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大沥镇介绍-中国铝材之都
大沥金属行业分析报告最新

大沥金属行业分析报告最新大沥镇是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下辖的一个镇,也是中国著名的金属制品生产基地之一。
大沥的金属行业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下是对大沥金属行业的最新分析报告:一、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大沥金属行业以铝材、不锈钢和铜材加工为主导,形成了全产业链条的完整布局,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成品的制造都有较强的能力。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大沥金属行业年产值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占到了当地GDP的三分之一。
该地区的金属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未来发展趋势方面,大沥金属行业将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大对高端产品的开发和研制,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同时,该行业还将加强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产品的节能环保性能,逐步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二、市场需求分析:大沥金属行业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家电、船舶等多个领域,随着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产品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例如,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建筑领域对铝材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电子、通讯领域对不锈钢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另外,大沥金属行业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产品出口额也在逐年增加。
因为中国金属制品的质量和价格比较具有竞争力,大沥的金属制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产业竞争和挑战:尽管大沥金属行业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但随着国内外金属行业的竞争加剧,该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金属价格的波动对该行业的经营带来不小的压力,行业发展受到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速度要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这对企业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属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再次,环保问题也是大沥金属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金属行业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需要加大投入,改善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政府支持和政策环境:大沥镇政府高度重视金属行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给予企业税收优惠、减免土地租金等。
门窗厂创业典型事例材料

门窗厂创业典型事例材料创业故事|陈兆龙:扎根铝木生态门,做行业的创新者和推动者佛山南海大沥是闻名全国的“中国铝材第一镇”。
南海铝材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为国内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铝型材产销集散地。
据佛山市南海区铝型材行业协会统计,现有铝型材企业超200家,产值超过600亿元,年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
鑫兆龙总经理陈兆龙2004年17岁的陈兆龙,意气风发的他怀揣着一颗干大事的心,从老家湖北来到了佛山南海。
当时的南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五金、家具、铝材等制造业迅速崛起,只要不怕吃苦敢闯敢拼,总能捞到第一桶金。
而后陈兆龙进入了当地的大型铝型材企业中联铝业,从搬运工做起。
陈兆龙每天的工作就是搬运铝型材。
当时的陈兆龙年少气盛,一心想要闯出名堂。
一件铝型材重达30公斤,不怕吃苦的陈兆龙和搭档每次扛三件,近100斤的重量压在自己身上,肩膀扛出血是常有的事。
天道酬勤,没多久陈兆龙就升至车间小班长。
在每个岗位上陈兆龙都怀有一种不甘人后,要做就做最好的信念。
很快他的出色表现得到了老板娘的赏识,老板娘觉得这小伙子做事用心又有冲劲,建议他去做业务工作。
于是陈兆龙转职成为销售,开始在全国各地跑业务——这成为陈兆龙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那时候的陈兆龙经验不足、资源缺乏、资金不够。
在经验和资源的积累上,陈兆龙研究做得最好的销售是怎么工作的,总结方法和经验,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
资金不够,就找亲戚朋友借差旅费,住着最便宜的旅馆。
销售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几年后他成为了公司的销售冠军。
经过在铝材行业7年的摸爬滚打,陈兆龙成为了铝型材产品的专家,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一定的客户资源。
于是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2010年陈兆龙成立鑫兆龙品牌,主要经营生态门铝型材、家具铝型材、装饰铝型材等产品,为门窗厂家、全屋定制企业、经销商等提供生态门型材和产品开发服务。
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陈兆龙发现铝木生态门是个大有可为的行业。
他在上海一个建材卖场里看到进口的铝木生态门普遍卖到几万块,最贵的一款门卖到17万。
佛山产业介绍

佛山产业介绍佛山——中国综合竞争力十大城市之一、中国家电之都、华南最大的金属材料加工生产基地、消费市场,中国金属材料供应链的重要结点城市、贸易中心和出口桥头堡;宝钢、太钢、浦项等大型加工配送物流中心汇聚;澜石(国际)国际金属交易中心、乐从钢铁市场、南海管业城等目前国内最具规模、贸易商最多、流通量最大的贸易市场云集;具备强大的市场辐射力和带动作用。
澜石不锈钢佛山家电乐从钢铁市场欧浦钢铁市场金锠钢铁市场九江金属市场南海管业城大沥有色金属澜石金属(国际)交易中心澜石金属(国际)交易中心位于佛山市魁奇路与汾江南路的交汇处,北侧是即将建成的广佛地铁佛山终点站,西侧则紧靠闻名于全国的普-金澜路不锈钢街。
澜石金属(国际)交易中心规划面积达一千余亩,2005年5月底建成不锈钢交易市场与会展交易中心已经投入使用,未来计划建立专业交易市场、会展交易中心、剪切配送服务、商业购物中心、商住配套小区、国际商务酒店等六在设施项目以及会展交易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物流配送服务、剪切加工服务、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担保服务、产销联盟服务、商务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服务等九大服务平台。
目前投入使用的不锈钢交易市场主要包含中心大楼与18栋两层楼商铺,经过两年多的招商,目前铺面几乎全部入住。
目前已经入住的有太钢、宝钢、酒钢等国内大型钢厂。
市场主要以不锈钢管材、不锈钢冷热轧的平、卷板贸易为主,每年不锈钢成交量在全国总成交量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家电之都佛山是全国最大的空调器、电冰箱、热水器、消毒碗柜生产基地之一,以及全球最大的电风扇、电饭煲、微波炉供应基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2006年被国家评为中国的‘家电之都’。
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七个、中国名牌产品19个,涌现了美的、格兰仕、海信科龙、志高、容声、万家乐、万和、东菱、康宝、新宝、伊立浦、亿龙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企业,构筑了家电‘佛山制造’的雄厚实力。
佛山的家电制造业的产值和市场份额在全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众多的国际品牌纷纷投资佛山,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如:日本东芝、三洋、松下、百乐满、德国博世、美国惠而浦等。
南海七镇街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大沥篇)

南海七镇街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大沥篇)2005年1月,大沥镇由大沥、盐步、黄岐整合而来。
1966年,国庆节庆祝大会在盐步中学举行1986年,南海县盐步镇元宵节醒狮盛会建国初期的莺涌农会旧址民国6年(1917年),建成盐步河第一座木桥——烟浒桥60年代平地新基排灌站大沥——宋代已有“大历”之名。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97年)已建成大沥圩,沿袭至今名为“大沥”。
盐步——宋代时因地如蟾蜍,称为蟾浦或蟾溪。
清代同治期间,人们易“浦”为“步”,名蟾步。
清光绪年间曾在此设过盐务局,专司盐管事,粤语中“蟾”与“盐”同音,故后改称为‘盐步’。
黄岐——相传古代白沙河水深滩阔,每逢暴雨降临,常恶浪排空,是时若河中有杏黄旗出现,风雨骤止,舟楫平安无事,又因昔日有“岐阳古道”,故得名为“黄岐”。
另据《南海县志》载,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已有黄竹岐的设置,此地因临近广州,历来为黄竹交易之地,故名。
大沥广东书法园大沥九龙涌大沥人行天桥“现大沥镇辖区面积95.9平方千米,下设东区、西区2个社会管理处,12个城市社区和26个农村社区,户籍人口25.15万人,流动人口46.12万人。
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62.3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09.9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1.23亿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8770.99万美元。
2015年,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第五位。
”大沥镇位于南海区东部,是“中国有色金属名镇”“中国内衣名镇”“中国时尚品牌内衣之都”“中国再生金属物流加工基地”“中国专业市场电商采购示范区”“中国商贸名镇”“国家卫生镇”“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人居环境名镇”“中国龙狮运动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粤曲)”“中国摄影之乡”“广东省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醒狮、粤曲、书画)”“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诗歌之乡”。
南海大观编辑部。
“铝材第一镇”重生记

“铝材第一镇”重生记作者:邹锡兰许社功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第46期两年前英国记者的一篇报道,让被称为“英国垃圾终点站”的广东佛山大沥镇,开始了一场“断臂整治”的大拆迁运动。
11月18日,一个曾经让欧美国家震惊的中国小镇——广东佛山南海区大沥镇,当地政府的一支上千人队伍正在对该镇无证无照污染严重的工厂、小企业进行强制拆迁。
大沥镇历经3年的拆迁已接近尾声。
这一切缘于英国记者的一篇报道。
2007年1月9日,英国天空电视台的网站上出现一条《英国垃圾终点站在中国》的新闻:“世界最大巨轮爱玛•马士基号载着17万吨垃圾驶向中国广东,而其目的地是广东南海联滘村”。
报道通过图片介绍联滘村长年将废物回收作为支撑地方经济的产业,造成当地烟囱冒黑烟、河道流黑水、垃圾堆成山。
该文作者何丽•威廉姆斯(Holly?Williams)还称,联滘村可能是她见到过的污染最严重的地方。
随后美联社的APTV做了视频和文字的转载。
2007年1月12日,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播报》节目又对此进行了连续报道。
这些报道,让当地政府一时间面临巨大压力。
2007年1月15日,南海区政府就下发通知,要求大沥镇整顿关停该废旧物品回收加工区。
由此,大沥镇轰轰烈烈的大规模拆迁,就在媒体、政府的风暴中突然来临。
断臂整治事实上,即使没有英国天空电视台的报道,大沥镇也将面临转型升级。
而媒体的报道,更加速了大沥“断臂整治”的步伐。
虽然大沥镇因垃圾回收业而“名扬欧美”,但大沥镇的支柱产业是以铝型材为主的有色金属行业。
大沥铝型材产业在鼎盛时期年生产能力达120多万吨,拥有“中国铝型材第一镇” 的名号。
大沥铝材企业在最高峰达到200多家,规模效应一直以来就是大沥铝材的一大优势。
但随着大沥垃圾回收业的兴起和本地土地供应紧张,大沥铝型材产业发展开始出现致命伤。
首当其冲的就是环境污染问题。
在整治前,大沥很多小型铝材企业普遍存在能耗高、收益低、污染重的问题,这些企业的存在不利于大沥铝型材行业的做强做大做优,特别是不利于构建公平的市场环境。
从广东铝工业现状思考铝业发展新思路

从广东铝工业发展现状思考铝业发展新思路广东省是我国铝加工、制造大省,广东省的铝型材产量占全国同行的50%左右,据统计:2016年度,广东省铝材产量约为600万吨。
以建筑型材为主,约占70%。
铝板带箔和铝铸造在国内也处于重要的地位,整个广东省铝产业综合产值超过2000亿元,已形成具有明显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产业。
广东省铝加工行业的产业链比较完善,主要集中在佛山南海及周边地区。
南海是中国民用铝型材发源地,是国内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铝型材产销集散地,“南海大沥铝材”闻名海内外。
南海有“中国铝型材产业基地”之称,南海的大沥镇有“中国铝材第一镇”之誉。
据统计,南海现有铝型材企业140多家,年挤压能力300多万吨。
广东全省铝加工企业近千家。
产量、出口量均居国内铝材基地的首位。
伴随着发展,带来的矛盾也越加突出,最明显的是广东没有电解铝厂,所有铝材加工所需的原料——铝锭都需要外购;同时随着国家推行发展西部战略、提出一路一带发展思路,而越加广阔的铝型材市场特别是建筑用铝型材的市场从珠三角逐步向内地扩展。
产业布局带来的局限使得“北锭南运、南材北调”的局面带来大量的物流浪费。
其次,广东及沿海发达地区,电力、天燃气价格是西部省份的2-3倍,铝加工业(尤其是粗坯加工阶段)同时亦是占能源消耗比重较大的产业,长期导致行业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亦违背国家多次提出的资源集中地就地生产的政策指导。
再则,由于铝的工艺所致,铝型材、压铸等在加工过程中,要把铝锭重熔再加工,这无疑是一个重复浪费的过程,如果能直接从电解铝厂获得铝水,加工成合金棒,将大大节省这部分重熔带来的能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青甬轻合金循环产业园公司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直接与电价较低的电解铝企业合作,在其附近利用高温铝液建设生产轻合零部件及其成品。
通过减少铝锭重熔环节,每吨铝棒生产减少235公斤标煤损耗。
按照100万吨的年产量测算,每年可为社会减少23万吨标煤的损耗,实现节能减排。
大沥镇市调报告

大沥镇市调报告一、大沥镇总体分析1、大沥镇概况2、人口与规划概况3、经济情况及发展水平分析4、居民收入与支出概述5、商业规划分析6、商业促销情况分析7、交通路网及发展前景分析(附图)8、总结二、项目基础资料1、大沥镇商业市调项目(共7份)①、潮流天地市调报告分析②、新都会市调报告分析③、巴黎春天商业步行街市调报告分析④、水头路路段市调报告分析⑤、工业大道路段市调报告分析⑥、图强路路段市调报告分析⑦、旧商业中心及周边市场调查报告分析一、大沥镇总体分析1、大沥镇概况在工业方面,大沥镇是“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有色金属名镇”、“中国内衣名镇”、“中国再生金属物流加工基地”和“广东省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全镇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10家,超亿元企业78家。
以铝型材生产为主的有色金属加工业和内衣制造业是大沥镇的支柱产业,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商家,其中建筑用铝型材产销量约占广东省的50%,全国的35%。
为打造产业集群效应,促进有色金属产业做大做强,2007年大沥镇成立了有色金属产业园,引进了中铝南海合金、同心黄金首饰、广东致卓精密轮毂及PCB电子铜等四大龙头项目,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在产品结构、科技含量、规模档次、节能环保和品牌效应等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内衣制造业也在全国闻名遐尔,拥有嘉莉诗、奥丽侬、新怡、美思等知名品牌,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水平均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为进一步打造“盐步内衣”品牌效应,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内衣产业朝高端发展,大沥镇正加快推进盐步内衣创意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为内衣产业的集聚提升、创新发展打造专业平台,促使传统的内衣制造业向都市型工业转型发展。
此外,玩具、汽车配件、五金机械、家具制造业等产业更是锦上添花,使大沥镇工业产业协调、快速发展。
同时,大沥镇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扩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构筑核心竞争力。
目前,全镇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3件,“中国名牌产品”8个,“广东省名牌产品” 22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3件,为大沥工业发展的创新和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品牌支持。
中国十大铝业品牌:2020年度中国十大铝业品牌

中国十大铝业品牌:2020年度中国十大铝业品牌2020年年度中国十大铝业品牌详细分析报告新鲜出炉啦!综合开年4个月以来各铝业企业的市场表现、综合实力及口碑人气,再结合广泛收集、详细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十大铝业品牌的情况在报告内清晰可见、具备权威性。
涵盖共十家大家耳熟能详的优质铝业品牌,被誉为当下最火的铝业内“热点风向标”。
到底十大铝业公司在“抗疫”时分的综合表现如何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研读一下这份详细的铝业十大品牌报告。
1、兴发铝材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
始建于1984年,2008年3月31日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编号:0098)。
兴发铝业是中国大陆最早生产铝型材的企业之一,现已成为中国著名的专业生产建筑铝型材、工业铝型材的大型企业,是中国建设部铝合金型材定点生产基地。
2003年度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评为“中国铝型材企业十强第一名”,并于2008年再次被确认第一名的领先地位。
2012年被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评为“中国建筑铝型材二十强企业第一名”。
2、凤铝铝材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是集铝合金研发、生产与销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民营铝型材企业。
拥有南海和三水两个大型生产基地,占地总面积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
主要从事研发和生产建筑类、装饰类、工业类、军工类、航空航天类、特种铝合金型材等产品。
凤铝铝业被评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是中国铝加工行业的领军企业。
凤铝铝业是目前中国铝型材行业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高、产品系列全的龙头企业之一。
3、忠旺铝材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公司致力于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及电力工程等领域的轻量化发展。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之相关统计,公司是目前全球第二大、亚洲及中国最大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
公司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中国辽宁省。
经过十九年的专业化发展,公司目前拥有79条全球领先的生产线,年产能高达80万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南海大沥镇介绍-中国铝材之都佛山南海大沥铝镇介绍-中国铝材之都大沥位于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在325国道边上,离广州市区9公里. 铝材是大沥工业重头戏,已有20多年历史,是国内乃至世界闻名的建筑型铝材产业基地。
目前大沥铝材已占到全国总量的35%,占广东建筑铝材产量的50%。
有铜铝型材、不锈钢、压铸等相关企业 1000多间,其中铝型材厂有110多间,生产线450多条,年生产能力可达60万吨,产品畅销内地,亦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市场。
其中广东华昌、伟业、坚美、凤铝等4家铝材企业获得…国家免检产品? 称号。
南方网讯大沥位于南海区中部,地处广州和佛山两地之间,东距广州9公里,南接佛山禅城区,素有“广佛走廊”之称,是321和325国道的交汇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大沥是广东省著名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远近闻名的商贸镇,也是国内闻名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和有色金属贸易基地,经济发达,综合实力强,是广东省的经济强镇、省教育强镇和省卫生镇。
大沥的总面积为79.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41万人,外来及流动人口近20万,辖1个城区管理处和19个村委会。
2002年,大沥的经济总收入127.32亿元,工业总产值108亿元,上缴国家各项税收6.36亿元,城乡各项储蓄存款余额达9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60元。
南海大沥,是一块地下矿产资源并不丰富、但盛产铝型材产品的热土。
原材料一车一车地运进大沥,铝型材产品又一车一车地从大沥运出去,这“一进一出”,使大沥在亮起“商贸重镇”、“ 中心城镇”等诸多光环的同时,更被铝业界誉为“中国铝材第一镇”。
这一张又一张闪闪发亮的“名片”,让大沥成为各路商贾争相进驻的黄金宝地。
“商贸重镇”展雄风俗话说路通财通,贯穿而过的广佛路、广佛高速路和桂和路等多条主干道,构筑起大沥发达的交通网络,成为打开大沥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改革开放以来,大沥凭借自身优越的区位优势、人文环境、发达的工业基础和悠久的商贸传统,造就了远近闻名的商贸市场。
现已形成颇具规模的有色金属、摩托车、汽车配件、装饰材料、成衣、食品、蔬菜、塘鱼、三鸟和沙皮狗等10大专业市场,交易场地面积42万平方米,商业店铺5000多间,每天场内商贸活动几万人次,年商品成交额达几十亿元。
与周边兄弟镇相比,大沥这个名副其实的商贸重镇,凸显出经济总量较大、基础设施较好、地理位置优越、带动作用明显的特点,因而去年5月被省建设厅圈定为佛山的11个中心镇之一,要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带动与辐射周边地区。
然而,多年来,伴随“马路经济”风风火火的发展,源源不绝的车流、人流、物流不可避免地带来空气污染、交通阻塞、市场粗放型管理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大沥经济二次腾飞的瓶颈。
如今,“环境经济”在南海已唱起主角,曾靠发展“马路经济”崛起的大沥也积极适应形势发展,更新观念,从实现环境现代化和创建卫生镇入手,紧密结合广佛路整治工程,致力营造宜商宜居的环境,伸开双臂准备拥抱“环境经济”。
去年底通过创建省卫生镇工作验收的大沥,在创卫过程中,投入2000多万元高标准完成了城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又投入了3000多万元对广佛路进行高标准的改造。
今年,大沥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积极构筑完善、通畅的交通网络,进一步树立大沥城镇的良好形象,优化投资环境。
为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大沥还将积极组建有规模、上档次的市场,充分发挥出商贸重镇应有的优势。
通过道路改造,开发利用附近的土地,以及全面清拆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原沥北旧电器非法摆卖点的店铺,总体规划建设一个占地近1000亩,以经营批发蔬菜、塘鱼、三鸟、干果等的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
目前,国内外不少产业巨头和零售大鳄都纷纷进入大沥,到处勘探地形,意欲圈地进驻。
多家大型超级市场陆续进驻,其中有准备投资超亿元、由北京与本地客商联手打造的商业黄金地段的“商业步行街”,目前正在密锣紧鼓的筹建之中,将为大沥商贸流通业发展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大沥商贸业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一些商家认为,佛山正建设广东第三大城市,广佛都市圈的形成正在提速,不容置疑的是,地处广佛路这条“黄金商贸走廊”的大沥,在未来广佛都市圈里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力促铝业再腾飞熟悉大沥发家史的人都知道,与“商贸重镇”齐名的是“工业重镇”。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沥目前已形成以有色金属加工业为主、各行业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去年有色金属加工业产值70.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5.4,。
大沥有色金属深加工业具有悠久历史,早在解放前,就有大沥人在广州、香港等地从事小冶炼、压铸等有色金属加工。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沥有色金属深加工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铝型材行业更成为其中的主导行业。
大沥现有铜铝型材、不锈钢、压铸、冶炼、五金厂近1000多家,其中铝型材厂有110多家,生产线共450多条,年生产能力可达60万吨,形成生产规模大、花色品种多、质量档次高的优势,其产量分别占全省、全国的50,和35,,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市场。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在业界被誉为“中国铝材第一镇”的大沥,并没有丝毫“小富即安”的思想,而是更看重未来的持续发展。
为增创在国内外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新优势,卓有远见的大沥人决心要在技术创新上大做文章,引导和扶持企业发展,夯实铝材基地底座,实现铝业的二次腾飞。
“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沥铝业要稳坐中国铝业第一把交椅,跟外国同行比拼,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产业升级换代便刻不容缓,不能尽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国内…领头羊?的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
”大沥当家人此言绝非危言耸听。
令大沥人引以为豪的是,大沥已是全国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和贸易基地,但同时令人尴尬的是,随着国内其它地区铝型材产业的异军突起以及中国的入世,大沥有色金属加工业逐渐显露出自身的弱点和不足:这些企业群体主要由中小企业构成,产品结构简单、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技术含量较低,技术资源和技术储备普遍不足,难以适应和满足新经济格局的要求。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沥积极引导企业向高新技术、高效益的现代化企业转轨,亚洲、坚美、凤铝等少数的铝型材生产企业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企业。
目前,亚洲、坚美、凤铝等为数不多的较大型铝型材生产企业,主要通过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但大部分的企业属中小规模,生产技术设备滞后,难以与国内外的顶尖高手过招。
要使大沥铝业告别单纯的量的扩张,转向量与质两翼齐飞,除了利用好原有的产业和人才技术优势外,还要求企业不断更新生产设备和提高生产技术。
但是,要做到后者,光靠本地企业自身的努力,企业主们显然有点力不从心。
难题摆在面前,大沥人没有退缩半步,而是积极面对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去年9月“广东有色金属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便是政府、企业和相关专业协会积极攻克这一难题的有益尝试。
创新中心设有展示中心、培训中心、信息网络中心、检测中心、物流中心以及知识产权和服务中心等,重点为南海有色金属加工业及省内同行业提供多领域的共性技术和专业技术服务,自正式运作以来,对于大沥铝业巩固现有产业地位、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大沥已有广东华昌、伟业、豪美、凤铝等4家铝材企业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大沥铝型材行业的免检产品已占南海同行的80,。
广东坚美、凤铝等企业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
亚洲铝业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后还被2002年度《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200家最佳小型企业”。
大沥已有50多家铝材企业取得iso和方圆认证;20多家企业拥有喷涂、电泳、隔热铝型材生产技术设备,使大沥铝材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
打造“中国铝材之都” “面临佛山建设广东第三大城市及广佛经济圈大整合的时机,地处珠三角地区里的…金三角?的大沥为确保…经济强镇?的地位,今后将通过…扶大、扶优、扶强?战略壮大民营经济,积极实施园区经济战略,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建设…中国铝材之都?,实现新一轮的经济发展。
”大沥街道办事处主任孔海文说。
大沥一向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全大沥经济总量的85,以上。
为促使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大沥将“扶大、扶优、扶强”措施落到实处,并奖励“大、强、优”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名牌企业,对当地经济贡献大的企业,如今年2月就专门召开颁奖会对纳税大户、国家免检产品企业、产值超亿元企业共19家进行重奖,奖励金额达82.6万元。
今后,大沥继续重点鼓励与扶持一批产量突出、管理水平高、生产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加速资本运营,开展科技创新,在已有两个省名牌产品的基础上争创更多的知名品牌;与此同时,坚持对民营企业实施亲商稳商政策,通过设立班子领导与骨干企业挂钩的制度、营造公平和健康的市场环境、降低收费减负、抽调自有资金帮助企业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壮大大沥民营经济的力量。
长虹岭工业园的开发是大沥融合区位优势、工业经济基础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大沥的西部地区建设所作出的重大举措。
园区规划总面积达8000多亩,分高新技术开发区、有色金属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等3部分。
目前,长虹岭工业园首期2000亩土地已基本开发完毕,招商引资工作迎难而上出现了可喜的发展势头,前来投资设厂的企业已有18家,初步形成了摩托车制造、精密机械、五金装饰、特种材料等的产业布局。
今年,第二期1800亩土地的开发也开始实施,依托大沥铝型材生产行业的优势,把大沥建设为“中国铝材之都”,从而通过辐射西部地区、开发西部地区达到发展西部地区的目的,经过新的规划整合,腾出更多空间打造一个宜商宜居的大沥新城区。
大沥,这个曾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屡创佳绩的工商重镇,将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鼓舞下,抢抓区域调整的新机遇,踏实工作,再创新的辉煌。
正因为产品质量过硬,技术水平先进,名牌产品众多,近年来坚美、亚洲、凤铝、华昌、南华等一大批铝型材企业成为了国家建设部铝门窗、幕墙定点生产企业,南海铝型材产品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重点工程所采用。
其他介绍:广州日报报道,一位经济学者在南海大沥考察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南海大沥面积不到共和国版图的十二万分之一,然而这里加工生产的建筑铝型材却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这里不是铝材原产地,却形成一个全国最大的铝型材交易市场。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经济奇观~” 多家企业海外表现不俗其实,这位学者的感叹并没有丝毫夸张成分。
当您行驶在车龙水马的广佛公路上,所见公路两旁的铝型材厂比肩接踵,目不暇接:坚美、兴达、亚洲、凤铝、豪美、银一百、金协成、华昌、伟业、兴亚等一批著名的铝型材加工企业。
说到大沥铝型材“威水史”,大沥人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区政府办公室周女士罗列出一组足以令人信服的数字:据统计,目前,大沥有铝型材企业110多家,有450条生产线,年产能力可达60万吨,铝门窗型材生产在全国占35,,全省占50,以上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