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类型
常见高温作业与化学毒物的基本类型与危害

常见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与危害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高温强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三个基本类型。
(一)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1.高温强辐射作业高温强辐射作业场所具有各种不同的热源,如:冶炼炉、加热炉、窑炉、锅炉、被加热的物体(铁水、钢水、钢锭)等,能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散热,使周围物体和空气温度升高;周围物体被加热后,又可成为二次热辐射源,且由于热辐射面扩大,使气温更高。
在这类作业环境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热,即对流热(被加热了的空气)和辐射热(热源及二次热源)。
对流热只作用于人的体表,但通过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
辐射热除作用于人的体表外,还作用于深部组织,因而加热作用更快更强。
这类作业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多较低,形成千热环境。
人在此环境下劳动时会大量出汗,如通风不良,则汗液难以蒸发,就可能因蒸发散热困难而发生蓄热和过热。
2.高温高湿作业高温高湿作业特点是气温、湿度均高,而辐射强度不大。
高湿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工艺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
人在此环境下劳动,即使气温不高,但由于蒸发散热困难,虽大量出汗也不能发挥有效的散热作用,易导致体内热蓄积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发生中暑。
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露天作业时同时受太阳辐射、地表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
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持续时间较长,且头颅常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此时如劳动强度过大,则人体极易因过度蓄热而中暑。
此外,夏天在田间作业时,因高大密植的农作物遮挡气流,常因无风而感到闷热不适,如不采取防暑措施,也易发生中暑。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GBZ 2.2-2007)的规定,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见《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二)常见的高温作业高温是影响范围很广的一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在许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有接触机会,常见的产生高温危害作业有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轧钢作业,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作业,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作业,火力发电厂和轮船上的锅炉作业等高温强辐射作业;纺织、造纸工业的印染、缫丝、造纸等高温高湿作业以及农业、建筑、搬运等行业的夏季露天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的三种类型是

高温作业的三种类型是高温作业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它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高温环境下的作业不仅会增加工作者的身体负担,还可能导致中暑、热衰竭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高温作业,必须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和评估。
根据我的研究和经验,我将高温作业分为以下三种类型:高温室内作业、高温户外作业和高温特殊作业。
下面将对每种类型进行详细介绍。
一、高温室内作业高温室内作业是指工作环境的温度在28℃以上,湿度较高,且缺乏有效的通风系统的场所。
这类作业环境常见于一些工厂、车间、炉房等地方。
在高温室内作业中,工作者容易出现体温升高、脱水、疲劳等情况。
常见的高温室内作业包括冶金熔炼、电焊切割等。
为了保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高温室内作业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通风系统的建设,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温度和湿度的积聚。
其次是提供充足的饮水,及时补充身体所失去的水分。
此外,在高温室内作业期间,工作者还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控制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从而减轻身体负担。
二、高温户外作业高温户外作业是指工作环境的温度在28℃以上,湿度较高,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场所。
这类作业环境常见于建筑工地、农田、采矿场等地方。
高温户外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日晒和蒸发引起的体温过高,工作者容易发生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
常见的高温户外作业包括农民、建筑工人、交通警察等的工作。
为了保障高温户外作业的工作者的健康安全,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是提供适当的工作服装和防暑用具,如遮阳帽、防晒霜、太阳镜等,有效阻挡太阳辐射的直接照射。
其次是做好饮食和水分的供应,确保工作者有足够的能量和水分。
此外,高温户外作业需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定期进行体温监测和身体状况的评估。
三、高温特殊作业高温特殊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特殊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技术难度。
这类作业环境一般不适宜普通工作者进入,要求具备专业技能和特殊训练。
高温作业都有哪些相关的类型

高温作业都有哪些相关的类型近几年,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导致我国出现了高温天气,因此,在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高温作业的工作人员,但是,高温作用的类型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温作业的类型,希望能帮到你们。
高温作业的类型一、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其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环境,这类作业场所都有强烈的辐射热源,室内外气温差可达10℃以上,以对流热和辐射热作用于人体。
二、高温高湿作业:这类作业环境的气象特点是气温、气湿高,而热辐射较弱。
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
三、夏季露天作业: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接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辐射热。
不发放高温补贴的处罚方式目前,发放高温津贴执行的是2012年修订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作为部门规章,其在效力上受到极大的限制。
这就需要将之上升到更高的法律层面,比如可以考虑将高温津贴等高温劳动保护措施列入《劳动法》,将相关权利义务法律化。
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责令用人单位按时足额发放,逾期不改的,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由此形成的违法成本也严重偏低。
只有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不断提高违法的风险和代价,才能让资方惧于后果而不能越雷池半步。
此外,《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赋予了人力资源和劳动监察部门以处罚权,但对安监部门、工会组织的具体职责、如何履职、不履职又该如何问责,却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导致纠错机制未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发挥,产生了“不知有津贴”的强烈反差。
高温的其他补贴福利1.达37℃以上,下午暂停工日最高气温达到39℃以上,当日应当停止户外露天工作;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至39℃以下(不含39℃),全天户外露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12时至16时应当暂停户外露天工作;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至37℃以下(不含37℃),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户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高温作业类型

高温作业类型
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气温或高温高湿或强热辐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1)高温、程辐射作业这些生产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
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搪瓷、玻璃、砖瓦等工业的窑炉车间;火力发电厂和锅炉房等。
(2)高温、高湿作业这种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气湿高,而辐射强度不大。
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汽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
如印染、巢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高达90%以上。
潮湿的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会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
(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在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中,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接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辐射线。
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较低,但其作业的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形成高温、热辐射的作业环境。
高温作业的主要类型有

高温作业的主要类型有高温作业的主要类型有:1. 高温冶炼作业:高温冶炼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金属冶炼和炼化过程。
这种作业通常需要在高温炉膛内进行,如铁矿石的高温还原、有色金属的高温精炼等。
高温冶炼作业对工人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在高温条件下,作业环境往往极度炎热,空气干燥,炉火辐射强烈。
同时,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高温金属溅射、高温蒸汽喷射等安全隐患。
2. 高温焊接作业:高温焊接作业是指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焊接工艺,如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等。
在高温焊接作业过程中,工人需要操作高温的电弧或明火,并进行焊接金属的熔化、固化等工艺步骤。
这种作业要求工人具备一定的焊接技能和知识,同时也需要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避免高温焊接引起的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
3. 高温蒸汽作业:高温蒸汽作业是指在高温高压蒸汽环境下进行的工作,如蒸汽锅炉的操作与维护、蒸汽发电厂的运行与检修等。
在高温蒸汽作业中,工人需要与高温高压的蒸汽接触,需要使用特殊的防护装备,如防热服、防热手套、护目镜等。
同时,工人还需要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和知识,以确保高温蒸汽设备的安全运行。
4. 高温烘烤作业:高温烘烤作业是指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食品烘烤、陶瓷烧制、玻璃熔化等工作。
在高温烘烤作业中,工人需要与高温的烘烤炉或窑炉接触,这种作业要求工人具备一定的耐热能力和操作技巧。
同时,在高温烘烤作业中,工人还需要注意防止火灾的发生,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5. 高温工业生产作业:高温工业生产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各种工业制造和生产工作,如钢铁冶炼、化工生产、玻璃制造、陶瓷制作等。
这种作业涉及到多种高温设备和工艺,工人需要承受高温环境下的工作压力和体力负荷。
同时,高温工业生产作业还存在着高温火源、高温溶液、高温尘埃等安全风险,工人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保障自身安全。
总之,高温作业的主要类型包括高温冶炼作业、高温焊接作业、高温蒸汽作业、高温烘烤作业和高温工业生产作业。
高温作业

五、预防 1组织措施: 1)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格遵照国家有关高
温作业卫生标准搞好厂矿防暑降温工作。
2)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
3)休息室或休息凉棚应尽可能设置在远离热源
处,必须有足够的降温设施和饮料。
车间内工作地点夏季空气温度规定
当地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 工作地点与室外温差 (℃) (℃)
22及22以下 23-28 29-32 33及33以上 <10 <9-4 <3 <2
2技术措施 1)合理布置热源:
• A 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
时,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
• B 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 C 有利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
• D 使工作地点易于采用降温措施;
• F 成品和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或堆放在下风侧。
5.神经系统: 高温作业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肌 肉工作能力低下,机体产热量因肌肉活动减少 而下降,热负荷得以减轻。 但由于注意力、肌肉工作能力、动作的准
确性与协调性及反应速度降低,易发生工伤事
故。
6.泌尿系统:
高温作业时,大量水分经汗腺排出,肾血 流量和肾小球过滤率下降,经肾脏排出的尿液
大量减少,有时达85%-90%。如不及时补充
3.循环系统:
1)对心血管的影响:
血液重新分配,皮肤血管扩张,以便有效地 散热,以保证工作肌的活动。
内脏血管收缩,心肌收缩的频率和强度、每 博输出量都增加,pulse可达120-150次/分。 高温作业时大量出汗血液浓缩,故长期在高 温下劳动,循环系统经常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久而久之出现心脏代偿性肥大,也可转为病理 状态。
3.诊断分级 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 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
高温作业的主要类型有多选题

高温作业的主要类型有多选题高温作业的主要类型有多选题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各种工作活动。
由于高温环境具有较高的温度、湿度和蒸汽压等特点,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都存在一定的威胁。
因此,合理地选择高温作业的类型对于保障工作者的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温作业的主要类型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高温作业的主要类型1. 高温热处理作业:高温热处理作业是对金属和其他材料进行加热、熔化、固化等热处理工艺过程。
这种类型的作业通常在炉膛、熔炉和冶炼炉等高温设备中进行。
例如,金属的冶炼、铸造、热处理等工艺都属于高温热处理作业。
在进行这类作业时,应注意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问题,以及防火措施的合理设置。
2. 高温焊接作业:高温焊接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焊接、切割等工艺过程。
焊接作业通常在焊接工厂、船舶修理场、建筑工地等场所进行。
在进行这类作业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如防火服、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以保护工作者的人身安全。
3. 高温加工作业:高温加工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金属、玻璃、陶瓷等材料的加工、制造等工艺过程。
这种类型的作业通常在钢铁厂、玻璃厂、陶瓷工厂等场所进行。
在进行这类作业时,应注意防护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以避免工作者受到高温和喷溅物的伤害。
4. 高温检测作业:高温检测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设备、设施、管道等的检测、维护和修复工作。
这种类型的作业通常在化工厂、电力厂、石油化工等场所进行。
在进行这类作业时,应注意工作人员的体力和耐热性,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以保证作业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二、高温作业的注意事项1. 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在高温作业中,工作者应穿着防护服、防护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此外,还应注意选择具有防火、耐高温性能的材料,以降低火灾和热辐射的风险。
2. 定期进行体检:在高温作业前后,应定期进行体检,以确保身体的健康。
特别是对于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应加强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与高温工作有关的健康问题。
高温作业

一、什么叫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北京地区为30℃)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二、常见的高温作业有哪些(分类、分型)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分为三种类型(一)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1、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等车间2、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车间3、陶瓷、玻璃、建材工业的炉窑车间4、发电厂(热电站)、煤气厂的锅炉间等(二)高温高湿作业,如:1、纺织印染等工厂2、深井煤矿中(三)夏天露天作业,如:建筑工地、大型体育竞赛等。
三、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对生理功能的影响:1、体温的调节: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体温调节都有影响。
2、水盐代谢:高温作业时,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
3、循环系统:高温作业时,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
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4、消化系统: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5、神经内分泌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6、泌尿系统:由于大量水分经汗腺排出,如不及时补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
(二)中暑性疾病: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1、热射病:由于体内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
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典型症状为: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
2、热痉挛:是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所致。
临床表现特征为:明显的肌痉挛使有收缩痛,痉挛呈对称性,轻者不影响工作,重者痉挛甚剧,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作业类型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气温或高温高湿或强热
辐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1)高温、程辐射作业这些生产场所的
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
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
如冶金工业的炼焦、
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
造、热处理等车间;搪瓷、玻璃、砖瓦等工业
的窑炉车间;火力发电厂和锅炉房等。
(2)高温、高湿作业这种场所的气象特点
是气温、气湿高,而辐射强度不大。
主要是由
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汽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
如印染、巢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高达90%以上。
潮湿的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会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
(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在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中,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接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辐射线。
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较低,但其作业的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形成高温、热辐射的作业环境。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