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牛顿第一定律)习汇编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实验题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实验题篇一:初三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及答案牛顿第一定律一、填空题1.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力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物体从______变为运动或从______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______或______发生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______.4.当汽车突然起动的时候,由于乘客具有______,他会向跟车行______的方向倾倒;向北行驶的汽车突然向西拐弯时,车上的乘客会向______倾倒.5.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击中地面目标,应在______投弹(.填“目标正上方”或“到达目标上方前”)6.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______汽车的牵引力.7.用钢丝绳系上一个重为500 N的物体,当钢丝绳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 m/s 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8.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9.重104N的车厢,在103N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受到的阻力是______N;若将拉力增大,则车厢速度将______;若拉力减小,则车厢速度将______.二、选择题10.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立即停下来B.先慢下来,然后再停下来C.改变运动方向D.沿原来的运动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11.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12.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A.在起跳点之后B.在起跳点之前C.仍在起跳点D.无法确定1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14.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下列说法中哪个正确A.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D.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发生变化1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16.我国公安部规定,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那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A.车速太快B. 车速太慢C.突然起动D.紧急刹车17.牛顿第一定律是A.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B.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C.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到的结论D.是日常生活得出的结论三、作图和实验题18.关闭发动机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运动,在图11—7中画出汽车受力示意图.19.如图11—8所示的小车实验,表面越粗糙,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________,它的速度减小得______;表面越光滑,摩擦阻力______,它的速度减小得______,当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为零时,它将做 ______运动.图11—7—9 图11—8 图1120.如图11—9所示,弹簧秤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_N,量程是______N,弹簧秤示数是______N.四、简答与计算题21.人跑步时,当脚下碰到障碍物时会摔倒,这是为什么?22.重104 N的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3倍,则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多少N?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一、填空题1.力改变2.静止运动大小方向3.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状态惯性定律4.惯性相反北5.到达目标上方前6.等于7.500 500 5008.重力支持力地球桌面平衡力9.103 变大变小二、选择题10.D 11.D 12.C 13.B 14.D 15.D16.D 17.C三、作图和实验题18.略19.越大越快越小越慢匀速直线20.0.2 5 2.4四、简答与计算题21.因为人原来是运动的,脚下碰到障碍物时,脚受到了力被迫停止运动,由于惯性,身体的上部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摔倒.22.300 N篇二:八年级物理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测试题八年级物理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测试题一、选择题1.(2013年温州中考题)如图1是小明自创的“大炮”示意图。
中考物理教材梳理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

【方法指导】木箱处于静止状态,则木箱受到的静摩擦 力 f=F=20 N;木箱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 向上木箱受到推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 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30 N。
( D) A.运动员跳起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平衡力的作用 B.运动员能在空中持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作用 C.领奖台所受重力与领奖台受到地面
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领奖台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领奖 台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变式3-2】(2023·凉山)车站广场上,常常看到人们将
旅行包放在拉杆箱上,如图所示,若地面和拉杆箱A
的上表面均水平,拉杆箱A和旅行包B在水平推力F的
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B)
A.A对B具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B的重力和A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A的重力和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B对A的压力和B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 摩擦力
(一)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 二力平衡 【例3】(2023·邵阳)2023年5月5日,在亚洲举重锦标赛
女子49公斤级比赛项目中,我国选手包揽“抓挺总”三
金。如图为运动员手举杠铃保持静止时的情景,下作用力和杠铃所受的重力
B.杠铃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和杠铃所受的重力
C.运动员对杠铃的作用力和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2023年安徽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2.(教材素材改编题)如图所示,用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如果这时橡皮所受所有的力都突然消失,橡皮将做__________运动.
运动状态
羽毛球
第15题图
16.如图所示,飞机要在飞行中向目标处空投救灾物品,空投位置约在___(选填“ ” “ ”或“ ”)处.救灾物品在空中加速下落的过程中,其惯性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A
不变
第16题图
17.在汽车竞速比赛中,当汽车途经一段“ ”形弯道时,容易发生侧滑或者翻车事故,如图.为了保护驾驶员的安全,请问工作人员应该着重加强哪些位置的护栏( )
√
13.(2015安徽13题3分)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要系上安全带,系上安全带可以( )A. 减小汽车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B. 减小司机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C. 减小因汽车突然减速造成的伤害D. 减小因汽车突然加速造成的伤害
√
14.(2022宜昌)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比赛中,我国选手谷爱凌从 高的跳台由静止出发,在空中完成了一次超高难度的1 620度旋转,获得金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匀速直线
第2题图
3.(教材素材改编题)如图所示,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______(选填“锤柄”或“锤头”)先停止运动,该方法利用了锤头的惯性,锤头质量越____(选填“大”或“小”),越容易套紧.
锤柄
大
第3题图
4.(教材素材改编题)如图所示,用钢尺快速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到它的位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八年级物理全册 7.1牛顿第一定律精选练习(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试题

定律精选练习一.选择题1.(2019•某某)如图所示在平直路面上向右匀速行驶的小车中,有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车厢右壁,另一端连接至小车底板的木块上,弹簧此时处于原长状态并保持水平。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木块突然压缩弹簧,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B.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C.若木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则小车一定在做减速运动D.若弹簧未发生形变,则小车一定在做匀速运动【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原来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弹簧也随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A、若木块突然压缩弹簧,说明小车在突然减速,而木块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压缩弹簧,故A错误;B、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说明木块向左运动或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则这种情况是由于小车突然加速,而木块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造成木块向左运动或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故B正确;C、木块、弹簧随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只受重力和支持力,若木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则说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因此,小车可能加速,也可能减速,故C错误;D、若小车运动状态虽然改变(即做变速运动),但木块与小车之间只是产生了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并未发生相对运动,此时弹簧不会发生形变,小车却并不是做匀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2.(2018•六盘水)小冬用绳子拴着一石块,使石块绕手做圆周运动,如果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石块将()A.立即停止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C.继续做圆周运动D.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止运动【答案】B【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如果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由于石块初始状态是运动的,所以石块将保持绳子断开的那一瞬间的速度永远匀速运动下去。
故A、C、D错误。
故选:B。
3.(2018春•某某期末)图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降落伞B.匀速直线行驶的太阳能汽车C.在细线作用下绕手做圆周运动的橡皮D.没有被小孩推动的箱子【答案】C【解析】A、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降落伞,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故A不合题意;B、匀速直线行驶的太阳能汽车,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故B不合题意;C、在细线作用下绕手做圆周运动的橡皮,其运动方向不断改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符合题意;D、没有被小孩推动的箱子,处于静止状态,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故D不合题意。
04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中考物理三年(2020-2022)模拟题汇编【北京东城区】

D.丁图中:将容器侧壁a孔处的塞子拔出,水会从a孔流出,说明水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
三、实验题
10.(2020·北京东城·统考二模)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_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相互平衡.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东对滑雪板的压力与滑雪板对小东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
D.小东在水平滑道滑过终点后,停止用力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他具有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BCD。
5.ACD
【详解】A.合金块对电子秤的压力和电子秤对合金块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正确;
材料移动的速度是0.15m/s,从图中可以看到,三条绳子托着动滑轮,则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0. 45m/s,故A正确;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滑轮组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等于天花板对滑轮组的拉力,设天花板对滑轮组的拉力是 ,把滑轮组和材料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匀速上升,处于平衡状态,受到重力 、天花板对滑轮组的拉力 、绳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则
C.铁锁从高处向低处摆动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所以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低处到高处相反,故C正确;
D.小球运动到最低点,速度最大,若此时绳子突然断开,速度方向水平,重力竖直向下,做曲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C。
3.AD
【详解】A.由题意可知,材料匀速被提升4.5m,用时30s,根据速度公式 可知,材料移动的速度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7 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问题【有答案】

第一部分中考重点基础考点专题篇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问题一、选择题1. (2022江苏泰州)如图所示,虚线是小华抛出的皮球落地后又弹起的运动轨迹,当皮球运动到最高点A时,若它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皮球将()A. 保持静止B. 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 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D. 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当皮球运动到最高点A时,还会向前运动,说明此时具有水平的速度,当此时它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小球将由于惯性,继续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 (2022湖南益阳)“天宫课堂”上,航天员老师王亚平和叶光富做了“扔冰墩墩”游戏,冰墩墩被扔出后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冰墩墩离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一直受到手的推力B. 冰墩墩离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自身有一个向前冲的作用力C. 冰墩墩离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冰墩墩具有惯性D. 用手接住后,冰墩墩失去了惯性【答案】C【解析】ABC.冰墩墩离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冰墩墩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因为离手后没有施力物体,所以不再受到手对其的推力,更不是因为自身有一个向前冲的作用力,故AB错误,C正确;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不管它是否受力,也不管它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都具有惯性,所以用手接住后,冰墩墩并没有失去了惯性,故D错误。
故选C。
3. (2022湖南长沙)“踢毽子”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传统运动。
关于踢毽子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毽子离开脚后继续上升是由于惯性B. 毽子上升过程中质量变小C. 毽子在最高点不受力的作用D. 毽子下落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答案】A【解析】A.毽子离开脚时,具有一定的速度,由于惯性,会继续上升一段距离,故A正确;B.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位置无关,上升过程中毽子质量不变,故B错误;C.在最高点时,毽子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D.毽子下落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由于重力大于阻力,毽子会加速运动,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D错误。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练习题及详细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练习题及详细解析【典型例题】类型一、牛顿第一定律1、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小车从同样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使它在三种不同表面的水平轨道上继续运动。
(1)同一小车三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采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
(2)小车在表面上滑行的最远;因为平面越光滑,小车速度减小得越。
(3)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运动。
(4)本次探究中应用了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方法。
【答案】(1)速度(2)木板、慢(3)匀速直线(4)推理【解析】(1)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让小车到达水平面就具有相同的速度。
(2)由实验可知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即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越远,速度减小的越慢。
(3)从实验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因此如果小车不受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永远运动下去;即运动的小车,当不受到阻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在实验的基础上,加上科学的推理进行归纳。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理想实验,应理解理想实验的控制变量法,同时体会如何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以及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的思想。
举一反三:【变式】(2015•江汉区模拟)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同学们得到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C.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实验法D.实验表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D【解析】A、三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A正确;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继续向前运动,故B正确;C、实验中控制初速度相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在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情况,用到了理想实验法,故C正确;D、实验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D。
重庆2021中考物理力学专题复习一:力与运动

专题一运动和力[知识点回顾]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1.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九(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说明: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必定受力。
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一种大胆的假设和推想。
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是没有的。
但不能否定其正确性,因为我们总是可以找到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在某一方向上受力为零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中所说的“不受外力”。
定律中“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实质是物体保持原状态不变,即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然静止;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改变这种状态。
1、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请回答:
(1)三次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
是为了使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为了让小车受到不同的阻力,采用的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论,可推理得出:运动的小车如所受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____运动。
(5)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
A.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B.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
C.直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D.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6)画出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
(7)汽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突然前方有行人横穿马路,司机紧急刹车,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人幸亏系着安全带,才没有破窗飞出。
请你解释这一现象。
答:刹车前人和车都是的。
刹车后车速突然减慢,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人由于具有要保持原来的状态。
因此,若不系安全带就可能会破窗飞出。
2 (1)一小车分三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分别在三种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实验采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平面上开始运动时有相同的___________,小车在三种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小车受到的_________越小,它滑得越远.猜想:如果物体不受力,
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中让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铺上棉布的板上。
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 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 , 记录如下表:
(1)分析1、2、3次实验可得: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离s 与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h 的关系
式为s = ;
(2)比较1与4,2与5,3与6次实验可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
的距离与 有关;
(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小明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
小车自斜面顶端从同一高度滑下,从静止开始下滑,观察小车在三种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11所示。
(1)实验时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 ;
(2)小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速度越来越小,原因是;
(3)分析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平面越滑,摩擦力,小车运动的距离,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
(4)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是:。
4、下图为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该同学先后三次将同一木块放在同一
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木块运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1)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不要求解
释错误的原因):。
(2)更正错误后进行实验,从实验中可观察到,随着摩擦
力的逐渐减小,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逐渐,运动的时间越来越。
但由于实验中摩擦力,所以不可能观察到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情形。
(3)在上述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如果摩擦力减小为零,水平面足够长,那么木块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速度既不减小,也不增加,运动方向也不发生改变,木块将。
(4)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将;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
5、小明和小亮在学校的乒乓球台上玩弹玻璃球的游戏,一不小心玻璃球就会滚到台下,他们注
意到,球的落地点时远时近。
那么,玻璃球的落地点到球台的水平距离会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明猜想:
A. 小球的落地点到球台的水平距离可能与球台的高度有关;
B. 小球的落地点到球台的水平距离可能与球的速度有关。
(1)根据生活经验,你还能帮助小明提出的猜想是:小球的落
地点到球台的水平距离可能还与有关。
(2)小明想按图12所示,用玻璃球、高度可调的桌子和斜面等
完成实验,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实验完成后得到表1、表2
两组数据:
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
表2 数据可验证猜想(填猜想的序号)。
分析表1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3)请你另举一个生活中见过的与此现象类似的例子:。
6、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
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l)为了使小车在进入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
从同一斜面、由静止开始滑下。
(2)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选填
“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选填“快”或“慢”)。
(3)进而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7.小丽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小车每次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1)根据图中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可知小车
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选填“快”或
“慢”),由此可推知:运动物体不受力,物体将
__________(选填“慢慢停下”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关于下图中小明和小华的讨论,你认为(_______)
A.只有小明的观点正确 B.只有小华的观点正确
C.小明和小华的观点都正确 D.小明和小华的观点都错误
(3)联想到在雨雪天驾驶汽车应适当(选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
保持车距这是由于汽车具有,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所以要遵守交通规则。
8.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分别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滚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相同.(2)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慢.
(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
9.停止蹬车后,行驶在水平路面上的自行车仍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_______,自行车最后还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受到_______的缘故.若路面光滑,自行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曾对此做过研究,并总结出_________定律.
10.如图所示,用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小车做“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
①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应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____自由下滑。
②小车在水平玻璃板上运动时受到__________个力的作用。
③通过实验观察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__________;由此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做_____________运动。
11.在探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接着在材料不同的水平木板表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在图中所示位置,请回答:
(1)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滑下,重力势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目的是:使小车到底部时的相同。
(2)木板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3)猜想:如果小车不受力,它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