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指对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过程。

环境规划包括对环境的现状、问题和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目标和指标,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策略,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则是指根据环境规划制定的目标和指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调控和保护。

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进行规划和管理时,需要考虑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能源利用等。

要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保持生态平衡。

2.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

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植被和森林资源等。

同时,要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环境污染和破坏。

3. 预防环境污染:环境规划与管理需要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

要加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的防控措施,加强环境监督和执法,限制和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和使用。

4.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环境规划与管理需要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教育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5. 跨区域合作与协调:环境问题往往涉及到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利益和责任。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加强跨区域的合作与协调,建立联防联控的机制,共同制定环境规划和管理措施。

总之,环境规划与管理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可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一、环境法律责任
环境民事责任 是指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在一般法律中,实行过失责任原则: 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包括4个方面:行为的违法性、损害结果、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行为人没有过错的,即使造成了损害后果,也不构成侵权行为、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在环境法中,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 除了对因不可抗拒力、受害人自身行为以及第三者或受害人的故意、过失等法律免责事由所引起的环境损害免予承担责任外,不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也不论行为是否合法,只要造成了危害后果,行为人就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国务院) 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 到2015年,万元国内总产值能耗下降到0.869t标准煤,比2010年的1.034t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t标准煤下降32%; 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t、2086.4万t,比2010年的2551.7万t、2267.8万t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t、2046.2万t,比2010年的264.4万t、2273.6万t分别下降10%。
(一)产业政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一)产业政策
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业、船舶、电子信息、轻工业、石化、有色金属和物流业等10大产业
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风电设备、多晶硅产能过剩,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也十分突出
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发改委,2009年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可持续发展原理
持续发展原则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 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在环境规划中 ,应遵循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和 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是指同代人之间的公平, 即各国、各地区都有平等的发展权; 代际公平则指世代人之间的公平,即 后代人享有与前代人相同的发展机会 和资源。在环境规划中,应遵循公平 性原则,保障每个人和每个地区都有 平等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分配。
《环境规划与管理》 ppt课件
•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 环境规划基本原理 • 环境管理基本理论 • 环境规划技术与方法 • 环境管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目录
0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人类活动与自然 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组织、协调和控 制的一系列活动。
建立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推广垃圾资源化 利用。
农村土壤污染防治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源保护
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确保农村供水安全。
农村生态恢复
加强生态恢复和治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 量。
国际环境管理案例分析
国际环境政策比较
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政策和实践,分析其优缺点。
04
环境规划技术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总结词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 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的技术。
详细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一 项重要技术,旨在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 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项目实施后的 环境状况进行预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环 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缓措施,为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1.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内涵:其实质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内涵:其实质上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关系:(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主要应该是“现代系统管理”的“五要素论”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两个方面。

“五要素论”研究对象:人(第一个主要对象)、物(重要研究对象)、资金(重要物质基础)、信息(重要对象)和时空(重要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个人(2)企业(3)政府4主要手段有:①行政手段②法律手段③经济手段④技术手段⑤宣传教育手段5.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

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6.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①“预防为主,防护结合”政策②“污染者付费”原则③“强化环境管理”政策7.环境法律责任:指环境法主体因违反其法律义务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环境行政、民事、刑事责任。

8.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入。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旨在保护和改善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意义、目标和方法,并且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加深我们对这一领域的认识。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意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意义在于保护自然环境、保障人民生存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协调。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环境规划与管理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措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环境规划与管理对于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也至关重要,它可以保障我们的健康和福祉。

因此,环境规划与管理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涉及整个社会生活的综合性任务。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标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自然环境。

保护自然环境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可以保护土地、水资源和大气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2. 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方向之一。

环境规划与管理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环境规划与管理可以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降低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福祉。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福祉。

通过控制污染源、改善环境质量,我们可以降低人们患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1. 制定环境政策和法规。

环境政策和法规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它们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府支持。

制定和执行环境政策和法规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2. 进行环境评估和监测。

环境评估和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和问题,并且评估我们的环境政策和管理措施的效果。

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

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

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现代社会对环境的管理和规划非常重要,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还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

第一,环境管理的必要性现代城市发展快速,但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垃圾处理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环境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第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环境管理采取了许多重要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监管机构来监督执行。

同时,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意识,推动环境友好行为的发展。

此外,环境管理还依赖于科技进步,如环境监测设备和净化技术的发展,以提高环境质量。

第三,环境规划的目标环境规划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来优化环境资源的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环境规划包括城市规划、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内容,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第四,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是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合理布局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这样能够减少交通拥堵、减少能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第五,红线划定的重要性红线划定是环境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划定合理的红线,限制城市扩张,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红线划定不仅能保护农田和生态系统,也能避免城市过度扩张所带来的设施不足和环境破坏。

第六,生态保护的意义生态保护是环境规划的核心之一。

生态保护包括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濒危物种等。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我们能够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持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第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和支持。

公众参与不仅能够增加环境管理的透明度,还能够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环境保护的落实。

因此,鼓励公众参与是有效的环境管理和规划的重要环节。

第八,科技创新与环境规划科技创新对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清洁生产: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清洁工艺及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方式、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措施生产清洁的产品。

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的简称。

从广义上说,环境评价是对环境系统状况的价值评定、判断和提出对策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环境问题:严格来说,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称为环境问题,但环境科学所指的环境问题一般不包括由自然元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环境变化。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环境信息:是指对一切自然资源与人文社会现象在空间位置上的统一的数字化表示。

具体说来,是指以高速宽带网络通信技术为特征,在统一的规范标准环境下,全面系统地解释和反映自然、社会和人文现象的信息系统体系。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依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按标准交纳费用的制度。

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一、名词解释1、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2、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划,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3、环境法律责任:是指环境法主体因违反其法律义务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4、“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5、排污收费制度系:指对排放污染物的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征收排污费,用于污染的治理。

6、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7、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体。

8、反馈控制:所谓信息反馈控制就是用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

9、前馈控制:又可称为指导将来的控制,它的具体办法是不断利用最新的信息进行预测,把所期望的结果同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采取措施使投入和实施活动与期望的结果相吻合。

10、目标管理: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激励各级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在管理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完成工作目标,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11、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

12、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13、生态工业园:可定义为一种工业系统,它有计划地进行材料和能源交换,寻求能源与原材料使用的最小化,废物最小化,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

14、环境目标:是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与管理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山坡地~較易發生崩塌及土石流
PPT文档演模板
• 平原地區~地層下陷或活動斷層 威脅較為嚴重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60 地質災害敏感地
• 劃設分三部分
1.山坡地 2.平地 3.海岸地區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52
• 洪水平原
• 由於河川週期性溢流的水體、沖 積土壤的累積及河流改道所造成 大河川或發展成熟的河流皆有
p.173
• 部門建設計劃 係指單目標的重大經建計畫
• 部門建設計劃與國土規劃計 畫兩者需互相配合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75
• 國土綜合開發計畫
我國空間規劃體系最高位階的 指導計畫
甚其嚴重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规划与管理ຫໍສະໝຸດ p.159PPT文档演模板
地下水補注區
• 因地下水含水層分
1.自由含水層補注區 2.受壓含水層補注區
• 地下水補注區考慮因素
1.相關研究調查 2.岩性條件 3.土壤質地條件 4.坡度條件 5.土地使用現況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51 • 地質災害敏感地
ex:崩塌、活動斷層、地層下陷、 河流侵蝕
PPT文档演模板
• 土地適宜性分析必須結合分 析者的目的、地區特性及當 時的價值觀
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八章 計畫體系與環境規劃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73 我國國土規劃體系
• 國土綜合開發計畫 • 區域計劃 • 縣市綜合發展計畫 • 都市計劃 • 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計畫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规划与管理
• 優良農田的劃設,可以保護都市 周邊的高生產力土地,形成綠 帶,提高都市環境品質,並引 導都市發展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54
優良農田
• 劃設準則~主要考慮適合農作物 生長的自然條件
PPT文档演模板
• 優良稻作地區劃設考慮的條件 • 1.土壤 • 2.坡度 • 3.土地使用
环境规划与管理
• 法定的重要水庫集水區及自來水水源 水質水量保護區必須列入地表水源維 護敏感地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51
• 地下水補注區
• 地下水:儲存於地面以下的水量 • 地下水補注區:地表水可經由岩層
裂縫或土壤滲漏進而補充地下 水,這些補充地下水的區域 • 地下水是為~公共資源 • 由於流速緩慢,一旦遭受污染
• 生態敏感地
生態體系中具特殊價值或較脆弱 之地區 ex:防洪、淨化水質、供給資源、
提供野生動物棲息地
PPT文档演模板
同時:可提供作為戶外教學、科學 研究或生物繁衍的用地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52
PPT文档演模板
生態敏感地
• 自然保護區及國家公園,經長期 調查、評估,其敏感程度最高
• 很多山坡地已遭破壞,以現況而 言其生態敏感度較低
• 沿海地帶的生態敏感地ex:海岸濕 地、沙丘、沙洲及潟湖
• 蘆葦、毛氈苔及水澡類等植物出 現區域大部分擁有溼地特徵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50
• 文化景觀敏感地
透過人類具體的感觀, 包括視覺、聽覺、嗅覺等方面 產生愉悅震撼性的感覺的景觀 地區
PPT文档演模板
• ex:自然組成:高山、湖泊、河川 人文組成:文化史蹟、遺址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63
• 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
是環境規劃的工具之一
• 可藉由分析自然環境對各種土地 使用的潛力與限制,使得保育整 合於開發之中
PPT文档演模板
• 美國馬哈格式(Ian L. McHarg)分析方法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63 土地適宜性分析發展潛力準則
• 1.蘊含豐富的資源
• 2.費用的減省 • 3.慾望 / 需求的滿足
环境规划与管理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3
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七章 環境敏感地與土地適宜性分析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43
PPT文档演模板
• 環境敏感地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s) • 或稱環境危急地
(Environmental critical areas)
PPT文档演模板
• 1980年紐澤西松地委員會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46
PPT文档演模板
環境敏感地區分類系統
類別
項目
生態敏感地 文化景觀敏感地區 資源生產敏感地區 天然災害敏感地區
野生動物棲息地 自然生態地區 科學研究地區
特殊景觀地區 自然遊憩地區 史蹟文化地區
林業生產地區 漁業生產地區
優良農田
水源保護區
p.151
• 地表水源維護敏感地
地表水體:河川、湖泊
• 地表水資源可應用於經濟活動 ex:農業灌溉用水及水庫蓄水 提供水利發電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56
PPT文档演模板
地表水源維護敏感地
• 劃設標準考慮因素
• 1.土壤水分儲存能力 • 2.潛在土壤流失量
• 森林~綠色水庫 、水的故鄉
指人類生存環境中,易因人類開發行為 ,以致於耗損環境資源或是破壞自然 生態平衡,進而造成人類生命及財產 損失,或是影響人類長期公共利益的 地區
• 這些地區極易因人類不當的開發活 動而導致環境負效果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44
環境敏感地的分類
• 1973年美國國會「國家土地 使用政策及規劃法案」
• 1974年司密頌禰爾研究機構 的自然地區中心
• 主要功能~有洪水時,可作為洪水
的暫時儲存蓄積的地區,
可以減小洪氾對於下游
地區所造成的災害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62
PPT文档演模板
洪水平原
• 劃設考慮因素
1.潛在洪水平原 2.常浸水區 3.設計洪水頻率100年
洪水到達地區 4.海岸地區洪水平原
包括:洪泛溢淹防護區 暴潮溢淹防護區
礦產區
能源生產地區
洪患地區 地質災害地區 空氣污染地區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50
PPT文档演模板
台灣目前已劃設之各類生態敏感地
• 1.生態敏感地 • 2.文化景觀敏感地 • 3.優良農田 • 4.地表水源維護敏感地 • 5.地下水補注區 • 6.地質災害敏感地 • 7.洪水平原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50 環境敏感地的功能及特性
环境规划与管理
文化景觀敏感地
• 劃設考慮因素 • 1.自然資源
包括:陡坡、植被及河谷 • 2.現有景觀管制及遊憩資源
包括:法定保護區、 風景特定 區及內政部公佈之ㄧ、二、三 級台閩古蹟 • 風景特定區以觀光休閒為主要目的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规划与管理
p.151
• 優良農田
考量其長時間的生產能力、 土壤特性、當地的氣候及 灌溉水的水質水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