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处理中的污泥膨胀问题.

合集下载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摘要针对工业废水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易出现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对丝状菌型污泥膨胀分析和总结出五种主要膨胀类型。

即:基质限制,溶解氧限制,营养物质缺乏型, 腐败废水或硫化物因素和高、低p H 冲击。

对负荷、溶解氧、水质和水量变化等因素对污泥膨胀中菌胶团和丝状菌生长的相互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给出了统一的污泥膨胀理论, 并对不同类型的污泥膨胀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关键词:活性污泥膨胀措施活性污泥法在处理城市污水及造纸、印染、化工等众多有机工业废水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活性污泥法在实际运行中始终伴随着一个棘手的问题—污泥膨胀。

其主要表现是:污泥结构松散, 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90 % ,SVI达到300以上);二次沉淀池难以固液分离,导致大量污泥流失, 出水浑浊; 回流污泥浓度低, 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产生, 直接影响着整个生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活性污泥膨胀分为二种, 一种是由于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过度增殖引起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另外一种是由于高亲水性粘性物质大量积累附着在污泥上, 导致其比重变轻, 引起的粘性膨胀, 属于非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研究表明90 %以上的污泥膨胀是由丝状菌的过度增殖引起的,Segzin 等人发现,污泥沉降性能与丝状菌的长度有很好的相关性,107 m/ g 的丝状菌长度是污泥膨胀与否的重要分界线。

1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1。

1 认识丝状菌丝状菌是一大类菌体相连而形成丝状的微生物的统称, 荷兰学者Eikelboom 将丝状菌分为29 个类型、7 个群, 并制成了活性污泥丝状微生物检索表。

不同的丝状菌对生长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 表1 列出了各种不同条件下优势丝状菌的类表2丝状茵与菌胶团细菌理化性质对比表【习-序号性质菌胶丝状菌1最大生鲜/ tax髙4 4J- 1低 3 0d' E2基质亲合力/ K f低64mg/l40mg/l3DO亲合力f K DO低0.0 027mg/l4内源代谢率岛高0 D12d- 1低0.OlOd' 15产率系如高 D.153g/g他0 139g/g6积累能力/宣高7耐讥娥能力及贮存能力髙非常低丝状菌的功能与其结构形态密切相关。

SBR运行中污泥膨胀的发生与控制

SBR运行中污泥膨胀的发生与控制
摘 要: 污泥 膨胀是 传统 活性 污泥 法运行 过程 中普遍 存 在 的 问题 , 引起 膨胀 的原 因 9% ̄A是 由丝状 茵的过 度 生长造 成 的。S R工 0 't X_ B 艺不 易发 生污泥膨 胀 , 并 不排 除其 发 生的 可 能性 。在 实 际操 作 中 , 对废 水 水质 、 但 应 运行 条 件和 丝 状 茵过度 生 长之 间 的关 系予 以重 视 , 分利 用工 艺优 势加 以调整 , 能解 决污 泥膨胀 的问题 。 充 就
处于竞争优势。 因此, 对于处理易生物降解和溶 解性有机废水的高负荷 S R系统, B 要确保其溶 解氧的充足供给,并考虑合理调整运行以降低
负荷 。 伴随污泥膨胀 的发生 , 出现了严重的泡沫 现象 。 当丝状菌 的生长受到抑制 , 污泥膨 张得到 控制时 , 泡沫现象也会随之减弱。 泡沫表征的变 化为膨胀 的发生和控制也起到 了较好 的指示作 用。 B S R工艺不易发生污泥膨胀 , 但并不排除其 发生的可能性。 根据微生物 的生长特点 , 改善其 生 长环境 , 有效地控 制丝状 菌繁殖 , 利用 工 充分 艺优 势加 以调整 才能更好地防止污泥膨胀的发
胀 已得到有效控制 。 以后控制每天的排泥量 , 保 证 ML S 3 0m /左 右 ,系统 一直 运行 稳 S 在 00 g L 定 , 胀再也没有生 。四个月月后 , 膨 来水水质 、 水 量逐渐正常 ,又恢复 了三池运行及 原来的运行 参数。 针对情况变化 , 始终着重于通过污泥负荷 的控制来 调整工艺 , 了系统稳定运行 。 确保 3污泥膨胀及控制机理 生。 和菌胶团细菌相 比 , 丝状菌具有 比 面积 表 参 考 文 献 大和在低底物浓度时竞争生长优势 明显的特性 【 大鹏, 1 例 曾光明, 王薇, 邹亮, 王永福s R处理 B

活性污泥上浮和沉淀池中污泥膨胀成因及检测与控制(DOC)

活性污泥上浮和沉淀池中污泥膨胀成因及检测与控制(DOC)

生化系统活性污泥上浮和沉淀池中污泥膨胀成因及检测与控制引言:在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运行过程中,有多种原因可引起生化体统(曝气池)中污泥活性受到抑制,导致生化系统中污泥上浮和沉淀池中污泥膨胀,从而使有机物的去除率下降。

污泥膨胀、上浮的问题是活性污泥自产生以来一直伴随并常常发生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其主要特征是:污泥结构松散,质量变轻,体积膨大,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90%,SVI达到400以上;大量污泥流失,出水浑浊;二次沉淀池难以固液分离,回流污泥浓度低,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的产生,无法维持生化处理的正常工作。

污泥膨胀、上浮是生化处理系统较为严重的异常现象之一,它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并危害整个生化系统的运作。

生化池(曝气池)中污泥活性一旦受到抑制,就会导致微生物性质和类群的改变、有机底物的去除率下降。

有些微生物(如丝状菌)的过量增长会形成泡沫或浮渣,运行时机械应力、挟裹气泡等均会使活性污泥的比重降低而上浮飘走,流入二沉池会引起二沉池污泥膨胀,不仅增加了出水中的悬浮固体量,而且会大大降低生物反应系统(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活性和数量。

污泥膨胀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在欧洲近50%的城市污水厂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污泥膨胀发生,在我国的发生率也非常高。

基本上目前各种类型的活性污泥工艺都会发生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不但发生率高,发生普遍,而且一旦发生难以控制,通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

针对污泥膨胀、污泥上浮及生化系统中污泥活性受抑制,各方面的理论很多,但并不完全一致。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对导致活性污泥活性抑制与膨胀、上浮的原因、检测方法和控制技术进行了讨论,整理出几种较为成熟且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并归纳如下。

1 引起活性污泥上浮的主要因素1.1 进水水质1.1.1 过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和油脂类化合物这类物质可以影响细胞质膜的稳定性和通透性,使细胞的某些必要成分流失而导致微生物生长停滞和死亡。

当曝气池进水中含有大量这类物质时,会产生大量泡沫(气泡),这些气泡很容易附聚在菌胶团上,使活性污泥的比重降低而上浮。

(整理)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

(整理)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在运行中,有时会出现异常情况,使污泥随二沉池出水流失,处理效果降低。

下面介绍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几种主要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

1、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

当污泥变质时,污泥就不易沉降,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澄清液减少,这种现象叫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主要是大量丝状菌(特别是球衣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污泥松散、密度降低所致。

其次,真菌的繁殖也会引起污泥膨胀,也有由于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的主体是菌胶团。

与菌胶团比较,丝状菌和真菌生长时需较多的碳素,对氮、磷的要求则较低。

它们对氧的要求也和菌胶团不同,菌胶团要求较多的氧(至少0.5mg/L)才能很好地生长,而真菌和丝菌(如球衣球)在低于0.1mg/L的微氧环境中,才能较好地生长。

所以在供氧不足时,菌胶团将减少,丝状菌、真菌则大量繁殖。

对于毒物的抵抗力,丝状细菌和菌胶团也有差别,如对氯的抵抗力,丝状菌不及菌胶团。

菌胶团生长适宜的pH值范围在6-8,而真菌则在pH值等于4.5-6.5之间生长良好,所以pH值稍低时,菌胶团生长受到抑制,而真菌的数量则可能大大增加。

根据上海城市污水厂经验,水温也是影响污泥膨胀的重要因素。

丝状菌在高温季节(水温在25摄氏度以上)宜于生长繁殖,可引起污泥膨胀。

因此,污水中如碳水化合物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氮、磷等养料,水温高或pH值较低情况下,均易引起污泥膨胀。

此外,超负荷、污泥龄过长或有机物浓度梯度小等,也会引起污泥膨胀。

排泥不畅则引起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由此可见,为防止污泥膨胀后,解决的办法可针对引起膨胀的原因采取措施。

如缺氧、水温高等加大曝气量,或降低水温,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值,使需氧量减少等;如污泥负荷率过高,可适当提高MLSS值,以调整负荷,必要时还要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如缺氮、磷等养料,可投加硝化污泥或氮、磷等成分;如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等调节pH;若污泥大量流失,可投加5-10mg/L氯化铁,促进凝聚,剌激菌胶团生长,也可投加漂白粉或液氯(按干污泥的0。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摘要】氧化沟活性污泥处理法是污水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项工艺,具有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可靠,管理简便等特点,但该法污泥膨胀问题一直是运行中困扰人们的难题之一。

本文介绍了氧化沟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厂污泥膨胀现象,分析了具体的原因,并提出了污泥膨胀解决对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其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关键词】污泥膨胀;进水水质;污泥负荷;临时措施氧化沟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一种变形,具有出水水质好、工艺安全可靠等特点,因此,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氧化沟活性污泥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污泥膨胀就是运行中经常发生的一个问题。

其危害就是污泥沉降性能差,终沉池出水悬浮物浓度升高,使活性污泥大量流失、曝气池内污泥浓度下降、处理能力受损,最终影响出水水质,使其无法达标排放。

因此,有必要对污泥膨胀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便于更好地将此工艺应用于污水处理中。

1.污泥膨胀成因分析活性污泥中的细菌主要有菌胶团及丝状细菌,它们构成了活性污泥的骨架.微型动物附着生长于其中或浮游于其间。

细菌、微型动物、其他微生物以及污水中悬浮物等到混杂在一起形成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的能力的絮状体活性污泥,当活性污泥中丝状真菌过度度繁殖时,出现了污泥膨胀。

它是污泥膨胀中最主要类型。

而另一种种情况是,在污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取了大量营养物质,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慢,积蓄起大量高黏性的多糖类物质,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SVI值升高,形成污泥膨胀。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由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有:水质方面和运行方面。

1.1水质方面原因水质组分的改变,水质腐化、营养盐缺乏、重金属等有毒物流入等都会引起污泥膨胀。

参与活性污泥处理的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其周围环境的污水中吸取其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氨氮、无机盐类及某些生长素等,所处理的污水中必须含有充足的这些物质。

污泥膨胀现象的原因和控制措施

污泥膨胀现象的原因和控制措施

污泥膨胀现象的原因和控制措施活性污泥法中的关键是活性污泥, 其沉降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出水水质。

一、什么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法自1914年由E.Arden 和W.T.Lokett在英国曼彻斯特开创以来, 广泛被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

所谓活性污泥, 就是由细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很强吸附分解有机物能力的絮状体颗粒, 这种絮状结构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使处理水与污泥分开, 最终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二、什么是“污泥膨胀”?发生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之一,其表观现象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结构与正常絮凝体相比要松散一些, 体积膨胀, 含水率上升, 不利于污泥底物对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吸收降解, 微生物大量消失, 并且影响后续构筑物的沉淀效果。

三、污泥膨胀的测定指标评价污泥沉降性能常用指标有下列几种:①污泥沉降比: 取活性污泥反应器中的混合液静置30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静30min 后, 一般可接近其最大密度, 反映沉淀池中活性污泥的浓缩情况,即SV30。

②污泥容积指数: 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 在经过了30min 静沉后, 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

可表示活性污泥中菌胶团结合水率的高低。

③污泥成层沉降速度: 混合液静置一段时间后, 形成清晰的泥水分界线, 此后进入成层沉淀阶段, 分界线将以匀速下降。

④丝状菌长度: 活性污泥单位体积内丝状菌的长度, 该量用来表示丝状菌含量。

四、污泥膨胀的诱因目前, 对污泥膨胀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工艺运行的角度来研究。

比如: 调整污水的pH 值、溶解氧、泥龄等; 另一方面是对引起污泥膨胀的微生物进行研究。

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 活性污泥膨胀的发生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进水水质(1) 进水中氮和磷营养物质缺乏: 当进水中氮和磷含量不足时,会使低营养型微生物如: 贝氏硫细菌、浮游分枝球衣菌等丝状菌过量繁殖, 出现丝状菌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和控制方法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和控制方法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和控制方法发表时间:2017-11-15T14:28:29.8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3期作者:付杰[导读]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是绝大多数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中经常出现的严重问题。

巴斯夫上海涂料有限公司上海 201108摘要: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是绝大多数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中经常出现的严重问题。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导致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主要原因是进入曝气系统的污水水质(如含有大量溶解性易降解碳水化合物或硫化物等)促使丝状菌过度繁殖引起。

而溶解氧浓度、污泥负荷率、水温等都是供丝状菌生长的环境条件,预防及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有效方法就是通过调整工艺,采用有效方法改变进入曝气系统的污水水质,进而预防与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方法如:1,采取预曝气措施。

2,加大曝气强度,提高系统溶解氧浓度。

3,补充N、P等营养元素。

4,增加调节池停留时间,减少进水水质波动。

5,调节pH和水温。

6,及时将沉淀池的污泥排出或回流,避免发生厌氧现象。

7,减小或取消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初沉池。

8,在曝气系统中部分设置或在系统的前端设置填料。

关键词:活性污泥;丝状膨胀;进水水质;丝状菌活性污泥法是污水生物处理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绝大多数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水处理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现象。

发生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现象时,污泥体积指数(SVI)一般在200mL/g以上,致使活性污泥体积增大,结构松散不密实,沉降性能恶化,活性污泥大量漂浮在二沉池的表面无法正常沉淀,造成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困难,BOD去除率大幅下降,出水悬浮物、氨氮和COD等超标,严重时可导致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瘫痪。

本研究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几种简单且较为有效的防止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方法。

1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学者在分析发生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主要原因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通过对发生丝状膨胀的活性污泥的生理及生态特征的研究,试图寻找丝状膨胀的原因。

生活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研究及对策

生活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研究及对策

生活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研究及对策【摘要】活性污泥处理法是污水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项工艺,但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问题一直是运行中困扰人们的难题之一。

本文介绍了某活性污泥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膨胀现象,经分析认为冲击负荷是造成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其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关键词】活性污泥;污泥膨胀;负荷;对策1.引言活性污泥处理法具有出水水质好、工艺安全可靠等特点,因此,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活性污泥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污泥膨胀就是活性污泥法在运行中经常发生的一个问题。

其危害就是使活性污泥大量流失、曝气池内污泥浓度下降、处理能力受损,最终影响出水水质,使其无法达标排放。

因此,有必要对污泥膨胀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障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2.工程概况某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为40000m3/d,采用德国提高的biolak生化处理技术,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图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该污水处理采用悬浮链移动曝气,工艺参数为:进水:温度15~35e,bod5≤220mg/l;codcr≤380mg/l;ss≤220mg/l;nh3-n≤40mg/l总p≤4;ph值为6~9。

出水:bod5≤30mg/l;codcr≤100mg/l;ss≤30mg/l;nh3-n≤40mg/l;总p≤4;ph6~9。

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二级标准。

3.污泥膨胀类型的判断活性污泥膨胀有两种类型:丝状菌大量繁殖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由于菌胶团细菌大量累积高粘性物质或细菌过量增殖引起的非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发生后,曝气池污泥的沉降比由30%左右上升至90%以上;svi值由正常的100~150上升至300~500。

表1是该污水处理厂2008年6月发生污泥膨胀后sv、svi的变化情况。

表1污泥膨胀后sv、svi的测定 g/l6月16日开始通过剩余污泥泵大量向外排泥,污泥浓度降低,但30min沉降比仍然继续升高,并且膨胀污泥静止沉淀时看不到絮体,整个活性污泥成层下沉,浓缩效果极差,对发生的膨胀污泥作镜检观察,发现污泥中的丝状菌数量异常增多,丝状菌间的架桥作用干扰絮体间的接近,妨碍了絮体的沉淀和压实,使得絮体极为松散,密闭性变差,有较多的滴虫,侧跳虫、豆形虫等散落其中,规则的菌胶团数量大大减少,所以断定是丝状菌污泥膨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溶解氧 调整剩余污泥排放量和回流量 调整进水量 调整污泥负荷率
投加药剂 (Bulhibitor )
6、污泥膨胀研究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活性污泥法主要是依靠多种微生物群体的生物 化学反应,来实现污水处理的目的。影响该工艺正 常运行的因素有污水水质、工艺运行情况和外界环 境条件因素。上述任何一种因素不能满足正常要求 时都有可能引起污泥膨胀的发生。随着近几年,工 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污水的水 质与水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污水处理厂发生污泥 膨胀的次数更加频繁、影响因素也更加复杂。目前 国内外有关污泥膨胀的研究重点有以下变化:
污水成分的控制 。
保持曝气池内有足够的溶解氧。 在曝气池前部设置高负荷接触区。 采用设置污泥再生池,在曝气池内增加填料、
强化曝气、射流曝气等方法以控制高负荷条 件下污泥膨胀。
5.2
发生污泥膨胀时采取的措施
当污泥膨胀现象发生时,我们要根据具体的状况采取有效 的措施,但是在现实的操作中,一般很难较快的发现污泥膨胀 的原因,所以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于去除营养物质的污水处理厂污泥膨胀的
研究与控制问题是一个发展方向。
对于非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形成机理、控制措
施及动力学模型等问题。
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验
数据的基础上,可建立有关污泥膨胀控制措 施的专家系统。
环境调控控制法即选择器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研究。
高效、便捷污泥膨胀抑制剂的研究发展。
谢谢大家
沉降性能差,区域沉降速度小。 污泥松散,不密实,污泥指数(SVI)较大。 由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中,丝状菌总长度
大于104m/g。
类型
3、污泥膨胀

引起污泥膨胀的细菌主要有两种,在发生污 泥膨胀的过程中,有90%以上均是由丝状菌引起, 只有不到10%的是由非丝状菌引起的,因此在本 论文中我们将着重介绍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 通常状况下,污泥微生物系统处于一个稳定的状 态,当丝状菌的生长过量时就会引起污泥膨胀的 现象。
图1 溶解氧的浓度对沉降性能的影响
理论 5、污泥膨胀
事实上活性污泥中均含有丝状菌,在运 转正常的状况下,丝状菌有利于活性污泥絮 状体的稳定,只有在过量繁殖的条件下,才 会引起污泥膨胀的现象,我们在保证城市污 水不缺乏N,P以及其它营养物质的基础上, 可以提出以下简化的Monod方程:
其中 指增值速率 指最大增值速率, 率 丝状菌(A)
胶团菌(B)
底物浓度S
图2 不同底物浓度下两种微生物的竞争状况示意图
控制方法
5、污泥膨胀
对于污泥膨胀的控制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投加某种物质来增加污泥的比重或杀灭丝状 菌。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点,改善微生物的生长
环境来控制丝状菌的繁殖 。
5.1
改善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诱因
4、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 可以分为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进水水质
反应器环境
(1)进水水质的影响
原水中营养物质含量不足。
原水中碳水化合物及可溶性物质的含量较高。 硫化物的含量高。 进水波动。
(2)反应器环境的影响
温度。
溶解氧。 PH值。 BOD-污泥负荷。
浅谈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过程中 的污泥膨胀
1、概述

活性污泥法是污水处理中常见的一种方法, 在其运转的过程中,污泥膨胀的现象时有发 生。污泥膨胀的发生具有普遍性,至今为止, 人类对于污泥膨胀的研究仍处于不断的研究 当中。

2、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是指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 过程中,由于种种的原因所引起的污泥微生 物结构的破坏,从而导致污泥的结构松散, 体积膨胀,进而影响到污水后续处理过程的 现象。发生污泥膨胀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 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