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摘要针对工业废水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易出现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对丝状菌型污泥膨胀分析和总结出五种主要膨胀类型。

即:基质限制,溶解氧限制,营养物质缺乏型, 腐败废水或硫化物因素和高、低p H 冲击。

对负荷、溶解氧、水质和水量变化等因素对污泥膨胀中菌胶团和丝状菌生长的相互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给出了统一的污泥膨胀理论, 并对不同类型的污泥膨胀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关键词:活性污泥膨胀措施活性污泥法在处理城市污水及造纸、印染、化工等众多有机工业废水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活性污泥法在实际运行中始终伴随着一个棘手的问题—污泥膨胀。

其主要表现是:污泥结构松散, 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90 % ,SVI达到300以上);二次沉淀池难以固液分离,导致大量污泥流失, 出水浑浊; 回流污泥浓度低, 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产生, 直接影响着整个生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活性污泥膨胀分为二种, 一种是由于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过度增殖引起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另外一种是由于高亲水性粘性物质大量积累附着在污泥上, 导致其比重变轻, 引起的粘性膨胀, 属于非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研究表明90 %以上的污泥膨胀是由丝状菌的过度增殖引起的,Segzin 等人发现,污泥沉降性能与丝状菌的长度有很好的相关性,107 m/ g 的丝状菌长度是污泥膨胀与否的重要分界线。

1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1。

1 认识丝状菌丝状菌是一大类菌体相连而形成丝状的微生物的统称, 荷兰学者Eikelboom 将丝状菌分为29 个类型、7 个群, 并制成了活性污泥丝状微生物检索表。

不同的丝状菌对生长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 表1 列出了各种不同条件下优势丝状菌的类表2丝状茵与菌胶团细菌理化性质对比表【习-序号性质菌胶丝状菌1最大生鲜/ tax髙4 4J- 1低 3 0d' E2基质亲合力/ K f低64mg/l40mg/l3DO亲合力f K DO低0.0 027mg/l4内源代谢率岛高0 D12d- 1低0.OlOd' 15产率系如高 D.153g/g他0 139g/g6积累能力/宣高7耐讥娥能力及贮存能力髙非常低丝状菌的功能与其结构形态密切相关。

污水生化处理中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措施的分析

污水生化处理中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措施的分析

污水生化处理中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措施的分析2.3污泥负荷大多数人们认为低负荷容易造成污泥膨胀。

因为在低负荷情况下,菌胶团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受到限制,而丝状菌比菌胶团细菌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在低负荷下具有更强的捕食能力。

但也有人认为只有污泥负荷在某个范围内才不易引起污泥膨胀现象。

PiPeS通过对多个污水处理厂调查研究,发现污泥负荷在0.25~0.45kg(B0D5)Ag(MISS)∙d范围内才不易引发污泥膨胀,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国都可能导致污泥膨胀。

2.4溶解氧值溶解氧值(DO)也是导致污泥膨胀的因素。

大多数认为溶解氧浓度低时由于丝状菌比菌胶团细菌有更高的溶解氧亲合力和忍耐力,因此在低氧条件下丝状菌比菌胶团细菌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在溶解氧浓度低的情况下易造成污泥膨胀。

2.5PH值菌胶团的适宜PH值范围是6.5—8.5,当PH值低于6.0时,其生长受到抑制,而在该PH范围内有利于真菌的繁殖,当降低到4.5时真菌则完全占据优势,菌胶团原生动物消失,污泥絮体遭到破坏,最终导致污泥膨胀现象。

2.6早期消化污水在进入污水处理厂之前在城市污水管道或在预处理区停留时间过长,能够发生系列反应,生成硫化物等,而当污水中硫化物含量较高时易引起多种等硫丝菌的过度繁殖,最终导致污泥膨胀。

3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3.1应急措施适用于临时应急,主要方法是投加药物增强污泥沉降性能或是直接杀死丝状菌。

投加铁盐铝盐等混凝剂可以直接提高污泥的压密性保证沉淀出水。

另外,投加一些化学药剂,如氯气,加在回流污泥中也可以到达消除污泥膨胀现象。

投加过氧化氢和臭氧也可以起到破坏丝状菌的效果。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能较快降低SVl值,但这些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丝状菌的繁殖,一旦结束加药,污泥膨胀现象可以又会卷土重来。

而且投药有可能破坏生化系统的微生物生长环境,导致处理效果降低,所以,这种方法只能做为临时应急时用。

3.2改善生化环境污水厂发生污泥膨胀的时候,一般无法从工艺流程、池型和曝气方式的改变来解决,只能在正在运行的流程根底上通过改变生化池内的微生物生长环境来抑制或消除丝状菌的过度繁殖。

污水处理中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污水处理中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污水处理中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常见的一种异常现象,是指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恶化,随二沉池出水流失。

发生污泥膨胀时,活性污泥SVI值(1g干污泥所占体积,mL/g)超过150时,预示着活性污泥即将或已经为膨胀状态,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污泥膨胀可以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两大类。

前者是因为污泥中丝状菌过度繁殖,后者是因为菌胶团的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

两类污泥膨胀的各自成因分析正常环境下,菌胶团的生长率远大于丝状菌,不会出现丝状菌过度繁殖的情况,但出现下列情况时,会引起丝状菌膨胀:01 进水有机物太少,导致微生物食料不足;02 进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不足;03 pH偏低;04 曝气池溶解氧含量太低;05 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06 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因“腐化”产生较多的H₂S(超过2mg/L)时,导致丝状硫黄菌过度繁殖;07 丝状菌大量繁殖适宜温度为25~30℃,故而夏季容易发生丝状膨胀。

而非丝状菌膨胀本质是由于菌胶团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原因有以下两条:01 进水含有大量溶解性有机物,但缺乏足够的氮、磷等营养物,此时菌胶团表现为“吃坏了”,分泌大量多聚糖类代谢物(含大量亲水羟基,使活性污泥呈凝胶状,表现为黏性膨胀02 进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菌落中毒,不能分泌足够的粘性物质,无法形成絮体,不能在二沉池分离或者浓缩,此时活性污泥表现为离散型膨胀。

曝气池污泥膨胀的解决办法解决办法分为三类:临时控制、工艺运行控制、永久性控制。

临时控制法该法主要用于临时原因(水量与水质波动等)造成的污泥膨胀,分为絮凝剂法和杀菌剂法。

絮凝剂法用于非丝状菌引起的膨胀,药剂投加量折合Al₂O₃为10mg/L左右。

杀菌剂法用于丝状菌引起的膨胀,常用的杀菌剂有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漂白粉,加氯量为污泥干固体重的0.3%~0.6%,加药时要观察生物相并测定SVI 值,当SVI值在最大允许范围内时,应停止加药。

高负荷造成污泥膨胀机理、原因与控制方法

高负荷造成污泥膨胀机理、原因与控制方法

高负荷造成污泥膨胀机理、原因与控制方法1、高负荷污泥膨胀机理对于运行条件对膨胀的影响,人们的认识很不一致。

在实际生产的报道中负荷低会引起膨胀,负荷高也会引起膨胀;低溶解氧会引起膨胀,高溶解氧也会引起膨胀;完全混合曝气池会发生膨胀,推流式曝气池也会发生膨胀;低C∶N 比(或C∶P比)引起膨胀,高C∶N比(或C∶P 比)也会引起膨胀等等。

由于很多因素会造成污泥膨胀,对膨胀的报道众说纷纭,使得人们对于污泥膨胀问题望而生畏。

污泥膨胀问题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相对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引起污泥膨胀的丝状菌达30多种,所以实际活性污泥膨胀问题异常复杂。

高负荷膨胀也叫非丝状菌膨胀,因为不是丝状菌过量繁殖导致的膨胀,但是膨胀表现却和丝状菌膨胀的情形差不多,都具有沉淀性能严重下降,二沉池跑泥严重,SV最高可达90%。

具体说下两者的区别,非丝状菌膨胀是因为过高的碳源进入系统,在高基质下,细菌吸附的碳源代谢不了,并在细菌表面分泌出亲水性多糖,并部分进入系统,细菌处于对数期,这时候细菌具有最强的活性,导致菌胶团解体。

丝状菌膨胀是因为丝状菌的过渡繁殖,丝状菌伸出菌胶团,并与其相邻的丝状菌形成松散的絮团,导致絮团密度减少严重影响沉降性能。

其中最明显的表观区别是:丝状菌膨胀和非丝膨胀在曝气池区别是一个是浮泥,一个是泡沫!2、高负荷污泥膨胀的控制①、负荷和溶解氧的影响。

采用城市污水负荷为0.4kgBOD5/(kgMLSS·d)~0.8kgBOD5/(kgMLSS·d),溶解氧浓度1.0mg/L~2.0mg/L,污泥龄为20天的完全混合曝气池(截面积1.0m2,高3.0m)。

第一阶段由于丝状菌的过度增殖,SVI从280mL/g上升到800mL/g,污泥浓度下降至0.68g/L,二沉池中污泥不断流失。

一般认为在溶解氧为1.0mg/L~2.0mg/L条件下运行的曝气池不会发生污泥膨胀,而试验中溶解氧浓度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仍然发生了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的诱因及控制措施

污泥膨胀的诱因及控制措施
摘 要 分析 了 活性 污 泥 膨 账 的原 因 , 质 浓 度 、 养 物 、H 值 等 指 标 中 某 一 个 或 多 个 发 生 变 化 均可 导 致 活 性 基 营 p 污 泥 发 生 膨胀 . 此 . 采 取 一 定 措 施 对 它 进 行 预 防 或 消 除 。 据 可
关键 词 活 性 污 泥 污 泥 膨胀 控 制 措 施 丝 状 茵
前者 是活性 污泥 絮体 中 的丝状 菌 过度 繁殖 导致 的膨
胀 ; 者 系微 生 物本 身生 理 活动异 常 , 后 大量 积 累高粘 性多 糖类 物 质 , 泥 中结 合 水 异 常增 多 , 污 比重减 轻 ,
的吸收降解, 微生物大量消失 , 并且影响后续构筑物
的沉淀效 果 。
出水 水质 ,而污 泥膨胀 是该 方法 中发生 较普遍 且是
最 棘手的 问题之 一 。
污 泥所 占有 的容积 。可 表示 活性 污 泥 中菌胶 团结合
水率 的高低。 ③污泥成层沉降速度: 混合液静置一段
时 间后 , 成清 晰 的泥水 分 界线 , 形 此后 进 入成层 沉淀
阶段 , 分界 线将 以匀 速下 降 。④ 丝状 菌长度 : 活性 污 泥单 位体 积 内丝状 菌 的长度 ,该 量 用来 表示丝 状菌
me s rsw r a e op v n rei n t ld eb l ig au e eetk nt r e t l e o miaesu g ukn . Ke wo d a t ae ld e b lig c nrlme o s fa no sb cei y r s c v td su g ukn o t t d i me tu etr i o h l a
生物 。
发生 污 泥膨 胀 是活性 污泥处 理 系统在运 行过 程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是指在处理废水或污水时,污泥在一定条件下出现体积膨胀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经常发生,给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大困扰。

那么,污泥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污泥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污泥中有机物含量过高,导致微生物过度繁殖,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引起污泥膨胀;
2. 污泥中颗粒物质过多,使得污泥颗粒之间的结合力减弱,导致污泥膨胀;
3. 污泥中含有大量胶体物质,使得污泥颗粒之间的间隙增大,造成污泥膨胀;
4. 污泥中含有过多的水分,使得污泥颗粒之间的结合力减弱,导致污泥膨胀。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法来应对污泥膨胀问题:
1. 控制有机物含量,通过加强污泥处理过程中的厌氧消化和好
氧处理,降低有机物含量,减少微生物过度繁殖,从而减少气体产生,避免污泥膨胀;
2. 控制颗粒物质含量,采取合适的絮凝剂和絮凝剂投加量,加
强絮凝沉淀过程,减少污泥中颗粒物质的含量,提高污泥的结合力,避免污泥膨胀;
3. 控制胶体物质含量,采取适当的絮凝剂和絮凝剂投加量,加
强絮凝沉淀过程,减少污泥中胶体物质的含量,减小污泥颗粒之间
的间隙,避免污泥膨胀;
4. 控制水分含量,通过加强污泥脱水处理,减少污泥中的水分
含量,提高污泥的结合力,避免污泥膨胀。

总之,污泥膨胀是污水处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
找准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和解决污泥膨
胀问题,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有
所帮助。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水分含量高: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当水分含量超过一定程度时,污泥会发生膨胀。

2. 有机物分解产生气体:污泥中存在丰富的有机物,当这些有机物分解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导致污泥膨胀。

3. 微生物活动:污泥中的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产物,这些副产物会导致污泥膨胀。

针对污泥膨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1. 调整污泥的含水率:通过加热、蒸发、压榨等方法,将污泥中的多余水分去除,从而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减少膨胀的可能。

2. 加入稳定剂:选择适当的稳定剂,如氧化钙、氧化铁等,将其加入污泥中,可以促进有机物的稳定化,减少污泥的膨胀。

3. 控制微生物活动:通过调节污泥中的氧气供应、温度等条件,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降低膨胀的发生。

4. 采用浓缩处理:通过采用离心机、压滤机等设备对污泥进行浓缩处理,将污泥中的水分去除,减少膨胀的可能。

5. 选择合适的污泥处理方法:在选择污泥处理方法时,应综合
考虑污泥的特性和处理效果,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膨胀问题。

总之,针对污泥膨胀问题,需要综合分析污泥的特性及处理过程中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污泥膨胀现象的原因和控制措施

污泥膨胀现象的原因和控制措施

污泥膨胀现象的原因和控制措施活性污泥法中的关键是活性污泥, 其沉降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出水水质。

一、什么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法自1914年由E.Arden 和W.T.Lokett在英国曼彻斯特开创以来, 广泛被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

所谓活性污泥, 就是由细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很强吸附分解有机物能力的絮状体颗粒, 这种絮状结构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使处理水与污泥分开, 最终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二、什么是“污泥膨胀”?发生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之一,其表观现象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结构与正常絮凝体相比要松散一些, 体积膨胀, 含水率上升, 不利于污泥底物对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吸收降解, 微生物大量消失, 并且影响后续构筑物的沉淀效果。

三、污泥膨胀的测定指标评价污泥沉降性能常用指标有下列几种:①污泥沉降比: 取活性污泥反应器中的混合液静置30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静30min 后, 一般可接近其最大密度, 反映沉淀池中活性污泥的浓缩情况,即SV30。

②污泥容积指数: 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 在经过了30min 静沉后, 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

可表示活性污泥中菌胶团结合水率的高低。

③污泥成层沉降速度: 混合液静置一段时间后, 形成清晰的泥水分界线, 此后进入成层沉淀阶段, 分界线将以匀速下降。

④丝状菌长度: 活性污泥单位体积内丝状菌的长度, 该量用来表示丝状菌含量。

四、污泥膨胀的诱因目前, 对污泥膨胀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工艺运行的角度来研究。

比如: 调整污水的pH 值、溶解氧、泥龄等; 另一方面是对引起污泥膨胀的微生物进行研究。

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 活性污泥膨胀的发生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进水水质(1) 进水中氮和磷营养物质缺乏: 当进水中氮和磷含量不足时,会使低营养型微生物如: 贝氏硫细菌、浮游分枝球衣菌等丝状菌过量繁殖, 出现丝状菌污泥膨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
摘要: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费用低、效果明显,经处理后排出的水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不会危害人类健康,但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泥膨胀等难题,探讨其影响因素,控制污泥膨胀已成为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必需考虑在内的问题。

关键词: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活性污泥法已经成为世界上处理污水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污泥膨胀问题的出现使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方面变的困难,文章主要罗列污泥膨胀的分类,引起的主要原因及其控制的措施。

1 活性污泥膨胀分类
1.1 丝状菌型膨胀
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大量繁殖是造成污泥膨胀的原因。

过多的丝状菌繁殖,会阻碍污泥的骨干—菌胶团的生长,菌胶团被破坏,而过多的丝状菌会存在于污泥的表面,影响活性污泥的絮凝、沉降等性能,污泥的体积也随之膨胀,该现象称之为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1.2 非丝状菌型膨胀
通过显微镜观察,几乎观察不到丝状菌的存在,可是svi值很高,同时污泥很难沉降下来。

非丝状菌的膨胀是因为污泥的组成成分—细菌外面包裹着黏度很高的黏性物质,而这些黏性物质是由多种糖组成的多糖类物质,含有大量的羟基,外面能够吸附大量的水,使污泥呈现出凝胶状态,污泥的体积增大膨胀,该现象就称之为非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2 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
2.1 温度
污水的水温对污泥膨胀有不可小视的影响。

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酶在高温下失活,在低温下受抑制,机体的运转都是靠酶的活性来支撑的,细菌也不例外。

温度的高低会影响丝状菌的生长繁殖,一般而言,当污水的温度过低不会引起丝状菌膨胀。

但是当水温较低污泥负荷高时,容易引发非丝状菌膨胀,主要是因为负荷高时,细菌吸收的营养物质在低温下代谢速率低,因而大量的高黏度多糖物质被贮存起来,污泥表面附着水的量也逐渐增多,污泥体积增大,从而导致污泥膨胀。

2.2 ph
污水的ph偏低时,容易出现污泥膨胀。

ph也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之一,对细菌的生长繁殖也有一定的影响。

ph在6.5~8.0时最适合菌胶团生长,但ph偏低时,则有利于丝状菌的繁殖,丝状菌大量繁殖之后容易导致丝状菌型的污泥膨胀。

2.3 溶解氧
溶解氧(do)是影响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而do对活性污泥中细菌的新陈代谢及生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在低do浓度下,菌胶团不能正常生长,而丝状菌却因为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低的氧饱和常数,具有生长优势,利用低浓度的氧正常生长,并且生长迅速,引发丝状菌繁殖过量,从而造成丝状菌型的污泥膨胀。

2.4 n、p的不足
污水中碳、氮、磷营养元素的比例不均衡对产生污泥膨胀的影响很大,并且氮和磷不足时都容易出现污泥膨胀的现象。

一方面,由于丝状菌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即使在氮和磷不足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夺取氮和磷供其自身正常生长,而其它细菌却因为氮和磷的不足不能正常生长或停滞生长。

丝状菌过度繁殖后就引发丝状菌型的污泥膨胀。

另一方面,氮和磷的不足也容易导致非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主要是非丝状菌在氮和磷不足时,代谢速率缓慢,而高黏性的多糖类物质就会大量的被贮存起来,污泥的svi值升高,促使污泥膨胀的形成。

2.5 污泥负荷
在溶解氧充分的条件下,其实高负荷的污水并不会引起污泥膨胀。

高进水底物浓度下,菌胶团比丝状菌具有更大的增长速率,此时菌胶团有生长优势抑制了丝状菌生长,可以说高负荷具有抑制污泥膨胀的作用。

但是,当污泥负荷降低至某一值所谓的“临界负荷”时,负荷继续降低,容易发生污泥膨胀现象。

在底物浓度由高向低转变时,丝状菌反而比菌胶团有生长优势,丝状菌大量繁殖,造成丝状菌型的污泥膨胀。

2.6 污水成分
在富含溶解性碳水化合物的污水中经常发生由浮游球衣细菌引
起的丝状膨胀,而含硫化物多的污水中容易发生由硫细菌引起的丝
状膨胀。

并且,对于含硫化物多的污水,无论曝气池中的溶解氧含量低或高都会发生因硫细菌的过度繁殖引起污泥膨胀。

2.7 处理工艺
不同工艺的选择,出现污泥膨胀的可能性也不同。

正如,完全混合式的工艺处理方法比传统的推流式工艺更容易发生污泥膨胀,而间歇运行的sbr工艺是最不容易发生污泥膨胀的污水处理方法。

3 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
3.1 调节适宜的温度、ph将污水的水温控制在15℃以下;污水的ph调节在6.5~8.0,有利于污泥中菌胶团的生长,从而抑制丝状菌的生长。

3.2 调整n、p的比例。

如果污水中营养元素比例失调,氮和磷不足时,可以投加一些化学试剂。

比如,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使得污水中的bod5:n:p=100:5:1。

3.3 控制曝气池的do曝气池里的含氧量应不少于1~2mgl,并且不能超过4mgl。

3.4 投药。

如氯气、铁盐混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投放到污水中,可以控制污泥膨胀现象的发生。

适量的氯气可以杀死过多的丝状菌,防止丝状菌膨胀;而混凝剂和絮凝剂可以加快污泥的沉降性能,防止污泥膨胀。

3.5 工艺选择。

尽可能的避免完全混合式工艺,优选间歇式污水处理工艺。

4 结束语
污泥膨胀确实对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来说是个棘手问题,但是污泥膨胀我们是可以解决的。

只要发生污泥膨胀时,找出根源、针对下药,就可以控制,或者污水处理前检查外在条件、视察水质,提前预防,也可以避免污泥膨胀。

参考文献
[1]高延耀,顾国维,周琦.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86-188.
[2]王磊.污泥膨胀产生的原因及主要控制措施[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2):65-67.
[3]周利,彭永臻,等.丝状菌污泥膨胀及影响因素与控制[j].环境科学进展,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