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牛津版
上海牛津版初中科学总复习

3. 蜗牛具有 触觉、嗅觉、味觉、视觉 (触觉 / 嗅觉 / 味觉 / 听觉 / 视觉 / 对光反应的能力)。 (蜗牛具有触觉、视觉、嗅觉、味觉,而没有听觉。)
4. 同种生物之间也有 差异(偏差) ,这种差异是正常的。 无论差异有多大,我们应学会接受。对分布于两端的差异,我们更应予以接受。
5. 科学家主要根据身体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首先根据动物有没有 脊柱 ,把动物分成两大类。然后再把 脊椎动物进一步分成 鱼类 、 两栖类 、 爬行类 、 鸟类 、 哺乳类 。
6. 生物检索表的基本原理是:按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来划分。 划分原则是:先划分最基本的差异,再划分较细的,依此类推。 因此,同组生物最少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7. 为了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和自然资源,我国已经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法律,违法者将受到制裁。青少年不仅自己要遵守这些法律,还要积极宣传,参加各项有益活动,把我们 周围的环境建设得更加美好。
动物细胞也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但没有细胞壁。 4. 大部分的细胞都可以自行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 5. 动物的雌性性细胞在卵巢产生,称为卵子;
雄性性细胞在睾丸产生,称为精子。 6. 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 7. 当人类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后,便会发育成胚胎。
胚胎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等结构从母体吸收所需的养分。 8. 婴儿在出生后都会得到父母的照顾和保护,父母更会教导幼儿各种求生技能,直至幼儿成长,可以独立生
第四单元 物质的粒子模型
内容梳理
指要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家百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欧阳家百(2021.03.07)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 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0 1 2 3 4 56 7 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碱性增强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治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0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引擎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欧阳引擎(2021.01.01)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 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0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中性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引擎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 欧阳引擎(2021.01.01)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0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中性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上海牛津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上海牛津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上海牛津七年级上册是中国学生的一种教材,讲授的是初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为你详细地介绍这些知识点。
数学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学科,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海牛津七年级上册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整数、代数式、分数、小数、几何图形和计算等。
其中,整数的知识点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和绝对值等,代数式讲解了如何将字母和数字组合成等式和不等式,分数和小数则介绍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计算和化简方法,几何图形则讲解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计算知识点包括加、减、乘、除、开方和次方等数学运算。
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
在上海牛津七年级上册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物理量、国际单位制、力和压强、电学和能量等。
其中,物理量介绍了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等物理量的定义和单位;国际单位制讲解了国际单位制的重要性和用法;力和压强介绍了重力、弹力和液体的压强等知识点;电学知识点包括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功等;能量则介绍了机械能、热能、电能和化学能等。
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构成、性质和变化的学科。
在上海牛津七年级上册中,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组成、化学变化和反应、化学能和酸碱盐等。
其中,物质的分类讲解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种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区别;物质的组成介绍了物质的基本组成,如原子、分子和离子;化学变化和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化学能则介绍了能量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酸碱盐则讲解了酸、碱和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生物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在上海牛津七年级上册中,生物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细胞生物学、生物分类和生物基础知识等。
其中,细胞生物学介绍了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分类讲解了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系统的基本原理;生物基础知识则包括生态环境、营养和饮食、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等知识点。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身边的溶液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水是常用的溶剂,此外酒精、丙酮、煤油等也可以作溶剂。
溶液=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3、溶液分类溶液分类________溶液(pH_____)________溶液(pH_____)________溶液(pH_____)3、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辨别溶液的酸碱性。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的_______试液、无色的_________试液、_________试纸。
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石蕊试液(紫色)酚酞试液(无色)4、溶液的pH值范围是___________;其中,pH值越大,_____性越强;pH值越小,_____性越强;5、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会发生变化,即原酸性溶液的酸性会减弱,原碱性溶液的碱性也会减弱,混合溶液趋向于_________。
6、酸与部分金属反应释放________;酸与大理石反应释放__________。
7、pH < _______的降水,叫酸雨。
引起酸雨的物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酸雨中含有的酸性物质是硫酸和硝酸。
◆酸雨的危害:(1)使森林枯死;(2)影响农作物和淡水生物,使之减产和死亡;(3)腐蚀建筑物及历史文物古迹等;(4)危害人体健康。
8、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都有一定的___________。
实验后要对酸性和碱性废料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入下水道。
第九章电力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组成电路的基本元件。
2、电路元件符号:电源导线灯泡开关电流表电压表3、如下面所示电路,其中甲电路为________状态;乙电路为_________状态;丙电路为_________状态。
完整版)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牛津版

完整版)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牛津版1.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形成了溶液。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之一。
2.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3.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会使酚酞试液变色。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4.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可以用pH值表示。
pH值的范围是从0至14.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当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6.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必须采取防治酸雨的措施。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对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溶的物质是指能够在水中溶解的物质,不可溶的物质则指不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
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11.碘可以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以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12.pH试纸是一种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13.使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可得到溶液的pH值。
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 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 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 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15.酸雨的成分十分复杂,但通常以硫酸和硝酸为主。
它们分别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
这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
16.酸雨会带来以下危害:a) 减少叶绿素,阻止光合作用,使植物死亡;b) 腐蚀建筑石料和金属材料;c) 使河川湖泊变成酸性,使水生生物不能生存;d) 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刺激皮肤,引起呼吸道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八.身边的溶液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3.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会使酚酞试液变色。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4.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表示。
pH 的范围是由 0 至 14。
pH 小于 7 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 7 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 7 时溶液呈中性。
012345678910 1112 1314酸性增强碱性增强中性5.在碱溶液中加人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人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6.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 pH 小于 5.6 时,称为酸雨。
酸雨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必须采取防治酸雨的措施。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合。
对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 +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 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p1615.酸雨的成分十分复杂,但通常以硫酸和硝酸为主。
它们分别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
这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
p1716.酸雨的危害: p19a)减少叶绿素,阻止光合作用,使植物死亡;b)腐蚀建筑石料和金属材料;c)使河川湖泊变成酸性,使水生生物不能生存;d)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刺激皮肤,引起呼吸道疾病。
17.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p22a)镁:反应剧烈,释放大量氢气;b)锌:反应较快,释放大量氢气;c)铁:反应缓慢,释放少量氢气;(下页还有)d)铜:不发生反应。
18. 白纸上滴浓硫酸后,白纸炭化、发黑、变焦。
p23九.电力与电信1.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会产生电流。
在实验室内,也源可以由电池、干电池或电池组提供。
2.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导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3.我们用开关接通或断开电路。
4.我们可以用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
5.电流表是一种用来测量电流的仪器。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6.测量电压的仪器称为电压表。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7.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导体的电流也增大。
8.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使导体发热,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
9.熔丝的作用是保护电器,避免受到过大电流的损害。
当过大的电流通过电路时,所产生的热量会首先将熔丝熔断。
10.大部分建筑物的电路均已采用断路器代替熔丝。
如果通过电路的电流过大,断路器便会自动切断电源。
只要再次接通断路器的开关,电路便可恢复使用。
11.切勿在并联电路中增添过多支路。
过多支路会使电路负荷过重。
多用插座是以并联方式连接各种电器。
所以切勿利用多用插座接上过多的电器。
12. 家庭用电计算耗电量的单位是千瓦时(kW·h )。
1 千瓦时 =1000 瓦特的电器在 1 小时内所耗的电能13.插座中的火线和零线、与插头相连的用电器可连接成完整的电路。
地线则可在漏电时把电流引走,以保安全。
14.导线电后,会使附近的小磁针转动,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
15.变化的电流周围会产生电磁波。
16.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
17.光线能沿弯曲的光导纤维传播。
18.串联电路:把用电器依次连接起来,然后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
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
p34电池导线19. 电路元件灯泡开关电流表电压表20. 电路断路-+AVp37,44,49闭合电路串联-+并联p38,39-+21.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p3922.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
在串联电路中添加灯泡会使其他灯泡亮度减弱,即电流强度减弱。
p41,4723. 在并联电路中,若其中一条支路断开,将不会影响其他支路。
p4224. 家庭电路常为并联电路。
p4225.观察电流表: p45a) 电流表从外表看有:刻度板、指针、 3 个接线柱、零点调整器和外壳。
b)接线柱分别标有: 3、 0.6、 +c)刻度表有上下两行刻度,上面一行标有 0~3A,每大格表示 1A,每小格表示 0.1A;下面一行标有 0~0.6A,每大格表示 0.2A,每小格表示 0.02Ad)当导线接至标有 0.6 的接线柱,使用 0~0.6A 的量程挡时,应根据下面一行读数;当导线接至标有 3 的接线柱,使用 0~3A 的量程挡时,应根据上面一行读数;26.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
p4727.当电池首尾连接时,它们的总电压等于每一节电池的电压和。
p5128.用电器不变的闭合电路中,电池数目越多,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p5329.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电流的热效应越明显。
p5430.并联电路中负载越多,总电流越大。
p5431.并联电路中,支路开关闭合的越多,接入的灯泡就越多,干路电流越大。
p5532.多用插座各组插孔之间是并联连接的。
p5833.插头插入插座前,要核对电器的额定电压与当地电网的电压是否一致。
p5934.用电器在单位时间里所转化的电能成为功率,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和千瓦( kW)。
进率为 1kW=1000W p62,6435.电器上的额定功率表示这个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在单位时间里所消耗的电能。
p6236.用电器的额定功率越大,每单位时间内用电器所消耗的电能也越多。
p6337. 1 千瓦时的电能俗称 1 度电。
p6438.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物质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p6639.将导线绕成线圈(成为螺线管),并在线圈中插入铁芯,这就成了电磁铁。
p6940.电磁门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而工作的。
p7041.利用电流传播信号的通信设备有:电话、传真机;利用电磁波传播信号的通信设备有:收音机、对讲机、GPS其他大多数通信设备利用多种通信手段发送信号。
p72-7442. 用光缆传输信号,通信的速度快,通信的容量大,通信的质量高。
p75十.健康的身体1.我们需要适当的和适量的食物、足够的运动和休息,才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2.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如下:a)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糖)——供应身体所需的能量。
b)蛋白质——供应身体组织生长及修复所需的原料。
c)脂肪及油——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d)无机盐维持身体健康及帮助身体抵抗疾病。
e)维生素f)水——构成身体的主要成分,并是输送物质的媒介。
食物纤维能促进肠的蠕动,使食物顺畅地在肠内移动(防止便秘)。
( p94)3.若要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可用以下方法:a)淀粉——遇碘液变成深蓝色。
b)糖——遇班氏试剂加热后有红黄色沉淀。
c)蛋白质——使 10%氢氧化钠溶液和 3%硫酸铜溶液的混合液呈紫色。
d)脂肪及油—在滤纸上留下半透明亮点。
4.在消化的过程中,复杂而不溶的食物会被分解成简单且可溶的小分子物质。
食物经消化后才能透过肠壁进人血液。
5. 人体的消化过程是在消化管内进行,消化的过程如下:a) 口腔——将食物嚼成小块。
唾液可使食物湿润, 方便吞咽, 也能把部分淀粉变为糖。
b) 胃——胃的蠕动把食物变成糜团,同时胃液对部分的蛋白质进行初步的分解。
c)小肠—在肠内由胰分泌的胰液和小肠分泌的肠液混合并帮助完成对食物的消化。
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为单糖,蛋白质会被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则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 酸。
这些食物粒子非常细小,可以透过小肠绒毛壁等进人血液。
d) 大肠——吸收多余的水分,并将剩下的固体物质暂储在直肠中。
e)肛门——将暂储在直肠中的固体物质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6. 人体中的循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把吸收进人血液的营养物质和氧运送到身体细胞中,时把细胞所产生的废物从细胞中运走。
同7.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血液、心脏和血管(可分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8. 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a) 来自各细胞的血液经静脉进入心脏,心脏把血液泵至肺,血液在肺部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二氧化碳和氧的交换,从肺中得到氧。
b) 含氧高的血流回心脏,心脏把血液泵进动脉,经动脉将血液送到身体各部分。
c)当动脉把血液输送到分支的毛细血管时,营养物质和氧便会从血液中扩散到细胞内,而血液同时收集细胞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废物。
d)含二氧化碳浓度高的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再次循环。
上、下腔静脉肺静脉O 2、养料右心房左心房CO 2、废料外界瓣膜全身细胞CO 2、废料2、养料右心室左心室O肺部毛细血管全身毛细血管肺动脉大动脉9. 比例适中而又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及食物纤维的饮食,称为均衡膳食。
每个人所需要的食物的量随着个人的性别、重量、年龄及活动量等因素而不同。
10. 肾脏是人体内水的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官。
通过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血液中大多数的水分、全部蛋白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来。
11. 健康包括:生理(身体)健康、心理(精神)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的完美和谐。
p8412. 心率指脉搏在 1 分钟内跳动的次数。
p8613. 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时呼出气体的体积。
p8714. 通常情况下,做运动前应先要进行热身,运动完成时应慢慢松弛。
p88 15. 脂肪提供的能量是相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的两倍。
p9116. 蛋白质释放的能量等于同等质量的碳水化合物释放的能量。
p92 17. 人体对维生素、无机盐等物质需求量不大,但又不可缺乏。
p9218. 维生素、无机盐对人体的作用p93物质 缺乏时引起的疾病 物质 缺乏时引起的疾病 维生素 A 夜盲症铁盐 贫血(缺少血红素) 维生素 B 脚气病、贫血 钙盐 软骨病 维生素 C 坏血病 碘盐甲状腺肿大维生素 D软骨病19.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p99咀嚼食物运送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吸收水分,形成残渣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系统消化腺——唾液腺、肝、胃腺、胰、肠腺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唾液、胆囊分泌胆汁、胃液、胰液、肠液消化液的作用——把碳水化乳化脂肪初步分解消化各类合物分解变成甘油蛋白质成食物成葡萄糖和脂肪酸氨基酸20. 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