结构星系是宇宙中的天体系统,由恒星、行星、气体、尘埃和暗物质等组成。
星系分为不同类型,如螺旋星系、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等。
其中,螺旋星系是最为常见的一类星系,以螺旋状结构为特征。
银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螺旋星系,它由数百亿颗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
而椭圆星系则呈椭圆形结构,其星体分布较为集中。
不规则星系则因形状不规则而得名,通常由年轻的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
三、天体运动天体运动是指在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的相互运动。
在宇宙中,天体之间的运动是普遍存在的。
比如,地球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银河系与邻近的星系也在相互运动。
此外,太阳系中的行星也存在相对运动。
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为内行星,它们围绕太阳公转;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为外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较远,公转周期较长。
四、宇宙加速膨胀宇宙加速膨胀是宇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的观测结果表明,宇宙膨胀的速度在加速,即宇宙扩张的速度越来越快。
这一现象称为宇宙加速膨胀。
宇宙的加速膨胀可能与暗能量有关,暗能量是一种未知的能量形式,它对宇宙的加速膨胀起着重要作用。
当前,科学家们正在积极研究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希望能够揭开宇宙膨胀的奥秘。
天文科普知识小学科普PPT课件

星空运转的规律
1,地球自转导致整个星空从东向西围绕我们 运转一周,恒星每小时自西向东运行 15 度,4分钟1度;
2,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每年365天 转一周(360度)每天约移动1度, 这导致恒星每天大约提前4分钟升出 地平线,或者过中天。
黄道十二宫和 “ 星座文化”
星座能决定人的性格和命运吗?
利用三角视差法测定了大约7千颗较近 的恒星的距离,绝大多数恒星距离太遥远, 它们的视差位移小于0.001角秒,根本测量 不出这样的小角度。
2.6 恒星的星等和光度
视星等 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希帕恰斯首先用肉眼估计了
星的亮度,按明暗程度分成6等级:
眼睛看起来最为明亮:1等星 看起来比1等星稍暗一些:2等星 再暗一些的:3等星,依此类推 眼睛刚能看到的:6等星 星的亮度越大,星等越小 肉眼能见到的约有6000颗恒星
仙女星系: 220万光年 远距离星系:几亿光年~上百亿光年
星座和恒星名字
希腊人:分成48个星座, 主要是北天的恒星
1928年,沿用了很多希腊人起的名字 各个星座大小不同,星数差别很大
千亿颗恒星如何取名
• 我国古代给一些亮星起的名字 天狼、北斗、大角、牛郎、织女、造父
• 国际命名方法: 不能重名又要便于记忆 姓:星座名 名:该星座中的星以亮度排队 以希腊字母α,β,γ… 例如:小熊座α(北极星)
视星等的科学性 1850年,普森注意到,星等和亮度有一定的关
系: 星等按等差级数增加 亮度按等比级数减小 1等星比6等星大约亮100倍 相邻2个星等的亮度差2.512倍
取零星等的亮度(E)为单位 普森公式:m=-2.5×lgE
绝对星等
视星等不是恒星真实发光能力,有的星发光强度 大,可看起来暗(距离远),可有的星发光强度不大, 但看起来亮(距离近)。
天文科学知识科普

天文科学知识科普天文科学知识科普1、恒星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自身能发光,由炽热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主要成份是氢和氦。
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太阳的大气结构即为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2)产生“磁暴”现象;(3)产生极光。
3、行星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它们不发光,质量比太阳小得多。
太阳系目前已知的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日食当太阳、月球、地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月球阴影掠过地球,会造成日食。
依目视太阳被月球遮掩的多少,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5、月食当太阳、地球、月球运行月成一直线时,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内,则会形成月食。
依地球遮蔽阳光直射到月面的多少,可分为月偏食和月全食。
6、什么是宇宙?答: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它既没有边际,也没有尽头,同时也没有开始和终结。
7、银河系有多大?答:许许多多的恒星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
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
8、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答: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使我们看不出星星来了。
9、太阳系里有哪些天体?答:太阳系中有9大行星。
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
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10、为什么星星有不同的颜色?答:星星的颜色决定于它的温度。
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表面温度:发蓝的星星表面温度高,发红的星星表面温度低。
6 星系天文学-第五章-银河系运动学解析

这里 V 和 V 为本动速度在(α, δ )两个方向上的切向速 度分量。
每一颗恒星有式(5-11)的两个方程,可以利用 n 颗 星的 2n 个方程来解算(X, Y, Z)。现在的问题比视向 速度来得复杂,因为必须知道每颗恒星的距离 r, 而在通常情况下这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就要通过 一定的方法来估算恒星的距离。比如利用恒星的视 星等和由光谱型、光度型估计得到的绝对星等来求 得距离模数,或利用平均视差作为自行和视星等函 数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各个星的视差近似值。
(5-4)
以及
V 4.74r cos x V 4.74r R'N y V z V r r
(5-5)
式(5-4)明确写出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74r sin cos 4.74r cos sin Vr cos cos x 4.74r cos cos 4.74r sin sin Vr sin cos y 4.74r cos Vr sin z
5. 利用空间速度确定太阳运动
如果知道星群中每颗恒星的自行、视向速度和视 差,就可以同时利用自行和视向速度资料计算太阳 运动。这时需要利用完整形式的式(5-5),也就是联 合式(5-9)和(5-11)这三种形式的误差方程来解(X, Y, Z)。 观测资料多了,未知数自然应该有较好的解算 精度。
现在的解算过程要比上面所讲的来得复杂,问题在 于自行观测值(μαcosδ, μδ )与视向速度观测值Vr 的精 度是不一样的。一方面在式(5-11)中作为方程常数项 出现的(4.74 rμαcosδ, 4.74 rμδ) 也就是切向速度 , 与式 (V(5-9) ,V ) 中的常数项Vr 精度是不一样的。其差异可以 很大,特别当 r 很大的时候, 的精度就变得很 (V ,V ) 差,远远不能同Vr 的精度相比。另一方面,对不同的 恒星, Vα和Vδ的精度也不一样,这一点与Vr 的情况不 同。
天文科普小知识有哪些

天文科普小知识有哪些天文科普小知识是指关于天文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常识和解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天文科普小知识。
1. 星星和行星的区别:星星是太阳系外的恒星,是由氢和氦等物质自身发生核聚变而产生的巨大能量所发出的。
行星是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它们无法产生光线,只能通过反射或发射太阳光才能看到。
2. 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和海王星)、以及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卫星组成。
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的次序分别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和海王星。
3. 星座:星座是天空中一组具有相似形状的恒星组成的图案。
在全球范围内,星座被用来描述和命名天空中的不同区域。
目前全球公认的星座有88个,每个星座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和标志。
4. 星等:星等是衡量星体亮度的单位,通常用于表示各种天体的亮度。
明亮的星星星等较小,暗淡的星星星等较大。
根据亮度,星星可以分为一等星(最亮)、二等星、三等星等。
5. 恒星演化:恒星是由气体云坍缩形成的巨大物体,其演化过程可分为主序星、红巨星和白矮星等几个阶段。
主序星是稳定的恒星状态,其核心燃烧氢,释放巨大能量。
当恒星的核心燃料耗尽时,它会膨胀成红巨星,并最终成为白矮星。
6. 星系:星系是由许多恒星、行星、气体云和暗物质等组成的庞大系统。
宇宙中存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星系,最常见的是螺旋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
螺旋星系通常有旋臂和明亮中心,椭圆星系则呈现椭球形状。
7. 巨大尺度:宇宙中存在着各种巨大的尺度,例如: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之间的距离被称为光年,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光年约为9.5万亿公里。
而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而宇宙的估计年龄为138亿年。
8. 宇宙背景辐射: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早期大爆炸后剩余的辐射能量。
这些辐射是由于宇宙在大爆炸时被加热所产生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
宇宙背景辐射被认为是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证据之一。
9. 引力透镜效应:引力透镜效应是指当光线经过质量较大的天体周围时,由于其引力的作用,光线路径会发生偏折,从而导致外观上的畸变和扭曲。
天文学的基础知识(最全)

天文学的基础知识(一)宇宙是如何形成的?1.科学家认为它起源为137亿年前之间的一次难以置信的大爆炸。
这是一次不可想像的能量大爆炸,宇宙边缘的光到达地球要花120亿年到150亿年的时间。
大爆炸散发的物质在太空中漂游,由许多恒星组成的巨大的星系就是由这些物质构成的,我们的太阳就是这无数恒星中的一颗。
原本人们想象宇宙会因引力而不在膨胀,但是,科学家已发现宇宙中有一种“暗能量”会产生一种斥力而加速宇宙的膨胀。
2.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体积极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奇点。
在141亿年前左右,奇点产生后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
3.宇宙大爆炸后0.01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
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
以后,物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
大爆炸后1秒钟,下降到100亿度。
大爆炸后14秒,温度约30亿度。
35秒后,为3亿度,化学元素开始形成。
温度不断下降,原子不断形成。
宇宙间弥漫着气体云。
他们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统,恒星系统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今天的宇宙。
宇宙是什么?宇宙有多大?宇宙年龄是多少?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么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
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200亿年。
宇宙有多少个星系?每个星系有多少颗恒星?在这个以130亿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里,目前已被人们发现和观测到的星系大约有1250亿个,而每个星系又拥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几百亿到几万亿颗。
因此只要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你就不难了解到,在我们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多少星星。
地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真如沧海一粟,渺小得微不足道。
太阳和地球的年龄?据估计太阳的年龄比地球大1000万-2000年年,而通过放射性计年,地球的年龄是45亿年,因此太阳的年龄是45.1亿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 太阳和太阳系(续)
土星
• 土星,我国古代叫"镇星"或"填星",是太阳系 的第二大行星,它的最显著特点是具有一个美 丽的光环,特别引人注目。土星与木星同属巨 行星,因此有许多相似之处。
• 土星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 95.18倍,但土星的平均密度在八大行星中是最 小的,比水还轻,为0.7g/cm3。土星公转轨道 半径9.54AU,即142 700万km,轨道面与黄道 交角为2°19′,赤道面与轨道面交角为26°44′。 公转周期为29.46年。土星赤道区的自转周期为 10小时14分,中纬度地带为10小时38分钟。
端确实有与生命有关的分子,但是,这并不能说土
卫六上就有生命,不过人类目前还在努力探索,希
望它能给人类提供地球早期大气的信息,使人类弄 懂大气的更新换代的规律。
• 天王星周围目前确认有24颗卫星,都不很大, 已知天王一至天王五属于规则卫星,但逆行。 这些卫星的地貌很像地球,特别是天卫五的地 貌非常丰富,既有悬崖峭壁,又有高山峡谷。
是规则卫星,其余的木星卫星都不是规则卫星。
其中木卫十二、木卫十一、木卫八、木卫九是
逆行卫星。有人认为它们可能是被木星俘获的 小行星。最近“旅行者1号”对四颗伽利略卫 星进行了近距离观测, 取得了许多新资料。
• 土星卫星目前确认31颗,除了土卫八、土卫九和土 卫十一以外,其它都是规则卫星,且公转周期等于
• 土星大气以氢、氦为主,并含有甲烷及其他气 体,大气中飘浮着由晶体组成的云。它们象木
星的云一样,排成彩色的亮带和暗纹。云顶温 度为 -170℃,行星表面温度为 -140℃, 一般认 为土星的化学组成象木星,只是比木星含氢量
少,关于土星的内部结构,一般认为土星有一 个直径为20 000km的岩石核, 核外包围着约 500km冰壳,由冰壳向外是8000km厚的金属氢 层, 由金属氢层再向外是分子氢。土星内部也
颗卫星的外形,很像两块马铃薯,若用 三轴椭球体来描述它们的形状,火卫一3 个主直径分别为27、21和19km,火卫二3 个主直径是15、12和11km;表面布满了
陨星坑。它们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是 同步卫星。
• 木星的卫星很多,至今已确认达61颗,比较大 的四颗叫"伽利略卫星"。这4颗卫星是在1610年, 伽利略用手制望远镜发现的。最近“旅行者1 号”对4颗伽利略卫星进行了近距离观测,取 得了许多新资料。从"旅行者"传回的彩色照片 看出:木卫一近球体,直径有3340千米,是一 颗干燥的星球,有广泛的平原和起伏不平的山
• 上合、下合:与日同起落 • 东、西大距:可见时间最长,高度最高
• 大距角:水星:18-28度 金星:45-48度
• 合:与日同起落,不可见
• 西方照:后半夜可见,日出时于南方最 高位置
• 冲:彻夜可见,与日相反 • 东方照:日落时至中天,前半夜可见
大行星的卫星
月球 火卫 木卫 土卫 天卫 海卫 合计
小行星
• 第一个被发现的小行星——谷神星 • 至今已获永久编号的小行星有一万多颗。估计
小行星的总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四,小 行星大多数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构成 小行星带,它们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行,轨道 半径为2.17 ~3.64AU, 平均值为2.77AU。 • 一般说来, 小行星轨道的偏心率和与黄道的交 角都比大行星大,而比彗星小,平均值是:偏 心率为0.15,轨道倾角为9°.4
太阳系的卫星数
1899年前 1900-1949年 1950-1999年
1
1
1
2
2
2
5
11
16
9
9
18
4
5
16
1
6
21
29
59
至2003年底 1 2 61 31 24 11
130
• 火星有2颗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是美国 天文学家霍尔在1877年8月火星大冲时发 现的,从"水手9号"拍摄的照片来看,两
到土星光环有倾斜变化,甚至成一条线,这是
由于土星公转过程中,其光环不断地改变形状, 也有30年的周期变化
天王星
• 天王星是人们早就观测到的一个天体,因显得 很黯淡,人们一直把它当作恒星
• 天王星的体积为地球的65倍, 仅次于木星和土 星, 质量8.74×1028g,相当于地球的14.63倍, 密度较小,为1.24g/cm3。公转轨道半长轴为 19.18AU,公转一周需84年, 天王星的赤道面 与轨道面夹角是97°55′,它自转比较特殊,是 躺着旋转,横着打滚。
脉。它的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些活火山,有的火
山以每小时上千千米的速度向外喷射物质,高
度达到好几百千米,是在太阳系内观测到的火
山活动最为剧烈的天体。木卫二是颗厚厚的冰 层覆盖着的岩石球体,直径为3920km。
• 木卫三不仅是木卫中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 卫星中最大的1颗,它的直径5100km,密度较 小,很可能是冰和岩石的混合物,光度也很亮, 相当于5等星。木卫四直径为4720km,表面布 满环形山。木卫十三,直径只有10km,目前被 认为是太阳系中最小的卫星。木卫一至木卫五
• 冥王星的半径约1150km,质量约为地球 质量的千分之二,平均密度为1.5 ~ 1.936g/cm3,它的内部有岩石核和水冰幔,
表面是甲烷、氮和一氧化碳的冰壳,它 的表面温度变化于47 ~60K
行星的视运动规律
• 相对于太阳的行星视运动 地内行星:上合、下合、东大距、西大距
地外行星:合、冲、东方照、西方照
直径2.3千米,质量200亿吨,含铁100亿 吨,镍10亿吨,金1亿吨,铂10万吨 • 避开撞击地球的可能性
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
• 2.5亿年前,一颗直径8-11千米的小行星 撞击,致使80%的陆地生物和90%的海洋 生物绝迹。撞击坑位于澳洲海岸附近的 海洋,直径约200千米。
• 6500万年前,直径约10千米的小行星撞 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位于墨西哥南 部海域,一个直径160-180km的陨石坑中 铱元素含量异常,其陨石年代相符。
自转周期。在这些土星卫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土 卫六。这是最先发现的1颗比月球还要大的土星卫星, 也是太阳系中目前所知的唯一有大气的卫星,直径 4880km。"先驱者11号"和"旅行者1号"先后拜访了土 卫六,所得信息:大气层的厚度达2700km,超过了 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占98%,甲烷只占1%, 另外还有少量的乙烷、乙炔、乙烯等等;大气温度 只有零下200℃,氮气有可能冷凝成微小的液滴,在 卫星表面形成液体氮的湖泊。尽管土卫六的云层顶
中国特色小行星
• 1978年国际小行星组织为了表彰张钰哲的杰出 贡献,决定把美国哈佛天文台于1976年发现的 正式编号2051小行星命名为"张"。在已编号的 小行星中,富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很多。如: 1802张衡、1888祖冲之、1972一行、2012郭守 敬、2027沈括、2045北京、2505河北、2184福 建、2185广东、2077江苏,2215四川、2078南 京、6741李元星、6742卞德培星、7072北京大 学星等
小行星命名
• 国际约定:从1925年起,新发现的小行星先给 予临时命名:在发现年代之后加两个拉丁字母, 第一个表示发现的时间,以半个月为单位按字 母顺序排列;第二个则表示在这段时间内发现 的次序,也按字母顺序排列,其中字母 I不用。 例如小行星1949MD,就表示它是1949年 6月下 半月发现的第四颗小行星。新发现的小行星算 出轨道后,再经过两次以上的冲日观测,就赋 予永久编号和专有名称。有的小行星以古希腊、 罗马的神话人物命名,有的则由发现者给予其 他名称。获得永久编号小行星已超过1万多颗。
海王星
• 海王星可以说是笔尖上发现的行星。它是先由 天体力学计算出位置,再于1846年找到的
• 海王星也被浓云包围,大气中有氢、甲烷和 氨。海王星有环带。一般认为它有一个和地球 差不多的核,由岩石组成,核外是质量较大的 冰包层,外面是分子氢,海王星温度很低,在 -200℃以下。它也有多颗卫星环绕。
小行星起源
• 一颗大行星爆炸后形成 • 大行星受到意外撞击后形成 • 太阳系早期形成大行星的阶段,一颗尚
未成熟的大行星夭折
研究小行星的意义
• 太阳系演化研究:小行星质量小,内部 热能丧失,没有能力改变自身,成为太 阳系早期历史的太空标本。
• 宇航安全及宇航中间站 • 资源价值:小行星1986DA(永久编号6178)
• 天王星存在浓密的大气,观测发现含有甲烷 分子和氢分子,还有大量的氨分子,水分子和 氯等。据推测,天王星有一个岩石和金属铁的 核。核外是一个很厚的冰幔,主要由水冰组成, 冰幔外面是分子氢气氢层,再向外就是很厚的 大气。
• 1977年天文学家利用天王星掩食恒星的机会 发现天王星有环带,现在确认有九个环。它也 有多颗卫星环绕。
有红外热源。
• 土星环于1659年就被惠更斯确定了,它位于土 星的赤道面上,从地面观测可知土星环有5个, 1979年"先驱者"11 号又探测到两个新环,它们 是由直径4~30cm的冰块构成的。对这些环的 形成有人认为是洛希极限的作用,既:很久以
前,某颗卫星靠得太近,在土星巨大引力作用
下,而变得粉碎,从而形成光环。在地球上看
• 海王星目前确认有11颗卫星,其中海卫一和 海卫二很特别,它们一近一远、一大一小,一 逆行一顺行、一个轨道圆一个轨道扁,这在行 星的卫星系中是十分特殊的,也是很引人注意 的。海卫一直径4000km,较大;海 卫二直径只有海卫一的1/20,沿着非常细长的 椭圆轨道顺行旋转,是1颗19等星,它们都必 须用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才能看到。人类至今 还没弄明白为什么海王星有这样两颗完全不相 同的卫星呢。
小行星分类
• 按其轨道不同特点,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类:① 阿坦型,其轨道半长径小于1.0天文单位;②阿 波罗型,其轨道近日距小于1.0天文单位;③阿 莫尔型,其近日距小于1.3天文单位。目前已知 距地球最近的小行星是1994XM1,1994年12月 9日与地球擦肩而过。据资料统计截止到1999 年6月22日,全世界共发现近地小行星750颗, 包括潜在危险小行星(轨道与地球轨道最近距 离小于0.05天文单位且绝对星等亮于22等)179 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