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场大面积堆载周围环境影响分析
2009年东南大学第七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论坛论文录用统计表

4
079
斜风下典型桥塔自立状态抖振性能对比 研究
周奇
2
081
偏心率对钢管轻集料混凝土受压性能的影响 傅中秋
1
083
基于非线性的聚酯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作用机理 的研究
徐博书
5
084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L形柱的有限元模拟
董宏伟
1
085
利用TLD和TMD控制高层建筑地震反应的研究 任晓亮
3
087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风险浅析
谢胜华
4
222
高层建筑刚性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陶景晖
4
223
新型限位挡块的抗震性能研究
许祥
2
227 北京复兴门、西直门地铁站行人特征调查与分析 刘金亮
6
228
西直门地铁换乘站人员安全疏散研究
孔维伟
6
229
超长结构地下室温度场的确定及仿真
黄毅方
1
230 大开口网架结构采用粘滞阻尼器的减震控制研究 胡清华
张如林
4
061
屈曲约束支撑线接触长度的简化计算
尤国萍
1
062
地震中屈曲约束支撑应变速率分布的研究
景海龙
2
067
我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操礼林
2
068
凯威特型单层球面网壳随机缺陷法的智能程序 练兰英
1
069
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 研究
陈亚静
1
070
抗强风的索塔型风机可行性研究
王兹刚
1
237
混凝土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计算安全度设置水平的比较研究
大面积堆载下的地基处理

大面积堆载下的地基处理摘要:由于存在大面积堆载,地基一般都会发生较大的竖向沉降,尤其是伴随着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这对靠近料堆附近的堆取料设备轨道基础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同时料场面积较大,因此如何对料场及堆取料设备下的地基进行处理不仅关系到生产的正常运行,而且对项目的投资影响巨大。
本文即详细阐述了两种大面积堆载下的地基处理技术。
关键词:大面积堆载;地基;堆载预压;CFG 桩复合地基一.大面积堆载下软土地基的承载特性及处理方案选择为了做到既安全又经济,首先分析一下软土地基的承载特性。
由于基土的压缩模量低、压缩系数高,当大面积堆载超过地基的允许承载力时,地基产生过大的压缩变形,软土层将形成一剪切滑动面,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将沿剪切滑动面向外、向上隆挤,并产生很大的侧向水平推力;但当堆载不超过地基的允许承载力时,料场下软土虽然产生一定的竖向沉降,但并不形成剪切滑动面,也就是说不会发生剪切破坏。
此时地基土由于竖向沉降所产生的侧向水平推力是有限的,对邻近的堆取料设备轨道基础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因此对地面堆载不超过软土基承载力的煤、焦炭等料场,可以在地面做250 mm 厚的钢筋混凝土板,板底铺设300 mm 厚碎石层,用以适当调整整个堆载面积内地基土所承受的压力均匀度,防止局部发生剪切破碎,减少沉降总量及不均沉降。
除此之外,对软土地基就不必做任何处理了,由此而获得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显著的。
但是,对于铁矿石、石灰石等料场,由于堆料荷载远远高于地基土允许承载力,其最大料压达250 kN/m2~350 kN/m2,相应的地基沉降量亦高达1200 mm~1800 mm,所以必须对大面积堆料部分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以防大面积堆载产生的巨大水平力将两侧堆取料设备轨道基础推坏。
这时采用大面积强夯法处理地基是比较经济的。
二、大面积堆载下的地基处理技术(一)堆载预压处理技术1、工程概况某堆料场地由南到北长560m、东西向宽度从39 ~54m,其下分布着近30m 厚的软弱淤泥质黏土,工程地质性能极差,针对此情况决定采用砂桩配合排水板加固软土地基。
大面积堆载对既有高速桩基的影响分析

大面积堆载对既有高速桩基的影响分析摘要:高速桥梁桩基附近堆载导致桥梁桩基不平衡受力,产生水平位移,甚至损坏桩基结构。
同时堆载产生的附加荷载导致桩周土体沉降,给桥梁桩基带来负摩阻力,降低桩基竖向承载能力,使得桩基产生附加沉降,给高速公路运营带来安全隐患。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就高速桥梁下方大面积堆载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堆载作用下桥梁桩基水平位移、竖向沉降,以及承载能力的影响。
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与保护措施,旨在为涉路工程质量和安全技术评价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大面积堆载;高速桥梁;桩基位移;承载能力;沉降1 引言近年来全国各省份相继颁布公路路政许可涉路施工质量和安全技术评价的管理办法[1-3],旨在规范化管理涉路施工工程,对工程施工以及各工程之间远期冲突、安全隐患进行规避。
新建道路下穿高速公路桥梁,在桥梁下方堆填路基是经常遇到的情况。
在大面积堆载的作用下,地基土将发生新的固结沉降,固结沉降将在桩身产生负摩阻力,即此时周边堆载的影响间接表现为作用于桩身的附加竖向荷载,不仅将可能导致桩基无法满足竖向承载力要求,还将可能导致桩基发生附加沉降。
同时,当墩柱周边堆载不对称时,地基土除发生竖向变形外,还将发生侧向变形,这对邻近桩基将产生侧向挤推作用,使得桩基发生侧向挠曲变形,并带动桥墩及上部桥面发生偏移,尤其是当桩基偏位较大时,桩身产生的附加弯矩将显著增大,甚至导致桩基发生开裂破坏,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
本文以道路下穿高速公路桥梁段实际工程为例,从桥梁结构位移影响、桩基承载能力、桩基沉降三个方面对填方道路下穿高速施工安全性进行分析。
2 工程概况某地快速化立体交通升级改造工程下穿二广高速特大桥,道路扩建位于高速桥梁左幅63#至67#墩,右幅62#至66#墩,与桥墩最小距离分别为为0.7m和0.3m。
根据设计资料,下穿范围内车行道采用换填土的方式,填土高度约1m,地基土体分别为软塑亚黏土,图1 道路下穿高速桥梁示意图图2 道路下穿断面图3 路基下穿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影响控制标准参考相关规范[4,5,6],为保证高速公路桥梁结构安全以及行车安全,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建议桩基顶位移控制值按下表选取。
堆场环境整改情况汇报

堆场环境整改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对堆场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改,并进行了情况汇报。
经过一段时间的
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
首先,我们对堆场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整顿。
针对堆场内存在的垃圾、杂
草等问题,我们组织了清理工作人员进行了全面清理,确保了堆场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其次,我们对堆场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改善。
我们加强了对周边环境的管理和维护,对于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确保了堆场周边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堆场环境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我们建立了定期巡查制度,加强了对堆场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和处理,确保了堆场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堆场环境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我们组织了环境保护知识
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员工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最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堆场环境的管理和整改工作,确保堆场环境的整洁和
安全。
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员工能够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共同营造一个整洁、美丽的工作环境。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对堆场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改,并取得了一些
成果。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堆场环境的管理和整改工作,确保堆场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员工能够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共同营造一个整洁、美丽的工作环境。
大面积堆载对临近桩基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中 国 水 运
表 2 A Z 0转 运 站 各 桩 基 桩 顶 最 大位 移 、
第1 3卷
( 1 )桩 基 变 形 分析 :在 1 3 . 5 m 料 条 堆 载 的作 用 下 ,地 基 土 发 生侧 向位 移 ,挤 压 桩 身 ,桩 基 发 生 较 大变 形 。 由图 4 所示是 A Z O转 运 站各 桩 基 侧 向位 移 结 果 分 析 得 出 :随 着 深 度 的增 加 , 桩 身 位移 量 先 减 小 , 再 反 向增 加 ,最 后侧 向位 移 达 到 最 大 值 后减 小 ; 随着 桩 离料 条 越 远 ,桩 身侧 向变 形 趋势 越 小 ; 各 桩 顶 位 移 大 小 、 方 向 基 本 一 致 ,桩 顶 最 大 水 平 位 移 为 3 5 . 9 m m ;桩 身 最 大 水 平 位移 均 出 现在 ③ 淤 泥 质 粉 质 粘 土 部
物水路接卸及 出运 的要求 ,由某设计 院设计长为 5 7 3 m 的码
头 作业 平 台 ,并 通 过 3 座 引桥 与 岸 坡 相连 ,以满 足 接 卸 出运 的 需要 。现 因拟 建 原 料 场 料条 向长 江 边 上 南 移 9 6 . O m ,料 条 边 线距 A z O 转 运站管桩基础 最近处仅为 7 . 5 m ,料 条 堆 高 1 3 . 5 m ,导 致 料 条在 堆载 过 程 中将 会 对 A ZO转 运 站 的桩 基 产 生 影 响 ,对 A ZO转 运 站 的桩 基 采 用 有 限 元进 行 分 析 , 以评 价 原 设 计 桩 基 的安 全 性 。 A Z O 转 运 站 原 设 计采 用 P HC — AB5 0 0 ( 1 0 0 )型桩 ,第 一 排 桩 长 5 0 m ,第 二 、三 排 桩 长 4 0 m ,图 l为 A Z O转 运 站 桩基 方案 布置 图 。
大面积堆载下的地基处理方式探讨

率控制在 1 5 %~ 3 6 %之 间 .水 泥 掺 人 量 控 制 在 1 2 %~ 2 0 %之 间. 桩 长 按 现 场 土 层 实 际情 况 计 算 确 定 . 必 要 时 加 插 短 桩 或 加 大水 泥用 量 通 过 采 取 以 上措 施 可 使 软 土 地 基 承 载力 提 高
杠
场 是 许 多 冶 金 、建 材 行业 和 港 口码 头 经 常 遇到的情况 。 由 于存 在 大 面积 堆 载 , 地基 一
般 都 会 发 生 较 大 的竖 向沉 降 . 尤 其 是 伴 随着 产 生 较 大 的 水 平 推力 . 这 会 对 靠 近 料 堆 附 近 的堆 取 料 设 备 轨道 基 础 产生 破 坏 性 的影 响 因此 如 何 对 料 场 及堆 取料 设 备 下 的地 基 进 行 处 理 不仅关系到生产的正常运行 . 而 且 对 项 目的 投 资 影 响 巨大 。 为 了做 到 既 安 全 又 经 济 . 首 先 分 析一 下 软 土 地 基 的 承 载 特性 。 由于 基 土 的 压 缩 模 量 低 、 压缩系数高 , 当大 面 积 堆 载 超 过 地基的允许承载力 时 . 地 基产生过大 的压缩变形 , 软 土 层 将形成一个剪切滑动面 . 滑 动 面 以上 的土 体 将 沿剪 切 滑 动 面 向外 、 向上 隆 挤 。 并 产 生 很 大 的侧 向水 平 推 力 ; 但 当 准 载 不 超 过 地 基 的允 许 承 载 力 时 . 料 场 下 软 土 虽 然 产 生 一 定 的 竖 向沉 降. 但 并 不 形 成 剪 切滑 动 面 . 也 就 是 说 不 会发 生剪 切 破 坏 。 此 时地 基 土 由 于竖 向沉 降 所 产 生 的侧 向水 平 推 力 是 有 限 的 。 对 邻 近 的堆 取 料 设 备 轨 道 基 础 不 会 产 生 大 的影 响 因此 对 地 面
大面积堆载预压堆载回填施工工艺优化

大面积堆载预压堆载回填施工工艺优化首先,堆载预压是大面积堆载预压堆载回填中的重要步骤。
堆载预压是指在回填前对堆载区域进行压实处理,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为了实现有效的预压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优化:1.合理选择堆载材料。
选用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透气性的土壤作为堆载材料,可以提高土壤的压实效果和抗冲刷能力。
2.控制堆载高度和层厚。
过高的堆载高度和层厚会增加土壤的沉降和变形,影响预压效果。
因此,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工程要求合理确定堆载的高度和层厚。
3.采用科学的预压方法。
可以采用静载法、动载法等方式进行预压。
在预压过程中,应控制预压时间和预压荷载,以实现最佳的预压效果。
其次,堆载回填是大面积堆载预压堆载回填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堆载回填是指在堆载预压后,将堆载材料回填到预压区域,形成设计要求的基础。
为了实现有效的堆载回填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优化:1.控制回填材料的含水率。
含水率是影响土壤密实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工程要求,合理控制回填材料的含水率,以保证回填后的土壤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采用合适的回填方式。
可以采用层压回填、振动回填等方式进行堆载回填。
在回填过程中,应保证回填的均匀性和紧密性,避免出现空隙和松散区域,以提高基础的稳定性。
最后,施工工艺的优化也是大面积堆载预压堆载回填的关键环节。
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可以实现工期的缩短和施工质量的提高。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工艺优化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根据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合理安排预压和回填的施工顺序,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
2.加强施工管理。
做好施工队伍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优化施工设备。
选择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具,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大面积堆载预压堆载回填施工工艺的优化对于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预压、回填和施工工艺优化,可以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性。
是否应该废除大型垃圾堆放场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大型垃圾堆放场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大型垃圾堆放场。
首先,大型垃圾堆放场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大量的垃圾堆放在同一个地方会产生恶臭和有害气体,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而且,垃圾堆放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正如著名环保主义者瑞秋·卡森所说,“我们无法把垃圾扔进地球的边缘,因为地球就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因此,废除大型垃圾堆放场是保护环境的必要举措。
其次,大型垃圾堆放场也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垃圾堆放场周围的空气和土壤中会富集大量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通过空气和水进入人体,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大型垃圾堆放场周围的居民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的几率要高于其他地区的居民。
因此,为了保护人类的健康,废除大型垃圾堆放场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废除大型垃圾堆放场也可以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
大型垃圾堆放场往往会让人们产生“一切都可以扔进去”的错误观念,导致大量可回收资源被浪费。
而如果废除大型垃圾堆放场,政府和社会将不得不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的工作,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正如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曾经说过,“我们不能永远依赖于有限的自然资源,我们必须学会回收利用。
”。
综上所述,废除大型垃圾堆放场是非常必要的。
它可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同时也可以促进资源回收利用。
因此,我们应该废除大型垃圾堆放场。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大型垃圾堆放场。
首先,废除大型垃圾堆放场并不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佳途径。
垃圾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无法根除,只能通过科学的处理和管理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废除大型垃圾堆放场只会让垃圾处理变得更加困难,可能会导致垃圾无处可去。
正如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说,“没有什么比垃圾更能揭示一个社会的品格了。
”。
其次,废除大型垃圾堆放场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经济负担。
垃圾处理是一个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的过程,如果废除大型垃圾堆放场,政府和社会将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来处理垃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 大面积堆载 ; 沉降 ; 水平位 移 ; 环境影 响
【 中图分类号】 T43 U3
E] Βιβλιοθήκη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 1 66((0O — 07 0 0 — 8421)1 03 — 3 0 】
0NMEN-AI I n 佃 I ’ ACr ANAI』 s oF oRE RD YSI A YA BY IARGE— CA A S 正 oRE L0AD
“ 口型” 且堆场中部对周 围土体 的水平位移影 响更 明显 , 闭 , 随着堆载时 间增 加 , 响深度 也越 来越深 , 个堆场有 影 整
向北移 动的趋势 。周围建筑物 的沉 降和不均 匀沉 降不大 , 不影响建筑 物的正常使用 , 围土体的水平位移有增 长 周
的趋 势 , 要 继 续 监 测 。 需
2. y L b r tr fGe tc nc la d r ru d En i e rn fMiity Ke a o ao y o oe h ia nd Un eg o n gn e ig o nsr
o d ctn T niU i rt, h ga 2 0 9 , h a f u ao , og n e i S ah i 0 0 2 C i ) E i i v sy n n
t a h ls rt e y r t e mo et mn n n t etcld rc o wa r m e y r whl h e rr h tte co e t a d, r s tl e ti he v ria e t n a y fo t ad, ie te n ae o h h e e i i h t h e tro e y r te no et me ti e dr cin p r l lt e y r Th s l as h ws ta o t e c n e ft ad, lr s t e n t i t a al o t a d. e r u t lo s o t h h e l n h e o e h e h h oi tld s lc me to ol ru ad i co e tp ”. h e ta a h s a ge tri a te h rz na ip a e n fs i a o d te y r s“ ls y e a d te c nr ly r a rae mp t o n h n d c o e h rz na ipa e n ft e s ro n n o l W i e i ce s d t f pl o d, e ifu n e i n t o o tlds lc me to u ru d g s i. t t n ra e i o ie la t n e c s h i h i h h me h l b c mi g itn ie i emso t e t , d te wh l a d p ee t o mo e twad o t e a s fpl e o n n e sv n tr fi d p s h a oe y r r s n t v o r s n rh b c u e o i n h s e la Bu e s te n n h e e et me to e s ro d n ul ig I o b iu . ih d n’ o d. tt et me ta d t e u v n s t e n ft u r u i b i n s a1 n to vo s whc o t h l n l h n g d e a e tt e n r lu a e o he .n a d t n,he sa go n e d n y o h e h rz na ipa e n fs i f c o ma s g ft m I d ii t r i r wi tn e c ft o o tld s lc me to ol h o e g i
sa ep l o d. lo e e e o t r o c nr lt ei a to a d la i go e s ro dn se e t eya d c iela Al ft s f r ae t o t l h s o h mp c fy r o d n n t u ru ig f ci l n h n v
d e olao n n oe y r u n t p rto s ti is r to i o a ay e t e ifu n e o ul ig e p s i ru d a r ad d r g i o e ain , sd se t in ams t lz n e c fb i n i s h a n h l d s tlme ta d t ed fr t n te d o o z na ip a e n ft ed e i r u d t eo ey r y alr e ete n eomai r n fh ro tld s lc me to h e p s lao n h o i o n r a d b ag — h
【 摘 要 】 为了有效地控 制堆场堆 载对周 围环境 的影响 , 及时调 整或采取 适 当措 施来确保 工程正常 安全运
营提供依据 , 以矿石码头使用期 间堆场周 围建筑物 沉降 、 土体深层 水平位 移的长 期监测结 果为基 础 , 分析 了大面
积堆载对周 围建筑物沉降的影响规律和堆场 周 围土体的深层 水平位 移的变形趋 势 。结果 发现 : 垂直堆场 方向离 堆场越 近建筑物 的沉降越大 , 平行 堆场 方 向越靠 近堆 场的 中部 建筑 物的沉 降越 大; 场周 围土体水 平位移 呈现 堆
周 健 等 : 场 大 面 积 堆 载周 围环 境 影 响分 析 堆
3 7
堆 场 大 面 积 堆 载 周 围环 境 影 响 分 析
周 健 , 张 超 白彦 峰 贾 敏才 , , T. 1 同济大 学地下建筑与工 程系. 上海 L0o; . 济大学岩土  ̄ . 2同 ; o2 9 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试验室。 上海 2 02 0 9) o
Z U J n 一, Z NG C a HO i a HA h o , B n f g , J Mi—a AI Ya . n I e n c i ’
( . eatet f et h i l ni e g og n e i , hnh i 0 0 2 hn ; 1D pr n oe nc g e ̄ ,Tnj U i rt S aga 20 9 ,C ia m oG c aE n i v sy
t ajs o k p p a aue nt et esr o rtno e r ets a t. ecnls ni o d t r ot ea r r t mesr o m nue pa i f o c’ sf T oc i u t a po ie s i o e o h t pj e h y u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