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精彩片段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老舍,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1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草原》教学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草原》教学课件

“清鲜”除了“清新”之意,还有“洁净”的意思。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明朗”除了“晴朗”之意,还给人一种明丽、 开阔之感。“清鲜”“明朗”两词表达精准,从 嗅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草原空气和天空的特点。
草原美景
稍微
上下 结构
写一写
1.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2.听写生字、词语。
3.对照下面的词语,同桌互批,纠正错字。
绿毯 陈旧 微笑 线条 感人 拘束 奶豆腐
衣裳 柔美 举杯
彩虹 马蹄 稍微 礼貌 惊叹 回味 乐趣 洒脱 会心 目的地 热乎乎
课堂小结 思考: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哪些内容?
这篇访问记按 地点转换 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 程:( 初入草原 )→接近目的地→蒙古包外→ ( 蒙古包里 )→( 告别草原 )。
陈列 衣裳 彩虹

奶豆腐
shāo wēi
稍微
易错音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陈旧(cén ché√n) 稍微(sāo shā√o)
马蹄(√tí dì)
衣裳(shang shàng)

我要去草原
识字游戏
衣绿彩陈马豆稍裳毯虹列蹄微腐
摘苹果
陈 微裳 虹 蹄

稍腐
同音易混字
蹄 tí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初到草原的感受。作者在描写草 原风光时,自然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构成了情景交融 的艺术境界。
草原美景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 不动,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即细细地回忆、品味。用这一

富有情感的词语来写骏马和大牛,它们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教学课件

1草原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课作时 者 简 介
老舍(1899-1966年)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
家、作家,有“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 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 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知识备查
草原:指半干旱地区杂草丛生的大片 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
shang

易写错
不要少写“点、横”
衣裳


不要少写一“点”。
苦涩 羞涩
我要去草原
识字游戏
襟衣绿彩境鞭马飘裳毯虹界子蹄带舞
多音字
měng (蒙古族)
蒙 mēng (蒙骗)
méng (启蒙)
例:我的启蒙( méng )老师是蒙(měng) 古族人,他教导我做人要正直,不能蒙 (mēng)骗别人。
明朗——晴朗 奇丽——瑰丽 迂回——曲折 拘束——拘谨
勾勒——勾画 洒脱——潇洒 疾驰——飞驰 羞涩——害羞
明朗——阴暗 低吟——高唱 迂回——笔直 团结——分裂
舒服——难受 洒脱——拘束 静寂——喧闹 羞涩——大方
词语解释
一碧千里:指一片碧 绿的颜色,十分宽广。 本课指呼伦贝尔大草 原一眼望去全部都是 绿色的意思。
书写指导:整体要写紧凑,左 边是双人旁,中间山和几字 要扁小、两字中间有一横。
识字方法 加一加
毛+炎=毯 革+便=鞭 虫+工=虹
土+竟=境 尚+衣=裳 足+帝=蹄
识字方法
换偏旁: 江—虹
字理识字: 裳
形声字。衣表意,其古文字形体像 一件衣服,表示和衣服有关;尚表声, 有崇尚义,反映出古时人们崇尚服饰。 本义指下身的衣服。后泛指衣服。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详解及练习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详解及练习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详解及练习《草原》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一课,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上的动植物。

接下来,我们将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并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同学们提高语文水平。

【课文详解】第一段:草原是我们祖国的瑰宝,位于我国的北方。

这里是辽阔的平原和高原相交的地方,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

这些青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波浪,随风起伏,十分美丽。

首先,课文开头点明了草原的重要性,将其称为祖国的瑰宝。

接着,这里描述了草原的地理位置,位于北方的辽阔平原和高原相交的地方。

然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草原上长满的绿油油的青草,形容青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波浪,随风起伏的美丽景象。

第二段:在草原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站在草原上,你会看到奔跑的野马、嬉戏的羊群,追逐的野兔,还有采食的牛群和羊群。

天空中,飞翔的雁和鹰在自由地舞蹈。

在高高的天空上,我们还可以远远地看到驼队行进的身影。

本段主要描述了草原上丰富的动植物群落。

作者通过描写奔跑的野马、嬉戏的羊群、追逐的野兔以及采食的牛群和羊群,生动地展示了草原的生机勃勃。

同时,天空中飞翔的雁、鹰和驼队行进的身影也增添了草原的神秘感和壮丽景色。

第三段:夜晚,草原的星空特别明亮,像银河一样美丽。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闪烁的星星,在天空中画出了美丽的图案。

在大草原上,可以听到虫鸣声、鸟儿的歌唱声和禽兽们的吼叫声。

夜晚的草原充满了动物们的生活之声,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这段描述了夜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动物们的声音。

首先,用形容词明亮来形容夜晚草原的星空,进一步提到星星们在天空中组成美丽的图案。

然后,描绘了夜晚草原充满的虫鸣声、鸟儿的歌唱声和禽兽们的吼叫声,使读者感受到草原的生机与活力。

第四段:草原是我们祖国的瑰宝,我们要珍爱它。

我们要保护草原上的动植物,不乱丢废纸、不破坏青草,让草原永远美丽、绿色。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祖国草原。

最后一段号召珍爱草原并保护草原上的动植物群落。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单元第1课《草原》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单元第1课《草原》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单元第1课《草原》重要知识点归纳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之旅中,我们首先踏入了第一单元的精彩篇章,开篇之作便是老舍先生的《草原》。

本文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引领我们走进了一个辽阔、美丽而又充满民族风情的草原世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并归纳这篇课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课文主题与文学体裁课文主题:本文描绘了作者初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动人情景,展现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民族团结的美好画面。

文学体裁:散文。

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所见所感。

二、作者信息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著称,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三、重点字词1.生字:●毯(tǎn):毛毯,毯子,指铺设的地面装饰物。

●渲(xuàn):渲染,中国画技法之一,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勒(lè):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2.多音字:●行(háng, xíng):在此文中“一行行”读作háng,表示成行的东西;而“行走”则读作xíng,表示走动。

3.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辽阔—广阔,热情—热烈●反义词:热情—冷漠,清晰—模糊四、修辞手法1.比喻: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将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草原上的美景。

2.拟人:文中虽未直接出现典型的拟人句,但通过对草原、天空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力和情感色彩。

3.排比: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五、经典语句与段落1.经典语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描绘的草原风貌及作者的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描绘事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原的壮丽风光,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描绘的草原风貌。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感悟作者对草原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魅力。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教师辅导,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如“碧绿”、“辽阔”等。

学生再次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草原的哪些特点?教师提问: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草原的哪些情感?4.课文解析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草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注重了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4.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草原》作者:老舍原文略。

2.生字词表碧绿、辽阔、美丽、赞美、向往、丰收、牧歌、骏马、牛羊、毡房等。

3.教学课件制作关于草原的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辅助教学。

4.家长签字表家长签字确认表,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霸课堂笔记】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部编版

【学霸课堂笔记】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解读第1课 草原 课前预习 1.本课共有( )个自然段,请在课中标注好序号。

2.带着对草原的向往和喜爱之情,默读课文2遍,试着背诵第1自然段。

3.先读一读,然后在田字格中抄写生字,并试着组词。

毯t ǎn 陈ch én 裳sh ɑn ɡ 虹h ón ɡ( ) ( ) ( ) ( )蹄t í 腐f ǔ 稍sh āo 微w ēi( ) ( ) ( ) ( )写法指导毯:“毛”最后一笔要拉长,包住“炎”。

巧记:毛上“火”加“火”,铺上挺暖和。

陈:左窄右宽,“东”两点位置对称。

巧记:我姓耳(阝)"东"陈。

裳:上紧下松,“衣”的点在竖中线上,撇捺舒展。

巧记:和尚袈裟(衣)。

虹:左右等宽,“虫”的末横变提。

巧记:“虫”子进“工”厂。

蹄:左窄右宽,“”的最后一笔要上提。

巧记:脚“”踢皇“帝”。

腐:“广”舒展开阔,内部笔画要紧凑。

巧记:“府”下堆满“肉”,霉烂已发臭。

稍:左窄右宽。

右部“月”撇变竖。

巧记:小月(肖)照“禾”苗。

微:“几”横折弯钩变横折提且短。

巧记:人(彳)在“山”旁,“一”“几”在山下,反文(攵)来帮忙。

4.读第二遍课文的时候,在文中用“___”画出下列词语,并抄写下来。

绿毯线条柔美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裳彩虹马蹄热乎乎礼貌拘束举杯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心微笑______5.读了课文题目,我想知道/我的猜想/我的疑问是__________。

6.读完课文,我知道作者在文中主要描绘了初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的_________,赞美了草原风光的______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______。

7.读课后问题,认真思考,联系课文内容找出答案。

8.搜集蒙古族人们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

搜集作者老舍的其他文章,拓展阅读。

9.预习完课文后,我还有下面几个疑问需要和同学、老师探讨。

六年级人教版第一课草原摘抄赏析

六年级人教版第一课草原摘抄赏析

六年级人教版第一课草原摘抄赏析六上语文《草原》句子摘抄赏析:1.“我站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放眼望去,只见蓝天白云下,绿草如茵,牛羊成群。

”作者用简练的语言展现出了草原的美景和壮阔,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

2.“草原上,每一寸土地都是那么肥沃,每一棵草都是那么翠绿。

”这句话通过形容词的使用,描绘了草原的肥沃和草的翠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3.“微风吹过,草丛中的小草都会轻轻地摇动,像是在跳舞。

”这句话通过描写草丛中的小草被微风吹动的场景,给人一种动感和活力。

4.“夏天的草原,是一片金黄,像是被太阳的阳光洒满了。

”这句话通过比喻和直接描写,将夏天的草原形容成了一片金黄色的海洋,给人一种温暖和明亮的感觉。

5.“长满野花的草原,像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这句话通过比喻,将长满野花的草原形容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给人一种美丽和多彩的感觉。

6.“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群马儿在草原上奔跑,马尾飘动,如同画卷中的风景一般”这种描写方式不仅展现出了马儿的奔放和活力,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草原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7.“草原上的牛羊,自由自在地吃着青青的草。

”这句话通过描写牛羊在草原上自由吃草的场景,给人一种宽广和自由的感觉。

8.“草原上的小河,清澈见底,像一条银色的丝带。

”这句话通过比喻和描写,将草原上的小河形容成了清澈见底的银色丝带,给人一种清新和优美的感觉。

9.“在草原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它们在这里安家落户,和草原融为了一体。

”这句话通过描写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和草原的关系,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

10.“草原上的日出和日落,是最美丽的景色,它们给人一种宁静和宜人的感觉。

”这句话通过描写草原上的日出和日落,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

11.“草原上的星空,繁星点点,它们给人一种神秘和壮丽的感觉。

”这句话通过描写草原上的星空,给人一种神秘和壮丽的感觉。

12.“在这里,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没有城市中的喧嚣和纷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片段
《草原》教学片段
一、师:同学们喜欢听凤凰传奇的歌吗?谁来说一说喜欢他们的哪些歌曲?对了,凤凰传奇演唱过很多的草原歌曲。

今天我们就一边欣赏他们的歌曲,一边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

(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图片,背景音乐是凤凰传奇的
歌曲《天籁传奇》)
师:同学们都够聪明,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吗?齐读课题“草原”。

谁能讲讲,你想像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草原是牛羊们的天堂;原来草原也是那么的富有情趣;草原还是诗意)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高原辽阔的大草原。

二、现在大家打开书,根据自己的节奏自由朗读,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三、作为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学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请大家用心地读读这一段,把自己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这些句子美美地多读几遍。

请大家看看作者除去写风光美以外,还写没写别的东西?把你认为不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部分画出来。

生:我画了两句,“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还有,“这种境界……奇丽的小诗”。

生:我找的也是这个地方。

师:骏马和牛羊是草原上本来就有的东西,我们一会儿随课文去研究它,现在咱们就按第一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

第一句话,他说他总想高歌一曲,以表示他的愉快,这是一句话,他要高歌。

(板书“高歌”)
师:什么叫高歌?
生:就是放开声音,不拘束地唱歌。

第二句话,和它相对应的,他想干什么呀?能不能概括一下?
生:他想吟诗。

师:怎么样吟诗?
生:低吟。

就是声音很小地吟诗。

师:这是作者的两次抒情,一次要高歌,一次要低吟,两种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心境。

一开始,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使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所以他要高歌;后来他又看到什么样的景色,产生了什么情感,而要低吟。

要想通这个问题,咱们必须把前后文对照起来,把景和情联系起来体会。

师:作者究竟看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使他情不自禁想高歌一曲?
生:这是老舍先生生平第一次看到草原,草原一直是他很向往的地方,踏上这块神圣的土地,他很激动、很兴奋。

人在激动的时候,就想跳起来、喊起来,唱起来,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师:因为是第一次,所以他还会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新奇,面对这样的美景,他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出示图片)
生:他会感叹草原好大、天好高好蓝、天气好晴朗,真想不到世界上竟还有如此美丽的地方!
师:这里没有林立的工厂,没有密集的楼群,没有废气浓烟的污染,空气像溪水一样清澈,像泉水一样纯净,不带任何杂质。

置身在这样的空气中,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觉得我一定会贪婪地呼吸,让每个毛孔都张开,让清新的空气浸润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我们要尽情享受这清鲜的空气。

师:初到草原,心胸开阔,视野大开,一股豪放之情油然而生,想引吭高歌。

每个人到这个地方都想大声歌唱,当然老舍先生就更会这样。

师:那么作者低吟又是因为什么呢?
生:他一定是被草原美景陶醉了,后来作者平静下来了,细细地看,静静地看,所以就成了低吟。

师:谁能把他接下去看到的景色读给大家听听。

哪一句让你陶醉了?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板书: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你读得太好了。

你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在小丘是绿的,平地也是绿的。

眼前是绿色,远一点的也是绿色,再远一点的也还是绿色!草原非常辽阔,放眼望去,草原如同一张巨幅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师: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好呀!我们都要像他这样读书,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师:这一片绿色带给人们舒展与宁静,大家能用什么词形容作者此时的感受?
生:心情开朗。

生:心旷神怡。

生:神清气爽。

师:文中还有一个句子写了小丘的柔美,谁能读一下?
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同学们,这句话里有一个形容绿色的词语,大家赶紧找一找,一起说是哪个词?
生:翠色欲流。

师:这句话写的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手画一画来表现小丘柔美的线条?
生用手画波浪线
师:你能把这种柔美的感觉读出来吗?这段话该怎么读?(慢一点、轻一点、优雅些、甜一点)这绿色向周围慢慢扩散、渗透、流动。

请你们轻声再读“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感觉会更好。

生齐读
师:这一段中有一个句子写的是羊群。

谁能读一读?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师:草原上这幅巨大的绒毯仅仅是一种绿颜色吗?
生:不,不只有一种颜色。

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多美啊!不同的颜色给人不同的感觉。

这绿色配白色,给人一种清丽、雅致的感觉。

师:同学们,再反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
生:是“绣”字!羊群本因为吃草无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

巨幅绿色绒毯上的图案在不断变换,真是奇妙!
师:静静地望,细细地品,面对这番美景,此时此刻老舍先生他怎么了?难怪老舍先生会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
全班齐读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
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师:草原是一幅画,是一首诗,这里有草原的明丽,线条柔美的小丘,富有生命活力牛羊。

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 让我们把这优美的语言,这令人陶醉的景色永远留在记忆中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