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沉降等监测案例

合集下载

路基冻胀及深路堑边坡变形监测(实例)

路基冻胀及深路堑边坡变形监测(实例)

路基冻胀及深路堑边坡变形监测监测报告(第一期)2017年01月25日1工程概况xxx铁路客运专线xxx段线路长度406.7km,其中,路基长113.4km,路基土石方3469×104m3;桥梁131座212.7km;隧道38座75.4km;正线Ⅲ型板式无砟轨道767.578 km,正线铺轨789km,站线铺轨39.022 km,道岔160组;箱梁场11处,板场4处,铺轨基地2处。

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速度目标值:350km/h。

线间距:5.0m最小曲线半径:7000m最大坡度:20‰,困难地段不大于30‰。

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类型:动车组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线牵引供电方式:AT供电建筑限界:按《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执行线路下行方向地形依次为:山脉→丘陵→平原,于xxx建平、凌源一线进入鲁努儿虎山脉,以低~中山为主,地形稍见平缓,山体及沟谷中多为植被覆盖,局部山间河谷多辟为耕地。

在朝阳附近进入辽西北低山及剥蚀丘陵区,地形地势进一步趋于平缓,地表多被人工林地覆盖,剥蚀丘陵缓坡及河谷阶地处多为耕地,在新民彰武一线出辽西北丘陵区,跨柳河进入辽河平原,辽河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城市村镇密布,地表多为耕地,新民、沈阳等城市附近地表多分布既有建筑或市镇道路。

该段主要包括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裂隙岩溶水、雨冰雪水。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河谷阶地、山间盆地、冲沟中,局部地段孔隙水具承压性,冲洪积、冲积的砂类土及碎石类土为其主要的含水层。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各类基岩的风化带及构造裂隙中,在盆地区多以蒸发排泄为主;在山区除以蒸发排泄外,还以地下径流方式排泄到盆地区或以泉的形式出露于地表。

裂隙岩溶水主要赋存于可溶岩地层中,多数水量不大,大气降水多沿裂隙下渗,为裂隙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源,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显著,局部地段具承压性。

地区滑坡案例

地区滑坡案例

地区滑坡案例地区滑坡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化、人类开发活动等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和岩石的大规模滑动现象。

地区滑坡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地区滑坡案例,以期引起人们对地质灾害的重视和防范意识。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四川省汶川县的地区滑坡案例。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引发了汶川县大面积的地区滑坡,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次地区滑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地震引起了地下水位的变化,导致了土壤和岩石的松动和滑动。

在这次地震中,汶川县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其次,我们来看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区滑坡案例。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发,地区滑坡也较为常见。

1994年1月17日,加利福尼亚州北岸发生了一次规模为6.7级的地震,引发了大规模的地区滑坡。

这次地区滑坡造成了57人死亡,8000人受伤,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尼泊尔的地区滑坡案例。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地势陡峭,地震频发,地区滑坡也较为常见。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一次规模为7.8级的地震,引发了大规模的地区滑坡。

这次地区滑坡造成了数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通过以上几个典型的地区滑坡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地区滑坡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规划,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减少地区滑坡带来的损失。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减少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典型滑坡案例

典型滑坡案例

典型滑坡案例滑坡原因:降雨密集,地质构造,人工开挖等1.新滩滑坡新滩地区,位于长江上游72公里处西陵峡西段兵书宝剑峡口处的湖北宜昌市秭归县龙口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滑坡地带。

根据国务院指示,西陵峡岩崩调查处的测绘工作者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对新滩岩崩、滑坡进行监测预报工作,利用大地形变测量手段,监测掌握滑坡形变发展规律。

测绘工作者踏遍新滩地区的崇山峻岭,行程约8万公里,布设了72个仪器测站和9个观测点,测量了15个交会点、5条水准路线和由6个点组成的三角网,对整个滑坡地段形成了严密的科学监视网络,易滑动坡体的任何轻微滑动,都被准确地记录下来,可以预先掌握滑坡的动态。

利用持续不断的观测结果分析,终于成功地预报了发生在1985年6月12日凌晨3点45分至4点20分的新滩滑坡。

“新滩滑坡”是一起震惊全国的大滑坡,3000余万方土石自100米高处的广家岩坡脚,以排山倒海之势,高速下滑,将古镇新滩全部摧毁,江中激起巨浪高达54米,涌浪波及上下游江段42公里。

这次滑坡的预报成功,是工程测量应用于地壳形变监测的成功范例,是测绘史上光辉的一页,为国家避免了重大损失,保护了千百人的生命财产,是测绘工作为国计民生服务的直接体现。

新滩滑坡2.巴东滑坡发源于武陵山脉的清江是长江三峡出口后第一条较大支流。

发生滑坡的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在清江水布垭大坝上游约30公里。

2007年6月15日下午5时许,位于清太坪镇大堰塘村三组的500万立方米滑坡体坠入300米以下的清江,卷起15至30米高的涌浪。

险区1000米以外邻近乡镇正在劳作的18人受滑坡体冲击,其中10人当场获救,8人失踪,另有15栋房屋滑入清江。

险情同时危及巴东县清太坪、水布垭、金果坪三个乡镇的部分区域。

当地政府随即组织险区附近受灾群众72户287人紧急避险。

截至17日凌晨,滑坡体总方量已超过500万立方米,8人失踪,15栋房屋滑入清江。

三峡巴东滑坡3.漫湾滑坡漫湾水电站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云县和景东县交界处的漫湾河口下游1km 的澜沧江中游河段上,距临沧140km,至大理市200km,该水电站以发电为单一开发目标。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实例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实例
表 1 滑体物理性质试验成 果统计表
实验值 物理性 质 孔隙比 孔隙率/ % 饱和度/ 土粒比重 液限/ % %
含水量/ 湿密度/ cl 干密度/ e 3 % g・ n 一 g・ m-
塑限/ %
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
最大值 l96 . 2 最小值 l40 . 2 平均值 l69 . 2
法 , 递 系数 法 计算 说 明图见 图 5 传 。计 算 公式 如 下 ( B 50 1 G 0 2 . 20 0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5 2 8 : . . )
n一 1 —l
∑( 兀 ) R +

2 滑坡稳 定性 分析 评价 2 1 滑坡稳 定性 分析 .
2 1 1 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 . .
重建 的交通要道 。滑坡一旦整体滑移 , 不仅会 给地方 经济发 展带 经综合分析滑坡滑 体 、 床岩 土体特 征及 其各 种荷 载情 况 , 来损 失 , 滑 还会严重影 响灾后 重建 工作 , 和谐 社会 建设 带来 一定 对 本次选定以下三种工况来对滑坡稳定性进 行评 价( 见表 3 。 ) 影响。因此 , 对该滑坡采 用一 定 的工程措 施进 行治 理 , 提高 滑坡
第3 8卷 第 1 3期
2 0 1 2 年 5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0l38 No 3 | .1
Ma . 2 1 y 02
・8 ・ 5
文章编号 :0 9 6 2 ( 0 2 1 —0 5 0 10 — 85 2 1 ) 30 8 - 3
3 本滑坡 的治理 , ) 不仅 带来显著 的经 济效益 , 而且也 会带来
明显的社会效益。

地震 工况

InSAR沉降监测及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InSAR沉降监测及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InSAR沉降监测及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一、引言InSAR(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与地面上的目标物相交、反射后形成的干涉图像来进行测量和监测的方法。

它在地质灾害监测和风险评估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InSAR沉降监测1. InSAR原理InSAR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雷达图像,可以检测地面的微小变化。

当地面发生沉降时,相位差发生变化,从而在干涉图像中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通过解算这些条纹可以确定地表的沉降变化。

2. InSAR沉降的应用InSAR技术在监测地面沉降方面具有高灵敏度和大范围覆盖的优势。

它能够及时发现沉降现象,并对沉降的大小和空间分布进行精确的测量。

这对于城市建设、水资源管理和地下工程等领域至关重要。

3. 案例分析:InSAR监测大城市地面沉降以北京市为例,近年来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地铁建设等原因,北京市的地面沉降问题日益凸显。

利用InSAR技术,可以对北京市的地表沉降进行监测和评估,帮助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并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1. 地质灾害的概念地质灾害是地壳活动和自然因素作用于人类活动环境中造成的可能对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常见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和损失程度进行全面评估,从而了解灾害风险的大小,以及采取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通过评估和预测灾害风险,可以减少潜在风险和损失。

3. InSAR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InSAR技术可以提供地表形变的高精度观测数据,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对地表沉降、地表位移等数据的分析,可以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并评估灾害的潜在影响。

四、InSAR沉降监测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结合1. 原理与方法将InSAR沉降监测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

铁路路基事故案例及分析

铁路路基事故案例及分析

铁路路基事故案例及分析铁路路基事故是指在铁路运行过程中,路基发生故障或受到外部影响,导致造成铁路行车安全事故。

这种事故通常具有突发性、严重性和可预防性等特点,对铁路行车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下面通过具体案例介绍铁路路基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案例一:洛阳富婆山铁路路基滑坡事故2018年7月25日,洛阳富婆山铁路路基发生滑坡事故,导致途经该路段的G6301次车次火车发生脱轨,当时造成不少于20人受伤,部分车厢发生侧翻。

分析:该事故主要原因是严重的降雨天气导致路基土体饱和,加上未及时排水、排泄等措施,使得土体流失,最终引起路基滑坡。

此外,铁路路基建设不规范、监管不严等问题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预防措施:建立完善的应急预警和管理制度,加强监测,提高排水和排泄能力,及时处理路基问题,定期维护和检修铁路路基,提高路基承载能力,防止路基滑坡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昆明至广州铁路路基坍塌事故2010年6月27日凌晨2时许,昆明至广州铁路广东梅州市大埔县境内发生路基坍塌事故,造成Z157次特快列车22车厢脱轨,事故共造成70余人死亡,超过400人受伤。

分析:该事故主要原因是未经彻底的土质与岩石分层分界面分析,在坍塌发生的地段应采用整体固结方法加固。

而实际上,在铁路建设过程中,由于时间和资金等限制,通常采用分段分层的方法进行施工,这样会使分层面得以延伸到坍塌区域,使整个路基从而发生坍塌。

预防措施:在施工前进行详尽的工程勘察和地质调查,科学设计、合理布局,采用适当的加固措施,如增加加固设施密度或者选择另一种加固方法等,提高铁路安全发车的能力。

案例三:大连至沈阳铁路路基沉降事故2008年3月3日,大连至沈阳铁路第2幅隧道由于路基沉降,导致行车时出现两节车厢脱轨事故,当时共有58人受伤。

分析:该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施工单位脱离设计和测量的要求,在设计时未考虑到隧道段地质条件的变化,隧道内部部分路基沉降导致车轨不平,进而引发了列车脱轨事故。

测绘工程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测绘工程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测绘工程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等。

这些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测绘工程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测绘工程是一门研究地球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表达的科学。

在地质灾害监测中,测绘工程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为灾害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一、测绘工程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常用技术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NSS 技术,如 GPS、北斗等,能够高精度地测量监测点的三维坐标。

通过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监测站,定期采集坐标数据,可以监测地面的位移变化情况。

这种技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等优点,能够实时获取监测数据,为地质灾害的早期预警提供可靠依据。

2、遥感技术(RS)遥感技术可以从空中或太空获取大面积的地表信息。

通过不同波段的遥感影像,能够分析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规模和发展趋势。

例如,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可以识别滑坡体的边界、裂缝等特征;而雷达遥感技术则可以监测地面的微小形变。

3、地理信息系统(GIS)GIS 技术将地质灾害相关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和分析。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将地形、地质、水文等信息与监测数据相结合,可以进行灾害风险评估、预测模拟和应急决策支持。

GIS 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有助于揭示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

4、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可以测量角度、距离和高差。

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常用于对重点部位进行精密测量,如监测滑坡体上的裂缝宽度、建筑物的倾斜度等。

5、激光扫描技术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快速获取物体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

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可以用于获取滑坡体、崩塌体的详细形态和结构信息,为灾害的分析和评估提供直观的三维模型。

二、测绘工程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实例1、滑坡监测以某山区的滑坡为例,测绘人员首先在滑坡体上布设了多个 GNSS 监测点和全站仪观测点。

《地面沉降》课件

《地面沉降》课件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理方法
注浆加固
通过注浆技术向地层注入浆 液,增强地层强度,提高地 层的承载能力,防止地面沉 降进一步发展。
回填土方
对于已经发生沉降的区域, 通过回填土方、夯实等方法 ,增加地表的承载能力,防 止沉降继续扩大。
排水固结
通过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 ,使土层固结压密,提高土 层的承载能力,减缓地面沉 降。
定性,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地质结构
土壤和岩石的分布、厚度、层理等 地质结构因素,影响土壤的应力分 布和传递,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的含 水量和承载能力,进而影响土壤的 稳定性,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2023
PART 03
地面沉降的监测与评估
REPORTING
监测方法
水准测量法
2023
《地面沉降》PPT课 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地面沉降概述 • 地面沉降的原因 • 地面沉降的监测与评估 • 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 地面沉降的案例分析
2023
PART 01
地面沉降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特征
定义
地面沉降是指地表在自然或人为 因素作用下,发生地面高程下降 的现象。
评估指标
沉降速率
衡量地面沉降变化快慢的指标,通常 以每年沉降多少毫米或厘米来表示。
累计沉降量
地面沉降发生以来累计沉降的大小, 是衡量地面沉降程度的重要指标。
沉降范围
地面沉降发生的区域范围,通常以面 积或长度、宽度表示。
地面稳定性评估
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地面的稳定性,判 断是否可能发生进一步沉降或对地面 设施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ookston, MN
SAA#5
SAA#4
Sept 28
11
1 day
Sept 27
1 meter
Sept 26
SAA边坡路堤监测案例
SAA路堤監測案例
自动化监测-SAA与固定式测斜仪IPI性能比较
SAA
IPI
IPI: 20m, 3m 间隔
SAA: 15m, 0.5m 间隔
SAA vs.IPI量測結果
SAA vs.IPI量测结果比较-A方向
SAA
IPI
• 可选定X、Y、Z三軸量测方向。

• 可定期自动扫描记录,也可选定位置的动态频谱分析数据動掃瞄記錄資料。

• 获得更连续精准的变形曲线。

• 安装简单,不需要倾斜管,减少安装与回填风险。

• 数字信号传输、传递距离更远并可抗噪声干扰。

• 比传统测斜议量程大的多,可达3米以上。

• 變位儀SAA採用最新之微機電原理(MEMS),用於量測物體實際之變形曲線,此原理及設備已廣泛成功用於3D電腦動畫及醫療手臂等領域,近年來亦已快速導入土木監測應用。

• 變位儀SAA可以單一電纜串連數百點之感應器,安裝深度可達100M。

不僅可獲得更密集正確之曲線,亦大幅減少多條電纜安裝不易之困擾
(1)威红铁路K36路堑边坡监测
测斜——边(滑)坡监测
贵州省六盘⽔水某滑坡监测(2012年6⽉月底布孔)
SAA 安装案例– 高铁边坡
SAA 安装案例– 堰坝边坡
SAA 安装案例– 码头侧向位移
SAA 自动量测实案 -码头拋石层位移监测-­‐
SAA 自动测量实案—边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