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学生)
考点突破八:鉴赏形象意象(学生版)-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全国通用)

22年高考散文阅读考点突破八:鉴赏形象(意象)一、必备知识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高考散文对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两方面设题,一是赏析形象的特点,一是赏析形象的作用,命题者往往又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命题。
考查的内容通常有以下三点:①概括形象的特点;②鉴赏刻画形象的手法;③评价形象塑造的意义。
(一)人物形象散文很少象小说那样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在一睦与人或叙事散文中,一般还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要特别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角度把握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从而去赏析人物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要求根据题目引导语的要求或暗示,到原文中去理清思路和作者的意图,体会散文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再经过分析达到理性的判断。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的人物形象那样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形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洁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鉴赏人物形象就可以通过一些片断、局部来“窥斑见豹”。
(二)事物形象在散文中尤其是写景状物散文中,作者表达情感、哲思总是借助一定的事物、景物形象。
高考考散文鉴赏一般会把它们作为考查重点,考查角度有两个:一是物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或物象包含的情感,二是物象在文中尤其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对于这类试题,一定要把握住下面两点。
1.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
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为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
事实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
通过开形分析分析出内在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2.仔细品读文本,提炼所言之志。
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依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人物形象鉴赏专题分析(附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人物形象鉴赏专题分析(附练习及答案)壹~知识梳理~知识点1:考点解读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是指鉴别欣赏文章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主题的社会意义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做出的赏析。
“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且能激发人们思想的生活图景,多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以及景物和场面等。
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情感等,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蕴涵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表现出来,达到情感与事物、景象等和谐一致。
设题角度有:①形象的特点。
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和典型性。
②形象的塑造。
作品的形象使用什么样的手法塑造的。
③形象的地位和意义。
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
知识点2: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描写】①肖像描写。
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的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因为人物的外部特征总是同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相联系的。
②动作描写。
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手法。
典型的动作描写,不仅要写出人物在特定情势下的行动,还要写出人物以何种独特的方式完成这个动作,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可以透露出人物内在的心灵世界。
③语言描写。
具体包括对话、独白、旁白以及语气声态等的描写。
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要与人物的身份经历、文化修养、习惯爱好、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场合吻合。
④心理描写。
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进行的具体刻画。
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的内在依据。
有时可直接由作者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可以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肖像、动作、语言、所处环境及遭遇等来进行折射。
【环境描写】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指人物周围的一切事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景物等。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初三小说阅读之鉴赏人物形象优秀课件(共23张PPT)

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
小结
•第一步:抓住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 神态、心理、环境等) •第二步:寻找个性“特点”(关注句子中的 形容词等修饰语,动词等中心词) •第三步:分析原因(为什么会这样) •第四步:得出结论(他是个怎样的人)
答题模板
1.判断句表述:××是一个……(思想性格特 点)+……(身份地位)的人。 2.分点列举式:××的性格特点:特点一+分析;特 点二+分析;特点三+分析。
——《范进中举》
粗鲁野蛮、嫌贫爱富、尖酸刻薄的市井小民
(四)心理描写
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 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 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 的水。
——《孤独之旅》
迷茫与无奈的失学少年
(五)神态描写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 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
5.融情于 事,指 通过叙 述事件 来抒发 感情, 让感情 从具体 事件的 叙述中 自然地 流露出 来,感 染读者 。这种 渗透着 感情的 叙述, 读者品 味起来 就更觉 得真诚 可亲。
•
6.通过对 客观事 物的描 写或刻 画,间 接表现 出作者 的志向 、意愿 。采用 托物言 志,关 键是志 与物要 有某种 相同点 或相似 点,使 物能达 意而志 为物核 。托物 言志常 借用比 拟、象 征等手 法。
夏冰因才华出众、处事果断、作风过硬,最近被提拔到城建局当
三、一把手。......真的是悬念迭起呀!道路畅不畅通?自來水管道是否爆裂? 实 种种想到或者没有想到的问题,就像眼前的大雪在他脑子里一片混
战 沌......匆匆吃完早餐,一看表还不到7点,他决定自己的履新就从今
六年级人物形象鉴赏阅读 (2)

六年级人物形象鉴赏阅读导语在阅读中,人物形象是作品中最为生动的元素之一。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
而在六年级的阅读中,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够帮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并且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几位六年级的人物形象,并通过阅读来进行鉴赏。
1. 小明小明是一位十二岁的男孩,在学校里是个开朗活泼的学生。
他有着乌黑的头发和明亮的眼睛,总是带着笑容。
小明的形象给人一种阳光和积极向上的感觉。
在作品中,小明经历了许多困难,但他总是能够用乐观和勇敢的态度来面对。
通过小明的形象,读者可以学到坚持和积极向上的品质。
2. 小红小红是一位十一岁的女孩,她有着一头长长的黑发和大大的眼睛。
小红是个善良、温柔的孩子。
她总是关心其他人,并乐于助人。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区,小红总是尽力帮助有需要的人。
因为她的善良和乐于助人,小红成为了学校里的一位模范学生。
通过小红的形象,读者能够学到关心他人和乐观的品质。
3. 小刚小刚是一个十二岁的男孩,他是小明的好朋友。
小刚有一头淡黄色的头发和一双灵动的眼睛。
小刚是一个机智和聪明的孩子,他总是能够迅速解决问题。
在故事中,小刚常常用他的智慧帮助小明解决难题。
他的机智和聪明是他成功的秘诀。
通过小刚的形象,读者能够体会到智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 小雅小雅是一个十一岁的女孩,她是小红的好朋友。
小雅有着长长的棕色的头发和灵动的眼睛。
小雅非常喜欢艺术,她经常参加各种绘画和音乐比赛。
小雅用她的才华和努力赢得了许多奖项。
通过小雅的形象,读者能够明白努力和热爱的重要性。
5. 小杰小杰是一个十二岁的男孩,他是小明、小红、小刚和小雅的好朋友。
小杰有着黑色的头发和深邃的眼睛。
小杰是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孩子,他在困境中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
在故事中,小杰帮助了他的朋友们解决了许多问题,并且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
通过小杰的形象,读者能够学到勇敢和友情的重要性。
通过对以上几个六年级人物形象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品质和特点。
小学语文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学语⽂分析⼈物形象的⽅法有哪些 语⽂教学中对作品中⼈物形象的准确分析,是学⽣领悟作品内涵、正确体验作品情境的主要⽅法,是提⾼学⽣阅读能⼒的有效途径。
今天⼩编给⼤家分享⼀些⼩学语⽂分析⼈物形象的⽅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学语⽂分析⼈物形象的⽅法 1、关注主⼈公语⾔,感知⼈物形象。
什么样的⼈说什么样的话。
⼈物所具有的⼈⽂思想感情是寓于语⾔之中的。
在写⼈类⽂章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关注⼈物语⾔,通过对⼈物的语⾔分析感受⼈物形象。
⾸先是抓住⼈物⾃⾝的语⾔。
如《狼和⼩⽺》这篇寓⾔故事主要是通过狼和⼩⽺的对话展开的。
我们可以就狼三次“故意找碴⼉”设问:狼三次提问说了什么话,进⾏简要概括;想想狼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学⽣第⼀次从“你安的什么⼼?”这句话可看出狼是装出很有理的样⼦,应该是“很⽣⽓”的。
第⼆次的语⾔中出现了“坏家伙”“背地⾥骂我”,这是狼别有⽤⼼的猜测,可以说是⽆中⽣有的;于是,它蛮横、凶恶的性格就显现出来。
最后说“你这个⼩坏蛋!”“反正都⼀样!”更是强词夺理。
于是,狼坏⼈的形象凸显出来。
⼀个为了达到不可告⼈⽬的⽽⼜掩饰⾃⼰的“坏⼈”形象就清晰起来。
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尝试着⾓⾊朗读,以粗⽽低沉的语调在读中感受狼的恶意,还可以在狼的语⾔和⼩⽺的语⾔对⽐中朗读感受狼的形象。
在⼈物语⾔赏析中,我们要让学⽣感受关键性词语,如《诚实与信任》这篇课⽂中出现⼈物的对话,可以引导学⽣感受两⼈在电话中的语⽓,想想这两⼈应该有什么样的品质?其中“我打电话是向你表⽰感谢的”句中“感谢”就是⼀个关键性词语。
⾃⼰的车⼦被别⼈刮坏了,⾃⼰修好之后为什么还要打电话表⽰“感谢”呢?学⽣深⼊阅读,就能逐渐感悟这个⼩红车主⼈宽容⼤度,愿意与⼈为善,肯定诚实的品质。
2、抓住描写主⼈公语⾔,感知⼈物情感。
写⼈记事的⽂章中写⼈的形象是为了表现⼈物的精神⾯貌,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我们感受、理解⼈物形象,还要注意⽂中主⼈公语⾔之外表现⼈物的语⾔。
【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⑯“不流血不见得是好事。”小白分析道,“如果流血,病菌会带出来。不流血, 病菌会窝在里边。”
⑰“我这身子骨,还怕病菌?傻小子睡凉炕,架不住身体棒。”大黑把这还当回事 ?他当过架子工,磕磕碰碰家常便饭,让钉子扎脚也不是头一回了。
⑱小白拗他不过。晚上,他特意跟大黑媳妇儿说:“大嫂,您得盯着点,还是让我 大黑哥到卫生站,哪怕只是清洗清洗。”
答:玉叶婶是一个勤劳、善良、疼爱子孙的人。从玉叶婶在儿子女儿 家里劳累能看出她勤劳。从玉叶婶把委屈憋在心里和不对女儿说明来意 能看出他善良;从玉叶婶抱过孙子亲,并在心里说“咱是娘”能看出他 对子孙的疼爱。
解答思路: 思路1:根据文中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分析人物形象。文中“玉叶婶无论有多大的委 屈,只能憋在心里”这一句是对人物的直接介绍,表现了玉叶婶在家里任劳任怨的 性格特点。 思路2: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玉叶婶在儿子家就是一个字:“累”,本想到女 儿家轻松几天,可“又是一周的忙碌和劳累”。玉叶婶为了照顾子女整天劳累,表现 了她的勤劳,对子孙的疼爱。
分析人物形象
壹
知识导航
贰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能够了解分析人物形象的考查形式; 2.我能够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叁
真题对接
1.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3.结合具体内容,分析XX的性格特点。 4.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XX的突出特点。
肆
知识详讲
小说、记叙性的散文,从阅读的角度看,准确把握了人物形象,也就理解了文章主旨。 分析人物形象是阅读的核心任务,也是考试比较常见的考点。
⑨毫无疑问,接下来又是一周的忙碌和劳累。 ⑩一周后,女儿女婿回来了,本想留玉叶婶再住两天,可是儿媳的电话来了,催 她回去。玉叶婶只好风尘仆仆地赶回了乡下。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的分析)

心理描写: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 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 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 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 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 足的得胜的走了。
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忿 忿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 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
阿Q:自欺欺人,精神 麻木。
动作描写: 他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 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有力地表现了孔乙己 的经济状况,反映了他 迂腐的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 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 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密哈益· 沙维奇?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嘛? 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 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 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 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 别里科夫:态度坚决、顽固 种事,那就做不得。” 守旧 、反动迂腐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
肖像描写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 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 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 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 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 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 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支 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 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祝福》 祥林嫂:被封建思想和 封建礼教摧残的悲惨的 劳动妇女
专题训练
1、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
格特点型。 2、单句下定义型。 3、分点概括型(答案尽量使用概括 性短语)。
1.父亲、儿时的我、我七岁的儿子都曾经 说过“我自己洗”这句话,请你找出并概括 他们说话时不同的心理活动。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创造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来呈现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
这些人物形象往往富有血肉和个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阅读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品味。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具备丰富的情感内心世界,他们的喜怒哀乐、挣扎和成长都与读者的生活经历有着共通之处。
当学生能够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与人物情感产生共鸣时,他们将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去,感受到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情感共鸣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不同的人物形象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他们在小说中所经历的冲突和选择,会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道德取舍等重要问题。
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思想和行动的分析,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念,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多元化的观察力。
而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能够得到应用和提升。
此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文学鉴赏的能力。
阅读小说需要学生不仅理解故事情节,还需要看透人物形象背后的隐含意义和作品所传达的思想。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形象描写、言行举止、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方面,学生可以逐渐领悟小说的深层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这种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够提升其文学写作和表达的能力。
最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往往是具有生动形象的虚构人物,他们拥有独特的外貌特征、性格和生活经历。
当学生通过阅读小说,想象和构建起人物的形象和特质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得到锻炼和提升。
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对于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学习目标】一、熟悉中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如何理解、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阅读提示:一、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 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二、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通过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2.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与语言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对话的具体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描写方式。
动作描写给读者鲜明的视觉印象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知、生动化;语言描写则易表现行动所不易显示的细微情感、态度等。
总而言之,行动和语言两种形式密切配合,相得益彰。
3.心理描写。
小说家在刻画人物的时候,用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的。
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其实是内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要准确而深刻地刻画人物,塑造形象就要把人物的外部形态与内心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
4.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人物、环境、物件等方面所作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之处见精神。
(二)通过精心设置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的形象。
人物性格支配、影响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和情节的发展,同时,人物性格又通过情节获得具体的显现。
1.情节的安排以人物为轴心。
2.从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
(三)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人在一定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总在一定环境是发生、发展。
所以小说通常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1.小说通过对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这种自然环境可以由作者来描写,也可以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眼睛去观察。
如鲁迅的《故乡》开头对故乡萧条景象的描写,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
2.小说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孔乙己》以咸亨酒店为中心的社会环境描写,不但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而且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四)借助作者倾向塑造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主题是小说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要在阅读中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和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四、得分方法。
<一>.答题模式1.根据常见的问法,具体归纳如下:(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答题方法:单句下定义型(2)请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直接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品质答题方法: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型(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简要分析。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原文依据分析2. 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常见问法:(1)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2)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答题方法:文章通过×××的描写(或手法),表现了×××的什么样的性格3. 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常见问法:(1)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2)有人认为×××怎么样?你的看法是怎样?就其中一个观点加以探究答题方法:明确观点+结合相关内容陈述理由(评价可多元化)最后做小说人物形象还要注意审题要细心(问什么回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要有分点意识,尽量用原文的话回答,尽量用专业术语,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
<二>.解题思路分五步走:(1)审清题目的要求(具体、概括、分值),明确答题格式。
(2)划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全面)(3)根据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形容词,一般两字或四字)。
①要准确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不可无中生有,一定要“言必有据”。
②防止戴高帽,任意拔高。
③分析不可单一化。
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侧面的。
因此,不要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应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概括。
(4)合并同类信息(避免重复)(5)要分条写出,做到准确、简洁、有条理。
(一)《童年》阅读下面文段,完成l7~21题。
童年高尔基父亲过世后,“我”一直住在外祖父家。
有一年,外祖父卖掉了原来住房,另买了一座,新房比过去住的那幢要漂亮、可爱。
新房院子内有一个不大的花园,花园左边围墙外住的是奥夫相尼科夫上校一家,他们家有三个小男孩。
外祖父家花园左边围墙外的院子里,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三个小男孩在玩耍。
他们都是灰衣灰帽灰眼睛,我只能从个子高矮来分辨他们。
我从围墙缝里观察他们,他们从未发现我,可是我倒希望他们发觉我。
我喜欢他们那么有趣、快乐、和睦地玩我没有见过的各种游戏,喜欢他们相互关心,特别使我喜欢的是两个哥哥对小弟弟——那个长得挺滑稽的、活泼机敏的小不点儿的态度。
倘若他跌跤了,两个哥哥就会笑起来,但并不像通常一些对栽跟头的人那样幸灾乐祸地笑,而是马上就去帮助小弟弟爬起来,如果他跌脏了手或膝盖,他们就用牛蒡叶子、手帕擦净他的手和裤子,二哥还对他说:“瞧你这笨样儿……”有一次,我爬到树上,向他们打了个口哨。
他们一听到口哨就都站住了,然后不慌不忙地聚到一起,不时地看看我,开始悄悄地商量。
我想,他们一定要用石子扔我,便赶快下树,拾了好多石子,把几个口袋都塞满,停了一会儿又爬到树上,可他们已到离我很远的院子角落里去玩了。
很明显,他们已把我忘了。
这使我怅然若失,但我也不想先开仗。
过了一会儿,有人在通风的小窗口喊他们:“孩子们,快回家吧!”他们像三只小鹅,听话地、不紧不慢地走了。
我有好多次坐在围墙上面的树杈上,期待着他们喊我去跟他们一起玩,可他们从来没喊过,但是,我在心中已经跟他们一起玩了,有时入了神,情不自禁地大声叫着笑了起来。
这时,他们便一起看看我,悄悄地在说着什么,我十分难为情,便爬下树了。
有一次,他们玩起了捉迷藏游戏,轮到老二找人,他跑到仓库拐角里,两只手老老实实地蒙住眼睛站在那儿,一点儿不偷看。
哥哥和弟弟跑去藏起来。
哥哥跑得很快,机敏地躲进放在仓库遮檐下的一架宽雪橇里,而那个小弟弟慌了神,围着井旁跑来跑去,找不到可以藏自己的地方。
“一,”二哥喊道,“二……”小弟弟急了,猛地一下跳到井栏上,抓住井绳,把两只脚伸进空吊桶,只听见吊桶在井栏壁上咚咚响地轻轻碰了几下,人就不见了。
我惊呆了,眼看着井辘轳飞快地旋转着,但是我很快就明白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一纵身便跳进他们的院子,喊道:“掉到井里啦!……”老二和我同时跑到井栏边,他紧紧抓住井绳,猛向上拉,我及时地上去截住了井绳,就在这当口,他们的大哥也跑到井边,帮助把吊桶往上拉,他说:“请轻一点!”我们很快将小弟弟拉上来了,他也吓坏了:鲜血从右手手指上直往下滴,颈上的皮擦伤了好大一块,从脚到腰都湿透了,脸色苍白得发青,但一面打着寒噤,一面还在笑。
他睁大了眼睛笑着,拖长了声音说:“我怎——怎么掉——掉下——去啦……”“你发疯了,就这回事儿。
”他的二哥搂着他,用手帕擦他脸上的血,老大愁眉不展地说:“我们回家吧,反正瞒不住了……”“你们会挨打吗?”我问。
老大点了点头,然后向我伸出手,说道:“你跑得真快!”听了他的称赞,我很高兴,还没来得及握住他的手,他就对二弟说:“我们走吧,他要感冒了!我们就说他摔倒了,掉下井的事不要说!”“对,不要说,”小弟弟打着寒噤同意说,“我是跌到水洼里的,对吧?”三兄弟走了。
这一切发生得这么快,我扭回头看了看,刚才我从上面跳到院子里来的那个树杈还在晃动呢,有一片黄树叶正从上面落下来。
兄弟三人将近一个星期没出来,后来出来玩时,比以前玩得还热闹,老大看见我在树上,亲切地向我喊道:“下来,到我们这儿来吧!”我们钻进仓库遮檐下的那架旧雪橇里,互相打量着,交谈了很久。
(聂刚正高厚娟译,有删改)18.三兄弟除了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反应机敏的共同特点外,还有鲜明的个性。
请各举一例分别说出三兄弟不同的个性。
(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1题。
小酒桶莫泊桑情节链接埃佩维尔镇上开客店的希科老板,终于与72岁的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签订了一份特殊的合约:他每个月给老婆婆250法郎,老婆婆百岁之后,她那价值6万法郎的农庄归希科所有。
三年过去了。
这位老太太非常健壮。
他好像一天也没见老,希科可就悲观失望极了。
他觉着这笔钱好像已经付了半个世纪了,他觉得自己受了骗,上了当,破产了。
过了一阵子他就要去看望一下那个老婆婆,就好比人们七月间到地里看麦子,是否已经熟得可以开镰收割。
他束手无策,一看见她,就恨不得把她掐死。
他于是琢磨起办法来了。
终于有一天,他又来看她,兴高采烈地搓着手。
闲聊了几分钟以后,他说:“我说,老婆婆,您到埃佩维尔来的时候,为什么不上我那儿去吃饭呢?外边有人说闲话,说咱们的交情破裂了,我听着心里很难受。
您知道,亲爱的老婆婆,上我那儿吃饭,一个钱也不用花。
吃顿把饭,我是不计较的。
您只要一想着来,就别客气,尽管来好啦,这反倒叫我高兴。
”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用不着第二次邀请;第三天,她坐着她的马车,她就来到了客店,理所当然似的要求那份店主人已经许下的午饭。
客店老板心花怒放,像招待贵妇人似的招待了她,又是子鸡,又是灌肠,还有鳗鱼、羊腿和肥肉片儿白菜。
可是她几乎什么也没有吃,因为她从小过的是俭朴生活,一向只吃点汤和一块抹黄油的面包,就行了。
希科大失所望,只好一个劲儿地劝她吃。
而且她什么也不喝,就连咖啡也不肯喝。
他问道:“您总可以喝一小杯吧?”“这倒行,可以的。
我不拒绝。
”他于是使足了劲向客店的那一头喊道:“罗萨丽,快拿白兰地来,要上等的,最纯的!”女侍出现了,拿着一个贴着一张葡萄叶形商标的长瓶子。
他斟了两小杯。
“尝尝这个吧,老婆婆,这可是好东西。
”那位老太太慢慢地喝起来,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为的是好多享受一会儿。
等把那杯喝完,她把剩下的点点滴滴也倒在嘴里,然后表示:“一点不错,真是好酒。
”她的话还没说完,希科已经给他斟上了第二杯。
她想拒绝,已经来不及了,她跟和第一杯一样品了好久。
他于是要请她喝第三巡,她拒绝了。
他一再的劝说:“你看,这简直是牛奶嘛;我喝十杯,十二杯,都不费劲,跟糖似的下去了,既不胀肚,也不上头,简直可以说在舌尖儿上就化成气了。
没有比这对健康更有益处的了。
”她原来就很想喝,所以也就没有坚持拒绝,不过她只喝了半杯。
这时候,希科忽然一下子变得非常慷慨,大声说:“好吧,您既然喜欢这个酒,我就送您一小桶吧,不为别的,就为让您看看,咱们始终是一对好朋友。
”那位老太太也没有表示不要,就走了,她已经多少有了一点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