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合集下载

一到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一到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一到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下面就是一到三年级的数学公式大全啦。

一、一年级1. 加法公式- 加数+加数 = 和。

比如说,1+2 = 3,这里的1和2就是加数,3就是它们加起来的和。

就像你有1个小苹果,妈妈又给你2个小苹果,那你总共就有3个小苹果啦。

2. 减法公式- 被减数 - 减数 = 差。

例如,5 - 3 = 2,5就是被减数,就像你本来有5颗糖,3是减数,就好比你给了小伙伴3颗糖,那剩下的2颗糖就是差啦。

二、二年级1. 乘法公式- 乘数×乘数 = 积。

像2×3 = 6,2和3都是乘数,6就是它们相乘得到的积。

这就好比每个小组有2个小朋友,一共有3个小组,那总共就有6个小朋友。

2. 除法公式- 被除数÷除数 = 商……余数(有时候会有余数哦)。

比如说,10÷3 = 3……1,10是被除数,就像你有10个小饼干,要平均分给3个小伙伴,每个小伙伴能分到3个小饼干,还剩下1个小饼干,这个1就是余数,3就是商。

三、三年级1. 长方形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 + 宽)×2。

假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那它的周长就是(5 + 3)×2 = 16厘米。

你可以想象这个长方形是一个小操场,你沿着操场跑一圈的长度就是周长啦。

2. 长方形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 = 长×宽。

还是那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就是5×3 = 15平方厘米。

面积就像是这个长方形操场里面能站多少个小方块一样。

3. 正方形周长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要是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那它的周长就是4×4 = 16厘米。

因为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就像一个方方正正的小盒子,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周长。

4. 正方形面积公式- 正方形面积 = 边长×边长。

如果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那它的面积就是4×4 = 16平方厘米。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1、乘法的两种意义:⑴、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⑵、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2、除法的三种含义:⑴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平均除法的意义)⑵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包含除法的意义)⑶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倍数除法的意义)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4、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7、平均除法的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8、包含除法的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 .9、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3 × 4 = 12乘数乘号乘数积12 ÷ 4 = 3被除数除号除数商读作:3乘4等于12. 读作:12除以4等于3.10、在地图上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11、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12、1时=60分、1分=60秒.1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1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15、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1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17、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18、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从左到右计算.再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19、我们通常所说的四面八方是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20、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十是一百. 2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22、读数时要注意: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以上的零只读一个零.写数时要注意:哪一个数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填零占位.23、比较数的大小应注意:1、数位多的数比数位少的数大;2、当数位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当最高位也相同时,就依次向下,一个数位一个数位的比,哪个数位大就说明那个数比较大.24、在读数时,从(最高)位读起,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读.25、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用字母表示是: km、 m、 dm、 cm、 mm .26、常用的“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隔”1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相隔”2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我们又从中导出了7个单位转换的公式分别是:1米=10分米 1m=10dm 1分米=10厘米 1dm=10cm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米=100厘米 1m=100cm1分米=100毫米 1dm=100mm 1米=1000毫米 1m=1000mm1千米=1000米 1km=1000m27、我们还学习了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 1分米大约有手掌这么长.1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 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28、三位数加法(进位加)的笔算方法:⑴相同数位对齐;⑵从个位加起;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1.29、三位数减法(退位减)的笔算方法:⑴相同数位对齐;⑵从个位减起;⑶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1,在这位上加10再减.30、本单元估算时,可以把数字看成整百整十数或整千整百数,这样估计答案会更接近实际答案.31、判断结果的对错,我们可以进行验算.。

小学二年级公式大全(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公式大全(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公式大全一、图形计算公式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²或S=a×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6、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7、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8、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S×h9、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a310、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11、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12、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c)乘高(h)。

公式:S=ch=πdh=2πrh13、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14、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15、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二、数量关系1、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速度×时间=路程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5、加减乘除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三、计算法则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小学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1、乘法的两种意义:⑴、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⑵、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2、除法的三种含义:⑴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平均除法的意义)⑵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包含除法的意义)⑶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倍数除法的意义)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4、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7、平均除法的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8、包含除法的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9、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3×4=12乘数乘号乘数积12÷4=3被除数除号除数商读作:3乘4等于12.读作:12除以4等于3.10、在地图上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11、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12、1时=60分、1分=60秒.1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1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15、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1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17、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18、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从左到右计算.再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19、我们通常所说的四面八方是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20、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十是一百.2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22、读数时要注意: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以上的零只读一个零.写数时要注意:哪一个数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填零占位.23、比较数的大小应注意:1、数位多的数比数位少的数大;2、当数位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当最高位也相同时,就依次向下,一个数位一个数位的比,哪个数位大就说明那个数比较大.24、在读数时,从(最高)位读起,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读.25、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用字母表示是:km、m、dm、cm、mm.26、常用的“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隔”1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相隔”2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我们又从中导出了7个单位转换的公式分别是:1米=10分米1m=10dm1分米=10厘米1dm=10cm1厘米=10毫米1cm=10mm1米=100厘米1m=100cm1分米=100毫米1dm=100mm1米=1000毫米1m=1000mm1千米=1000米1km=1000m27、我们还学习了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1分米大约有手掌这么长.1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28、三位数加法(进位加)的笔算方法:⑴相同数位对齐;⑵从个位加起;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29、三位数减法(退位减)的笔算方法:⑴相同数位对齐;⑵从个位减起;⑶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1,在这位上加10再减.30、本单元估算时,可以把数字看成整百整十数或整千整百数,这样估计答案会更接近实际答案.31、判断结果的对错,我们可以进行验算.。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1、乘法的两种意义:⑴、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⑵、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2、除法的三种含义:⑴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平均除法的意义)⑵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包含除法的意义)⑶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倍数除法的意义)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4、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

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平均除法的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8、包含除法的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9、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3×4=1212÷4=3乘数乘号乘数积被除数除号除数商读作:3乘4等于12。

读作:12除以4等于3。

11、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12、1时=60分、1分=60秒。

1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1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5、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

1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7、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18、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从左到右计算。

再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0、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十是一百。

2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2、读数时要注意: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以上的零只读一个零。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1、乘法的两种意义:⑴、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⑵、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2、除法的三种含义:⑴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平均除法的意义)⑵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包含除法的意义)⑶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倍数除法的意义)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4、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7、平均除法的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8、包含除法的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 .9、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3 × 4 = 12乘数乘号乘数积12 ÷ 4 = 3被除数除号除数商读作:3乘4等于12. 读作:12除以4等于3.10、在地图上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11、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12、1时=60分、1分=60秒.1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1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15、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1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17、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18、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从左到右计算.再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19、我们通常所说的四面八方是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20、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十是一百. 2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22、读数时要注意: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以上的零只读一个零.写数时要注意:哪一个数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填零占位.23、比较数的大小应注意:1、数位多的数比数位少的数大;2、当数位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当最高位也相同时,就依次向下,一个数位一个数位的比,哪个数位大就说明那个数比较大.24、在读数时,从(最高)位读起,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读.25、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用字母表示是: km、 m、 dm、 cm、 mm .26、常用的“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隔”1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相隔”2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我们又从中导出了7个单位转换的公式分别是:1米=10分米 1m=10dm 1分米=10厘米 1dm=10cm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米=100厘米 1m=100cm1分米=100毫米 1dm=100mm 1米=1000毫米 1m=1000mm1千米=1000米 1km=1000m27、我们还学习了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 1分米大约有手掌这么长.1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 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28、三位数加法(进位加)的笔算方法:⑴相同数位对齐;⑵从个位加起;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29、三位数减法(退位减)的笔算方法:⑴相同数位对齐;⑵从个位减起;⑶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1,在这位上加10再减.30、本单元估算时,可以把数字看成整百整十数或整千整百数,这样估计答案会更接近实际答案.31、判断结果的对错,我们可以进行验算.。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

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二年级数学必备公式手册

二年级数学必备公式手册

二年级数学必备公式手册一、加法公式1. 两个数的和:a + b = c2. 三个数的和:a + b + c = d二、减法公式1. 两个数的差:a - b = c2. 三个数的差:a - b - c = d三、乘法公式1. 两个数的积:a × b = c2. 三个数的积:a × b × c = d四、除法公式1. 两个数的商:a ÷ b = c2. 三个数的商:a ÷ b ÷ c = d五、面积公式1. 正方形面积:边长 ×边长 = 面积2. 长方形面积:长 ×宽 = 面积3. 圆的面积:π × 半径 ×半径 = 面积(其中π≈3.14)六、周长公式1. 正方形周长:4 ×边长 = 周长2. 长方形周长:2 ×长 + 2 ×宽 = 周长3. 圆的周长:2 × π × 半径 = 周长(其中π≈3.14)七、体积公式1. 立方体体积:边长 ×边长 ×边长 = 体积2. 长方体体积:长 ×宽 ×高 = 体积八、时钟公式1. 一小时等于60分钟:1小时 = 60分钟2. 一分钟等于60秒:1分钟 = 60秒九、温度转换公式1. 摄氏度转换为华氏度:华氏度 = 摄氏度 × 1.8 + 322. 华氏度转换为摄氏度:摄氏度 = (华氏度 - 32)/ 1.8十、百分数公式1. 将小数转换为百分数:百分数 = 小数 × 100%2. 将百分数转换为小数:小数 = 百分数 / 100%十一、倍数公式1. 倍数关系:a是b的倍数,表示a可以被b整除以上是二年级数学必备公式手册,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多加练习,熟练掌握这些公式,相信你会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乘法的两种意义:⑴、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⑵、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2、除法的三种含义:⑴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平均除法的意义)⑵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包含除法的意义)⑶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倍数除法的意义)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4、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

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平均除法的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
8、包含除法的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
9、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
3×4=1212÷4=3
乘数乘号乘数积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读作:3乘4等于12。

读作:12除以4等于3。

11、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12、1时=60分、1分=60秒。

1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1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5、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

1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7、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8、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从左到右计算。

再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0、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十是一百。

2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2、读数时要注意: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以上的零只读一个零。

写数时要注意:哪一个数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填零占位。

23、比较数的大小应注意:1、数位多的数比数位少的数大;2、当数位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当最高位也相同时,就依次向下,一个数位一个数位的比,哪个数位大就说明那个数比较大。

24、在读数时,从(最高)位读起,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读。

25、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用字母表示是:km、m、dm、cm、mm 。

26、常用的“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隔”1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相隔”2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我们又从中导出了7个单位转换的公式分别是:1米=10分米1m=10dm 1分米=10厘米1dm=10cm 1厘米=10毫米1cm=10mm 1米=100厘米1m=100cm 1分米=100毫米
1dm=100mm 1米=1000毫米1m=1000mm 1千米=1000米1km=1000m
27、我们还学习了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

1分米大约有手掌这么长。

1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

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

23、比较数的大小应注意:1、数位多的数比数位少的数大;2、当数位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当最高位也相同时,就依次向下,一个数位一个数位的比,哪个数位大就说明那个数比较大。

24、在读数时,从(最高)位读起,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读。

25、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用字母表示是:km、m、dm、cm、mm 。

26、常用的“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隔”1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相隔”2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我们又从中导出了7个单位转换的公式分别是:
1米=10分米1m=10dm1分米=10厘米1dm=10cm
1厘米=10毫米1cm=10mm1米=100厘米1m=100cm
1分米=100毫米1dm=100mm1米=1000毫米1m=1000mm
1千米=1000米1km=1000m
27、我们还学习了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

1分米大约有手掌这么长。

1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

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

xx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支铅笔长20厘米一个铅笔盒厚10毫米数学书厚6毫米一个人高100厘米人每分钟走70米飞机轮船火车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小鸡鸭鹅的重量用克人狗牛猪的重量用千克大象鲨鱼的重量用吨
货币单位换算:
人民币单位换算:1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运算方法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1.周长:围成一个封闭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周长
2.正方形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或边长*4=周长
3.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直角
4.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周长(长+宽)*2=周长
5.长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直角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且相等容易变形没有直角且对角相等面积单位:
1平方厘米cm²
1平方分米dm²=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m²=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km²=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周长公式:面积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周长=边长×4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等量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