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1. 简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一定律对于理解和解释各种物理现象和运动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相关的概念。
2. 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及解释牛顿第一定律的经典表述为:“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个定律可以通过以下解释来理解:- 物体的静止状态:当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意味着它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 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以匀速直线运动时,意味着它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干扰。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将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的主要思想是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外力作用才干改变,否则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这一定律适合于所有惯性参考系中的物体,不受物体的质量和大小的影响。
3. 惯性参考系的概念在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们需要了解惯性参考系的概念。
惯性参考系是指一个参考系,在其中牛顿第一定律成立。
也就是说,一个处于惯性参考系中的物体,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惯性参考系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物体在惯性参考系中的运动状态不受参考系本身的运动影响。
- 在惯性参考系中,自由粒子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零。
对于非惯性参考系,牛顿第一定律不成立。
在非惯性参考系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会受到参考系的运动影响。
4. 举例说明牛顿第一定律为了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例子1:一个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玻璃球,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
惟独当有外力作用,如推动球或者桌面上有施加的磨擦力时,玻璃球才会改变静止状态。
- 例子2:一个车辆在平直的道路上匀速行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车辆将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课件稍微修改

白布
(b)
木板 接触面 毛巾 白布 木板 滑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大 较大 小
(c) 滑块移动的距离 小 较大 最大
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远
当摩擦力为零时,小车又会怎样呢?
牛顿总结概括了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这个规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会或者不会
让小车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平面得粗糙程度,测量滑块的 运动距离,并推论当滑块与平面没有摩擦力时的运动情况。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木板,毛巾,白布,刻度尺
实验过程如下:
说明: 1.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 2.同一小车
毛巾
(a) 控 制 变 量 法
3同一斜面
使 小 车 到 水 平 面 具 有 相 同 速 度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就提
出过类似的观点:要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 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 他认为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 的。
在以后的1700多年的时间内人们都认为他得观 点是正确的,直到伽利略用理想实验驳斥了他 的观点,人们的认识才更进一步。
让学生动观察一下图6—7的惯性小实验并解释实验果。
当小木片飞出去时,砝码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静止的状态不变,所以 砝码没有飞出。
再进行图6—9的小实验,共同讨论实验的结果
?
生活当中有很多惯性现象,有的对我们有用, 也有很多对我们有害,下面来看一下几个例子。
看图6—10,解释如何利用惯性的?
斧头和手柄一起向下运动,当手柄碰到木桩时立刻变为静止而斧头由于具 有惯性要保持向下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斧头紧紧的套在手柄上。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一项基本原理。
它描述了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具体而言,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个物体若不受外力,要么保持静止状态,要么以恒定速度做直线运动。
这一定律揭示了惯性的概念,即物体抗拒其运动状态改变的性质。
本文将详细探讨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意义及其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揭示了惯性的概念。
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越难改变其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会保持其原有的运动状态,这体现了惯性的存在。
惯性定律不仅为力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还对其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天文学、航天工程等。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牛顿第一定律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乘坐公交车时,当车辆突然刹车,乘客会向前倾斜,这是因为乘客的身体惯性使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在设计防撞系统、运动器材等方面,牛顿第一定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程师们需要考虑物体的惯性,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天文学领域,牛顿第一定律为研究行星运动提供了基础。
开普勒定律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而牛顿第一定律则解释了这些规律背后的原因。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行星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其椭圆轨道运动。
正是由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得行星维持在其轨道上。
牛顿第一定律还为航天工程中的轨道设计和卫星发射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物理学研究中,牛顿第一定律也有着重要地位。
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共同构成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二定律则给出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则阐述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
这三定律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力学体系,为物理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总之,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一项基本原理,它揭示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强调了外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6.做伽利略实验时,每次做实验都用同一小车,从同 样高的斜面上运动下来,使它在三种平面上开始运动 时的速度相同,则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 D)
A、在同样条件下,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进得就越远 B、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就越慢 C、小车的速度减小是由于受到了阻力
D、这个实验直接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比较惯性和惯性定律的不同点
(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是物体本身具有 的属性.惯性定律是一条规律,它揭示了物体 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 (2)惯性的存在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说惯性与 物体的形状、速度、受力与否都没有关系; 惯性定律中揭示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必须 以“不受外力”为先决条件
小车撞墙
情境模拟
用铁锤敲击铁钉, 钉子向下运动陷入 木板.停止敲击, 钉子就不再下陷.
关闭了发动机的火车. 踢出去的足球,虽 然会继续 “飞行”,虽然能继续向前运行. 但它总是会停下来 一段距离,但它最后 总会停下来. 的.
结论:
运动物体受力就继续运 动,不受推动力就会停止 运动
我们发现以上现象似乎有一个共同特征:物体受力时 才能运动.如果不受力.物体不会运动或停止运动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 动.不受推力而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 存在的。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的 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 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
定律成立条件: 不受外力作用 什么时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什么 时候保持静止?
力和运动的关系
•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 因。
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 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不变的性质。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同步练习 (含解析)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身体向后仰的原因是()A.乘客身体受到向后的力B.乘客对车有向前的力C.乘客身体具有惯性D.汽车具有惯性2.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惯性的是()A.小车前排乘客使用安全带B.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尘C.自行车从斜坡滑下,人不踩脚蹬,车还继续前行D.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能跳得更远3.如图所示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图1钢球没有随塑料片一起运动是因为钢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B.图2汽车的安全气囊能减小驾驶员的惯性C.图3被打出去的那个棋子是因为没有惯性D.图4松了的锤头能紧套在锤柄上,是利用锤柄有向下运动的惯性4.关于“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在斜面上所受重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B.小车到达水平面继续运动,因为小车受到向前的惯性C.小车在水平面上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实验证明出来的5.关于牛顿第一定律获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B.可以用实验得到验证C.从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实验探究中直接得出D.在实验基础上,经分析、推理得出的规律6.在“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如图所示,则()A.小车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B.小车在棉布水平面上运动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C.小车在毛巾水平面上所受的阻力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小车在木板水平面上速度减小得最慢,此时它的惯性最大7.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辆车,路面光滑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阻力越小,物体惯性越大B.同一辆车,装满货物后,需要更大的启动牵引力,说明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物体静止时惯性大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8.下列交通提示语中和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无关的是()A.珍爱生命,远离酒驾B.系安全带,平安出行C.保持车距,安全驾驶D.车辆起步,站稳扶好9.如图是伽利略设计的理想实验,两侧斜面均光滑,小球从左侧斜面的某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则无论右侧斜面倾角如何,小球都会沿斜面上升到相同的高度。
八年级物理全册 7.1牛顿第一定律精选练习(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试题

定律精选练习一.选择题1.(2019•某某)如图所示在平直路面上向右匀速行驶的小车中,有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车厢右壁,另一端连接至小车底板的木块上,弹簧此时处于原长状态并保持水平。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木块突然压缩弹簧,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B.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C.若木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则小车一定在做减速运动D.若弹簧未发生形变,则小车一定在做匀速运动【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原来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弹簧也随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A、若木块突然压缩弹簧,说明小车在突然减速,而木块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压缩弹簧,故A错误;B、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说明木块向左运动或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则这种情况是由于小车突然加速,而木块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造成木块向左运动或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故B正确;C、木块、弹簧随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只受重力和支持力,若木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则说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因此,小车可能加速,也可能减速,故C错误;D、若小车运动状态虽然改变(即做变速运动),但木块与小车之间只是产生了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并未发生相对运动,此时弹簧不会发生形变,小车却并不是做匀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2.(2018•六盘水)小冬用绳子拴着一石块,使石块绕手做圆周运动,如果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石块将()A.立即停止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C.继续做圆周运动D.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止运动【答案】B【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如果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由于石块初始状态是运动的,所以石块将保持绳子断开的那一瞬间的速度永远匀速运动下去。
故A、C、D错误。
故选:B。
3.(2018春•某某期末)图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降落伞B.匀速直线行驶的太阳能汽车C.在细线作用下绕手做圆周运动的橡皮D.没有被小孩推动的箱子【答案】C【解析】A、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降落伞,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故A不合题意;B、匀速直线行驶的太阳能汽车,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故B不合题意;C、在细线作用下绕手做圆周运动的橡皮,其运动方向不断改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符合题意;D、没有被小孩推动的箱子,处于静止状态,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故D不合题意。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1)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假设斜面绝对光滑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历史上的思考和探索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自己的视察 和思考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他通过理想实验发现:物体如果不受其 他力的作用,将会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 沿直线“永恒”运动下去。
1.要 让 本 来 静 止 的 物 体 运 动起来,就需要有力的作 用;如果要维持物体的运 动,则好像必须不停地对 物体施加的作用力。
事实 理
想
实
验
推理
法
1.要 让 本 来 静 止 的 物 体 运
× 动 起 来 , 就 需 要 有 力 的 作
用;如果要维持物体的运 动,则好像必须不停地对 物体施加的作用力。
3.伽利略:运动物体如果
√ 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将会
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沿直 线“永恒”运动下去。
2.亚里士多德:要维持物体
× 的运动,就必须给它施加一
推理一下:
假如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阻力),小车的 运动情况会怎样呢?
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下去。
结论:
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一直 运动下去。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平面越光 滑,小车所受到的摩擦力越小,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大。
假如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 摩擦阻力),小车会一直运动 下去。
力来维持。
学到了什么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_或___静止状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 动的原因。
实验器材 小车、带斜面的木板、毛巾、棉布、刻度尺等
进行实验 小车在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七章力与运动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7.1.1牛顿第一定律导学课件新版沪科版

提示:要使滑块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应 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控制同一滑块并让滑块从同一斜面 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即每次都从斜面的顶端滑 下。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改变滑块受到的 阻力。 参考答案:顶端 不同 运动距离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接触面
粗糙 比较光滑
很光滑
滑块受到的摩擦力的 大小(大、较小、小)
3.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推 理得出来的,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的。 4.应用:判断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示范题2】(昆明中考)质量为M的滑块甲和质量为m的
滑块乙(M>m),先后从同一光滑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
止滑下,然后沿同一光滑水平面继续运动。假设水平面
足够长,那么两个滑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
毛巾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近,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 据此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 答案:(1)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 (2)小车在木板 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
【微点拨】本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 (1)转换法: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通过观察小车的运 动距离来判断,运动的距离越远,阻力对小车的运动影 响越小。
【备选例题】
(台州中考)如图所示,
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
轨道的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
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 )
A.匀速直线运动
B.立即停止运动
C.速度越来越快
D.速度越来越慢
【精讲精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外力时,物 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A。 答案:A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 用,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发生改变,小车将保持原来的 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 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一、教材、教法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再介绍迪卡儿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最后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2
棉布
较大
较长
3
桌面木板
较小
长
推理想象
光滑表面
阻力为零
无限长
实验分析:
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小球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教法建议:
1.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
师(回推力板擦停下来,从表面现象上得到的结论运动需要力维持是错误的,但这种现象是千真万确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如何用牛一的观点正确的解释这个现象呢?
三、巩固练习
1.一物体放在桌上静止,假若某瞬间撤掉所有的外力,物体将怎么样?
2.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介绍:牛顿抓住时机,概括总结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方法2:学生探究式学习
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斜面小车实验,根据现象学生分组讨论,明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问题根源.由学生互相补充确定实验结论。
2.定律分析
定律成立条件:不受外力作用
运动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经过在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
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参考答案:1、物体将保持静止2、C)
推理:小球在光滑的阻力为零的表面,将会怎样运动?
实验结论:通过伽利略的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作匀速直线运动。
[模拟实验]:简介伽利略理想实验
迪卡儿的补充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四、小结
人们对物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是经过亚里士多德对人们近两千年的思想束缚,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才最终由牛顿总结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贡献是: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五、作业
预习惯性知识,完成基础训练
六、教学反思:
[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板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时沿用两千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怀疑或有人认为就是错误的,但没某能说服别人的理由。
2.通过图7-4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在此演示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
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四、教学媒体:
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牛顿的成果:补充与概括
师:物体除了运动的以外,还有静止的。那么,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什么状态呢?(牛顿补充:将保持静止状态)
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又有了迪卡儿和牛顿的补充,把两者进行一下概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呢?(对概括出来大致意思的同学给予鼓励)
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
[演示]
介绍器材
实验前提条件: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
实验过程: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后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玻璃表面上运动,每次记下小球停下时的位置。做标记的位置是什么位置?(停下来的位置)
实验纪录:
实验次数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滑行距离
1
毛巾
最大
最短
[演示2]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分析:木块:静止——运动——静止。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
二、讲授新课:
1.规律总结过程
方法1.教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