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国国防历史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国防历史的感悟

国防历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国防历史的研究和了解,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感悟:
1. 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国防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确保国家的安全,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2. 国防建设是长期而持续的任务:国防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期而持续的努力。
一个国家需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技术能力和战备水平,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
3. 科技创新是国防发展的关键:现代国防离不开科技创新。
一个国家需要不断投入资源,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自己的武器装备水平和战斗力。
4. 国际合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国防历史告诉我们,国际合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
国家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合作和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安全挑战。
5. 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是国防的重要支撑: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是国防的重要支撑。
只有全体国民团结一心,共同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总之,国防历史的感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国防力量。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大学生-中国国防历史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国防历史及带给我们的启示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
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
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服务于国家利益。
丘吉尔有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翻开中华名族悠悠的历史长卷,我的国防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古代社会开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出现了国家。
从此,作为抵御外来侵犯和征伐别国的武备——国防的雏形便函产生了。
随后的几千年征战中,为保家卫国,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候国之间连年征战,使国防观念迅速得到强化,虽然当时的诸子百家在政治和哲学主张方面各放异彩,诸如“义战却不非战”、“非攻兼爱却不非诛”“富国强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对武备和国防的重视,而且国防思想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全面奠定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这个时期已经基本成熟。
历史进入秦、汉、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国防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间开始全面整理兵书,初步形成古代军事学术体系。
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整理,战略思想趋于成熟,战略防御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
宋朝至清朝前期,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没落时期,但军事上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因此,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上也有相当的发展,大量军事著作面世,军事思想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总体上来说,夏朝至前清,古代国防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较为完整的古代国防理论体系。
比如“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的国防思想指导;“富国强民”、“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中国国防历史回顾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国防历史回顾给我们的启示中国国防历史回顾给我们的启示中国悠久的历史,也蕴含着丰富的军事历史,特别是中国国防历史,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进,对于今天的人们依然有着深远的启示。
在中国国防历史的长河中,几个显著的历史时期及其对于现今中国军事事业的启示,分述如下:1.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最显著特点就是诸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各个国家之间的军事竞争和军事技术的不断创新,则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当时的器械制造技术很发达,铁矛、铁剑等兵器出现并不断改进,甚至有“兵不厌诈”的智慧战争策略。
对于现今的人们来说,战国时期的启示在于,经济发展能够支持军事实力的现代化,同时创新技术和新武器的研制也是军事实力的一个重要支撑。
2.唐朝时期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富庶的时期之一,当时的武将和士兵,战斗力十分强悍。
尤其是著名的唐朝军队“安西八十万大军”,在西域地区保卫了大唐边疆的稳定。
唐朝时期的军事发展,除了继承和发扬前代军事思想和技术,还表现出了一定的创新精神。
对于现今的人们来说,唐朝时期的启示在于,强大的军事实力需要稳定的内外经济支撑,同时需要重视现代化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3.明朝时期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都十分繁荣的朝代之一。
当时明朝的改革开放使得国际贸易趋于繁荣,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也带来了对军事实力改进和升级的迫切需求。
在文武并重的文化氛围下,武器装备和战术策略都有了极大发展。
对于现今的人们来说,明朝时期的启示在于,改革开放和对内外经济的关注,对军事实力的提升和现代化装备的研发都至关重要,同时文化环境和教育培养对于军事实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4.现代时期现代化的中国军事力量是20世纪以来在中国大陆建立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和较快的进展。
在70年的历程中,中国军队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大力推进自主化装备研究和制造,取得了显著成就。
对于现今的人们来说,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在于,科技创新和高效系统管理是建设现代化军队的关键。
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一、历史的回顾中国的国防历史,简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走过千年,多少风风雨雨,多少英雄豪杰。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国防不仅是枪炮与战舰的较量,更是智慧与勇气的碰撞。
无论是古代的长城,还是现代的海军舰队,背后都是无数人的奉献与牺牲。
1.1 古代的防御智慧古时候,长城就是中国国防的象征。
它不是一堵冷冰冰的墙,而是无数个热血沸腾的故事。
每一块砖,每一道关,都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
长城不仅仅抵御敌人的侵袭,更传达了一个信念: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在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边关将士们日日夜夜守护着祖国,正是他们的坚守,才让中华文化得以延续。
1.2 近代的艰辛历程再往后看,鸦片战争、甲午战争,那些屈辱的历史让人心痛。
西方列强的侵略让我们意识到,国防不能仅靠血肉之躯。
科技的力量开始显现。
那时候,有多少仁人志士,投身于国防事业,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推动着国家的现代化。
这种转变,是一场深刻的觉醒。
二、现代的国防观念进入现代,国防的内涵逐渐丰富。
不再只是单纯的军事力量,更强调科技、经济和文化的结合。
无论是在网络空间,还是在航天领域,国防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2.1 科技的支撑科技的进步,给国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想想看,无人机、卫星导航,这些都让国防变得更高效、更精准。
现代战争不再是简单的阵地对峙,而是信息与技术的较量。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科研,成为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
2.2 经济的保障国防需要经济的支撑。
经济发展强劲,国防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如今,中国经济的腾飞,为国防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们不仅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更要有强大的后勤保障。
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绝不可忽视。
2.3 文化的力量国防,还是文化的延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抵御外敌的重要精神支柱。
无论是历史故事,还是现代英雄,都是激励我们团结奋进的力量。
爱国情怀,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形成了强大的内在凝聚力。
论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论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国防历史的启示,真是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发现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特别是中国的国防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是简单的事件,更是凝聚了智慧与勇气的见证。
说到古代,我们不得不提到“兵者,国之大事”。
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在国防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比如,秦朝的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山河之间。
它不仅是防御的屏障,也是对外敌的一种威慑。
长城告诉我们,团结和强大的边防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再往后,明清时期的海防也很值得一提。
面对外来威胁,明朝建立了严密的海防体系。
这种应对方式,给我们现代国防带来很大启示。
如今,面对新型威胁,科技的力量愈发重要。
国防不仅仅是刀枪相见,更要有智慧的谋略。
就像古人所说的,“以智取胜”,这在今天依然适用。
此外,国防的思想也随时代变化而发展。
古时的重视武力,渐渐转向了综合国力的提升。
今天,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军队的强大,还要经济、科技、文化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国强则民安”。
中国国防的历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民的支持。
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游击战法,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
这种“人民战争”的思想,至今仍然在我们的国防理念中占有一席之地。
国防不仅是军人的事,更是全体人民的责任。
只有全民动员,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
说到现代国防,信息战、网络战已成为新的战场。
与其说是战斗,不如说是智慧的较量。
通过科技的力量,很多战斗不再是面对面的较量,而是在信息的海洋中进行。
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掌握新技术,才能在未来的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来看,中国的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既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无论是古代的长城,还是现代的科技,背后都反映了一个道理:国家的安全与繁荣,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让我们一起深入挖掘历史的智慧,为建设更强大的国防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论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中国的国防历史可谓是波澜壮阔,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
首先,要提到的是中国古代的“和为贵”理念。
古代中国的统治者懂得,和平的环境是发展经济、壮大国防的基础。
如今,我们也应该明白,和平的力量同样重要。
打个比方,就像朋友之间,和睦相处才能共同成长。
接下来,古代的兵法和战略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财富。
孙子兵法中有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至今仍然适用。
现代国防需要深刻理解对手的动向,保持警惕。
国防不光是武器和兵员的堆砌,更是智慧的较量。
一个成功的国防,绝对离不开战略的高屋建瓴。
再者,历史告诉我们,强大的国防离不开人民的支持。
古代士兵多是农民出征,国家与百姓紧密相连。
今天,国防教育至关重要。
要让每个人都懂得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全民皆兵的意识。
只有当每一个公民都意识到国防的重要性,才能形成强大的国家后盾。
此外,科技在国防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从古代的弓箭到现代的导弹,科技一直是国防进步的助推器。
我们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国防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科技实力的比拼。
像“时不我待”,只有抓住机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然后,历史上的一次次战争教会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无数先辈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今天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
让我们记住历史,传承那份勇气与坚持。
正如古人所言:“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只要意识到问题,及时调整,国防才能不断增强。
最后,国防与国家发展密不可分。
国家强盛,才能确保国防的安全。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都是国防的基础。
反过来,强大的国防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总结一下,中国国防历史教给我们很多启示。
从和平的珍贵,到战略的重要,再到人民的支持和科技的助力,这些都构成了一个国家强大而坚固的防线。
未来,我们要继续学习历史,牢记这些教训,让国防建设更上一层楼。
正如古话所说:“有备无患”,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在风云变幻中稳如泰山。
请简述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请简述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国防历史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国防历史,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宝贵的启示,对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首先,国防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没有安全的保障,国家的一切发展都将付之东流。
历史上的许多国家因为忽视国家安全而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甚至灭亡。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建立健全的国防体系,确保国家的安全稳定。
其次,国防历史告诉我们,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有效地威慑外敌,保护国家的领土和人民安全。
历史上的一些强国正是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们要加强军队建设,提高军事实力,确保国家的安全。
第三,国防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安全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问题,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一个国家要想确保安全,必须在各个方面都做好准备。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都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的一些国家因为在这些方面出现问题而导致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我们要全面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确保国家的安全。
第四,国防历史告诉我们,国际合作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合作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
历史上的一些国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安全威胁,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最后,国防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国家安全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每个公民都应该为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上的一些国家能够战胜外敌,保卫国家的安全,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奋斗和牺牲。
因此,我们要树立国家意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到国家安全建设中来。
综上所述,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我们要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全面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树立国家意识,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400字

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
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孙子则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是强兵之本,强兵之急。
这一观点抓住了国防强大的根本所在。
我国古代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王朝,无不强调富国强兵。
秦以后的汉、唐、明、清各代前期国防的强盛,都是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结果;与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由于经济的衰落导致政治腐败和国防孱弱所至。
无数历史史实证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良好的政治是固国强兵的根本。
综上所述,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是: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我们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防实力,同时保持政治稳定和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防历史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
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
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服务于国家利益。
丘吉尔有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翻开中华名族悠悠的历史长卷,我的国防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古代社会开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出现了国家。
从此,作为抵御外来侵犯和征伐别国的武备——国防的雏形便函产生了。
随后的几千年征战中,为保家卫国,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候国之间连年征战,使国防观念迅速得到强化,虽然当时的诸子百家在政治和哲学主张方面各放异彩,诸如“义战却不非战”、“非攻兼爱却不非诛”“富国强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对武备和国防的重视,而且国防思想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全面奠定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这个时期已经基本成熟。
历史进入秦、汉、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国防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间开始全面整理兵书,初步形成古代军事学术体系。
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整理,战略思想趋于成熟,战略防御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
宋朝至清朝前期,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没落时期,但军事上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因此,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上也有相当的发展,大量军事著作面世,军事思想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总体上来说,夏朝至前清,古代国防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较为完整的古代国防理论体系。
比如“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的国防思想指导;“富国强民”、“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淡去昨日中华名族驰骋天下的辉煌,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
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厚重国门,对中华民族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大举入侵,使得昔日清军大举入关,问鼎中原,拥有“康乾盛世”名誉的大清王朝一蹶不振,江河日下,有国无防,内乱丛生,外患不息。
当时的清朝的武备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
大清王朝先后设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兵部和军机处,作为高层军事决策和领率机构。
鸦片战争后,开始实施“洋务新政”,企图通过改革军制来强军安国,撤消原有的兵部,成立陆军部。
在武装力量体制方面,清军入关之前,军队是八旗兵;入关后为弥补兵力的不足,将投降的明军和新招募的汉人单独编组,成立了绿营;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编练新军。
在兵役制度方面,八旗兵实行的是兵民合一的民军制。
清朝初期重视边海防建设。
在同国内割据势力的斗争中,制止了分裂,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与外部侵略势力的斗争中,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从道光年间开始,政治日益腐败,边海防逐渐废弃。
海防要塞火炮年久失修,技术性能落后,炮弹威力很小,而且射程相当近。
西方殖民主义者乘虚而入,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
从此我中华民族的国防史上添上了屈辱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历史为我们记录下这一部部的屈辱史:《中英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瑗珲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中华民族美丽富饶的国土被蹂躏得支离破碎。
岁月流淌,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但由于革命的不彻底,帝国主义通过扶植各派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依然在华夏大地上横行无忌。
直至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新阶段。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把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斗争推向新的阶段,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自觉的姿态登上
了历史舞台。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密谋已久的对华侵略战争,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当时的国民党派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一味奉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大片国土迅速沦陷。
随后日本发动“芦沟桥事变”,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肩负起救民族于危难的神圣使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抗击外敌侵略的完全胜利,也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有国无防的屈辱历史。
步入新中国,我们对国防也有的新的认识与定义,即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现代国防以军事力量为核心,还包括有关的非军事力量;它重视国家的战争潜力,特别是战时的动员效率;它还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田力的竞争。
现代军队是知识和科技密集的武装集团,强调质量建军胜过“人海战术”。
和平时期国防的作用是威慑,要求不战而胜;战时国防的责任是实战,目标是胜利。
现今世界主要的国防类型分为:扩张型,联盟型,中立型,以及我国所属的积极防御自卫型,这四种类型。
而在国际形势日渐缓和的今天,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横行。
居安思危,我国既要加速发展,也要确保安全。
“国富”“兵强”是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两大支柱。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分析,以及根据国防建设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一、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二、以经济建设为依托。
三、实现国防现代化。
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五、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经济的强盛,才有强大的国防,只有政治的昌明,才有巩固的国防,只有民族的团结统一,才有坚强的国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然而成长于和平年代的大学生们国防意识的现状:国防观念淡薄,忧患意识缺失,国际形势漠不关心,保家卫国于己无关等,这些想法和做法都不利于整个国家的国防安全建设。
究竟怎样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使之能够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一)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学校的国防教育首当其冲。
主要着手于形式的组织和内容的引导两个环节:1、从形式上组织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磨练基本军事技能。
2、从教学内容上注重培养大学生树立忧患意识。
(二)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社会责无旁贷。
1、全社会努力营造爱国主义氛围,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操。
2、全社会正确引导尚武精神,培养大学生意志和智慧并重。
比之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能够自觉提升自我的国防意识,明确个人的历史使命,努力履行大学生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善于主动学习国防知识,了解世界各国国防动态,勤于思考与别国的差距,自觉接受军事训练,遵守国家法律的基本要求。
平时尽量能学习军事知识和技能,想办法克服遇到的困难,磨练坚强的意志,培养艰苦奋斗、忠于职守等优良品质。
国防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来侵犯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综合,身为中华名族的子民我们为捍卫我们伟大祖国母亲的安定与繁荣,我们义不容辞,定当我其贡献我们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