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目标解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理解古汉语的词义和句式。
3.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规律,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单元课文解读本单元课文包括《论语十二章》、《古代诗歌五首》、《<世说新语>二则》等,涉及古代文学、思想、历史等多个方面。
《论语十二章》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思想精髓,包括“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患人之不己知”等名句。
《古代诗歌五首》包括《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咏雪》五首古代诗歌,是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经典之作。
《<世说新语>二则》讲述了古代名士的风范和道德观念,包括“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两个故事。
三、单元写作指导本单元写作训练重点为记叙文写作,要求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写出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同时,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尝试写一些简单的古诗词。
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是“文学与生活”,旨在通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生活情趣。
具体活动包括:文学作品朗诵比赛、古诗词欣赏会、文学名著阅读等。
五、单元语法修辞本单元语法修辞训练重点为古汉语的词义和句式,要求学生了解古汉语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掌握常见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学习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六、单元口语交际本单元口语交际训练重点为演讲技巧,要求学生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七、单元古诗词赏析本单元古诗词赏析选取了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和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两首诗词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赏析这两首诗词,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律规律和艺术特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文学常识等基础语文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够初步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 理解本单元课文的主题和内容,掌握重要知识点第一单元以其独特的内容选取和深邃的主题思想,为学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旅程。
本单元课文的主题多样且丰富,反映了社会生活与人性的复杂多样性,展现出人性的多重面貌与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与交融。
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内容,掌握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本单元课文的核心主题,第二单元的文本以人物为核心,多角度展示人性之美,讲述关于亲情、友情与成长的动人故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比如对家庭生活的感悟、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旅途的反思等。
这些主题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貌,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通过阅读文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与思想情感。
通过深入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象征意象以及修辞手法等,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同时关注文本的叙述角度、结构和风格等要素,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本的价值意义。
再次掌握重要知识点是学习的关键,在第二单元的课文中,重要的知识点包括重要的文学术语、语法结构和表达技巧等。
学生需要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和提高阅读技能。
同时学生也需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点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技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单元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单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的来自**学校的**。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单元说课,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入手,展开本课说明。
一.说课标(一)课程目标1.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
2.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3.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二)单元目标1. 朗读、养成默读习惯、熟练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合作探讨;了解表达方式、文学样式;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3. 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会注明所引资料的出处。
二.说教材(一)内容结构1.秋天的怀念》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
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
2. 《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深情。
3.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是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泰戈尔的作品。
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的孩子形象,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孩子热爱妈妈的深厚感情。
《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
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学习重点与教学解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重
点与教学解读
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研究重点与教学解读进行介绍和总结。
研究重点
1. 理解课文: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学生应能够掌握课文中的核心内容和主题,并能够从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2. 研究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学生应积极研究和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以便提高词汇量和理解力。
3. 掌握课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型:学生应通过研究课文的语法和句型,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的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
教学解读
1. 导入课文: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2. 阅读课文:学生可以分组阅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3. 解读词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读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包括词义、词性和用法等方面的解释。
4. 研究语法和句型: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语法现象和句型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法规则和句型使用方法。
5. 讨论和合作:在研究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研究效果。
以上是对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重点与教学解读的简要总结。
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提高语文水平。
2024年秋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 学会记事

旁批 ①点题。开门见山,简 洁明快。同时也制造悬 念,引发思考—“一抹 新绿”是什么?
记忆的风将我的思绪吹回到 那年初夏。我坐在钢琴前,心烦 意乱地按着琴键,一串刺耳的音 符涌入耳中,狠命地撞击着我的 耳膜。我移开双手,重重地叹了 一口气。②
旁批 ②抓住生活中的小 事—练琴,深入挖 掘。
窗外的砖墙上,一株柔嫩的藤蔓沾着许多泥土,在暗淡 的光线里试着伸出它的触角。“弹琴只知道炫弄技巧,真情 实感在哪儿?琴曲的灵魂在哪儿?”老师的批评言犹在耳。 琴谱上密密麻麻的音符也似一个个淘气鬼般嘲笑着我。我眼 中的光悄然散去,天空也变得更加阴沉了。不一会儿,雨珠 落下,由小到大,密密层层。
写作实践
生命中,有很多事,本应该忘记,却被我们深深地 记在脑海中;也有很多事,本不该忘记,却淡忘在成长 的岁月里。
请以《那本该忘记的事》或《不该忘记的事》为题,写 一篇记叙文。
写作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不得 透露真实的个人信息。
写作助手:①想一想你要写的是什么事,本(不)该忘记 的原因是什么;②注意叙事要完整、具体、有细节,在叙述 中突出触动你的部分。
我怎么能被这一点挫折打败?于是,我鼓 起勇气,重拾信心,再次坐到钢琴前弹奏 起来。此刻,我的双手仿佛变成了长矛, 在黑白交织的战场冲锋陷阵。我忘记了时 间,头上布满一层细密的汗珠,指尖的酸 痛感顺着手臂爬上来。可我心中只有一个 信念:我要改变!理解、感悟、代入、融 情,因为那抹新绿,我一次次在琴房里亲 吻第一束阳光,告别最后一缕余晖。④
旁批 ⑤描写细腻,句式整 齐。运用叠词“袅 袅”“徐徐”,生动 地写出了琴声的悠 扬。“如……似…… 像……”的句式,写 出了“我”用心弹 琴、身心俱在曲中的 美妙境界。
从那以后,那抹新绿始终 与我相伴,像是一剂良药,陪 我渡过一个个难关,助我解决 一个个问题,一次次推动我前 行。⑥一路成长,披荆斩棘; 一抹新绿,永不散去。那抹新 绿,真的挺管用!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解析

七上第二单元简介>>> ......................................................一、单元选文情况本单元各篇课文,从内容主题来看,都在表现亲情,属于“亲情单元”。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对于刚进人初中不久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相对容易。
几篇课文中,《秋天的怀念》表现了母爱的无私、深沉与宝贵,抒发了对母爱的礼赞;《散步》取材平凡而意蕴丰厚,表现了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恐融的美好氛围;《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母亲》)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赞美;《(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让人感受到古代家庭的文化修养和情趣。
教学中,应努力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实现“理解作者情感”与“陶冶自身情感”的双重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文章的主旨,并不仅限于亲情,还可以读出其他丰厚的内涵。
例如,《秋天的怀念》不只是表现母爱,更有儿子的海恨和愧疚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散步)),可以读出生命轮回和延续的感慨,读出人生的选择,读出中年人特有的责任感。
二、单元教学重点从阅读技能的角度看,本单元着重训练朗读技能。
朗读的内部心理技能包括“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洞”,外部语音技能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把握。
本单元与上个单元分别侧重不同的技能点,又互相呼应、反复训练,螺旋式提升。
朗读的教学方式,应以教师示范感染,学生反复练习、不断调动内心感受、不断打磨语音技巧为主,此外还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相关术语(感情基调、语气、节奏等),帮助学生有意识、有方向地提升自己的朗读技能。
从文章写祛的角度看,本单元着重于学生对文章情感表达的体验,要让他们把握不同文立抒情的不同特点。
这一单元文立的抒情特点各有不同,相比之下,《散步》《荷叶·母亲》等课文,抒发的感情比较显豁明了,可以让学生直接体会和把握;《秋天的怀念》表达的感情则非常深沉含蓄,需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熟悉语文题型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视文本阅读: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编教材的阅读教学,应该形成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并在这方面突出特色,以更好的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的倡议,并达到课标提出的400万字课内外阅读总量的要求。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在上课之前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对语文教材中的字词及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充分的了解,教师应该巧妙的设计多种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较好进入学习情境,导入环节应该新颖、简单、明确,在课文的阅读环节,可以针对课文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在解析文本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谈话法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来解读文本,尝试使用做笔记批注等方法,尝试使用“以读促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体现欢快、轻松的课堂氛围。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版
单元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第二单元由“至爱亲情”主题内容构成。史铁生的叙事散文《秋天的怀念》回忆母亲对“我”的关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散步》讲述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相互关爱的故事。《散文诗二首》中,《金色花》写孩子想象自己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表现了母子情深;《荷叶·母亲》由雨中荷叶护莲花联想到母爱,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世说新语>二则》中的《咏雪》,讲述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家庭生活的情趣;《陈太丘与友期行》写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七年级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充满极强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也有很强的欲望,但是由于语文教材的难度有很大的提升,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随着语文教学的深入,我问同学,产生了学的情绪,所以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意志力,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花季般的年龄,内心充满诗情画意,对于诵读诗歌、散文、文言文等方面,有较强的感悟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多去朗读,真正打开语文学习的大门。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共3课)(2024秋)

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一、教材和学情分析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属精读课文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一个“情”字贯穿文章的始终。
《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令人佩服的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
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瘫痪时几件小事,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伟大母爱的内涵,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初一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间真情,及时的给学生作一次爱的洗礼。
同时初一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在感恩中理解爱,在感动中滋润心田。
二、说教法与学法据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这种情感浓重的作品应该重在阅读与感悟。
《新课程标准》对作品阅读的要求是“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将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咀嚼语言,感悟感情。
在整体阅读中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
同时也灵活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教学目标据以上分析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学习本课生字词,熟读并理解生字词。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描写来表现伟大的母爱。
(3)感悟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由此确定本课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描写来表现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为:让学生感悟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五、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
首先出示并齐读课题《秋天的怀念》,怀念是思念的意思,写的是一种感情。
那么作者在怀念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呢?又有什么事值得作者去怀念的呢?从课题提出这三个问题,意在让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信此时学生已经迫不及待的打开书本,寻找答案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ZXZX
第二单元单元目标解读
本单元从内容主题来看都表现“至爱亲情”,属于亲情单元。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对于刚入初中不久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其中教读篇目《秋天的怀念》表现了母爱的无私、深沉与宝贵,抒发了对母爱的礼赞。
同时我们又能感受到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及其内心的愧疚与悔恨,可以说感情深沉含蓄。
《散步》取材平凡而意蕴丰厚,表现了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同时又不乏对生命轮回和延续的感慨,让人思考家庭亲情及中年人特有的责任。
《<世说新语>二则》(包括《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讲述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让人感受到魏晋世族家庭的文化修养和情趣。
自读篇目《散文诗两首》(泰戈尔的《金色花》及冰心的《荷叶母亲》)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赞美。
这些作品人文内涵丰富,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
情感体验,实现“理解作者情感”与“陶冶自身情感”的双重目的。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要求,综合考虑,整体设计。
突出以下特点:
一、重视单元要求,利用训练朗读来实现阅读教学
《语文课标》中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在第一单元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把握文章情感上下功夫。
通过朗读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凸显《语文课标》中的要求。
品味感情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反复读,老师在第一单元朗读训练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朗读训练,除关注重音、停连外,要在朗读的语气和节奏上下功夫。
SHZXZX 比如《秋天的怀念》是怀念母亲的文章,在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调中,饱含深
沉热烈的情感。
感知平静内敛的语调,领会深挚动人的情感,是整体把握本文的基本要求。
教师布置学生写朗读脚本,要求学生在具体语句的朗读中揣摩合适的语气,把握感情基调
和节奏的变化;标注文中人物的朗读语气和节奏,写清标注语气的原因。
从人物的特点,当
时特定的情感和心理角度揣摩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并进行全班练习,互相交流评价、提
出建议,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既培养训练学生朗读又教会学生阅读一般文章的
方法,既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又深切领会了文章的感情,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化理解,增强
学生阅读体验。
第二篇课文《散步》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容易激发学生的感受、
联想和思考。
教师继续教授标注的方式,让学生反复朗读,交流,深入理解。
这是尊重学
生独特感受、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绝好契机,也是对《语文课标》中“阅读对话”原则的
贯彻。
学生在利用朗读脚本标注的方法学习了两篇教读课文之外,在学习自读课文《短文
两篇》时完全自己进行标注,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朗读、写朗读脚本标注的方式,利
用课本提供的阅读提示和书侧旁批自己进行学习、交流,开展朗读比赛,逐渐形成对文章
内容的理解,对文中所歌颂的母爱深入把握。
《<世说新语>二则》是初中阶段首次接触
的文言文。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没有做机械、死记硬
背的翻译,没有做过多的虚词句法讲解,而是重视“言”“文”兼顾,让学生借助注释理
解文章基本内容。
依然通过朗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理解文章内容。
老师在课
堂上安排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古汉语的节奏、韵律美。
甚至设无句读、竖
排版读的方式增加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文言语感。
这两篇小文读起来没有难度,所以
老师依然采用揣摩人物语气、把握节奏的朗读指导来教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从写朗
SHZXZX 读脚本批注中结合具体情景来把握人物形象,欣赏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达到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目的。
以上四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对单元目标进行了整体规划,训练学生做到了系统安排,逐
步深入。
正像“课标”中要求的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
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让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逐步向“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过渡。
二、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综合训练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课标》中提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学
习方式,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单元设计每课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为学
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乐于参与课堂,阅读教学中设计
了朗读脚本写作、公益广告拍摄、朗诵比赛等多种学习情境,综合训练学生听说读写。
本
单元作文教学设计关注与阅读教学的结合,重点为叙事有条理,有真情实感。
建议用学生
熟知的材料教授写作的一般方法,由浅入深,梯度设置教学过程,这样既符合学生认知规
律又能凸显阅读与写作现结合的理念。
而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也建议与课内紧密
结合,从阅读教学内容入手,培养学生表达、展现、合作的意识。
教师安排筹划综合性学
习活动方案,培养学生开动脑筋的意识。
学生在共同策划、组织、实施活动的过程中,锻
炼查阅、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参与的乐趣,调动自我展示、相互支持的积极性。
在这一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由课内过渡到课外,搜集整理大量资料,同时又与课内所学相
关联。
践行《语文课标》中提出的要“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
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
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的要求。
SHZXZX 本单元整体设计体现课内讲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材
设计理念,践行《语文课标》要求,“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
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