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导学案
北师大物理学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3、重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学科: 物 理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 姓 名: 学 号: 课 题3、重力 学 习目 标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心的概念,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关系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学习重点 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学习难点 重力大小的计算和重力方向的利用导 学 流 程预习演练 1、 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2、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其中g =3、重心: 合作探究1、重力的由来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
①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原因是:有绳子的 力在束缚着小球②同样的,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那肯定在 和 之间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力的力在束缚着月亮,我们称这个叫引力③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拿在手里的粉笔撒手后同样落向地面而不飘在空中说明地球上以及附近的物体也受到地球的④在这个基础上,牛顿精心的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找到了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总结:①我们把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 ,符号是 。
单位是②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2、重力的大小力的三要素是: 、 、 。
同样重力是力的一种也有三要素。
思考:①在地面上拿起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你有什么感觉?②探究:重力大小可能与 有关?(写出你的猜想)下表是研究重力与 关系所做的实验记录观察表格中的数据画出质量与重力关系的图像,你能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
结论: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比,用公式表示为 。
从数值上说物体受到的重力约是该物体质量的 倍,即G / m = N / kg ,我们把这个数值叫g 。
(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 / kg ) 次数 1 2 3 质量m (kg )0.05 0.1 0.15 重力G (N ) 0.49 0.98 1.47重力/质量 即G /m (N/kg )9.8 9.8 9.83、重力的方向一切物体如果没有支撑,最终会落向地面,这说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的,即重力的方向总是与方向垂直。
八下物理第七章第3节重力导学案新人教版

重力图8-2-4 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演示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
理由是用手提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力大,根据二力平衡,重力就大。
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钩码)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
由实验结果可知: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约9.8N/㎏。
用g 表示,即g=9.8N/㎏。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
(二)重力的公式G=mg 其中G 表示重力(N ),m 表示质量(㎏),g 是9.8N/㎏,粗略计算:g 取10N/㎏ (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五、检查反馈:1.小华通过学习得到以下结论,你能帮他填写完整吗?(1) 由于地球的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面上一切物体都受到 ,重力的施力物是 ,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 ,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如图8-2-3所示的实验,表明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就越__________. (2)如图8-2-4所示,从地球外看,苹果下落的方向都是向“下”.这时“下”的方向是__________. (3)在细线下系一重锤就 做成一个重垂线,用它可以检查建筑物的墙、门、窗是否 ,它利用了的性质. 若把重垂线的上端系在垂直的木架上的O 点,如图8-2-5所示,就成了一个水平器,当重垂线与水平器上的刻线 时,它所在的平面就是水平的. (4) 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等于在地球 表面受到的引力的六分之一,在地球上重660N 的人,在月球上他的体重为 N ,质量是 ㎏(g 取10N/㎏)(5)粗细均匀的棒的重心在它的 ,球的重心在 ,方形薄板的重心在 ,一端粗,一端细的木棒的重心靠近木棒的 端.(6)一重为20N 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比值为 ,当它的质量增大两倍时,它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 .2.请你选出你认为正确的一项(7)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向上抛出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B . 汽车在坡路上向下行驶,受到的重力是垂直于坡面的 C .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 .地面附近的物体在没有支持物的时候,要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8)小民上体育课训练投掷铅球,他用力将铅球投掷出去后,若不计空气阻力,铅球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力有 【 】A .手的推力B .重力C .手的推力和重力D .不受力(9)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8-2-3 图8-2-5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1.如图,是体重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的情景,为了探究他们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现利用海绵、小桌、砝码进行模拟研究,应选择甲、乙、丙图中的A.乙与丙B.甲与乙C.甲与丙D.甲乙丙【答案】A【解析】【详解】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对雪地的压力大致相同,滑雪板比人的鞋的受力面积大的多,故在雪地里行走时,人对雪地的压强大,所以下陷的程度深,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应控制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由图示可知,甲与乙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不符合题意;甲与丙,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也不同,没有控制变量,不符合题意;故乙、丙两个实验,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可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符合题意。
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重力》导学案

【课题】6.3 重力导学稿【教师寄语】把汗水变成珍珠,把梦想变成现实。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知道重力的概念、符号表示、测量方法。
2.经历主动的实验探究过程,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理解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并能用公式G=mg进行有关的计算。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所以在对地面附近的物体进行力学分析时首先考虑重力。
2.重力测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3.重力方向: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目标一什么是重力思考并回答1,水总是由高处往低处流,是因为受到了的作用;图(2)中,无论把球击得再高,最终还是要落回地面,是因为受到了的作用;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2.地面附近物体由于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用符号表示。
3.地面附近的都受到重力。
■目标二重力的大小1.质量不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不同的,重力的大小可用进行测量。
2.为了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除了需要弹簧测力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经过对四个物体的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3.测量物体1的重力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结果填入对应的表格中。
4.请完成表格,并根据数据在方格纸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像。
5.分析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重力G与质量m的关系式:(g等于9.8牛/千克)。
6.质量为100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N,如物体的重力为980N,则物体的质量为 Kg。
■目标三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心1.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重力的方向跟线的方向一致,可以看到重力的方向始终是;在高处静止释放一物体,物体将沿方向下落;2.重力方向的应用:①在建筑工地上常用来检查所砌墙壁是否;②可以来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重力导学案设计

第七章力第三节重力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能正确书写G=m g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会找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重难点】1、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新课导学】一、重力1.现象探究2.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单位______。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证明重力的存在吗?假如地球重力消失了,可能出现哪些情景?二、重力的大小1.实验探究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质量m/Kg 重力G/N分析与论证(1)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_______(2)图像可知: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_____比归纳总结大量精确的实验表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_____比3.重力的计算G=mg重力的单位______,质量的单位________,比值的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
公式的变形_________________注意:比值g等于______,在不要求精确的情况下g可取________。
4.例题:自学课本11页例题并默写过程。
三、重力的方向1. 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的,即重力的方向总是与_______方向垂直。
2. 应用:铅垂线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3. 想想议议: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站的很稳。
但地球是球形的,我们脚“下”的南美洲居民,好像是脚朝“上”的,他们为什么也站的很稳呢?四、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对于整个物体而言,重力作用我们认为集中在物体的一个点上,我们称这个点为_____________。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____。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导学案第七章力第1节力一、情境导入游泳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是非常熟悉的,请看上图游泳时,只要游泳者的手用“力”向后拨水,脚用“力”向后蹬水,身体就会向前运动。
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学习了这一节的知识,相信你就知道了,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一节课的学习吧!二、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单位及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通过探究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力的概念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2—3页,初步了解力的概念、符号及力的单位2、探究活动一: 体验什么是力请同学们利用课前搜集的器材来设计几个力,并仔细体验。
然后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通过探究我知道: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___N 。
(二)、力的作用效果1、 如下图: 你是怎样知道拉弹簧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2、你是怎么知道熊猫是否用力了呢?探究活动二:用弹簧、橡皮筋、塑料瓶、玩具小汽车、乒乓球、橡皮泥等你身边的器材,探究力作用的效果,并把结果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然后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
2、我的展示:力能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___,使它发生______,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
3、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4、下图不仅说明力能改变________________而且还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5页,初步了解力的三要素(2)、请同学们回忆体育课踢足球时的场景,球总是沿着受力的方向飞去,而且用力越大,球就飞得越远。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导学案

【课题】7.3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师寄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能说出什么是弹力。
2.会背会默写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重难点】劲往这里使!力的测量原理和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1.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形变)。
2.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可以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待测力的大小。
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观察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使用时应避免摩擦,测重力时应保持静止。
【知识回顾】抗击遗忘,我记得牢!,1.力的两种作用效果是①…………………………………………………………………………。
②…………………………………………………………………………2.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和。
3.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如:人行走时,人的脚给地面往后的力,于是脚就获得了一个地面给人的大小________的,向______的力,使人能往前走。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目标一弹力认真看图7-3-2,思考并回答1.在图(a)中,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跳板受力发生,由于力的作用是的,跳板也给运动员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这个力就是。
2.在图(b)中,手向上拉弹簧,弹簧受力发生,由于力的作用是的,弹簧要恢复原状,同时也给手一个方向的作用力,这个力就是。
3.结论物体在受力发生形变时,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_______(选填“一致”或“相反”)。
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是两个物体____ _____;物体发生____ ____。
弹力的种类: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等。
■目标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1.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重力导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测力计示数/N
1.0
2.0
3.0
4.0
5.0
已无刻度
⑴小明同学实验中错误的地方是。
⑵去掉错误部分,由表中数据可知,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
同一物体所受重力跟它自身的质量成比,可用式子G=mg表示。其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 ; g表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其大小约为9.8N/kg,即g=9.8N/kg,其物理意义是:。粗略计算时g可取10N/kg。
针对性训练:
1、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如图所示,其中v表示小球运动的速度,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正确的图是:(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由于它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
B.飞行中的子弹也受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B.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C.g=9.8N/kg,表示9.8N=1kg;
D.g是常数,表示在任何地方,g为定值。
检
查
讨组中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展
示
反
馈
展示小组在定向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巩
固
提
高
1、以下几种说法中足球的是:( )
A.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D.重垂线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
知识点三:重心
1、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例如:实心铁球的重心就在它的球心。
2、对于“重心”的理解要注意一下几点: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三节重力最新导学案

第三节重力第周第课时设计者:校审:学习目标:1. 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3. 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学习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学习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学习方法:实验探究法学习用具:弹簧测力计、钩码、重垂线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为什么会从高处流向低处呢,向空中撒开的鱼网要飘落到水中,向空中抛岀石块,最终也会落向地面……观察图中的画面联系相关情境,思考其产生原因。
b5E2RGbCAP 原来,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如:河里的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苹果落地等。
plEanqFDPw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1 .重力的产生学生阅读课本P9,找到重力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 叫重力。
_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DXDiTa9E3d学生分析:重力的施力物是____ ,受力物是一。
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
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RTCrpUDGiT2 .二、重力的大小(1)学习要求:阅读教材P10并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研究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耳芒1 。
质量m/Kg重力G/N在下面的空白处绘制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结论: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越,重力跟质量成 ___ 比,比值为_____ 。
在这里,重力用表示,质量用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用表示;则重力与质量关系式表示为g=9.8N/Kg 的含义是°5PCzVD7HxA总结:从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______ 比。
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10牛/千克。
精确的测量结果表明,重力和质量二者的比值是9. 8牛/千克,这个值用g表示,g=9 . 8牛/千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学校张湾中心学校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单元第七章课题重力课型新授备课组
补充
授课班级八年级(1、2)主备人张虎执教人张虎
上课时间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明确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2.确认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并能用来解释有关现象。
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为g,会用公式G=mg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学习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具准备】乒乓球、细线、钩码、弹簧测力计。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情境导入:
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
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飞流直下,水为什么会从高处流向低处呢?传说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突然从树上掉下来一只苹果打在他的头上,从而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
树上的苹果会下落而为什么不是向上抛呢?
二、检查预习:
1.由于地球的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通常把重力的叫重量。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写成数学表达式为。
4.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5.重力在物体上的叫物体的重心。
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
三、自主学习:
任务一:重力的由来
1.重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2.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
3.动手作课本上的小实验,亲身感受引力。
(同桌合作)
4.利用身边的物品,演示三个和重力有关的小实验。
5.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应用与重力有关?请举二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重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