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

合集下载

对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研究及其模型分析

对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研究及其模型分析
信 息科 学 l l}
安 良瑜

对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研究及其模型分析
( 山东省胶 南市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劳动保 险事业处, 山东 胶南 2 60 ) 6 4 0
摘 要: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 术的飞速发展 , 当今社会 正快速向信息化社 会前进 , 信息 系统的作 用也越来越大。 各级政府、 大公 司和大企业凭着 雄厚 的资金和人才优势 , 加快 了信息化 的步伐 , 建立 了高质量、 高效 率的 办公 自动化信息 系统 , 从而提 高了效率 , 增强 了竞争力。 与此 同时, 越来越 多 的企业为 了适应信 息革命的要求, 高 自身的竞争力 , 提 也相应 的建 立了符合企业特 色的 办公 自动化信 息 系统。正是从这样 的情 况 出 。 用户需求 发 在 分析 的基础上, 出网络办公 自动化 系统的基本 目标 , 提 并阐述 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 , 出了CS和 We 给 / b技术的 中小企业办公 自动化 系统的具
体 内容。
关键词 : 网络 ; 办公 自动化; 开发 ; 分析
办公 自动化 ( A O i u m t n , O 。 fc A t a o )是 成—个数据库表单 。 e o i 2 世纪 7 年代中期 发达国家为解决办公业务 O O 传统的办公 自 动化系统和大型 M S I 系统在 量急剧增加企业生产率产生 巨大影 响问题 的背 处理企业管理流程中大多采用企业业务 流程重 景下 , 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他的基本任 组( K , B R)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先优化企业业务管 务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是人们借助各种解决 理流程 ,再根据优化后的流程建设企业信息 系 对一部分办公业务 的处理, 达到提高生 产效率 、 统 。这样不仅在系统建设 中工作量巨大 , 同时面 工作效率和质量, 方便管理和决策的目的。 A的 临来 自 O 企业内部重重的阻碍。 知识领域覆盖 了行为科学、 管理科学 、 社会科学 、 我们的核心思想是 ;前期 系统建设中不牵 只是协助企业通 过方 系统工程学等学科, O 并且 A体现 了多学科 的相 涉企业 内部业务流程重组 , 以及不 互交叉 、 相互渗透性 , 的 O 所有 A的应用是 企业 便的流程 自定义等功能进行流程电子化 , 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断根据实际需求去改变电子化流程。 1开发工具与技术的研究 3系统结构设计 就现在开发 O A的技术来说 ,主要集 中分 现在的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说百家争 为三大类 : 基于 CS ] 结构的应用程序开发 , 结合 鸣 , 各有所长 , 但是一般的 B 结构 系统都做得 / S CS / 结构和 We 技术的复合应用程序 , b 基于 BS 比较固定 , / 也就是针对某个行业甚至某个企业而 结构的动态 网页技术。 开发的 , 多的限制和代码固化 , 有诸 不利于灵活 CS / 结构系统 : 传统开发模式 , 以数 的 O 是 一般 A定制和客户化。而且很多 O A系统都具有 据库和客户端的两层结构实现 , 也有加入 中间件 相同的功能 , 只是表现手法和操作流程有所不同 的三层或多层结构 , O 在 A早期是标准的系统模 罢 了, 所以, 他们 的基本是一致的, 是有共性 的, 式, 但随着计算机技术 的发展和网络的发展 , 它 是可以统一的。 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远程网络办公和移动办公 , 我们 的基础思想是开发—个底层的通用型 逐渐在被取代。 O A平台 , 在此平台下实现 O A系统的主要功能 这样 , 当针对某个企业或者政 CS We 技术 : 为了补充 C 结 构的不 模块 的底层操作 , / + b 是 / S 足 , C 基础上加人 We 技术来实现对远程 府部 门开发 OA系统时 , 在 / S b 只需在此基础上稍加修 数据 的获取 , 但拥有一定局限性 , 数据及 时更 改 ,就可以成为一套具有很强针对性 的 OA系 如 统, 这样方便该 系统的二次开发 , 也方便于针对 新、 软件升级等问题就无法很好解决。 BS结构系统 : / 是援用动态 网页技术 , 加入 不通性质部门单位的 O A系统的定制。 O A的开发理念 , 完全适应 网络办公和移 动办公 4系统功能设计 中小企业虽然员工较少 、 规模较小 , 其办公 需求 , 也是现代办公 自 动化系统的首选技术 。 身的特 色, 不仅包括 2传统办公模式与网络化办公模式 的比较 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也有其 自 传统的办公模式主要以纸介质为主 ,在信 企业 日 常办公的常用功能, 还包括 日 常办公 中的 息革命的浪潮中,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效 许多小功能: 同时还包括部分业务办公功能 。 率、 快节奏的现代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如何实现 4 人事管理功能。 司人事方面的各种功 . 1 公 包括员工调动管理 、 升管理 、 晋 培训管理 , 客 信息处理的 自动化 和办公的无纸化逐步得 到了 能 , 人们的重视。 户信息管理等。 4 文档管理功能。包括各种档案管理 、 . 2 各 2 传统办公模式 . 1 办公 自 动化提 了多年 , 但效果并不明显 , 人 种业务信息管理和图书管理等。 4 工作管理功能。包括员工个人 日 、 . 3 志 个 们还是停留在单机字处理和表格处理 的所谓办 公 自动化的初级阶段 。信息 的交流和共享 , 以及 人工作报表和员工考核等。 4 电子邮箱功能。 . 4 包括收发企业内部 电子 团队的协同运作等无法完美的实现, 极大地 限制 了工作 的效率 。 邮件等。 4 公告板功能 。企业 内部 的论坛 和通知 . 5 Ie eI r e 的迅猛发展 ,为信息 的交 n m t t nt t / a n 流和共享 ,团队的协同运作提供了技术的保证 , 等 。 同时也预示着 网络化办公时代来 临。 4 项 目管理功能。与公司业务相 关的功 . 6 能 。包括项 目小组成员选择 , 目情况查询和项 项 2 网络化办公模式 . 2 现有办公 自 动化系统和大型信息管理 系统 目成果监控等 。 中,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或者是文件流转功能都是 4 系统维护功能 。包括用户 基本 信息维 . 7 权限管理和重要数据的安全性 的维护。 核心功能。同时我们也认为 , 企业办公主要是一 护 、 个文件流转 的过程, 所有的办公事务都可以抽象 由于本系统是采用 We 和 CS b / 相结合方式

如何构建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和系统?

如何构建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和系统?

如何构建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和系统?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科研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高效地管理科研工作,构建一个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和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构建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和系统,帮助科研机构提高研究效率,促进科学与技术创新。

2. 信息化平台的架构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分:•数据库:用于存储科研数据和信息,包括项目信息、研究成果、人员信息等。

•系统接口:提供各种功能和服务的接口,如项目管理、人员管理、成果管理等。

•用户界面:为用户提供友好的访问界面,可以通过网页、移动端等方式进行访问。

•数据分析工具:提供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功能,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3. 构建步骤3.1 需求分析在构建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平台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与科研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明确系统的功能和特性。

3.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系统的架构和功能模块。

合理划分数据库的表结构,定义各个系统接口,确定用户界面的设计方案。

3.3 开发实现根据系统设计的方案,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实现。

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框架,进行系统编码和功能的开发。

3.4 测试和优化在开发完成后,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优化。

检查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运行,优化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3.5 上线和运维经过测试和优化后,将系统上线运行。

同时,建立系统的运维团队,定期检查系统的运行状态,处理用户反馈和异常情况。

4. 信息化平台的价值和意义构建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和系统,可以为科研机构带来以下价值和意义:•提高科研工作效率: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功能开发,优化科研工作流程,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促进科学创新: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促进科学创新和技术进步。

•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对项目、人员和成果等信息的统一管理,提高科研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专业推荐5篇)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专业推荐5篇)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专业推荐5篇)信息管理系统论文(专业推荐5篇)本文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推荐,论文,专业信息管理系统论文(专业推荐5篇)本文简介: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一:题目:基于Web平台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摘要:实验室的使用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高效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也随之改变。

文章根据学校现有情况,融合现有系统的相关管理数据,结合当前Web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设计一个符合高职院信息管理系统论文(专业推荐5篇)本文内容: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一:题目:基于Web平台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摘要:实验室的使用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高效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也随之改变。

文章根据学校现有情况, 融合现有系统的相关管理数据, 结合当前Web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设计一个符合高职院校使用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同时设计配套的手机端软件。

设计实现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资产及耗材的管理、各类基本信息的查询统计、实验室安全管理等功能。

关键词:Web技术,实验室管理,安全管理Research and design of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eb platformAbstract:The use of laboratorie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management of efficient laboratories has also change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the paper integrates the relevant management data of the existing system, combines the current Web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etc. to design a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us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design supporting mobile phone software. The function of basic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assets and consumables, query and statistics of various basic information, and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are designed and realized.Keyword:Web technology,laboratory management,safety management随着科技的进步,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越来越密切, 高校各类管理工作也需要随之改变。

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成为了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成为了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

本文将在阐述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与特征、实现步骤和意义等方面展开细致的阐述。

一、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指在业务处理、信息技术、数据管理等方面实现内部的一体化和协调化,具有集中化的管控作用。

2.特征: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多层次管理结构、多领域信息整合、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高度的透明度和监控性以及高效的资源共享等特点。

二、实现步骤1.对当前信息化现状的全面分析。

需要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方式,对目前企业的信息系统、信息化管理模式和全面信息化现状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2.制定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架构。

将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相结合,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制定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架构,包括软硬件资源的配置和具体功能的实现等。

3.选定适合的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ERP、CRM、BPM等。

4.系统应用的开发和实现。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开发和实现,包括数据采集、业务处理、信息交流、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等模块。

5.推广和培训。

针对新的企业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使用方法的培训和推广,从而使其得到更全面的应用。

三、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意义1.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通过整合数据流、信息流和业务流,减少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2.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

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和信息交流的共享,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3.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

通过提高信息共享和交流的效率,以及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可以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通过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启用和运用,可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综合管理,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良好信息管理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具备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资源的规划、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定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信息管理为导向,运用信息科技手段对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进行规划、开发、管理和应用的专业。

该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备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信息环境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方法与技术,具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具备组织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能力,了解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有关的政策法规和相关标准。

三、专业课程设置1.信息管理学基础:介绍信息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信息管理的基本原则、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点、信息管理的方法与工具等。

2.信息系统原理与设计:介绍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包括数据存储、网络通信、系统安全等内容,同时包括信息系统的设计步骤、方法和工具。

3.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模型、数据库查询与管理等内容,同时介绍数据库应用的案例和方法。

4.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介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方法,包括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编目与分类等内容,同时介绍信息资源管理的最新方法和标准。

5.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信息安全的威胁与防范、信息安全管理的方法与工具等内容,同时介绍信息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和技术。

6.企业信息化与管理:介绍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企业信息化的战略规划、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等内容,同时介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案例和经验。

7.项目管理与协同办公:介绍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项目计划、项目组织与管理等内容,同时介绍协同办公的工具和技术。

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系统建设实践与研究

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系统建设实践与研究

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系统建设实践与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系统是为了解决实训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而开发的一种信息化管理工具。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实训教学的深入推进,实训室管理愈发显得重要。

传统的实训室管理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管理效率低下、信息不透明、资源利用不足等,亟需建立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来提升实训室管理水平。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为实训室管理提供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为提升实训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对实训室管理系统的建设和优化,可以有效提升实训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对实训室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可以为其他高职院校的实训室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实训教学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系统建设实践与研究,提升实训教学管理水平,促进实践教学的持续改进。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系统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实训室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提高实训室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实训室资源进行学习和实践。

通过系统化管理实训室,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专业实训需求,推动各项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

实训室管理系统的建设还能促进高职院校之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系统建设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系统概述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系统是指针对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需求而设计开发的一套系统软件。

随着高职院校实训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管理实训室的任务变得越来越繁重,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在检验工作中的应用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在检验工作中的应用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在检验工作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Laborato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LIMS)在各类实验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LIMS是一种集现代化管理思想、技术和手段于一体的,对实验室信息进行全面管理、控制和优化的系统。

它通过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实验室的检验工作进行全面、高效、安全的管理。

一、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功能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实验室为中心,将实验室的各类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报告的信息管理系统。

它涵盖了实验室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样品管理、数据管理、仪器管理、人员管理、质量控制等。

通过LIMS,实验室可以实现检验工作的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在检验工作中的应用1、样品管理:LIMS可以实现对实验室样品的全流程管理,包括样品的接收、登记、分样、检测、存储等环节。

通过系统,可以有效地避免样品的混淆和丢失,保证样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同时,LIMS还可以对样品的历史记录进行追溯,为实验结果的复核提供依据。

2、数据管理:LIMS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可以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生成各类报告。

通过LIMS,实验人员可以快速获取和整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

LIMS还可以通过数据比对和趋势分析,发现潜在问题,为科研和生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3、仪器管理:LIMS可以对实验室内的各类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

通过对仪器的使用记录、维护保养、校准检定等信息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人员管理:LIMS可以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人员的资质、培训记录、工作绩效等信息。

通过LIMS,可以有效地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管理效率,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5、质量控制:LIMS可以实现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包括实验方法的验证、标准物质的配置与使用、不确定度的评估等信息。

关于办公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关于办公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关于办公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国外的现状:国外对办公自动化研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世纪50年代初,OA首先在美国和日本兴起,最初只是具有电子数据处理的薄记功能,60年代被管理信息系统取代,直到70年代后期OA才形成为涉及多种技术的新型综合学科。

80年代,国外OA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许多著名的计算机软、硬件公司都跻身这一巨大的市场。

作为办公管理方式的一次变革,OA不仅已形成相当大的产业规模,而且从各个方面都促进了计算机及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OA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得到蓬勃发展,国外许多大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语音、数字、文字图像、人机工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推出了影像处理设备、文字处理机、办公室助理机、笔记本电脑等现代办公设备。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基于三层Browser/Server(B/S)结构的OA系统软件成为这一领域主要产品。

OA系统同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简称ERP)、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简称CRM)等管理工具的融合,成为国外OA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

其中以IBM为代表的国际大公司在基于标准化方面的开发和应用尤其突出,推出了一系列优势领域的解决方案。

在技术上,Domino/Lotus、.NET、J2EE 等已经成为OA产品的主要应用平台,如Google推出了网上在线的文档处理软件和电子表格软件,实现了网上办公的无缝衔接;微软Office用户可直接在Office 软件中搜索到与其工作相关的网络上的资源、用户可在Office软件中直接撰写自己的BLOG,并将其发送到网上的BLOG空间,实现网络办公,使OA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国内的现状: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内OA系统的发展经历了文件型、流程型、知识型、智能型四个阶段,实现了两次革命性的飞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具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作者:王绍伟于跃盛小波赖欢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7年第03期摘要:工具室的管理采用传统的纸质台账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严重制约着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

针对这一现状,在多个部门的协助及详细走访与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作者已开发出一套基于c/s模式的工具管理系统。

系统使用前后的对比结果表明,工具管理系统明显地提升了工具的流转效率,并有效节约维护工装设备的人力成本,对整体生产流程达到了降本增效的有益效果,从而实现了精益管理。

关键词:工具管理系统;c/s模式;精益管理工具室负责刀具、量具、夹具、辅具等工装设备的管理,该部门运行效率直接关乎到车间生产效率的高低。

据山特维克官方统计,在制造企业当中,间接的工具费用占制造成本的30%,其中:16%的计划作业停止是由于缺乏工具造成的;49%的工具库存不在控制之中;35%的机械师时间花费在查找工具上。

目前的管理现状却使得工具成为部分制造企业加工能力的瓶颈,限制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国内,某些公司的生产车间工具室依旧采用传统的纸质台账管理方式,给库管员、采购人员和整个生产过程带来的不便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工具室的各类型工具是分别用工具代号表示的,如果凭借库管员的经验去准确解码数千种工具代号所代表的工具类型,是相当困难的。

(2)对工具的使用、磨损、报废等情况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不利于工具的修磨、生产和采购预测。

(3)各个工具室的库存信息彼此独立,从而形成了信息孤岛,不便于在生产中跨工具室借调工具。

鉴于此,公司亟须开发工具管理系统。

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工具室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实现工具室的有效管理。

1.工具管理系统系统开发之前,调研各个车间工具室的业务流程情况,库管员的文化程度和对系统的要求。

工具管理系统既要满足可通用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也要具有很强的易用性和可维护性。

其中,工具室的业务流程如图1-2所示。

管理系统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有:(1)对工具日常的收入、发出、归还和报废情况进行记录;(2)按照时间、班组或个人分别统计工具的归还、报废情况,对库存、发出、报废等进行盘点;(3)实现对工具库存状况进行预警,便于及时通知采购管理部门进行采购或进行维修,以免影响到车间生产。

1.1系统的结构与原理1.1.1系统的结构工具管理系统为了实现良好的维护性和扩展性,需要采用“高内聚、低耦合”的三层架构模式,可以实现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三层架构分别为表示层(User Interface,UI)、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al Layer,BLL)和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DAL)。

其中,表示层指系统的界面,直接负责跟用户进行交互,用于数据的录入与显示;业务逻辑层作为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的纽带,主要负责系统的验证性工作,比如工具代号是否符合公司标准等;数据访问层专门负责和数据库的交互,比如数据的增加、修改和删除等。

1.1.2系统的原理工具管理系统运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平台上,保存系统数据的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8,管理系统的开发平台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MVS),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模式)。

客户机界面是用户与数据库进行通信的窗口,用户在该界面中输入工具信息,通过业务逻辑层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用户还可以在窗口中按照一定的权限级别访问数据库中的工具信息。

1.2工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依照工具室的业务流程和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建立相应的模块,实现具体的功能。

工具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

基础数据模块中的工具类型标准参考公司的刀具目录(标准号为:Q/PR201-2006)、量具目录(Q/PR221-2006)、通用刀具目录(Q/PR927-2008)、通用量具目录(Q/PR928-2008)、数控刀具目录(Q/PR929-2008)和数控辅具目录(Q/PR930-2008)。

基础数据模块为管理系统的核心,在本系统主要起到数据字典的作用,为工具代号的解码和记录工具的周转信息以及库存预警打下基础。

1.2.1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乎工具管理系统开发的难易程度以及后期的可扩展性的优劣。

因此,首先按照工具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设计出用于记录工具周转信息的数据库。

数据库ToolRoom中包含有7张数据表,各数据表所包含的字段以及表与表之间的联系如图4所示。

通过数据库ToolRoom的关系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数据表之间的联系。

在数据表最上面的是表名,下面是其对应的字段。

在表之间有个线连着就说明这两个表之间存在主键和外键的关系,其中带有钥匙的一端为主键,一个无穷大的符号表示的外键。

以“db”开头的数据表都表示基础数据表,用于记录数据字典中的相关数据;以“MAI”开头的数据表代表主表,主要用于记录各工具室的工具库存信息;以“HIS”开头的数据表属于历史表,用于记录历史数据。

1.2.2系统操作模块公司的局域网采用3层星状拓扑结构的网络架构,将数据库安装于网络的核心层服务器上,实现了各个部门对工具信息的共享。

按照工具管理系统功能分析的内容,运用MicrosoftVisual Studio软件作为开发平台,开发出一套基于C/S模式的工具管理系统。

该系统对应的功能模块实现的具体内容如下:(1)基础数据模块作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只有超级管理员和管理员才有操作该部分的权限。

该模块中包含的子模块有部门信息、个人信息、通用工具、专用工具和预警设置。

“部门信息”子模块中保存的是公司各部门的相关信息,该子模块可以实现对部门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等。

如果一旦删除某一部门的信息,从而导致相应部门下的个人信息以及该部门的操作记录统统删除,因此在进行部门删除操作时,应该慎重。

“个人信息”子模块也具有添加、修改、删除等功能。

如果删除某一员工信息,则同时将该员工的所有领用、报废工具的历史记录全部删除。

在用户资料的添加或者编辑中,设置用户权限。

在用户基础资料添加/修改界面中,系统自动识别员工卡号、电话号码、邮箱等信息输入的正确与否。

用户的密码采用MD5的加密方式保存到数据库,实现了用户的信息安全。

“通用工具”包含通用刀具、通用量具和五金工具。

通用刀具的类别编号规则为:D+四位数字;通用量具的类别编号规则为:L+四位数字;五金工具的类别编号规则为:两位大写英文字母+三位数字。

工具代号文本框中自动判断输入的工具类别代号是否符合规范,并可以将文本框中的英文字符自动转化成相应的大写字母。

在“删除”这项功能中,一旦删除某种类型的工装类别代号,则所有该类型的工装信息均被删除。

“专用工具”子模块中,其类别代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如WA712.0101-01(Z)中,“.”号前面的部分代表该工具所加工、测量的产品代号,后一部分代表所加工、测量的零部件代号。

“工具预警设置”中需要设置本部门工具室中某种型号工具库存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2)在“库存管理”模块中,记录着本部门库存的工具信息,该模块实现的功能包括工具的收入、发出、编辑、对库存工具进行模糊查询、跨库借调、导出和打印等功能。

在工具“收入”中,根据基础数据模块的标准,自动解码工具代号所代表的工具名称;工具的“发出”中,系统可以判定哪些工具在发出后默认为报废(比如砂轮类、锉刀类、油石类、砂纸类和纱布类等),哪些工具发出后需要归还,可以适量减少库管员对系统的操作量;工具信息的“编辑”中,可以对工具室已经录入的错误信息进行编辑;在“查询”功能中,可以对库存工具可以采用工具名称或者工具代号两种方式进行模糊查询,从数千条工具库存记录中找到相关的工具信息;“跨库借调”可以实现工具的跨工具室借用功能;工具库存信息可以保存成Word文档或者Excel文档类型。

其中,工具库存管理界面如图5所示。

(3)“出库管理”模块中,主要实现对己出库的工具进行归还、报废操作,同时还有工具出库的详细信息、模糊查询、导出、打印等功能。

在对己领取的工具进行归还或者报废操作时,如果领取的数量超过一件,默认的归还或者报废的工具是最先领用的那件;在“归还”功能中,系统会提醒该工具需要放置的位置;在“详细信息”子功能中,可以显示出当时哪位库管员把何种工具何时发出给哪位用户等信息;在“模糊查询”子功能中可以通过领用者姓名、工具代号和工具名称这3种方式进行模糊匹配查询。

(4)在“盘点”模块中,可以实现对工具进行发出、归还和报废的统计,并且可以实现工段工位的领取工具情况的历史记录查询和工具预警信息的汇总。

“报废统计”模块中可以分别按照时间、班组和个人进行工具耗费情况的统计。

在这5个子功能中均包含导出,打印、详细信息等操作。

其中,库存预警界面如图6所示。

(5)“系统管理”模块中实现数据库备份、数据库恢复和交接班功能。

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可以防止数据丢失;一旦系统数据丢失,可以采用数据库恢复功能实现数据的恢复;“交接班”子功能在不退出系统的情况下,实现库管员之间的换班。

2.系统使用效果通过应用工具管理系统,可以明显地提Y+I装设备的流转效率,并有效节约维护工装设备的人力成本,对整体生产流程达到了降本增效的有益效果。

对此工具管理系统使用效果的评估情况统计与分析,所涉数据皆通过现场调研与记录的方式得出。

将随机抽查20次记录的工装借出和归还耗时数据绘制成柱状图,如图7所示。

通过数据的统计整理可以发现:(1)工装设备的借出流程平均耗时减少1.2小时,改进率为56.3%。

(2)工装设备的归还流程平均耗时减少了1.1小时,改进率为50.2%。

由此可见,在应用工具室信息管理系统之后,工装设备的流转速率大幅提高,有效改进了工装设备的管理流程,从生产辅助的角度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了有效的精益优化,降低了生产有关成本,从现场到组织,从方法到思想,从个体到整体地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了优化改进。

工具室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应用,成了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推广精益管理的有效促进与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