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

合集下载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一、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 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他们 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 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 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 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 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多 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 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 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 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 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 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 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 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四、孟浩然 1、生平: 、生平:
孟浩然( ),襄阳人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四十岁离家 ),襄阳人。 求仕未果,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求仕未果,在“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哀 歌中离开长安。长期漫游江淮吴越之间。 歌中离开长安。长期漫游江淮吴越之间。晚年依 旧过着隐居生活。开元二十八年因病不治而终。 旧过着隐居生活。开元二十八年因病不治而终。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由两大诗派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和两大诗人( (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和两大诗人(李白 和杜甫)开创了唐朝一代诗风, 和杜甫)开创了唐朝一代诗风,代表着唐诗的最 高水平。 高水平。
盛唐诗人大多有较浓厚的理想色彩。 盛唐诗人大多有较浓厚的理想色彩。写作重 视神似,偏于写意,强调主观感受,追求灵感, 视神似,偏于写意,强调主观感受,追求灵感, 这也就是严羽所谓“兴趣”。 这也就是严羽所谓“兴趣” 盛唐诗歌多浑厚真朴之作,尚自然, 盛唐诗歌多浑厚真朴之作,尚自然,致力于 表达真情实感,注重通篇浑成。 表达真情实感,注重通篇浑成。 一些诗人已经善于把深层的主观感情融合 到优美的自然景物描绘之中, 到优美的自然景物描绘之中,创造出情韵悠长的 意象,这就是殷璠所谓的“兴象” 意象,这就是殷璠所谓的“兴象”。

【高中语文】“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

【高中语文】“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

《望月怀远》
一、找出全诗写“望”与“怀”的内容。
二、这首诗未脱初唐诗的面貌,但已具盛唐诗雄 浑阔大的特质。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701—761),字摩 诘,蒲 州(今山西永 济)人。开元九年(721) 进士。累官至尚书右 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 浩然齐名, 称为“王孟”。苏轼称王维“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 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 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 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 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中国传统诗画中的“空”与“静” “空明虚静”是中国传统诗画中的共同特点。
“空”不是真正的空无一物,“静”更不是死 板,空明虚静是一种境界,文人画中,烟林寒 树,古木老泉,雪夜归舟,龙潭暮云,幽山民 居,渔庄清夏,都透着宁静,而宁静中又有生 命的空明(濛)与灵动。 最常用的手法是“空山无人,流水花开”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盛唐诗边塞诗人选

盛唐诗边塞诗人选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古人以折柳作为送别。毛有我失骄杨君失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 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荆公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 春。 陆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一开首 先说别离,二句点出前一夜渡河的景象,写 出深秋时萧瑟的气氛。 秋夜微霜,挚友别离,自然点出愁字。大雁南去, 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
陇上黄云,雄伟莽苍,但见一片白云,不能不起思 乡之情,后面报恩不得归也是水到渠成。 三军齐落泪,不明写男儿落泪。类比吴梅村的圆圆 曲。


全诗十二句,首起六句一气呵成,自蝟毛磔停,黄 云一句转折,再未得又是一个顿挫,下面辽东小妇 再行云流水。

三四由情景交融转为直接抒情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 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 上句之苦,更烘托出下句的有力,掷地有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 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梁园就是西汉梁孝王

勾画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啼后,远处 一片萧条只有两三户人家 尽显萧条景色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有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有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有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有:01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风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

盛唐边塞诗的产生,与大唐的国力有关。

大唐将势力拓展到西域,在那里设置了安西都护府。

很多诗人都有过边塞经历,或出使西域,或从军西征,军旅生涯、边塞风光给了诗人无尽的素材与灵感。

0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岑参曾跟着主将封长清屯兵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一说乌鲁木齐),故多边塞之作,我们所熟知的名作还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与那些没到过边塞的诗人的作品相比,岑诗真实地刻画了边塞风光,展现了守边将士的艰苦环境,当然了也展示了大唐的军威。

03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李颀是盛唐豪侠型诗人。

这是给他带来较大声誉的边塞诗。

诗中缺乏鲜亮的色调,铺天盖地的野云,纷纷雨雪、哀鸣胡雁等阴冷的意象,蕴含着狂生陌路的郁勃不平之气,透出一种极苍凉的悲怆情怀。

在盛唐诗人群中,有一批不是边塞诗人的诗人,写出了刚健而具有骨力的边塞诗:04《从军行》/王昌龄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盛唐诗和晚唐诗的对比

盛唐诗和晚唐诗的对比

盛唐诗和晚唐诗的对比盛唐:从公元712年到762年称为盛唐,这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

盛唐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有人歌颂自然,有人向往边塞,有人高歌英雄主义,有人发出失意的叹息。

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晚唐:公元827年到859年的晚唐时期,是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活跃的时代。

杜牧的诗歌将清新与冷峻熔为一炉,这非常适合他在诗歌中表达政治抱负和激情。

李商隐则以精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沉郁的风格,体现出自己在仕途上历尽的坎坷,诗歌常流露出伤感的情调。

他著名的《无题》诗究竟是爱情之作,还是隐喻政治内容,中国诗歌评论界至今还有争论。

盛唐诗歌特点: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

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

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

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

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

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

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

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

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

晚唐诗的特点:浓厚的感伤气氛,流行追随前人诗风的小家数,各派都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写作要点:诗中一、二两句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中间四句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抒情,层次分明。最后两句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这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魏万后改名魏颢。他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十三载,因慕李白名,南下到吴、越一带访寻,最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计程不下三千里。李白很赏识他,并把自己的诗文让他编成集子。临别时,还写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送他。魏万比李颀晚一辈,然而从此诗看,两人象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洛阳。 一开首,「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秋夜微霜,挚友别离,自然地逗出了一个「愁」字。「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御苑砧声」,发人深想。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盛唐诗人及关于盛唐诗研究

一、相关历史唐代自开元至大历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唐诗分期者称为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

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

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

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伟大的诗人李白,还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

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满、光彩熠熠的。

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

盛唐诗人主要分为山水田园派与边塞诗派两派。

山水田园派以王维与孟浩然为首;边塞诗派则以王昌龄为佳。

王维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鹿柴》、《送别》、《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

孟浩然原名“孟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古代文化常识之盛唐诗坛

古代文化常识之盛唐诗坛古代文化常识之盛唐诗坛1、前人常以张九龄与陈子昂并称,他的《感遇诗》十二首和陈子昂的《感遇》很近似,都是兴托讽谏之作。

2、开元初年,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被称为“吴中四士”。

3、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著名的咏物诗,它借柳树歌咏了春风,赞美了欣欣向荣的春天。

4、张说的代表作是《邺都引》,王翰的代表作是《凉州词》,王湾的代表作是《次北固山下》。

5、孟浩然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但他诗歌的主要题材却多是山水行旅。

其诗歌的风格是恬淡孤清。

6、《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田园诗中写得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它在八句五言诗中,写了田园景物的清新秀丽,故人情谊的真挚深厚,田家生活的简朴可爱。

7、盛唐时期真正大量写田园诗的是储光羲,他偏重写农家的快乐,如《钓鱼湾》、《田家杂兴》等。

8、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

他的思想和创作以天宝初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热衷政治,奋发有为。

后期则是吃斋奉佛。

9、王维诗歌的题材相当广阔,主要有三方面:政治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

10、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画的评价。

11、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把边塞沙漠景色描绘得历历在目,历来为人称道。

12、王维的诗在抒情方面以构思精巧和语言新鲜见长。

《送元二使安西》被《诗薮》评为唐绝句之冠。

13、王之涣仅存六首绝句,其《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本非说理,却包含了生活的哲理。

14、李颀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又以赠答最多,而且善于用古诗描写音乐。

15、崔颢最著名的诗是《黄鹤楼》其中第二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贯穿了古今,神思邈远。

16、王昌龄曾做过江宁丞,所以有“诗家天子王江家”之称,他的七言绝句,只有李白能与之媲美。

18、高适诗歌今存二百余首,从体裁看,绝大部分是古诗,尤以七言歌行见长。

19、高适边塞诗的特色是“尚质主理”,即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边防问题。

盛唐诗


唐政府决定讨伐东北。开元二十年(732)正 月,信安王李袆被任命为河东、河北两道行军 副大总管知节度事,将兵击奚、契丹,经过几 次挫折,最终取得了胜利,可突干远遁,奚部 首领投降唐朝。但次年春,可突干带着突厥友 部再次在榆关塞外出现,奚人首鼠两端,新任 的范阳节度使薛楚玉派军进攻,大败而归。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三卷载:
时节度使薛楚玉遣英杰将精骑一万及降奚击契 丹,屯于榆关之外。可突干引突厥之众来合战, 奚持两端,散走保险;唐兵不利,英杰战死。 不久,与吐蕃交战屡立战功的张守珪被委命为 营州都督、河北节度副大使,张守珪每战皆捷, 可突干诈降,张守珪派管记王悔就抚之,可突 干向西北撤退,指望与突厥人会合。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四卷载: 守珪到官,屡击破之。可突干困迫,遣使诈 降,……但稍徙营帐近西北,密请人引突厥。 可见,在唐与东北的战争中,突厥虽然没有在 唐之北境开辟战场,但也不是完全置身事外。 换言之,唐朝整个北方边境被联合进攻的战略 威胁是存在的。这正为高适所深忧。
王之涣,幷州人。兄之咸、之賁皆有文名,天 寶閒與王昌齡、崔國輔、鄭昈聫唱迭和,名動 一時。詩六首。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 一層樓。(一作朱斌詩) 凉州词 黄河逺上白雲閒,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湏 怨楊柳,春光不度玉門闗。
盛唐边塞诗派的诗人,多怀着建功立业 的壮志,有较长时间入幕从军的生活体 验,对边疆的奇异风光和军旅的艰苦环 境有深切的观察,所以表现于文字,便 真实、深刻、自然。此以高适、岑参为 代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岑参、王翰 (710年进士)、王昌龄(公元?—756?)、李颀 (公元690?—754?)等。 代表性篇章: 王翰《凉州词》二首: 蒲桃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 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夜聽胡笳 折楊柳,教人氣盡憶長安。

盛唐著名诗人高适古诗词

盛唐著名诗人高适古诗词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

我在此整理了盛唐诗人高适古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盛唐诗人高适古诗词11别董大二首高适〔唐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2燕歌行并序高适〔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

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

盛唐诗人高适古诗词21别董大高适〔唐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教学目标:
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2.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逋、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3.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专题总论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

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
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

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盛唐是流派纷呈,风格众多,体裁和形式成熟、完备的时代。

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反映,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他们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最杰出的代表:李白、杜甫
田园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
应物、柳宗元等。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边塞诗: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

边事增加,战争频繁。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

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众多作家。

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边塞诗的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

边塞诗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
(一)题材更广,流派纷呈
山水田园诗
读王维《山居秋暝》,思考问题
前三句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整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边塞军旅诗
读高适《燕歌行》,思考问题
(1)此诗前“序”:“开元二十六年(738),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张守珪)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文中“感征戍之事”包括哪三方面?
(2).《燕歌行》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并于对比中突出了诗歌主旨,请选择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3)诗篇很善于描写塞外风物景观,渲染边地战争的氛围,请于诗中选择一二
(二)意境雄浑阔大
《望月怀远》思考问题
(1)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好在哪里?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鉴赏诗歌
课后练习
1、读《与诸子登岘山》思考此诗是怎样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2、名句填充
(1)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2)莫见长安行乐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寒梦泽深。

(4)《山居秋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