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矿井通风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5

合集下载

矿用通风机毕业设计

矿用通风机毕业设计

摘要此次设计是矿用通风机,采用的是对旋通风机,由于矿井开采时会有瓦斯气体溢出,可能引起爆炸,给工作人员增加了危险系数,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都是不利的。

此次设计是局部通风,采用了对旋隔爆轴流通风机,通风方式为压入式,采用了相同型号隔爆电机驱动叶轮,提高了矿下安全生产和人员的安全。

此通风机具有风量大、体积小等特点,并且在通风机的两级筒体及扩散器外面用超细玻璃棉的吸声结构, 并在导流装置内填充吸声材料,达到了降噪的要求。

根据所给的设计参数及有关的设计要求。

具体内容包括:总体结构方案的确定,叶轮的设计,流线罩,扩散器和集流器的设计,风机叶轮翼型尺寸的确定,通风机消声装置的设计。

本次设计更加注意对旋通风机的消音问题,注重了电动机的隔爆设计。

关键词:对旋;隔爆;轴流通风机AbstractThis design for mine fan,using the disrotatoru ventilator,because of the mine mining will have gas overflow,may cause blast,increases the risk to staff,the safety of the mine production will be unfavourable.This design is local ventilation,adopted for explosion-proof axial flow fan,ventilation mode is pressed into the type,using the same model, flame-proof motor driven impeller,improve the mine production safety and personnel safety.The fan has the the characteristic such as big air volume small volume,and in the two stage of the ventilator outside of the cylinder and the diffuser with superfine glass wool sound-absorbing structure,and fill in the diversion sound-absorbing material,has reached the requirement of noise reduction.According to the given design parameters and design requirements.The concrete content includes:the determination of general structure scheme,the design of the impeller,streamline cover,the design of the diffuser and the current collector,streamline cover,the design of the diffuser and the current collector,the determination of fan aerofoil impeller size,fan muffler device design.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of rotary fan sound attenuation problem,pay attention to the flame-proof motor design.Keywords: counter rotating;flameproof;aerofoil fa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选题意义 (1)1.2 通风机的原理及发展历史 (1)1.3 通风机的分类 (1)1.3.1 按工作原理的通风机分类 (2)1.3.2 按气流运动方向的通风机分类 (2)1.3.3 按压力大小的通风机分类 (3)1.3.4 按应用领域的通风机分类 (3)1.4 设计理论基础分析 (3)第2章通风机主要结构设计 (5)2.1 通风机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 (6)2.1.1 确定电机的转速 (6)2.1.2 叶轮直径与叶顶圆周速度的确定 (7)2.1.3 流量系数及全压系数 (8)2.1.4 电机的选择 (9)2.1.5 叶轮的结构设计 (9)2.2 第一级叶轮叶片环的气流参数和空气动力负荷系数计算 (12)2.2.1 第一级叶轮叶片环的气流参数计算 (12)2.2.2 第一级叶轮叶片环的空气动力计算 (15)2.3 叶片几何尺寸的确定 (17)2.3.1 翼型的确定 (17)2.3.2 叶片数目的选择计算 (20)2.3.3 各计算截面的叶片尺寸参数 (21)2.3.4 各截面上的叶片安装角 (22)2.4 第一级叶轮叶片的绘制 (23)2.4.1 弦长在叶栅额线及叶栅轴向的投影 (23)2.4.2 各计算截面翼型的重心坐标 (24)2.4.3 重心距翼形前后缘的距离在叶栅额线及叶栅轴向上的投影 (36)2.4.4 键的校核 (25)2.5 第二级叶轮叶片环的气流参数和空气动力负荷系数计算 (27)2.5.1 第二级叶轮叶片环的气流参数计算 (27)2.5.2 第二级叶轮叶片环的空气动力计算 (29)2.6 第二级叶轮叶片几何尺寸的确定 (32)2.6.1 第二级叶轮翼型的确定 (32)2.6.2 第二级叶轮叶片数目的选择计算 (34)2.6.3 第二级叶轮各计算截面的叶片尺寸参数 (35)2.6.4 第二级叶轮各截面上的叶片安装角 (36)2.7 第二级叶轮叶片的绘制 (36)2.7.1 弦长在叶栅额线及叶栅轴向的投影 (36)2.7.2 各截面翼型的重心坐标 (36)2.7.3 重心距翼型前后缘的距离在叶栅额线及叶栅轴向上的投影 (36)第3章集流器与流线罩的结构设计 (39)3.1 集流器的选择 (39)3.1.1 集流器型线的选择 (39)3.1.2 集流器尺寸的确定 (39)3.2 流线罩的选择 (40)3.2.1 流线罩型式的选择 (40)3.2.2 流线罩尺寸的确定 (40)3.3 集流器与流线罩的结构 (40)第4章扩散器 (42)4.1 扩散器的型式 (42)4.2 扩散器尺寸的确定 (43)第5章风机筒体的设计 (44)第6章噪声的控制 (46)6.1 环境噪声污染的危害 (46)6.2 噪声治理的措施 (46)6.3 消声结构设计 (47)结论 (48)致谢 (49)参考文献 (50)CONTENTSAbstract (I)Chapter1 Introduction (1)1.1 Topic selection significance (1)1.2 The principle of the ventilator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1)1.3 Fan classification (1)1.3.1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ventilator classification 21.3.2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ventilator airflow direction . 21.3.3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pressure ventilator classification (3)1.3.4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in the fan classification (3)1.4 Design theory base analysis (3)Chapter2 The ventilator main structure design (5)2.1 The ventilator main structure of Parameters (6)2.1.1 Determine the speed of the motor (6)2.1.2 Impeller blade tip and the diameter circle determine the speed (7)2.1.3 The flow coefficient and the pressure coefficient (8)2.1.4 Motor choice (9)2.1.5 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of impeller (9)2.2 Calculation The first level of the impeller blade ring gas Parameters andairpower load coefficient (12)2.2.1 Calculate The first level impeller blades of airflow Parameter ring . (12)2.2.2 The first level impeller blades of air power calculation ring (15)2.3 The determination of blade geometry size (17)2.3.1 Wing to determine the type (17)2.3.2 Leaf number of choice is calculated (20)2.3.3 The calculation of the blade section size Parameters (21)2.3.4 Each section of the blade installation Angle (22)2.4 The first level of impeller blade drawing (23)2.4.1 Long strings in decreasing the amount and decreasing the axialline of projection (39)2.4.2 The calculation of air foil section barycenter coordinates (39)2.4.3 Center of gravity from the hydrofoil margin of distance beforeand after the blade is line and decreasing the axis of projection of u pward (39)2.4.4 Key to check (39)2.5 The second level of the impeller blade ring gas Parameters and air powerlaod coefficiention (27)2.5.1 The second impeller blades of airfiow Parameter caculation ring (40)2.5.2 The second level of impeller blade air power calulation ring (40)2.6 The second impeller blade geometry size determined (39)2.6.1 The second type of impeller wing to determine (39)2.6.2 The second impeller blade number of choice is calculated (39)2.6.3 The second section of each calulation impeller blade size Parameter (39)2.6.4 The second section of the impeller blade installation Angle (39)2.7 The second level of impeller blade drawing (39)2.7.1 Long strings in decreasing the amount and decreasing the axialline of projection (37)2.7.2 Each section of the airfoil barycenter coordinates (397)2.7.3 Center of gravity from the airfoil margin of distance before andafter the blade is line and decreasing the axis of projection of upward (397)Chapter3 The current collector and streamline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cover (39)3.1 Collector implement the choice (39)3.1.1 The choice of line current collector ware (39)3.1.2 The size of the current collector certain (39)3.2 Streamline the choice of cover (40)3.2.1 Streamline cover the choice of type (40)3.2.2 Streamline the size of the cover certain (40)3.3 The current collector and streamline the structure of the cover (40)Chapter4 diffuser (42)4.1 Diffuser type (42)4.2 To determine the size of the diffuser (43)Chapter5 Fan cylinder design (44)Chapter6 Noise control (46)6.1 The dangers of environmental noise pollution (46)6.2 Noise control measures (46)6.3 Silencing structure design (47)Conclusion (48)Thanks (49)Reference (50)第1章绪论1.1 选题意义由于煤矿生产是井下工作,自然条件比较恶劣。

毕业设计 第六章 矿井通风系统(专题设计)

毕业设计 第六章 矿井通风系统(专题设计)

第六章矿井通风系统(专题设计)矿井通风设计是矿床开采总体设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矿床开采要求,基于开拓方案和采矿方法等生产条件,规划设计一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使通风网路-动力机械-调控设施密切配合,把新风送到井下并分配至每一个工作面,将有毒有害气体与粉尘稀释并排出矿井外,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通风保障。

矿井通风设计必须符合高效率、低消耗、易管理的原则,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有利于通风管理,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有效的通风系统,应不断的向作业地点供给足够的新鲜空气,稀释和排出有毒、有害、放射性和爆炸性气体和粉尘、调节气候条件,确保作业面良好的空气质量。

6.1 国内外矿井通风评述6.1.1 我国金属矿山通风技术发展动态上世纪50年代前,我国金属矿山和其它非金属地下矿山多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1953年华铜铜矿首次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机械通风系统,至50年代中期,大部分矿山相继建立了机械通风系统,对促进矿山生产安全、保证工人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60年代初,不少矿山与大专院校合作,开展了广泛深入的通风专题研究,探索出许多适合矿体赋存特点和开采技术条件的矿井通风系统,如西华山钨矿的分区通风系统、锡矿山锑矿的棋盘式通风网络等。

1965年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矿井通风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若干年来我国矿井通风技术的经验,促进了我国通风技术的发展与提高。

70年代中期,盘古山钨矿的梳式通风网络、大冶铁矿尖林山矿区采区的爆堆通风等经验在全国获得推广应用。

1977年,针对矿山通风中发展起来的众多技术进步与成果,召开了全国金属矿山通风系统经验交流会,重点对矿井通风系统、通风网络结构、主扇工作方式及安装地点,采场通风线路和通风方法以及通风系统鉴定技术指标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初步形成和完善了我国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与方法。

80年代后,新型节能风机得到推广应用;多级机站通风系统初见成效;电子计算机在通风计算和管理中开始发挥作用,总之,我国矿山通风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矿井通风说明书

矿井通风说明书

矿井通风说明书LT1 矿井通风与安全1.1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1.1.1 选择矿井通风系统选择矿井通风系统,要结合井田开拓方式和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要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合理、经济,投产快等总原则。

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1)每个生产矿井,必须至少有2个能行人的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

各个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0m。

如果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还要有井田边界附近设置安全出口。

当井田一翼走向较长,矿井发生灾害不能保证人员安全撤退时,必须掘进井田边界附近的安全出口。

井下每一个水平到上一个水平和各个采区,至少都要有2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与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相连通,要保证有一个井筒进新鲜空气,另一个井筒排出污浊空气。

2)进风井口必须布置在不受粉尘、灰土、有害和高温气体侵入的地方。

进风井筒冬季结冰对工人身体健康、提升和其他设施有危害时,必须设置暖风设备,保持进风井以下的空气温度经常在2℃以上。

进风井与出风井的设置地点必须地层稳定,施工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占地少,压煤少而且要在当地历年来洪水位的最高标高以下。

3)箕斗提升井或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若兼作风井使用,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箕斗提升井兼作回风井时,井上下装、卸载装置和井塔架都必须有完善的封闭措施漏风率不得超过15%,并应有可靠的防尘措施。

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兼作回风井时,井筒中的风速不得超过6m/s,且必须装设甲烷断电仪。

(2)箕斗提升井或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兼作进风井时,箕斗提升井筒中的风速不得超过6m/s,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中的风速不得超过4m/s,并都应有可靠的防尘措施,保证粉尘浓度符合工业卫生标准。

井筒中必须装设自动报警灭火装置和铺设消防管路。

4)所有矿井都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主要通风机(供全矿、一翼或一个分区使用)必须安装在地面,装有通风机的井口必须封闭严密,其外部漏风率在无提升设备时不得超过5%,有提升设备时不得超过15%;必须保证主要通风机连续运转;必须安装2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风设备,其中一套备用,严禁采用局部通风机或通风群作为主要通风机使用;装有主要通风机的出风井口应安装防爆门;必须装有符合《煤炭安全规程》的反风设施。

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参考样本

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参考样本

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1、设计依据概述1.1、矿段地质、开拓生产情况矿区本次深部开采设计对象主要为-530m标高以下的I号矿体和V号矿体群。

本次深部开拓设计开采的-530m标高以下的矿体赋存地质条件与上部矿体单一、品位高、厚度大、且相对稳定、完整的赋存条件,有明显的差异。

这将会增加深部开采的难度,需要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1.11、-530m以下深部开釆范围内的地质储量及岩石性质:①I号矿体,表内矿体重2. 85t/m3,表外矿体重2. 79 t/m3。

矿石量12万吨,平均品位4. 13g/t,金金属量495. 53Kg。

矿体硬度系数f二7~&顶底板f二11~12.;②V号矿体群体重2.74 t/m3,矿石量261万吨,平均品位6.38g/t,金金属量16708. 82KgoV号矿体及顶底板硬度系数与I号矿体大致相似。

顶板平均抗压强度110. 99Mpa,矿体107. 42Mpa, 底板101. 05Mpa o-530m标高以下至-730m深部开采范围内全部设计地质储量, 矿石量273万吨,平均品位6. 29g/t,金金属量17204. 35Kgo③围岩体重:2. 70 t/m3o④矿岩松散系数:1.6o⑤自燃性:无本次设计生产规模为80万t/ao根据计算并结合矿山实际情况,确定V号矿体开采范围内的服务年限为6年。

1.12、矿区地形及矿区气候概况矿区地处望儿山北麓,西临莱州湾,处于低山丘陵向海湾平原过度地带,地势平坦开阔。

地面标高23. 42-26. 65m o地表水体主要为万深河,其发源于金华山-望儿山之间,流经矿区东侧,向北注入渤海,全长8km。

该河上游汇水面积3. 90km2, 源近流短,属季节性河流。

矿区属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分,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左右,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避暑和休闲度假胜地。

年降水量约610mm,属于半湿润地区。

矿井通风设计毕业设计任务书

矿井通风设计毕业设计任务书

黑龙江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2011年3 月1 日
设计开题日期:2011 年3 月16 日
设计开始日期:2011年3 月17日
中期检查日期:2011年5 月10日
设计完成日期:2011年6 月5 日
一、设计题目:东保卫煤矿一井矿井通风设计
二、专题题目:
三、设计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东保卫煤矿一井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材料的学习,了解有关矿区及安全概况和井田特征,利用所学知识参照参考资料计算矿井储量确定矿井生产能力,并计算其服务年限,确定其工作制。

根据资料确定东保卫一井的开拓方式并完成采区通风设计图,通过计算确定矿井各个巷道的用风量,从而确定矿井的总风量,并计算矿井的通风阻力。

从合理性、经济性方面
确定最终的矿井通风通风设计方案,确定通风方式,选择通风机型号。

最后设计灾害的预防措施及安全装备,最终完成说明书。

四、设计目标:
1、东保卫煤矿一井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一本,其内容包括:矿区内的安全概况和井田地质特征,矿井储量与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井田开拓布置方式及采区通风方式选择,矿井风量计算与分配,矿井通风容易、困难时期矿井总风量计算,选择通风机类型,计算矿井通风费用,针对本矿井内可能发生的灾害的预防措施及安全装备。

2、绘制矿井通风系统图(1:5000),采区通风系统平、剖面图(1:2000)共图纸两张。

指导教师:
院(系)主管领导:
年月日。

大学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矿井通风,设计任务书(含翻译)

大学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矿井通风,设计任务书(含翻译)

任务书某煤矿井田东西走向长约3 Km,南北倾向宽约1.7Km,井田面积约4.5519Km2,井田总体呈单斜构造,煤层倾角大部分小于15°,属缓倾斜煤层。

顶板为黑色泥岩,致密而均一,底板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煤层厚度0.84~6.69米,平均5.9米,以镜煤、亮煤为主,含黄铁矿,煤层夹矸0~3层,倾角10°~14°。

矿井煤层自燃发火期为1个月,自燃趋势较突出的是2月~3月。

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数为40.3%。

矿井属低瓦斯矿井。

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年。

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采用斜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矿井的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工艺为综采放顶煤。

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方式。

风井设在采区的边界。

主、副井进风,风井回风。

矿井通风难易时期的系统示意图见后。

采区采用轨道上山、运输上山进风,专用回风巷回风。

工作面采用U型后退式开采,采煤工作面风流流动形式是上行通风。

综放面平均控顶距为3.96m,实际采高4.1 m,工作面面长150米,工作面温度20℃,回采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最多90人。

矿井掘进工作面平均瓦斯涌出量为3.2 m3/min,掘进工作面一次炸破所用的最大炸药量7.2kg,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40人。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 (1)1.2课程设计内容 (1)1.2.1 设计概述 (1)1.2.2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1)1.2.3 矿井风量计算及风量分配 (1)1.2.4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1)1.2.5 风机选型 (1)1.2.6 通风费用的比较 (1)第二章题目选择 (2)第三章设计正文 (3)3.1 局部通风设计 (3)3.1.1 设计原则、步骤及掘进通风方法的选择 (3)3.1.2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及设计 (4)3.1.3 掘进通风设备选择 (6)3.2 风量计算及风量分配 (11)3.2.1 矿井需风量计算 (11)3.2.2 风量分配与风速验算 (16)3.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19)3.3.1 计算原则 (19)3.3.2 计算方法 (20)3.4 主要通风机选型 (22)3.4.1 自然风压的计算 (22)3.4.2 选择主要通风机 (24)3.4.3 选择电动机 (27)3.5 概算矿井通风费用及评价 (29)3.5.1 吨煤的通风电费 (29)3.5.2.矿井等积孔、总风阻 (30)第四章通风设计图及其参数 (30)第五章结束语 (34)5.1 参考文献 (34)5.2 致谢 (35)矿井通风设计中文摘要:矿井通风的目的是向矿井工作地点供给新鲜空气、以供给人员呼吸,并稀释和排除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创造良好的矿内工作环境,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煤矿2#煤90万吨/a矿井初步设计目录前言 (8)摘要 (9)Abstract (10)第一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11)1.1 矿区概述 (11)1.1.1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11)1.1.2 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概况 (11)1.1.3 矿区电力供应基本情况 (12)1.1.4 矿区的水文简况 (12)1.1.5 矿区的地形与气象 (12)1.2 井田地质特征 (13)1.2.1井田的位置与地层 (13)1.2.2 井田勘探程度 (16)1.2.3构造 (20)1.2.4 地层的移动角 (20)1.2.5 井田水纹地质概况 (21)1.3 煤层的埋藏特征 (25)1.3.1 煤层赋存特征 (25)1.3.2煤层的性质及品种 (28)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 (32)2.1 井田境界 (32)2.1.1井田边界的描述 (32)2.1 储量的计算 (33)2.2.1工业储量的计算 (33)2.2.2 设计储量的计算 (34)2.2.3 可采储量的计算 (34)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35)3.1 矿井工作制度 (35)3.2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5)3.2.1 矿井生产能力 (35)3.2.2 矿井服务年限 (35)第四章井田开拓 (36)4.1 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36)4.1.1 井筒的位置、形式、数目及矿井通风方式 (36)4.1.2 阶段垂高及开采水平的规划、位置与数目,以及各开采水平的服务年限 (39)4.1.3 运输大巷、主要石门及暗井的位置、形状及数目 (39)4.1.4 采(盘)区划分及开采程序 (40)4.1.5 方案比较 (41)4.2 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 (44)4.2.1 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44)4.2.2 采煤机 (45)4.2.3 液压支架 (47)4.2.4 工作面输送机 (47)4.2.5 转载机 (48)4.2.6 胶带输送机 (48)4.2 上号煤层回采工作面机械设备汇总 (48)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49)5.1 井筒、石门与大巷 (49)5.2 井底车场 (50)5.3 建井工作计划 (50)第六章采煤方法 (53)6.1 采煤方法的选择 (53)6.1.1 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53)6.1.2 回采工作面的个数、产量及装备 (53)6.1.3 回采工作面回采方向与接替 (53)6.1.4 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53)6.2确定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54)6.2.1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一 (54)6.3 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 (55)6.3.1 回采工艺 (55)6.3.2 劳动组织形式 (56)6.4盘区的准备和工作面接替 (57)第七章井下运输 (58)7.1 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58)7.2 输运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59)7.2.1 矿车、材料车和人车 (59)7.2.2 大巷内运输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60)第八章矿井提升 (60)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60)9.1 风量的计算 (61)9.2 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66)9.2.1 矿井通风系统 (66)9.2.2 风量分配 (70)9.3 计算负压及等积孔一、计算原则 (72)9.4 选取扇风机 (75)9.5 矿井通风网络的风量调节 (79)9.6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81)9.6.1瓦斯与煤尘爆炸的防治措施 (81)9.6.2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 (82)9.6.3 预防井下水灾的措施 (83)9.6.4 火灾预防措施 (84)9.6.5 预防顶板事故的措施 (85)9.6.6 井下避灾线路 (85)9.6.7 矿山救护大队的设置 (86)第十章经济部分 (92)10.1 矿井设计概算 (92)10.1.1 投资范围及划分 (92)10.1.2 井巷工程概算编制依据 (92)10.2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93)10.2.1 生产作业班次 (93)10.2.2 劳动定员数量与技能素质要求 (93)10.2.3 全员效率 (94)10.3 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4)致谢 (98)前言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矿井采区通风设计说明书

矿井采区通风设计说明书

河南理工大学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姓名:白建晔学号:310919422182班级:09级采矿工程日期:2013年6月日目录绪论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采区概况 (4)1.1采区位置及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地质特征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

3采区境界储量服务年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4采区内采煤工作面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采区通风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1采区通风系统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采区进回风上山的叙述与确定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

3 回采工作面的通风方式选择 (11)第三章采区风量的计算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

1 工作面的供风及工作面风量计算原则及要求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回采工作面风量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3 掘进工作面风量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硐室风量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采区风量分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矿井通风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专业班级:矿山机电330905学生姓名:侯彦军指导教师:刘捷2012.04.27目录第一章矿井通风系统现状 (1)1.1 二矿通风现状 (1)1.2 矿井生产布局 (1)第二章三水平通风系统设计 (2)2.1 三水平井田面积及储量 (2)2.2 现有井筒布置 (2)2.3 通风系统 (3)2.4 三水平工程进展及主扇挂网时间预计 (4)第三章三水平主扇选型原则及需要兼顾的问题 (4)3.1 二水平风井系统存在的问题 (4)3.2 三水平主扇选型遵循的原则 (5)3.3 三水平主扇选型需兼顾的问题 (5)第四章三水平瓦斯涌出量预测 (6)4.1 三水平瓦斯涌出量预测 (6)4.2 瓦斯涌出量预测 (6)第五章三水平各时期需风量计算 (7)5.1 需风量计算原则和方法 (11)5.2 三水平风井风机挂网初期需风量计算 (21)第六章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结果分析 (21)6.1 矿井负压分布情况 (22)6.2 矿井等孔计算 (22)第七章矿井通风网络验证 (22)第八章三水平主要通风机选型 (23)8.1 主要通风机选型参数 (23)8.2 通风设备选型方案比较 (23)8.3 通风机实际运行工况点 (23)8.4 主扇选型方案比较 (24)8.5矿井反风方式、反风系统及设施 (29)结语存在问题 (30)参考文献 (31)第一章:矿井通风系统现状一、二矿通风现状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由主井、管子井、皮带斜井、南斜井、西斜井进风,由己二风井回风。

己二风井安装两台BDK618-8-NO.30轴流式主要通风机,配备电机功率均为2×560KW,主要通风机叶片工作角度为-5°,工作风量10145m3/min,负压为2950Pa,为全矿井生产服务。

全矿总进风量9638m3/min、总回风量10145m3/min,总有效风量9139m3/min,有效风量率90.1%,工作风压2950Pa,等积孔3.7m2,矿井采掘工作面和各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基本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二、矿井生产布局二矿现为二水平三个采区同时生产,己二采区、庚一采区、庚三采区及三水平开拓工程,各采区采掘工作面布置如下:1、己二采区采煤工作面:己16-22111综采面掘进工作面:己16.17-22100机、风巷硐室:己二变电所、己二中部变电所、己二绞车房、火药库、暗斜充电硐室、暗斜绞车房等。

2、庚一采区采煤工作面:庚20-21080综采面、庚20-21090综采面掘进工作面:庚20-21020机、风巷、庚20-21050机、风巷硐室:庚一变电所、庚一中部变电所、庚一中部泵房、瓦斯抽放泵站等。

3、庚三采区采煤工作面:庚20-23010综采面、庚20-F23070备用面掘进工作面:庚20-23090机、风巷、庚三皮带下山、庚三轨道下山硐室:庚三变电所、庚三中部泵房等。

第二章:通风系统设计一、三水平井田面积及储量三水平位于二水平庚三采区深部。

南部边界为己组煤层-350m、庚组煤层-400m 底板等高线,北部边界为己、庚煤层-800m底板等高线,西部边界为34、36勘探线,东部边界为26勘探线,东西长5000m,南北宽2300—2500m,面积9.8km2。

经估算,矿井现有边界范围被保有工业资源储量为37.106 Mt,可采储量为22.45 Mt。

调整边界后深部采区资源/储量表(Mt)井田内开采煤层己、庚煤层属于中厚煤层,经计算三水平可采储量36.107Mt,服务年限为20.6a。

矿井可采储量估算为58.557 Mt,地质构造简单,适合机械化开采,其服务年限为33.5a。

二、现有井筒布置1、新建进风井:井筒直径D7.0m,井筒深度为904m,井筒支护形式为砼砌碹。

主要用于三水平提升矸石、下料等任务兼进风井。

井筒内铺设有排水管路、压风管、动力和通讯电缆,装备梯子间。

2、新建回风立井:井筒直径D6.0m,井筒深度为734m,井筒支护形式为砼砌碹,装备梯子间。

主要承担三水平的回风任务。

3、皮带斜井(现有)皮带斜井井筒断面9m2,长度1200m,坡度14°~6.8°~3°,支护形式上段300米料石,下段900m为锚喷。

该井主要担负矿井的原煤提升、行人,兼做进风井及安全出口。

4、管子井(现有)管子井井筒为立井,直径5.0m,主要担负矿井的材料运输及排矸提升,兼做进风井。

矿井完全进入三水平后,仍保留该井的提升功能,少量进风维持井下部分排水功能。

5、南斜井(现有)人员上下利用南斜井架空乘人器,南斜井断面4.5m2,长度460m,坡度23°~10°~13.5°。

该井主要担负矿井的人员运输,兼做进风井。

6.西斜井(现有)大件提升利用西斜井升降,该井筒提升设备与管子井提升设备同期改造,提升机为JK-2/20型,电机功率200Kw,可满足本矿井提升所选型液压支架等大型设备。

三水平维修支架等也可以从该井筒升降。

7、主井(现有)主井已经报废,设备已经拆除,目前只做为进风井的作用。

8、己二回风井(现有)矿井主要回风井,井筒直径D5.0m,风机型号为BDK618-8-No30,目前总排风量为10200m3/min,风压为3150Pa,担负全矿井通风任务。

三、通风系统1、通风方法根据武汉设计院对三水平的设计方案及我矿二、三水平现有通风系统网络状况,三水平通风方法采用抽出式。

2、通风方式三水平通风系统与二、三水平形成中央边界式的通风方式,三水平与二水平通风系统各自独立运行,形成分区通风。

3、通风系统采区通风系统总体设计为“三进二回”,即三水平行人下山、皮带下山进风,轨道下山、两条专用回风巷回风。

通风路线:新鲜风流自地面→三水平进风井→三水平行人下山、皮带下山、轨道下山→采掘工作面;另一路:由二水平皮带斜井(管子井、南斜井、主井、西斜井)→三水平行人下山(皮带下山、轨道下山)→采掘工作面;乏风风流自工作面→工作面回风顺槽→三水平东、西两条专用回风下山→三水平回风井→地面。

4、采、掘工作面和硐室通风三水平风机投入运行后己二风井风机和三水平风井风机联合运转初期,三区四面,即二水平庚一采区、己二采区、庚三采区共布置四个回采面,二水平己一采区、三水平庚一采区尚未投产,此时三水平风机开始挂网运转。

回采工作面顺槽均沿煤层布置,采用“U”型通风方式,由工作面运输顺槽进风,工作面回风顺槽回风。

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四、工程进展及主扇挂网时间预计目前二矿三水平进、回风井井筒己施工完工,三水平回风井已于二水平庚三行人下山已贯通。

三水平进风井井底车场、硐室等工程正在施工,三水平轨道下山、皮带下山己经开始对头施工。

为按期完成三水平主扇挂网,二矿三水平主扇选型及主扇附属装置建设按以下时间安排进行:第三章:三水平主扇选型原则及需要兼顾的问题一、二水平风井系统存在的问题1、矿井主扇负压高。

矿井为“五进一回”的通风形式,属于“大折返”通风,造成通风线路长,最长路线13500m,通风阻力大。

2、根据目前矿井开采深度增加,瓦斯、地温呈逐渐上升趋势,各个采掘工作面、硐室需风量比以前明显增加。

矿井通风能力紧张,不能够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

3、矿井高地温热害严重,需要加大采掘工作面风量二矿三水平煤层属于二级热害区,地温梯度平均2.92℃/100m。

目前二水平庚一采区夏季采煤工作面温度高达35℃。

以目前二矿井下通风断面及主扇运行情况分析,矿井增风较为困难。

二、三水平主扇选型遵循的原则1、选用两台同一型号、同等能力的主扇,一备一用,服务年限20.6年。

2、满足矿井高产高效及可持续发展,通风能力满足300~400万吨的用风需求。

3、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三水平富余风量系数。

采掘工作面风量配备在满足排除瓦斯、人员呼吸、爆破、风速要求外,还要最大限度的满足通风降温需求,风量计算时全矿井富余风量系数按1.5考虑。

4、主扇能够在高阻力环境下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三水平采区是大垂深开采采区,垂深达到1000米以上,巷道顶板压力大,断面易收缩。

如按巷道设计断面和风量配备解算出的矿井通风阻力,在三水平开采中后期随着通风断面的缩小,主扇负压将会升高,造成矿井负压高的困难通风局面。

5、主扇风叶角度具有快速可调性。

6、通风机具有较强的兼容性,为今后升级改造、维护提供条件。

三、三水平主扇选型需兼顾的问题1、需要兼顾二水平庚一采区通风困难的问题。

二矿现有一个生产水平,三个生产采区,其中庚一采区进、回风路线长,是造成二水平主扇负压持续在高位运行的主要原因。

三水平主扇挂网后,三水平主扇承担庚三采区及三水平庚一采区回风,从而可以增大矿井总进风量,满足安全生产需风量。

2、需要兼顾二水平己二主扇与三水平主扇联合运转时期的通风系统问题随着矿井采掘部署的安排,下一步二水平庚一采区、己一采区将成为主力采区,用风量将会大幅度增加。

根据二矿2010年4月份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及后期通风网络解算结果,二水平庚一与己一共用己二主扇回风,将会使二水平己二主扇一直处于高负压运行,这样会形成“顾此失彼”的局面。

因此在进行三水平主扇选型时,需要充分考虑各风井系统风量均衡、新、老采区通风优化的问题,需兼顾以下三个时期:⑴、三水平风机投入运行后己二风井风机和三水平风井风机联合运转初期,三区四面,即二水平庚一采区、己二采区、庚三采区共布置四个回采面,二水平己一采区、三水平庚一采区尚未投产,此时三水平风机开始挂网运转。

⑵、三水平风机投入运行后庚组煤开采初期(三水平进风井尚未贯通),四区四面,即二水平己庚一采区、己二采区、庚三采区、三水平庚一采区共布置四个回采面。

⑶、三水平风机投入运行后己组、庚组煤同时回采时期。

根据二矿采掘部署可知后期将存在三水平风机担负三水平庚一和己一采区供风的情况。

三水平庚一采区布置两个采面、四个掘进面;三水平己一采区布置两个采面、四个掘进面,三水平回风井担负全矿井回风。

第四章:三水平瓦斯涌出量预测一、三水平瓦斯涌出量预测根据浶毛湖煤矿集团公司一、四、六矿深部勘探报告鉴定成果,对同一煤层由南向北,瓦斯含量虽埋藏深度增加有增加的趋势。

一矿己15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4~6m3/·d,是按高召区域管理,四矿东翼己三采区己16己17煤层标高在-364~-496m之间,瓦斯相对涌出量12.11m3/t·d,是按高瓦斯突出区管理。

二矿属于低瓦斯矿井。

根据一矿、二矿边界的调整,一矿-800m以上的部分煤层划为二矿开采。

由《平顶山天安一矿矿井地质及补充勘探地质报告》可知,一矿深部庚20煤层CH4含量最小值3.35m3/tdaf,最大值13.08m3/tdaf,平均8.21m3/tdaf;一矿深部己组煤层CH4含量最小值0.03m3/tdaf,最大值11.26m3/tdaf,平均2.53m3/tda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